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元素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3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2元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2元素教学设计》。

第一篇:4.2元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2《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通过学生比较总结得到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与区别,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三、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导学案(基础训练)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展示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都是元素。【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自主学习课文】

【学生板演】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核外电子数 【学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3、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一大二小。【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合作讨论】Fe表示哪几种含义?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

【教师补充】在初中阶段,除H、O、N、F、Cl、Br、I以外的元素符号都还能表示这种单质。

【合作讨论】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组成,属宏观概念。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主要描述分子的构成,属微观概念。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4、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合作讨论】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展示】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5、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记忆力大比拼】完成《基础训练》自主梳理,完成之后,简单对好答案。全体起立,进行记忆力大比拼,记好了的可以坐下。【巩固提高】完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二题。

6、小结收获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

元素周期表HPS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陈飞(化学二班 4090706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的递梯变性和周期性,了解元素原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若干族和周期的元素性质的性质的递变性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原子结构发现和发展史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大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各族各周期性质周期变化的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教学方法:

HPS教学法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内容作进一步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进一步认识,他是学习以后章节的重要基础,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必修2中有着非要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它是由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而得到的,那么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单纯的只是将元素放在一起的一个表格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每一行每一列之间存不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种元素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将每一种元素表示出来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相应的猜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上存在某种联系;可以用某种方法将每一个元素的核外结构简单的表示出来等等。

【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规律性和递变性,总结出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各周期中元素的性质是存在递变性和周期性的观点,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单的表示。

【教师】再给出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一样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规律性。

老师总结: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大。

学习历史:

【教师】讲述 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发展史结合PPT的播放: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设计实验:【教师与学生互动】

实验一: 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为碱金属组,B组为卤族元素族。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电脑相应软件中A组做碱金属与氧气的模拟实验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B组做卤族元素与氢气的模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实验二:【学生观察、讨论、分析、记录现象】

氯水加入NaBr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氯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溴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讲述】经过多次萃取后上层水层最终为无色,Br2溶于四氯化碳中应为橙色,这里大家看到浅紫色可能由于滴管、试管清洗不干净还有溶液的浓度也会有影响。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Br2+2KI═2KBr+I2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氧化性(非金属性)Cl2>Br2>I2 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相应的关于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表格.总结与评价:【老师】提问;学习了上面的只是我们能得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有什么样的性质和规律呢?? 【板书】:(学生总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教学反思:

元素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精髓所在,本节可通过对部分主族和周期以及有关化学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的性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面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在上节课HPS的教学引导下继续应用HPS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了HPS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教师也能更好的驾驭这种教学方法的力度和课程的结合性。

第三篇:《元素》教学设计.doc

学习资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四篇:《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题分析 本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题分两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本73页资料、图片和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本49至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题2“元素”。教学新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本71页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H, 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教学新

引导学生阅读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写出He,F,Si,Ag,Hg的元素名称。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U锌ZN银AG氯l钙u

七、板书设计 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第五篇: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抽象符号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没有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当学生知道物质世界是巨大的、丰富的,其种类繁多,而组成众多物质的化学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恰是元素组成物质时组合的多样性,造就了物质的多样性,并通过元素组成的方式不同将浩瀚的物质世界进行分类整理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初步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能 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2.难点:教学难点是元素概念的形成,分类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常见元素符号的熟练记忆。

五、教学方法: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通过纸牌游戏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组织学生制作拆分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橡皮泥制作水、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查阅元素符号发展简史、制作元素扑克牌。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子模型。引导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分析给出一类原子的统称——元素。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出元素定义。

投影[板书]: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 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含义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包装盒,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设问]: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课本60页有关内容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投影[板书]: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创设情景]: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引入: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再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小组汇报搜集的元素符号发展简史资料。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板书】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学生活动]:展示元素扑克牌。一元素周期表为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64页【活动天地】。

小结

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然而到目前我们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的。我们可以将这一百多种元素分为三大类。

投影[板书]: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

如2H则表示两个氢原子。

[讲解]: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此元素的原子量。[练习]:1.下列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有错误,改正过来。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猛 Mn 钙 CA 镁 Mg 炭 C 贡

Hg

aL

2.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

B

C

M

N

a

u

e

l

g 3.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投影[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金属单质:Mg、Zn、Fe、Cu 非金属单质:O2、N2、S、P、H2

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化合物

氧化物:CO2、P2O5、SO2、Fe3O4 酸、碱、盐(以后学)

[做一做]:用模型摆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总结、扩展

1.元素是具有系统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几种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主要是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等。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二.物质分类

作业:

必做:配套练习册86页1—11; 选作:配套 89页22、23;

课外探究:查阅有关2种元素名称的由来

下载4.2元素教学设计[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4.2元素教学设计[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精选5篇)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元素》第二课时说课一 教材内容分析: 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元素周期表1教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

    元素化合价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二课时 元素化合价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化合时,其原子数目比是一个一定的值,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 2. 体验物质化合时有个同价交换的性质。 3. 记住一些元素化合价 4. 能用元素......

    钠元素教学设计5篇

    化学教学论作业 钠元素教学设计 2013-2014第一学期 2011级化学专业(师范) 学生姓名:王清华 学生学号:11306076 指导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指导教师:刘东方 钠元素教学设计 一、......

    元素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3篇)

    篇1:元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

    试析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元素

    试析会计学科教学设计基本元素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吴正杰 【摘要】本文从学习机制视角分析了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元素。并且指出情境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背景元......

    元素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元素(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泰安第六中学 吴乃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