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的一
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从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
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父母是农民,父亲翰斯路德(Hans)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
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有一段对路德的最著名的评论,海涅写道,路德“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结合在一起”。“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个有灵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呕心沥血地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他的性情和风格在他的宗教改革中是非常显著的。
2、开始的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
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以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对教徒施行“大赦”。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当时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
(2)内容: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其内容有:
①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②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 ③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3)影响: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
路德提出论纲的时候,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也没有想到要发动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实际上论纲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所以,论纲尤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
部分诸侯也支持路德,罗马教廷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在1521年的帝国会议上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合作探究】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依据: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2、内容: 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中世纪教会力图垄断拯救灵魂的权力。它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既然“信仰耶稣即可得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这种信仰呢?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1522年,他将《圣经》由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德文。德文《圣经》的出版发行,不仅使人们何以直接领悟上帝的语言,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语言,为德国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结合必修Ⅲ提及的我国活字印刷术点明: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1520年8月,他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痛斥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认为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他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
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小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如闵采尔起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闵采尔领导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宗教改革。闵采尔也主张信仰得救,但他认为信仰就是人的理性,号召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国”。1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马丁〃路德明确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并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在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权势都大大加强,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更加加剧了。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结构如下图所示:
课堂小结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课后习题
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
(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不承认没有《圣经》根据的天主教传统教义——玛利亚、炼狱说,而天主教则主张玛利亚为天主教之母和炼狱之说;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靠信仰与上帝直接交通,无须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张要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永无谬误,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保持原有的旧东西。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①举行仪式时,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带,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装(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装)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则要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②祈祷时,新教使用地方语言,而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现在偶尔也使用地方语言;③新教主张简化繁缛的宗教礼仪——7件圣事。洗礼时,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④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5)在节日方面,新教只过圣诞节和复活节;而天主教则要过4大瞻礼——耶稣圣诞瞻礼、耶稣复活瞻礼、圣神降临瞻礼、圣母升天瞻礼。
(6)在教阶制方面,新教一般无教阶制,但少数派别如圣公会等保留有某些简化的教阶制;而天主教则有教阶,主要分三个等级:教皇、主教和神父。
(7)在组织方面,新教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会中心,教会组织是分散的,各自为教;而天主教则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的领导。
(8)在教堂式样方面,新教的教堂外部式样很一般化,内部装饰极为简单,台上只挂一个十字架;而天主教的教堂外部呈古典式(罗马式或哥特式),内部布置得格外华丽和庄严,台上悬挂有圣母像,墙的两侧挂有耶稣受难像。
板书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二篇:马丁.路德金名言
马丁路德金名言(一)
倘若人民之中有一部分被压榨受欺凌、被迫犯罪或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有序健康的国家。
倘若有一大群人经济落后,贫困潦倒,我们就不能真正繁荣昌盛。
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与自由。
人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人是上帝的儿女。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创造,正相反,国家是应该为人服务的。
马丁路德金名言(二)
价值观的真正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忠诚于全世界全人类,而不是只是关注自己的国家。每个国家都要发扬超过国家界限的忠诚,这样所有的国家才能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懦夫会问:“这么做,安全吗?”患得患失的人会问:“这么做,明智吗?”虚荣的人会问:“这么做,受人欢迎吗?”但是,良知只会问:“这么做,正确吗?”正义是不分国家疆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不平等,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
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
请你们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都不要忘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的人„„如果美国不以其财富拯救穷人,最终也要下地狱。如果不把它巨大的资源和财富用来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上帝子民都有饭吃有衣穿,美国也要下地狱。
马丁路德金名言(三)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是充满爱心的国家,一个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而一个不关心贫困人群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国家。
不抵抗和非暴力两者有很大不同。我当然不是叫你们逆来顺受„„你们要站起来,昂首挺胸,全力对抗一个万恶的体制,你们不是胆小鬼。你们要抗争,同时认识到,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在策略上和道德上都更加有益。
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被践踏的真理必将重见天日。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没有什么谎言能够长盛不衰。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而是努力去促成各方达成一致。
我们肩负使命,要为弱者说话,为默默无闻的人说话,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说话,为这个国家称之为敌人的人说话,因为没有任何出自人类之手的文件,能够使他们成为不值得我们珍惜的人!扩展阅读:马丁路德金名言英文翻译
1、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在最后,我们会记得的不是敌人的话语,而是朋友们的沉默。
2、I submit that an individual who breaks a law that conscience tells him is unjust, and who willingly accepts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in order to arouse the conscience of the community over its injustice, is in reality expressing the highest respect for the law.我提出:一个违反良心告诉他那是不公正法律的人,并且他愿意接受牢狱的刑罚,以唤起社会的良心认识到那是不正义的,实际上他表现了对法律的最高敬意。
3、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4、a man who stands for nothing will fall for anything.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5、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限的。
6、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我们敌人的话语,而是我们朋友的沉默。
第三篇:马丁.路德.金感想
由“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I have a dream”所产生的感想
由“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I have a dream”所产生的感想
I have a dream,这是大家都会的口头禅,也知道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说中讲的。可是,真正听过他的演讲,看过他的演讲稿,又有多少人呢?这份演讲稿所传递的讯息,结合中国民众现在所面临的现实,可以明确的说:今天,我们中国民众的命运与40多年以前美国黑人的命运拥有许多的共同点。我们民众依然没有真正的自由,也没有民主,更没有实际意义的投票权。普通的民众个人财产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普通民众的尊严得不到尊重。普通民众的生存依然异常艰难。我们的政府独裁专权,欺压民众,法治成为空谈;官员缺乏监督,无官不贪,不断侵食民众利益。
同为人,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梦想。40多年前,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做到了,21世纪的中国民众依然生活在没有民权的极权社会里。是我们无能吗?是我们不为吗?都不是。是我们各自只顾自己,一盘散沙,被极权统治捆绑到一起,给予些许利益均占,成了既得利益者,成了维护专权的棋子,也是专权的受害者。
民权思想已经在中国民众中扎下根,要发育成长,就要丢掉对中共专权的幻想。这样的专权政府,缺乏监督,绝对是普通民众的恶魔。如果民众满足于被利益均占所收买,那么就得用所要追求的民权与专权政府做交换。得到了些许利益赏赐,失去了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力,代之以压迫与管制。
不想苟活着,就要发出声音,手拉手,一起向前走。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落单,被专权绑架恐吓。40多年前,黑人做到了,21世纪的中国民众依然在为最起码的民权而在黑暗中犹豫着,摸趴着。这对于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史的民族,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落伍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物质生活的改善不能取代追求民权的完善。没有完善的民权体制,民众的权益随时都有可能丢失。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人们,如果没有权益的保障,犹如圈养的羔羊,随时都有可能作为专权官僚美味的晚餐。悲剧的灾难,不断地出现,每一件灾难的后面,都牵涉到权利的腐败,权钱的交易,贪婪的官吏,如何能解决得来民众苦难的境遇。
制度的问题,需要民众来推动改变。不可能单独指望某个领导人单枪匹马来做到。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任务。民权属于人民,民权运动,是该由民众一起同心协力,共同推动,直至成功。
我们中国人也拥有同样的梦想。如今生活得到改善了,但民众的处境依然没有变好。我们需要推动民众权益的进步,才能维护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的好处。如果我们不做,如果我们继续软弱,贪污腐败的官吏,专权的政府,就会不断地蚕食侵吞民众的物质积蓄。
我们做得到吗?你愿意吗?请问问自己,多多跟身边的人谈起。
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是国家的公民,但我们还没有培育好公民意识,而是被专权政党教育成了顺从的p民。但是,追求民权的运动,不需要诉诸暴力,因为我们不是暴民,我们追求的是民权,就要用民权的方式达到目的。
任何事情,一旦采用暴力,必然是一场双输的游戏。我们不需要暴力,我们更需要抵制暴力。但是,我们也不要害怕暴力,因为专权政府每一次的暴力,每一次的压制,都意味着他们民意的减去。我们要相信暴力,压制是不可能持续的、不可能长久的。我们要有这个希望,这个耐心,也要有这个勇气。任何被侵犯的民众,都是我们民众的一员,他们的任何遭遇,都是我们更加需要追求民权的动力。因此,他们的遭遇不是孤立的事件,我们不要让受害者感到孤单。
我们在追求民权,就要作出不同于以往的改变。只有改变我们追求的方式,持之以恒,才能迫使专权政府作出改变。我们不要指望政府会主动改变,没有民众的推动,专权的官员乐于享受独断的权利所带来的好处。这好处是建立在广大受苦受虐的民众遭遇上。
民权属于民众,民众在追求民权的运动中,都是这场运动的主人。在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民权路上,我们要团结,我们要呐喊,直到我们实现的那一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人的贡献。
第四篇:马丁·路德·金简介
马丁·路德·金简介
马丁·路德·金于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黑人牧师家庭。年少的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及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萌发了对种族歧视强烈憎恨的种子。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连跳两级,从高中毕业,进入摩尔豪斯学院学习,成为院长梅斯博士的高材生。在梅斯博士的教育下,金不畏强暴的思想被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
当时美国正值战后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坐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然而,在美国国内,曾经在战争期间维护过民主事业的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和压迫。面对丑恶、冷酷的现实,年仅17岁的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是“为上帝服务”,他矢志为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1949年,他进入著名的克拉泽神学院学习两年,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尔后进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宗教学和教理神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5年大学期间,他孜孜不倦地尽情遨游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他潜心研究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列宁的共产主义、法国哲学家勒努维埃的人格主义、爱尔兰哲学家伯克利的道德理想主义。他阅读柏拉图、卢梭和托洛的著作,潜心钻研过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他并非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这些思想家的观念,而是把它们作为可以播种自己信念的沃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基础。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受到尊重。
金主张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 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55年金领导了近5万名黑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迫使政府取消了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制。1957年金被推举为“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主席。为了正义与和平,他四处奔走呼号。
1963年,为了使世界人民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历史性的“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运动,要求职业和自由。就是在这次斗争中,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终于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他由此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在金竭尽全力、孜孜不倦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奔走呼吁的时候,1968年4月4日下午,一声罪恶的枪响顷刻间残酷地击碎了他和黑人兄弟姐妹们,所有美妙的、伟大的梦想——金被谋杀了。
第五篇:马丁_路德_金的演讲英文原稿
马丁 路德 金的演讲英文原稿
I Have a Dream
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their captivity.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ing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So we ha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the shameful condition.In a sense we’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yes, black men as well as white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so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Instead of honoring this sacred obligation, America has given the Negro people a bad check, a check which has come ba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Bu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So we’ve come to cash this check-a check that will give us upon demand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they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down in Alabama, with its vicious racists, with its governor having his lips dripping with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 one day right down in Alabama 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s sisters and brothers.I have a dream today.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This is our hope.S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prodigious hilltops of New Hampshire.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mighty mountains of New York.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heightening Alleghenies of Pennsylvania.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snow-capped Rockies of Colorado.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curvaceous slopes of California.But not only that, let freedom ring from Stone Mountain of Georgia.Let freedom ring from Lookout Mountain of Tennessee.Let freedom ring from every hill and molehill of
Mississippi, from every mountainside.Let freedom ring and when this happens, when we allow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