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取缔(dì)
玩弄(nònɡ)
可塑性(sù)
蔫头耷脑(yān)
B.坎坷(kě)
订正(dīnɡ)
上档次(dànɡ)
扪心自问(mēn)
C.潜力(qián)
坊间(fānɡ)
一骨碌(ɡū)
难兄难弟(nàn)
D.夹生(jiā)
量筒(liánɡ)
胳肢窝(ɡé)
管窥蠡测(l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是谁在用青色字体临摹着缠绵的情诗?是谁柔弱的眼光略带伤感,搁笔于红色的宣纸?夜太漫长,又是谁在冰冷的阁楼上形单影支地守望?
B.高大的绿叶乔木下,青梅熟了,由青泛黄,引来无拘无束的白云,又引来垂涎的东海龙王。于是,缠缠绵绵,如雾似烟,江南漂起了丝丝细雨。
C.寒雪夜,撑一柄长篙,在水中漫不经心地摇曳着,任乌篷无方向地向前摆渡,只知道,是在流浪,宛如屋檐上冒的烟,对烟囱说再见,这一去就是永远。
D.月光如水,静泻着千百年的哀怨。无数的人对月期盼,可是谁能知道当初月光的心情。它的心情如何宣泻?它的情感如何寄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是以作品作为生存的见证的。东北女作家萧红去世以后,作品被埋没、湮灭自不必说,倘若遭到恶意的利用、曲解、贬损、否定,或竟无视其存在,无异于第二次死亡。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C.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D.我们团队都是年轻人,凡事都会一马当先,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赞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
B.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
C.2015年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抢救无效身亡。
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众所周知,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________,昆曲便无奈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之中。________,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毫无新意的作品。
A.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B.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C.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D.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禅师散步时看到路旁的野菊花开得非常灿烂,就将它们移栽到庭院里。秋高气爽之时,菊花怒放,让人神清气爽。
村民被花香吸引,争相来寺里赏花。有些人请求禅师赠送一两株,移栽到自家的院子里,禅师一一应允。寺院里的花就渐渐地少了,最后一株都没有剩下。
弟子们看着寂寥的庭院,痛惜地说:“本是满院清香,因为您的大方,现在空空如也。”
禅师却笑着回答:
答:
7.近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西湖博物馆召开发布会,正式揭幕西湖LOGO(见下图)。(5分)
注 以蓝色为背景,中间图形为白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2分)
答:
(2)请简析该LOGO所表达的含义。(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对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余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订发行”,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更增加了几分钦佩。(有删改)
8.下列关于“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诗讲究气象,这个气象以诗的风格雄浑飘逸为上,气势恢宏。有气象的诗境界高远。
B.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是指学问的格局与境界。学问有气象则自能使人信服。
C.做学问者也要有气象。这个气象指做学问者的学术视野与格局,也指做学问者的品质。
D.学问气象的形成取决于学问者的个人道德修养。道德高尚者其学问自然精深且有气象。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来形容做学问,是指收集材料,辨析材料,融会贯通,尽为己用。
B.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开山之功,并总结了王国维的三大功绩,认为其著作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C.余嘉锡认为纪晓岚会编纂《四库全书》,但不会辨证舛误,仍比自己强得多。自己虽会辨证,却不能为其提要。
D.蔡元培的手迹中多次讲到版税问题,希望出版方能及时发放版税,这显示了蔡元培作为一个学者的气象。
10.请概括学问大家的气象特点。(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艾草:被遮蔽的苦涩
杜怀超
艾草,就长在我们生命必经的路旁。怀念与回忆,证明着我们至少还保留着一丝昨日艾草的气息。在炎凉之外,多了一丝别样的暖意。
走进艾草,你定会发现一个似乎充满凉意的秘密。艾草有多个名字,艾、医草、艾蓬、香艾、灸草、黄草,每一个名字,似乎都深藏着艾草自身的秘密。如香是艾草的特质,药是艾草的内心,灸是生命的坦白。在民间,艾草与农人最近,与每一个亲近泥土的人最近。然而艾草赫然就有个耐人神思的名字:冰台。在《博物志》居然找到这样一段文字:“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百病,故又曰“灸草”。原来,这艾草,不是寒冷的放纵者,不是炎凉的收容者,恰恰相反,艾草却是阳光的收集者,采撷温暖,照彻民间。她用碧绿的汁液,用活着的责任,把血液凝结成一片片巴掌大的绿叶,在寂寥无人的旷野,用寂寞与孤独,用纯净与素简,朝着阳光敞开内心的世界。她是一面冷暖的镜子!左边是阳光的温暖,右边是民间的寒意。
心事深锁的艾草,透明如镜的艾草,这冰台里,屹立着民间对你的敬意与敬畏。
农历五月,再忙,母亲总要从菜园里刈割些艾草、菖蒲还有一些杂草的嫩叶,置于铁锅中,浇上井水,在柴火的燃烧里,逼出绿色或者褐色的汁液。然后,母亲挨个儿给姐姐们和我洗澡,褐色裹挟着绿意从头浇下,流过身子、腿一直到脚跟,河流般的缠绕全身,那温润夹杂着青草的气息浸润着我,我感受到了零距离的清凉,似乎浑身汗毛张开呼吸的空隙,洗吧,吸吧,洗净我们身上的尘埃、荒芜与污垢,洗净我们身体内的杂质、喧嚣与肮脏,洗出一个青枝绿叶的我们吧。
我感喟母亲的举动。我问母亲,这是什么啊?母亲很抒情地答道,是艾(爱)啊!那悠长的声音里啊,包含着万千疼爱。五月洗澡,这是别有意味的仪式,充满着母亲的祝愿与祈祷。据说在这期间,凡间万千病虫祸害齐聚乡间,诸如蜈蚣、蚊蚋、园蛾、毒气、瘟疫等等,农人对抗它们古老的方式,就是这些艾草。靠老天吃饭的农人们,他们依偎这些靠天气生长的草们,同病相怜,生死相依。
再没有草能像艾草这样,被我们的先民尊称为“医草”。针灸的灸,就是艾草的身影。千百年来,针灸是中医极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而艾草,就是针灸术中“灸”的材料——用艾草的干叶制成艾绒条,点燃之后去熏、烫穴位。柔软的艾绒,易燃而不起火焰,香气随烟而起,在看不见的温热中,把升腾的能量灌输经脉,直达病灶。《本草从新》中说:“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没有哪一种草能沿着人类的身体,一步步走进血肉,走进经脉,直到深入骨髓……
艾草,充满着神秘的隐喻。在那碧绿的枝叶散发出的香气里,趁着农历端午的日子,一举从匍匐的旷野中供于乡间的门楣。端午插艾,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不变的仪式。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或者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起先,我以为这是农人对屈原的怀念。当年,艾草和屈原一起被流放。“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与艾草惺惺相惜,在浑浊的世道中保持着高洁的情操,脱俗非凡。
然而一生在泥土中摔打的农人每天琢磨的不是诗句,而是手中的碗与身上的命。这些匍匐大地的农人,把艾草捧得高高。是艾草的香气给了他们日子的芬芳,还是艾灸熏热着他们病痛的神经?是艾草的纯洁洗净身上的泥土,还是艾草的碧绿带来生命的图腾——抵挡民间五毒,祈祷吉祥降临?生命之火岂是一株艾草所能承载?沉重的日子,谁又是大地上农人最后的一根稻草?
我见过母亲在瘟疫来临时的无奈、无助与惶恐,我也见过乡间的农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痛哭无言的样子,还有面对疾病与死亡时候无法言说的创伤。
我们渴求这植物般的生活,如艾草一样碧绿地簇拥着,鲜嫩着,坚守生长,远离烟火、喧哗,还有那功利浮华,以最本真的姿态恣意舒展,在阡陌之间,自在洒脱。可惜艾草非人,它哪里知晓人生艰难?艾草可以简朴,可以与世无争,而人却要背负责任、爱……这是艾草的苦味所不能比拟的,也是艾草所不能承载的。但我们必须保持艾草的苦味,如此才会测出日子的深浅与轻重,才会用拙朴与清淡拂拭绚烂的虚华,让心灵回归简淡素净。也许,人生来就是一株艾草,注定要咀嚼苦涩到最后。(有改动)
11.作者写艾草有多个名字,有何意图?(3分)
答:
12.简析文中第四、五两段写“五月洗澡”的仪式中母亲的举动。(3分)
答:
1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分)
答:
14.综合全文内容,请概括“被遮蔽的苦涩”在文中指的是什么。(5分)
答:
15.作者在文末说“也许,人生来就是一株艾草,注定要咀嚼苦涩到最后”,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 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竟:终了
B.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
嫉:嫉妒
C.夫弈,小数也
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
夭:短命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4分)
译文:
(2)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莺 梭
[南宋]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2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2.这首诗构思精巧,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盖以心为官,出孔子之后;以性为善,自孟子始。然后之学者尽废古人入德之条目,而专以心性为宗,致虚意多、实力少、测知广、凝聚狭,而尧、舜以来内外交相成之道废矣。……然而知其为恶而后进乎善以至于圣人,故能启伪以化性,使之终于为善而不为恶,则是圣人者,其性亦未尝善欤?(节选自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23.根据材料判断,叶适的话引述了孟子的“____________”思想和荀子的“______________”思想。(2分)
2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对叶适的思想作客观的论述。(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
(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者坦言,在向外界谈及个人生活时,经常采用“哭穷”表达法。有很多人更是逢人必哭——“穷死了,生活悲惨啊!”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和公务员。
与“哭穷”相反的,则是“炫富”。“烧钱男”“雅阁女”“赠车岳母”,各种惊世而出格的言论和举动,吸引着舆论的关注,也刺痛着公众的神经。
事实上,“哭穷”与“炫富”是一种表相的两个极端,按照蒋子龙的说法,“盖因心穷”而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
1.C [A项“蔫”读niān。B项“订”读dìnɡ,“扪”读mn。D项“胳”读ɡā。]
2.C [A项支-只。B项漂-飘。D项泻-泄。]
3.A [B项“就是”应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构成并列关系,同时照应“严格地讲”之意,“不是……就是”为选择关系,语意选择还不能确定。C项望文生义。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D项谦敬辞错用,不得体。率先垂范:带头做好表率。敬辞(用于对方),“垂”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4.C [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B项介词误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
5.C [作答此类连贯题,要瞻前顾后。如从“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可知,第一处的主语应与“作家、学者”有关,据此可排除B、D两项;从“只知道按照……”可知前文的主语应是“平庸的后继者们”,据此可排除A项。]
6.哪里会空呢?花在何处不清香啊!
解析 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寓言寓意的概括能力。作答时,要联系语境,分析所给材料的含意,所填写的禅师所说的话既要与上文连贯,又要蕴含一定的哲理。
7.(1)①LOGO主体部分由“一湖一月一潭一印“组成,②LOGO上方有“HANGZHOU
WEST
LAKE”(杭州西湖)的英文字母。
(2)①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②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③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8.D [颠倒因果。学问气象的形成有赖于道德的高尚,学问有气象者道德高尚,不能说道德高尚者他的学问就精深并有气象。]
9.C [余嘉锡认为提要难,辨证易,如让纪晓岚去辨证,必然要优于自己。]
10.①能够总览全局,②为后人树立典范,③道德品质高尚。
11.①从不同侧面表现艾草的形象特征,交代艾草具有“清香”“医病祛疾”等特点;②以“冰台”之名,写艾草“采撷温暖,照彻民间”之实;③意在表现艾草给人别样的暖意;④丰富文章内容。
12.①用细节描写,通过“刈割”“置”“浇”“洗”等一系列动作,表现母亲养儿育女的劳苦与温暖的母爱。②同时形象地写出了以艾草对抗万千病虫祸害的方式,表达母亲的祝愿。③语言质朴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及农历五月洗澡这一民间习俗。
13.①运用拟人、引用、衬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②以艾草与诗人屈原的关系,衬托艾草的高洁、非凡。③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反衬农人生存的艰辛,突显农人与艾草不可或缺的关系。④表达了作者对艾草的敬意与敬畏。
14.“被遮蔽的苦涩”,指的是隐而不见的另一种苦涩,其实是人生的苦涩。具体表现为:①劳作与生存的苦涩;②瘟疫来临时的无奈、无助与惶恐,面对天灾人祸时的痛哭无言;③人为了“责任与爱”所付出的诸种努力,艰难苦涩。
15.①“艾草的苦味”的背后是人生的苦味,只有耐得住清苦,保守一份的苦味,才能让心灵回归简淡素净。②运用比喻,形象生动,揭示出人生的本质与意义,给人以理性的启示。③呼应标题,深化主旨。④总收全文,画龙点睛,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6.B [嫉:憎恨。]
17.C [C项介词,均译为“拿”。A项才,副词;于是,连词。B项代词,你们;代词,他们的。D项前一个表示原因,后一个表示凭借手段。]
18.A [“感到很不理解”,无中生有。]
19.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20.(1)开始时,棋盘已经摆开,两位客人十分悠闲,喜怒没有外露。
(2)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
参考译文
二位客人在庭院下棋,息机子从旁边观看。开始时,棋盘已经摆开,两位客人十分悠闲,喜怒没有外露。不多时,两人争夺几个棋子,都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惟恐失误,如同强敌当前,誓死不肯回头的样子。一会儿,胜负分出,胜者欢喜,败者发怒。像这样的情况有二三次,一局棋才下完。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
第二天闲暇的时候,客人们又来了,摆棋布子如同昨日。息机子就对客人说:“昨天那盘棋,你们开始时是否担心自己败,希望自己胜呢?”回答说:“对。”“到今天,莫非胜负已过,而欢喜和气愤都忘掉了吗?”回答说:“对。”(息机子问:)“当你们争吵时,是否恨对方如仇人呢?”回答说:“对。”(息机子问:)“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回答说:“对。”(息机子说:)“下棋是小技艺。胜了有何益处?败了有何损失?为什么开始时担忧?为什么下完棋就全忘了?为什么开始时争夺?为什么下完棋就谦让?你们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不知道。”
“唉!我告诉你们原因吧:那天地就像一张棋盘,万物就是棋子。凡在事情发生以前就担忧,事情过后就忘记;在事情进行当中就发生争夺,在事情发生之外就谦让。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平民之间争夺的是财产,读书做官的人之间争夺的是富贵,帝王之间争夺的是天下,这些都像在下棋呀。如今你们不拿几个轻微的棋子去看待天下,却拿天下之重看待几个棋子,纷纷扰扰地争夺到哪时才是终了呢?俗语说:‘精于绘画的长寿,精于下棋的寿短。’绘画的人存有生机,下棋的人存有杀机。废掉那盘棋,收起那棋子,是保全生命远离杀机的方法啊。”
两位客人听到这番话,猛然深深醒悟,看待棋盘如同虚无,看待棋子如同弃物,从此就停止了下棋。
21.对春天由衷的喜爱
22.这首诗的构思,妙在巧用比喻。作者把柳莺的飞上飞下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为织布机的声音,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为锦锈。三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后两个比喻由第一个比喻扩展而来,可谓独具匠心。
23.性本善(性善说)性本恶(性恶说)
24.叶适一方面批判了孟子性善论的片面性,认为以心性为宗主的结果造成了性与客观事物的相互脱离,也就违背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内外交相成之道”。一方面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程度的肯定,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启伪化性”,去恶为善,最终起到“为善而不为恶”的作用。
25.(1)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2)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4)兰舟催发 竟无语凝噎(5)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26.审题提示
这则作文材料现实针对性很强,媒体经常爆料“哭穷”“炫富”现象,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炫富”更是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作为中学生,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此类现象,反映着认识问题,也反映着品质问题。因此,此题不仅检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还考量着他们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材料三个段落三个关键词:“哭穷”“炫富”“心穷”。先给出两种貌似无关的社会普遍现象——“哭穷”“炫富”,然后又将二者统一起来,揭示其共同性,即问题的本质——“心穷”,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经过分析,我们便明确了此则材料的指向:物质富有而精神贫穷。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信手拈来即可。至于观点的确立,则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切入。不过,“是什么”材料中已基本指明——心穷。而“为什么”则需要予以分析:从材料看,“哭穷”者大多是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和公务员,这说明他们不是真的穷,不穷却“哭穷”,实际就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十分富有,这正是一些人对物质过分追求所导致的精神上的贫穷;“炫富”,“富一代”“富二代”皆有,花样百出,惊世骇俗,钱多就“炫耀”,显示的则是穷极而暴发的具有严重小农意识的一些人的狭隘心胸和畸形心理,本质上也是精神贫穷的表现。明确了问题的实质,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重点谈“怎么样”,具体讲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个人的际遇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佳作展台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