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3、通过朗读、想像和说话等训练的指导,让学生用童心来反映世界,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感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共安排三个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诗意语言导入
(师温柔抒情地说)月亮,这位天空仙女,给人间带来许多美好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上便呈现梦幻美景,人们愉快交谈,深情向往……请看,江轮甲板上那舅甥俩正在望月,让我们悄悄走过去,和他俩共享快乐吧。
二、感悟“眼中月”
1、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欣赏月光下的江景,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什么样的,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听清楚了么?那就开始吧!
2、这段写的是(板书:?月)——眼中月。(学生不一定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得注意引导说出,就算说不对也给予鼓励。)
3、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若学生说不出师可提示:作者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月夜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等)(引导学生概括说出一个字“美”或者一个简单的词,也可以是课文里的词,这是学生第一次读的整体体会,不一定要正确,能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老师就给予适当的激励表扬。这样为下面学生读书给予信心及兴趣欲望。也就是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深入,体会作者的“眼中月”。)
4、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仔细地品味,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都行。开始!(目的:让学生自己找出 “安详”“黑色剪影”“镀”“隐隐约约”的关键词,联系到“清幽旷远”的意境。还有“……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句子来品读;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学生轻声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时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找到关键词、句,就省时间直奔正题,对学情心中也有数)
6、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师:都读完了,说说你们的体会。(在学生说感受时说到相关的句子就问:里面的哪个词语让你有独特感受?为什么?相信能把这独特感受用声音来传诵。读一读这个词。老师相机指导全班品读词、句)A、“安详”
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谁?读出你心中那轮安详的月亮。还可以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安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
(品词后紧接着品读句)课件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清辉。(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导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B、“黑色剪影”、“隐隐约约”
生说到“黑色剪影”或“隐隐约约”就点击课件出示: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的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隐隐约约”是红色的)
什么是“黑色剪影“?见过吗?
(这时候可以找一些月光下山或树的“剪影”给学生看,直观了解那“剪影”的意境(出示图片)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理解了,就能读出意境来了,再来读读这句话。C、“镀”
点击课件,显示: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镀”是红色的)我们就是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什么叫“镀”?这里用“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之意境美。)
D、“晶莹闪烁”……(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7、教师配乐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这段引人无限遐想的文字,我也很喜欢,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8、学生配乐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老师很高兴,相信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会读得更投入
三、感悟“诗中月”
1、过度:此时此刻,天边的月亮是那么娇美,深深吸引了作者,也深深的吸引力跟随他一同出来旅行的活泼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小外甥和我吟诵起写有关月亮的诗。
2、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到13自然段,还记得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 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这段写了——“诗中月”(板书:诗中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3、文中作者和小外甥対背的诗句很美,请和同桌练习读,注意读出情读诗韵味来。
4、分角色朗读3----13自然段(师当舅舅,生当小外甥,其他学生读叙述部分)
5、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这里用上了两个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省略了许多相继被背诵的诗句,表现了挑战难分胜负)
从作者和小外甥対背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引导说出:从作者和外甥対背诗句中体会到小外甥对描写月亮的古诗很熟悉,体会到他对月亮的喜爱,体会到他聪明好学)
6、读诗擂台PK赛
师:(满怀激情地)其实呀,我们班的同学也是非常的聪明好学,不信现在我们来个读诗擂台PK赛!说到PK,首先我们要分为两大组,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展示一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比赛规则:(课件出示比赛规则,伴随“男儿当自强”的伴奏音乐)读诗擂台PK赛规则:
1、每组选一个代表,每个代表轮流说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可以是课文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的,看看谁说得快,说得多。
2、哪个代表三秒钟内接不上来的,则对方获胜。(学生上来进行激烈的PK比赛,当哪组代表接不上来时,老师要旁鼓励,然后全班数倒计时:三------二---------一!教师高举获胜代表的手高声说道:“第*组大获全胜”!
这时全班气氛达到高潮!)
四、感受“心中月”
过渡:月亮给了人以美感,让人产生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他心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心中月”这一部分。(板书:心中月)
1、请大家读课文14——20自然段,想想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又是什么样儿的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学生画出老师想要讲的句子,这个要求不难学生自己应该可以完成。)生:(读、划)
2、汇报交流,指导品读。(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的意思;体会小外甥说的话)
问题预设:(参考于永正老师的)
师: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出示句子)
师: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镰刀、眉毛、小船、玉盘、金牌、铜镜、笑起来的嘴巴、月饼、香蕉……)
那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一起说:眼睛,天的眼睛).......指导品味。
过渡:(师深情地说)多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啊!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的特点呢?
3、出示句子:“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指导读出“困”及做“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的动作。)问题: 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说明了什么?是月亮困了吗?
(他自己困了,说月亮也困了,多天真呀)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去感受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作者笔下迷人的月色,吟诵了古人写月的诗句,品味了小外甥对月神奇的想象,幻想了自己心中的月亮。其实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望月”的乐趣。带着你对月亮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
六、课后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节;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这些古诗你熟悉么?课后把它们找出来读读。
板书:
24、望
月
眼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第二篇:苏加班五下25.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习惯养成训练点: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
1.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二泉映月》,月色之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现代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一起读课题。
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知道本文写了哪些人在望月呢?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过渡: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这样的景色(师范读)。作者眼中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
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提示,根据自主学习单的内容,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色彩美)镀字写出了月光均匀的洒在物体上,还能闪闪发光呢!
E.写作顺序。
4、同学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读出了“清幽旷远”的氛围)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挑战另一组,注意把同学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背景音乐)(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诵读古诗。
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预设: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品味孤独与忧愁……)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这是因为——(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3.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4.过渡:只对了这几首诗吗?
预设:省略号、“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小外甥是怎么样的人?(预设:勤奋好学)齐读古诗
5.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过渡: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1、同学们自己找找、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
预设: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2)“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3)“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预设: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预设: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4)“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师生分角色读)
五、展开想像,写话
过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望月名篇。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选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贾平凹《月迹》、斯妤《小窗日记》并赏析。过渡:赵丽宏写望月写得清幽之美,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写得朦胧之美,贾平凹写《月迹》写得生动传神,而斯妤写《小窗日记》写得清新闲静。那在你的眼中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配乐)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这正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小外甥或月亮说,课下完成学习单最后一题。
附板书设计: 望 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第三篇:苏教五下《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炼中心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马朝虎的《水》,作家马朝虎,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口,图片)当时,村子里的人想要吃水,那路途实在是太(远了),那泉眼实在是太(小了),那排队等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当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请我),于是,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口,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马朝虎的故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
二、自读交流,感悟水的珍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水的珍贵,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把你的阅读收获带到小组内讨论。
生准备(师:要用心去找,可能就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2、交流
师:好了,现在咱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小组内同学在发言的时候,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自由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因为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预设1:生:我找到了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这两个词。(口)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突出)然后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1)说说你的感受。
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
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生活: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村里的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大呼小叫些什么?
交流。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此刻的感受,找一找,哪个词?(生:痛痛快快)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哪里还表现孩子们的这份痛快。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比较:生活中,我们洗过无数次澡,可是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生:不会),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生:不会),可作者却会,为什么?(感受水的珍贵)。
(2)指导读:师:久旱无雨,天降甘露,怎么不让人痛快呢?瞧,男人们(短裤),女人们(长衣长裤),让我们再次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上天赐予的快乐(男女声分组读)
(3)说话:下雨天,真是 的日子啊!(口)
(4)导学案当堂检测1: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我还看到了(老人、牛羊、花草),他(她、它)。
(4)板书、回读:一场普普通通的雨却能让大家这么痛快,为什么?(生:),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衬托出了缺水之苦(板书),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预设2: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权威、幸福和痛快。
(1)说说感受
体会到水很珍贵,因为水窖还用锁锁着,(口水窖图)这就是水窖。
联系实际:你家有水窖吗?(没有)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需要经过妈妈同意吗?(不需要)这把锁锁住的仅仅是水窖吗,还锁住了什么?(对水的渴望、快乐、清凉、幸福)
(2)指导读:你们说的都很好,细水才能长流呢。有了钥匙,才可以打开水窖,它是权威的象征;有了钥匙,才可以享受水的甘甜与清凉,它又是幸福和痛快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预设3:(口)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啊啊的大叫了起来。
(1)说说感受,他们会叫些什么?
(2)师生对话提炼:
师:啊啊的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带来的? 生:水
师: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师:一勺水几个人? 生:四个人
(3)回读:炎炎夏日,身体里的水仿佛是被风干一样。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生气全无,(口,图)这时候最需要什么?(水)水在哪里?(水窖)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4)指导读:母亲为我们四兄弟消暑,却没有留一滴给自己,而是笑着锁上了水窖。从母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她对水的珍爱,让我们把这种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生读,推荐读。
【过渡】虽然只有一勺水,但却让我们都舒服的啊啊大叫起来,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跃入你的眼帘,让你怦然心动,谁来补充?
预设4:(口)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说说感受。
(2)句式辨析:
原句:
改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身体。
师:这就是细节,这里的细节描写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一份酣畅淋漓的快感,让我们通过读把这份美丽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指生读,评价。
(3)引读: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这样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一勺水,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
(4)诗改文,读:其实这段话也深深打动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口,文字+音乐)
师读,生评(读得怎么样,透过老师的朗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把你的这份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自由练读,指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默默地享受这一勺水带来的美妙体验。
生读,生评
(6)(口,导学案当堂检测2小练笔),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你也来写一处场景,也用上细节描写,请大家打开导学案,完成当堂检测第2题。
生动笔,交流。
(7)回读:孩子们,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美丽,作者马朝虎通过细节描写,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口)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将渴 说成饿的话。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
(这里把渴说成饿,一个饿字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水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命延续的食粮了。)
三、读文质疑,小结写法
1、快读全文,看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待会儿我们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读,交流
预设: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答,师揭示写法:苦事乐写,反衬。(板书)
2、回读:难怪人们都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
四、总结延伸
1、师:咱们高邮藉作家汪曾祺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口,齐读)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乡的人们,性格也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
他还说过,水影响了我的作品,也影响了我的性格。孩子们,我们很幸运,因为家乡高邮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让我们把这份幸运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得保护我们的水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口)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此时,水,绝不仅仅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它还成了()最珍贵的东西。口)谁来补充?
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水,成了(说自己心里的答案)()最珍贵的东西。
五、作业
1、推荐阅读:课后读读马朝虎先生写的《微笑如花》这篇文章,再次感受作者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2、日记:读《水》有感。
附板书: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缺水 得水
苦 事 乐 写
反衬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为了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水的珍贵,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文悟情。
1、紧扣中心,凸显主线。
纵观全文,处处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来写。可以说,抓住这句话,就抓住了课文的根本。为此,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从中心句入手,围绕中心句,表现中心句,深化中心句。课始,复习引出中心句,课中引读中心句,课末升华中心句。紧扣中心,使整堂课学习主线明晰,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2、紧扣文本,阅读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珍贵,在这节课上,我紧扣文本,突出两个场景洗澡、勺浴,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洗澡场景抓住痛痛快快,勺浴场景抓住三个滑过,通过自读感悟、引读体会,逐步感受水的珍贵。在品读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3、立足文本,读写结合。
描写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为此,我立足文本,努力寻找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在品读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感受描写的细腻传神。然后,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描写一个场景、一段经历,内化课文的写法。
4、揣摩表达,体会写法。
本文通篇采用反衬的写法,苦事乐写。长期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很多,朗读训练扎实,但揣摩写法有所淡化,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我从本文的特点出发,努力引导学生揣摩表达,体会写法。在品读两个场景的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从狗尾巴草的变化,体会缺水的苦涩;从洗澡的 痛痛快快,舒服得啊啊大叫,想象缺水的苦涩。学生在揣摩写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四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 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1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
★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
第五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小学
唐丽
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一篇散文。叙写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赏月的情景。而文中有对月夜江色的描写,有舅甥赛诗的经过,有外甥对月亮独特的想象。“我”和小外甥喜爱月亮之情跃然纸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形象鲜明。《语文课程标准》种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2,能搜集月亮资料。3,能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2.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2.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3.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月儿图片,引出课题
过渡:有时它会是个大圆盘,有时的它是条弯弯的小船。。瞧,这变幻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夜晚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的月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月亮有关。
2.板书课题:望月→齐读课题。引导通过学生两次读课题,体会不同
音量、感情读课题的效果。
2.把课题读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学好课文的信心。3.出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月儿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告诉你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有写景、对话、抒情。(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义。了解课文体裁。
三、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大意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大家们放声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指名答)
板书:月夜江景
2.除了欣赏这美景外,我与外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答)
板书:赛诗 对话
3.我与外甥赛诗后,我和外甥各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指名答)
板书:想象、幻想
4.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思考:课文可以根据什么写作顺序分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段意。板书: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纲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归纳段意。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去看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2自然段,找一找:我在甲板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指名答→集体交流→出示)
月亮
吐洒
清辉
江水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景物 月光
洒落
长江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月光
镀
银色花边
2.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清辉”、“剪影”、“镀” 意思
3.根据板书顺序提示,同桌相互介绍江上景色。
4.谈一谈月夜江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名答→师小结)
5.这么美的景色,连老师都忍不住想身临其境一番。请大家用那美妙的读书声把老师带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一同感受感受,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搜一搜:这么迷人的景色除了作者被吸引了以外,还有谁被吸引了?(指名答)
2.师质疑:是谁把他叫醒的呢?找一找,画一画。
3.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师质疑:小外甥的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指名答→集体交流→师反馈)齐读5—11自然段。
4.“床前明月光”是谁背诵的?你为什么这么说?(指名答)
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哪里告诉你的?
(点明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5.这些都是我们琅琅上口的诗句,你知道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月亮的。我们来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诗词大比拼 爱拼才会赢。(1)准备。
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补充完整诗句。(2)抢答规则:
老师说‘开始’开始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小组回答。(3)评分标准:
说出一首诗,记一分,不能重复。答错扣一分。
过渡: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6.找一找课文中那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和小外甥也沉迷于此了?(指名答)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过渡:同是那个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它有时是诗人孤独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小外甥的眼中月又是怎样的?这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冒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第三部分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2.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心中的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也动笔写一下你心中的月。板书设计:
望月
散文 写景 对话 抒情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月夜江景(1-2)赛诗 对话(3-20)
幻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