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3: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的策略与思考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的确定。

有关:如何选择素材内容?如何解读、分析、判断素材内容?

1、面对素材、面对内容、面对目标的确定,教师首先应该做出的是价值判断。

2、什么是价值判断?如何判断?

学会判断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活动本身成立的价值。

3、值得关注关键词:有益、时机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目标的定位与表述

有关:目标该如何准确定位、目标该如何制定、如何表述?

1、各条目标的指向要明确、要多元,特别要关注能力、情感的培养(认知、能力、情感~~~)

2、目标要“象”这节课,定位要确切,突显主流,避免笼统与抽象。

3、目标制定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制定过宽,活动落脚点不明确。(2)把“写目标”与“写过程”等同起来。(3)目标陈述的对象不一致。

三、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有关:环节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的环节设计是生动有趣、适宜有效的?如何呈现与表达活动设计?如何营造教学情景与教学氛围?如何在过程中进行提问、小结与评价?如何现场调控气氛,有效互动? 如何应对孩子的生成?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关注个别幼儿?等等

1、关注幼儿的活动方式:

• 如果是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材料、时间、人数……)

• 如果是合作式学习,教师要支持“合作”的条件(主要:材料的合作性、互赖性、灵活性)

• 如果是体验式学习,教师应该提供让幼儿亲身感受的情景(真实情景/模拟情景)

• 如果是接受式学习,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与形式,拓展幼儿信息(经验、知识、技能)获得的资源和渠道。

2、关注活动中的提问

(1)、“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问题与活动目标相关吗(2)、“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孩子举手,或是回答不出?”——各类开放性问题能依据幼儿的兴趣与已有经验吗

(3)、“幼儿回答了问题以后,老师无言以对”——这些问题是否适合问?开放性问题教师自己心中有数

(4)、每个活动环节的关键性问题明确吗,明确提问的目的。(5)、有没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的不同层次的问题?(6)、问题设计能引发生生互动吗?

3、关注教师的回应。(1)不要重复孩子的话。(2)学会归纳、提升。(3)关注预设与分析。

4、有关活动中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5、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关键词: 观察、等待、质疑、提炼、激励

6、互动过程中的三个“依”:

依托对目标的把握、依靠经验的积累、依赖教育的智慧。

四、有关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有关:我们为什么要反思?反思该反思些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后的及时调整与实践?

1、掌握反思的时机,养成反思的习惯。

2、关于反思的内容:目标、设计、组织

3、关于反思的方法。(1)个人反思(2)团队反思

4、反思后及时调整。

第二篇: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根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选择了一个好教材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选错了教材则注定要失败。那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呢?

1、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

2、内容的选择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大班《好长好长的名字》

教师选择的这个活动源于大班“我自己”主题背景下;幼儿前期积累了设计名片、名字的故事等相关活动的经验同时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比如:幼儿解读画面、解析图画中的相关符号、信息等)。这样,这一教材就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兴趣,在活动进行中他们的活动状态一直持续在兴奋点。由于他们具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师幼互动非常积极、合拍„„

二、目标的制定

接下来我们说说目标的制定,我们之前曾有过关于目标制定的培训,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如何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比如目标指向要多元;目标表述的维度要统一

1、目标指向多元(要从认知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三方面来描述)

2、目标表述的维度要统一(到底是针对幼儿所提的发展目标还是针对教师所提的教育目标;

3、目标的表述要清晰、易操作可检测 接下来我们结合几个实例来看一下:

例1:小班语言活动:晒太阳(语言)(学p130)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大胆朗诵诗歌,初步尝试仿编。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两条目标有问题吗? 问题一:目标表述的维度不统一

问题二:目标二的表述过于宽泛,不易落实和操作。依据本主题的核心目标是否可以调整为:说说晒太阳的感觉,知道很多朋友都喜欢(需要)太阳。

例2:中班科学:有趣的门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门,并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表现。2.知道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目标表述有问题吗?

目标一:表述不够确切,“多种方式”是指哪些方式?(收集?感知了解?体验?)了解生活中的各种门具体是了解门的种类还是门的各个功能?

目标二:目标中如何渗透和体现《周围的人》主题的核心价值?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太过笼统,所以改为:体验不同的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更为贴切!

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什么?

1、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与发展目标。教师应了解幼儿有什么经验,他们的已有经验处于哪一阶段(错误的/混淆的/或者缺失的),再来制定适宜这一群体的活动目标。

2、要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即通过目标可以观察到幼儿的学习结果,可以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也可是能力方面的。

3、目标的制定要简单明了、语句精炼、避免繁琐,但一定要切题,避免笼统。

三、程序的设计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结构安排,它包括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 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也就是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在安排时间流程要注重其合理性: 第1、时间总量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从性别上来:一般来说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男孩子长;大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中班幼儿长,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小班幼儿长。所以一般我们大班的教学活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中班在25分钟左右;小班在15到20分钟左右

第2、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时间的安排要突出目标的达成。我们说活动的重难点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以达成目标。我们结合实例来看一下:

有这样一个中班的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其重点是理解歌词,难点是说老鼠和猫的对话。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理解歌曲内容——学说对话——歌曲表演——歌曲仿编。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各个环节应有所侧重:“理解歌曲内容”10-12分钟,“学说对话”5-7分钟,“歌曲表演”3-5分钟,“歌曲仿编”3-5分钟。有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解决重难点,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指教学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不一样的空间形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科学的空间形态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可以集体与小组有机结合。集体的讲解时可以采取马蹄形或半圆形的椅子摆放形式;分组操作时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组,三五成群来相互商量与操作。

四、问题的设计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常性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怎样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

1、顺应幼儿学习特点来设计提问。问题的不同水平和类型应与教学目标匹配,也可围绕问题来制定教学目标。

2、避免单调重复,多角度变换提问方式。在一个大问题之后紧跟几个辅助性小提问,特别是能激活幼儿思维的追问性提问。

五、教师的反思

略(“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能科学、理性地审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反思记录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后反思普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反思不准——反思过于宽泛,找不准问题的关键。

二是反思不深——反思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呢?

* 记亮点。每个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即使是小小的一点成功也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教师应善于挖掘亮点,将每一次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便于今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 记败笔。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应及时地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地剖析、思考和修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记课后反思,贵在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第三篇:如何开展好集体教学活动

如何开展好集体教学活动

一、选材

年级组内在开学前要组织研讨,看看哪些活动适合集体教学,同时还要与本园的实际情况联系,比如,参观公园、了解邮局这样的活动就不适宜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在通过组内研讨后确定一学期的期计划和周计划,并且安排到每天,这样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就有计划有目标,不是到了上课的时候拿本书就讲。

二、制定切实的目标

如何去实施教学活动,首先思考的是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一般为三个:情感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这样指定的目标具有全面性。

我们来看个案例,你们听听哪个目标制定更好?为什么? 如:小班健康活动“小蚂蚁运粮食” 目标一:

1、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目标二:

1、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2、练习双膝着地两手向前爬,并逐步学习爬着背运动作技能

3、锻炼身体四肢的协调能力

第一个目标只是突出了健康领域发展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孩子可能在游戏时情感上的发展。而第二个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达清楚,目标具有全面性,挖掘了此次体育游戏中同时获得的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即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全面。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要避免目标的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活动环节的设计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当前幼儿园教师提问的一些现状: 1.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2.随意性问题多,科学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讨论交流少

4.留给幼儿解答时间少,急于让幼儿解答多

5.问题数量多,问题质量低

6.反复提问多,及时追问少

7.简单应答多,精彩应答少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铺垫性、启发性的问题。有效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有效提问的特征:

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问题

*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 要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二)教师提问的类型

1.陈述性提问。指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 例如:猴子手上拿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

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

比如:

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这个娃娃和小朋友画的娃娃脸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鸡和小鸭有什么不一样? 3.分类性提问。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

比如: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谁站在上边?谁站在下边?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比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猪,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

比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开放性提问。是指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重新综合得出新的结论。通过这类问题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比如:你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玩具柜的玩具可以怎么分?

7、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比如“礼物是送给谁的?你怎么知道这份礼物是送给长颈鹿的?”“兔妈妈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胡萝卜?”

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策略一: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也就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提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经验水平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要求,又不能过于艰深,让幼儿难以琢磨,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可以答出为准。

陈述性的提问、比较性的提问、选择性的提问适合发展晚一点的孩子。开放性的提问、假设性的提问适合发展快一点的孩子。案例:

在《热乎乎的东西》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什么东西是最热的?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开水、火、太阳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提问适宜,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这样的提问才让孩子有话了说,有话想说。

案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半个鸡蛋》中,老师出示半个鸡蛋,T:请小朋友想想这半个鸡蛋象什么? C:像小碗,C:像月亮…… C:像小船

C:像航空飞船

策略二:提问要把握关键,紧扣目标

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

 案例:小班活动“认识1”

 师: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生:是笔。

师:对,是1只笔。这是什么? 生:是电视机。师:是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什么? 生:黑板

师: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在我们刚才说的话里面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

师: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修改后的活动提问: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支笔? 生:1只

师:这里有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在我们刚才的回答里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都有1字

师:对,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策略三:提问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切忌“漫谈”

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案例:

 教师:你们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 幼儿1:他们在旅游。 教师:旅游。还有呢?  幼儿2:他们在玩。 教师:在玩。还有呢? 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

 幼儿4:他们在玩。 教师:玩。还有呢?  幼儿5:他们在跑。

 教师:跑,有不同的一件啊,很好的。 幼儿6:他们在玩看谁跑得快。

 教师:在玩看谁跑的快,也就是在比赛跑。你说说看。 幼儿7:在看谁跑得快。 教师:也是在赛跑。

 幼儿8:我觉得他们在树下躲雨。

 教师:哦,原来是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修改后的活动提问:

 教师:仔细观察图画,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他们在旅游。

 教师:在旅游。还有谁来说说?  幼儿2:他们在玩。

 教师:在玩。除了旅游、玩,还有吗?  幼儿3:他们在散步。

 教师:散步。旅游、玩、散步都是很轻松悠闲的活动。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 幼儿4:他们在跑。

 教师:在跑,猜猜看为什么要跑呢?  幼儿5:我觉得他们是跑到树下躲雨。 教师:哦,原来是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 案例:中班阅读“礼物”

 教师想让幼儿观察封面说出“猴子想送礼物给好朋友”,那么,其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而不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两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体和更有目标性,而后者则显得随意,有可能使幼儿的观察面扩充到无效的信息上去,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观察重点。在提了前问之后,当幼儿回答“看到了小猴子”时,教师不妨再追问“猴子手上拿的什么啊?”从而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想要给谁送礼物?为什么?

策略四:提问后给予孩子等待的时间

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10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策略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合理分配教师的注意广度。

由于幼儿能力不同,反应速度有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放慢语速,放缓节奏,以期待的目光让更多的幼儿举起手来,从而给更多幼儿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提完问就把期待的眼光放在个别能力强、喜欢发言的幼儿身上,致使胆小的幼儿欲言又止。

策略六:教师提问后要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合理的回应。

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以“是”或“好”应对,而应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回应。对幼儿偏离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启发性问题将之引导到预设目标上来,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师回应幼儿的误区

 误区一:一个人的舞台——不应答

案例:这是一个小班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活动一开始,小芳老师扮“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是个下午活动,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说“不饿。”老师看了看这些孩子,自顾自说“哦,我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啊?那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是捉小虫”……

本案例中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予理睬,没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应答,而是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思路自己顾自己开展活动,几乎是把教学活动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这种现象在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中出现的比较多,长此以往,孩子在潜意识里就容易形成一种“有我无我都一样”的思想,养成“顺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难以富有个性的发展。 误区二:简单的重复

 案例:中班看图讲述——《动物园》。 师:“小朋友,你看到什么了?”  幼:“狮子。”

 师:“狮子,还有呢?”  幼:“老虎。”

 师:“老虎,还有呢?”  幼:“大象。”

 师:“大象,还有呢?”……

简单重复孩子回答的现象在幼儿园教师中是非常多见的,不管是在哪个年龄档次的教师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幼儿园的高结构教学活动变得冗长乏味,教学节奏缓慢,效益低下。而且,教师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会使其他的孩子认为“反正他的回答老师会说第二遍,我不听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倾听习惯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一旦进入小学,由于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效益,活动安排比较紧凑,小学教师的语言也相对严谨,就容易使孩子觉得上课听讲非常吃力。

 误区三:肯定过早 案例:小潘老师工作还不到三个月,今天园领导要来听她上一个科学活动《隐形水果》,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她觉得自己班的孩子入园时间很短,常规不是很好,所以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总怕孩子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不知道怎样引导。活动开始了,她拿出一盘果珍粉对幼儿说:“老师这里有一盘神奇的粉,请你来尝一尝,里面藏着什么水果”。孩子们反应非常积极,她选择了一个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孩子。孩子一尝马上就兴奋地回答:“橘子”。小潘一听,马上笑着说:“恩,他的小嘴巴真灵,马上就尝出是橘子了,真不错!”

本案例中的小潘老师可能是因为紧张,没能充分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在第一个孩子回答正确后,便着急地将答案告诉了其他孩子,使其他孩子丧失了继续探索的机会,导致这一环节的课堂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如果小潘老师在第一个孩子回答之后能够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把这个并不难的问题也抛给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提高的机会,或许她会说:“恩,他是这样认为的,你们刚才都尝过了,你尝到的是什么呢?也来告诉老师好吗?”  误区四:语气暗示

案例描述:中班科学活动《棉花》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对棉花的基本形态等都有了了解,子彦提出来:“棉花是种在地上的吗?”小龚老师说:“你们想一想,是不是?”奔奔说,“棉花是有根的,根是在地上的”。小龚老师肯定的点点头。子彦又问,“那棉花的花是从哪来的”陈笑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小龚老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吗?”陈笑听出了老师语气中否定的意思,愣了一下,说,“不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那是哪来的啊?”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在本案例中,开始幼儿抛给老师一个“球”之后,教师接“球”的“技术”处理得比较好,使自己处在与其他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一起来思考问题,把“球”又抛给了其他孩子,给了更多孩子思考的机会,但接着,当幼儿接过同伴抛给的“球”进行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之后,此时,教师显然是幼儿回答的评判者,她从“球桌旁边的球员”变成了“球桌中间的裁判”,她的地位与幼儿就不再平等了。接着,当她用疑惑的语气暗示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思路完全就围绕着教师来进行了,教师成为了整个活动的核心。如果老师能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试着通过师幼间的合作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能给孩子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形成一种自由表达的氛围,改善教育中存在的“幼儿围着教师转”的现象。有效应答的策略

策略一:给予欣赏式的回应

例如,在“寻找春天”活动中,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绿色的同时,还会对草丛里爬行的小蜗牛感兴趣——听,他们的讨论热点是“蜗牛的两个触角”,这个说是辫子,那个说不是的......虽说孩子们的话题偏离了我们预设的目标,但是他们的兴趣点还是有值得探索和深入的价值。那作为老师在回应孩子们的时候,就应提出适当的要求了,如“你们的小眼睛看得真仔细,那是蜗牛的眼睛,春天来了小蜗牛也出来找春天了,你们瞧,它的两只小眼睛东瞧瞧、西找找!快,我们和小蜗牛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春天?”这样的回应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极为自然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带回到“找春天”得活动中。可见,这样的教师回应既尊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策略二:给予追问式的的回应。

如:在让小班幼儿讨论小手的本领时,有幼儿回答“小手能穿衣服!”其他幼儿的思维受到影响,于是接下来的答案就都是穿裤子、穿袜子、穿鞋子等。

 这样追问:

 “小手除了能帮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能帮助谁呢?”

如在《小蝴蝶》这一语言活动中,当和孩子们讨论到小蝴蝶会飞到哪里去的时候,班中的一个孩子说:“蝴蝶会飞到玫瑰花上。”其他幼儿的思维受到他的影响,回答的答案都是“飞到什么什么花”。此时老师抓住了幼儿信息中的追问点——“蝴蝶喜欢呆的地方被禁锢在花朵的范围内”,立即追问:“小蝴蝶为什么喜欢呆在花上呢?”得出“鲜花美丽”的原因,然后又问道“小蝴蝶除了会飞到公园里各种各样的花上,还会飞到公园里的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孩子们的思维就又立刻换了方向。

策略三:给予修补式的回应。

有这样的一幕做老师的都不会陌生:某举手孩子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却不知道回答什么了,话语零碎,表达不清晰,而教师却理解了大概意思,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的修补,如这样的句式:你是说......或你是想说......,对吗?” 用合乎语法的句子把答案完整、准确地表述来处理孩子回答的方式。

策略四:给予迁移式的回应。

如在《有趣的报纸》活动中,让幼儿想办法怎么使报纸变成有用的东西?孩子们受故事中“老奶奶把报纸剪下来做成剪报”的影响,都只想到做剪贴本,走不出这一圈子。这时老师说道:“可是报纸它好想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呀,你们有啥办法能让它们变成玩具和我们一起玩呢?”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迁移,马上想到“用报纸做成小棍”、“我用报纸做成报纸球,和它一起玩踢球”、“我用报纸做件衣服,和它一起在时装发布会上玩” ......这样把孩子们从剪贴报纸的思维中拓展出来,知道报纸还可以做成玩具等一些有用的东西呢,提升了他们的经验。策略五:给予商议式的回应。

如在《我是什么鸟》的猜谜活动中,当一个孩子猜错以后,老师没有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问其他的孩子:“你们同意他猜的吗?你有其他想法吗?你觉得他什么地方猜错了?”这样,当一个幼儿回答的时候同时也没有放弃其他幼儿,教师把对个别孩子帮助融入到集体中,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当然,有时幼儿的答案老师也无法判断其正确答案的时候,也不要焦急,教师可以坦诚相告,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查阅资料,一起去寻找、去发现答案。

教师的提问和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能。“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六、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第四篇: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重要的活动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是进步集体教学活动实效、增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保证。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是进步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对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观察幼儿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成功的地方和存在题目。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超过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脱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教学题目是不是过于封闭?评价的语言是不是过于空洞?等等。

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活动应是一种平常状态下的观察,也就是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性自我观察,即执教者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题目,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求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我在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后就让幼儿仿编歌词。由于幼儿对春天的特点缺少丰富的表象,他们难以记住歌曲内容。更甭提仿编歌词了。发现这一题目后,我马上对自己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控:给幼儿提供了若干春天的图片,如小燕子、胡蝶以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内容来仿编。另外一种自我观察是延时观察,即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相,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态,看自己教学设计中的哪些方面真正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幼儿的回答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进步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观摩他人的课堂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堂。但在很多观摩活动中,观摩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听课时用笔一字不漏地记录教学实况或用摄像机全程录相,目的是回园后上移植课、模仿课,或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所以这些观摩者只能移植执教者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情势、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等,至于执教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和这样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持等,他们不得而知。从而使自己处于看看激动、想一想感动、回家不动的状态。

观摩他人课堂,其实不是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人教学设计中的成功的地方,并虚心询问他人获得成功的缘由。然后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增进幼儿的发展。

三、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empirenews.page--]

假如说对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观察是一种平常状态下的观察的话,那末对公然课、比赛课等磨课进程中的观察则是一种研究状态下的观察了。前者侧重于个体本身的行为,是执教者对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后者则侧重于研究共同体的行为,是执教者与幼儿园内其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共同对执教者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教师基本上都有上公然课、比赛课的经验,都经历过磨课的历练。有时为了组织好一堂比较理想的集体活动,我们会反复试教屡次。每次试教后执教者和听评课的教师们会根据课堂情况来共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题目。每次我们发现的题目常常是不一样的:或是教育观念方面的题目,如不够尊重幼儿、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或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题目,如探究性方法应用得不到位,灌输的痕迹太浓;或是教学资源利用方面的题目,如预备的学具不太合适幼儿;等等。在经历过量次试教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更趋完善,集体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同时研究共同体中的每个人也在此进程中都有所收获。

实在磨课的进程就是一次反思的进程,磨课的进程也是促使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的进程,磨课的进程还是执教者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理性熟悉的进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进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进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常常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聪明。教师除从观察自我课堂、他人课堂和共同磨课的进程中不断积累集体教学活动经验,优化集体教学设计外,还要留意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留意理论的积淀,用丰富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使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更具生命力。

第五篇: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重要的活动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是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实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保证。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观摩别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对于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观察幼儿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如: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超过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脱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过于封闭?评价的语言是否过于空洞?等等。

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活动应是一种“日常状态下的观察”,也就是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性”自我观察,即执教者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求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我在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后就让幼儿仿编歌词。由于幼儿对春天的特征缺乏丰富的表象,他们难以记住歌曲内容,更甭提仿编歌词了。发现这一问题后。我马上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控”:给幼儿提供了若干春天的图片,如小燕子、蝴蝶……以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内容来仿编。另一种自我观察是“延时观察”,即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像,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教学设计中的哪些方面真正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幼儿的回答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观摩他人的课堂”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堂”。但在不少观摩活动中,观摩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听课时用笔一字不漏地记录教学实况或用摄像机全程录像,目的是回园后上移植课、模仿课,或者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所以这些观摩者只能移植执教者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形式、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等,至于执教者为何这样设计以及这样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撑等,他们不得而知,从而使自己处于“看看激动、想想感动、回家不动”的状态。

观摩他人课堂,并不是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人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并虚心询问他人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如果说对于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观察是一种“日常状态下的观察”的话,那么对于公开课、竞赛课等磨课过程中的观察则是一种“研究状态下的观察”了。前者侧重于个体自身的行为,是执教者对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后者则侧重于研究共同体的行为,是执教者与幼儿园内其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共同对执教者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教师基本上都有上公开课、竞赛课的经验,都经历过磨课的历练。有时为了组织好一堂比较理想的集体活动,我们会反复试教多次。每次试教后执教者和听评课的教师们会根据课堂情况来共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每次我们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不一样的:或是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如不够尊重幼儿、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或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如探究性方法运用得不到位,灌输的痕迹太浓;或是教学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如准备的学具不太适合幼儿;等等。在经历过多次试教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更趋完善,集体教学效果更为有效,同时研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也在此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其实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反思的过程,磨课的过程也是促使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的过程,磨课的过程还是执教者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理性认识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教师除了从观察自我课堂、他人课堂以及共同磨课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集体教学活动经验,优化集体教学设计外,还要注意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注意理论的积淀,用丰厚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使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更具生命力。

下载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策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折纸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考

    幼儿折纸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考一、论文摘要:折纸活动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双手又能开发幼儿的智力,活跃思维。折纸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丰富幼......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旺苍县七一中学 陈瑞 关键词:古诗文;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思考;古诗文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古诗文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很多,在古诗文的......

    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一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二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人对教师集体备课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的片面认识,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备课的功......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策略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策略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 【内容摘要】: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下,我作为一名教师也积累一些《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经验。如何实施好这门......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5篇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作者:zhangho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22 更新时间:2007-11-8 10:00:54 面对新课程,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备好课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