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伙伴》教学设计
《伙伴》教学设计
题:
伙伴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前准备:业类别:欣赏时:2时教学活动过程:第1时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我们学习18《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边欣赏边讲解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第2时
一、引导阶段: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第二篇:伙伴 教学设计
伙伴
教案背景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本班学生活泼开朗,爱和别人交朋友。但是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有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生活中该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等现实问题。但是基于孩子们天真、富有爱心,本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于很多“只知有己,不知他人”的学生,很有人生指导意义。
教材分析
《伙伴》一课是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感受真情。本单元以“感受真情”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而《伙伴》一课则更多的是一种感动,一种对爱、帮助和关怀的感动……学习本课,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感动中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五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3.体会文中“伙伴”间的关心、牵挂与珍爱和生活中“伙伴”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找到伙伴间的几次互相帮助,体会伙伴间互相珍爱,互相牵挂,互相关心的友谊。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谁可以说说你是如何对待你的朋友的?
2、朋友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是什么?(板书:伙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伙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63页,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知道大家都读的特别认真!要读好课文就要先学会生字!看看我们的词宝宝(出示课件)
和生词交上了朋友,那么课文是不是也可以读的这么流利呢,谁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倾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就给他轻声指出来。
3、看来词语和文章都没有考住你们。接下来,老师加大难度看看你们是不是可以回答上来。(课件:文中的伙伴都有谁?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相机板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师:《伙伴》是一篇很感人的故事,老师也曾为之感动,请同学们拿起书让我们再一次静静的用心去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俗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接下来请你默读课文,看看乌鸦是如何成为马哈多和猎狗的好伙伴的?(课件)找到之后小
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师:你如何评价马哈多和猎狗?那你觉得三个小伙伴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呢?书上用那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生活?
生:富有诗意
师:什么样的日子可以说是富有诗意呢?你觉得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最富有诗意,最美好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中,那就让我们带着满脸的幸福,读一读吧!读出你富有诗意的日子来。
指名读,教师评价
3、幸福快乐的生活让你感动,那么几个小伙伴之间就这样幸福的,富有诗意的生活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猎狗不见了
师:是啊,本来很有诗意的生活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课件)猎狗不见了。这样的牵挂让马哈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么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伤心)、难过
师:谁能够为大家读一读?
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真的感受到了马哈多对猎狗的担心,马哈多如此的担心猎狗,此时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带着焦急的感情读。听完你们读书,老师觉得你们仿佛都变
成了马哈多和乌鸦,正在为自己的伙伴担心。
5、马哈多对自己的朋友如此的牵挂着,乌鸦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飞进飞出,焦急不安)课件
师:正当马多哈为中不到猎狗,而担心吃不下饭的时候,乌鸦在做什么呢?
生:把肉叼走
师:所以,马哈多感到很奇怪,就想看看乌鸦到底把肉叼到哪里去了。那么孩子们,他到底把肉叼到哪里了?默读剩下的自然段,看看为什么哇呀要这么做。
谁来告诉老师他把肉叼到哪里去了? 生:枯井里
师:为什么要把肉叼到枯井里呢? 生:为了救猎狗
师:哦,原来,猎狗掉在了井里,(课件)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他送食物。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课件
师:此时“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 生:——流下了眼泪。”(课件)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1.师:课文学到了这里,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并且知道了伙伴之间要(板书:互相帮助)。那么课文学完了,谁可以说一说你会如何对待你的朋友?(课件)
生:伙伴要互相帮助……
师小结:带着感动读一读最令你感动的段落。马哈多、猎狗、乌鸦,多么好的三个小伙伴啊!他们互相关爱、互相牵挂、互相帮助,真心诚意地对待自己的伙伴,有这样的伙伴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这样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伙伴,相信,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幸福,快乐。
板书设计
11伙伴
马哈多
猎狗 乌鸦 互相帮助
教学反思
《伙伴》讲述的是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之间的感人故事。他们互相关心,彼此牵挂,很多细节都令人感动。本文故事性强,生字也不多,所以生字的讲述只是以读词、读文的形式展现。课文的脉络主要由两个问题展开:
1、乌鸦如何成为马哈多和猎狗的伙伴。
2、乌鸦和马哈多如何帮助猎狗。几次读文以后,学生能读懂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且概括出了课文主要脉络。我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让孩子来学习本课。但是在第二个小故事:乌鸦和马哈多救猎狗一部分中问题有些过于松散。
教学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比如词语的理解:富有诗意、焦急不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到富有诗意时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最富有诗意。通过这种和学生生活接近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接的感受到词语的含义。并可以带着这种感情正确读文。但是在指引孩子读文的过程中,没有做到让孩子真正的放开,还是显得有些拘谨。
当我根据课后第三题设计的话题“伙伴是…… ”让学生细心品味时,他们能说出在之后的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这使得这一课的情感目标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在文章读中感悟的部
分还是有所欠缺。之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孩子们更好的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让孩子可以真正的畅所欲言。
第三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拨开”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吗?那能说说你们平时和自己的好伙伴在一起都干些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题目也叫做《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呀?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课文再读一边,边读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接下来,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大屏上生词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正音。并向学生解释“巡逻、焦急”两词的意思。齐声一个词两遍读。
二、认真读课文,感知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2、(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指名分段读课文。
3、师生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通过的课文文中的好伙伴分别是谁呢?(指名回答,师板书:马哈多、猎狗、乌鸦)是追问:那马哈多的这两个好伙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三段)
(1)、通过文中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猎狗的机灵,发现了受伤的乌鸦,以及体会马哈多对乌鸦的关心爱护,养好了乌鸦的伤。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他们的轻松、愉快)
5、质疑: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是什么是呢?(生回答)(1)如果是我们心爱的猎狗不见了,我们会怎样呢?那下边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与牵挂。(马哈多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的了一场大病,心想猎狗你究竟去哪里了?
6、教师小结:是啊,心爱的猎狗不见了马哈多是那么的着急不安,就像是去了亲人一样。那最后猎狗找到了没有呀?(找到了)马哈多是怎么找到猎狗的?
(1)猎狗丢失后乌鸦有什么异常?(马哈多坎肩乌鸦飞进飞出,焦急不安并且把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2)师质疑,焦急不安什么意思啊?哪么乌鸦把肉掉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自己偷吃了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七、八自然段。那同学们你们从乌鸦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乌鸦非常关心、、、、、)
7、讨论:
(1)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2)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地留下眼泪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3)是引导学生体会马哈多的内心世界,感受两个好伙伴见得互相友爱的深情。
(1)猎狗失而复得。2)马哈多为两个伙伴之间的真诚情意落泪。
三、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伙伴才可以称为“好伙伴”(1)在困难时互帮助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2)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3)在快乐时可以一起分享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
2、师小结;其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真诚的感情,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也懂得付出爱,表达爱。所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今后我们要真心的对待它们。
第四篇:《三个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知道应该向罗晨学习,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学生质疑
1、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个伙伴》
2、学生跟老师读题目。
3、指导认读伙伴。
(1)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的看一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们。
(2)师总结,帮助记住生字: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部件是音,部首表意
(3)指名认读
(4)全班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归纳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读课文,小朋友们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3.指名按自然段读,学生思考:这三个伙伴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馈。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他们间的一件什么事?
6.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感悟维佳的难过。
1.教师导入:维佳不小心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点心了,只有维佳站在一旁。
2.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维佳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
3.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别读,比一比谁读出了维佳难过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为
1.教师创设语境,学生读课文:小朋友们,维佳的点心丢了,他的心里多难过,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2.指名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特别的小伙伴说话时的内容,最好能读出当时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议。
7.学生再读。
四、体会维佳的心情
1.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维佳,郭良说:真糟糕!到吃午饭还有好长时间呢?你心里会怎么想?心情怎样?
2.教师小结,再启发。
3.罗晨把一块抹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分一半给维佳吃。维佳会说什么呢?你们小组讨论、讨论。
4.小组反馈。
五、拓展思维、1.教师小结课文的内容。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3.学生自由的说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教育孩子树立班级的典型。
六、指导手写
1.全班读课文。
2.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教写难字。
4.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五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教学重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 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全文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一看谁才是玛莎的好伙伴?
课件播放故事。
六、友谊格言欣赏
师: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七、歌曲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设计
马哈多 猎狗 乌鸦
有心去交 幸福开心
互相牵挂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