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石灰吟》的教学设计(大全)
20、古诗两首
《石灰吟》的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2、学会“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幼儿到今天,学了许多古诗,你能随便吟出一首吗?
古诗语言精练、韵律优美,广受大家喜爱。有的描写壮丽的山、秀美的水,有的反映人间的疾苦、王朝的兴衰,有的抒发了豪情壮志……今天我们走近于谦、王冕,他们借石灰、梅花写了怎样的情怀。现在学习第一首古诗《石灰吟》。
板书:
石灰吟
明(于谦)
梅花
元(王冕)
出示课件
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明确目标
自由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古诗
1、朗读三遍:第一遍要字正腔圆,不错字;第二遍要有板有眼, 不
破句第二遍,要注意节奏,读出诗味。
2、同桌互读。
听朗读
3、自由练读,读出诗句地节奏,读出作者地情感。
4、再朗读背诵。组内检查。
5、联系诗句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说说诗句地意思。
锤:___ 击:__ 千锤万击:___
出:__ 若:__ 等闲:__
若等闲:__ 粉身碎骨:__ 清白:__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交流碰撞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对词语和诗句的理解。
五、诗文赏析
1、诗人写的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诗人用什么方法 写出了这种深情厚谊呢?
五、巩固、拓展
1、《石灰吟》是_ 代诗人 __的作品。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__ ”和“__ ”,即使“__ ”也要____ 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___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___,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读诗句“ 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的精神;读诗句诗句“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石头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品格。
3、我还学过《
》、《
》等咏物的诗篇。
第二篇:古诗石灰吟教学设计
古诗《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情感。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色好,而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凸显“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情”的写法,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2、3、认识诗中的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对回答的多、回答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问题:你知道石灰吗?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板书课题。
1、指名读题,引导、归纳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兴趣,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
1、课件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聆听,注意把握节奏。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圈出生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字词。
(2)、读准古诗的音韵节奏。
3、检查自读情况,鼓励学生朗读。
(1)指名读(读完后视学生读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
(2)指导:把握节奏,纠正字词。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听、读、圈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理解精学《石灰吟》
1、学生再次朗读,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出示重点理解的字词:“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2)把省略的字词补充进去,调整词语的顺序,逐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思考: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4、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老师启发想象、小结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学生交流,在问题的引领下,培养学生体会合作交流的愉悦感,并能敏锐地捕捉信息。)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学会书写,理解词义。
2、口述词义,练习背诵,注意情感。
第三篇: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石灰吟明于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
(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
(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
(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
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第四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朗读正音
1.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2.石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白色,由石灰石烧制成的材料。“吟”什么意思?(预设①: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赞颂。)
3.我们有没有背过古诗中有“吟”字的。
(预设①:《暮江吟》《游子吟》)
4.那《石灰吟》是什么意思?(赞颂石灰)
5.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① 粉骨碎身 不是粉身碎骨。② 焚烧的“焚”墨痕的“痕”都是前鼻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问题,由生活实际出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的味道和感觉,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粗知诗意
1.指名读古诗,强调节奏。
2.了解诗人。用简短的语句介绍查找的资料
(预设1:于谦:明朝人,为官清正,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预设2:王冕:元末明初人。靠自学成为画家、诗人。尤善画梅,人称“画梅圣手”。这首墨梅就是题写在画上的诗,叫作――题画诗。)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教学板块中,将读懂“诗意”作为重点。其次,了解作者才能感知诗意,所谓“诗品即人品”。教师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并给予有重点的指导,同时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贯穿在读中,为后面的读做好了准备。
三、精读《石灰吟》,梳理学法
1.读了《石灰吟》,对石灰有哪些了解?
(预设1:石灰要经过开采石灰石、烈火焚烧、最后要碎成粉末;石灰的品质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在读诗时,我们的眼光会被这三个词语、十二个字牵动,这三个词语点明了石灰产生的过程。(出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集体读)
3.结合图,感情渲染介绍石灰的一生。
4.看到这12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5.可是,诗人并不是想让我们慨叹石灰的不幸。请关注这样两个词:若等闲,全不怕(点红)。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坚强不屈、顽强„„)
6.出自深山的它们,在千锤万击中经受住了考验,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这一切为的是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
7.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
8.结合于谦生平,说说他的志向。找石灰与他的志向之间的联系。
9.于谦借石灰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样的写作方法叫作“托物言志”。
10.背诵《石灰吟》。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呼唤预设下的生成。一句提醒语:“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学生知道写的不仅仅是石灰,还暗含着诗人自己,明白了他写诗的目的。这样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辨证统一地进行教学,使诗背后的意蕴得以充分地展现。
四、总结咏物诗特点,小组合作学习《墨梅》
1.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咏物诗的方法。预设:通过读诗,了解物的特点和品质;感悟联系诗人经历故事想表达的情感或志向;抓物与人之间的联系。
2.用刚刚总结出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读懂第二首诗《墨梅》。(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3.交流汇报:
(预设①墨梅特点:花开得很清淡,高雅。颜色素净,清香阵阵;② “清”清高、有一种清廉,有一种高洁的意思;③ 王冕的志向:淡泊名利,坚贞不屈,不愿同流合污。)
4.背诵《墨梅》。
【设计意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对咏物诗的学习方法进行回忆和梳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合作学习。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两首咏物诗,其实我们读过背过的还有许多。因为有了咏物诗,世间的万物才会别有一番滋味入诗来,它能折射出不同诗人的不同人生。希望同学们用所学的方法,去重读那些咏物诗像《梅花》《竹石》《马诗》,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五篇:古诗(石灰吟,出塞)
首二句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首二句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战争不断。这就将一时一地的戍边战事纳入到广袤悠长的历史时空之中,引导读者思考一些社会和历史的规律。诗意因此而深厚蕴藉。后两句怨而不怒,借怀念古代名将而批评当世无良将。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