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法(共5篇)

时间:2019-05-13 23: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国宪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国宪法》。

第一篇: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氏大会通过,中华氏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国氏政府公布,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事之民主共和国。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四条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第五条 中华民国各族一律平等。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旗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义务

第七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条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复。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

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她理。

第九条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

第一0条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

第一一条 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第一二条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

第一三条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第一四条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

第一五条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

第一六条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一七条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及复决之权。

第一八条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第一九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二0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一条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二条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第二三条 以上各条 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二四条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五条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六条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

一 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 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

三 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四 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五 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六 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七 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七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一 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 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 修改宪法;

四 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由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

第二八条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

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第二九条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0条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

一 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

二 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劫案时;

三 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

四 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一条 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二条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

第三三条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四条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总统

第三五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六条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三八条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塘和之权

第三九条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

第四0条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

第四一条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二条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三条 国家遇有天灾或灾害、房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

第四四条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

第四五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六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由七条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四八条 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四九条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五0条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一条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

第五二条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五章 行政

第五三条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第五四条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五条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

第五六条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五七条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

一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三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该决议案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案或辞职。

第五八条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娟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

第五九条 行政院于会计年度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年度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

第六0条 行政院于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

第六一条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法

第六二条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六三条 立法院有决议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娟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

第**条 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

一 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二 蒙古各盟旗选出者;

三 西藏选出者;

四 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

五 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

六 职业团体选出者。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六五条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逃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

第六六条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

第六七条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

第六八条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

第六九条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时,得开临时会:

一 总统之咨请;

二 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

第七0条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

第七一条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

第七二条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

第七三条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七四条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五条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第七六条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法

第七七条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八条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

第七九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0条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

第八一条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二条 司法院及各级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考试

第八三条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锥叙、考绩、级律、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五条 公务人员之选拨,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

第八六条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锤定之:

一 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七条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第八八条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第八九条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九章 监察

第九0条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劫、纠举及审计权。

第九一条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一 每省五人;

二 每直辖市二人;

三 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四 西藏八人;

五 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

第九二条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

第九三条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四条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

第九五条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得向行政院及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

第九六条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

第九七条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劫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

第九八条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劫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九条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劫,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

第一00条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劫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

第一0一条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一O二条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一O三条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一0四条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一O五条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第一0六条 监察院之组织,依法律定之。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

第一O七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

一 外交;

二 国防与国防军事;

三 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四 司法制度;

五 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

六 中央财政与国税;

七 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

八 国营经济事业;

九 币制及国家银行;

十 度量衡;

十一 国际贸易政策;

十二 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

十三 其他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

第一0八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

一 省、县自治通则;

二 行政区划;

三 森林、工矿及商业;

四 教育制度;

五 银行及交易所制度;

六 航业及海洋渔业;

七 公用事业;

八 合作事业;

九 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

十 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

十一 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锥叙、任用、纠察及保障;

十二 土地法;

十三 劳动法及其他社会立法;

十四 公用征收;

十五 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

十六 移民及垦殖;

十七 警察制度;

十八 公共卫生;

十九 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

二十 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

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

第一0九条 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

一 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 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 省市政;

四 省公营事业;

五 省合作事业;

六 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七 省财政及省税;

八 省债;

九 省银行;

十 省警政之实施;

十一 省慈善及公益事业;

十二 其他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

各省办理第一项各款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

第一一0条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

一 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 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 县公营事业;

四 县合作事业;

五 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六 县财政及县税;

七 县债;

八 县银行;

九 县警卫之实施;

十 县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一 其他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

第一一一条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一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省

第一一二条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

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一一三条 省自治法应包含左列各款:

一 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

二 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三 省与县之关系。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

第一一四条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

第一一五条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

第一一六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一七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一八条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第一一九条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一二0条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

第二节 县

第一二一条 县实行县自治。

第一二二条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

第一二三条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他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二四条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

第一二五条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

第一二六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二七条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二八条 市准用县之规定。

第十二章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第一二九条 本宪法所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遍、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三0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

第一三一条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第一三二条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

第一三三条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第一三四条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三五条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三六条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以法律定之。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第一节 国防

第一三七条 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一三八条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一三九条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第一四0条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

第二节 外交

第一四一条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 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

第三节 国民经济

第一四二条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

第一四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墓。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

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

第一四四条 公用事业及其他有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

第一四五条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

第一四六条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力,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

第一四七条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痛之省,应酌予补助。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瘤之县,应酌予补助。

第一四八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

第一四九条 金融机构,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

第一五0条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

第一五一条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

第四节 社会安全

第一五二条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

第一五三条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

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事体状态,予以特别之保护。

第一五四条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

第一五五条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5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

第一五六条 国家为奠定民族坐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五七条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五八条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五九条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一六0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已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六一条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六二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六三条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准,边远及贫瘪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条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有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以保障。

第一六五条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六六条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六七条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 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仿良者;

二 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 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 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一六八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

第一六九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一七0条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七一条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七二条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七三条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七四条 宪法之修改,应以左列程序之一为之: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

第一七五条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大会议定之。

制宪国大代表出席情况

代表类别 法定人报到人

备注

数 数

770 735 由各省人民直选产生 437 406 由各职业团体选举产生 143 142 由政府遴选产生 220 216

190 0 共产党拒绝参加

0 39

民盟拒绝参加 区域选举

职业选举 特种选举

国民党 共产党

民盟(除民社80

党派代党)表

民社党 40

民社党脱离民盟单独参加,并仅用其

原有名额40

青年党 100 99

社会贤达 40 39 主要为无党派国民参议员 总计 2050 1701 到会率82.98%超过3/4 ======================== 资料来自维基

第二篇: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第三章 国民大会第四章 总统第五章 行政第六章 立法第七章 司法第八章 考试第九章 监察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11.1 第一节 省

11.2 第二节 县 第十二章 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13.1 第一节 国防

13.2 第二节 外交

13.3 第三节 国民经济 13.4 第四节 社会安全

13.5 第五节 教育文化

13.6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国体)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二条(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国民)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四条(国土)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第五条(民族平等)

中华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六条(国旗)

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平等权)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条(人身自由)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

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

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覆。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

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处理。

第九条(人民不受军审原则)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

第十条(居住迁徙自由)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

第十一条(表现自由)

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第十二条(秘密通讯自由)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

第十三条(信教自由)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第十四条(集会结社自由)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

第十五条(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

第十六条(请愿、诉愿及诉讼权)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十七条(参政权)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及复决之权。

第十八条(应考试服公职权)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第十九条(纳税义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二十条(兵役义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十一条(受教育之权义)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基本人权保障)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第二十三条(基本人权之限制)

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二十四条(公务员责任及国家赔偿责任)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十五条(地位)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十六条(国大代表之名额)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

三、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六、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七、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国大职权)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修改宪法。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

第二十八条(国大代表任期、资格之限制)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

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

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第二十九条(国大常会之召集)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条(国大临时会之召集)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

一、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

二、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案时。

三、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

四、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第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一条(国大开会地点)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十二条(言论免责权)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

第三十三条(不逮捕特权)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十四条(组织、选举、罢免及行使职权程序之法律)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总统

第三十五条(总统地位)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十六条(总统统率权)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十七条(总统公布法令权)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三十八条(总统缔约宣战媾和权)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第三十九条(总统宣布戒严权)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

第四十条(总统赦免权)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

第四十一条(总统任免官员权)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十二条(总统授与荣典权)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十三条(总统发布紧急命令权)

国家遇有天然灾害、疠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

第四十四条(权限争议处理权)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

第四十五条(被选举资格)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十六条(选举方法)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七条(总统副总统任期)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四十八条(总统就职宣誓)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四十九条(继任及代行总统职权)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五十条(代行总统职权)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十一条(行政院长代行职权之期限)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

第五十二条(刑事豁免权)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五章 行政

第五十三条(最高行政)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十四条(行政院组织)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十五条(行政院院长之任命及代理)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

第五十六条(副院长、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之任命)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五十七条(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

一、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覆议。覆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三、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覆议。覆议时,如经出席立法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第五十八条(行政院会议)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

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

第五十九条(预算案之提出)

行政院于会计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

第六十条(决算之提出)

行政院于会计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

第六十一条(行政院组织法之制定)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法

第六十二条(最高立法机关)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六十三条(职权)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

第六十四条(立委选举)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

一、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

二、蒙古各盟旗选出者。

三、西藏选出者。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

六、职业团体选出者。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

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六十五条(立委任期)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选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

第六十六条(正副院长之选举)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

第六十七条(委员会之设置)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

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

第六十八条(常会)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第六十九条(临时会)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时,得开临时会:

一、总统之咨请。

二、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

第七十条(增加支出预算提议之限制)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

第七十一条(关系院首长列席)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

第七十二条(公布法律)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

第七十三条(言论免责权)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七十四条(不逮捕特权)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十五条(立委兼任官吏之禁止)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第七十六条(立法院组织法之制定)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法

第七十七条(司法院之地位及职权)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十八条(司法院之法律解释权)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

第七十九条(正副院长及大法官之任命)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条(法官依法独立审判)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

第八十一条(法官之保障)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十二条(法院组织法之制定)

司法院及各级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考试

第八十三条(考试院之地位及职权)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十四条(正副院长及考试委员之任命)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五条(公务员之考选)

公务人员之选拔,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

第八十六条(应受考铨之资格)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十七条(法律案之提出)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第八十八条(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第八十九条(考试院组织法之制定)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九章 监察

第九十条(监察院之地位及职权)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第九十一条(监委之选举)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一、每省五人。

二、每直辖市二人。

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四、西藏八人。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

第九十二条(正副院长之选举)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

第九十三条(监委任期)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四条(同意权之行使)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

第九十五条(调查权之行使)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

第九十六条(委员会之设置)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会,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

第九十七条(纠正权、纠举权、及弹劾权之行使)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劾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

第九十八条(弹劾案之提出)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劾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十九条(司法考试人员之弹劾)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劾,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

第一百条(总统、副总统之弹劾)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劾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

第一百零一条(言论免责权)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不逮捕特权)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一百零三条(监委兼职之禁止)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一百零四条(审计长之任命)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一百零五条(决算之审核及报告)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第一百零六条(监察院组织法之制定)

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

第一百零七条(中央立法并执行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

一、外交。

二、国防与国防军事。

三、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四、司法制度。

五、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

六、中央财政与国税。

七、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

八、国营经济事业。

九、币制及国家银行。

十、度量衡。

十一、国际贸易政策。

十二、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

十三、其他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

第一百零八条(中央立法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

一、省县自治通则。

二、行政区划。

三、森林、工矿及商业。

四、教育制度。

五、银行及交易所制度。

六、航业及海洋渔业。

七、公用事业。

八、合作事业。九、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

十、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

十一、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铨叙、任用、纠察及保障。

十二、土地法。

十三、劳动法及其他社会立法。

十四、公用征收。

十五、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

十六、移民及垦殖。

十七、警察制度。

十八、公共卫生。

十九、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

二十、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

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

第一百零九条(省立法事项)

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

一、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省市政。

四、省公营事业。

五、省合作事业。

六、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七、省财政及省税。

八、省债。

九、省银行。

十、省警政之实施。

十一、省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二、其他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

各省办理第一项各款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

第一百一十条(县立法并执行事项)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

一、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县公营事业。

四、县合作事业。

五、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六、县财政及县税。

七、县债。

八、县银行。

九、县警卫之实施。

十、县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一、其他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中央与地方权限分配)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省

第一百一十二条(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与权限)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

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一十三条(省自治法与立法权)

省自治法应包含左列各款:

一、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

二、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三、省与县之关系。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

第一百一十四条(省自治法之司法审查)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

第一百一十五条(自治法施行中障碍之解决)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

第一百一十六条(省法规与国家法律之关系)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一十七条(省法规抵触法律之解释)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一十八条(直辖市之自治)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一十九条(蒙古盟旗之自治)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二十条(西藏自治之保障)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

第二节 县 第一百二十一条(县自治)

县实行县自治。

第一百二十二条(县民代大会与县自治法之制定)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

第一百二十三条(县民参政权)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他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县议会组成及职权)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

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

第一百二十五条(县规章与法律或省法规之关系)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二十六条(县长之选举)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七条(县长之职权)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百二十八条(市自治)

市准用县之规定。

第十二章 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 第一百二十九条(选举之方法)本宪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三十条(选举及被选举年龄)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

第一百三十一条(竞选公开原则)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第一百三十二条(选举公正之维护)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

第一百三十三条(罢免权)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第一百三十四条(妇女名额保障)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五条(内地生活习惯特殊国代之选举)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六条(创制复决权之行使)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以法律定之。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第一节 国防

第一百三十七条(国防目的及组织)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八条(军队国家化|军人超然)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一百三十九条(军队国家化|军人不干政)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第一百四十条(军人兼任文官之禁止)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

第二节 外交

第一百四十一条(外交宗旨)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

第三节 国民经济

第一百四十二条(国民经济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

第一百四十三条(土地政策)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买。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

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

第一百四十四条(独占性企业公营原则)

公用事业及其他有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

第一百四十五条(私人资本之节制与扶助)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

第一百四十六条(发展农业)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力,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

第一百四十七条(地方经济之平衡发展)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省,应酌予补助。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县,应酌予补助。

第一百四十八条(货畅其流)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

第一百四十九条(金融机构之管理)

金融机构,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

第一百五十条(普设平民金融机构)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

第一百五十一条(发展侨民经济事业)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

第四节 社会安全

第一百五十二条(人尽其才)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

第一百五十三条(劳工及农民之保护)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

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予以特别之保护。

第一百五十四条(劳资关系)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五十五条(社会保险与救助之实施)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

第一百五十六条(妇幼福利政策之实施)国家为奠定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百五十七条(卫生保健事业之推行)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百五十八条(教育文化之目标)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百五十九条(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一百六十条(基本教育与补习教育)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已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百六十一条(奖学金之设置)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百六十二条(教育文化机关之监督)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百六十三条(教育文化事业之推动)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准。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百六十四条(教育文化经费之比例与专款之保障)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以保障。

第一百六十五条(教育文化工作者之保障)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百六十六条(科学发明与创造之保障、古迹、古物之保护)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百六十七条(教育文化事业之奖助)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一百六十八条(边疆民族地位之保障)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

第一百六十九条(边疆事业之扶助)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一百七十条(法律之意义)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百七十一条(法律之位阶性)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七十二条(命令之位阶性)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七十三条(宪法之解释)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百七十四条(修宪程序)

宪法之修改,应依左列程序之一为之: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

第一百七十五条(宪法实施程序与施行程序之制定)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大会议定之。

第三篇: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大会通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元旦国民政府公布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第一章 总 纲

第 一 条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 二 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 三 条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 四 条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第 五 条

中华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 六 条

中华民国国旗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第 七 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

第 八 条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覆。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处理。

第 九 条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

第 十 条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

第 十一 条

人民有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第 十二 条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

第 十三 条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第 十四 条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

第 十五 条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

第 十六 条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 十七 条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

第 十八 条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第 十九 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 二十 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十一条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

凡人民之其它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第二十三条

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二十四条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十五条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十六条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

三、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六、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七、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修改宪法。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

第二十八条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

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

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第二十九条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

第 三十 条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

一、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

二、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案时。

三、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

四、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第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

第三十一条

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十二条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十四条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总 统

第三十五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十六条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十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三十八条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第三十九条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

第 四十 条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

第四十一条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十二条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十三条

国家遇有天然灾害、疠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

第四十四条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

第四十五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十六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七条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四十八条

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四十九条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 五十 条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十一条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

第五十二条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五章 行 政

第五十三条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十四条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十五条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

第五十六条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五十七条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

一、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三、行政院对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

第五十八条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它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

第五十九条

行政院于会计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半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

第 六十 条

行政院于会计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

第六十一条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 法

第六十二条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六十三条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它重要事项之权。

第六十四条

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

一、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

二、蒙古各盟旗选出者。

三、西藏选出者。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

六、职业团体选出者。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额,以法律定之。

第六十五条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选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

第六十六条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

第六十七条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

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

第六十八条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

第六十九条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开临时会:

一、总统之咨请。

二、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

第 七十 条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

第七十一条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

第七十二条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

第七十三条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七十四条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十五条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第七十六条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 法

第七十七条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十八条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

第七十九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 八十 条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

第八十一条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十二条

司法院及各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考 试

第八十三条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十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十五条

公务人员之选拔,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

第八十六条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十七条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第八十八条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第八十九条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九章 监 察

第 九十 条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第九十一条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一、每省五人。

二、每直辖市二人。

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

四、西藏八人。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

第九十二条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

第九十三条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四条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

第九十五条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时,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

第九十六条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会,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

第九十七条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劾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

第九十八条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劾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十九条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劾,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

第一百条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劾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

第一百零一条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一百零三条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它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一百零四条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一百零五条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第一百零六条

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

第一百零七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

一、外交。

二、国防与国防军事。

三、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四、司法制度。

五、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

六、中央财政与国税。

七、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

八、国营经济事业。

九、币制及国家银行。

十、度量衡。

十一、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百零八条

第一百零九条

十二、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

十三、其它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

一、省县自治通则。

二、行政区划。

三、森林、工矿及商业。

四、教育制度。

五、银行及交易所制度。

六、航业及海洋渔业。

七、公用事业。

八、合作事业。九、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十、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

十一、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铨叙、任用、纠察及保障。

十二、土地法。

十三、劳动法及其它社会立法。

十四、公用征收。

十五、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

十六、移民及垦殖。

十七、警察制度。

十八、公共卫生。

十九、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

二十、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

一、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省市政。

四、省公营事业。

五、省合作事业。

六、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七、省财政及省税。

八、省债。

九、省银行。

十、省警政之实施。

十一、省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二、其它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

各省办理第一项各项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

第 一百十 条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

一、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

二、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

三、县公营事业。

四、县合作事业。

五、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

六、县财政及县税。

七、县债。

八、县银行。

九、县警卫之实施。

十、县慈善及公益事项。

十一、其它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

第一百十一条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 省

第一百十二条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十三条

省自治应包含左列各款:

一、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

二、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三、省与县之关系。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

第一百十四条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

第一百十五条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

第一百十六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十七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十八条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十九条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二十条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

第二节 县

第一百二十一条

县实行县自治。

第一百二十二条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

第一百二十三条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它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

第一百二十五条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七条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百二十八条

市准用县之规定。

第十二章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本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三十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

第一百三十一条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第一百三十二条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

第一百三十三条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五条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六条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大会议定之。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

第一节 国 防

第一百三十七条

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第 一百四十 条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

第二节 外 交

第一百四十一条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

第三节 国民经济

第一百四十二条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

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买。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

第一百四十四条

公用事业及其它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

第一百四十五条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

第一百四十六条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方、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

第一百四十七条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省,应酌予补助。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县,应酌予补助。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

第一百四十九条

金融机关,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

第 一百五十 条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

第一百五十一条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

第四节 社会安全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

第一百五十三条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予以特别保护。

第一百五十四条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五十五条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

第一百五十六条

国家为奠定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百五十七条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百五十八条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百五十九条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 一百六十 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己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百六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百六十三条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百六十四条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第一百六十五条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第六节 边疆地区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

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它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

第 一百七十 条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百七十一条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

第一百七十二条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百七十三条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百七十四条

宪法之修改依左列程序之一为之: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

第一百七十五条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以法律定之。

第四篇: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

U201514925 建筑1501 李初

听了中华民国史老师在课上的介绍,我在课下也自己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华民国史的书籍,老师提到的很多书籍我并找不到资源,甚至查无此书,但是徐中约先生所作的《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在网上却评议颇多,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该书的中译版研究了一番,略有感悟。

徐中约先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后赴美留学并长期任教,专攻中国近代史,在西方学界影响颇大。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也被定为‚名著‛,影响深远。

首先,这本书从开头就颠覆了我原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它判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我们常见的有关论著不同。徐中约先生将中国近代史的起始时间定在‚清朝的建立‛,他认为:‚如果我们对前期的机构制度不甚了了的话,那么我们将无法全面评判19世纪和20世纪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但是,如果对原先的机构缺乏相当了解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这种转化的效果。‛(第2-3页)在我们的中学历史体系中,近代史的起点被确定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在本书中徐中约先生讲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提前这么久,我认为他划分的侧重点在于整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包括历史时间发生前期的各种条件、原因和铺垫,而我们的历史教学体系则是按照历史时间的发生和期待来的结果评判的。除此以外,本书还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定在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新中国的成立的节点有所不同。

其次,本书对这近400年纷繁复杂的历史,对这期间许多重要的史事与人物,作出较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评论。例如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的概括性论述,既十分有作者独到的个性,又很贴近历史的实际:‚近代中国展示了一幅如此光怪陆离的纷繁景象……变化的动态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第9页)徐先生关于‚中国的奋斗‛的这一见解,与‚振兴中华,追求近代化‛的中国近代史主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徐先生在很多其他历史事件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描述。如对乾隆朝的分析,徐先生一方面赞许‚乾隆朝是清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同时指出‚就在这个王朝鼎盛之时,清朝最后灭亡的因素也已呈现出来了。‛像这样简明而精彩的论述在书中很多。

再如对当前海内外史学界热烈关注并争论激烈的‚同治中兴‛即‚自强运动‛,大陆学界称之为‚洋务运动‛,本书这样评价:‚‘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第208页)对这样一场复杂的运动分析得如此准确、深刻而又生动。

我认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徐先生大胆提出很多与我们的原有历史体系相违背的看法和观点。历史本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很多久远的历史事件的真相也已难以考证,这样的话,多看看新想法,有一些新的思路对我们对历史的清晰的理解认识其实是有帮助的。

第五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7年)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①(“五五宪草”,经修正)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五日(1936年5月5日)宣布,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1937年5月18日)修正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付托,遵照创立中华民国之孙先生之遗教,制兹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中华民国为三民主义共和国。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具有中华民国之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第四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

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

第五条

中华民国各民族均为中华国族之构成分子,一律平等。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七条

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义务

第八条

中华民国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

人民有身体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逮埔、拘禁、审问或处罚。

人民国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者,其执行机关应即将逮捕拘禁原因,告知本人及其亲属,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于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提审。

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执行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亦不得拒绝。

第十条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裁判。

第十一条

人民有居住之自由,其居住处所,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搜索或封锢。① 该资料来源于广东商学院BLACKBOARD平台——宪法学精品课程(http://xfx.jpkc.gdcc.edu.cn/show.aspx?id=296&cid=26)。

第十二条

人民有迁徙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之。

第十三条

人民有言论、著作及出版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之。

第十四条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之。

第十五条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之。

第十六条

人民有集会结社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定之。

第十七条

人民之财产,非依法律,不得征用、征收、查封或没收。

第十八条

人民有依法律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

第十九条

人民有依法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

第二十条

人民有依法律应考试之权。

第二十一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

第二十二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及工役之义务。

第二十三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公务之义务。

第二十四条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之。

第二十五条

凡限制人民自由或权利之法律,以保障国家安全、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为限。

第二十六条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

第三章 国民大会

第二十七条

国民大会以下列国民代表组织之: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三十万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

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

二蒙古、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

三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共名额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八条

国民代表之选举,以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律选举代表权;年满二十五岁者,有依法律被选举代表权。

第三十条

国民代表任期六年。

国民代表违法或失职时,原选举区依法律罢免之。

第三十一条

国民大会每三年由总统召集一次,会期一月,必要时得延长一月。

国民大会经五分之二以上代表之同意,得自行召集临时国民大会。

总统得召集临时国民大会。

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三十二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下: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立法院院长、副院长,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立法委员,监察委员;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各院院长、副院长,立法委员,监察委员;

三创制法律;

四复决法律;

五修改宪法;

六宪法赋予之其他职权。

第三十三条

国民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外不负责任。

第三十四条

国民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三十五条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四章 中央政府

第一节总

第三十六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十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并须经关系院院长之副署。

第三十八条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十九条

总统依法行使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四十条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解严。

第四十一条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之权。

第四十二条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

第四十三条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

第四十四条

国家遇有紧急事变,或国家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得经行政会议之议决,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署;但应于发布命令后三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

第四十五条

总统得召集五院院长会商关于二院以上事项,及总统谘询事项。

第四十六条

总统对国民大会负其责任。

第四十七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

第四十八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九条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均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第五十条

总统应于就职日宣誓,誓词如下:

“余正心诚意,向国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法严厉之制裁。谨誓。”

第五十一条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其任。

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

第五十二条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 均末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

第五十三条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六个月。

第五十四条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

第二节行政院

第五十五条

行政院为中央政府行使行政权之最高机关。

第五十六条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政务委员若干人,由总统任免之。

前项政务委员不管部会者,其人数不得超过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定管部会者之半数。

第五十七条

行政院设各部各委员会,分掌行政职权。

第五十八条

行政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委员长,由总统于政务委员中任命之。

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得兼任前项部长或委员长。

第五十九条

行政院院长,副院长,政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委员长,各对总统负其责任。

第六十条

行政院设行政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及政务委员组织之,以行政院院长为主席。

第六十一条

下列事项应经行政会议议决:

一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

二提出于立法院之戒严案、大赦案;

三提出于立法院之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关于重要国际事项之议案;

四各部各委员会间共同关系之事项;

五总统或行政院院长交议之事项;

六行政院副院长、各政务委员、各部、各委员会提议之事项。

第六十二条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三节立法院

第六十三条

立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立法权之最高机关,对国民大会负其责任。

第六十四条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关于重要国际事项之权。

第六十五条

关于立法事项,立法院得向各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

第六十六条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六十七条

立法委员由各省、蒙古、西藏及侨居国外国民所选出之国民代表举行预选,依下列名额,各提出候选人名单于国民大会选举之,共人选不以国民代表为限:

一各省人口未满五百万者,每省四人;五百万以上,未满一千万者,每省六人;一千万以上,未满一千五百万者,每省八人;一千五百万以上,未满二千万者,每省十人;二千万以上,未满二千五百万者,每省十二人;二千五百万以上,未满三千万者,每省十四人;三千万以上者,每省十六人;

二蒙古、西藏各八人;

三侨居国外国民八人。

第六十八条

立法委员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六十九条

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各院,关于其主管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议案。

第七十条

总统对于立法院之议决案,得于公布或执行前,提交复议。

立法院对于前项提交复议之案,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决议,维持原案时,总统应即公布或执行之;但对于法律案、条约案,得提请国民大会复决之。

第七十一条

立法院送请公布之议决案,总统应于该案到达后三十日内公布之。

第七十二条

立法委员于院内之言论及表决,对外不负责任。

第七十三条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七十四条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七十五条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四节司法院

第七十六条

司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司法权之最高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司法行政。

第七十七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任期三年,由总统任命之。

司法院院长对国民大会负其责任。

第七十八条

关于特赦、减刑、复权事项,由司法院院长依法律提请总统行之。

第七十九条

司法院有统一解释法律、命令之权。

第八十条

法官依法律独立审判。

第八十一条

法官非受刑罚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

第八十二条

司法院之组织,及各级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五节考试院

第八十三条

考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考试权之最高机关,掌理考选、铨叙。

第八十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任期三年,由总统任命之。

考试院院长对国民大会负其责任。

第八十五条

下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

二公职候选人资格;

三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

第八十六条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六节监察院

第八十七条

监察院为中央政府行使监察权之最高机关,掌理弹劾、惩戒、审汁,对国民大会负其责任。

第八十八条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得依法向各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

第八十九条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条

监察委员由各省、蒙古、西藏及侨居国外国民所选出之国民代表各预选二人,提请国民大会选举之,其人选不以国民代表为限。

第九十一条

监察委员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九十二条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员违法或失职时,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五人以上之审查决定提出弹劾案;但对于总统、副总统及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各院院长、副院长之弹劾案,须有监察委员十人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二分之一以上之审查决定,始得提出。

第九十三条

对于总统、副总统,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各院院长、副院长之弹劾案,依前条规定成立后,应向国民大会提出之;在国民大会闭会期间,应请国民代表依法召集临时国民大会,为罢免与否之决议。

第九十四条

监察委员于院内之言论及表决,对外不负责任。

第九十五条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第九十六条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

第九十七条

监察委员之选举及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五章 地方制度

第一节省

第九十八条

省设省政府,执行中央法令及监察地方自治。

第九十九条

省政府设省长一人,任期三年,由中央政府任免之。

第一OO条

省设省参议会,参议员名额,每县市一人,由各县市议会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一O一条

省政府之组织,省参议会之组织、职权及省参议员之选举、罢免,以法律定之。

第一O二条

未经设省之区域,其政治制度以法律定之。

第二节县

第一O三条

县为地方自治单位。

第一O四条

凡事务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为地方自治事项。

地方自治事项以法律定之。

第一O五条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他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

第一O六条

县设县议会,议员由县民大会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第一O七条

县单行规章与中央法律或省规章抵触者,无效。

第一O八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由县民大会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县长候选人以经中央考试或铨定合格者为限。

第一O九条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受省长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

第一一O条

县议会之组织、职权,县议员之选举、罢免,县政府之组织及县长之选举、罢免,以法律定之。

第三节市

第一一一条

市之自治,除本节规定外,准用关于县之规定。

第一一二条

市设市议会,议员由市民大会选举之,每年改选三分之一。

第一一三条

市设市政府,置市长一人,由市民大会选举之,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

市长候选人以经中央考试或铨定合格者为限。

第一一四条

市长办理市自治,并受监督机关之指挥,执行中央或省委办事项。

第一一五条

市议会之组织、职权,市议员之选举、罢免,市政府之组织及市长之选举、罢免,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国民经济

第一一六条

中华民国之经济制度,应以民生主义为基础,以谋国民生计之均足。

第一一七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律取得所有权者,其所有权受法律之保障及限制。

国家对于人民取得所有权之土地,得按照土地所有权人申报,或政府估定之地价,依法律征税或征收之。

土地所有权人,对于其所有土地负充分使用之义务。

第一一八条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

第一一九条

土地价位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以征收土地增值税方法,收归人民公共享受。

第一二O条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整理,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

第一二一条

国家对于私人之财富及私营企业,认为有妨害国民生计之均衡发展时,得依法律节制之。

第一二二条

国家对于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奖励、指导及保护之。

第一二三条

公用事业及其他有独占性之企业,以国家公营为原则,但因必要得特许国民私营之。

国家对于前项特许之私营事业,因国防上之紧急需要,得临时管理之,并得依法律收归公营,但应予以适当之补偿。

第一二四条

国家为改良劳工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及救济劳工失业,应实施保护劳工政策。

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施以特别之保护。

第一二五条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互助原则,发展生产事业。

第一二六条

国家为谋农业之发展及农民之福利,应充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并以科学方法,提高农民耕作效能。

国家对于农产品之种类、数量及分配,得调节之。

第一二七条

人民因服兵役、工役或公务,而致残废或死亡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救济或抚恤。

第一二八条

老弱残废无力生活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救济。

第一二九条

下列各款事项,在中央应经立法院之议决,其依法律得以省区或县市单行规章为之者,应经各族法定机关之议决:

一税赋、捐费、罚金、罚援或其他有强制性收入之设定及其征收率之变更;

二募集公债、处分公有财产或缔结增加公库负担之契约;

三公营、专卖、独占或其他有营利性事业之设定或取销;

四专卖、独占或其他特权之授予或取销。

省区及县市政府,非经法律特许,不得募集外债或直接利用外资。

第一三O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非依法律不得禁阻。

关税为中央税收,应于货物出入国境时征收之,以一次为限。

各级政府不得于国内征收货物通过税。

对于货物之一切税捐,其征收权属于中央政府,非依法律不得为之。

第七章 教育

第一三一条

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增进生活知能,以造成健全国民。

第一三二条

中华民国人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一三三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机关,一律受国家之监督,并负推行国家所定教育政策之义务。

第一三四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

第一三五条

已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人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

第一三六条

国立大学及国立专科学校之设立,应注重地区之需要,以维持各地区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而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

第一三七条

教育经费之最低限度,在中央为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区及县市为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其依法律独立之教育基金,并于以保障。

贫瘠省区之教育经费,由国库补助之。

第一三八条

国家对于下列事业及人民,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奥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

三于学术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成绩优良,久于其职者;

五学生学行俱优,无力升学者。

第八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正

第一三九条

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

第一四O条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由监察院于该法律施行后六个月内,提请司法院解释;其详以法律定之。

第一四一条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

第一四二条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

第一四三条

在全国完成地力自治之省区未达半数以上时,立法委员及监察委员,依下列规定选举任命之:

一立法委员由各省、蒙古、西藏及侨居国外国民所选出之国民代表,依照第六十七条所定名额,各预选半数,提请国民大会选举之;其余半数由立法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二监察委员由各省、蒙古、西藏及侨居国外国民所选出之国民代表,依照第九十条所定名额,各预选半数,提请国民大会选举之;其余半数由监察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第一四四条

在地方自治末完成之县,其县长由中央政府任免之。

前项规定,于自治未完成之市,准用之。

第一四五条

促成地方自治之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一四六条

宪法非由国民大会全体代表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及出席代表三分之二以上之决议,不得修改之。

修改宪法之提议,应由提议人于国民大会开会前一年,公告之。

第一四七条

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补编)》)

下载中华民国宪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国宪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督法共分9章48条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

    中华民国宪法简介(附宪法全文)

    中华民国宪法简介(附宪法全文) 在大学时,学习法理及法史会涉及到些中华民国时期的五权宪法,但只是了解些皮毛,好在社会在不断进步,当初的国民党反动派已经不是那么反动了,虽说老马......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法规名称】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9-10-27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文】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第 1 条本细则依中华民国红十......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是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

    中华民国的38年历史可分为北洋政府16年,国民政府22年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三种力量的兵役制度各不相同。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的兵源主要有三。 第一种是募兵制,主要招收青年农......

    中华民国99年元旦贺词

    中华民國99年元旦·馬英九总统祝詞改革·奮鬥·臺灣再起今天是中華民國99年開國紀念日。過去一年,我們經歷金融海嘯與「八八水災」的衝擊,經濟嚴重衰退,失業率急劇攀升,災區失去......

    学宪心得体会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昭通市民族中学陶发灿 本次《宪法》学习,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学习专业法为重点,带动相关法的学习,把学法与法制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并且切实抓好......

    我与“十六”字教学法共成长

    我与“十六”字教学法共成长 自从县教研室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的“十六“字教学法之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努力研究,深入实践,大胆探索,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