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时间:2019-05-15 04: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一篇: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和过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内容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子目关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文导读】

知识点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的胜利

2、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

3、纪年方法: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4、举措: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知识点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经过: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举措:

(1)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遵从)(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知识点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机构:参议院

3、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不仅宣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有利于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拓展延伸】

1、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转换方法: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2、“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3、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4、中山装的含义:

5、辛亥革命的启示和教训: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课本习题解答】 1、47页材料研读

中华民国对外主张睦邻友好,维护民族尊严,这体现了现代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2、49页问题思考 3、49页课后活动1 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措施: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49页课后活动2 5、49页课后活动3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易错易混】

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是指1912——1949年间中国的国家名称,简称民国;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历史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特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

【知识小结】

【知识拓展】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练一练】

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其中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黄兴 B.毛泽东 C.袁世凯 D.孙中山

2.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政府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平等的思想 B.自由的思想 C.共和的观念 D.博爱的观念

4.如下面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于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大总统誓词》 D.《辛丑条约》

5.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稳定政局,革命派也希望能尽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这一形势下谁占据了有利位置 A.孙中山 B.张作霖 C.袁世凯 D.黎元洪

7.宣统帝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其退位的时间是 A.1901年 B.1908年 C.1911年 D.1912年

8.清帝退位后不久,袁世凯正式就职的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进入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清政府统治时期 D.湖北军政府统治时期

9.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此制定并公布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驶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文(节选)材料三:袁世凯刚一上台,英国外交大臣马上公开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

(1)材料一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什么主义?为使“民国卓立于世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些政策法令?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支持袁世凯上台的真正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袁世凯上台的其他原因。

11.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A 6.C 7.D 8.A 9.B 10.

(1)民族主义。主要有振兴实业、保护人权、革新教育、革除陋习等。

(2)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一律平等,国家统治权分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维护英国在华利益。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革命党人面临财政拮据的现实问题。11.B

第二篇: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第三章 国民大会第四章 总统第五章 行政第六章 立法第七章 司法第八章 考试第九章 监察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11.1 第一节 省

11.2 第二节 县 第十二章 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13.1 第一节 国防

13.2 第二节 外交

13.3 第三节 国民经济 13.4 第四节 社会安全

13.5 第五节 教育文化

13.6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国体)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二条(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国民)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四条(国土)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第五条(民族平等)

中华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六条(国旗)

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平等权)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条(人身自由)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

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覆。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

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处理。

第九条(人民不受军审原则)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

第十条(居住迁徙自由)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

第十一条(表现自由)

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第十二条(秘密通讯自由)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

第十三条(信教自由)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第十四条(集会结社自由)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

第十五条(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

第十六条(请愿、诉愿及诉讼权)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十七条(参政权)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及复决之权。

第十八条(应考试服公职权)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第十九条(纳税义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二十条(兵役义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十一条(受教育之权义)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基本人权保障)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第二十三条(基本人权之限制)

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二十四条(公务员责任及国家赔偿责任)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十五条(地位)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十六条(国大代表之名额)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

三、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六、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七、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国大职权)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修改宪法。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

第二十八条(国大代表任期、资格之限制)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

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

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第二十九条(国大常会之召集)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条(国大临时会之召集)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

一、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

二、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案时。

三、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

四、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第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一条(国大开会地点)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十二条(言论免责权)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

第三十三条(不逮捕特权)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十四条(组织、选举、罢免及行使职权程序之法律)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总统

第三十五条(总统地位)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十六条(总统统率权)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十七条(总统公布法令权)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三十八条(总统缔约宣战媾和权)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第三十九条(总统宣布戒严权)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

第四十条(总统赦免权)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

第四十一条(总统任免官员权)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十二条(总统授与荣典权)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十三条(总统发布紧急命令权)

国家遇有天然灾害、疠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

第四十四条(权限争议处理权)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

第四十五条(被选举资格)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十六条(选举方法)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七条(总统副总统任期)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四十八条(总统就职宣誓)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四十九条(继任及代行总统职权)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五十条(代行总统职权)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十一条(行政院长代行职权之期限)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

第五十二条(刑事豁免权)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五章 行政

第五十三条(最高行政)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十四条(行政院组织)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十五条(行政院院长之任命及代理)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

第五十六条(副院长、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之任命)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五十七条(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

一、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覆议。覆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三、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覆议。覆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第五十八条(行政院会议)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

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

第五十九条(预算案之提出)

行政院于会计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

第六十条(决算之提出)

行政院于会计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

第六十一条(行政院组织法之制定)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法

第六十二条(最高立法机关)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六十三条(职权)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

第六十四条(立委选举)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

一、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

二、蒙古各盟旗选出者。

三、西藏选出者。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

六、职业团体选出者。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

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六十五条(立委任期)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选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

第六十六条(正副院长之选举)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

第六十七条(委员会之设置)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

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

第六十八条(常会)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第六十九条(临时会)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时,得开临时会:

一、总统之咨请。

二、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

第七十条(增加支出预算提议之限制)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

第七十一条(关系院首长列席)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

第七十二条(公布法律)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

第七十三条(言论免责权)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七十四条(不逮捕特权)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十五条(立委兼任官吏之禁止)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第七十六条(立法院组织法之制定)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法

第七十七条(司法院之地位及职权)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十八条(司法院之法律解释权)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

第七十九条(正副院长及大法官之任命)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条(法官依法独立审判)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

第八十一条(法官之保障)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十二条(法院组织法之制定)

司法院及各级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考试

第八十三条(考试院之地位及职权)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十四条(正副院长及考试委员之任命)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五条(公务员之考选)

公务人员之选拔,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

第八十六条(应受考铨之资格)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十七条(法律案之提出)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第八十八条(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第八十九条(考试院组织法之制定)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九章 监察

第九十条(监察院之地位及职权)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第九十一条(监委之选举)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一、每省五人。

二、每直辖市二人。

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四、西藏八人。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

第九十二条(正副院长之选举)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

第九十三条(监委任期)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四条(同意权之行使)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

第九十五条(调查权之行使)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

第九十六条(委员会之设置)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会,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

第九十七条(纠正权、纠举权、及弹劾权之行使)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劾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

第九十八条(弹劾案之提出)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劾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十九条(司法考试人员之弹劾)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劾,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

第一百条(总统、副总统之弹劾)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劾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

第一百零一条(言论免责权)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不逮捕特权)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一百零三条(监委兼职之禁止)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一百零四条(审计长之任命)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一百零五条(决算之审核及报告)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第一百零六条(监察院组织法之制定)

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

第一百零七条(中央立法并执行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

一、外交。

二、国防与国防军事。

三、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四、司法制度。

五、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

六、中央财政与国税。

七、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

八、国营经济事业。

九、币制及国家银行。

十、度量衡。

十一、国际贸易政策。

十二、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

十三、其他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

第一百零八条(中央立法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

一、省县自治通则。

二、行政区划。

三、森林、工矿及商业。

四、教育制度。

五、银行及交易所制度。

六、航业及海洋渔业。

七、公用事业。

八、合作事业。九、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

十、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

十一、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铨叙、任用、纠察及保障。

十二、土地法。

十三、劳动法及其他社会立法。

十四、公用征收。

十五、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

十六、移民及垦殖。

十七、警察制度。

十八、公共卫生。

十九、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

二十、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

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

第一百零九条(省立法事项)

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

一、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省市政。

四、省公营事业。

五、省合作事业。

六、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七、省财政及省税。

八、省债。

九、省银行。

十、省警政之实施。

十一、省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二、其他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

各省办理第一项各款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

第一百一十条(县立法并执行事项)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

一、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县公营事业。

四、县合作事业。

五、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六、县财政及县税。

七、县债。

八、县银行。

九、县警卫之实施。

十、县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一、其他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中央与地方权限分配)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省

第一百一十二条(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与权限)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

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一十三条(省自治法与立法权)

省自治法应包含左列各款:

一、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

二、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三、省与县之关系。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

第一百一十四条(省自治法之司法审查)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

第一百一十五条(自治法施行中障碍之解决)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

第一百一十六条(省法规与国家法律之关系)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一十七条(省法规抵触法律之解释)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一十八条(直辖市之自治)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一十九条(蒙古盟旗之自治)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二十条(西藏自治之保障)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

第二节 县 第一百二十一条(县自治)

县实行县自治。

第一百二十二条(县民代大会与县自治法之制定)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

第一百二十三条(县民参政权)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他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县议会组成及职权)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

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

第一百二十五条(县规章与法律或省法规之关系)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二十六条(县长之选举)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七条(县长之职权)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百二十八条(市自治)

市准用县之规定。

第十二章 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 第一百二十九条(选举之方法)本宪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三十条(选举及被选举年龄)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

第一百三十一条(竞选公开原则)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第一百三十二条(选举公正之维护)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

第一百三十三条(罢免权)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第一百三十四条(妇女名额保障)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五条(内地生活习惯特殊国代之选举)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六条(创制复决权之行使)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以法律定之。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第一节 国防

第一百三十七条(国防目的及组织)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八条(军队国家化|军人超然)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一百三十九条(军队国家化|军人不干政)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第一百四十条(军人兼任文官之禁止)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

第二节 外交

第一百四十一条(外交宗旨)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

第三节 国民经济

第一百四十二条(国民经济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

第一百四十三条(土地政策)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买。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

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

第一百四十四条(独占性企业公营原则)

公用事业及其他有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

第一百四十五条(私人资本之节制与扶助)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

第一百四十六条(发展农业)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力,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

第一百四十七条(地方经济之平衡发展)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省,应酌予补助。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县,应酌予补助。

第一百四十八条(货畅其流)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

第一百四十九条(金融机构之管理)

金融机构,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

第一百五十条(普设平民金融机构)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

第一百五十一条(发展侨民经济事业)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

第四节 社会安全

第一百五十二条(人尽其才)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

第一百五十三条(劳工及农民之保护)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

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予以特别之保护。

第一百五十四条(劳资关系)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五十五条(社会保险与救助之实施)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

第一百五十六条(妇幼福利政策之实施)国家为奠定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百五十七条(卫生保健事业之推行)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百五十八条(教育文化之目标)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百五十九条(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一百六十条(基本教育与补习教育)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已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百六十一条(奖学金之设置)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百六十二条(教育文化机关之监督)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百六十三条(教育文化事业之推动)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准。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百六十四条(教育文化经费之比例与专款之保障)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以保障。

第一百六十五条(教育文化工作者之保障)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百六十六条(科学发明与创造之保障、古迹、古物之保护)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百六十七条(教育文化事业之奖助)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一百六十八条(边疆民族地位之保障)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

第一百六十九条(边疆事业之扶助)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一百七十条(法律之意义)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百七十一条(法律之位阶性)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七十二条(命令之位阶性)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七十三条(宪法之解释)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百七十四条(修宪程序)

宪法之修改,应依左列程序之一为之: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

第一百七十五条(宪法实施程序与施行程序之制定)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大会议定之。

第三篇: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大会通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元旦国民政府公布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第一章 总 纲

第 一 条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 二 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 三 条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 四 条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第 五 条

中华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 六 条

中华民国国旗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第 七 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

第 八 条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覆。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处理。

第 九 条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

第 十 条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

第 十一 条

人民有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第 十二 条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

第 十三 条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第 十四 条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

第 十五 条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

第 十六 条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 十七 条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

第 十八 条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第 十九 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 二十 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十一条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

凡人民之其它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第二十三条

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二十四条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十五条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十六条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

三、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六、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七、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修改宪法。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

第二十八条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

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

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第二十九条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

第 三十 条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

一、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

二、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案时。

三、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

四、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第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一条

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十二条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十四条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总 统

第三十五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十六条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十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三十八条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第三十九条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

第 四十 条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

第四十一条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十二条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十三条

国家遇有天然灾害、疠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

第四十四条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

第四十五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十六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七条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四十八条

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四十九条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 五十 条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十一条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

第五十二条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五章 行 政

第五十三条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十四条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十五条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

第五十六条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五十七条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

一、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三、行政院对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第五十八条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它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

第五十九条

行政院于会计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半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

第 六十 条

行政院于会计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

第六十一条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 法

第六十二条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六十三条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它重要事项之权。

第六十四条

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

一、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

二、蒙古各盟旗选出者。

三、西藏选出者。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

六、职业团体选出者。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额,以法律定之。

第六十五条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选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

第六十六条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

第六十七条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

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

第六十八条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

第六十九条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开临时会:

一、总统之咨请。

二、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

第 七十 条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

第七十一条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

第七十二条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

第七十三条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七十四条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十五条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第七十六条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 法

第七十七条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十八条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

第七十九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 八十 条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

第八十一条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十二条

司法院及各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考 试

第八十三条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十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五条

公务人员之选拔,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

第八十六条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十七条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第八十八条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第八十九条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九章 监 察

第 九十 条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第九十一条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一、每省五人。

二、每直辖市二人。

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四、西藏八人。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

第九十二条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

第九十三条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四条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

第九十五条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时,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

第九十六条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会,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

第九十七条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劾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

第九十八条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劾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十九条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劾,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

第一百条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劾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

第一百零一条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一百零三条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它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一百零四条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一百零五条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第一百零六条

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

第一百零七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

一、外交。

二、国防与国防军事。

三、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四、司法制度。

五、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

六、中央财政与国税。

七、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

八、国营经济事业。

九、币制及国家银行。

十、度量衡。

十一、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百零八条

第一百零九条

十二、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

十三、其它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

一、省县自治通则。

二、行政区划。

三、森林、工矿及商业。

四、教育制度。

五、银行及交易所制度。

六、航业及海洋渔业。

七、公用事业。

八、合作事业。九、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十、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

十一、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铨叙、任用、纠察及保障。

十二、土地法。

十三、劳动法及其它社会立法。

十四、公用征收。

十五、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

十六、移民及垦殖。

十七、警察制度。

十八、公共卫生。

十九、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

二十、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

一、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省市政。

四、省公营事业。

五、省合作事业。

六、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七、省财政及省税。

八、省债。

九、省银行。

十、省警政之实施。

十一、省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二、其它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

各省办理第一项各项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

第 一百十 条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

一、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县公营事业。

四、县合作事业。

五、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六、县财政及县税。

七、县债。

八、县银行。

九、县警卫之实施。

十、县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一、其它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

第一百十一条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省

第一百十二条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十三条

省自治应包含左列各款:

一、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

二、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三、省与县之关系。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

第一百十四条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

第一百十五条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

第一百十六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十七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十八条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十九条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二十条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

第二节 县

第一百二十一条

县实行县自治。

第一百二十二条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

第一百二十三条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它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

第一百二十五条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七条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百二十八条

市准用县之规定。

第十二章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本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三十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

第一百三十一条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第一百三十二条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

第一百三十三条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五条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六条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大会议定之。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第一节 国 防

第一百三十七条

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第 一百四十 条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

第二节 外 交

第一百四十一条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

第三节 国民经济

第一百四十二条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

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买。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

第一百四十四条

公用事业及其它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

第一百四十五条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

第一百四十六条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方、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

第一百四十七条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省,应酌予补助。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县,应酌予补助。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

第一百四十九条

金融机关,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

第 一百五十 条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

第一百五十一条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

第四节 社会安全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

第一百五十三条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予以特别保护。

第一百五十四条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五十五条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

第一百五十六条

国家为奠定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百五十七条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百五十八条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百五十九条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 一百六十 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己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百六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百六十三条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百六十四条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第一百六十五条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

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它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 一百七十 条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百七十一条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七十二条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七十三条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百七十四条

宪法之修改依左列程序之一为之: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

第一百七十五条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以法律定之。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分析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国的创建》教

案分析部编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堂,喜欢堂,从而提高堂的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教案)第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教案)第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xx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xx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

第五篇:《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初二)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福州四十中 林小玲 林小玲,福州第四十中学年青的历史教师、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辅导员、市教育学院历史科中心组成成员、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历史片断教学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历史科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在市教科所组织的教学大赛中获三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思想目标:要求学生认识: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3、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16、17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本课重点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即辛亥革命的高潮)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如何分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在武昌起义这一目中,我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06-108第二段小字,利用地图、录像等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中华民国的成立一目用一电影节选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用一表格来归纳,在分析时从性质、功绩两方面进行。为突破难点,我通过旧知识的回忆及教材的大小字内容的指导自学来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

1、起义的历史背景

2、起义的经过

3、结果: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4、影响:各省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教学模式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具体程序如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保路运动的问题导入新课。(大约1分钟)讲授、学习新课:

一、武昌起义(约15分钟)

1、历史背景 先让阅读课本P106第一段及有关新军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歌谣进行归纳。

2、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107第二段,观察地图《武昌起义》,讨论记录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力量、主要事件。

3、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军政府的有关情况,教师分析讲明军政府成为全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4、影响 运用电脑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体现全国各省的响应情况。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约10分钟)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播放电影资料《孙中山》节选,让学生明白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准备和成立过程。通过计算,让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三、袁世凯窃取果实(约5分钟)学生回忆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时的所为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9-110页,思考记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后讨论小结。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约9分钟)复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等内容,结合课本看录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巩固小结(约2分钟)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个全面的认识。

课堂练习(约3分钟)选用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当场答题反馈。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录像、VCD、地图、表格等)

[教学效果预想]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预想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历史时间、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阅读时做记号,记下疑难问题、难写的字词等,巩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下载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 U201514925 建筑1501 李初 听了中华民国史老师在课上的介绍,我在课下也自己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华民国史的书籍,老师提到的很多书籍我并找不到资源,甚至查无此......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教材解析]: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

    中华民国的38年历史可分为北洋政府16年,国民政府22年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三种力量的兵役制度各不相同。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的兵源主要有三。 第一种是募兵制,主要招收青年农......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7年)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①(“五五宪草”,经修正)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五日(1936年5月5日)宣布,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1937年5月18日)修正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付托,遵照......

    中华民国宪法(共5篇)

    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氏大会通过,中华氏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国氏政府公布,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

    中华民国99年元旦贺词

    中华民國99年元旦·馬英九总统祝詞改革·奮鬥·臺灣再起今天是中華民國99年開國紀念日。過去一年,我們經歷金融海嘯與「八八水災」的衝擊,經濟嚴重衰退,失業率急劇攀升,災區失去......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法规名称】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9-10-27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文】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第 1 条本细则依中华民国红十......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是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