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的优化设计探究鱼宁珍
高效课堂优化设计探究
昭仁中学 鱼宁珍
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的生成,课堂因为生成而更为精彩。但是没有预设的课堂就成为不负责的课堂。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节《讲述春天的故事》一课时,解读课程标准是:“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此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改革开放事业,为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努力做到生活化
例如:我在教学鲁教版八年级《交往讲艺术》一课教学实践时,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表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我使用的一个事例是“某人过生日,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吃饭的事例”,由于这个人的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合理、不恰当结果所邀请的客人都走光了,通过这一生活化的事例,学生很自然地明白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表达,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然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效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无效,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启迪;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就不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高效的问题是不可能只用Yes或No就能回答的,也不是一看就很明了的,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才能想到的、通过讨论或教师启发才能悟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享受思考的成功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如我在讲鲁教版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呢?这个问题仅凭书中邓小平同志的那段话是不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中国的近代史,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较好地基础,使学生更能理解、支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教学结果的设计不仅仅在课堂上的落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
例如:在教学完鲁教版八年级《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一课后,我布臵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回家养一条金鱼”。学生通过养金鱼,从中真心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从而明白要珍惜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激发起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一节高效的思想品德课,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只有充分做好教学设计落实好课堂作业才能体现出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价值。
第二篇:优化练习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陕西铜川市大同路小学(727000)付亚慧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讲和练是分不开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新知的教学研究颇深,但因受教材习题的约束及思维的惰性、练习设计认识上的狭隘性影响,投入到练习设计中的精力往往微乎其微,导致练习这一环节不怎么出彩。其实,优化练习设计既是“减负提质”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又常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字,然后我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想难住老师,报出的数越来越大,我还是能正确快速地作出回答。这时学生面面相觑,纷纷说道“真奇怪,怎么回事”,由此萌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
新知的学习是这样,练习亦是如此。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每个信封装有一个三角形,你能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出这个信封装的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吗?”学生都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露出一个钝角,猜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猜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学生都为自己猜测的正确而兴奋不已。于是我顺势出示一个锐角,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喊道“这是锐角三角形”,但马上就有不同的声音反驳“不一定”。我并没有立即揭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都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而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再如,在“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教学结束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请学号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同学离开教室;(2)请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3)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离开教室;(4)请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离开教室;(5)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6)你为什么不离开教室?这样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又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5根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7厘米、6厘米、9厘米的小棒,然后任选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汇报交流时出现了两种结果:能围成三角形的有小棒8组,分别是(3、5、7)、(3、5、6)、(3、6、7)、(3、7、9)、(5、6、7)、(5、6、9)、(5、7、9)、(6、7、9);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有2组,即(3、5、9)和(3、6、9)。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进而发现: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在操作中引发疑问,便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自主地发现了规律,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如:“有一个长2米的圆柱,截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60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吗?”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时我会安排演示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内在潜力 数学练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其创新潜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和提升能力。
例如,教学“圆环面积”时,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得出圆环的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后,我让学生进行以下的变式练习:(1)已知大圆直径和小圆直径,求圆环面积;(2)已知小圆直径和环宽,求环形面积;(3)已知大圆直径和环宽,求环形面积。这些练习都是为了巩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掌握求环形面积的方法而设计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应该说这个教学目标已经达到。课后总结时,学生也会说“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知道求环形面积要先找到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就能求大小圆的面积了。可是这样的思路是否有局限性呢?于是,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下图所示,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你能求出环形的面积吗?”
经过思考,学生找不到大圆和小圆的半径,一个个愁眉苦脸:“难道就求不出环形面积了吗?”我鼓励学生仔细看图,互相讨论,终于有学生摆脱思维定式解决了问题:大正方形的面积=R×R=R2,小正方形的面积=r×r=r2,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R2-r2=13(平方厘米)。这样求环形面积就很简单了,然后我引导学生及时反思:“通过刚才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纷纷反思总结道:“求环形的面积不一定非要找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知道R2-r2的值,这样解决问题更简单。”“有时从整体入手考虑问题也可以。”“按平常的方法解不出来时,要动脑筋想想其他的方法。”„„这样的练习极具挑战性,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设计生活性练习,展现数学应用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练习:(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并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4)进行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像这类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既要把握好练习的量和度,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又要做到练习的程度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数学练习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魏琴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 【摘要】课堂教学效益是衡量数学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内涵发展的今天,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优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一、以生为本,优化思想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准确定位自己,教师要做课堂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课堂都应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必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和成长的舞台。要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和合作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有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的舞台转换为学生的舞台;有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讲、学生听转换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以生为本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思想,课堂教学就会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就会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能、解决数学问题和激活数学思维中学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技能和愉悦探究数学王国,从而达到学会、会学和乐学的目标,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有了可能性。
二、解读教材,优化内容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通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由于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 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中的“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在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等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落实“下保底”目标,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实“上不封顶”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时可以不必局限于教本上的知识,有时可以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端科研成果,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实际生活中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事例。给学生以“趣味性”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变以前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把握课堂,必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进策略,优化过程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关键
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这个”数学、空间、概率等的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 2 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材中设计的超市购物活动,可以设计为收购粮食活动,收购蔬菜活动,但前提是要把新知识要点承载其中。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学情把握、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要用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落实。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要把内容、能力和潜力的学习和培养,尽可能多的以活动为载体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和思维,让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实践活动。在“教不用教”的潜移默化中完成数学学习。教学结构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活动之间既严谨又灵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铺垫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探究、新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之间无缝对接。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5、优化评价方式设计
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 3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在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自信培养,激发热情,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打造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但优化了教学设计,只是打造高效课堂“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还有许多精细的教学环节需要我们去优化。
参考文献:
【1】《课程 教材 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 【2】《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总第272期 2005.2 【3】吕世虎、石永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便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策略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优化 教学设计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的主阵地。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往往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造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下面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出个人看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
语文作为高中的基础性科目,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严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学方式单一而又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三观。
二.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创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借此来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具体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以及适时性,防止出现学生被故事情节吸引而无心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在制作教学PPT时以悲伤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悲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感情场景中,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控,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高中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提问,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深度发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思考力、创新力等全面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被逐渐提出。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构建高效课堂也会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新形式下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便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完成课堂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同时对学生思维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各项基本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化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同时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巩固学生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化的高中语文课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
第五篇: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程红兵为第四届“启航杯”教学节作报告 2013年5月16日,以“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师生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启航杯”教学节拉开帷幕。在东港小学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上,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程红兵为来自“启航教研联合体”学校的一百多名老师作精彩讲座。
程副局长的讲座主题是: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他用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热情洋溢而富有理性地阐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真谛。他从美国2012国家教师奖的获得者丽贝卡的例子入手,告诉我们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上好每一节课,留好每次作业,把握住每次教育契机”。最简单的语言,对一位老师来说却是最高的要求。随后,程副局长就教学常规环节中的教学设计展开了详细的阐述。他说,教学设计的意义就是:勤于课前,懒于课中,思于课后。教学设计的第一位是价值思想。围绕这个问题,程副局长列举了丰富的教学实例,充分阐明了只有把课堂打开的课才是好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课。
短短90分钟里,程副局长的讲座赢得了阵阵掌声,深入浅出的讲述给了在座教师们深深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报告会,把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带给广大教师,从而达到了推进“启航教研联合体”探索课堂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为实现“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区域发展”的美好愿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团中心小学 乔蕾)
程红兵副局长作精彩讲座
老师们认真聆听程红兵副局长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