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素》教学设计.doc
学习资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二篇:《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题分析 本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题分两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本73页资料、图片和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本49至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题2“元素”。教学新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本71页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H, 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
引导学生阅读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写出He,F,Si,Ag,Hg的元素名称。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U锌ZN银AG氯l钙u
七、板书设计 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第三篇: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抽象符号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没有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当学生知道物质世界是巨大的、丰富的,其种类繁多,而组成众多物质的化学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恰是元素组成物质时组合的多样性,造就了物质的多样性,并通过元素组成的方式不同将浩瀚的物质世界进行分类整理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初步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能 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2.难点:教学难点是元素概念的形成,分类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常见元素符号的熟练记忆。
五、教学方法: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通过纸牌游戏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组织学生制作拆分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橡皮泥制作水、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查阅元素符号发展简史、制作元素扑克牌。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子模型。引导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分析给出一类原子的统称——元素。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出元素定义。
投影[板书]: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 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含义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包装盒,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设问]: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课本60页有关内容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投影[板书]: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创设情景]: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引入: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再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小组汇报搜集的元素符号发展简史资料。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板书】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学生活动]:展示元素扑克牌。一元素周期表为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64页【活动天地】。
小结
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然而到目前我们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的。我们可以将这一百多种元素分为三大类。
投影[板书]: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
如2H则表示两个氢原子。
[讲解]: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此元素的原子量。[练习]:1.下列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有错误,改正过来。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猛 Mn 钙 CA 镁 Mg 炭 C 贡
Hg
铝
aL
2.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
B
C
M
N
a
u
e
l
g 3.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投影[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金属单质:Mg、Zn、Fe、Cu 非金属单质:O2、N2、S、P、H2
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化合物
氧化物:CO2、P2O5、SO2、Fe3O4 酸、碱、盐(以后学)
[做一做]:用模型摆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总结、扩展
1.元素是具有系统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几种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主要是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等。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二.物质分类
作业:
必做:配套练习册86页1—11; 选作:配套 89页22、23;
课外探究:查阅有关2种元素名称的由来
第四篇:元素周期表1教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
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本课时,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果仅仅是像以往那样详细地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此,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及对元素周期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4.2元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2《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通过学生比较总结得到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与区别,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三、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导学案(基础训练)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展示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都是元素。【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自主学习课文】
【学生板演】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核外电子数 【学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3、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一大二小。【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合作讨论】Fe表示哪几种含义?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
【教师补充】在初中阶段,除H、O、N、F、Cl、Br、I以外的元素符号都还能表示这种单质。
【合作讨论】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组成,属宏观概念。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主要描述分子的构成,属微观概念。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4、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合作讨论】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展示】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5、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记忆力大比拼】完成《基础训练》自主梳理,完成之后,简单对好答案。全体起立,进行记忆力大比拼,记好了的可以坐下。【巩固提高】完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二题。
6、小结收获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