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精)
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蒋艳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 100875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课程,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新型的教学形态,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1)学习者、教师和学校资源的前期分析;(2)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3)学习环境设计(4)教学策略的选择;(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设计。希望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提供一点启发,避免设计与实施的盲目性。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 主题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策略 评价 The problems deserved attention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Abstract】The integrated learning is a curriculum to train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which is new instructional modalit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instruction.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l process.Basing the practice and the the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rticle bring forward the problems deserved attention:(1)the previous analyze of the learners, teachers and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2)subject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3)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4)the choice of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5)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which is expected to help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to avoid blindness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Keywords】integrated learning,instructional design,previous analyze,subject design,instructional strategy,evalu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特点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新的综合课程形态使得综合性学习成为学校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的着眼点。综合性学习为中小学校有特色、有个性的办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我国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当前举国上下正在积极推进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正是综合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依靠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综合性学习适应了这一要求。
当代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我国2001年6月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综合课程,在小学和初、高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学习即将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学校现有的课程,开展这门课程对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讲,都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和挑战。
Young(1998)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再将总目标划分成各种类型的子目标,按照各种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媒体,并按目标进行评价。很明显,传统的教学设计流程和要素并不能满足综合性学习实践的需要。现代教学设计在方法论和过去的方法有所不同。现代的教学设计观认为熟练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从课题或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简单的教学目标出发。理想课题应该包含多种目标,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设计主题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完成什么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为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以课题为基础展开的,而自然、社会、人类课题又具有多样性,没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和标准,信息量庞大,不可控制的因素繁多,这就需要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要素进行有效的设计。教师经过教学设计,得出的是概括性的活动方案,而不再是严格的教学流程,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可以有好几个可行的措施,而不仅仅只有一个理想的方案。
我们课题组2001-2002学年的下半学期在北京市某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课题组与学校、参加课题的教师和学生密切合作,融入本课程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观察、调研活动。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为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深深的感受到做好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在参与了这一学期的所有教学设计后,发现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有几点问题必须注意,否则就会走一些弯路。
一、前期分析
综合性学习设计中的前期分析包括学生的前期分析、教师的前期分析和学校可利用资源的前期分析。这三项分析应该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或者是开展的初期完成,这些分析为后期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核心环节。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以及学习风格,为教学设计各环节提供设计的重要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学习准备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准备包括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学科教学中的初始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者是否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综合性学习关心的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可能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涉及到学习者是否了解综合性学习中要使用到的一些研究方法,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等等,在学生普遍不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考虑在学习前或者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这些基本技能。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对学习者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的特点,对于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的选取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目前已经开展了许多对于学习风格的研究,但是用于指导教学设计的结论并不是很多,在综合性教学设计中学习风格的分析对于学生分组最有帮助,可以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这样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小组协作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教师分析主要是了解教师适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和对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可以由教学设计者、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媒体应用能力等等。如果教师在某一方面能力较弱,学校就应该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适应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能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情况也是教师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在自己充分了解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充当好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分析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很少涉及,主要关心的是学习者分析,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利用资源的分析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性学习实施要以学校和周围的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现有的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要尽可能的加以利用。资源分析的结果给选择课题提供了一项依据,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能否在现有资源下完成课题的研究,比如说学校能提供的媒体资源,如果学校没有机房,学生很少能够从Internet上查找资料,数据的处理也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最后的成果可能就不是利用计算机展示。
二、主题设计
综合性学习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基于一个主题或者问题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各项能力。主题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学习过程的进行和学习目标实现以及学习者能力的提高,主题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统整,什么样的主题符合综合学习的要求,符合学习目标和能力的要求,符合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整个综合学习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点考虑的对象。
主题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主题的设计不是决定于教师能够教什么,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权利。综合性学习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的学习,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题要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生活,不能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很远的课题,活动课题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社会现象,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更要关注来自学生的课题,关注他们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其次,要考虑主题对学生的价值,主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他人并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了解如何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去寻找信息与资源的本领,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新的知识,主题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意义;再次,主题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学校可利用的资源这项前期分析的结果,如果此主题涉及的资源学生无法得到或者难以得到,那么此项学习则一定无法顺利进行,而且有时候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最好能够基于学校现有的以及周边的资源,结合本地的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性的主题和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和生活;最后,综合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是,也不可忽视教师这一要素,主题设计也不可过多得超越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确定主题时,教师一定要对本主题的相关知识了解,或者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要查找相关的资源以及获得资源的渠道,还要预测到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否则,综合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失去了辅导者的作用。综上所述,主题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要点,找到它们的平衡点,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符合学校可利用资源的实际,也能在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利于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学习环境设计
教育界中,传统意义上认为学习环境就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地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仅仅是物质环境”,很多人都有相似的观点,认为物理环境是学习环境的主体,进而形成了学习环境的场所观。随着对学习研究的深入,又有新的学习环境观出现。在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认可观点是“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教室或虚拟网络学校)等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相互协作和支持。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主题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时候,其中对学生研究的一项支持活动就是创设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良好学习的基础,综合性学习中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更高,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研究基于一定的资源,教师设计时,一定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地址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要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良好的前期准备,要去查找有关主题的信息。在提供学习资源的时候,要注意是一个度的问题,在综合性学习的初期,学生不太会查找资源,分析信息时,教师应多提供资源,而且要提供最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研究的资源;在综合性学习的后期,学生已经熟悉收集资源的方法后,教师提供的资源的数目应该相应的减少,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人际关系设计在综合性学习中也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要许多,综合性学习多采取的是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到学生小组内部交互的情况,可以通过评价指标的制定向学生说明对他们之间合作的要求,还需要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的指导。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整个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要作到及时、有效,教师要设计好每个小组的初步指导计划,和学生约定交流的方式(面对面、电话、网络)和交流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教学策略的制定一定要依据学与教的理论,从教学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考虑当地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的特征。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统整性等特点决定了综合学习教学策略区别于传统分科教学课堂中教学策略,但是并不排斥传统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因此在综合学习中要根据学习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形式、学生的特点,学习活动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综合学习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探索生活的方式,建立感性、价值理念与身体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综观各国的同类学习形式,有的重视具体的直接的社会参与,与他人的协作;有的侧重于培养以“参与”为媒介的交流能力以及作为参与者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则注重于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加工、运用等“信息活用能力”培养。而综合学习策略则是将上述诸特点进行综合,并且以学习者强烈的内部动机为动因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应用传统的教学策略:讲授等,也可以使用的现在提倡的比较新的教学策略,如:合作策略、十字交叉策略、抛锚策略、反思策略等等。这些策略每一个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与场合,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要在了解策略的基础上,考虑到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教学策略的特点,做到合理的配置:将教学策略用到最恰当的时刻与地方。例如,我们在北京市该中学本学期进行的“致×校长的一封信——为申办示范校提意见”这样一个单元计划中,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就使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在第一节课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次学习活动的任务,这节课主要是教师讲授,但是其中融合了抛锚策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模拟会议的情境中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申办示范校,并使用十字交叉策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看待申办示范校的问题;其后,学生们合作完成计划的制定,开展活动的计划,其间教师一直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这个过程中又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合作策略、反思策略、教练策略等。从这一学习活动可以看出综合学习的活动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十分灵活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教学阶段特点的教学策略。
五、评价设计
我国在近一两年才开始逐渐重视综合性学习,并在一些地区相继开设了课程,我们实验室在广渠门中学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验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教学单元计划时,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如何做到公正有效的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是摆在广大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是对人的评价,而对人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一种评价,要考虑到学生表现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能力的提高,因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考试和高考仍是教学的指挥棒,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其实重点还只是也只能评价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还没有做到综合的评价学生,致使综合性学习评价中的许多现实问题难以解决,阻碍了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全面推行。教师们也习惯于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考试的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多数教师还没有能够接受综合评价学生行为的思想,在原先的师范教育和职后培训中都没有涉及这类评价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们缺乏综合性学习评价知识和技能也阻碍综合性学习开展。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验学校都有自己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也还是零星的、片段的,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这就留给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任务。
综合性学习评价中评价设计应该能够公正的评价出学生的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各项表现。应该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反思,同时也要关注最终学习成果的参考价值;(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3)肯定性、激励性、成功性评价为主;(4)多主体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5)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6)评价中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总的看来,在学校中施行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教学设计的研究者和学校从事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通力合作,将综合性学习的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设计者应该关注并深入到学校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当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模式,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基础;学校的教师应该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进一步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2)提高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适应广阔的。信息庞大的。高度自由度和选择度的设计模式;(3)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应用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搜集、判断、整理、处理和发表等,具有基本的信息手段操作能力。(5)具备合作的素质,能够适应由几位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设计、执教、指导一门课程的形式,甚至适应几位教师同一个课堂共同上课的情况;(6)能够全面、综合的评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重点评价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项目,采取定性和定量想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⑴熊梅编著:《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⑵乌美娜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2 ⑶徐晓东:《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1.1 ⑷吴永熙,徐杰:《关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讨》,教育科学,2001.3 ⑸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5 ⑹李芒.《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中国教育学刊.2000.1 ⑺Wolfinger.Donna.and James W.Stockard,Elementary.Method-An Integrated Curriculum,Loagman,1997。
⑻J.Barton and A.Collins,ed.,Portfolio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ion,Dale Seymour Publications,1997。
第二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解决以下问题:
⑴ 在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要以模块为整体,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围绕模块主题开展。倡导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⑵ 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究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⑷ 改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根据《标准》中教学实施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法,提高词汇、语法、阅读的教学效益。⑸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要求,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和评价主体互动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⑹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学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以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三篇:抹灰中应注意问题
抹灰中应注意问题
1.所有线管处加网格布,每边宽出5cm。
2.主体需剔凿处应将抹灰接茬留方正。
3.钢丝网卡应与钢丝网尺寸相符,边缘处加设网卡。
4.窗洞口边缘留有不低于5cm边缘,并加压10cm网格布。
5.注意房间抹灰后尺寸一致,保证房间的开间、进深及阴阳角方正。
6.开关插座盒、电箱在每户抹灰完工后及时清理干净。
7.施工洞口抹灰槎留方正且加压网格布,宽出抹灰边缘10cm。
8.加强成品保护。
9.加强成品养护,每天浇水不低于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且连续浇水养护不 7天。
10.落地砂浆及时清理利用,每户完工后,地面必须清理干净,包括钢丝网及网格布。
11.个别阴角不方正不垂直。
12.MPC保温砂浆墙面粗糙不合格,加强保温砂浆墙面的观感质量。
第四篇:回顾性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几类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
在回顾性评价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开发现状与原规划用地面积、产业布局的相符性;(2)原环评批复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3)保护目标(含未搬迁居民、沿江滩地等)与原规划环评的变化情况;(4)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现状及废水达标排放情况;(5)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解决思路是:(1)认真研究开发区发展布局与原规划不相符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特别是对照园区产业定位及环保要求,分析开发建设的产业和环保符合性,该关停的提出关停措施,该整改的提出整改要求;(2)列表逐条分析园区开发现状与原环评批复的执行情况,发现园区尚未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3)核实区内、外环境保护目标,进一步调查园区内的未搬迁居民,调查原环评提出的居民拆迁计划是否实施,分析园区污染防治、风险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现状,调查其是否有按照新标准制定的“提标改造”计划。如有,论述该计划的可行性;如没有,则对污水厂提出“提标改造”工作建议;(5)结合入区企业污染物排放现状、总量执行情况、开发区减排计划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环保综合整治建议。
二、开发区规划修编的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规划修编需要同步开展环评工作,一方面旨在调查原有环境问题的解决情况,回顾园区发展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为环境问题解决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旨在为园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出环保建议,以最新的环保要求指明开发区的环保发展方向。对于开发区规划修编的环评,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对规划修编内容进行评价;(2)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3)评价原有环评批复执行情况;(4)园区环境保护目标调查;(5)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6)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及达标排放的可靠性;(7)重点关注饮用水源保护及风险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解决思路是:(1)通过列表详细分析本次规划修编与原规划的区别,内容应包括规划范围、产业定位、用地构成、规划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整本报告紧扣修编内容展开;(2)以回顾性环评的深度开展回顾性评价,包括回顾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区企业的污控措施、达标排放情况、风险防范措施,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园区环境质量现状等;总结园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3)列表逐条总结开发区开发现状与原环评批复的执行情况,对于未执行的条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4)调查园区内的未搬迁居民,尤其是位于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搬迁情况。如存在未搬迁情况,建议园区立即落实搬迁,并写入园区的整改计划;(5)应重点关注开发区经过数年的发展后,周边保护目标(如居民、学校等)对开发区建设的环境可行性所持的态度;(6)统计污水处理厂近半年的运行数据,据此分析污水厂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对污水厂提出“提标改造”工作建议;(7)加强园区的环境风险评价,如有必要,设专章评价饮用水源保护措施,重点关注原环评批复中的风险防范要求的执行情况及该地区水源保护状况。
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审批关注的几个原则问题是:(1)产业政策。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来看,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等文件都有明确规定,本类项目属于鼓励类。(2)与规划、规定的相符性。是否符合相关规划和规定,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环境卫生规划以及《关于加强生物发电项目环评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等文件要求和土地利用性质的相符性等。(3)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能否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资金能否投入到位。(4)关于环境容量。主要是现状环境质量状况,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程度,投运后影响能否满足环境功能要求。(5)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否获取合法的平衡途径,满足环保总量控制要求。(6)清洁生产水平。主要是项目的环保性、工艺设备的先进性、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排放水平、环境管理等方面在国内和国际所处的水平。(7)公众调查意见。国家环保总局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公众意见调查,并对公众调查的方式、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真实性、意见采纳与否的说明、公众的回访等作了明确的要求。
通过实践分析,制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审批的主要因素是:(1)公众意见反对比例较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升,对这类项目建设也提出了诸多疑虑,由于项目涉及二噁英等剧毒物质的排放,公众反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让公众清楚了解、认识这类项目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取得多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项目选址存在的不合理性,一些垃圾焚烧项目涉及与规划不符,建设地环境现状超标、不具备环境容量以及不满足建设要求等问题,需要通过规划调整,进一步提高选址的科学性和环境相容性。因此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
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五,精编例题、习题
例题、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题、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题、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了什么作用?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六,注意分析与总结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最后,题目总结。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教会学生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的总结,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模仿 着题目套类型,巩固所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