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一语上《秋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执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人、大”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认识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子课本资源
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电子课本领读,学生注意倾听,想一想: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画出生字词:(课件出示)
(1)认读生字词,相机复习拼音。(2)、开火车读。(3)、齐读
三、认识自然段
1、(电子课本)引导学生给自然段标序号“ll”
2、提问:这篇课文有()个自然段,课文分()个自然段。
四、再读感悟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引领。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
黄了(le)叶子(zi)
2、指名朗读,评议,纠正错误。(1)、课件出示: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指名读、齐读)(2)、课件出示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指名读、齐读)
3、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1)、引导学生画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板书)(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1)、读句子,出示一片、一片片。比较不同(板书)(2)、朗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5、模仿说话:“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秋天来了,稻子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棉花白了。”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了、子
笔画:横撇
2、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交流笔顺、书空。
3、指导: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秋
天
天气
秋天
树叶 一片
一片片
第二篇:部编一语下识字5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识字5《动物儿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永乐小学 王雪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迷”、“藏”、“造”、“蚂”、“ 蚁”、“食”、“粮”、“蜘”、“ 蛛”、“网” 12个生字,会写“造”、“运”、“迷”3个生字。
2.通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组词语的学习,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并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正确朗读儿歌,并尝试根据图片仿照课文续编儿歌。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并尝试自主识字。
2.根据图片仿照课文续编儿歌。
教具学具: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今天有6种可爱的小动物带着一首儿歌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5《动物儿歌》。师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师:想不想知道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呀?(想)PPT出示小动物图片,师说前面修饰语,学生说出动物名称
(翩翩起舞的(蜻蜓); 鲜艳美丽的(蝴蝶); 土里穿行的(蚯蚓); 勤劳可爱的(蚂蚁); 像逗号的(蝌蚪); 结网捉虫的(蜘蛛);)指名读动物名称,相机指导后鼻音蜻蜓;两个三声连读的变音蚂蚁;翘舌音蜘蛛。齐读词语
师:这些小动物带来了怎样的儿歌呢? 2.自由读儿歌,圈出动物名称 3.观察交流,引导总结,识记形声字
PPT出示6组动物词语,从结构偏旁上观察这些字,是引导出形旁(虫);去掉虫字旁,拿出6组动物词语的右边部分成为独立的字,启发学生对比读音,引导出声旁,了解形声字。4.尝试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猜读词语 我国有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去猜读一些汉字。请你们试着猜一猜: 蝈蝈 蛐蛐 蜥蜴 5.观察对比,理解象形字
古时候捕捉东西的网与现在的汉字网对比,归纳:像这种由实物或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称为象形字。
我们的祖先能够创造出这样神奇又有趣的汉字真是太厉害了!
6.游戏“叫词语宝宝起床”,词语认读
师:接下来,让老师看看咱们班的同学厉害不厉害。能不能把这些贪睡的词语宝宝叫醒。
(事先将词语卡片反贴在白板上,师说叮铃铃,叮铃铃,拿出贴在白板上的词语卡片,生读卡片上的词语并说,谁谁谁,起床了。)三.问答朗读,尝试创编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一下就把这些词语宝宝叫起床了,你看,你们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1.分行指导儿歌的朗读
可以尝试带动作读,领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第二行蝴蝶花间捉迷藏指导时,可以渗透拟人修辞手法。2.师生问答朗读儿歌
师:什么半空展翅飞?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什么花间捉迷藏? 生:蝴蝶花间捉迷藏 师:蚯蚓哪里造宫殿? 生: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蚂蚁哪里运食粮?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蝌蚪池中干什么? 生:蝌蚪池中游得欢 师:蜘蛛房前干什么? 生:蜘蛛房前结网忙 3.竖行观察总结句式,尝试创编儿歌
引导学生竖行朗读儿歌前两个字(动物名称),中间两个字(什么地方),最后三个字(干什么),总结儿歌句式: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同学尝试创编儿歌。四.归类写字,描红临写
出示生字“造”、“运”、“迷” 1.识记字音 2.观察字型
半包围结构走之耳,复习笔顺规则:先里面后外面 3.观察田字格占位,生说一说书写要点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描红临写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可爱的小动物,学习了关于他们的一首儿歌,今天回家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家人听。板书:
动物儿歌
造 运 迷 造宫殿 运食粮 捉迷藏
第三篇:一语上识字(一)4、操场上教学设计
一语上识字
(一)4、操场上教学设计
设计施教者:江西省宁都县固厚小学 过永祥
(2011、10)
课题:
4、操场上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识字,读文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巩固“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4个生字及其相关偏旁,巩固“扌”。教学难点:认识偏旁,培养良好的识字等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指导课前预习(a指导学生初步看图,师不作任何解释;b读词、韵文,让学生自由读,只为学困生辅导;c让学生自己给要认的字画圆圈,并在书上的格子里的生字注音、组词;多读几遍生字,准备口头组词。);
2、字词、偏旁(拼音)卡片;
3、小黑板;
4、实物球;
5、板书好本课生字词等,遮住。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分钟内)
小朋友,你们下了课参加了哪些活动?(生自由答)
2、看图,他们下了课在什么地方参加活动?生自由看图,作答,师随机板书课题:
4、操场上
二、看图说话,读课文,划生字,学习生字。(10分钟内)
1、图上的小伙伴参加哪些活动?
(师指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说话,个别反馈,其余补充。)
出示抄有拼音的字词的小黑板,让学生自由读,并在书上和图连线。(师巡视辅导)
指名到前反馈读,并告诉大家该活动在图中的位置,师生评正。
做小游戏读词:逐词抹去小黑板上的拼音,指名读词,和老师比赛:擦得快,读得快,后师生正音。
指几名学生反馈,师在小黑板词中圈出生字。
逐字揭开黑板上词中要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说它们的拼音,口头组词,师逐字揭开拼音并板书和部分学过的字组成的词。
这些体育活动对我们有用吗?读了短文就知道。学生自由拼读短文,把圈下的生字重新多读几遍,准备口头组词。
范读短文,学生注意听,听清圈下生字的读音,后集体反馈: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今后该怎样做呀?
9、逐字揭开黑板上短文中要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说它们的拼音,口头组词,师逐字揭开拼音并板书和部分学过的字组成的词。
三、归类识字,认识偏旁,巩固“扌”。(22分钟内)
1、看小黑板上的词,上面一行词中圈到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的一部分吗?复习已学过的偏旁提手旁,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都带提手旁。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2、找出下面一行词中圈到的生字,找出这三个字的共同点,引出足字旁。与足字做比较,引出口字旁。带读口字旁和足字旁并书空。
3、开小火车读这六个动词,再全班齐读。
4、口字旁的字还有一个,是谁?“课、体”各是什么偏旁,是什么结构?
5、做游戏,巩固生字。(男女人数相等,分组比赛奖红旗)
(1)出示实物球,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相机让学生说说球的偏旁)传递实物球,当接到球时就要说“球”字拼音并组词,说对了就奖一面旗,然后传下一个„„(男女人数相等,6人开小火车)
(2)出示生字卡(无拼音),指男女生共2名,进行抢读比赛(抢先读准音,口头组好词赢一张字卡,字卡多者奖红旗)。
(3)出示偏旁及其拼音和相关生字(包含“踢”字),指男女(人数相等)生到前面,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比赛,只要有一组全找到,找到的学生每人奖一面旗。
6、齐读课文全部。
四、小结课堂,拓展延伸。(4分钟内)
1、评定比赛结果。
2、小结讲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识字和体育活动项目的作用上去引导。)
3、拓展延伸:你还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和交流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好的识字习惯)
五、布置作业(2分钟内)
1、指导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2、课后做生字词卡片,比一比,同学们评一评谁的做得最好。板书设计
4、操场上
dǎ
bá
pāi tí shǒu páng
qiú
wáng zì páng 打
拔
拍
(扌)
球(王)
tiào
pǎo zú
zú zì pángr
gāo
bù 跳
跑
足
()
高
步
xiǎng 口zì páng
kâ
yán zì páng
zhēn
shēn tǐ
dānlìrân 响
(口)
课(讠)
真
身
体(亻)
教学反馈:
第四篇:一语《家》教学设计
《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用图、生字卡片
(五)教时安排
二教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略)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都有家,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家在哪?家中有谁?自己最喜欢在家里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小朋友们在家里多舒服呀!你们的家多温暖,多幸福!所以,今天我们就回家。(师板书:家)
二、学习课文
(一)图画导入
教师导语:可是,这儿有四个小家伙找不到家了,谁来帮帮他们呀?
1、出示教学大图和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插图,请小朋友完成贴画游戏。
2、课件出示第一句,齐读。
(二)学习生字
1、老师这儿有这几个小家伙的名片,谁来对号入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词语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泥土。
2、指导“白”、“云”学法。
老师:红色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宝宝。记字形,你怎么记“白”字?
找位置,老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那字宝宝的家在哪儿呢?(田字格)仔细观察“白”住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教师板书,学生书空。“云”字教法相似。
3、这儿还有谁的名片?继续学习“儿、子、土”
4、学生在《习字》上练习。实物投影,集体评价。
(三)语境中理解字义。
1、你会给字宝宝组词并说句话吗?
2、现在我们要送词语宝宝回句子妈妈的怀抱里了。
3、课件出示要填空的第一句话。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启发想象,当个小诗人。
蓝天说了,他不仅是白云的家,还是(太阳)的家。沙滩是()的家,公园是()的家。
你说说哪儿还是谁的家呢?
(三)理解诗歌
1、师语过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回了家,多么开心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回家吗?我们的家是小家,所有中国人的家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家,叫国家。(补充板书: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国家就叫“祖国”。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祖国”。读第二句,注意感情。
3、欣赏祖国风光图片,唱童谣《国家》。
师小结:小朋友们爱小家,更爱我们的国家!(完成板书:国家)
4、朗诵儿歌《家》。
三、课外训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习字》第五课。板书设计:
国 家
第五篇:蒲公英不说一语教学设计
《蒲公英不说一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和生命之美。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同学们认识他们吗?(播放课件、配乐)谁能介绍一下?多么神奇的蒲公英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蒲公英不说一语》。(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歌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学之间互读。试着学习同学的优点。
3、指名读,师生交流,感知诗的大概内容。
(二)精读诗歌,品味画面。
看你们都读得那么认真,一定有很多收获。
1.我们再细细地读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把你所感受到的和周围同学交流交流。3.汇报。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结。描绘想象的画面。(师幻灯片出示)教师适时评价。
(三)多么神奇的蒲公英!我们在田野上玩耍时,除了诗人描绘的画面,还有什么样的场面呢?学生说一说。
(四)有感情地朗读,组织交流。
1.这样迷人和谐的画面,真让人喜欢,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幻灯片回到完整的诗篇)(学生练读)
2.指名读文,请同学们评价。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3.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练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
春姑娘已经来了,她带来了很多神秘的礼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吧!记得要把自己的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呦!设计理念: 《蒲公英不说一语》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通过视觉、触觉和丰富的想象,从不同角度,生动描绘了孩子们与蒲公英亲密接触的场景。农村孩子对蒲公英不陌生,春天和伙伴们到田野上玩耍时,会把采来的蒲公英举在手中,相互吹,看谁吹得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合理运用身边资源,调动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介绍蒲公英。
2、给足孩子读书时间,边读边想象画面。
3、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互读互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