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一幅海洋漫画
(问题):从图片中,你知道海洋中都含有哪些资源?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全。点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板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点评:明确本节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问题):
1、海水有什么味道?
2、海水中有哪些物质?
点评: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板书):
一、海水中的物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图示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观察图表(讲解):海水制取镁的过程(板书):
让学生写出每一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记忆,整理笔记,以此了解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并认识到海洋开发前景广阔。(问题):镁有哪些用途呢?了解镁的用途
(补充):海洋中的“国防元素”镁,拓宽学生视野。
(过渡):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图示海洋矿产资源部分(板书):
二、海底矿物
点评:了解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会观察图表。(讲解):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
让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树立新能源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锰结核部分和33页海洋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锰结核、石油、天然气分布情况,(讲解):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投影):海洋污染图片、录像。
(问题):怎样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如从污染源头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点评:让学生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投影):地球水资源储量示意图。(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点评:让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共享,让学生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短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问题):怎样从浩瀚的海洋中获取淡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引导学生回顾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分组讨论、交流发言,从旧知引出新知。(板书):
三、海水淡化(实验探究): 蒸馏法淡化海水
(投影):蒸馏法淡化海水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点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学会完成实验报告。(讲解):多级闪急蒸馏法。
指导学生阅读结晶法和膜法淡化海水,了解海水淡化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共同财富,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点评: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课堂练习及检测:
1.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镁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 ③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 ④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
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 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
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能力
5.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必须对海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出去海水中的
细菌、CO2、O2、泥沙、悬浮物和可溶性碳酸盐等,试说明图中所示的A——E各步骤的作用。A. B. C. D. E. 布置作业:1、课本第8页1、2、3题。2、预习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部分。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海水中的物质 镁的制取:
海底矿物
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
多金属结核
煤
海滨砂矿和砂砾 其他 海水淡化
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附:蒸馏法淡化海水
实验仪器、药品: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10毫升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3、往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问题: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 吗?本节课我们将 海水“晒盐”,学习“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 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饱和溶液 [ 投影探究实验] [ 课堂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提出你的 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理解“溶解度” 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溶解度”概念 理解。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概念。[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分组说明,教师作相应评价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它的涵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1.20 ℃ 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克。2.20 ℃ 时,氯化钠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活动天地] ℃ 和60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学生讨论,回答]:.溶解度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的。2.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3.可以看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活动天地]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回顾思考] 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结晶的 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2.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乙 溶液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 可能大于2 g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因素。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结晶的 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2.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3.。
药品:蒸馏水,粗盐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海水晒盐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所食用的精盐,而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比如氯化钙、氯化镁等,还有一些不溶性的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得到我们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纯净食盐呢?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晒盐得到 粗盐的基础上,如何 进一步加工得到精盐。
三、粗盐的提纯
提出问题: 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实验探究] SO42-、Ca2+、Mg2+ [ 教师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 ?,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 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离子转化为沉淀;
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 Cl2 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 ??。[课堂小结]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2、探究纯碱的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与氢氧化钙反应
Na2CO3+Ca(OH)2=2NaOH+CaCO3↓
4)与氯化钡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2NaCl+BaCO3↓
3、如何鉴别CO32-
4、盐类的特征及性质
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六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2.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抽取规律、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规律解决同类型题目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合作意识及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精讲点拨,讨论,分析归纳,强化训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规律举一反三的能力 [知识要点]
一、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2.海底矿物的种类
“可燃冰”→“未来能源”、“ 21 世纪能源”
“锰结核”
3.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4.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
5.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6.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计算公式:当 T 一定时,S 一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7.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的推断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 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 Ca(OH)2。8.粗盐提纯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理: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过滤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用蒸发结晶法。
仪器: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滴管、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
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
[注意事项]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 ;当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9.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纯碱的用途
原理:
用途: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 10.纯碱的性质、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纯碱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甲烷、沼气、CH4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氯酸、盐酸、HCl D.硫酸铜、胆矾、2.在农村山区的家庭,当有人发高烧急需冷却治疗却没有冰块时,下列物质可以加入塑料袋或橡胶袋的水中制作冰袋的是()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白糖
3.三种物质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 AgNO3 溶液反应,若得到等质量的 AgCl 沉淀,则消耗上述物质的情况是()
A.需要量最少 B.需要量最少 C.需要量最少 D.三者一样多
4.只用一种试剂试将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5.人的口腔内唾液的 pH 值在进食过程中和进食后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从进食开始至 10 分钟,酸性逐渐增强,10 分钟到 40 分钟酸性逐渐减弱并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符合的函数图象(图 1)是()
图 1 6.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物质“名不副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不是碱 B.“醋酸”不是酸 C.“水银”不是银 D.“干冰”不是冰
7、下面有关氢气、酒精灯、可燃冰 [ 一种甲烷水合物(CH4 · 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化学式可知,可燃冰是混合物
B.氢气、酒精、可燃冰相比,氢气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燃料,但在大量制取、储存、运输、应用上还存在困难
C.可以马上大量使用,解决能源危机
D.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大量使用酒精、可燃冰作气体燃料时,若气体完全燃烧均对环境不产生影响 8.下列各组物质:①氯化钠和硝酸钠②碳酸钠和氧化钙③氯化钾和二氧化锰④硫酸钡和氯化钡,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一一分离的是()A.只有① B.③和④ C.②和③ D.只有③
9.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A.B.C.D.二、填空题:
1.在昆明世博园中,山东省齐鲁园里的“泰山”是用从山东运来的花岗石(不与酸反应)堆砌而成的,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云南石林的石灰石补充的。如果请你来鉴别这两种石料,方法是分别在石料样品上滴加 ___________,观察到 ___________ 的一种石料即是 ___________。
第二篇:《海水中的化学》复习教案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课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海水中所蕴含的主要物质,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理解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等概念,3、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
2、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重难点:】
重点: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难点: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利用溶解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情境引入、多媒体辅助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重温教材
本单元我们都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洋中提取需要的物质为人类服务的呢?
回忆、交流、回答 思考
让学生回忆、重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播放视频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能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淡水危机,如何解决淡水危机问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观看视频
让学生通过了解海水淡化的过程,认识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保护淡水资源,我们该如何做?
思考、回答
了解海水淡化的原理 树立节水意识
观看图片
金属镁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人们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观看图片并思考
了解镁的应用
海水制镁
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呢? 你能否说说海水制镁的流程。
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为什么要先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查阅教材、思考、回答
让学生了解海水制镁的流程及原理,感悟富集方法的应用
海水晒盐
播放海水晒盐视频 展示晒盐流程及原理
观看视频、总结流程、说出原理
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及原理
习题训练
出示习题
判断正误、交流辩论
加深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海水制碱
1、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你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2、氨盐水和食盐水哪种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思考 交流 回答
通过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会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通过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情境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阅读情境,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创设情境,利用碳酸钠和石灰水来制取氢氧化钠,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总结出碳酸钠的性质
展示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有何感想,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当海洋被严重污染后,鱼类死了,鸟类死了,同学们想想一下,下一个灭亡的将是谁?-人类
观看图片、谈认识、感想
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大屏幕展示
归纳、总结
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养成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的好习惯,形成利用网络图整理知识的能力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
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
附:知识网络图
第三篇: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展示]海水晒盐图片。
[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板书]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的科学史话。[思考与交流] 1.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 2.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 [提出问题]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1图4-15,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过渡]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由结构所决定,大家能否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图片,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 1.这些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2.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如何?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3.氯气和金属的反应有什么规律?
[小结]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渡]氯气能与金属反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 [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有白雾形成。
[讲述]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称为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还可以与磷、碳等非金属反应。[板书](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 [讨论]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在这些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氯气在反应中都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并建议学生闻氯水的气味。
[学生活动]闻氯水的气味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 [学生讨论](1)假设Cl2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Cl2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2)假设Cl2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Cl2分子、H2O分子外,还可能会含有Cl,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3)加Zn粒或Na2CO3粉末检验H。[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实验(3):有气体产生,说明生成了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应为盐酸。[初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Cl2、H2O、H、Cl。[提出疑问]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 [学生猜想]
(1)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褪色呢?
(2)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
(3)氯水光照产生氧气,而氯水中Cl2、H2O、H、Cl都不可能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应该有一种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物质。[实验验证]
(1)一张干燥和一张湿润的红纸分别投入两瓶干燥氯气中。(2)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一瓶干燥氯气中。[实验现象]干燥的纸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纸条褪色了。
[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次氯酸(HClO)。[板书](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小结]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我们能否归纳出次氯酸有什么性质?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
[引申]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作用。此外,HClO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棉花、纸张的漂白,所以在棉纺厂、造纸厂里都用到氯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氯气还有哪些性质的用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作业设计:(研究性课题)
1.了解在家庭利用自来水浇花养鱼时通常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原理。
2.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重庆市区15万人被迫进行大转移。当氯气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手段逃生? 3.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学设计说明: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大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
+
-+
-+-
-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则更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Cl2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首先展示一瓶氯气,瓶后衬白纸,以便清晰地观察Cl2的颜色,并让学生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少量Cl2飘进鼻孔,那么对Cl2的强刺激性学生回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讲授氯气的毒性及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方法,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通过“氯水成分探究”的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
3.对氯气与金属的反应,限于课时的原因,我们没有增加演示实验,而是通过学生阅读图片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些化学反应。
第四篇:《水中倒影》教学设计
《水中倒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使用遮罩实现水波动画的效果;学会调整舞台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合理安排各元件在舞台中的位置,使动画优美流畅,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合理安排各元件在舞台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见到过水中倒影的景象吗?请同学们想像一下“水中倒影”的影象。
(生想象)
师:播放Flash《水中倒影》动画。
师:远处青山层林尽染,近处绿水微波荡漾,远山近影,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用Flash制作的《水中倒影》动画,同学们想做吗?(边放音乐高山流水),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制作Flash动画《水中倒影》(板书)
二、剖析动画,了解倒影特点。
1、观察动画共几层。教师分别展示每层内容。
师:了解了那么多,请同学们打开Flash动画。
三、制作动画,新授新知:
一)、制作第一层 群山1。(找同学演示)
1、导入图片。
师:请同学们打开Flash,设置喜欢的背景颜色,并且调整窗口。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第一层更名为群山1,然后导入群山图片(素材放在你电脑桌面水中倒影文件夹中)。
图片导入到舞台中,大多需要进行大小调整才能与舞台相符,此时舞台大小就是图片的大小,并且转换为图形元件。
2、学生自行导入图片,不会的同学互相帮忙。
3、小结(重点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的做法非常好。他在调整图片大小时,利用“文档属性”来设置图片大小,既快又简单。以后我们不防多动动手和脑,也很好的利用一下这些快捷的工具。二)制作第二层 群山2。
1、导入图片并设置成倒影图。
2、学生演示,制作时互相帮忙。
3、小结(重点内容):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将“群山2”中元件缩小高度,Alpha值设为90%的原因(因为水波流动,水中倒影看起来就会比实物的实际高度低一些,改变Alpha值是增强水波的明亮感),使学生了解一些水中倒影形成的原理,倒影与实际事物的区别。
师:倒影图有什么特点呢?
①倒影图比原图低。
②倒影图比原图清晰度低。③倒影图是倒着的。
“倒影”层中的元件下移5个像素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方向健,下移5次即可;也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选择工具”,将元件选中,下移5个像素(根据图形属性面板中的Y值可确定移动位置)。
三)、制作第三层倒影画面: 制作倒影图片
四)制作第四层水波遮罩,设置水中倒影的水波效果: 1.教师演示:
提示:第1帧处,“水波”元件的底端不能高于“倒影”图层中元件的底端,第40帧处,“水波”元件的顶端不能低于“倒影”图层中元件的顶端。因为“倒影”中元件是被遮罩物,要求“水波”元件由使至终的运动都必须达到将倒影完全遮住,但不一定要求两个元件对齐。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五、交流:如何利用遮罩制作更加真实的水波效果
制作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谈一谈水纹波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栅格的宽度、帧频等),栅格的颜色是否影响波纹效果(不影响),第二个关键帧位置的改变将如何改变水波效果(第二个关键帧帧数越大,水波波动越缓慢)。
六、共同欣赏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并且展露出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极强,还通过演示,也制作出很多优美的《水中倒影》动画,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遮罩层:
遮罩层是图层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遮住下面图层的某一部分不让显示出来。
注解:遮罩层显示的是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相交的部分,不相交的部分不会显示出来。显示出来的颜色是被遮罩层的颜色,与遮罩层的颜色无关。
强调:遮罩层上的图形相当于“窗口”,相当于透过光线的区域,遮罩层下方的物体可以通过该“窗口”显示出来。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图案是被遮罩层的颜色图案,与遮罩层的颜色无关,遮罩效果生成后遮罩效果区以外的内容为场景背景色或与被遮罩层相邻的下一层普通层的内容。
1、要产生遮罩,至少要有两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2、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即用遮罩层的可显示区域来显示被遮罩层的内容。
3、遮罩效果生成后遮罩效果区以外的内容为场景背景色或与被遮罩层相邻的下一层普通层的内容。
【教学反思】关于遮罩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很别扭,因为从常规思维理解,被遮罩的东西应该不显示,偏偏在flash遮罩动画中,只有被遮罩的部分才能显示出来。以前我只是告诉学生硬性记住,学生可能在思想上并不是很理解。有一天,我在河北远程教育网上看到一名教师讲授《遮罩动画》这一优质课录像,她拿两张图片做教具,一个做照片,一个做镜框,通过这样类比就交代清楚了遮罩的意思。因此我在课前也事先准备了两张A4纸,一张有图案,一张挖空,在课堂上演示,容易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五篇: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教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而且包括科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认知理论中存在两种不同层面的思想,行为主义理论(经典的认识论)的观点和建构主义(问题解决的观点)的观点。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即建构主义的方法论,但不等于全面否定行为主义理论,传授法仍然是学校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非此即彼。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主要采用探究加传授的方法,经验的获得是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观察实验、分析推理而形成,对氯气与水反应和氯水漂白的原因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在知识编排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变结构性质用途这种学科逻辑体系为用途性质应用体系,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教材总体上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所淡化,在情景设计中从具体生活应用入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氯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典型,教材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念。
本节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第一课时,在此以前学生已学习过基本理论中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运用这些理论理解有关反应,可促进学生对非金属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观察和探究的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漂白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氯气发现的科学史学习教育学生科学研究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科学的方法论在在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从氯气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以及氯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正确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详细)
[背景动画(]导入)→[学生活动] 课本科学史话,讨论思考与交流。→[总
结]→ [情境投影]→ [学生讨论、思考交流]→[视频投影]→【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课堂总结,练习和思考
{
五、教学过程(教案,详细)
[背景动画] 波涛澎湃的海洋。
[讲
述] 提起浩瀚的海洋,人们常形容她为“地球上最大的聚宝盆”。海洋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海水中还含有品种繁多的盐类而且数量巨大。人类很早就知道海水晒盐,海洋中的NaCl的总量可达4亿亿吨。人需要经常补充一些食盐以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的发挥,打点滴用的生理盐水就是含NaCl 0.9%溶液。
[引
入] 除了NaCl外我们还了解那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包括生活用品)[回
答] 盐酸、氯酸钾、四氯化碳、聚氯乙烯、氯化铁等氯化物、某些农药、84消毒液等。
[教师活动] 书写盐酸、氯酸钾、氯化铁、四氯化碳等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化合价。自然界中氯的化合物以-1价的氯离子最为常见,这是因为氯原子最外层是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学生活动] 书写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过
渡] 虽然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氯元素,却没有单质的氯气,关于氯气的发现过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科学史话,讨论思考与交流。
[学生活动] 阅读并交流讨论。
[总
结](1)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副
书]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情境投影](1)2007年初姜堰桥头农药厂发生Cl2爆炸的场景图片。
(2)(文字资料)2007年春节刚过,我市桥头农药厂发生特大液氯罐爆炸事故,远在姜堰城区的建筑物顶上可看见: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喷向空中,时值西北风,氯气迅速沿地面向东南方扩散。伴着刺鼻的气味,工人的眼睛也熏得睁不开。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用水枪喷射某稀溶液,将附近居民紧急疏散到上风方向。
[教师活动](1)展示氯气样品。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氯气的认识。
[学生讨论]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
[思考交流](1)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2)氯气有毒,而人每天又必需摄入一定量的NaCl,氯气中的氯与NaCl
△ 的氯有何不同?
[过渡引入] 氯原子最外层是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即-1价的氯离子。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学习金属时我们知道,金属的通性之一是和非金属反应。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单质Cl2,和金属反应时有那些特点呢?
[演
示](1)钠在Cl2中燃烧
[视频投影](1)铜丝在Cl2中燃烧
(2)铁丝在Cl2中燃烧
[学生活动](1)描叙这三个反应的现象
(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方程式
[点评过渡](1)反应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方程式书写注意点:Cl2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铁氧化到+3价,而盐酸与铁反应时,H+只能将铁氧化到+2价即生成FeCl2。
(3)在这几个反应中Cl2均作氧化剂,正如这些金属在氧气中燃烧,一些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如H2、P等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些物质能否也在Cl2中燃烧呢?
[演示实验] H2在Cl2中燃烧(该实验Cl2为预先在实验室制备,H2由启普发生器当场提供,为防止污染,可在集气瓶旁挂一蘸有碱液的毛巾)。
[学生归纳] 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H2+Cl2====2HCl
[现象点评] 烟与雾的区别。
[思考讨论]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任何剧烈发热、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引导] H2在点燃前需要验纯,否则易发生爆炸。H2和Cl2的混合气体点燃能否发生爆炸呢?
[演示实验] 在Y型管两支管中分别加入少许KMnO4 和Zn粒,迅速加入几滴中等浓度的盐酸,塞上塞子,用点燃的镁条光照。
[思考分析](1)爆炸的原因: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投影介绍] 工业制盐酸的方法及流程图。
[情景设计] 2007年6月6日南昌发生一起儿童游泳集体Cl2中毒事件,原因„„ [教师引导] Cl2有毒,为什么还要同入游泳池中?
[学生回答] 给水消毒
[教师讲述] 很多自来水厂也用Cl2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氯气有毒,为什么还能加如自来水中,或者说起消毒作用的是本身吗。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消毒的自来水中的最终应转点燃 化为无毒的物质。同学们能设计什么实验方案来探究这些问题吗?
[投
影] 请同学们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
Cl2分子本身能杀菌、漂白吗?
[讨论假设] 将干燥的红色布条分别防入干燥的氯气和氯水中,观察布条是否褪色。如果布条都褪色,则Cl2分子本身能杀菌、漂白,但不能证明Cl2与水反应;如果布条在干燥的氯气中不褪色而在氯水中褪色,则Cl2分子本身不能杀菌、漂白,而Cl2与水能反应且产物能杀菌、漂白。„„
[演示实验] 将干燥的红色布条分别防入干燥的氯气和氯水中。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教师板书] 结论: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分子。
[提
问] Cl2能与水反应,可能有哪些产物,请设计实验证明。[学生讨论] 氯水中有H+、Cl-。[学生方案](1)用石蕊试液证明有无H+
(2)用AgNO3 和稀HNO3检验Cl-
[学生实验](1)用一支试管取新制的氯水中1~2mL,滴加石蕊试液数滴
(2)取新制的氯水中1~2mL,再依次加入2)用AgNO3 和稀HNO3 [实验现象](1)新制的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讨论总结] 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水中有Cl。新制的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为有H+,为什么又褪色?
[回
答] 褪色是因为有另外一种有漂白性的物质。
[提
问] 新制的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因为有另外一种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而不是HCl的性质。用实验证明.[学生回答] 用盐酸和有色布条做对比实验。
[学生实验] 在盐酸溶液中加红色的有色布条。盐酸溶液不能使红色的有色布条褪色。[教师归纳] 氯水具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分子本身,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
[板
书] Cl2+H2O====HCl+HClO [学生阅读] 课本第84页,关于HClO的性质。
[投影归纳] 次氯酸的性质: ①很弱的酸性、能微弱电离出H+和ClO-
②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③不稳定性:2HClO====2HCl+O2↑ [提
问] 新制的氯水中有哪些成分? [回
答] 有H2O、HCl、HClO
光 -[点
评] Cl2溶于水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新制的氯水呈浅绿色是溶有未反应的Cl2分子。生成的HCl全部电离而HClO部分电离。
[投
影] 新制的氯水:H2O、Cl2、H+、Cl-、HClO、ClO-、OH-(极少)
久置的氯水:H2O、H+、Cl-、OH-(极少)
[思
考] 既然Cl2与水反应能生成两种酸,那如果改用碱液,吸收的量是否会增大,请以NaOH为例试写出Cl2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投
影]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 OH====Cl+ClO+H2O -
--[投
影] 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7.5% „„;本品能漂白织物,清除血渍„„
[小
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氯元素,重点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和金属、非金属以及水的反应,探究了氯水的成分和漂白性的原因。
[思
考]
1、氯气能和铁反应,为什么液氯还能用铁罐储存,储存中有什么注意点以免发生爆炸? 2、2007年初姜堰桥头农药厂发生Cl2爆炸事故,消防队员用水枪喷射某稀溶液,请问是什么稀溶液?
3、假如哪天我们不幸碰上了氯气泄漏事故,请问你该怎么做,如何进行自救?
[学生讨论]
1、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氯气和铁不反应。
2、稀碱溶液。(教师补充:NaOH腐蚀性太强,可用稀纯碱溶液)
3、报警,向逆风且地势较高地区转移,用湿毛巾(或蘸稀纯碱溶液)护住口鼻。(教师补充:到安全地带后好好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以及及时就医等)
[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氯气消毒有哪些不足,饮水消毒有哪些方法?
五、教学反思:
实验教学是本节课的突破口,氯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课堂实验中有效防止氯气污染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自制的简易通风橱,效果较好。另外增加了学生探究实验,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据课后调查,学生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本人感觉在平时教学中每节课都这样边讲边实验探究条件不许,但我们可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多搞几次,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案举例】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展示]海水晒盐图片。
[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板书]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的科学史话。
[思考与交流]
1、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
2、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
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 [提出问题]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1图4-15,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过渡]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由结构所决定,大家能否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图片,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1、这些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如何?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3、氯气和金属的反应有什么规律?
[小结]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渡]氯气能与金属反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 [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有白雾形成。
[讲述]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称为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还可以与磷、碳等非金属反应。[板书](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 [讨论]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在这些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氯气在反应中都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展示]一瓶氯水溶液,并建议学生闻氯水的气味。
[学生活动]闻氯水的气味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
[学生讨论](1)假设Cl2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Cl2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Cl2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Cl2分子、H2O分子外,还可能会含有Cl—,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实验验证](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3)加Zn粒或Na2CO3粉末检验H+。[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实验(3):有气体产生,说明生成了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应为盐酸。[初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Cl2、H2O、H+、Cl—。[提出疑问]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 [学生猜想](1)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褪色呢?
(2)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
(3)氯水光照产生氧气,而氯水中Cl2、H2O、H+、Cl—都不可能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应该有一种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物质。[实验验证](1)一张干燥和一张湿润的红纸分别投入两瓶干燥氯气中。(2)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一瓶干燥氯气中。[实验现象]干燥的纸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纸条褪色了。
[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次氯酸(HClO)。
[板书](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小结]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设问]我们能否归纳出次氯酸有什么性质?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
[引申]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作用。此外,HClO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棉花、纸张的漂白,所以在棉纺厂、造纸厂里都用到氯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氯气还有哪些性质的用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研究性课题)
1、了解在家庭利用自来水浇花养鱼时通常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原理。2、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重庆市区15万人被迫进行大转移。当氯气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手段逃生?
3、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个教学设计和教案不一定好,只是一般格式;还要请大家认真思考教本上的范例。这个仅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