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画风》 2
《画风》教案
杜琴
一、教学目标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画风》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能正确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完成朗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疑问、肯定、兴奋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导,巧设悬念
1.情境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听课文录音。【百度搜索】课文录音: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 2.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我知道画红旗飘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或字节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6.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玉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效果还算不错。
在组织安排上,我觉得因为表演读、分角色读需要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在这方面浪费的时间比较多。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重点、难点
1、在自读自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好文中小朋友的对
话,领会小朋友的创意。
2、体会文中小朋友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课件、文中三位小朋友的画。学生:观察有风时事物的变化、卡片、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教师名字,认识“张” “馨”两个字。
二、学习6个生字。1.认读三个人名。(1)介绍新朋友。
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我这位大朋友了,我想再给大家介绍三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们是谁呢?看这儿。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名字(2)叫名字。
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看看他叫的对不对呢?这些字还没学你是怎么认识的?
(3)介绍给大家认识。
这三位小朋友可是我们的新朋友,谁愿到前面来把他们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
(4)主动打招呼。
①见到新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啊?你想怎样给他们打招呼呢?(指名)
②谁还想跟他们打招呼,给你增加点难度,课件:变化:三个小朋友在右上方,下面是名字这次打招呼你可得看准了,别叫错了他们的名字。
③全班同学一齐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再热情点,好吗?
2、同位练读生字卡。
(1)下面请同位两个拿出生字卡片,找找他们的名字,认一认读一读吧。
(2)检查记忆生字。
①赵小艺的“艺”,这个“艺”是哪个艺?
②宋涛的涛,这个“涛”是哪个涛吗?
③陈丹的陈,咱班谁姓这个陈?(耳东陈、阵)
④陈丹的丹,如果要写这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啊?(不能多一点)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十五课,听好:同位两个一齐读课文,注意要
读准字音,有读不好的词或句子就停下来互相帮一帮,多读几遍。听清楚了吗?
1、通过同位互相帮助,课文中的词和句子都会读了吗?(1)看这儿,出示:谁会读?指名读。
旗杆 gān
忽然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2)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三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课
文讲了三位小朋友干什么的事?
(1)课文读得怎么样?(评议)
(2)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三位小朋友干什么的事?(三位小朋友画风的事)板书:画风
四、读陈丹的话
这“风”能不能“画”出来呢?课文中的陈丹是怎样说的呢?
1、出示: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2、指导读。
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陈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
把她的想法表现出来呢。
3、指读。
4、你们听出陈丹是怎样想的了吗?她是怎样想的?
5、一起再来体会着读读这句话。过渡:那么,后来他们画出风来了吗?
四、理解怎样画风。
1、读书画“画风”的句子。
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画
下来。出示: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面前画了一根旗
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再读句子,从哪儿可以看出,小朋友画的就是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教师板书)
板书
旗子
飘
小树
弯 雨丝
斜 风车
转
(2)他们画的风究竟是什么样?想不想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出示画面:
他们画得怎么样?
2、指导读出风。(引导抓住重点词来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读书了解到了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的风,然后又通过
抓重点词在句子中找出了风,现在还欣赏到了三位小朋友画的风,同学们,你们能读出风吗?那怎样才能把他们画的风读出来呢?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愿读哪一句读哪一句。
(2)指读(出示画面)
评议:
是啊!只要读好“飘”这个词,风也就读出来了。指读、齐读。小结:就像这样,同学们再读读其他句子。想一想,只要读好哪几个词,风就读出来了?
(3)下面我们三个小队来个读风小竞赛,比比看哪个小队能把风读出来。
3、分角色朗读展示。
(1)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读读2——8自然段,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分角色表演读一读,互相提提建议、指导指导。等一会我们请小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2)小组展示。学生当评委评议。
教师采访:“你是怎样想出这样画风的好办法的?” 小结:对,我们只有这样体会着读,才能读出他们的心情。自己读读试试。
六、谈体会,悟道理。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爱思考动脑具体说说 爱观察
能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现风。
七、拓展。
1、书上的三个小朋友确实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画风的方法,但老师相信,咱班也有很多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让你们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听!风儿已经吹来了。(音效)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你想怎样画呢?想一想。
2.老师问:你想怎样画风?照样子说一说。我想这样画风 :
八、全课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学习不但知道了怎样画风,而且还读出了风,想出了风,说出了风,课后呢,同学们也可以把你想的风,说的风写下来,也可以用画笔画出来,下节课,我们比一比,看谁画风的办法最巧妙,好吗?
旗子
飘
画风 小树 雨丝
斜 风车
转
弯
动脑筋细观察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
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参与式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具有初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教法: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学法: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横卷形: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谜语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风的特点有所分析和了解,孩子们喜欢谜语,猜谜语的过程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对画风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2.板书课题(“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画像(标出姓名的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认一认,读一读,去掉音节读,开火车读,组词读字,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认读字词(出示指名读、组词读、齐读)
横卷形:设计意图:用本课三个主人公的头像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并检查学生的识记生字情况。
3.播放课文朗读,生跟读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感悟,指导朗读:
.默读课文(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指导读: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
(2)闭上眼睛想一想,三个小朋友画的风都是什么样的?
(播放电脑,让学生给画配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读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3)评议。
(4)范读(指导:“谁能画风?”要读出疑问的语所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3.练习说话:
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里。
横卷形: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说话练习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做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运用。
四、驰骋想像,描绘美景。
.你们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们想画风吗?说一说怎么画?
3.出示,了解生活中的风。
4.小组合作画风,再写一写画的什么?
5.展示评价作品。
横卷形:设计意图: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画风,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多,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画风希望你们也做个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六)布置作业(出示)
【板书设计】
5画风
旗子──飘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横卷形: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有情景设置(引课)、新课、巩固等环节,不做统一规定,是否选用表格形式自定。要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以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和说明。注意:教学设计(教案)不同于教学实录。请教研员和一线的教师给下面的教学设计(教案)打分或评价。】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理念
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
2、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谜语激趣: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浪花见它欢笑。请学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
2、引导探究:看看哪位最爱动脑筋的同学有办法把它带到教室里来。
[我认为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让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习惯。再者,找到谜底容易,而把它带到教室中来就得动脑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遇事爱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
(二)揭示谜底,引入新课
1、揭谜底,并让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带到教室中来的。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
[我是这样想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走入新课。他们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展示。及时肯定他们富有创意的理解,给予鼓励和赞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解难,自主探究
1、自由诵读课文。
2、同桌读,前后桌读。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
3、检查读书情况。提问: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关注个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学生,感受与理解也不同,尊重个体的体验。
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6、你有什么话想对几位小朋友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因为他们敢想敢做,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如此设计,是因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反复朗读,学生有了自己所感悟的感情世界和体验,并自由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关注个性健康自然的发展。]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三个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赵小艺,我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与“它”交朋友,同时引导读姓名,认识其中六个生字,可联系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
[这样的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学生都乐于与人交朋友,在“交朋友”中学习体验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①自由诵读;让学生读他(她)喜欢的段落。
②自由组合练对读。
③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宋涛疑问的语气,且心里有一丝得意的情绪;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时,应该是非常自信、高兴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惊喜、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5、表演、示范朗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语文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朗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人物的情感,并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留意生活、描绘美景
1、回忆刮风的景象。
2、动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课外拓展。
还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清的,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请你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彩笔描绘出来。
[我的设计意图是: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真真正正地去思考、去动手,敢想敢做,相互协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课前准备活动非常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教师只要作好指导以及上课时的恰当引导,导入新课将是很成功的。在朗读感悟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作好个别指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环节。但由于乡村学生表达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新课开始的“自我介绍”可能存在不足,所以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并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大力的指导。
点 评:
“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是本课教学设计最为成功之笔。吴老师结合她班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吹着海风长大,对风特别熟悉这一实际,她在课前就以谜语激趣,要求学生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并想办法把它带到教室来。这一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有吴老师这一设计,还有谁担心本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这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吴老师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利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新课程理念。
本教学设计另一可取之处是吴老师熟练地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这一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例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吴老师的设计是采用自由诵读、生生对读、分角式读、竞赛读、表演读„„读后畅谈质疑,互相评价补充。对于课文给人的启发,吴老师是在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来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在读与画中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说课稿
我讲的《画风》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主要理念是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中药多动脑动手,善于思考与发现,我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领会文中小朋友对画风的创意。
2在读、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
3告诉学生遇事要善于观察、动脑。
过程与方法:
1主要通过讲解、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宋涛、陈丹和赵小艺“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理解风并不难画,从而学会画风。
2利用学生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这看似无形的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较小的特征,各项目标落实我多用引导法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去理解领悟。期望将过渡语设计的合理衔接能将各项环节紧紧相扣。
本课重难点也是感悟人物对话,领会文中文中小朋友的的创意这方面,我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分角色品读等方式试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导入我采用谜语导入法。
教学流程我还是采用传统的读、讲、练方式。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为基础,多媒体演示为亮点努力让这堂课踏实却不古板,活跃又不花哨。
教学反思:
讲完本课我觉得对照以上说课设计来说,最大的欠缺是各项环节的过渡语设计衔接不够紧密,还是由于语言不够纯熟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目的;还有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有点草草了事之嫌。同样原因使得预先设计好的最能体现课文主题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自己会怎样去画风?然后再去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画风或表现风的形式。”这个重要环节完全没有落实。另外在细节处理方面不够利索,比如提出完全没必要的重复性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不够明朗。对于以上存在的各方面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找突破口,设置合理有效的课堂。对于不必要的环节不去重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以便其他重要环节的落实。努力提高个人业务与技能水平,在教育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