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

第一篇: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

《第三节 巴西》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 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技能目标:

◆ 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 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 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情感目标:

◆ 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 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 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和保护;

◆ 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 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地形对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影响; ◆ 如何对热带雨林合理开发利用?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用具: 图片《拉丁美洲地形图》、《拉丁美洲气候图》、巴西轮廓图等。

第一课时

引言:巴西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一一讲读,显然有些八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引入了综艺节目的一些环节,再配以图片,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联想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先后出示四个词语:“黄绿色”、“葡萄牙语”、“咖啡”、“雨林”,请学生联想四个词语均和哪一个国家有关。四个词语均反映了巴西最具特色的一面,让学生通过四个词语进行联想并作答,从而导入新课“巴西”。

然后,教师再提问:“列出的4个词语分别与巴西有什么联系?”“关于巴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能加上哪些词语?”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满怀好奇地开始本节的教学,整个导入轻松、愉快,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有深刻的寓意,而巴西国旗中的色彩、图案恰恰是巴西概况的缩略图,以此为切入点,使巴西概况一一落实在国旗上,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又丰富了课外知识。

教师展示巴西国旗和巴西地图,提问:“国旗中的黄色(丰富的资源)和绿色(广阔的雨林)各代表什么含义?”“白色飘带(象征着赤道)以及分布在两侧的星(象征着州)代表什么?为什么星绝大部分在白色飘带的南部?”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概括巴西概况。

三、设置情境,对比巴西自然环境

教师转换角色,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分别游览(A)亚马孙平原和(B)巴西高原两地。生动形象的解说与精美的景观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A地: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它是阴森恐怖的荒蛮之地,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又是最美的世外桃源。在这片森林中间流淌着一条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它的入海处,只见汪洋一片,已分不清是海是河,它被称为“海河”。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和鸟类品种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生活着2000多种淡水鱼,是资源的宝库„„”

B地:“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到处是茂盛的青草,草原上孤零零地长着几颗树,这种树委实奇特,树干中间粗大,两头很细,形似纺锤。这种树的大肚子树干里能容纳许多水,最多能贮存2吨多水份。草原上还有许多奇特的动物如大食蚁兽„„”

然后教师提问:

(1)刚才我们一起游历了哪两个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珍奇的动植物资源?(2)亚马孙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3)草原上的纺锤树为有如此奇特的外形?

(4)掠夺式的迁移农业和跨国公司的乱伐森林,使得雨林正在遭受破坏,这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害和后果?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一、国情与资源: 1.地理位置:

大部份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主要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和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明显)。3.主要地形:

平原:亚马孙平原,占巴西陆地总面积的1/3。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陆地总面积的2/3。4.面积、人口与语言:

面积:851.42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排第五位。人口:1.816亿,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排名五位。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原因:独立(1822年9月7日)以前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5.行政区划:共26个州及一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主要城市:

(1)圣保罗:全国最大的城市。(2)里约热内卢: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6.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巴拉拿河:世界第五长河。

伊泰普水电站:在巴拉拿河上,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有,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50亿千瓦时。是世界第二大水力发电站,发电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7.经济状况: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属发展中国家。(1)主要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2)主要矿产:铁、金、铬、锰。

第二课时

雨林与环境

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这是巴西最具价值的资源,它不仅是巴西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

全球雨林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亚巴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达65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48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地球上大量的氧气,都是由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产生的。亚马孙雨林在调节地球大气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毁林:A为了兴建公路,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 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牧场,人们把森林化为乌有;

C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引发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这些问题不仅使巴西,而且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巴西政府正在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①是什么原因使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否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呢?

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哪些严重影响?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上海市民是不是不会受到危害?

④你认为巴西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雨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大量砍伐,还有贫苦农民砍树烧荒后种植农作物,并且不断迁移重复烧荒垦植。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不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的。因为几年后,作物就耗尽了土壤的养分。另外,土地失去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日益贫瘠,农民只好弃耕,迁移到别处。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使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气候会变得干燥;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减少,使气温升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日益贫瘠。上海市虽然远离巴西,但巴西热带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面上升,上海市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是涉及全球环境的大事。

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板书设计]

二、雨林与环境:

(一)热带雨林对人类的奉献: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提供木材;

3、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调节全球气候。

(二)人类对热带雨林破坏:

1、毁林造田;

2、修路建房采矿;

3、森林火灾;

4、过度砍伐。

(三)、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温室效应;

2、水土流失;

3、海平面升高;

4、物种减少等。

(四)如何保护热带雨林?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篇:粤教版精品教案 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上课版]

——失路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生离死别

吴汉伟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

一、导入:3分钟[10:45——10:48]

上个学期末,我们高一重新分了班,于是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了一学期的老师,同学。别情依依,很多同学都会有深圳的感受。我是我上学期最后一次班会的时候送给我原来班的同学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二、简介作者:2分钟 [10:48——10:50]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当时就有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其当年受欢迎程度,而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当时人就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俗语。

后人把宋词分为两个流,豪放派和婉约派,并说豪放派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而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柳永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三、渲染气氛,激发情感:5分钟 [10:50——10:55]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

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防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个时候,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获得了一种愉悦和享受

学生自由读。

[雨霖铃朗读FLASH]

四、理解内容3分钟[10:55——11:58] 下面的时间自己再回头默读一下这首词,看看单纯从字面上自己是否能读懂这首宋词,遇到自己不明白意思的请你提出来。

五、鉴赏20分钟[10:58——11:18]

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在词里面打一个词来概括吗?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a、“伤别离”

b、“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

2、根据内容,全词显然就是由两个主要画面构成的,一个是离别时的场面,一个是想象别后思念的情景。请分别给这两幅画面命名。参考: 上片:长亭送别

伤别离〈

下片: 羁旅长愁

3、宋词十分讲究意象和意境。我想问一下,有谁知道意象是什么吗?这一首宋词用了那些意象?你能找出来吗?

参考:寒蝉 长亭 骤雨 帐饮 兰舟 泪眼 烟波 雾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4、请从这么的意象中找出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来分析。

寒蝉:“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

长亭:古人送别的地方,十里长亭对短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

骤雨: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而且雨停了,是远行的人该走的时候了。

烟波: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

楚天: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如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见贺铸《青玉案》)词人都对景物的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杨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灞桥柳FLASH]

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

残月: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凉人更凉,借酒销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手法:意象并列,情景交融

这一种手法我们以前也见过,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用的正是这一种手法。

6、这一首首词抒情细腻动人,你认为作者通过什么来抒情的呢? 你能在词中找出作者写景的落点写情的落点吗?

7、作者在写景是不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呢? 上片: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片: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8、别离后词人是什么心情?怎样理解他的这种心情?这是什么写法?

参考:以乐景写哀――

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品最美的句子5分钟 [10:18——11:23]

读完全词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感受良多。词中也一定有一两句你觉得相当精彩的句子,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觉得该词中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且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句话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参考: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参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很是传神。另外,作者在这里“无语凝噎”的描写极能打动人。试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无语”明显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这一句堪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我觉得全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很有味道。一个“寒”字点出了送别的季节,凄切的蝉鸣使人想到离人的哽咽;长亭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作者一开篇就勾起了读者阵阵离愁;骤雨初歇交代了送别时的天气,烘托出深秋的寒意,也为后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全句之中,“凄切”一词是关键,也是整首词的重点所在,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参考:我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十分精彩。我们知道,举杯的目的在于浇愁,而结果往往却只能是使人愁更愁。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睁开眼睛,只是佳人不在身旁,倒也罢了。但诗人睁开眼,却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深秋的晨风寒气逼人,给人透骨的寒意,使得整个环境更显凄楚;而这晓风中飘动的柳枝,让人想起朋友间相互赠别时的折柳相送;空中的一轮残月,更是叫人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此刻,诗人的离愁之感可谓是达到了顶点。两情恩爱的凄凉回味,创造出《雨霖铃》这首词“凄美清丽”的境界和美感。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这样的一幅画面,布置萧疏错落,显现出烟水凄迷的阴柔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作者婉约的风格特色。清初的著名诗人王士祯有诗云:“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由于柳永的墓地在真州城西的仙人掌,所以诗中有“仙掌路”三字;而“残月晓风”则说明《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词人的名字,这三者已经难以分拆了。[雨霖铃FLASH]

八、诗情画意5分钟 [10:23——11:28]

一曲《雨霖铃》千百年来,令多少人柔肠百结,每一个不同人生际遇的人,不同的年龄读她,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读《雨霖铃》你读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参考: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篷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两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MV里面的画面,和你的是否一样?

[雨霖铃MV]

七、生命中的离别2分钟 [10:28——11:30]

李叔同写过一首《送别》传唱了整整一个世纪,也许今天坐在下面听课很多老师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不知首他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听这一首歌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心情? [李叔同/送别FLASH]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经历着离别,小时候离别父母的怀抱,离别哥哥姐姐的牵手,离别祖父祖母的慈爱,大一点离别家,离别小学的同学,离别初中同学,将来还离别自己童年,离别童年的快乐,离别自己的一些梦想„„有一些离别是暂时的,有一些离开是永远。

你经历的离别在你的生命里留下一些痕迹吗?留下一些感伤或者感动的记忆吗?请你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篇: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

教案设计:魏步民

单位:河南省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0373 6058922 E mail:hxwbm@qq.com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3.认识热带雨林和亚马孙河等地理事物。4了解巴西主要的经济部门。

5.能说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的城市。【能力目标】:

1分析亚马孙河流量丰富的原因。2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热带雨林对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关注环境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对于巴西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学习2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

1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的分析。

2激发学生思考解决热带雨林被破坏问题的方法。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提问法等。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课堂卡片制作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材】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世界之旅要到一个新的国家,这是哪一个国家呢?大家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来猜一下。(1位于南美洲,2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3人民酷爱足球,4爱跳桑巴舞)学生回答:巴西。老师:看来大家对巴西这个国家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巴西之旅吧。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进入幻灯片2)

(通过世界地图和巴西地图了解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旅游准备】

了解巴西的下面有关情况:(幻灯片3)1 读图查找下列地理事物: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3 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4巴西面积和人口各占世界第几位?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每组选代表为大家介绍巴西的状况。)

3、【行程之一】 游览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

(提前选好小导游分别为大家介绍)

小导游介绍亚马孙平原材料、亚马孙河材料。(幻灯片5)

(老师提出)小疑问:亚马孙河长度没有尼罗河长,为什么流域面积和流量却远远大于尼罗河呢?(学生讨论,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幻灯片6)

小导游介绍热带雨林材料(幻灯片5)

(老师过度:看来热带雨林对人类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却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而且不同的人观点还不相同,听说今天正好有一场关于热带雨林保护问题的辩论会,咱们去看看吧?)

辩论会 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幻灯片7)

4、【行程之二】参观巴西经济部门

(导游介绍:巴西的经济实力在南美洲是最强的,我们可以从工业、农业、矿业和水力资源四个方面来了解。)

①完整的工业体系(幻灯片9)②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幻灯片10)③矿产资源丰富(幻灯片11)④水力资源丰富(幻灯片12)(分别由小导游介绍)

5、【行程之三】游玩巴西主要城市体验民族风情

主要城市概况(幻灯片14)

(幻灯片显示主要城市图片,小导游介绍城市情况。)

老师提出小疑问:巴西的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民族风情欣赏(幻灯片15 16)

提问:大家知道巴西的人种主要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所以巴西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融合性。

(显示巴西狂欢节、足球和桑巴舞图片,由学生介绍有关情况。)

欣赏狂欢节、艺术足球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分析巴西人的民族性格特征。(乐观、狂热、融合等)

6、【旅游总结】

第四篇: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巴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 护热带雨林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教学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巴西的位置。

教学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它的范围,说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它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在此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3)、思考:课本92--93页3--5题。巩固练习:课课通。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巴西课后反思

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高原上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那里人烟稀少,其上覆盖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这片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对世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亚马孙河汹涌咆哮,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它还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及书中的图文非常重要。本节的成功之处在于: 从拉丁美洲的人种和民族文化入手让学生直接感受这些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从而联想到巴西的经济,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巴西经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讲解过程中对地图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朋友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热带雨林的作用,使知识缺乏直观性,不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篇:巴西教案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

株洲县渌口镇中学

廖建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b.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以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c.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活动,练习相结合 教具选择: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和有关热带雨林的视频,引出课题《巴西》

二、新授1、2、学生读《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巴西的位置。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90~91页,出示习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见课件)

3、分组活动:熟悉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将全班同学按男女分成两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得的星多,就是优胜小组。)⑴、读巴西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⑵、读巴西地形图,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和两大地形区。

⑶、读巴西的气候图,说出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以及分布地区。进一步扩展到世界气候图,在图中指出巴西的两种主要气候类型。

⑷、在图中找出亚马孙河的位置和它的流向、注入地,并讨论思考:亚马孙河比尼罗河短,水量为什么却比尼罗河大得多?

⑸、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评出优胜小组。

4、学生继续阅读教材,从地位、农业、工业、矿产、畜牧业、水电六个方面分析巴西的经济,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点进行说明。

5、读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图,了解巴西的人口数量、人种、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

三、课堂小结:⑴三个世界第一

⑵三个南美洲第一

⑶三个特大城市

⑷三个“一”

四、广闻博见:针对巴西的热带雨林减少的现状,谈谈怎样保护热带雨林,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

五、课堂小测试

六、课后练习:请收集一份有关“巴西”或“热带雨林”的资料,与同学共同分享

下载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第三节 巴西》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西教案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

    巴西教案

    教学主线设计案例 学科:地理 年级: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湘教版 课题名称: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六节 巴西 设计者:青岛五中 宋蕾 一、 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内容分三部......

    粤教版精品教案 对联

    对联要点: 五言出句的两个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七言出句的两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就是平声字,阴平、阳平是平声字 仄,仄声字,上声、去声、......

    粤教版精品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粤教版精品教案 公开课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扩展阅读与写作一、设计思想 (一)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表达; 2、 情感目标:感悟“家”的丰富内涵。 (二) 教学重点 1、 阅读感悟,......

    粤教版精品教案 从军行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 雪山顿时变暗,战士......

    粤教版精品教案 过程

    过程[图] 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1月1日 12时18分 蕙那时在南方一间师范大学读中文,蕙并不漂亮,一头微黄的短发显得她愈是高瘦。蕙近视,度数不高,从不带眼镜,于是给人的感觉是她......

    粤教版精品教案 后来

    后来[图] 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0月17日 0时10分 文/风过苇无声 稻子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就过怕了穷日子。 幸好五兄妹中稻子是最小的小妹,赶上生活宽松了点。但稻子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