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2:大地巨人(第2课时)
第7课《大地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望”等lO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蔼”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2.通过诗中重点句子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习惯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1O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受“大地”和“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大地巨人的宽厚、和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2.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3.课后仿写,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CAI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全班一起背诵第一和第五小节。
过渡:上节课大家学完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以后,提出了几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吧!2.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2—4小节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2、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交流反馈。(1)第2、3小节。
句①:“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巨人的健壮。
句②:“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做手巾。” 指导朗读。
抓住“盖满”、“绒衣”、“高兴”、“手巾”等词语,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地像一位爱美又可爱的巨人。
指导朗读。
句③:他的头发和胡须,是那茂密的森林。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④配乐朗读第2、3节。(2)第4小节
①过渡语:丘陵、盆地、草地、云彩、森林、风儿„„都是这位巨人身体的一部分,难怪作者说——“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还从哪里感受到大地像一位巨人呢?
②“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早晨,让它缓缓地升起,黄昏,又让它缓缓地下沉。”
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2.这不仅是一位健壮的巨人,还是一位调皮、可爱的巨人呢!喜欢他吗?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喜爱之情。
3.观察2、3、4小节前两行,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课的比喻句都用的“„„是„„”,相机引导学生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说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各种丘陵、盆地、森林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同时渗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大地巨人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l.自主选择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仿写诗句,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大地其它的风光图片。
2·你也来做一做小诗人,将大地巨人的风姿展现在大家面前。他流动的热血,是。他打的每一个喷嚏,是。他,是。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对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和运用,读写结合。】
3·这位巨人为我们服务了整整几千万年,现在,他已经老了,而且已经千疮百孔了。
出示大地部分受毁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
1·听写第七课的词语。2·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7、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
丘陵和盆地——起伏的胸肌 草地——绒衣 云彩——手巾
茂密的森林——头发和胡须 风声——呼吸 太阳——红气球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第二篇:《巨人的花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4、能运用文本中的春天美景语言进行迁移练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美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可是自从巨人砌起一堵厚厚的围墙,花园里的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就让我们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去读一读6~1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花园会怎样变化呢?把有关的词句画起来,好,开始自由读
二、走进心墙,感受孤独
1、学生读文。
2、学生交流花园产生的变化。
3、出示: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⑴ 好好读一读,你会有自己的感受。
⑵ 多美丽的春天呀,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生接读。
⑶ 把这样的画面定格在脑海里,再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再请学生读文,齐读。
4、此时巨人怎样呢: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⑴ 学生读文,体会巨人的孤独寒冷。
⑵ 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当时的画面。
⑶ 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一念之差,天壤之别。这一堵墙,围住了孩子的脚步,也围住了
(也围住了春天,围住了友谊,围住了温暖,围住了欢笑,只留下了寒冷、孤独、冬天、冷漠,根据学生归纳,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5、引读第7段,在引读中品读:
⑴ 生活在冰冷的花园里的巨人是那么寒冷,那么孤独,那么冷清,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有一天早晨
⑵ 孩子们,巨人为什么这么激动?
巨人是好几个月没看过春天了,他是多么激动呀,谁来读。巨人盼了好久才盼来春天,他是多么激动呀,朗读指导。
⑶ 指导读巨人态度的句子,体会巨人的自私冷酷。
⑷ 你把又字读得这么突出,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是呀,一个又字将巨人又关进了冰冷的世界。
⑸ 可是巨人还不明白呢,你瞧,他还不解地看看四周,他突然发现桃树底下还站着个小男孩,他还是大声叱责
6、探究原因:
⑴ 你们都明白了,可是巨人明白吗?赶快读读8、9两段。
⑵ 出示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⑶ 巨人是怎么明白的:
课文虽然没有写小男孩说了什么,我们却能在他凝视的眼睛里读出千言万语。小男孩,来,把你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吧。学生说心里话。这一切巨人是否明白?
⑷ 巨人终于明白了:
出示巨人后悔的语句: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就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巨人醒悟了,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巨人被孩子感动了,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巨人回想过去觉得很后悔,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巨人冷酷的心融化了,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巨人为自己醒悟而激动,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三、走出心墙,感受快乐
1、巨人终于走出心墙,我们一起帮助巨人来拆除这座墙,请学生擦墙,一起擦去了寒冷、孤独、冬天、冷漠
2、拆掉这座自私冷酷的围墙,让春天走进花园,让笑声走进花园,让欢乐走进花园,让友谊走进花园,这时候奇迹出现了。(音乐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想像的花园。
4、来,用我们的笔把这座充满了友谊和欢笑,充满温暖快乐的花园写下来。
5、学生交流习作。
四、认识作者,拓展阅读
介绍代表作,引读阅读。
五、作业超市
(第一题必做,其余选一题)
1、积累文中的词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读《拇指姑娘》,发挥自己的想像,把巨人的大写具体。
3、看课文插图,写一个片断。
4、几个人合作,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第三篇:《大地巨人》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7、大地巨人
韩家墩小学 吴兆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望”等lO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蔼”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2、通过诗中重点句子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习惯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1O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受“大地”和“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大地巨人的宽厚、和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
3、学习第1节、第5节。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分别出示两个词“大地”、“巨人”,让学生分别用词语来概括对这两样事物的印象。
2、将“大地”和“巨人”连起来,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3、导入课题——
7、大地巨人。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望着、想象、和蔼„„”等词语,相机提示“蔼”字的音节,渗透隔音符号知识。
(2)出示词组“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把词组读连贯。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后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3、教师梳理归纳:原来这首诗歌是将我们的大地,比作了一位和蔼的巨人。那么,诗歌中,几次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呢?(2次,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
三、学习第一、五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抓住“连绵的山群”这个词组,课件出示图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和诗人一样,坐在碧绿广阔的草地上,眼望着远方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你想象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读出这无限的遐想。
过渡:还有哪一小节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
2、学习第五小节。
说说你对这位巨人的印象。(和蔼、宽厚、温柔„„)相机指导理解“和蔼”这个词的意思。感情朗读第五小节。
3、师生合作朗读第一和第五小节。
4、从这首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大地在作者心目中,真的像一位和蔼的巨人!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A、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大地比作一位和蔼的巨人呢? B、大地和巨人到底有什么联系?
C、这位巨人为什么这么宽厚地对待我们? „„
5、教师梳理过渡:看来大家对这位大地巨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下节课我们就从2—4小节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说明:在学习了诗歌的开头与结尾这两小节以后,再次引导学生围绕诗歌内容质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2、学生自由交流,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
3、重点指导“象、茂、宽“这三个生字,指导观察字形,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练字本上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第一和第五小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2、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3、课后仿写,拓展延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CAI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全班一起背诵第一和第五小节。
过渡:上节课大家学完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以后,提出了几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吧!2.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2—4小节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2、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交流反馈。(1)第2、3小节。
句①:“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巨人的健壮。
B、句②:“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做手巾。” 指导朗读。
抓住“盖满”、“绒衣”、“高兴”、“手巾”等词语,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地像一位爱美又可爱的巨人。指导朗读。
C、句③:他的头发和胡须,是那茂密的森林。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D、配乐朗读第2、3节。(2)第4小节
A、过渡语:丘陵、盆地、草地、云彩、森林、风儿„„都是这位巨人身体的一部分,难怪作者说——“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还从哪里感受到大地像一位巨人呢?
B、“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早晨,让它缓缓地升起,黄昏,又让它缓缓地下沉。”
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2、这不仅是一位健壮的巨人,还是一位调皮、可爱的巨人呢!喜欢他吗?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喜爱之情。
3、观察2、3、4小节前两行,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课的比喻句都用的“„„是„„”,相机引导学生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说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各种丘陵、盆地、森林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同时渗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大地巨人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l.自主选择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仿写诗句,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大地其它的风光图片。
2、你也来做一做小诗人,将大地巨人的风姿展现在大家面前。他流动的热血,是。他打的每一个喷嚏,是。
他,是。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对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和运用,读写结合。】
3、这位巨人为我们服务了整整几千万年,现在,他已经老了,而且已经千疮百孔了。
出示大地部分受毁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
1、听写第七课的词语。
2、仿写诗歌。板书设计:
7、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 丘陵和盆地——起伏的胸肌
草地——绒衣 云彩——手巾 茂密的森林——头发和胡须
风声——呼吸 太阳——红气球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第四篇:《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设 计 者 杨爱红 学校 薛店一初中
授课班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28人 课题__ _日本
(二)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6年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 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2、让学生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3、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
/ 3(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P17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参见18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 3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7、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
说明:教师通过这7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和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方法。(板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学生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1、民族(大和族)
2、文化东西兼容的证据(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
2、工业区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 3
第五篇:《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夜色》教案(第2课时)
泉峰小学 王广妹
课时目标:
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会用“一„„就„„”练习说话。
5、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词语(摘果子)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啊,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好多鲜美的果子吃呢?谁去把它摘下来!(课件展示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
2、(学生欣赏图片)师:谁来说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晚上)出现在晚上的景色我们把它叫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变化。随机板书:胆小——勇敢。)
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1小节。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小节。课件出示:
1、认真小声地读课文第1小节。
2、思考:①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用“____”画出句子。②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③“我”听了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学生用害怕的语气读,要读得轻——慢一些。
(2)只要“一”后面的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出示课件,练习用„„一„„就„„说句)
(3)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妈妈只讲了一次故事吗? 你是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出示课件“比一比”,齐读,突出妈妈不只讲了一次)
(4)“我”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从哪句话体现出来?(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让学生练习朗读“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体会心跳的感觉。(指名读:哦,听到他读的时候好像在颤抖)同学们都能找到胆小的感觉去朗读,如果注意停顿和重音,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全班齐读第①小节)
(5)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想象:怕黑的“我”可能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发言)刚才大家想到的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诗人省略没有写出来了。
师: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2小节。
2、思考 ①“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②爸爸是 怎样帮助“我”克服怕黑的毛病的呢?
预设:
(1)指名学生朗读。
(2)“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拉我去散步。)我想去吗?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我”不想去的。(偏要)
(4)“我”走出家门,看到了怎样的夜景?(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朗读体会。
(5)从此以后,“我”还会害怕黑夜吗?让学生练习朗读(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体会不怕黑的心情。
欣赏夜景图片:现在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夜色的美丽。
(6)同法理解省略号“„„” 想象:
勇敢的“我”可能还看到、听到什么?(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
(7)小朋友们,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不再怕黑了,也能欣赏到夜晚美丽的景色,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我”的心情?(指名读。)
(8)学生反馈并朗读。(注意各种语气的变化)
(9)师生评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原来花草都向白天一样微笑,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10)全班齐读第2小节。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背诵。
3、学生齐背课文。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由原来的胆小到现在的勇敢,都有谁的帮助呢?有没有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呢?
(妈妈给小朋友讲勇敢地故事,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
(主要还是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自己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黑夜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填一填
再 在 步 布 1、小鸟好像____和我说:“小朋友,____见!2、我进____了,妈妈送我一个____娃娃。读一读
词语花篮的词语。
六、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欣赏到的夜色与小朋友们进行介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