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设计
一、课题: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年级: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三、课型:唱歌综合课。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对藏族歌舞的兴趣。
2、能够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3、能够运用藏族基本舞步初步表现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用欢快、热烈、奔放的情绪表现歌曲。
2、藏族基本舞步的掌握及运用。
六、教具
钢琴、录放机、多媒体课件等。
七、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以培养学生音乐情趣为出发点,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为主题,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创造”贯穿教学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在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培养敢于发现、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
2、感受藏族题材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走进西藏》)大家听一听是什么民族的歌曲?生:藏族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今天呢,老师要带着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听一听他们藏族歌曲,大家说好吗?(下面请学生听一首歌曲)(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进一步导入课题)
2、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中唱到了西藏的哪个地方?生:日喀则
3、教师介绍日喀则
师:对,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唱到了日喀则,日喀则市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历代**大师的驻锡地,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民族文化底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其实“日喀则”是一句藏语,翻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如意庄园” 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对歌曲感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歌曲)
3、学生复听范唱
4、教师范唱:教师自弹自唱,让学生熟悉歌曲。(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并进一步熟练歌曲的旋律。)
5、节奏练习:在学习歌曲以前,我们进行节奏练习。目的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目的为学生演唱歌曲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1、学唱曲谱
(1)随伴奏轻声视唱,要求划拍;
(2)用母音Lu模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对歌曲进一步了解)
2、突出重点
3、朗读歌词(吐字、正音)
4、学唱歌曲:随伴奏轻声唱词。(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
(三)、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了这首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怎样?(热情、奔放)
师小结:这首歌曲表现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教师伴奏,引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处理歌曲,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而带动歌曲的情绪)
(四)、情感表达(创造表现)
1、复习《大海啊,故乡》,由此歌曲调动学生的感情。
2、比较这两首歌曲,然后让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五)、课堂总结、综合表演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了解了藏族民俗文化,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对藏族舞蹈的学习及运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下节课我们将用舞蹈进一步表现这首歌曲,好,同学们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藏族歌曲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节奏训练 模唱练习
十、教学反思: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学生能感受乐曲的美感,融于歌曲中自我创造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合作意识较强较好的完成了本课任务。
第二篇:我的家乡 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写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
2.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去描述自己的家乡; 3.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话的策略; 4.采用扶放结合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家乡,试图做到把话说完整;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通过交际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口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家乡的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观看家乡风光,播放《家乡美》的MP3音乐,学生欣赏。师:同学们,这首歌是怎么样赞美自己的家乡的?
师: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师:是啊,我相信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家乡却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家乡。(板书课题: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充满家乡特色的图片加上富有节奏感的歌曲,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家乡的感觉,并激发学生想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其他同学的欲望。)
二、指导写作方法,范文引路
1、明确写作的顺序有几种(1)、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晚上)(2)、按空间顺序(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地点变换、游览顺序)(3)、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
2、范文引路
师:同学们,现在让老师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家乡的四季
我的家乡可美丽、可漂亮了。
春天,一棵棵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知了在树上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到湖边走走,散散步是你的最佳选择。一阵阵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秋天,一棵一棵的果树结果子了,有橘子、橙子……那橙子又大又黄,而且还很甜。最美的就是冬天了,雪花空中飘荡,到了中午,伙伴们在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等。
你们看,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1)、说说老师是围绕哪一句话来介绍家乡的?(2)、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3)、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老师很喜欢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先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顺序方法去介绍自己的的家乡,为后一环节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做铺垫。)
三、展示资料,自由资料。
1. 同学们今天也带来了自己家乡的照片,现在就把你家乡的照片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介绍吧!
2. 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自己的照片,能用不同的观察顺序介绍自己的家乡。3. 用“我的家乡真()”的句式开头。
4.指名介绍自己的家乡。同桌互说,指名上台说。5.指名评价其他人介绍的家乡具体从哪些方面讲的?
(设计意图:运用句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四.指导写话,表达真情
1、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家乡。现在能不能写下来呢?
2、在写话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好词,看你能不能用上。春:山清水秀,郁郁葱葱,青山绿水,繁华似水,鸟语花香 夏:牛羊满山,骄阳似火,辛勤农作,挥汗如雨,炊烟缭绕 秋:金风送爽,硕果累累,忙忙碌碌,丰收满颜,五谷丰登 冬:松柏交翠,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梦里水乡,人杰地灵,英才倍出,山肥水瘦,古木参天,杨柳依依,花团锦簇,绿草茵茵
(设计意图:写话时提供写话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五、习作评价,分享心得体会
1、同学们,谁愿意把你写好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2、指名说自己的习作,投影。
3、总结:这节课我们写了自己喜爱的玩具,请同学们课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享,并且养成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
六、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作文抄写到作文本上;并把我的家乡画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把自己的感受形象化,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增强对自己作文的印象。)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写作顺序:(1)、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晚上)(2)、按空间顺序(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地点变换、游览顺序)(3)、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
第三篇:《家乡哺育着我》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思品 教案 第二单元 家乡哺育着我 第一课《我在地图上找到了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家乡的优秀人物》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可爱的家乡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是名人辈出的地方,他们为家乡的建设默默地奉献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板书课题: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二、学习名人辈出的地方 1.阅读教材第12页。提问:
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主要成就就是什么?他还编制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什么? 2.全班交流
师谈话:家乡的优秀人物不一定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有一些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他们也同样为家乡做出了贡献。交流收集的有关优秀人物的故事。(小组内交流)3.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实际畅谈感想。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14页,学习李大钊先生的故事。(1)自由阅读,并对照书上的有关图片。(2)讨论交流,学习李大钊的革命事迹。(3)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受。5.学习焦裕禄的事迹。(1)阅读教材第15页。(2)说一说。
我们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什么? 6.讲故事。(1)《狼牙山五壮士》(2)《董存瑞的故事》
(3)谈一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的感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三、总结本课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同样是英雄,值得我们尊敬。
第四课:《传统节日的文化生活》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学生展示活动)3.家乡戏曲。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学生交流,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第四篇:《我的家乡真美》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真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家乡面貌新”这一主题以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整个活动的过程层次清晰、明白。其主旨主要在于: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切身体验家乡面貌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丽,激起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眼看,用嘴问,动手写,动脑想,全身心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锻炼自己的才敢于能力。
二、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三、教学活动重点
以教科书所提供的素材为范例,引导学生采用个人调查、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以点带面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性的内容去展开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引发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家乡有哪些变化,搜集家乡新旧变化资料(图片、故事、歌曲等)。
3、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活动主题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实践导行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广场、河水小溪,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相关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课外延伸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畅谈感受活动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感受。
六、课堂总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昔日低矮的茅草房已被如今宽敞明亮的高楼别墅所取代;泥泞的乡间小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或水泥路。同时,家乡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正向着文明大踏步迈进;这些变化,使家乡迸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散发出更加迷人的气息。将这些变化如实地记录下来,让人们感受到家乡的可喜变化,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动力和具体行动。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家乡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设计
音乐学科
石家庄市桥西区大谈小学
王宁
《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桥西区大谈小学 王宁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科目:学唱与表演 课题:我的家乡日喀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学习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
3、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初步了解藏族的风俗文化和音乐舞蹈风格。
2、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乐于与他人合作进行集体舞表演。
三、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西面,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歌曲为三段体的音乐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四、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并能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节奏、情绪。
2、唱好歌曲七拍长音。
3、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进行集体舞表演。
六、设计理念: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西藏民歌,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西藏,对西藏不是很了解,西藏的民间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感受、理解和体验藏族歌舞和藏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课堂上我以“到西藏旅游”为主线,通过看幻灯片、跳集体舞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七、设计思路:
1、激趣导入:
通过对饰品的认识和运用巧妙的渗透相关文化,这种身临其境的引入方式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视听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对藏族音乐和歌舞的感性认识,了解藏族风俗文化,使学生对藏族歌舞产生兴趣。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诱导式和兴趣诱发式的教学方法。
2、学唱歌曲:
通过充分而完整聆听歌曲的基础上分别用“u”“lu”模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在反复练习中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变化,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演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感受式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够随着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3、学跳藏舞:
学跳踢踏舞对于学生来说很新奇,很特别,我们引导学生在旅程中积极参与学跳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跳集体舞。通过队形的变化和交替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跳集体舞的乐趣和与其他舞蹈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将踢踏舞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和合作表演式的教学方法。
4、小结:
让学生用藏语“扎西德勒”结束音乐课,跳着集体舞离开教室。使学生延续对藏族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对本课有一个完整的感受。
八、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资料、响板、哈达
九、教学过程:
(一)藏舞导入,走进西藏。
1、教师舞蹈表演,请同学们观看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媒体设计】:录音:教师舞蹈时,藏族歌曲作背景音乐。
2、介绍藏族风土人情,藏饰。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会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媒体设计】:VCD情景演示美丽、自然的青藏高原风光。【学生行为】:认真观看。
【设计意图】:通过对饰品的认识和运用巧妙的渗透相关文化,这种身临
其境的引人方式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视听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对藏族音乐和歌舞的感性认识,了解藏族风俗文化,使学生对藏族歌舞产生兴趣。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诱导式和兴趣诱发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唱歌曲,体验风格。
1、离开了大草原,我们要到下一个景点,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哪里呢?听!日喀则的小朋友唱着歌儿来欢迎我们了。(教师范唱。)
2、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随琴轻声哼唱。(慢速)(3)随音乐唱。(原速)
(4)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分析歌曲。
(1)歌曲的情绪。
(2)听辨歌曲中的基本节奏。
4、难点处理。
在听赏时,我利用响板提示难点的地方(歌曲第三行七拍长音之处)。让学生很快能在歌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清晰、均匀的打出七拍。唱的时
候要求同学们声音要非常优美、连贯,把藏族人民的豪放性格唱出来。这样难点很快就突破了。
【媒体设计】:在大屏幕上出示此节奏。
5、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学生行为】:
1、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引起欣赏注意,唤起同学们的演唱
欲望。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感受式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够随着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三)学跳藏舞,延伸体验,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
1、介绍踢踏舞的特点:
踢踏舞,最初为宫廷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踢踏舞的实质就是踏、点、踩。
2、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藏族舞基本踢踏舞步:退踏步、原踏步、跳踏步。
3、小组合作、动作组合、创编舞蹈。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各小组展示。
【媒体设计】:歌曲录音,为学生伴奏,增强气氛。【学生行为】:
1、学生跟老师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2、小组合作创编舞蹈并展示。
【设计意图】:将踢踏舞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在此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合作创编式的教学方法。
结语:
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藏族风光,感受体验了藏族歌舞及其风土人情,并用自己轻快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表现了自己的情感。西藏作为中国的一部
分是不能分割的。我们愿西藏在祖国的怀抱下蒸蒸日上。西藏的人们用藏语“扎西德勒”相互祝福,让我们用藏语“扎西德勒”共同祝福,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十、教学反思:
为了让孩子们在西藏之旅中享受到快乐,感受西藏音乐文化特色,我设计了“感知体验——自主学习——合作表演”这一主线。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了情境法,探究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表现,从而培养其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旅程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歌曲比较长,而本课也是一节集体舞课,所以对于歌曲的演唱扣的不够精细,在集体舞表演时学生情绪还应在饱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