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理解元素的概念。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难点:元素概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二篇: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了解元素周期表。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引出新课)

课题三 元素

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

(1)不同的氢原子 数相同,数不同;(2)不同的碳原子 数相同,数不同;

(3)对所有的氢原子或碳原子而言,数一定相同。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 质子数。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 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元素符号书写时,要规范,注意一大二小的特点。(要求)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问题)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如:N、O。

讨论后回答: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讲述)元素周期表。(问题)①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为1、6、11、16、26等元素的名称、符号、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②对照元素周期表,观察每一横行开头、结尾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每一纵行的元素又有什么相同特点?这说明元素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们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第三篇:课题3 元素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②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③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元素的概念。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元素周期表

4.标签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第1课时 元 素

[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

[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活动]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 水→氢气+氧气 氢气 + 氯气→氯化氢

并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在通过同学们讨论之后进行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分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讲解]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展示ppt)

总结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讲解]了解一下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介绍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PPT讲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举例:“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举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成三类。)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金属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从横向和纵向来看: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意义及其本身的意义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来说一下(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第1课时 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点: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第四篇:课题3 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教学用具

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气体检验

第五篇: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②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③认识分解反应。④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②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②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②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催化作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

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课题3、制取氧气 介绍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 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学生提问]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 [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 [回答]不,必须有。总结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提问

[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 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 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

[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

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讲解]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渡]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教学情景] 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生]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介绍]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讲解] 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有实验探究,所以这里就不做实验了。我们一起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2.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讨论] 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果]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 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总结] 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说明]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 [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课堂练习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制取氧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板书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过氧化氢──→水+氧气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下载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素》教学设计.doc

    学习资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了解药品取用的操作规范,能进行药品的取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碳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

    徐大亚课题教学设计3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徐大亚 【单位】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课题】搭配 【教学目标】 知识......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