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篇: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脑的大体结构及部分脑神经的分布和主要作用; 2.理解大脑和小脑的基本功能。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成应带有理性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决心。

说明:本节是继第二节学习了脊髓与脊神经有关知识后,需要进一步认识脑和脑神经的教学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都要以认识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关系为基本目标。另外,不能忽视有关结论的事实依据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把具体、生动的客观事实,以直观方式(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呈现出来,才能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应有的理性认识。所以,重视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要求。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高级机能。

分析:理解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功能,一方面要求了解有关皮层形态位置概况,另一方面要求理解相应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大脑皮层的形态辨认因沟回曲折交错而不易形成较明析的印象,而且某些中枢机能表现不易在认识上明确区分,所以使理解这些机能成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适当、充分地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直观问题。例如,在认识大脑皮层形态特征时,除了用图像直观材料外,还要配合模型直观,并且可以在一模型上用适当颜色显示几个中枢部位,特别指示中央沟和外侧裂的形态位置请学生辨识。这样,就能突出重点地使学生了解大脑皮层表面特征,为学习有关中枢高级机能建立具体感性认识基础。另外,在观察大脑额状剖面图、认识灰质与白质分布情况时,还应着重强调白质纤维走向联系,可结合脑干模型来观察锥体交叉部位,并将脊髓传导束与脑相连的关系做概略介绍,说明上、下行纤维的交叉走向,为理解躯体运动和感觉机能的皮层对侧管理建立必要的形态结构认识基础。在介绍某些皮层中枢的功能时,可首先用言语直观或结合图像直观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有关研究实例,使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中枢功能的特点,也能促使学生较容易地使理解的知识具体化。

2.重点:理解大脑皮层与小脑的生理功能。

分析:本节的学习目标,虽然有关于脑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要求,但仍要突出理解脑功能的内容。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对生理功能的要求作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要。

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从调节的有关生理问题出发,借形态结构对问题给予适当解释,再对生理功能做出概括性结论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是考虑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动机的这种认知需要,必是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另外,也容易从具体材料的了解中发展出因果关系判断、推理的认识来,符合一般认识规律。

比如,列举某些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例,提出“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言功能缺损呢?”然后介绍皮层中枢病变部位与语言功能障碍的对应关系,再概括指出,语言中枢皮层机能定位的有关结论。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脑的纵剖图、脑模型、大脑内部结构图、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脑的形态结构→大脑结构与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与脑神经。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从脊髓知识出发,提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相连接,在功能上受脑的控制,那么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脑和脑神经。2.了解脑的形态结构:

教师出示脑的形态图,并示脑模型请学生观察。

首先介绍脑的位置、外形,简要说明大脑半球、表面沟回、小脑位置、脑干及其与脊髓连接关系,然后介绍脑的正中矢状剖面与额状剖面的方位,并结合脑模型说明之。总结脑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脑的额状剖面,认识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分布特点。

教师拿出兔的脑模型,与人的脑模型比较,请学生观察其大脑发达程度与表面形态之不同。然后指出,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他的喉、舌、唇、声带等都没有运动障碍,他可以哼曲调。后来,在病人尸体解剖时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有一鸡蛋大的病变区,而右半球正常。broca以后又研究了8个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脑左半球这个区域受损。这些发现使broca在1864年宣布了一条脑机能原理:“我们用左半球说话。”

有两位德国生理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uard hitzig(1870)]发现,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可以规律性地引起对侧肢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还有的科学家,在对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实验性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大脑皮层主要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对侧性情况。

总之,人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或者把临床观察、手术治疗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许多知识。然后,教师可概括地介绍皮层几个重要的中枢功能及它们的位置。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脑剖面图上白质纤维形态,说明大脑功能联系的结构基础是怎样的。4.认识小脑功能:

对小脑知识的学习,先从形态、位置出发,了解小脑大体部位、形态情况。然后,列举人的小脑损伤病例临床表现。例如随意运动的共济失调症状(随意运动的共济即运动中各主动机、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等肌群的共同协调活动):行走时摇晃、不稳,状如醉酒,往往有向后倾倒之势;不能完成精确的动作,如用手指物、写字等等。再介绍教材中关于狗的小脑切除术后,狗的运动异常现象。以上介绍内容,最好有图像直观材料。从上述事例中引出结论:小脑具有维持运动协调性、体位平衡等重要功能。

也需要指出,小脑在其腹面有许多联系大脑、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出入。这些纤维的信息传送,使小脑能够将来自大脑指挥肌肉运动的信息与肌肉实际动作情况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发出调整信息到大脑及其他下位运动中枢,使动作能够协调、准确地完成。5.了解脑干和脑神经:

首先,出示脑干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特别注意显示脑干腹面各脑神经根的形态状况。请学生观察脑干外形,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脑干与脊髓、大脑、小脑的连接关系。并结合脑干额状剖面图示,说明脑干中白质纤维纵横交错、灰质分布为许多散在核团的情况,其中存在管理呼吸运动、心血管活的基本中枢。指出,这些中枢结构的损伤,会致呼吸、心跳停止活动而危及生命。

然后,概略介绍12对脑神经根与脑的连接情况。着重指出,除第一对脑神经连接大脑外,其余都与脑干相连。通过这些脑神经的联系实现脑中枢结构对头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管理。特别是视、嗅、听等重要感觉器官的传入信息,通过相应脑神经传送,使我们对环境中相应刺激的感受成为可能。介绍迷走神经的分布和主要功能时,简要说明“植物性神经”的含义。最后小结:

(1)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部位。各种感觉功能、随意运动指令以及语言功能、意识活动等高级神经功能都要由大脑皮层完成;

大脑内部白质纤维,有的联络左、右大脑半球,有的联络大脑以下各级中枢部位。其中许多上行和下行纤维,大多要在一定部位交叉至对侧,使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支配与感觉的产生表现为对侧性特征。

(2)小脑通过脑干与大脑和脊髓联络,主要功能是使躯体运动的动作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不仅是联络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中继站,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灰质核团,作为呼吸、心血管运动反射调节的中枢结构,并连接除嗅神经外的各对脑神经,成为有关反射的基本中枢。

在做上述小结时,教师最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做出概括性回答。以此来及时检查前面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板书设计】

小资料

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许多年以前,神经外科医生发现,切开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主要连接(胼胝体)后,病人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就用这种手术来治疗严重的癫痫病人,能防止癫痫病发作。但有的科学家发现,切断胼胝体的动物,由一侧大脑半球所学习到的行为反应,其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侧大脑半球,似乎大脑的两个半球是功能独立的。后来,一些科学家又对“裂脑人”(切断胼胝体的病人)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能独立地感知刺激,一侧半球所经验的、学习和记忆的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半球。研究还发现,两个半球功能上有差别:左大脑半球在分析时间规式方面、在判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刺激以及视觉和触觉事件上都比右半球的能力强。较强的分析听觉事件的能力是左半球语言优势的基础。右半球对语言的理解很有限,但也具有高度的智力活动,在某些方面强于左半球。如对于空间几何图像的理解和判断,对形象信号的感知以及识别和记忆音调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左半球强。在记忆能力方面,左半球对语言形式的信息记忆能力远强于右半球,但却难于记住复杂的视觉和触觉信息。右半球则很难记忆语言材料,而对复杂的图画和触觉信息却有很好的记忆

第二篇:脑和脑神经教学设计方案一

脑和脑神经教学设计方案一

一、基本内容与程序:

脑的形态结构→大脑结构与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与脑神经。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脊髓知识出发,提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相连接,在功能上受脑的控制,那么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脑和脑神经。

2.了解脑的形态结构:

教师出示脑的形态图,并示脑模型请学生观察。

首先介绍脑的位置、外形,简要说明大脑半球、表面沟回、小脑位置、脑干及其与脊髓连接关系,然后介绍脑的正中矢状剖面与额状剖面的方位,并结合脑模型说明之。总结脑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脑的额状剖面,认识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分布特点。

教师拿出兔的脑模型,与人的脑模型比较,请学生观察其大脑发达程度与表面形态之不同。然后指出,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他的喉、舌、唇、声带等都没有运动障碍,他可以哼曲调。后来,在病人尸体解剖时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有一鸡蛋大的病变区,而右半球正常。Broca以后又研究了8个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脑左半球这个区域受损。这些发现使Broca在1864年宣布了一条脑机能原理:“我们用左半球说话。”

有两位德国生理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uard Hitzig(1870)]发现,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可以规律性地引起对侧肢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还有的科学家,在对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实验性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大脑皮层主要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对侧性情况。

总之,人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或者把临床观察、手术治疗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许多知识。

然后,教师可概括地介绍皮层几个重要的中枢功能及它们的位置。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脑剖面图上白质纤维形态,说明大脑功能联系的结构基础是怎样的。

4.认识小脑功能:

对小脑知识的学习,先从形态、位置出发,了解小脑大体部位、形态情况。

然后,列举人的小脑损伤病例临床表现。例如随意运动的共济失调症状(随意运动的共济即运动中各主动机、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等肌群的共同协调活动):行走时摇晃、不稳,状如醉酒,往往有向后倾倒之势;不能完成精确的动作,如用手指物、写字等等。再介绍教材中关于狗的小脑切除术后,狗的运动异常现象。以上介绍内容,最好有图像直观材料。

从上述事例中引出结论:小脑具有维持运动协调性、体位平衡等重要功能。

也需要指出,小脑在其腹面有许多联系大脑、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出入。这些纤维的信息传送,使小脑能够将来自大脑指挥肌肉运动的信息与肌肉实际动作情况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发出调整信息到大脑及其他下位运动中枢,使动作能够协调、准确地完成。

5.了解脑干和脑神经:

首先,出示脑干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特别注意显示脑干腹面各脑神经根的形态状况。请学生观察脑干外形,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脑干与脊髓、大脑、小脑的连接关系。并结合脑干额状剖面图示,说明脑干中白质纤维纵横交错、灰质分布为许多散在核团的情况,其中存在管理呼吸运动、心血管活的基本中枢。指出,这些中枢结构的损伤,会致呼吸、心跳停止活动而危及生命。

然后,概略介绍12对脑神经根与脑的连接情况。着重指出,除第一对脑神经连接大脑外,其余都与脑干相连。通过这些脑神经的联系实现脑中枢结构对头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管理。特别是视、嗅、听等重要感觉器官的传入信息,通过相应脑神经传送,使我们对环境中相应刺激的感受成为可能。介绍迷走神经的分布和主要功能时,简要说明“植物性神经”的含义。

最后小结:

(1)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部位。各种感觉功能、随意运动指令以及语言功能、意识活动等高级神经功能都要由大脑皮层完成;

大脑内部白质纤维,有的联络左、右大脑半球,有的联络大脑以下各级中枢部位。其中许多上行和下行纤维,大多要在一定部位交叉至对侧,使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支配与感觉的产生表现为对侧性特征。

(2)小脑通过脑干与大脑和脊髓联络,主要功能是使躯体运动的动作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不仅是联络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中继站,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灰质核团,作为呼吸、心血管运动反射调节的中枢结构,并连接除嗅神经外的各对脑神经,成为有关反射的基本中枢。

在做上述小结时,教师最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做出概括性回答。以此来及时检查前面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板书设计】

第三篇:第三节 河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段音乐。

[放音乐(1)]画面为黄河,配以《黄河钢琴协奏曲》。约一分钟后,音量渐小至无,画面定格。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的画面和音乐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学生轻松而热烈地答出:黄河!)[复习提问]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说出一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呢?(提问5-6名学生。)[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确实知道的不少。那么,黄河到底为中华民族立过哪些功劳,又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该怎样开发治理黄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

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并思考: [提问]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问画同步]巴颜喀拉山、渤海轮廓、并填注名称。[设问]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

[演示课件]黄河自源头东流入海依次流经的省区,用不同的颜色闪动表示。让学生抢答省名或简称,课件显示省、区名称。

[问画同步]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强调其位置特征,及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提问]黄河自源头到入海口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河流大小按流量划分。黄河虽然长度第二,但因为其流经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因此,不能说黄河是第二大河,而只能说是第二长河。

[承转]黄河象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具体讲都有哪些奉献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河的四大奉献:旅游资源,塑造平原,富蕴水能。

[教师讲解]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陆续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

[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图片] [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

[教师讲解]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位于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地区,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此外,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

[出示壶口瀑布图]

[教师讲解]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教师小结]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存在哪些忧患?原因是什么?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重点分析讲解地上河的成因] [讲画同步]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 10米。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提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从回忆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讲画同步并分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貌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学生阅读]阅读材料:悬河的危害。通过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学生感受黄河含沙量之大及水土流失之危害。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演示课件]“地上河”形成过程。河床一步步抬升,大堤越筑越高,给学生一个动态过程。而且筑堤束水,还有增加趋势。[提问]如此“地上河”会造成什么危害呢?(引导学生答出决口之险)[承转]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中国人民就一直在摸索治理黄河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

[启发提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

板书 板书设计: 黄河

一、黄河知多少

1、源流概况

2、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二、黄河的奉献

1、旅游资源

2、灌溉作用

3、水能资源丰富

三、黄河的忧患 地上河

凌汛 断流

四、黄河的治理

第四篇:第三节 印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首都、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河流。2.学会利用图表,说出印度的气候特点,分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学会运用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分析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获取图示信息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概括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灾害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感知印度人口众多。(展示漫画“中国春运”、图片“拥挤的印度火车”“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2.畅所欲言——关于印度,你还知道„„? 3.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显示)【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填图、填空:要求自主阅读教材P32—34,参考《地理图册》P16,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一)学会用图

请在“南亚地图”相应的地方标注:

1.标注北回归线、濒临的海洋、陆上邻国、隔海相望国家 2.标注首都、乞拉朋齐、恒河、德干高原

(二)基础知识梳理

1.位置和范围:印度位于亚洲的地区

我国的_______面;西临_______海,南临_______洋,东临_______湾。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地形和河流:印度的地形以

为主,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南部是_____ __高原。

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圣河、母亲河),最终经孟加拉国,注入

湾。

3.气候:印度被

(特殊纬线)穿过,以

气候为主,一年分为明显的两季,是一个

灾害频繁的国家。4.人口: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_______亿,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总人口居世界第_______位,仅次于

。教师板书,板图(“南亚空白地图”),巡堂答疑。

1.展示:自学完成【自主学习】以后,小组互相核对答案,并按照上表所示的任务安排,派代表上讲台以板图、板书的形式展示。

2.讲评:按照分工,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对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3.教师点拨:总体评价展示与讲评,播放视频“印度的雨季和旱季”。【合作探究】

(一)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堂答疑。

1.印度的雨季、旱季盛行的季风有什么不同?印度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教材P33—34图文资料来分析)

2.探讨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说说印度政府推行的控制生育计划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教材P32—33图文资料来分析)

(二)学生代表发言,小组补充,教师点评。【夯实积累】

(一)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图):

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1.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B.印度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C.人口已超越中国,居世界第一

D.印度是世界

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2.印度经常出现水旱灾害,主要受下列哪种季风的影响?()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读“南亚1月和7月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1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2)南亚7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3)每年6~9月为_____ _季,此时所吹的 季风与农业生产关系特别密切,当这种季风风力太强或太弱,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时,往往就会造成___ _

__灾害,为了抗御这种自然灾害,南亚人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第五篇:脑和神经教学设计

脑和神经

教学内容分析:

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看不到,但是一些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双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感知、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体认识神经系统,了解脑的结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体验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了解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3、培养学生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教学重点: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脑的结构录像、神经的系统录像、左右脑观察动画、板书图片等。

学生准备:彩色小棒、大海螺壳、三杯不同口味无色透明的饮料、实验记录单、眼罩、水果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通过快速记忆的游戏(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脑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二)探究活动:研究脑与神经系统的作用。

用学生游戏贯穿整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了解脑有记忆、命令和指挥都作用;感受身体各处分布的神经:进而发现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活动指导:

1、做拍手游戏。思考: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怎样把命令下达到你的手上,让你躲避开的呢?(引导学生感受神经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2、思考:能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几个信息传递的小游戏?(教师指导学生游戏注意事项)

3、通过抓小棒、辨别无色液体、听声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脑有什么作用?神经的分布在哪里?信息是如何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突破教学难点)

4、在游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了解神经传递速度有快慢之分,发展学生思维。)

5、当我们遇到生活中脑或神经有问题的人,该怎样做呢?(渗透关爱、照顾残疾人方面的情感)学生探究:

学生参与拍手游戏。

了解脑是通过神经把命令传到到手上,脑与神经需要共同工作来完成游戏任务。

3、小组内认识游戏材料:小棒、三杯无色液体、海螺壳。

4、设计多种游戏,拓展学生思维。

5、学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1、学生根据游戏活动和实验记录单交流脑的作用、神经的分布,脑和神经如何协调工作,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知识梳理和提升,体现以学定教。

2、学生交流在抓小棒游戏中发现神经传递速度快慢不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刘翔的比赛画面,了解运动员经过反复、刻苦的训练提高神经传递速度。教师小结:脑和神经协调工作,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它们构成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实践、多发现、多思考,经历和感受信息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过程。)

三、拓展作业

观看旋转女孩图像,用手势表示女孩旋转的方向,思考:同一幅图为什么大家看到女孩的旋转方向却是不同的,这其中的奥秘与脑和神经有关,想揭开这个秘密吗?课下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发大脑的优势,让同学们变得更聪明!(用奇妙趣味的图像作为课堂的结尾,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脑和神经的奥秘。)板书设计

9、脑与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比喻 作用 脑 司令部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神经 电话线 脊髓 联络站

下载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例。......

    第三节 编辑工作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②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③建立关键字、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④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第三节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各阶段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 2. 教学重点......

    第三节 关注癌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2.了解我国的癌症防治 3.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癌变的过程;癌细胞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民族_教学设计_教案[五篇范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

    作文教学设计第三节

    作文教学设计:玩具(文具)展销会 设计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玩具,培养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玩具(外形和玩法)。 2、初步形成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张家坳中学 段涛涛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的人口增长......

    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

    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