第一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1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评奖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不佳,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同学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经过了解,家长帮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桥是苏婷婷制作的,而且没有家长帮忙,独立完成,设计简单,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几个一次性被子,一个拱形,真是令人叫好啊!
第二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用纸造一座“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课前准备:
重物(200克)、报纸、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复习: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桥)
为每个小组分发桥梁图片(上拱桥、索桥、梁桥)学生观察后集体交流。(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复习: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而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2、明确任务
师出示报纸: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六(6)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师补完整板书:用纸造一座“桥”)展示挑战:用2张《长江日报》报纸、35厘米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河面,宽度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二、自主设计(个体梳理旧知识)
1、学生个体思考:从任务的字面理解,你想到了什么?说说我们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材料只有2张报纸,胶带或胶水不能超额;桥跨越35厘米,也就是桥墩间距35厘米,因此大部分结构桥长35厘米,宽10厘米。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师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学过哪些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今天这些方法中,哪些适宜用在今天的造桥中的?(为什么?)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A、可以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O L □∪ W等。B、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拱形、索桥等。教师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在书实验报告画上出设计图纸。(教师巡查指导)
三、展示改进设计方案(集体梳理知识)
1、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2组)并派代表简单介绍设计时如何解决使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的问题。
2、其他各组学生提出适当建议。(教师根据其他各组学生的建议适当提示:怎样牢固的连接各部分。)
3、学生小组再次改进设计方案。(可以重新设计画图,也可原图修改。)
四、成品制作(发挥技术创造)
技术指导:师提问,可能会用哪些技术或要用到哪些对报纸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围绕“量、裁、折、卷、粘”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学生制作纸桥
提醒:造好的桥先不能过分承重和过久承重,如果压塌一次,恢复形状后载重量就会大大减少。(准备备用的报纸,一旦压烂了,如有时间按原样再造一座)
(课结束前如果完成的小组放到办公室,如果没完成允许在校的课余时间继续制作,也允许学生重新制作)
五、小结
教师谈话:用纸造桥,桥上还要承重200克的小车,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信我们的小建筑师们肯定能把这不可能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用纸造一座“桥”
问题:
压力→不弯曲、破坏
办法:
改
形状 O L □∪ W
结构 拱形 拉索
第三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3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学生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3、应用抗弯曲能力的知识和桥的形状结构的知识设计和制作桥。
4、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共同设计造桥方案。
2、实践操作方法,让每一位同学亲自动手做,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和知识应用能力。
3、老师指导点拨,在设计中总结归纳,在制作时给予指导,达到引导降低难度的效果。
4、直观展示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展示制作成果(直观互动了解)---评价制作成果(评价促进发展)---改进设计制作(新发展创造)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设计、制作纸桥为主,第二课时以学生展示、评价纸桥为主。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复习: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抗弯曲能力如何?(教师板书:桥)
课件:4种桥的图片(拱桥、钢索桥、框架桥、平板桥)
学生观察后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复习:拱桥,钢索桥、框架桥抗弯曲能力都很强,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而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2、明确任务
师出示报纸: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
课件:用1张报纸、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河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二、小组合作设计
1、小组讨论,设计建造这座桥,要考虑哪些问题?看哪个组讨论的最科学,最全面。组长记录。
2、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师生集体归纳总结。汇报中要允许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老师循循善诱,力求归纳全面准确。通过归纳,可以得出造桥要考虑的因素有:一,要考虑建桥的要求,即跨度35厘米(桥2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桥身至少要35厘米以上)。承载200克(就是放200的物体,桥面没有大的变形)。宽度10厘米。
二、要考虑纸的特点,如何提高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要考虑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是一座桥的基本要求)
四、要考虑材料的分配,裁剪及如何粘结。
说说我们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就是提高抗弯曲能力。板书:提高抗弯曲能力
2、个人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1、可以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O L □∪ w等。
2、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拱形、索桥、框架等。教师板书)
3、老师出示课件,瓦楞纸板桥、三角框架桥、目字框架,拱形桥、钢索桥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在实验报告上画出设计图纸。(教师巡查指导)
三、展示改进设计方案
1、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2组)并派代表简单介绍设计时如何解决使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的问题。
2、其他各组学生提出适当建议。
3、学生小组再次改进设计方案。(可以重新设计画图,也可原图修改。)
四、成品制作(发挥技术创造)
1、我们设计好了桥的形状和结构,就要合理分配材料,哪个部分需要多少纸,要合理分配,在提高抗弯曲能力的桥面要多分配一些纸。
2、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粘连桥的各个部分。学生制作纸桥
提醒:
1、造好的桥先不能过分承重和过久承重,如果压塌一次,恢复形状后载重量就会大大减少。(准备一张备用的报纸,一旦压烂了,如有时间按原样再造一座)
没有造好的,可以课间完成。
五、小结
教师谈话:用纸造桥,桥上还要承重200克的小车,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我们造的桥不一定一次合乎标准,要有失败的准备,但不要放弃。相信我们的小建筑师们肯定能把这困难变成现实。
第四篇:《用纸造一座“桥”》说课稿
《用纸造一座桥》说课稿
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 陈全
一、我对教材的分析
《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对学生来说,这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们会在经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这一课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和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一次检测。
本课有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计作指导。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彼。最后整理思路,填写设计方案表。
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这是制作好纸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预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能够体会到设计的重要性。
3、通过本课希望能够发展学生们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以及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三、关于材料准备和对学情的分析
(1)旧报纸是很容易找的材料,由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在准备旧报纸要注意这么几点,首先报纸的大小要一样;二是报纸应该是没有揉搓过或过多折叠过的,这样便于学生使用;最后还要准备一些备用的报纸,在学生需要重做或者不够时(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降低难度),可以再发一张。
(2)纸的特点是比较柔软的,如何针对纸的特点增强纸的承受力,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想学生们应该会想到改变纸的形状。教科书上的建桥标准是举例式的,这个标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但经过仔细设计和制作及教师适当的提示,相信学生是可以做成功的。
(3)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建桥标准”降低一点要求,必要
时可以将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桥模的课件提供给学生以参考。当学生制作成功一次后,可以再提高要求,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在制作的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考虑允许学生用胶水粘贴纸管,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比用胶带缠绕固定来得容易和迅速。
四、我的教学思路
1、课件展示各式的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桥”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通过第7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桥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多彩多姿的桥的一些图片,回顾桥有哪些主要的结构,最后我给学生展示的是一则新闻:“女中学生巧做‘纸桥’ 能站7岁25公斤女孩”,这是一则来自搜狐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这样的:南开中学学生王欣尝试在木制桥梁上用报纸折成的宽不足5厘米、长不过25厘米的带子充当“桥面”,再让一个今年7岁、25公斤左右的女孩儿站在上面,没想到整个“桥”竟然纹丝不动。王欣透露,该桥的承重能力最多能达到25公斤。据悉,制作这座桥的创意来源于天津市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的“纸桥承重”。
通过这则新闻激趣:用纸制作桥,你听说过吗?你敢向新闻报道中的那位王欣挑战吗?
2、明确制作要求
简单告诉学生制作“纸桥”的具体要求。
3、重点指导学生用纸造桥要考虑的问题(1)针对纸的特点 如何增强纸的承受能力
用一张薄而较柔软的报纸造一座桥用还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可以说是一次挑战。用纸造桥一座“桥”,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比如:可以把报纸做成粗细不同的筒状等来提高抗弯能力。
(2)桥的主体采用什么形状和结构,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材料。(3)如何牢固地连接桥的各个部分。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必要时可以考虑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做好的“桥”的课件,以供学生参考。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要完成我们的造桥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造出来的桥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弯曲变形。
4、完成我们设计方案
指导学生在组内将设计方案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并进一步完善桥的设计方案。
方案完成了,就开始真正的造“桥”了!5.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1)介绍评价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小组准备作介绍,请他们看教科书上的参考内容;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桥;对制作的桥作评价。
(2)介绍交流制作的桥,采取讲解说明并且演示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学生不要像回答问题似的介绍,要根据情况抓住重点有所选择,给自己的桥取个好听的名字。
(3)对桥的评价主要进行鼓励性评价,要指出设计得好、设计得巧妙的地方。不要分等级。
(4)如果学生有兴趣,课后可以提高造桥的要求,可以增加材料,如两张纸,再设计制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桥。
五、我的总结及体会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经历”。素质教育更是要求我们教学要做到: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教学。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建造“桥”,根据教师给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建造,虽然难度可以说比较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次挑战,但学生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挑战。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信这节课能通过动手制作“桥”,使枯燥无味的科学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了欢乐、想象的天地。
第五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本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运用。同时也是一堂实验探究和成果交流课。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实验前的探讨和预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合作交流与分享。
课题《用纸造一座桥》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告诉我们,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它的抗弯曲能力不同。如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可以改变其抗弯曲的能力。学生通过前面七课的学习和实践,已经灵活的掌握了这些科学道理。教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这是一堂完全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的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概念:设计和建造桥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征和数量,形状和结构。
过程与方法: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和制作。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教学重点:
按要求完成纸桥建设。教学难点:
解释建桥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道理。教学准备:
1、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自选组长,分头准备棉线、胶带、剪刀、尺子,8张A4纸,组长负责汇报。
2、教师准备A4纸、砝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首先我们一起看段视频,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大桥,我们见过很多的桥,上节课我们还了解了几种主要类型桥梁的特点。
二、新知——纸桥的制作与评比
(一)检查各组的准备情况。
1、师:上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提前做好本节课的准备。一是准备纸桥的工具,二是小组内商量建造纸桥的方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准备的情况。首先请各组将工具放在桌上。
2、师:好的,看来大家都准备齐了,下面检查第二项,请各小组长起来汇报你们组的设计方案。语言要简练。
3、师:看来同学们兴致很高,充分开动了脑筋,准备得很充分,设计方案各有千秋。但是否符合书的要求呢?为了确保大家实验成功,我们一起了解建桥的要求,探讨建桥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
(二)再次明确纸桥的要求
师:书上的要求很明确。一是纸桥的跨度为25厘米,二是纸桥的宽为10厘米,三是纸桥必须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三)探讨造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师:纸很柔软,要达到书上的要求看来有难度,需要同学们再一次讨论在建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师:时间到,请大家分组发言。
生:纸很软,要考虑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师:很好,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们想把它做成圆筒形来增加它的承重力。
师:不错,运用了前面学习的知识,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我们打算做成瓦楞形。师:很好,还有吗?
师:刚才各组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意都不错,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生:胶带是用来起固定作用,不能用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到,那么现在整理设计方案,开始制作,要注意安全。
(四)小组分头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
师:同学们请安静,我看大家都造好了,下面我们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成果。生1:桥的主要结构。生2:制作步骤。生3:不同的桥梁的制作。生4:„„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纸桥造得这么好,真不容易,看起来没少花功夫。那么,你在这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生2:思路要清晰。
生3:改变材料的形状就能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生4:分工、合作很重要。
师: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不但提到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更讲到了合作及动手能力的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手制作,在活动中才能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