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一篇: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教材解析]: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兴起。经过孙中山和无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前仆后继、顽强不懈地奋斗,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请概括把握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目标二: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请分析把握辛亥革命的经过、性质、历史功绩、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适时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中致力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3、武昌起义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长期浴血奋斗的胜利果实。

4、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而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点多,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同时给学生补充部分感性材料,给学生以丰富感受的空间。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关于孙中山革命活动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五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也一步步加深,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各种斗争,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百日维新”,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先后失败。戊戌变法后,要求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就诞生了。那么,孙中山是怎样领导革命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目:[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本目要充分利用课文和课本上的一系列插图,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孙中山像》插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孙中山的名、号、出生地分别是什么?

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孙中山先生天生就是满清专制政府的克星和死对头?”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认识是一步步加深的,在幼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认识到学医不能救国救民之后,又企图通过变法改变当时中国衰弱的境况,但也失败,最后他才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天才”,只要努力学习,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人生的自信心。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到课文P38页最后一自然段,借助于课文中的《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和《〈民报〉封面》两幅插图,分组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请概括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形成标准答案:

(1)1894年成立兴中会;(2)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3)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兴中会”一内容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学找出如下问题:

时间:1894年秋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奋斗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说明:兴中会的成立表明孙中山开始为武力推翻清政府准备革命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基础。

在“发动广州起义”一内容中,教师应说明:

广州起义标志着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是兴中会武装推翻清政府这一斗争目标的具体实施。

在“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一内容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在1895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前建立的革命团体,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名称

成立地点

领导人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华兴会

长沙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上海

蔡元培

在“成立中国同盟会”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表格概括同盟会的有关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组织基础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政治纲领

领导

机构

宣传革命刊物

性质

意义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

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民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讲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鞑虏”的具体指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阐明:“鞑虏”在这里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清”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学生阅读课文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因为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民权可言;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二者有联系吗?如果有,请说明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第二目:[辛亥革命]、组织学生阅读课文P39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在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方声洞等人的绝笔信表现了革命党人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讨论回答。

2、武昌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9第四自然段到P40页全部内容,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教师在领着学生学习完上述内容后,应阐明一点: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想一想:在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中还有哪些历史事件是用旧历来表示的?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有关知识。

第三目:[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1到P4页第一自然段,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①、准备: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督府代表联合会在 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以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后来选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②、成立:

****年**月**日,在

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以

年为民国元年。同时成立。

③、颁布法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1912年3月颁布了《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 和,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

④、《大总统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是否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为什么?

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学生分组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国旗的寓意是什么?体现了什么观念?它有什么进步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寓意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族一家,体现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至上、民族团结的观念,它是新型现代化民族国家的象征,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至上的新型的国家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如1912年是民国元年,那么1913年是民国二年,1914年是民国三年……从中发现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之间的关系:加或者减1911。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加1911,反之减1911。

提问学生:民国元年是公元哪一年?1937年抗战爆发,发生在民国几年?

学生换算:民国

+1911=1912即公元1912年。

937—1911=26

即民国26年。

学生分组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实权基本上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因此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开始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补充下面内容:(用多媒体展示)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

帝国主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感到恐惧和仇视,在看到清朝统治已无法维持之后,转而在“中立”的幌子下,扶植袁世凯,帮助其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南北达成议和,袁世凯为窃夺革命果实铺平了道路。其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胁迫清帝退位。清朝贵族见反清力量迅速壮大,自觉大势一去,与1912年2月12日,由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灭亡了。第二步是以宣称赞成“共和”的欺骗手段,使革命党人主动交出政权,从而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袁世凯在清帝退位第二天声明赞成“共和”,假惺惺地高唱:“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其表演蒙蔽了革命党人的眼睛。孙中山信守诺言,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样袁世凯的窃国阴谋初步得到了实现。

孙中山虽然实践诺言,让位于袁世凯,但为了防范袁世凯独裁野心,削弱其势力,孙中山在辞职时提出了3项条件,即:奠都南京,不得更改;新总统到南京就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袁世凯以种种理由为借口,与1912年3月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提问:袁世凯为窃取革命果实采取了哪些反革命手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袁世凯一是勾结帝国主义,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二是采取军事进攻、武力威胁与“和谈”阴谋等多种反革命手段窃取革命果实。

南北谈判达成了什么协议?

学生回答: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就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学生分组讨论: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师给予学生分析:可从帝国主义、旧官僚、立宪派的破坏;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局限性;袁世凯的狡诈等不同角度来考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及对南京革命政府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压力;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软弱;混入南京革命政府中的旧官僚、立宪派的政治进攻;袁世凯对革命派的反革命两手。

2、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P43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其中历史功绩有哪些?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要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来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总结: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不能斗争到底;具体有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缺乏进一步的革命纲领和目标,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的破坏和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和欺骗。

学生分组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教师给学生提示:衡量一次革命的成败,关键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初步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表现在: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使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没有从根本上完成这个任务,如这次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清王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证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学生分组讨论:假如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会取得完全胜利吗?

教师提示:可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等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不会完全取得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关于课本上的“参观与访问”,可建议学生有机会到武昌起义纪念馆、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遗址、到上海孙中山故居去参观,或者访问一些本地的参与或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活动的老人,以增强对本课内容的加深了解。

关于课后“阅读卡片”,要学生阅读完毕后,从中体会中华民国国歌以其特有的旋律,表达了新时代、新国家、新国民的心声。

关于课后“课外学史”,教师鼓励学生来高度概括近代史上这些先进历史人物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方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小结]:

让学生概括回答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人和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包括(1)1894年成立兴中会;(2)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3)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重点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的经过——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性质、历史功绩、局限性,重点掌握它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作业布置]:

请你就我们本节课学过的内容和课外搜寻一部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要论证点确,论证有力,论据确凿,言之有理。字数:不超过1500字。

教案设计说明: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设计了多次小组讨论、交流,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开动脑筋,养成质疑、释疑的习惯。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动眼、动手、动脑,或比较、或争论,形成民主、融洽、善学的课堂气氛。

3、本节课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点多,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在讲解时充分运用多种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参与教学流程提供契机,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等途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取得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第二篇: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定稿)

第6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设计:泗交初中闫立波

学习目标:

1、记住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的内容、本课大事年表;

2、通过列表对比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加深对中国同盟会性质的认识,通过表演武昌起义的爆发(历史短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归纳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不足,认识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学习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列表对比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人物、纲领、机关报、性质)

2、阅读教材,说出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的三种表达方式、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 之间的关系。

3、阅读教材,列举并记住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的表现(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4)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封建帝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缓慢性与曲折性关系的认识。

(四)系统总结:

辛亥革命的准备(两个团体)→爆发(武昌起义)→结果(民国成立)→评价(成功和失败)

(五)巩固训练:

1、孙中山领导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个把皇帝拉下马的人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其理由是;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理由是。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三篇:《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初二)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福州四十中 林小玲 林小玲,福州第四十中学年青的历史教师、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辅导员、市教育学院历史科中心组成成员、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历史片断教学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历史科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在市教科所组织的教学大赛中获三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思想目标:要求学生认识: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3、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16、17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本课重点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即辛亥革命的高潮)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如何分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在武昌起义这一目中,我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06-108第二段小字,利用地图、录像等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中华民国的成立一目用一电影节选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用一表格来归纳,在分析时从性质、功绩两方面进行。为突破难点,我通过旧知识的回忆及教材的大小字内容的指导自学来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

1、起义的历史背景

2、起义的经过

3、结果: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4、影响:各省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教学模式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具体程序如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保路运动的问题导入新课。(大约1分钟)讲授、学习新课:

一、武昌起义(约15分钟)

1、历史背景 先让阅读课本P106第一段及有关新军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歌谣进行归纳。

2、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107第二段,观察地图《武昌起义》,讨论记录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力量、主要事件。

3、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军政府的有关情况,教师分析讲明军政府成为全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4、影响 运用电脑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体现全国各省的响应情况。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约10分钟)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播放电影资料《孙中山》节选,让学生明白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准备和成立过程。通过计算,让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三、袁世凯窃取果实(约5分钟)学生回忆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时的所为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9-110页,思考记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后讨论小结。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约9分钟)复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等内容,结合课本看录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巩固小结(约2分钟)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个全面的认识。

课堂练习(约3分钟)选用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当场答题反馈。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录像、VCD、地图、表格等)

[教学效果预想]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预想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历史时间、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阅读时做记号,记下疑难问题、难写的字词等,巩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篇:第十课教案(推荐)

第十课 《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 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 研习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如何刻画老王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老王的“苦”与 “善良”。而本文的教学难点则是在于领会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渗透出来的爱的 博大。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启发评价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同学们,看了老师刚才播放的这一组图片,你心里会有哪些感想呢?(生 答)是的,这些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也许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 就,但他们却有一颗金子般的 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老王》(P pt 出示课题),去感受这个普通人身上的善心和善行。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而写《老王》的作家却不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Ppt 出示:

杨绛(jiàng)),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 年留学英法。主要作品 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 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师:“文革”期间,作者夫妇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 参加劳动。这个时候,结识了三轮车夫老王。

(三)走进文本,细品人物。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从课文中找出表明 作者写文章时的情感的一个词。(愧怍)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情感。Ppt 出示:“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注意 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理解句子,要善于找出关键词。(幸运的人、不幸者、愧 怍)

2、跳读课文——理解老王生活之苦 师: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样写到: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请跳读课文的 1—4 自然段,思考:老王有着怎样的不幸?(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引导 学生)姓名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明确:不知道名字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 发日子。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用一个字概括:苦 “艰苦、悲苦、凄苦 ”

3、浏览课文——理解老王心地之善 师: “本文写于 1984 年,作者杨绛当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了,这么漫长的 时间里,她一直记着老王,仅仅只是因为老王生活得很苦吗?” 请用一个字回答。

明确: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剩下段落,思考:作者主要选取了老 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 “不 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划记出作者描述的几件事情。”

明确:主动半价送冰,送钱先生看病,加高三轮平板,临终送香油鸡蛋。”

师: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

4、精读课文——体验感动。

师:老王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善良的人。病入膏肓的他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作者看似平淡简洁语言,字里行间却有着丰富的意蕴,悄悄地触动你我的心弦。Ppt 出示: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曾说过这样的话:“无论 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师: 让我们精读课文 8—16 段,请同学们抓住课文中一些最具有表现力的词 语,细细地品味,想一想:哪个词语触动了我的心弦,为什么?(拿出笔,圈点)“好文不厌百回读”,好文章每读一遍都会有很多收获。)Ppt 出示:

词语赏析: 预设: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 里。”(镶嵌采用造句法,改变语境品析)“直僵僵” 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镶嵌” 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

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 手提着一包东西。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采用创设情境法品析)“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 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③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 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 说:“我不是要钱。”(采用换词法品 析)示例:“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地透露出作者见到老王病成这个 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说不出的辛酸和感动。

4、回视课文——理解杨绛一家的善。师:杨绛看似平淡的寥寥数语,把善良的老王牢牢地刻在我们心中,可能 一辈子你都无法忘却。面对生活如此苦,心地如此善的不幸者老王,杨绛一家为 他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回视课文,迅速找出杨绛一家为老王做的事。

明确: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 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师:由此可见,杨绛一家人也是善良的。触动了我。

(三)真情碰撞,叩问良知。

1、师:是的,不幸者老王和幸运的杨绛一家就是这样用善良体察善良,用 爱心交换爱心。然而,老王去世以后,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

明确:未能给老王真正的平等和尊重。这愧怍,其实是一种反省,对自己,对知识分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

2、师: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三轮车夫,老王是不幸的,因为他经受着 无知无识的物质痛苦,也承受着社会畸变的精神枷 锁。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 为他去世几年以后,却得到了杨绛真心的愧怍,更受到到我们一代一代人的深深 铭记。不幸的老王因为善良而充盈了他的人生,他又是何其有幸啊!

师:细读完杨绛的《老王》,我被老王流淌在心间的善良深深地感动了,也 被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写下这样的文字,以示对老王 真诚的怀念。Ppt 出示:伛偻的身躯,藏着金子般的心;不幸的命运,却掩藏不住人性的 光辉。即使最困苦的时候,他想到的也总是别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 老王,他用言行诠释了善良,他用善良捍卫了尊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记住,让善良之心永存,让善良成为 我们的一种习惯,你将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1,3,4.2.抄写“读读写写”

第五篇:第十课教案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教师寄语:站好自己的位置,牢记自己的使命,鞭挞自己的脚步,预定岑中的位置

学习目标:

(1)掌握秦统一全国的事件、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注意要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用2分钟阅读P56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记忆)1.统一六国

(1)关键战役:。

(2)统一时间:从公元前 年至 年。

(3)统一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

2.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用3分钟时间阅读P57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记忆)

(1)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和。(3)地方制度:推行,郡下设县,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用5分钟阅读p57-58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记忆)

1.经济上

(1)统一,统一使用 铜钱。

(2)统一,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2.文化上: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

3.思想上:接受 建议,实行“ ”。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用6分钟阅读p59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记忆)

1.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1)目的:安定北边,维护国家。(2)人物:。

(3)概况:西起,东到,蜿蜒 里。(4)作用:抵御。

(5)地位: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和 的象征。

2.开发南疆

(1)统一了、等地区。

(2)兴修了,沟通了 水系和 水系。(3)作用:为 和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3.秦的疆域

(1)东至,西到,北至 带,南达

(2)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的大国。

四、合作探究:

1、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焚书坑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

公元以前221,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灭六国来统一; 焚书坑儒暴政施; 专制集权嬴政始,北筑长城御匈奴,独揽大权称皇帝; 临洮辽东万余里; 丞相太尉和御史,开发南疆修灵渠,地方推行郡县制; 空前广阔秦疆域。

六、当堂反思

1、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1)

(2)

2、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

()

A

B

C

D

5.秦始皇征发农民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

()

A.抵御匈奴的进攻

B.抵御犬戎的进攻 C.控制少数民族地方

D.镇压人民反抗

6.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A.嬴政 B.李世民 C.拓跋宏 D.武则天

7.(2008年,长沙市)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8.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有()

①丞相 ②县令 ③太尉 ④御史大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郭沫若在材料中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1)这件事是秦始皇接收了谁的建议后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2)你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材料二 于是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郡守、尉、监。请回答:

(1)“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义?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出“王”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下载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辛亥革命经典教案

    辛亥革命 导入:从《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华民族......

    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讲:辛亥革命。 高考考纲 :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中......

    辛亥革命教案(汇编)

    《辛亥革命》教案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武昌起义爆发。 2.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史实及颁布的法律法规 (二)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

    2016年宁夏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最终五篇)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xiexiebang.com 2016年宁夏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

    第十课惊弓之鸟教案

    2014春季三一班语文下册教案10.惊弓之鸟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 颜宏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

    第十课《公平竞争》教案

    第十课《公平竞争》教案 导入新课: 阅读P102启航与志强的故事。 并思考:(1)启航这种竟争方式正当吗?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曾经历过或见到过不正当竟争的事例?请说来听一听。 (3......

    第十课《葡萄沟》教案

    第十课《葡萄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第十课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十课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教学要求 了解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几个方面 教学难点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