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教学设计1
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2.掌握必修教材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3.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
学习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必修3]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解释:“匪”通“非”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
今义:危险
古义:______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今义:你;如此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解释:1.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君西游何时还()2.砯崖转石万壑雷()3.使人听此凋朱颜()1.西,名词做状语,向西。2.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解释: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琵琶行并序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______________ 2.因为长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3.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色彩 古义:______________ 4.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 5.凄凄不似向前声
今义:表示方位,朝前 古义:______________ 6.曲终收拨当心画
今义:小心,留神 古义:______________ 7.整顿衣裳起敛容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言
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为
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解释: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读“wéi”,写,创作/动词,读“wéi”,弹奏/介词,读“wèi”,替、给。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商人重利轻别离()解释:1.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2.转徙于江湖间。()3.感斯人言。()4.本长安倡女。()解释;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意思是:本来是长安的歌女。
寡人之于国也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释:1.“无”通“毋”;2.“无”通“毋”;3.“颁”通“斑”;4.“涂”通“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2.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 3.请以战喻
今义: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古义:______________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古义:______________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_____________
6.王无罪岁 今义:没有犯罪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专指黄河;2.跑,文中指逃跑;3.有“请允许我”的意思;4.“可”是“可以”的意思,“以”是“凭借”的意思;5.供养活着的人;6.不要归咎。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直
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坐()2.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適戍渔阳()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释:1.只是、不过/与“曲”相对/公正的,正义的/同“值”,价值、价钱/径直;2.打开粮仓/发射/征发/花开;
3.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4.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解释:3.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4.比/对/在/向/被。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王无罪岁()6.然而不王者()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解释:1.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2.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3.衣,名词用作动词,穿;4.谨,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认真从事;5.罪,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6.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解释:1.状语后置句 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2.状语后置句 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宾语前置句 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4.判断句 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劝 学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以为轮()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解释:1.“ ”通“煣”;2.“有”通“又”;3.“知”通“智”;4.“生”通“性”。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______________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______________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今义:阴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寄托 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______________
用心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3.爪子和牙齿;4.黄土下面的泉水;5.“寄托”指寄居、存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2.假
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 解释: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木直中绳,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解释:1.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2.日,名词做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4.,通“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6.一,数词用作动词,专一。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1.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2.状语后置句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的更深。3.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人力加工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过秦论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2.合从缔交()3.赢粮而景从()
4.锄櫌棘矜()解释:1.“衡”通“横”;2.“从”通“纵”;3.“景”通“影”;4.“櫌”同“耰”。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宽厚而爱人
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义:山东省
古义:______________ 3.流血漂橹
今义:划船的工具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爱护人民;2.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解释: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跑、逃脱;
2.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5.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释:2.有利的形势/锋利/使„„快/有利、条件好;3.控制并利用/统领、统率/规模;4.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5.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追亡逐北()2.却匈奴七百余里()
解释:1.亡,动词用作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3.约从离衡()4.序八州而朝同列()5.外连衡而斗诸侯()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会盟而谋弱秦()
解释:3.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8.以愚黔首()9.履至尊而制六合()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解释:8.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做状语,用破瓮、用草绳;11.席、包、囊,名词做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12.天下云集响应()13.赢粮而景从()14.内立法度()
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解释:12.云、响,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13.景,名词做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做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解释:1.被动句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宗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2.判断句 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人,是个被征发的人。
师说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解释:1.“受”通“授”;2.“不”通“否”。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 2.今之众人
今义:大家 古义:______________ 3.小学而大遗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1.求学的人。2.一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吾从而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______________ 6.年十七,好古文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______________
解释: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5.不一定。6.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的凭借。8.无论,不分。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释:、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3.却/是,就是。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师道也()解释:1.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3.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5.小学而大遗()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解释:4.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不拘于时,学于余。()解释:1.状语后置句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 不知道怎么断句,不能解决疑惑。4.被动句 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
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填然鼓之 之:代“鼓”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解释:1.D [解析] A.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加:更。C.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释: C [解析] 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表判断;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解释: B [解析] A项,介词,对;介词,从。B项,都是介词,在。C项,介词,与;介词,对。D项,介词,比;介词,对。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 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
解释: C [解析] 归类依据为:②④⑥⑧为名词做状语,①③⑤⑦为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释;C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第二篇:2017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教学设计3
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2.掌握必修教材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3.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
学习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异日图将好景
今义:美好的景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美景;2.清冷,凄清;3.相爱、相思之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乘 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解释: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解释: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3.异日图将好景()解释:1.名词做动词,采莲;2.名词做动词,设帐;3.图,名词做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解释:“尊”通“樽”。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千古风流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重而道远()王甚任之()众怒难任()解释: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抵挡;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解释: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大江东去()2.竹杖芒鞋轻胜马()解释:1.东,名词做状语,向东;2.马,名词做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光景,状况;2.雄才大略。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在丙寅三月之望()解释:远看/盼望/念头/声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赢得仓皇北顾()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解释:1.北,名词做状语,向北;2.饭,名词做动词,吃饭;3.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解释:
一、1.“庭”通“廷”;2.“案”通“按”;3.“孰”通“熟”;4.“不”通“否”;5.“缪”通“穆”。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
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请指示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两个词,势,“形势”;必,“一定”;2.指给人看;3.遵守约定; 4.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卑鄙下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4.上前进献;5.扬言;6.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负
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解释: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担负,使„„承担/背着;2.派出/让/使臣。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舍相如广成传()2.乃使其从者衣褐()3.左右欲刃相如()4.乃前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解释:1.舍,名词做动词,安置住宿;2.衣,名词做动词,穿;3.刃,名词做动词,杀;4.前,名词做动词,上前;5.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6.怒发上冲冠()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而相如廷叱之()9.宁许以负秦曲()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完璧归赵()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释:6.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间,名词做状语,从小路;8.廷,名词做状语,在朝廷上;9.负,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0.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1.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12.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13.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7.遂与秦王会渑池。()解释:1.判断句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定语后置句 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3.被动句 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省略句,“亡、走”后省略“于” 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5.被动句 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6.被动句 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但秦国的那些城池恐怕得不到,而白白地受欺骗。7.省略句,“渑池”前省略介词“于” 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苏武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解释:1.“霑”同“沾”,“衿”同“襟”,“决”同“诀”;2.“畔”同“叛”; 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请毕今日之 ·()6.空自苦亡人之地()7.信义安所见乎()解释:3.“旃”通“毡”;4.“去”通“弆”;5.“ ”通“欢”;6.“亡”同“无”; 7.“见”同“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
今义:稍微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今义:虚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汉亦留之以相当
今义:副词,表程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我丈人行也
今义:岳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厚赂单于
今义:指贿赂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置币遗单于
今义:货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卧起操持
今义:料理,筹办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皆为陛下所成就
今义:业绩
古义:________________ 9.兄弟亲近
今义:形容词,亲密;动词,靠近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解释:1.渐渐;2.临时充任;3.相抵押;4.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5.赠送礼物;6.财物;7.拿、执;8.栽培,提拔;9.亲近的侍臣 10.且陛下春秋高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武等实在
今义:诚实、老实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0.年纪;11.确实存在。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恐前语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猛将必发于卒伍()2.过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求!无乃尔是过与()3.坐
副有罪,当相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坐法去官()停车坐爱枫林晚()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解释:解释:1.打发/揭露、暴露/动手/打开/兴起;2.超过/过失/责备;3.连坐/坐着,坐下/座位/违犯,触犯/因为,由于/坐守; 4.以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货物与常()宋人执而问其以()5.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解释:4.因为/凭借/介词,拿/用以,用来/任用,推荐/介词,把/原因;5.即使/虽然/只有。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欲因此时降武()2.反欲斗两主()3.单于壮其节()4.空以身膏草野()5.何久自苦如此()解释:1.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2.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3.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4.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5.苦,形容词做动词,使„„受苦;
6.天雨雪()7.羝乳乃得归()8.杖汉节牧羊()9.惠等哭,舆归营()10.其一人夜亡()1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解释:6.雨,名词做动词,下;7.乳,名词做动词,生子;8.杖,名词做动词,执、拄;9.舆,名词做动词,抬,扛;10.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间;11.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子卿尚复谁为乎?()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见犯乃死,重负国。()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解释:1.定语后置句(武帝)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2.状语后置句 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3.宾语前置句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4.判断句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5.被动句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6.被动句 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张衡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员径八尺()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傍行八道()4.形似酒尊()解释:
一、1.“员”通“圆”;2.“禽”通“擒”;3.“傍”通“旁”;4.“尊”通“樽”。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常从容淡静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举孝廉不行
今义:不可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公车特征拜郎中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覆盖周密无际
今义:周到细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振声激扬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言语举止适度得体;2.没有去(应荐);3.特地征召;4.四周严密;5.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6.寻其方面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衡下车,治威严
今义:从车上下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6.方向;7.指官吏初到任。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观
观太学()大王见臣列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启窗而观()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咸怪其无征()挟天子以征四方()岁征民间()解释:1.观摩学习/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色,景致/看;2.征召/应验/征伐/征收; 3.制
其牙机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赵奢之伦制其兵()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4.乃
遂乃研核阴阳()十年乃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3.形制、构造/制服,控制/统率,指挥/规模/统治;4.就/才/竟、却/于是。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妙尽璇机之正()解释:
四、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2.怪,形容词做动词,责怪。3.尽,形容词做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做名词,道理。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解释:1.被动句 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2.状语后置句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3.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寿命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顾:回头 D.负荆请罪
负:背着
解释:1.B [解析] 名词做动词,向人敬酒或献礼。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稍微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使:使者
C.其一人夜亡
亡:死亡
D.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白:禀告,告诉 解释:2.D [解析] A.渐渐;B.出使;C.逃跑。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躲避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中有都柱
都:大
解释:3.B [解析] “辟”应为“征召”。气副词,大概。C.连词,于是;副词,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单于壮其节 C.秦王恐其破璧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C [解析] A.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B.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C.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D.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
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4.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5.掌握必修教材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6.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
学习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解释:“衡”通“横”。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于时**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战乱;2.拐杖;3.知心话;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4.行人;5.深远曲折的样子。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就
三径就荒()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金就砺则利()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王畏秦,欲毋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而不发()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将信将疑()出郭相扶将()将功赎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解释:1.接近/完成,达到/动词,接近,靠近;2.将要/行走/前往/实行,做/行为、品行;3.端起/开弓、拉弓/举起/率领/延请;4.将要/且,又/扶、持/拿,用/将领; 5.绝
请息交以绝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不相干()6.辞
归去来兮辞()辞不赴命()停数日,辞去()动以朝廷为辞()7.而
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解释:5.断绝/横渡/全然、绝对;6.文体/辞谢/告别/借口;7.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乐琴书以消忧()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4.眄庭柯以怡颜()5.悦亲戚之情话()6.乐琴书以消忧()7.倚南窗以寄傲()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解释:1.琴书,名词做动词,弹琴、读书;2.棹,名词做动词,用桨划;3.日,名词做状语,每天;4.怡,动词使动用法,使愉快;5.悦,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悦;6.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7.傲,形容词做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8.善,形容词做动词,喜好、羡慕。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乐夫天命复奚疑!()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解释:1.宾语前置句 既然世俗与我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2.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3.宾语前置句 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4.状语后置句 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5.被动句 既然自认为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呢? 6.“门”前省略介词“于” 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家门。
滕王阁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俨骖 于上路()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解释:
一、1.“俨”通“严”;2.“销”通“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穷且益坚
今义:贫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盛筵难再
今义:相当于“又”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孟学士之词宗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逢迎
今义:奉承迎合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困厄,处境艰难;2.第二次;3.掌管文学撰述的官;4.迎接; 5.阮籍猖狂
今义:肆无忌惮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所赖君子见机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5.狂放、不拘礼法;6.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属
序属三秋()吾属今为之虏矣()屈平属草稿未定()属予作文以记之()2.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则智者尽其谋()聊乘化以归尽()3.穷
穷岛屿之萦回()日暮穷途()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4.序
序属三秋()兰亭集序()序八州而朝同列()解释:解释:1.属于/类/写作/动词,嘱托;2.副词,全、都/没、干/全部用出/名词,死;3.动词,穷尽/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困厄,处境艰难/尽、止/生活困难;3.动词,穷尽/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困厄,处境艰难/尽、止/生活困难;4.名词,时序(春夏秋冬)/名词,序言、赠序/使动用法,使„„排序; 5.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解释:5.却/将近/姑且,暂且/将要/尚且。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襟三江而带五湖()2.目吴会于云间()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宾主尽东南之美()5.腾蛟起凤()6.窜梁鸿于海曲()解释:1.襟、带,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目,名词做动词,看、望;3.雾、星,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4.美,形容词做名词,俊杰、人才;5.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6.窜,动词使动用法,使„„逃。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纤歌凝而白云遏。()2.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解释:1.被动句 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2.状语后置句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行驶,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
逍遥游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解释:1.“冥”通“溟”;2.“反”通“返”;3.“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汤之问棘也是已()解释:“辩”通“辨”;5.“而”通“能”;6.“有”通“又”;7.“辩”通“变”;8.“已”通“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蟪蛄不知春秋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今义:大家,许多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今义:羊的犄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虽然,犹有未树也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义:没有功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海动;2.游动的雾气;3.很饱的样子;4.指四季;5.一般人;6.旋风;7.虽然这样;8.无所为,故无功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穷而匕首见()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2.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郑人有且置履者()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3.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请息交以绝游()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解释:1.计划/地图/谋划、筹划/图画;2.放上、安放/购置、添置/放弃、放下/摆、设;3.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 4.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鹏之徙于南冥也()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解释:4.记载/志向/立志;5.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鹏”/动词,到/指示代词,此。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3.《齐谐》者,志怪者也()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解释:1.南,名词做动词,南行;2.上、下,名词做动词,向上飞、落下;3.怪,形容词做名词,怪异的事物;4.莽苍,形容词做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2.彼且奚适也?()3.之二虫又何知!()解释:1.判断句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2.宾语前置句 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3.宾语前置句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陈情表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解释:1.“闵”通“悯”;2.“零丁”通“伶仃”;3.“蓐”通“褥”;4.“有”通“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今义:不可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 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成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1.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2.①到了;②成人自立;3.优秀人才;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今义:给马洗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义:向上级报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则告诉不许
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今义:身心劳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解释:4.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5.指报答皇恩;6.申诉(苦衷);7.拳拳,文中形容自己的私情;8.辛酸悲苦。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以
但以刘日薄西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谨拜表以闻()既自以心为形役()引壶觞以自酌()园日涉以成趣()木欣欣以向荣()解释:连词,因为/介词,用、拿/连词,同“而”/动词,使、让/连词,表承接/连词,表结果/同“而”,表修饰。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则刘病日笃()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解释:1.上,名词做状语,向上;2.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3.犬马,名词做状语,像犬马一样; 4.谨拜表以闻()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猥以微贱()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愿陛下矜悯愚诚()解释:4.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5.闵凶,形容词做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微贱,形容词做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远,形容词做动词,远离;8.诚,形容词做名词,诚心。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解释:1.被动句 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2.状语后置句 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B.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C.审容膝之易安
审:仔细
D.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随从、顺从
解释:1.C [解析] “审”应为“明白、知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
B.既窈窕以寻壑 C.善万物之得时
D.将有事于西畴
解释:2.C [解析] A项,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项,窈窕:古指深远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C项,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D项,有事:古指到„„去从事耕种之事,今泛指发生一些事情。
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释:3.C [解析] A项,“是,叫”;B项,表反问语气,“呢”;C项,“作为,当作”;D项,“替”。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B.而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 C [解析] A、B、D项,均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至于成立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解释:5.D [解析] A.不行:古指不能行走,今表否定;B.犬马:古为谦辞,今指动物;C.成立:古指成人自立,今指创办、建立;D.抚养:爱护并教养。
第三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
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分析
(一)导入新课
由2011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演示】“学习目标”
(三)题例1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
(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5)【教师总结】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契合点”。
(6)针对主题归纳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引导:该诗分两层,分别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小松和时人两个角度言志。
(7)【教师小结】主题归纳注意多角度。
(8)教师引导: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不久就因重病而死。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教师设疑】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如何入手?
(2)【学生回顾】
A、咏怀的对象
B、咏怀的媒介:主观、客观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 诗歌鉴赏题解答技巧
C、抓诗人、创作背景、注释、题目来明确咏怀对象即媒介。
(3)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古人”、“来者”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要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5)【教师设疑】分析人物形象抓哪些语言?
(6)【学生明确】“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教师提示】抓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心理。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8)师生明确: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题例4 :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1)学生回答,仍需从语言入手。“恐”、“开封”
(2)【教师提示】抓细节描写,体会心理活动。
(3)学生明确: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师生小结:情从形象中来,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人物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以语言为桥梁,通过形象特点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堂课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主,选取了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问法不同的诗歌作为题例,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对象、语言的初步鉴赏,意在引导同学掌握方法,拾阶而上,拨云显月,真正读懂诗歌。、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子。、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传出了哪些“大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写景真切,而且表现出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这真理是什么?
直接显示《考试说明》与课题,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将学习目标明确提出,可让学生明确本课堂的任务,用斜体字强调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重点,用对联的形式强调本课的目的和重要性。
该诗是典型的即事感怀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景物为形象的诗歌。是抓住景物特征,挖掘思想感情的典型题例。
根据题干要求,该诗考查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在此用课件强调做诗歌鉴赏题时要充分利用试题所给的有效信息。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事物为形象的诗歌。
学生答题后,针对性的评讲,可清晰答题思路,步步导引,从而掌握方法。
对咏物诗的鉴赏,学生知道先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但往往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所以在此强调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学生对主题的归纳往往不全面,在此提示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思路入手多角度归纳主题。
作者的经历、思想、创作背景是分析主题的有效信息。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形象是人物形象。这一点,学生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能掌握,教师意在引导学生以题材、表现手法为突破口解题。
巩固旧知识,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挖掘形象特点。
这首即事感怀诗,塑造的形象依然是人物,但运用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很有代表性。
该题问法与前面的题有所不同,要提醒学生审题,明确设题的范围。
回放前面的典型题例,以便归纳、整理。
归纳出分析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运用课件将重点系统化、条理化。
该题需抓意象的特点,可巩固所讲知识,同时引出借助联想、想象解题以及借审题解题这两种方法,这是下节课的重点。
该题涉及意象的主次之分,是巩固基础上的一个强化练习。板书设计:
景物——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情景交融
事物——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
人物——人物形象抓神 态动作心理。——直抒胸臆
——寓情于事
第四篇: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三年级组在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指导下,坚持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常规,做到管理有序,教育有度,教学有法,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为主线,以“团结、高效、务实”为宗旨,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为着眼点,全体高三师生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勤奋努力,讲求质量,提高效率。努力做到用科学方法,科学管理,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增添工作措施,力争在三个月后的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班风、学风建设。班主任要认真抓,善于抓,敢于抓,要千方百计地抓好。要多和家长、任课老师联系,做好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道德、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
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地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任课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研究高考信息,研究题目;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做到难易结合,重点突出,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发挥学生课上主动思考和研读的时效性。还要多下班级,主动去沟通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抓好每班重点学生的学习;要协助班主任抓好班风。
3、备课组长要多进行备课组活动,多组织研究,多讨论题目,设计练习要做到有针对性,做到题题过关,学生个个过关。
4、组织各科教师认真学习和研读高考说明,每月组织教师开好学生的情况分析会,及时查漏补缺。
【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一模前(开学~4月初)
第二轮复习
阶段特点:进一步落实好双基,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分知识点、分考点进行训练,做到题题落实,点点过关。
1、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尽量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2、早读和下午第九课要认真设计,合理运用。每两周进行一次大型综合训练,要让学生树立紧迫感。
3、两周召开一次教师会,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使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班主任要组织好相应的主题班会。
5、开好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课,让学生懂得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二模前(5月)
阶段特点:做好专项练习的复习计划,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确保教学的有的放矢。
1、组织教师总结教学情况,分析一模测验显示出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
2、各学科回归课本,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克服浮躁,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3、要积极寻求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召开第三次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对此阶段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
4、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
5、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6、科任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总之,面对实际问题我们还要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育教学主管领导的强大指导,把握航向,有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有全体高三教师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有全体高三学生的勤奋努力,我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生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高三(4),高三(5)两个班的学生语文素质有所
提高,但差生面仍较大,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相当多学生基础知识漏洞较多,阅读、作文能力和鉴赏能力尚待提高,作文思路偏窄、语言平淡。
二、准确定位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情况,不强求每位学生能在短期内都有上佳表现,只要能够拉近和别的学生差距就是进步。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各个班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不强求整齐划一。
三、有教无类但又要分层指导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改作业时适当地面批面改。做到针对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地布置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对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还要做适当的心理辅导。部分学生基础较扎实,复习态度也主动积极,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们更要在这一轮复习中加强训练,让其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整体常抓不懈。虽然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教师对此部分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同样需在复习中重视。这一轮的复习,这部分学生较其他学生主动,一般规定时间让其自主复习,按时检查小测,再校对答案即可。作文训练重点仍然要紧抓结构与审题,加强中心语段和
开篇的训练。
其次,临界生重点辅导。对于一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错,且还有提高空间的,应在平时对其进行一些针对其各自弱项的个别辅导,提醒他们这一轮的复习里,加强弱项的复习。
再者,帮助差生进步。平时考试有部分学生总是垫后,除了基础差外,其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故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单独谈话,让其从心底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并针对其实际,帮助学生做科学的复习安排,及时了解其复习情况,做相关指导。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学生,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我们决定重抓其基础,提高其保分意识。
首先,提高士气。学生难免具畏难心理,应极力避免他们破罐破摔。故在每次考试之后和平时聊天时,我们就根据高考专科,让他们明白一张卷中的可保之分,且也是可拿之分,以便让他们定下明确又实际的目标。
其次,重抓基础分。就学生实际来看,语文卷中如做高层次要求的“诗歌鉴赏”、“文言翻译”及“现代文阅读”等题型,拿分不多,且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并不大,此类题他们拿下一半的分已是可以。但全卷中有十三分(字音、字形及默写)却是学生靠勤奋记忆就能拿下的,而这对学生的总分至关重要,故在平常复习中反复强调,并加强
训练。
具体做法:单独找学生两两谈话,告之背默方法,安排其互背任务,按时抽查;临近考前,全班整体检查默背;高考题训练加强。
再者,作文是这部分学生的弱项,但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故在这一轮的复习里极力加强。具体做法:先抓稳学生的作文结构训练,这是基础。重抓作文审题,这是得分的根本。每周会安排两节课,布置一到两次的作文审题、构思和中心语段的写作训练,并进行相关讲评。
集体备课,科学备考。每一阶段,备课组都会进行集体备课,确定复习思路,合作找寻复习资料,每位教师在整体教学安排上踏踏实实地按备课组计划进行,作好每个专题的训练。
四、练习形式:
单项训练和套题训练相结合。练习以综合为主,结合学生情况,补充题组训练。
五、教学内容:
本学期是高三的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有:
1、完成选修八、十二课本的教学,重点是。
2、语言基础知识、古诗、文言文和语用题的复习指导。
3,作文进行分层指导系列训练。作文训练重点放在审题、构思、速度、围绕中心展开论证等方面。全批全改。
六、教学进度:
第1—2周:语言运用、综合训练、教学
第3—6周:新闻阅读与写作、写作训练
第五篇: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篇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三年级组在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指导下,坚持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常规,做到管理有序,教育有度,教学有法,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为主线,以“团结、高效、务实”为宗旨,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为着眼点,全体高三师生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勤奋努力,讲求质量,提高效率。努力做到用科学方法,科学管理,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增添工作措施,力争在三个月后的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班风、学风建设。班主任要认真抓,善于抓,敢于抓,要千方百计地抓好。要多和家长、任课老师联系,做好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道德、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地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任课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研究高考信息,研究题目;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做到难易结合,重点突出,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发挥学生课上主动思考和研读的时效性。还要多下班级,主动去沟通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抓好每班重点学生的学习;要协助班主任抓好班风。
3、备课组长要多进行备课组活动,多组织研究,多讨论题目,设计练习要做到有针对性,做到题题过关,学生个个过关。
4、组织各科教师认真学习和研读高考说明,每月组织教师开好学生的情况分析会,及时查漏补缺。
【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一模前(开学~4月初)
第二轮复习
阶段特点:进一步落实好双基,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分知识点、分考点进行训练,做到题题落实,点点过关。
1、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尽量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2、早读和下午第九课要认真设计,合理运用。每两周进行一次大型综合训练,要让学生树立紧迫感。
3、两周召开一次教师会,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使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班主任要组织好相应的主题班会。
5、开好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课,让学生懂得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二模前(5月)
阶段特点:做好专项练习的复习计划,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确保教学的有的放矢。
1、组织教师总结教学情况,分析一模测验显示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各学科回归课本,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克服浮躁,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3、要积极寻求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召开第三次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对此阶段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
4、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
5、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6、科任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总之,面对实际问题我们还要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育教学主管领导的强大指导,把握航向,有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有全体高三教师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有全体高三学生的勤奋努力,我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一、学生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高三(4),高三(5)两个班的学生语文素质有所提高,但差生面仍较大,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相当多学生基础知识漏洞较多,阅读、作文能力和鉴赏能力尚待提高,作文思路偏窄、语言平淡。
二、准确定位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情况,不强求每位学生能在短期内都有上佳表现,只要能够拉近和别的学生差距就是进步。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各个班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不强求整齐划一。
三、有教无类但又要分层指导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改作业时适当地面批面改。做到针对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地布置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对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还要做适当的心理辅导。部分学生基础较扎实,复习态度也主动积极,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们更要在这一轮复习中加强训练,让其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整体常抓不懈。虽然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教师对此部分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同样需在复习中重视。这一轮的复习,这部分学生较其他学生主动,一般规定时间让其自主复习,按时检查小测,再校对答案即可。作文训练重点仍然要紧抓结构与审题,加强中心语段和开篇的训练。
其次,临界生重点辅导。对于一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错,且还有提高空间的,应在平时对其进行一些针对其各自弱项的个别辅导,提醒他们这一轮的复习里,加强弱项的复习。
再者,帮助差生进步。平时考试有部分学生总是垫后,除了基础差外,其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故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单独谈话,让其从心底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并针对其实际,帮助学生做科学的复习安排,及时了解其复习情况,做相关指导。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学生,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我们决定重抓其基础,提高其保分意识。
首先,提高士气。学生难免具畏难心理,应极力避免他们破罐破摔。故在每次考试之后和平时聊天时,我们就根据高考专科,让他们明白一张卷中的可保之分,且也是可拿之分,以便让他们定下明确又实际的目标。
其次,重抓基础分。就学生实际来看,语文卷中如做高层次要求的“诗歌鉴赏”、“文言翻译”及“现代文阅读”等题型,拿分不多,且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并不大,此类题他们拿下一半的分已是可以。但全卷中有十三分(字音、字形及默写)却是学生靠勤奋记忆就能拿下的,而这对学生的总分至关重要,故在平常复习中反复强调,并加强训练。
具体做法:单独找学生两两谈话,告之背默方法,安排其互背任务,按时抽查;临近考前,全班整体检查默背;高考题训练加强。
再者,作文是这部分学生的弱项,但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故在这一轮的复习里极力加强。具体做法:先抓稳学生的作文结构训练,这是基础。重抓作文审题,这是得分的根本。每周会安排两节课,布置一到两次的作文审题、构思和中心语段的写作训练,并进行相关讲评。
集体备课,科学备考。每一阶段,备课组都会进行集体备课,确定复习思路,合作找寻复习资料,每位教师在整体教学安排上踏踏实实地按备课组计划进行,作好每个专题的训练。
三、练习形式:
单项训练和套题训练相结合。练习以综合为主,结合学生情况,补充题组训练。
四、教学内容:
本学期是高三的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有:
1、完成选修八、十二课本的教学,重点是。
2、语言基础知识、古诗、文言文和语用题的复习指导。
3,作文进行分层指导系列训练。作文训练重点放在审题、构思、速度、围绕中心展开论证等方面。全批全改。
五、教学进度:
第1—2周:语言运用、综合训练、教学
第3—6周:新闻阅读与写作、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