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时间:2019-05-12 23: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第一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活动心得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 2 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 3 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小学化的表现:

1、小学化的一日活动安排.2、小学化的学习环境。

3、小学化的教学内容。

4、小学化的教学形式。

5、小学化的评价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第5条明确说明: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刘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游戏的重要性。

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刘教授从三方面讲解了游戏和幼儿的生活。

1、游戏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2、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和协调。

3、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刘教授呼吁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还幼儿一个自主、自由的童年。

第二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使集体教学活动变得有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两年来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 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 2 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3 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 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第三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上学期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_____教师个人专题小结

对于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所以我每次选材都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的点和发展情况来制定的,因为我们班孩子的年龄偏小,所以在选材上尽量贴近生活化,主要是一些生活常见的是何物,比如拿画画来说,现在冬天到了也快要过新年了,就尽量给幼儿画些手套、帽子、红灯笼、鞭炮等这些作品,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季节的一个变化和对新年的认识。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2分钟~10分钟这个时段;因为宝宝班年龄比较小时间不宜长。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上学期

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对于我们宝宝班的孩子,问题太简单了,感觉太过于幼稚,稍稍难了点吧孩子又不能理解,所以我认为,提问题要有层次性,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需要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不过在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1、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

2、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

3、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

4、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

5、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

如在一次教学活动“好吃的蔬菜”中,我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吃蔬菜,蔬菜很难吃!”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我想了想马上回应了他“是吗?可据我所知,爱吃蔬菜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吃蔬菜!”所以有时候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上学期

都爱吃蔬菜,这样身体也健康。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我以后会继续努力,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宝二班

欧艳

2012年1月

第四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admin 点击数:1841 发布时间:2011-2-20 0:00:00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推荐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陈家镇幼儿园组织的“可爱的水鸟”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教师发现后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于是也积极投入,想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这种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而在一次“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迫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时,教师及时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看着教师的动作,模仿着跳起舞来,这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即示范与训练类策略——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支持发展类策略——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师幼互动方式。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型互动——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型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还有合作式互动——通过平等对话,使幼儿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如在一次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教师怎么回应呢?这名教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据我所知,爱看报纸的小朋友才会有知识,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希望广大的幼儿园教师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①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认识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

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认识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②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集体教学的适宜范围

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所谓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一方式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③

李季湄、肖湘宁总结了教师常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内容: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周围环境的有关信息的传递;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上述内容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要求全体幼儿都应该掌握的。既然是要求全班幼儿掌握,那么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就是最经济有效的。另一方面,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凡是全班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或有着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是适宜的。

二、明确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 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把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两类。对于简单知识,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游戏、劳动和观察中就可以获得,无须专门教学。但是儿童获得的这些知识多是零散的。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集体教学)。乌索娃认为,后一类知识在儿童的知识总量中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集体教学就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特功能。“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一是掌握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的知识体系,二是掌握与此相应的认识活动的一般方式。”④而且有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学影响下,学前儿童在直观的形象中也能够反映事物的共性,也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可知,集体教学的主要功能应是将幼儿自发获取的简单知识,转化为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化,将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而重构后的知识体系,对儿童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明确集体教学改善的方面

集体教学活动,作为面对全班幼儿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指导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不是刻板固定的。针对目前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展,应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1.教学方式的变化: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

集体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活,即集体教学方式并不等于言语讲解的直接传授。但从目前的集体教学情况来看,直接传授还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言语传授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师的言语活动成为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以言语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接受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言语对思维活动的调节与概括机能。但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处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的水平,其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机能还很差,言语讲解对他们而言是不适宜的。所以,对幼儿直接传授学习的某些内容虽然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动作、表象认识世界,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操作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因此,发现学习是更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发现就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奥苏伯尔认为:“发现法„„更适合于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中使用,因为这时概念形成多于概念同化,而且不具备学习大量知识的先决条件(在认知结构中还缺乏可以利用的大量高级抽象观念和关联词,还不具备同化概念的抽象方式)。”⑤近年来,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在幼儿期,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间接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幼儿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敏锐地感知幼儿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等等。因此,集体教学方式应以引导发现为主要方式。

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习主动性协调作用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模式。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儿童被看做是一座建筑,积极地建构自身。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得儿童能够前进,继续建造新的能力。有效的支架包括如下成分:共同解决问题,内在一致性,温暖和敏感,在最近发展区内看管好儿童,促进自我调节。总之,支架的意思就是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愉快地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成人通过提供敏感、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表象的、战略性的思考。当儿童技能增长时,使他们对任务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由此可知,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得较好。支架教学模式中,有效的支架包括的成分,对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具体形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全班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应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教学内容带有广泛性、启蒙性等特点,故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充分发挥集体教学优越性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中对儿童发展有益的成分,改变集体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幼儿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使教学组织形式真正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参考资料:

①亚德什科、索欣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13~214页。②邓鲁萍《乌索娃和苏联学前教学理论的发展》,《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第5期。③李季湄、肖湘宁著《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61页。④邓鲁萍《苏联学前教学论的进展》,《外国教育》,1998年第5期。

⑤D.P.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余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35~636页。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使集体教学活动变得有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两年来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幼儿对正在进行的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5年了,自己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听了不少活动,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情形:

① 以教师发言为主。教师像是在独白,并不期望幼儿回应。

② 交流的内容较肤浅,缺乏意义。教师常说的话是“今天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不高兴啊„今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不错”,等等,缺少深层挖掘和探讨。

③ 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是教师独自。或教师只和个别幼儿交流,其他幼儿无所事事,导致评价环节有名无实。

杜威曾批评道,“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这一点如果不改变,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何时需要评价?如何组织评价呢?我们知道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当多数幼儿的学习进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停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当部分幼儿的学习行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而其他幼儿已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当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非教师的灌输时,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幼儿形成初级概念和经验体系。我认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倾听,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和困惑,启发、引导幼儿对未完成或较肤浅地完成的活动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 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其他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鼓励幼儿互评。由于互评必须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如“哪些小朋友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喜欢谁的方法”等,以便幼儿综合比较,互相学习。

第三,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第四,评价时机要合适。如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幼儿来说,不适时的评价活动是干扰,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不善于倾听的习惯,破坏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五,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同时帮助他们整合、提炼相关经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如,以教师为主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特点等,尽量引导幼儿围绕具有共性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第六,评价场所要机动。

第七.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评价内容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引导的侧重点。

第五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范文模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二个活动中的这三种东西都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看着实物都说不出名称的,哪里会摸得出?而且这是歌唱活动,重点在学唱歌曲,并不是在感受这三件东西上。

不恰当的表现形式

在美术活动“奥运的祝福”中,教师让孩子了解福娃的名称、含意及每个福娃所演变的原型。孩子们兴趣很高,最后教师点到正题: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我们有很多祝福要送给运动员。今天,请小朋友画出你的祝福。孩子们愣在那里,能说出很多的祝福,但“画”出祝福,这可真难倒了孩子。老师见此情景,启发一句,“比如刘翔哥哥,你们怎么祝福他?”孩子们都说“我愿他得第一”。教师说“对,祝福刘翔哥哥得第一。”于是孩子们都画了刘翔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情景。

分析:奥运主题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有关奥运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奥运的祝福更适合幼儿语言表达,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运用各种形式画福娃,设计运动员的花环等等。

捉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需要,以孩子的兴趣需要为依据,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大班的孩子非常向往当小学生,在大班第二学期实施主题“我当一天小学生”,让大班孩子到小学和小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一起上课,以孩子的兴趣为教学内容,使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倾听孩子,合理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面对孩子的表达。在数学活动《翻牌乐》中,要在10张1-10的苹果牌和10张小熊牌中各找出1张牌,合起来是10,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示范说“这么难的游戏,老师也想来试试。”“再给你一次机会。”“全答对了,你们真棒。”完全把教师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3.抓住关键,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有时是由幼儿发起的,有时可以是教师反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目的。例如:在科学活动“纸也能变成大力士”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没有折过的纸的承受力,然后提问:“谁能帮助纸,让纸也变成大力士?”幼儿就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尝试。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出了探索的要求,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在提问中,教师应巧妙设计,如:“你不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它的?”“你哪儿还不会?你觉得哪儿很难?”等等,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4.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必须依靠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教师要把握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认识乌龟”的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观察乌龟的头和四条腿,没想到乌龟就是不肯把头和腿伸出来。教师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乌龟害怕了,我们先来看它的照片吧”,用乌龟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等乌龟伸出头和腿时再引导孩子观察。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精心预设的,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使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下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有效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师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有效性与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是教师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体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1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上海幼教名师有效教学现场交流会。这次学习感触颇深,......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好每一节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非常重要。《指......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李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师的教学目......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集体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它一直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从历年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集体教学......

    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思考

    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思考 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有必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下来.以便帮助幼儿对......

    对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08年3月份教研综述 3月份的网络教研内容是围绕有效教学开展的,从网上各位老师的留言中,看到大家对有效教学的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