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山地中学校园教学楼设计
浅谈山地中学校园设计
以教学楼设计为例
姓 名:郭俊达
工作单位:云南人文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被城市化进程侵蚀,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而人口的增加又需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随着技术的提高,人们将目光移向了山地这个利用较少的广阔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建筑群体已经不回避山地,采取了向山地进发的策略。这种趋势不仅在省、市级城市存在,县级城市也必须采用向山地进发的策略。而城市作为人类定居点,必然要具备完善的生活设施。中学作为教育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及辐射范围决定了它存在的普遍性及分散性的特征。中学校园的占地面积较大,当其处于山地城市中时,用地条件对校园的规划布局有较大影响,特殊的地理特征使山地校园规划与平地校园相比有很大差别。而教学楼做为学校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好教学楼关系到校园的整体设计的好坏。如果直接沿用平地规划思路,会破坏山地环境,而且对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因此针对山地这种特殊环境应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本文以教学楼设计为基础,陈述本人对山地校园建筑设计的一些看法和如何利用山地环境解决一些山地与校园设计的矛盾。【关键词】:山地
中学校园
教学楼
图一
项目概况
该校园位于禄劝县城屏山镇,是禄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昆明72公里。全镇辖县城机关单位、两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和16个村委会。主要居住着汉、彝、苗、回、栗、蒙古、傣等民族,总人口共约6.3万人。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为加强云龙库区水资源保护,移出库区周边移民子女,计划撤并水资源保护区内的云龙中学,分流禄劝一中初中学生及民族中学初中部,缓解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学生超员等问题,解决外来人员及禄劝县工业园区入驻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因此,新建禄劝县实验中学。
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设计总人数包括:在校生4000人(其中住校生2100人),教职工308人。其中主要建设范围包括:80个班教学楼9648 m²、综合实验楼6014 m²、办公楼2810 m²、食堂3343 m²、男生宿舍5319 m²、女生宿舍4460 m²、大门50 m²、公厕96 m²以及水泵房130 m²,总建筑面积:31870 m²。场地概述
禄劝县实验中学建设用地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用地北邻16m城市道路,东邻12m规划道路,整个用地南高北低,南北最大高差约50m,高程1690~1740,地形坡度以10°~20°为主,地形呈不规则形状。
场地周边分布有5个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危险性级别主要为中等。东西两侧各有一季节性冲沟,其中东侧冲沟横穿场地内部,对场地安全性有比较大影响,西侧冲沟临近场地边缘,对场地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中尽量对危险区域进行规避。山地特征比较突出。
设计原则 1.本着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整体和谐”的原则,在满足城市规划规定及各种法规、规范的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清晰的功能分区及合理的空间布局,动静分区,人车分流,近期、远期相结合。
2.规避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区,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确保人员安全。
3.充分利用场地现有条件,合理的分布台地、布置建筑,合理的设计道路交通系统。4.充分考虑场地及建筑的消防问题,满足每栋建筑的防火扑救及人员疏散。总平面布置
用地东北两侧均临城市规划道路,但由于东侧城市道路坡度较大,不宜在此开设学校主要出入口,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将学校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北侧,临16m宽城市道路,次入口设置在东侧,临12m宽规划城市道路。
按学校使用功能要求,规划设计将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及运动区四个功能区,(图二)所有建筑均为多层建筑。教学区位于学校中心位置,有一、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报告厅和图书馆共5栋建筑,教学楼位于北侧,按地势高差分为北、南两组,分别为一号和二号教学楼,一号教学楼北面正对学校主入口,因此,一号、二号教学楼与主入口形成了学校南北向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东侧(二号教学楼东侧)是综合实验楼,它位于场地的下风向处;报告厅、图书馆设于二号教学楼东南侧。生活区设于用地西南角,该区又分为男生宿舍区、女生宿舍区和食堂区,宿舍区环境安静,食堂与教学区及宿舍区毗邻,使用较为方便。运动区设于用地东侧较为平坦处,与教学区及宿舍区形成一定距离,减少了运动场对教学及休息的干扰,同时交通联系也较为便捷,运动区设400m跑道运动场(含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公共厕所以及风雨操场,功能完善。办公区设于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便于学校的管理运营;建筑根据需求分期推进,一期建设教学楼、报告厅、综合实验楼、办公楼、食堂、部分男女生宿舍,满足现阶段使用;图书馆、部分男女生宿舍、以及风雨操场为二期建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规划设计中建筑均避开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图二 竖向设计
由于场地南北高差约50m,地形坡度主要在10°~20°,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场地地形的完整性及场地平整的安全性,因此,在场地的竖向设计上,采用了连续多台地的设计方式。此方式更有效的利用了原有的场地地形,且减少了场地平整的土方量,从而减少了场地投资。
学校建筑有着比较大的体量,在山地上往往不能满足布置在一块完整的台地上,再加上此拟建场地坡度较大,就更加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单栋建筑场地的设计与选择,除了综合实验楼、食堂分别位于一块完整的台地上,其余建筑在场地设计上采用了两台或三台连续台地的处理方式,此方式既满足了对原有地形完整性的保护,又丰富了建筑立面,使建筑更好的顺应山势,与山体结合更加完美。
道路竖向设计尽量遵循原有地形,并结合建筑台地,同时满足场地及建筑消防要求,形成了多段变坡式道路,道路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为11%。交通组织
场地内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动静分开的模式,有效保障师生授业、学习的安全。车行道设计宽度分别为7m和4m,7m道路为主要车行道,连接场地北侧主入口及东侧次入口,并在两入口各设计了停车场,分别有32个和20个停车位。4m道路在场地内形成内部环道,出入口连接在7m车行道上,为临时车行道和消防车道,平时主要为人行通道,在道路中分别设了多处局部加宽的错车道和坡度较缓处设了消防车临时停靠点,满足错车和消防的要求。在场地中独立设计了步行交通系统,与车行道分离,主要连接主入口及各个功能区建筑,由于地形高差变化,步行系统主要采用台阶形式,方便学生能直接到达目标建筑。建筑设计
根据山地特征,为满足功能设计要求,依山布局,争取建筑最好朝向,并遵循国家规范及法规,交通合理、便利,建筑造型遵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突出教育类建筑特色和建筑地域性特色。以一号教学楼为例:
1、平面布局
一号教位于场地北侧,16m城市道路以南,二号教学楼北侧,是该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南北朝向。该楼层数5层,中间用连廊连接,沿连廊布置了楼梯间及卫生间,局部6
2层,在建筑的西南角设计了一景观标志塔,为主体的交通部分(图三)。建筑占地面积1275m,2总建筑面积5045 m。包含45间教室及相关配套用房。
图三
主体建筑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地型特征,分三台而建(负3.9米、正负0.000米、正1.200米),这样有效的解决了场地的南北高程较大的问题,中时创造出庭院式的教学空间。而主教学楼位于南北两块台地上(负3.9米、正1.200米)。南高北低,台地高差5.1m,建筑层高3.9m,形成错层,高差1.2m,在连廊上通过踏步解决。教学楼西南侧为景观标志塔,塔高7层。建筑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22.3m。
2、交通组织
一号教学楼共分四个标高层而建,四个不同标高层分别设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室外出入口。
(1)平面出入口设置:
a、负3.900层,设置了2个通往室外的出入口和一个室外台阶与正负0.000层相连通。分别是连接校园车型干道的出入口(残疾人在此入口进出入,即运动场和综合实验楼方向)与学校正大门而上的南北台阶相连接。b、正负0.000标高层,与学校正大门而上的南北台阶相连接,并用连栏与1.200标高层连通和一个室外台阶通往负3.900米层
c、1.200标高层,连栏与正负0.000标高层连通,以及两个地面出入口分别通往运动场 与综合实验楼和二号教学楼与生活区。
d、5.100标高层,与学校正大门而上的南北台阶相连接(即礼仪性主入口),以及在9.000标高用室外台阶与二号教学楼和生活区相连接。(2)竖向交通组织:
本教学楼共设有四部疏散楼梯,为保证疏散便捷,楼梯位置结合出入口的位置布置,分别是负 3.900层与学校正大门而上的南北台阶相连接处和连接校园车型干道(即综合实验楼方向)各设有一部楼梯,在1.200标高层靠综合实验楼方向端头以及5.100标高层与学校正大门而上的南北台阶端头。(3)水平交通: 采用外廊式水平交通,经济适用。造型与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在充分满足中学建筑设计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场地特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体现地域特质与人文气息,营造一个舒适、自由、博大、新颖的新时代校园环境。
建筑立面采用了简洁、雅致的设计风格。暗红色的涂料墙面表现一种优雅、大气,稳重的风格;白色涂料体现了一种轻松、明快、亮丽的学生气息;灰色涂料的点缀带来了丰富的立面变化。屋顶披檐的设计,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地狱文化特色,同时,轻巧细致的檐口,给原本生硬、平板的立面带来了活力,丰富了立面造型。简单但不失细节的立面线条,为建筑立面带来了生气,美化了校园环境。
校园建筑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局部景观处理。例如,景观标志塔的设计,富于变化的立面造型,不仅是学校的标志,同时也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结论
通过该建筑设计,我对校园建筑设计的要求及原则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针对不同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手法,保障安全的设计原则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实验中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禄建局[2009]024号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4、禄劝实验中学设计组相关成果及文件
第二篇:教学楼设计
任务书—题目2:十二班中学教学楼方案设计
一、目的要求
为配合《房屋建筑学》第一至第四章理论教学,进行一次建筑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了解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设计条件
1.修建地点:本建筑位于中小城市或工矿区新建的职工住宅区内,地段情况可参考提供的地形图,亦可自己另选地段。2.房间名称及使用面积 3.建筑标准:
(1)建筑层数:1~4层
(2)层高:教学用房3.6~3.9m
办公用房3.0~3.4m(3)结构: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4)门窗:木门、铝合金窗(或塑钢窗)(5)装修: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自行确定。(6)走道宽(轴线尺寸):2.4~3.0m(中间走道),1.8~2.1m(单面走道)。(7)采光:教室窗地比为1/4,其他用房为1/6~1/8。(8)卫生:设室内厕所(蹲式大便器、小便槽或小便斗),数量按男女学生各半计算。男厕所:40~50人一个大便器,两个小便斗(或1m长小便槽)。女厕所:20~25人一个大便器。
三、设计内容及深度
本设计按方案设计深度要求进行,2#图纸两张。完成下列内容: 1.平面图:各层平面,比例1:100~1:200(1)底层各入口要画出踏步、花池、台阶等。
(2)尺寸标注为两道,即总尺寸与轴线尺寸。
(3)确定门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画,不注尺寸)及门的开启方向。(4)楼梯要按比例尺寸画出梯段、平台及踏步,并标出上下行箭头。(5)标出剖面线及编号。(6)注明房间名称。(7)标图名及比例。
2.立面图:入口立面及侧立面,比例1:100~1:200。
(1)外轮廓线画中粗线,地坪线画粗实线,其余画细实线。(2)注明图名及比例。
3.剖面图:1~2个剖面,比例1:100。
(1)剖切部分用粗实线,看见部分用细实线;地坪为粗实线,并表示出室内外地坪高差。
(2)尺寸标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3)标高:标注各层标高,室内外标高。(4)标图名及比例。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平均建筑面积(校舍总面积/学生总人数)、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等。
四、设计基础知识
五、设计方法与步骤
1.分析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目的要求及条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算出各类房间所需数目及面积和厕所蹲位数。
2.带着问题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和任务书上所提参考资料,参观已建成的同类建筑,扩大眼界,广开思路。
3.在学习参观的基础上,对设计要求、具体条件及环境进行功能分析,从功能角度找出各部分、各房间的相互关系及位置。
4.进行块体设计,即将各类房间所占面积粗略地估计平面和空间尺寸,用徒手单线画出初步方案的块体示意(比例1:500或1:200)。
在进行块体组合时,要多思考,多动手(即多画),多修改。从平面入手,但应着眼于空间。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部,抓住主要矛盾,只要大布局合理就行了。
5.在块体设计基础上,划分房间,进一步调整各类房间和细部之间的关系,深入发展成为定稿的平、立、剖面草图,比例为1:100~1:200。
六、参考资料
1.资料集编写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张宗尧、赵秀兰主编.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张宗尧、赵秀兰主编.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建筑学报.各期
5.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三篇:教学楼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研究确定建筑方案,完成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图的绘制,并编写设计说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绘图、编写说明和表达设计总图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题目要求:
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
2、工程地点:郑州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
3、建筑面积及层次:4000-5000m2,层次为4-5间,局部可为6层,层高为3.4-3.6m,底层可为3.9-4.2m,阶梯教室层高4.6-4.8m。
4、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教室和实验室组成,教室的采光要均匀,通风要好,教室与教室间、教室与走廊间要有良好的隔声条件,对音乐教室的隔声要求尤其要高,多功能大教室可考虑按电化教室及职工会议室设计,试验室地面要耐酸碱,墙面要做1.2-1.5m高的墙裙,室内有上下水管、污水槽及洗手盆;接电源,并设有准备室。
(1)标准班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一个教室)18个,每个50人(65-72m2)。
(2)实验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5个(72-96m2)。
(3)电教室:以三开间为一单元4个(72-96m2)。
(4)阶梯教室(兼电教室)约150-200座1个。
(5)音乐教室:约100座1-2个。
(6)图书资料室:约80-100m2,3个(包括书库)。(7)教研室:单开间或二开间,每层设2-3个。
(8)各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卫生间设前室,面积及数量按国家规范确定。
(9)底层设大厅,面积按规范规定,其他层设过厅,门卫值班设在大厅内,可设阅报栏。
(10)屋面为上人屋面。
(11)结构形式:框架或混合结构。
(12)建筑设计时,应重视防火问题。
教学楼是建在330×450m的新建校园内,建筑立面造型及外装修力求朴素大方、活泼开朗,明快富有生机。
(三)生活服务设施:
由于场地比较开阔,考虑生活设施,要求在适当位置设计面积为350-400m2的餐厅,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或部分框架结构,横向总跨为15-24m,纵向总长为20-30m,并设餐厅、厨房、库房、锅炉房等。
(四)建筑标准:
1、建筑等级Ⅱ级。
2、防火等级Ⅱ级。
3、采光等级Ⅱ级。
(五)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①总平面布置:安排主入口、道路、消防车道及场地内拟建建筑物的位置,体育场地、绿地和景点布置等。
②底层、标准层平面图,比例1∶100、1∶150、1∶200。
③楼梯剖面图(要求剖到主要楼梯)比例1∶100、1∶150。
④正立面图、侧立面图比例1∶100、1∶150、1∶200。
⑤详图:外墙身剖面详图,楼梯平面图,扶手及踏步详图比例,1∶15、1∶20或自定,并说明各部分构造做法。⑥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图及有关节点详图比例1∶100、1∶15、1∶20。
⑦教室与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包括阶梯教室)。
⑧列门窗表。
2、设计说明书
①简要说明工程性质、用途。
②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总使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K值。
③建筑物的设计特点、设计构思、疏散组织、平面组合、建筑造型。
④图纸规格:1#图、要求铅笔绘制,所设计内容达到施工图深度。
3、参考资料:
①房屋建筑学(教材)
②建筑构造
③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设计规范
④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⑤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⑥教学建筑设计规范(JBJ67-89)
⑦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BJ37-87)
⑧建筑设计资料集(2-3)
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⑩其它有关法规、条例等
(六)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七)设计资料
1、水文资料:常年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8m处,水质对砼无侵蚀作用。
2、地质条件:
①建筑场地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属亚粘土,地耐力可按15t/m2考虑。
②属6°地震区,但要求按7°抗震设防烈度构造设防。
3、气象资料: ①冬季取暖、室外计算温度-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最热月平均气温27℃,最低月平均气温-2℃。
②全年主采导向为东地风,夏季为北风,冬季平均风速为3.5m/s,夏季为2.8m/s,风荷载为350N/m2。
③年降雨量为631.8mm,日最大降雨量为109.6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9mm。
④室外相对温度,冬季为49%,夏季为56%。
⑤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80mm,最大积雪厚度为200mm,雪荷载为250N/m2。
第四篇:《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单位:襄城三高
姓名:李雷涛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襄城三高 邮编:461700 电话:***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
3、理解小说主旨。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语言等描写概括小说中“妞儿”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小说环境描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讨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中“妞”的形象特点。
3、品味小说语言。
一、导入
请学生们描述自己熟悉的电视,电影,小说等有关战争的场面,谈谈这些场面特点,由战争的残酷,引出孙犁小说描写战争的独特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说故事情节
请一名学生简要复述本篇小说故事内容,师生集体概括故事情节。(本篇小说因情节较为简单,可简要分析)
(一)遇见故人,引起回忆——故事缘起(倒叙)
(二)回忆往事,相遇相识——故事开端
(三)回忆交往,深情厚谊——故事发展
(四)怀念过去,谈及现状——故事结尾(照应)
三、小说中主要人物“妞”形象分析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称呼为“妞儿”的女孩子,虽然她没有姓名,但是作者却把她塑造成了具有丰满形象的人物,她是千百万美丽劳动人民的代表和缩影。因而,分析女孩的形象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启发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重点是人物语言,并结合课后练习题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妞儿”的形象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关段落,师生共同参与点评,争取让学生通过阅读,加深自身对文本的感悟。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概括“妞儿”的形象特点,小组之间相互补充。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小结1:
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辩解,她却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这种近乎于“吵架”的对话,看似这个女孩子太过厉害,性子里透着泼辣,其实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近“我”。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这些爽朗,清纯,毫不掩饰的笑展现出了女孩爽快率直的一面。小结2: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这两处对白使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心灵美好,质朴善良的女孩,真是回味无穷。小结3: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买了一架机子。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这些语段分明使我们感受到“妞儿”的勤劳和智慧,“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乐观,积极,上进。总之,要想很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就要重点研读有关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而本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妞儿”这个人物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便能触类旁通。
其实,小说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正是作者孙犁语言特色的集中体现。
四、品味小说语言
根据自己在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品读人物语言时感悟,结合课文讨论小说的语言特点(学生讨论概括):
要点:①质朴简练——小说开始部分采用白描的手法对山地环境特点进行描述,用词朴实无华但却简洁准确。
②清新流畅,生动形象——写到“我”和“妞儿”在河边时候“吵架”时,语言虽简洁,却使人物形象丰满。
③平淡朴实却饱含深情——“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这些话语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
六、总结:作者的语言质朴简洁准确,却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不但刻画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而且也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鉴赏”第二、三题。
2、阅读课后相关链接,思考小说主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小说主旨。
一、小说中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山地回忆》中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虽然简要,但不失精彩。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用语简洁准确,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甚至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
当然,这段环境描写对于整篇小说而言并不像那些以环境描写取胜的小说那样典型,但它却和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环境描写作用:(1)烘托气氛;(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深化主题。
二、探讨小说主题
课后相关链接,孙犁小说创作风格等分析。
先组织学生合作探讨“理解·鉴赏”第一题,师生共同总结孙犁为什么只愿写一些有关真善美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为什么连战争场面也写的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课后相关链接,结合教材配套资料《三维设计》第33页关于作者和背景有关知识理解小说主题。
总结:《山地回忆》通过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冀中山区一家人的深情厚谊,表达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由此得知,一些看似很平常的事,在孙犁的笔下就显得新颖别致了,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善于表现生活的美,因此他无论写什么样的人物,都怀着深情厚谊,这种对人的温情是他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孙犁注定是唯一。
三、课堂反馈
完成教材配套资料《三维设计》第35页“尝试应用”。(请几名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创作的文段)
四、作业
用一二百字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要求语言质朴简练,生动传神。
第五篇: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德阳五中校园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校园的环境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中学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德阳五中校园景观设计的讨论,来探讨在满足校园新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脉,突出校园特色,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
关 键 词:校园环境 景观设计 中学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工程概况
德阳第五中学位于旌湖东岸彩虹桥侧,占地面积6.67h㎡,景观与绿化用地6800㎡。德阳五中是德阳教育局直属高中,2002年被确认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正在争取被评为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在人民政府支持下,学校经过三年来的改造已初具规模。这次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美化校园环境。工程主要包括:校园入口处呈横T形状的地区;教学楼中庭和宿舍楼前庭。
2设计方案及评价
2.1设计构思
首先,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
其次,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
第三,要深刻理解校园的规划的创意与理念,使其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2.2设计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校园空间利用者的各种需求,从而决定如何设置相应的绿地空间。本方案结合五中校园整体布局的特点,设计中采用现代主义建筑中常用的具有引导功能的轴线处理手法,以达到与校园整体相适应的有秩序又优美的效果。按照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2.1主入口区
入口是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移动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区域。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环境向校园环境过渡的重要空间,是展示校园特色的重要区域。从功能上讲,入口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学校人流集散。五中校门正对滨河景观绿化带,校围墙外为标准段绿化带。主入口区应该与之相协调。在设计中要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学生的行为需求,使校园充满特有的场所精神。主入口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口广场、树阵广场、景观大道。
2.2.1.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25m×25m)是体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场所,又是学生聚会的主要场地。在设计中既要体现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的特点,又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本入口广场采用特色铺装来体现以上要求,特色铺装直径20m,图案为象征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的充满热力的太阳形状。广场两侧设有石刻小品和园灯,增加了趣味性,丰富了广场景观。由于广场中心开阔,人的视线可以连贯的欣赏到景观大道、大道尽头的主题雕塑和运动场,视野广阔,充分展示了校园景观,让人在体验了严谨、亲切的校园氛围的同时意识到,已进入校园领域。
2.2.1.2树阵广场
树阵广场位于入口广场的两侧,面积约2000㎡,为校园的次广场。树阵广场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面积的休息、活动交流空间,又使学校的整体绿化率得到提高。较为规整的树阵广场能有效的与校园建筑相协调[2],满足了学校要求。为了做到整齐中富于变化,严谨中富含活泼,选用了两种树种,桂花(Osmanthusfragrans)和银杏(Ginkgobiloba),这两种植物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面。桂花和银杏不仅在树型、高度上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各有优点,银杏叶型独特,秋天叶色金黄,景色优美;桂花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秋天芳香满院。树阵下,间隔设置大理石座凳、小雕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
2.2.1.3景观大道 景观大道在学校的中轴线上,正对学校大门,是学校的主干道。大道宽20m,长64m,两边绿化带宽5.2m。大道和入口广场相呼应,采用方形铺装图案,体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感。两边种植带有热带风味的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e),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感,营造入口大道的气氛,给人进入知识殿堂之感。热带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很能展现当代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花池周围设有座凳,为从教学楼和图书馆出来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休息、阅读交流的环境。大道的尽头为一主题雕塑,雕塑的台基上刻有五中的办学思想“厚德重基和谐发展”。
2.2.2中庭、前庭
中庭和前庭是提供人们进行小歇、户外交流、学习或相会的场所。它是缓解人们在学习,工作,研究中的紧张情绪的镇静剂。
教学楼A栋和B栋围合的中庭(图1),通过两个半圆分割庭院空间,形成小广场和绿化面。靠近中庭入口的一边为面积约100㎡的青石板铺装广场,广场一侧种植一株大黄葛树(Ficusvirensvar.sublanceolata),作为庭院的主景。沿广场边砌40㎝高砖砌体,砌体用作座凳,供师生下课休息用。在庭院绿地中,设计了一个木制花架,形成庭中的一个配景,丰富庭院内容。院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cv.Atropaurpurea)、桂花(Osmanthusfragrans)、红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小蜡(Ligustumsinense)、常春藤(Hederahelix)等,是对学生进行生物教育的活标本。
学生宿舍前庭(图2)面积约为460㎡。设计一条汀步呈Z形从中穿过,在两个交错点上分别设置一个现代木亭和一个长为3.5m的正方形小平台。小平台中间摆放了一张石桌凳,供教生休息。
2.2.3体育活动区与生活区
体育活动区和生活区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特色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活动区周围种植常绿乔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也避免了落叶给运动带来的不便,例如,落叶会污染游泳池。生活区与活动区不同,种植了花灌木带,草花,特色树种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来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
2.2.4文化广场(图3)
文化广场位于综合大楼的右侧,面积约500m2。在文化广场景观环境设计中情感文脉的巧妙注入是其核心特征。广场采用自然式布局,注重平面设计效果,构图要素丰富。以桂花(Osmanthusfragrans)和银杏(Ginkgobiloba)作为背景树种,红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等小灌木点缀其下,一条弧行的文化墙顺花池而绕,文化墙上刻有学校办学历史、办学思想和所取得的成就。广场以喷泉、雕塑为主景内容,一条小溪蜿蜒在广场中心;观赏加游憩、活动为主要功能,活动区一条条彩色的雨花石带,既丰富了地面,又能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中心广场是学校文化的中心,也是同学们进行交流活动的中心。整个广场充满活力和文化特征,展现了中学生们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动力。文化墙能使学生加深对学校的理解,使处在其中的学生产生认同感。学生通过感知自己的生活学习状况,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心理归宿。这使学校精神得到深入和加强。
2.2.5种植设计
中学校园绿化是整个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活标本,校园的绿化率和绿化效果对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起者重要作用,因此,种植设计在整个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树种选择方面,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外地珍贵的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充分利用原有树种。桂花被定为学校的基调树种。
树阵广场以大树为主,选择了观赏价值高,又有较强抗逆性的树种:桂花(Osmanthusfragrans)和银杏(Ginkgobiloba)。这两种树种配合种植,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还产生了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景观大道以假槟榔为骨干树种,在树下种植红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杜鹃(RhododendrondimsisiiPlanch)等花灌木带,种群特征鲜明。这就使景观大道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
在校园的庭院和学生宿舍区中,植物配置上强调丰富多彩和生物多样性。乔、灌、草合理配置,创造优美景观,既做到充分绿化、美化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植物景观,便于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教育。这些区域的主要植物有:黄葛树(Ficusvirensvar.sublanceolata)、峨嵋含笑(Micheliawilsonii)、小叶女贞(Ligustumquihoui)、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cv.Atropaurpurea)、蜡梅(Chimonanthaspraecox)、葱兰(Zephyranthescandida)、鸢尾(Iristectorum)、细叶结缕草(Zoysiajaponica)等。在学校入口右侧,自行车棚处,保留了原有的一排(Cedrusdeodara),作为与电大的分割绿化带。
2.2.6方案评价
在德阳五中校园景观方案设计中,这份方案既能满足学校功能的需求,又能美化校园,使校园形成一种具有文化特征的现代风格。校园绿化率达22.8%,绿化覆盖率达25.7%。在规划中,考虑到校园作为一教学功能为主题的区域,应力求从文化内涵上反映学校的特征,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同时,在景观的寓意及内涵上力求体现奋发上进的主题,以寓教于学,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设计中通过文化墙、主题雕塑和一些小品来体现场所特征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阵广场大面积的林下空间、教学区中庭,给学生提供了活动、休息交流的场所。总的来说,本方案通过在环境中体现校园精神,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浓郁的学习氛围的环境,满足了当代校园景观的需要。
3设计方法
设计中采用了建筑常用的具有引导功能的轴线处理手法。利用轴线组织外部空间能使空间显得严谨而有序,这对于体现秩序感、庄重感的校园环境,是较适宜的方法。
4问题讨论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中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1]。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裘鸣菲.撷校园文化创环境特色--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J]·中国园林,2000,2:60-75 [2]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俞孔坚.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中国园林,2000,2:32-35 [4]钱健.建筑外环境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5]千茜.关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创作思考·景观十年[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