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7)班减法教学设计
第6课《减法》教学设计
一(7)吕秀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6-29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 以内的数,掌握了5以内的分与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气球、嬉戏的小松鼠等,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学习知识;还有的信息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如,从5倒着数,5,4,3,还剩2只。5可以分成3和几等。通过对话,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入对减法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习20以内的减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5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重难点:
1.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2.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1)从1数到5。(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二)运用减法算式的模型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26页情境图。
(1)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引导学生汇报:小丑手中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3个。(3)提问。
①“飞走了”是什么意思? ②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③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小组交流后汇报。(板书:4-1=3)(5)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编故事,并提出问题。(6)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第一点是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是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个气球,飞走几个就是减几;第三点是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
2.出示教材27页情境图。(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有5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跑了3只。①让学生叙述并试着提出问题。
②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小松鼠”的问题。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3=? ④质疑:5减3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①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出示课堂活动卡)③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明确了减法的含义的基础上,感知减法算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通过看图摆小棒等不同形式的训练,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了练习坡度,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应用拓展
1.教材26页“做一做”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1)4人一组,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5把铁锹,农民伯伯拿走1把,求还剩下几把)(2)要求还剩下几把,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如何列式?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2.教材26页“做一做”图2。(1)看图,说说图意。(2)写出一道减法算式。
3.请你根据4-3和3+1各编一个小故事。(1)先请每个同学在组内编,再请同学在全班讲述。
(2)评一评:谁编的小故事最好?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教材27页“做一做”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算式的理解,并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28页3、4题,29页7、8题。
七、板书设计: 减 法
①倒着数:5、4、3、(2、1)。
②利用数的分成计算:5能分成2和3,所以5-3=2。③想加算减:因为2+3=5,所以5-3=2。
《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第二篇:三位数的减法(一)教学设计
三位数减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一)(例题1、2,练习九1、2、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减去几百几十的减法,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问题)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7-43= 44
80-26=54
55-38=17
840-560=280
750-540=21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减法大家学的不错,那三位数的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现在国产的动画片越来越多,大家都非常愿意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数/部 29 86 124 186 249 322 385 435
优秀/部 - 41 32 33 50 52 81 82
三、探究新知
观察统计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师:我也来提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1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板书)
怎么列算式?竖式会列吗?从哪一位算起?请你自己算一算。指名板演:435-322=113(部)(板书)435-322 113 答: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113部动画片。
注意:(列竖式计算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最低位算起
即从个位算起。个位数5-2=3,个位上写3,十位上3-2=1,十位上写1,百位上4-3=1,百位上写1.所以答案是113
2、这个问题大家很容易解决了,再出个问题,看大家还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2 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板书)引导学生读题列出算式435-86=349(部)
这个算式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注意:借位要在对应的十位数上打退位点做记号,表示借一当十和个位上的5相加得15再来减6得9,现在十位上因为借了一个十,还剩下2又不够减,怎么办?再像刚才一样,找更高位百位在4上打上退位点,借一当十,并和十位上的2相加得12再来减8得4,此时百位上剩3,3减0还是3。所以结果是349 4 3 5 8 6
9
答: 2005年比2011年
少生产349部动画片。
(
第三篇:《散步》教学设计7班
《散步》教学设计
曹森森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3.学会赏析语言,品味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体会亲情之美形成对
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学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对称句、回环句加以品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1.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初春,田野,我、母亲、妻子、儿子
2.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具体体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结果怎样,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好,那下面根据上面的一系列回答,请同学迅速组织语言,尽可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文中第三段”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总结: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一种的什么样的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1.“我”的形象:[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第二段)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第六段)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第八段)(板书:“我”:孝顺善良)
2.我的母亲的形象: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描写奶奶形象的段落或语句。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
②“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因为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第七段)(板书:母亲:慈爱亲切)3.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妻子: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下面请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你。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动作描写)“摸摸”一词,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你能扮演一次奶奶的角色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百行孝为先”的道理。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平淡的生活中,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
(七)、布置作业(配乐《当你老了》)
题目:学了《散步》再看父母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趴一会,回想下小时候父母背自己的情形,然后轻轻为他们捶捶背。再仔细观察下,父母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的做完这些事,请写下你的真实感受吧。
第四篇: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 张艳明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4面小红旗,圆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
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 二.探究新知 1.减法的认识。
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句?
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 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 全班汇报交流。
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
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
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 读作:4减1等于3。
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问:要求还有几只?用什么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 生说师板书:5-3 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2.教材第27页“做一做”。
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
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1=3读作:4减1等于3 5-3=2 减号
减法
(5可以分成3和2)3
第五篇:减法教学设计
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小丑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