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2、感悟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5()= 5000()、8()=8()、6()=600()、9()=9()
提问:老师带来了4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出示信息)信息中出现了哪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么多计量单位,是你们自己在组内想办法整理,还是老师带着你们梳理?
(1)、小组整理。
(2)、学生汇报。(随机显示)
长度: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面积: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容积): 升 毫升
质量(重量): 吨 千克 克
时间: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秒
提问:哪些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教师随机出示三者的示意图)
2.复习进率。
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1)(出示进率表)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相同?
(2)你觉得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呢?
三、游戏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1、教师示范: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根据我的手势动作,或者语言提示,猜猜后面是什么单位?
师:这么长(手势)。生猜:厘米。
师:老师身高165。生猜:厘米
师:教师地面大54。生猜:平方米
2、生生互动:谁愿意来做小老师?
一学生描述,其他学生猜。
小结:在游戏中,我们同学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四、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运动员体重70。
(2)课桌椅高80。
(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4。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5。
(5)一瓶墨水的容积有60。
(6)军军跑60米的成绩是11。
举例说明你是怎样想的?(找参照、单位换选、排除法)
2.化一化:
4.25千米=()米
1.7吨=()千克
1.5公顷=()平方米
3.5日=()日()时
3.0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0秒=()分
9.4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4元8分=()元
你是怎样换算的?(高化低,乘进率;低聚高,除以进率)
3、(1)“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是2007年2月29日.早上6点,我被闹钟急促的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穿好衣服,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 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25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又吃了100 千克面包。吃过早餐,我拿出一些零花钱急忙走出家门,因为今天要为妈妈买生日礼物呢!
你有什么发现?能帮忙改改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
升
毫升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人民币:
元、角、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习。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首先提出“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一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说出不一般的进率以及区分闰年和平年的方法。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中,掌握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学生通过做题总结出改写名数的方法。我在习题的设计上尽量从易到难,形式多样。
总之,我尽量让枯燥的复习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做完名数改写后,忘记让学生总结名数改写的方法了。
没有总结方法。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计算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2015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2015
【篇一】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篇二】
六年级已进入复习阶段,我和孩子们一路走来,在摸索中进步着。
反思一:抓住孩子们的心。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习近平两年的时间,我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我更多的时候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反思二:认真准备复习课,形成框架。只有你的复习内容条理清楚,结构明了,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需要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讲的时候,抓住重点,抓住题型,让孩子们觉得听课的价值所在。
反思三: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反思四:情感教育的渗透,自觉习惯的培养。六年级的孩子们基本上懂事了,知道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分析,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反思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管复习的内容是难是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给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要让学生有想跳一跳去摘桃子的冲动。适当的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书本知识的变式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
总的来说,要把复习课上的轻松,是件不轻松的事情,需要太多的筹备,积淀。还有太多等着我学习的地方,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加油!
【篇三】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到了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复习阶段,都会选配一种复习资料,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复习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必须以基础为主,以本为本。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紧扣课本,以基础训练为主,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对于复习资料上的内容,老师要进行合理的取舍,不能采用拿来主义。每复习完一章以后,再次通过单元检测、试卷讲评查漏补缺,并让学生详细阅读课本上的本章教学内容,以便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留空白点。
2.把握教学难度
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我认为首先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保持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结合我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基础,难度过高,过大的题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讲评
复习课离不开试卷讲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起到它应有的效果呢?长期以来,总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听的提不起精神,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我认为我们应该大胆的放手,把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讲解,教师只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就可以了。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推荐]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
乐民镇中心小学 黄妃里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
2、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
3、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和灵活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2、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具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
同学们:计算一直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大困扰,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计算简便一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算律》吧。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读目标)昨天发给大家的导学案预习了吗?
一、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下面让我们用多种方式来验证这些运算律的合理性吧。请同学们看课本76页第1题。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样验证的? 活动一: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的合理性。
你知道淘气是怎样验证“加法结合律”的吗?(举例子法)你呢? 笑笑又是怎样验证“乘法交换律”的?(实际问题法)你呢? 乐乐又是怎样验证“乘法分配律”的?(面积模型法)你呢?
还有“加法交换律”和 “乘法结合律”请同学们自己回去验证。验证的方法多样,有的利用举例法,有的利用情境法,有的利用图解等。
教学反思: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促使学生在探索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
通过验证这些运算律,相信同学们心里踏实多了。下面我们来运用一下。试一试: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6+35=35+86()72+57+43=72+(57+43)()76×40×25=76×(40×25)()125×67×8=125×8×67()46×37+37×54= 37×(46+54)()4×8×25×125=4×25×(125×8)()437-161-39 =437 -(161+39)()
127÷25÷4=127÷(25×4)()前面我们学的哪些都是有关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其实生活中还会遇到其他数,像分数,小数、正负数„„.同学们请看两组算式。
二、出示课本第3题,然后让学生读,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感知;满足数的运算的需要也是数扩充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负数和分数的重要原因,从而拓展学生对分数和负数的认识,加深对分数、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与“数学万花筒”联系起来,先让学生查阅有关
数系扩充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然后看教材提供的问题,真切感受数系扩充的必要。
教学反思:从运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数”进行再认识,这是对学生认识的提升。
可见,满足数的运算的需要是数扩充的重要原因。那么,有关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分数的运算还会适用吗?请看下面几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在○里填上“>”“= ”“<”。
1.2+1.8 ○ 1.8 +1.2 + ○ + 3 8385858 0.8×1.3 ○ 1.3×0.8 ×
○
×3 5355353(0.9×0.4)×0.5 ○ 0.9×(0.5×0.4)
(3.2+2.8)×0.6 ○ 3.2×0.6+2.8×0.6(-)×12 ○ 12 × -12 × 23122312
归纳总结: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分数运算也同样适用。那就让我们带着它走进“数学城堡”吧!看谁的收获最大。
三、巩固与应用
1、课件展示,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鼓励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的“结构”,同时培养简算的意识。
第一组计算:(小组评议)淘气是这样算的。
① 46+32+54 ② 546+785-146 ③ 0.7+3.9+4.3+6.1 ④ 25×49×4 第二组计算:(学生板演,集体评议)笑笑是这样算的。
⑤ 8×(36×125)⑥ 8×4×12.5×0.25 ⑦ 2.7×4.8+2.7×5.2 ⑧ 905×99+905 第三组计算:(学生点评)乐乐是这样算的。
⑨ 4.37 + + 0.63 + ⑩ 10.47-5.68-1.32(11)4.8÷2.5÷0.4(12)36×(+ -
34495)6 18782、课本77页“巩固应用”第2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再次体会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律的正确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
五个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两个性质:
减法的性质: a-b-c=a-(b+c)除法的性质: a÷b÷c=a÷(b×c)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永安小学
谭丽蓉
进入总复习了,我首先是按照教科书的结构安排,即数与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这六个部分复习了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一些主要概念,公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即使在很简单的计算题上也会出错,我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平时练习少了,课改后数学教材上的计算题比较少,包括练习册上的计算题都没有几道。二是学生们还是粗心了,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针对此现象,我会在后面的复习时间里多一些练习,每天额外布置两道计算题,当天检查。
另外,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了,可是在遇到稍稍加深的题目时,就束手无策了。比如说学生明明知道“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规律,但是在遇到像“今年上半年有多少天?”这样的题目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对于此,我应该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保底。毕竟我们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有一定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强一些联系实际以及稍稍难的题目。
在策略上,我将班上64个学生,每4人一组,分成16组,好中差搭配。每组一位小组长,在遇到问题时,小组内讨论,我感觉他们相互讨论会有一些思维的碰撞,同时他们自己交流起来感觉容易接受一些。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那么就交给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
我打算分三轮总复习,目前已经在第二轮复习了,专项训练,讲解习题。最后一轮是将学生们容易出错,考试又容易出现的题型再讲一遍。
其实,我心里还是没有底的,毕竟是刚出来教书,又是毕业班,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我知道,经验不是苦思冥想几天,或者是几晚上不睡觉就能积累的,需要在工作中积累,在积累中思考。我会反思自己,争取每一次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