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
《元素》第二课时说课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元素符号和对元素周期表的简单认识,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它又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符号的概念,读写,含义。其中元素符号的读写和它的含义,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其正确运用。元素周期表也是学习化学的工具,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了解。元素符号大部分不谐音,记忆有一定困难;将元素符号读成英文字母音,元素符号的书写也不规范是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应注意纠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篇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必修ⅱ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 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具准备: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1/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 al 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 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
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
(五)(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元素周期律 从na c1从左 右(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
[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答案:c。【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答案】 b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预习下节,并完成预习导学案。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p18 t6 2.写出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模仿本书附录,画一张元素周期表,下节课上课时带上。(不用写外围电子构型)本节课因为有演示实验,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实验,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授此课并不会显得十分枯燥,但本节内容的目的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若教师引导不好,往往易使实验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其既动手练习,又动脑思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认识上升到认知的高度,并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篇三: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元素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及其符号是化学的灵魂,让学生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入门。本课题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
1、元素,元素符号
2、常见元素名称及其符号记忆、元素周期表简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与探究,进行主动学习。
2、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处理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2、逐步积累化学用语,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化学科学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
2、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
四、教学策略
以“复习练习——情境导入(外国人能看明白中文的元素名称吗?)——建立概念——理解知识——巩固练习(元素符号的定义、写法、含义)——情境导入(下一个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元素中期表中各元素的信息、元素中期表的规律)——建立概念——理解知识——巩固练习(综合练习)——小结——课堂小测——课后作业” 的模式展开。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元素概念、地壳中含量 1 引入:外国人能看明白中文的元素名称吗?
讲解:hydrogenium这拉丁文代表哪一种元素?同样道理,外国人也看不懂中文汉字,为了方便国际间的的学术交流,我们用统一
的符号来表示元素,我们称它们为元素符号
提问:氢元素的符号是?氧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学生回答:h o 讲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拉丁文分别为hydrogenium和oxygenium,你能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来历吗?
阅读回答:取元素拉丁文的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
练习:判断下列元素符号是否书写正确?f、ca、na? 学生回答:不正确
设问:书写时候有何要求?
回答:首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讲解:元素符号书写规范
练习:课本p65 第3、5题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以“o”为例
(1)表示某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当我们要表示多个原子时,只需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相应的数字即可
例题练习:h 3n fe 归纳小结: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和分子、离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巩固练习:
衔接引入:为了更加有效地研究不同元素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家将100多种元素编起来,叫作元素周期表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并回答下列思考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每个纵行叫做。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2
4、在表中标明了每一种元素的、、和。
归纳小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讲解: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温馨提示:识记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符号
思考讨论回答:
1、每周期开头、靠近尾部、结尾的分 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2、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联系?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2、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具有规律性),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
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
第二篇:《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设 计 者 杨爱红 学校 薛店一初中
授课班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28人 课题__ _日本
(二)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6年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 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2、让学生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3、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
/ 3(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P17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参见18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 3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7、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
说明:教师通过这7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和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方法。(板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学生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1、民族(大和族)
2、文化东西兼容的证据(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
2、工业区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 3
第三篇:《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夜色》教案(第2课时)
泉峰小学 王广妹
课时目标:
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会用“一„„就„„”练习说话。
5、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词语(摘果子)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啊,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好多鲜美的果子吃呢?谁去把它摘下来!(课件展示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
2、(学生欣赏图片)师:谁来说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晚上)出现在晚上的景色我们把它叫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变化。随机板书:胆小——勇敢。)
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1小节。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小节。课件出示:
1、认真小声地读课文第1小节。
2、思考:①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用“____”画出句子。②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③“我”听了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学生用害怕的语气读,要读得轻——慢一些。
(2)只要“一”后面的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出示课件,练习用„„一„„就„„说句)
(3)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妈妈只讲了一次故事吗? 你是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出示课件“比一比”,齐读,突出妈妈不只讲了一次)
(4)“我”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从哪句话体现出来?(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让学生练习朗读“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体会心跳的感觉。(指名读:哦,听到他读的时候好像在颤抖)同学们都能找到胆小的感觉去朗读,如果注意停顿和重音,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全班齐读第①小节)
(5)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想象:怕黑的“我”可能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发言)刚才大家想到的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诗人省略没有写出来了。
师: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2小节。
2、思考 ①“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②爸爸是 怎样帮助“我”克服怕黑的毛病的呢?
预设:
(1)指名学生朗读。
(2)“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拉我去散步。)我想去吗?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我”不想去的。(偏要)
(4)“我”走出家门,看到了怎样的夜景?(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朗读体会。
(5)从此以后,“我”还会害怕黑夜吗?让学生练习朗读(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体会不怕黑的心情。
欣赏夜景图片:现在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夜色的美丽。
(6)同法理解省略号“„„” 想象:
勇敢的“我”可能还看到、听到什么?(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
(7)小朋友们,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不再怕黑了,也能欣赏到夜晚美丽的景色,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我”的心情?(指名读。)
(8)学生反馈并朗读。(注意各种语气的变化)
(9)师生评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原来花草都向白天一样微笑,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10)全班齐读第2小节。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背诵。
3、学生齐背课文。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由原来的胆小到现在的勇敢,都有谁的帮助呢?有没有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呢?
(妈妈给小朋友讲勇敢地故事,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
(主要还是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自己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黑夜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填一填
再 在 步 布 1、小鸟好像____和我说:“小朋友,____见!2、我进____了,妈妈送我一个____娃娃。读一读
词语花篮的词语。
六、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欣赏到的夜色与小朋友们进行介绍、交流。
第四篇: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2—1.(要求学生观察并写出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1.试管无现象2.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习:练习习题
老师:通过习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 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2、H2、SO2等
D.单质:H2、Na、I2、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
2、KHSO4与BaCl2反应: SO42-+Ba2+==BaSO4↓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0、11。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第五篇:《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
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 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
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
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
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
(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
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
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来确定位置。】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
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2.引导学生思考:
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
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二)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
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
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
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
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加深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
(一)在行走中辨认左右。
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
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
(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
(三)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
1.看图回答问题:
小鹿的左边是(),小鹿的右边是()。
小鸭子的右边有()。小蛇的右边有(),左边有()。
2.按照要求找一找。
小帅 咪咪 甜甜 三毛 功夫小子
甜甜的左边是(),右边是()。
三毛在()的左边,在()右边。
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
【设计意图:把左右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一方面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左右,同时学会用左右进行辨别。】
五、全课总结
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