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欢乐的少年 第九册第六课 教案
欢乐的少年 第九册第六课
(2008-11-03 19:23:49)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6、欢乐的少年(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过程与方法: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对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教学难点:对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表演唱《叮铃铃》。(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
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2)聆听歌曲范唱。
聆听 回答问题
仔细聆听
学
生
活
动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
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A、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
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齐唱 同与不同之处。
b、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曲调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在于变化音)
c、跟着钢琴再次练习演唱#
4、4,#
5、5,两组变化音;(也可用乐
器演奏一下)
B、跟琴模唱学习歌曲前4小节,要求唱准变化音,用手划拍演唱。
C、自学剩下的旋律,可以2人一组互相学习,教师指导下滑音演唱。
D、齐唱练习歌曲旋律,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个地方的演唱。
齐唱
(4)学习演唱歌曲歌词。
再一次聆听歌曲范唱,学习歌词演唱,同样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处难点的演唱。在演唱中注意乐曲中音乐记号的演唱要求,顿音、力度记号。
(5)初步用欢快的情绪进行歌曲演唱。
2、欣赏《可喜的一天》。(1)以史地知识导入:
自由学习
齐唱
自由完成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
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齐唱 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影片描写了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
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3)再欣赏一遍歌曲。
(4)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5)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聆听 回答问题
仔细听 集体讨论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6、欢乐的少年(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旋律,掌握下滑音的演唱要求。
过程与方法:复习表演唱《叮铃铃》,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用欢快、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注意每一个音乐符号的演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管弦乐《罗马的松树》,感受意大利民间舞曲旋律的特点。教学重点:在旋律演唱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奏稳,控制好伴奏音量。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管选弦乐《罗马的松树》。;
学
生
活
动
(1)设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玩耍的?那么你们是否想了指名说 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他们在游戏,聆听 有的围成圆圈跳舞,有的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
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回答问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3、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指名说
(1)教师谈话导入:雏鹰活动我相信每个少先队员都不会陌生,今仔细聆听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雏鹰之歌》。(2)教师范唱学生形成初步印象。
(3)学唱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注意八分附点的演唱。(4)再次听一边范唱,一边听一边唱旋律。(5)学习第二部分旋律。
(6)第三次听范唱,结合歌曲旋律一起唱。
(7)学唱歌词,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
格更浓郁,复习下滑音记号、唱法。
4、复习表演唱《叮铃铃》。
仔细聆听 齐唱 仔细聆听
(1)复习歌曲《叮铃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自由完成 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衬词“啰”等要处理好,仔细聆听 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2)为歌曲用乐器伴奏。
歌曲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三、组织下课
齐唱
齐学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6、欢乐的少年(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要求能做到节奏齐、音准、声部和谐。过程与方法:复习《雏鹰之歌》,学会用铃鼓等打击乐器用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叮铃铃》的合唱部分,可以在声部分配上最适当调整。教学难点:乐器演奏练习。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
学
生
活
动
(1)乐器演奏低声部旋律。(该歌曲合唱部分共有10小节,由于前几
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高声部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合唱练习的关
键在于第二声部,因此可先让学生用乐器进行演奏,熟悉一下旋律。)
(2)集体演唱练习低声部旋律。(3)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4)选出一部分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示范两声部演唱效果。(5)分声部进行演唱,注意人员的均衡性。
2、继续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复习《雏鹰之歌》的旋律,加入拍手的节奏。
齐唱 齐唱
(2)听一遍范唱,轻轻尝试演唱歌词,学习《雏鹰之歌》的歌词;
(3)选用铃鼓等打击乐器有规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复习《雏鹰之歌》用打击乐器伴奏。
该首歌曲带有新疆音乐的风格,因此学生用规定节奏伴奏 x x x x x 仔细聆听 效果很好,在乐器选用上可选用铃鼓、午板等轻巧一点的,可以边唱
边敲边跳。
4、乐器演奏练习《多瑙河之波》。
(1)先练习前16小节的第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小组伴奏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
要正确。
齐唱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学会倾听个声部的音准与节奏,第二、三声部的音量要适当控制,要突出地一声部。(4)在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在吹奏后16小节。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自由完成 齐练
第二篇: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
国学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道与规律 第6课 相反相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3.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2.熟读成诵。
3.重点理解“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等词句。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简介
这一课内容选自《道德经》中的第二章《功成弗居》。
二、诵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对于不认识和易错的字重点强调,标准拼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跟着音频试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
3.学生练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重点字词解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②斯:这。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⑤盈:充实、补充、依存。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单单从文字上面是没办法解读的。因为一般我们都主张明辨是非、好坏、善恶,但是这里的经文怎么说:『知道美,会是一种恶事呢?』为什么说:『知道善,也是一种坏事呢?』最主要是老子深观整个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但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开来,然后就界定出: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的、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
你认为大花漂亮、小花很丑,当走过路边看到小花,于是根本就不理一眼。如果是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于是就很赞叹它,甚至想要摘回家、藏为私有。我们的心是常常这样:看到好的,就要抓;看到不好的,根本就不理睬。人类就把它贴上标签-认定这个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我们的心就不单纯了,我们的心就渐渐的丑陋了,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不是不知道好坏、善恶的『善』,而是你都从『自我』去界定。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恶的,就是『斯不善矣』。因为你的内心是从贪、瞋出发,你的内心也是丑陋、充满着贪瞋的,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善的,不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恶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相对论』。相对而论,当你树立出一个『对的』,同时『错的』也就被划分出来;当你树立出一个『大的』,则『小的』就被划分出来;把自己标榜为『圣人』,认为跟自己境界不相符合的人,就贬为『凡夫』。
『有无相生』如果树立一个『有』出来,『无』就被标立、划分出来;如果你树立一个『难』,另一个『容易的』就会有对称出来。就好像:你认为白天是美的,在这个当下你喜欢白天的美,同时就已经认为黑夜、晚上是丑的,是不喜欢晚上的。如果你有树立一个『喜欢的』出来,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就独立出来了,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类一界定出一个『高』,然后另外一个『低』就被标示出来。
我们现在用三条线,比较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如果没有比较,就没办法说它是长、是短。现在甲这一条线、乙这一条线,刚才单独甲这一条线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比较是长、是短,现在跟乙这一条线比较起来,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甲这一条线是比较长,乙这一条线是比较短。
你界定一个『前』,一个『后』就分别出来,这些人围成一个圈圈,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当『1』标榜出来,『2』就站在后面,我『1』在最前面,所以我就是老大,变成你这个『2』是在后面。『2』呢?跟『3』比起来,『3』是站在我后面,变成我在前面,你一比、一比,结果比到最后,变成『1』是在『12』的后面。
如果要这样比较,都是没完没了的。比到比你大的,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就不断的要去追;比到比你贫穷的、比你不好的,就认为不要跟这种人厮混,就要赶快逃,你的心都无法安然自在。这个前后都是因为有对比、有比较才会这样,如果能够超越这些比较心,没有前、没有后,大家的立足点完全都平等。
一栋楼房十二层楼,当我站在十二楼就已经非常高,于是就认为楼层比你下面的,都是比较低、比较矮、比较下。但是没多久,旁边盖一栋三十六层楼的,你就变成比较矮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果处心积虑的在那里比较、比较,是没完没了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本来就没事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教为主,再来『不言』,能够超越语言、文字。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去看到整个大自然、法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天、地就好像是我们的父母亲,真实的存在也是这样,不断一直在养育着我们,地球如此无条件、无所求的,承载一切众生、养育一切众生。太阳也是如此普照着我们,所有人类生命的总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但是我们却没有去感恩过太阳,所以『万物作焉而不辞』。
地球、太阳、地、水、火、风,如此默默在养育我们一切众生,而且不辞辛劳。从有天、地以来,地球默默的承载、默默的播种、默默的养育这些众生,太阳每天日出、日落,不断地阳光普照,把能源输送到地球来养育众生,『万物作焉而不辞』就是不辞辛劳。然后『生而不有』养育一切众生,但是又不去主宰、不占为己有。只有天、地、大自然展现出『生而不有』的精神,我们一般父母亲生了小孩子之后,就会认为『小孩子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那个我、我所就会抓得很紧。
但是不管是你的小孩或是你,或是你的父母亲、你的祖先,全部都是法界、大自然的子女,整个大自然如此在养育着我们,但是『生而不有』,不会去占据你、不会去抓取你、不会去主宰你,让你自由自在的活着。
『为而不恃』对众生这么多的贡献,每分每秒都有『地、水、火、风』的养育,但是从来太阳不会去跟你炫耀『我功劳多么大、我多么伟大、我对你们多么重要…』从来没有。从小到现在,太阳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地球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真正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是整个法界,从来不会跟你居功。所以,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却都是默默在奉献、默默在承担、默默的在做,我们能不能去感受?能不能去体会?
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的精神?有时候想想看,假如我们就像大地这样任众生踩踏、承载着众生、养育着众生,众生不但没有感恩你,还不断破坏你、踩踏你,甚而还吐痰、大小便…这样在蹂躏你,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没有瞋心、没有怨尤?这些都在宣说整个法界的无我、无私,但是人类常常站在『自我』的优越感,认为我们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是无情的、哪有什么重要,人类都站在我慢的立场轻视其它的,包括我们真正的天地父母,也都是如此在践踏、轻视他们。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整个法界大自然一直默默在养育众生,但是『夫唯弗居』从来不居功、不炫耀。『是以不去』是跟『世间法』做对比,一般众生如果做了一件事有所成之后,就沾沾自喜,期求外界的标榜、表扬,但是纵使你的功绩、功劳再大,都会像昙花一现。另外,有人就会在背后开始:有人羡慕你,就会有人嫉妒你;有人把你树立一个功绩,有人就会设法去除,世间人就是如此。但是如果真的体会天地默默奉献的精神,就会默默的去做,觉得该做就去做,不居功、也不炫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是以不去』你的生命才会超越时空,真正发挥意义出来。
四、熟读成诵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五、自由学习1.汉字家族 2.日积月累 3.古诗撷英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过程目标: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能力目标: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教材分析:
1、歌曲《可喜的一天》。
这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影片描写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这个过程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此歌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影片传入我国,在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歌曲分为主歌(第一乐段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前乐句4小节、后乐句6小节,旋律微微波动,节奏细密轻快,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副歌的旋律上扬,节奏扩展,给人以明朗宽广的感觉,抒发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
热情赞颂。全曲的二声部和声基本采用三度音程,但最后4小节则作同度齐唱,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齐声歌唱。
2、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作有以罗马为题材的三部著名交响曲,《罗马的松树》是其中之一部。而本课是选自《罗马的松树》的第一部分。作者为这一部分所写的标题说明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林里游戏。他们或围成圆圈跳舞;或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他们兴奋地欢叫,犹如黄昏的燕子。气氛突然转换,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博尔盖塞别墅为17世纪时罗马贵族博尔盖塞所建,位于罗马市中心,规模宏大。后收归国有,为罗马最大、最美的公园之一。乐曲采用2/8拍和急速的小快板。在前奏部分中,作曲家使用了适合表现儿童情趣的特性乐器,如钢片琴、竖琴、三角铁,奏出分解和弦、颤音和滑音,形成喧闹的音响,营造欢乐的气氛,描绘了孩子们在松林中追逐嬉戏的情景。随后,英国管奏出带有舞曲性质的第一主题。这一欢快而富有弹性的意大利民间舞曲旋律,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双簧管奏出由贯型的民间儿歌音调写成的第二主题旋律。打击乐器清亮的音色、单纯的节奏和简朴的旋律,仿佛使人们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作者当时就是队伍里的一名“士兵”。接着,圆号以欢快的速度奏出第三主题,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仅由“ ”三个音组成。仿佛孩子们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游戏。在乐曲达到高潮后,气氛突然急转直下,一片寂静。
3、歌曲《雏鹰之歌》。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在两小节“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调后引出了欢快的第一乐段(共四个平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头重尾的手法,乐句间的八度跳进使得情绪更加欢快跳跃。第三乐句在曲调上由低向上层层推进,生动地表现了少年儿童像雄鹰那样搏击着风雨娇健飞翔的形象。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特别是歌曲在每乐句中插入了“ ” 的节奏,可用拍手表示增强了少年欢乐的情感抒发。第二乐段歌曲曲调舒展,“ ”、“ ”等节奏的运用,把跨世纪的一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祖国未来的希望表现得十分贴切。歌曲在反复后句尾是结束在全曲的最高音,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
4、歌曲《叮铃铃》。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 ”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前奏一开始,连续2小节的十六分音符: “ ”仿佛使人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气氛为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5”音可视为地方特色音。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表演唱《叮铃铃》、欣赏《可喜的一天》。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情感目标: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表演唱《叮铃铃》。
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设问: 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请听:
2、聆听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1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 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b、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曲调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在于变化音
c、跟着钢琴再次练习演唱#
4、4,#
5、5,两组变化音;(也可用乐器演奏一下(2跟琴模唱学习歌曲前4小节,要求唱准变化音,用手划拍演唱。(3自学剩下的旋律,可以2人一组互相学习,教师指导下滑音演唱。(4齐唱练习歌曲旋律,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个地方的演唱。
4、学习演唱歌曲歌词。
再一次聆听歌曲范唱,学习歌词演唱,同样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处难点的演唱。
在演唱中注意乐曲中音乐记号的演唱要求,顿音、力度记号。
5、初步用欢快的情绪进行歌曲演唱。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影片描写了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
3、再欣赏一遍歌曲。
4、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5、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6、课后小节,布置乐器作业。
7、师生再见。
课堂检测:歌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罗马的松树》、初步学唱《雏鹰之歌》、复习《叮铃铃》用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管弦乐《罗马的松树》,感受意大利民间舞曲旋律的特点。能力目标: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旋律,掌握下滑音的演唱要求。
3、复习表演唱《叮铃铃》,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用欢快、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注意每一个音乐符号的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旋律演唱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奏稳,控制好伴奏音量。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欣赏管选弦乐《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玩耍的? 那么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教师小结:他们在游戏,有的围成圆圈跳舞,有的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这一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作者就是当时队伍里的一名“士兵”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三、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雏鹰活动我相信每个少先队员都不会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雏鹰之歌》。
2、教师范唱学生形成初步印象。
3、学唱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注意八分附点的演唱。
4、再次听一边范唱,一边听一边唱旋律。
5、学习第二部分旋律。
6、第三次听范唱,结合歌曲旋律一起唱。
7、学唱歌词,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复习下滑音记号、唱法。
四、复习表演唱《叮铃铃》。
1、复习歌曲《叮铃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2、为歌曲用乐器伴奏。
歌曲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五、课后小结,布置回家练习《叮铃铃》伴奏。课堂检测:有感情演唱《叮铃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叮铃铃》合唱部分;继续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掌握演唱要点,唱好下滑音;复听《罗马的松树》、乐器演奏《多瑙河之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要求能做到节奏齐、音准、声部和谐。
能力目标:复习《雏鹰之歌》,学会用铃鼓等打击乐器用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情感目标:复听《罗马的松树》,进一步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能力目标:乐器演奏练习《多瑙河之波》。教学重点难点:
1、《叮铃铃》的合唱部分,可以在声部分配上最适当调整。
2、乐器演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
1、乐器演奏低声部旋律。(该歌曲合唱部分共有10小节,由于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高声部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合唱练习的关键在于第二声部,因此可先让学生用乐器进行演奏,熟悉一下旋律。
2、集体演唱练习低声部旋律。
3、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4、选出一部分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示范两声部演唱效果。
5、分声部进行演唱,注意人员的均衡性。
三、继续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复习《雏鹰之歌》的旋律,注意加入拍手的节奏。
2、听一遍范唱,轻轻尝试演唱歌词,学习《雏鹰之歌》的歌词;(教师在学生演唱时注意纠正,注意下滑音的正确演唱;
3、选用铃鼓等打击乐器有规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复习《雏鹰之歌》用打击乐器伴奏。
该首歌曲带有新疆音乐的风格,因此学生用规定节奏伴奏x x x x x 效果很好,在乐器选用上可选用铃鼓、午板等轻巧一点的,可以边唱边敲边跳。
五、乐器演奏练习《多瑙河之波》。
1、先练习前16小节的第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要正确。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学会倾听个声部的音准与节奏,第二、三声部的音量要适当控制,要突出地一声部。
4、在流畅的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在吹奏后16小节。
六、课后小结,布置回家练习《多瑙河之波》。
七、师生再见。
课堂检测:吹奏《多瑙河之波》前十六小节
第四篇:第九册教案
[课
题] 主题一
有趣的信息世界
任务一
感知丰富的信息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链接”、“信息衰减”、“信息失真”、“信息羡余”、“信息不对称”、“信息超载”等信息现象。
(2)通过小故事、举例说明、活动游戏、小组讨论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
(3)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各种信息现象。
(2)难点: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习惯。[教学准备] 已制作好的“买新书”,“制作黑板报”,小游戏:“相互喊话”“咬耳朵”等文字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信息世界里,我们在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现象。例如„„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信息原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就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板书:任务一
感知丰富的信息现象)
二、新授
1. 举例:小迪通过学校足球队的朋友认识了新朋友;看到同学有一本新书,通过打听得知是在哪儿买的,自己也去买了一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信息链接现象。那么,你还知道那些信息链接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1)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举例说明。(2)教师评议。
2. 案例板书:小迪制作黑板报。
(1)思考: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举例说一说。(3)教师小结:信息衰减现象。3.板书:“相互喊话”
(1)你有什么办法使他们能够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吗?(2)小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一说。
(3)教师小结:信息失真现象。4.小游戏:“咬耳朵”。(1)分组游戏。
(2)教师小结:信息羡余现象。5.板书:十字军的失败。
(1)思考: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对称现象。(2)小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一说。
(3)教师小结:信息不对称现象。6.板书:信息超载现象。
(1)教师讲解信息超载现象。(2)你的身边有信息超载现象吗?它对人们信息活动有什么影响?举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讨论。
(3)小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一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信息世界有丰富的信息现象,你能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现象吗?
[课
题] 主题一
有趣的信息世界
任务二
探究有趣的信息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再生的信息原理。
(2)通过小故事、举例说明、活动游戏、小组讨论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
(3)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息传递、反馈、再生的信息原理。(2)难点: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习惯。[教学准备] 已制作好的文字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的信息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现象呢?那是由于信息在获取、传递、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传递、反馈、再生。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各种信息现象了,同时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就能更好地利用各种信息。
(板书:任务一
有趣的信息原理)
二、新授
3. 信息传递原理。
任务:填写书店推销人员推荐表;传递信息连线。(1)学生思考,完成表格,举例说明。(2)教师小结:信息传递原理概念。
4. 案例板书:海娃送信。
(1)思考:如果换成是你,遇到当时那种情况,你会怎样把信送到八路军手里?(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办法。3.板书:信息反馈的过程图
(1)教师举例讲解信息反馈的过程。(2)小游戏:估价。
(3)教师小结信息反馈原理作用。
4.举例:信息反馈原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1)分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明。(2)教师评议。
5.板书:信息再生的过程图。
教师讲解信息再生过程。6.板书:“间谍”作家。
(1)教师引用故事。
(2)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举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讨论。(3)小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一说。
三、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趣的信息原理,你能说说信息的原理有哪些吗?
[课
题] 主题一
有趣的信息世界
任务三
开展有效的信息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
(2)通过小故事、举例说明、活动游戏、小组讨论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
(3)树立甄别信息的意识,学会引用信息的规范,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
(2)难点: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教学准备] 已制作好的文字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人们在从事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应用信息传递、反馈和再生的原理,就能提高信息活动的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呢?(板书:任务一
开展有效的信息活动)
二、新授
5. 获取有效信息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二要列出获取信息的方法。任务:“去秋游”活动收集哪些相关的信息。(1)学生思考,列出清单。(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6. 根据表格中的目标,列出获取信息的方法。(1)学生思考后完成表格填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办法。3.案例分析:海边的现象
(1)思考:如果此时你在海边忽然发现这个现象,你会怎么做?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如何判断所获取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4.案例分析:小迪感冒了。
(1)思考:小迪究竟该听妈妈的话,还是医生的话?为什么?(2)分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明。
(3)教师评议,小结。
三、拓展:对信息时效性的判断也是信息甄别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网络信息为例,网页的最近更新日期是考查网络信息时效性的重要参数。你还有哪些判断信息的方法?
四、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趣的信息原理,你能说说信息的原理有哪些吗?
[课
题] 主题二
神奇的信息技术工具
任务一
认识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息获取工具,信息加工和储存工具,熟悉信息处理和传递工具,信息技术软件工具。
(2)通过小故事、举例说明、活动游戏、小组讨论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
(3)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信息技术工具。(2)难点:区别信息工具的功用。[教学准备] 已制作好的文字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工具,工具的发明与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工具是连接人与技术的桥梁。信息技术工具是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它的广泛使用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板书:任务一
认识信息技术工具)
二、新授
7. 案例分析:留下记忆。(1)(2)(3)思考:除了以上工具,你还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来记录印象深刻的东西?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举例说明。教师小结:什么是信息获取工具。
8. 阅读:人工耳。
(1)思考:哪些工具是信息处理工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举例说一说。(3)教师小结:什么是信息处理工具。3.小实验:自制编码器编制密码。(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并示范制作过程。
(2)小组交流讨论开始制作。
(3)小组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什么是信息加工工具。
4.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怎样的信息技术工具?把自己的创意“小发明”和大家分享。
(1)分组交流讨论。
(2)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5.反馈:填表标出哪些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哪些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和信息处理的工具。
(1)通过思考后完成表格填写。(2)小组交流讨论。代表举例说一说。(3)师生集体评议。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工具是信息获取工具,信息传递工具,信息处理工具?
[课
题] 主题二
神奇的信息技术工具
任务二
探究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具的优缺点
(2)让学生了解Word、写字板,记事本等不同电子信息软件工具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电子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点(2)难点:不同电子信息软件工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幻灯片:写生画、笔记、风景照片、录音等 表格:记事本与写字板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幻灯片“游玩归来”,让学生们讨论各种信息工具记录结果的优缺点。
二、讨论
根据课本上的表格,让学生分组回答效果。得出电子信息技术工具与传统信息工具的优点(直观、形象、快捷)
三、讲解
在计算机中,也有不同的信息技术软件。打开演示WORD,记事本,写字版的简单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体会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并填如表格中
四、小结:
比较几种信息技术软件的不同(不用的软件有不同的作用,同一类软件也有区别)
[课
题] 主题二
神奇的信息技术工具
任务三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数码相机与扫描仪的不同特点(2)学会扫描仪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2)难点:扫描仪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数码相机、扫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这有几幅精美的图画,想把它保存到电脑里,该用那种工具好呢?解释并演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获得图象的方法。
二、新授
1、比较过后,得出用扫描仪获得图象的效果较好,再次讲解扫描仪的使用。
2、演示如何用扫描仪将图象扫描进电脑。
3、图象的保存以及对图片格式的处理。
三、练一练
随机选取几位学生上台演示用扫描仪处理图片。
四、小结:
除了数码相机与扫描仪,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信息工具?(MP3和录音笔等)比较它们的异同
信息技术除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快捷,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
[课
题] 主题三 便捷的电子邮件
任务一 拥有我的电子邮箱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发送流程。(2)让学生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
(3)学会登陆并浏览自己的电子邮箱。[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申请电子邮箱(2)难点:申请表的填写 [教学准备] 各个网站申请好的电子邮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信笺就是人们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通信工具。今天,遍及全球的因特网为信息交流铺就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电子邮件(简称E-mail)实现了准确、便捷地传递和交流信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电子邮件带来的惊喜吧!
二、新授
1、讲授电子邮件的传递流程
2、进入新浪(www.xiexiebang.com)演示如何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3、登陆刚申请的电子邮箱,浏览收到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三、练一练
让学生在给出的几个大网站之间申请电子邮箱(网易、新浪、雅虎等)
四、小结:
向学生演示不同网站的申请表,讲解其中异同。讲解E-mail地址的格式。
[课
题] 主题三
便捷的电子邮件
任务二
使用我的电子邮箱 [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生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2)成功跟老师收、发电子邮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正确撰写电子邮件(格式)(2)难点:回复与转发的区别 [教学准备] 2个电子邮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成功申请了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大家想不想给同学和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想不想收到同学或朋友的祝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子邮件的收发
二、新授
1、进入邮箱,写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主题、问候语),然后发给自己。
2、查收电子邮件,收到后再回复一封信件。
3、将收到的信笺转发到邮件地址栏里的2个邮箱,然后打开验收。
三、练一练
1、学生给老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
2、老师将所有邮箱地址整合,回复给所有同学。
3、同学收到信件后,相互间收发电子邮件。
四、小结:
1、正确撰写邮件格式,规范使用电子邮件。
2、回复和转发的区别。
[课
题] 主题三
便捷的电子邮箱
任务三
玩转我的电子邮箱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附件,掌握如何添加附件。
(2)会建立邮箱的通讯录,并会使用通讯录发邮件。(3)学会管理邮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添加附件
(2)难点:添加附件路径的查找,创建通讯录。[教学准备] 几张图片或word文档给作附件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元旦晚会的节目可真精彩啊!茵茵用相机记录了那些美好的时刻,她想用电子邮件给姐姐发一些照片,让姐姐分享那快乐的时刻。邮件写好了,但如何才能将照片添加到邮件中呢?还有好多同学也想要这些照片,怎样才能快速的给这么多同学发照片呢?
(板书:任务三
玩转我的电子邮箱)
二、新授
9. 说明:打开电子邮箱后,电子邮箱中有一个小小的“回形针”,它就是把各种文件附在电子邮件上的附件。
10. 添加附件的步骤:
(1)登陆邮箱 → 点击写信→写好收件人、主题、内容后(2)点击“添加附件”或回形针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要添加的文件→选择→点击“打开”即可。3.一信多发
同样的邮件内容,如果一个个发效率就会很低,在收件人处输入多个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并用“,”号将它们分隔开,这样就可以了。
4.建立通讯录
单击窗口上部的“通讯录”按钮→选择“新加联系人”按钮→将好友的电子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中。
通讯录建好以后,写信时在收件人处,点击通讯录中相应的收件人名字,邮箱地址就会自动填上去了。5.邮件的管理
把需要的邮件分类整理、分别存放,将无用的删除,这样有序的邮件信息就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
点击“文件夹 新建”→把文件夹命好名→选择相应的邮件→点击移动→选择相应的栏目即可
三、小结:
今天我们对电子邮箱的各种功能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课
题] 主题四
即时的信息通信
任务一
申请即时通信账号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即时通信工具的优点、方便之处。(2)会懂得如何申请QQ账号。(3)学会添加QQ好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申请QQ账号
(2)难点:申请QQ账号时正确填写资料。[教学准备] 网络计算机室、QQ软件的安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小迪是校报新闻栏目的一名记者,每次的稿件他都用电子邮件与编辑老师交流、修改,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来回才能搞定。小迪希望能有一种更神奇的交流工具,让他和老师的讨论和交流更加即时、更充分,以提高稿件的编辑效率。
(板书:任务一
申请即时通信账号)
二、新授
11. 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QQ的认识,并列举出与电子邮件交流相比用QQ交流的优点。
即时通讯工具功能强大,可以进行“面对面”、声情并茂、充分自然的交流。12. 老师广播教学演示,申请QQ的步骤:
(1)在电脑上安装QQ软件 → 启动程序进入“QQ用户登陆窗口” →点击“申请号码”按钮
(2)在跳出的网页中,按要求填写个人资料,然后设置密码,填写验证码等信息。(3)检查信息填写正确无误后,点击“注册”,即可获得QQ号码。
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去填写资料申请QQ号码
3. 添加QQ好友
申请好QQ号码以后,我们就可以登陆QQ进行与好友聊天了。
下面是QQ号使用的步骤:
打开QQ软件→在登陆框中输入QQ号码和密码→点击登陆
登陆成功以后,发现QQ好友里面是空的,也就是还没有QQ好友,需要我们添加自己的QQ好友。
在QQ界面下方有个查找,点击“查找”→“基本查找”→“精确查找”→在QQ号码栏中,输入好友的QQ号码→点击“查找”→选择好友并点击“加为好友”这样就可以了。
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去添加自己的好友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申请QQ号码并让每个同学都申请拥有自己的QQ号码以及掌握如何添加QQ好友。
[课
题] 主题四
即时的信息通信
任务二
即时信息的多样传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使用QQ进行文字、图片等信息交流。(2)学会组建群,并了解和会使用群的一些功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QQ进行文字、图片等信息交流
(2)难点:图片的传送方式的多样性及群的使用 [教学准备] 网络计算机室、QQ软件的安装。[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有了即时通信工具,小迪和编辑老师编辑稿件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小迪还拍了一些校园的新闻照片作为稿件配图。如何用即时通信工具发送图片等各种信息呢?(板书:任务二
即时信息的多样传)
二、新授
13.(1)玩成语接龙游戏
打开QQ后,与好友玩成语接龙游戏,双击好友的头像,在跳出的聊天窗口与好友进行成语接龙文字交流。
(2)文字信息传递对即时通信工具来说可谓“小菜一碟”。除了文字信息外,它还可以传送图片、声音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发送QQ表情,为了使交流的信息更加生动、简洁,我们可以使用QQ自定义表情,单击信息输入窗口上的选择表情按钮,就可以在弹出的表情中选择喜欢的表情进行发送了。
14. 老师广播教学演示,图片传送的不同方式:
(1)将网页上的图片复制、粘贴在信息输入框,小组成员相互发送。
(2)图片文件的传送
点击聊天窗口上方的“传送文件” 按钮,在跳出的查找路径对话框中找到要传送的图片文件,选择并点击“打开”即可发送。
其他类型的文件也可以用此方法在进行文件传送,但是后缀名为.exe的文件,由于安全的原因不能直接发送,需要压缩后方可发送。
(3)单击QQ聊天窗口中的截图按钮,拖动鼠标抓取电脑屏幕的画面,选好后双击鼠标,点击发送即可把抓图发送。
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去练习用这几种方法来进行图片文件的传送。
3. 组建学习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时通信工具支持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的多个用户结成群。在群组中,大家可以一起共同进行话题讨论交流、分享资源。
群的创建要有等级的权限要求,所以一般的人不能马上创建群,在此我们重点学习群的功能。在群组的聊天窗口中上方有两个按钮,一个是群聊,是用于群成员交流的平台,另一个是共享按钮,它可供群成员上传信息、共享资源。
上传方法:点击“共享”以后,把要上传的文件直接拖动到共享中的框内即可。
下载资源的方法:选择需要下载的文件,直接把它拖动的桌面或相应的文件夹中即可。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在群中去上传文件和下载文件。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发送图片的不同方式和传送文件的方法,以及群的使用。
[课
题] 主题四
即时的信息通信
任务三
用语音、视频拜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使用QQ进行语音聊天。(2)学会使用QQ视频进行拜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QQ进行语音聊天、视频聊天
(2)难点:了解进行语音、视频聊天的前提条件和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 摄像头和耳麦的正确连接,并进行其对应的驱动程序的安装。[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春节快到了,小迪想用即时通信工具,通过语音和视频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拜年,送去他真诚的祝福。怎样才能通过语音、视频拜年呢?(板书:任务三
用语音、视频拜年)
二、新授
1.即时通信工具
即时通信工具不仅可以传送文字信息、图片、声音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语音与好友聊天。
用语音聊天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正确连接好语音设备,把耳麦的两个接头与主机上的两个接口按照颜色同一连接好,然后就可以用了。在聊天窗口中的上方有个语音聊天按钮,点击 即可进行语音聊天了。此外通信的群组还支持多人之间进行即时通话交流,十分方便。
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去练习用语音进行即时交流。
2.视频聊天
准备工作:把摄像头、耳麦与主机进行正确的连接,并正确安装好摄像头的驱动程序,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即时通信有视频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声音和画面质量都相当不错,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连接好以后,打开聊天窗口,在聊天窗口中的上方有个视频聊天按钮,点击 即可进行视频聊天了,另外画面的质量和耳机、麦克风的声音大小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练一练:让学生体验一下视频语音聊天。
即时通信为我们打开了一片网上的虚拟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交流生活、学习的感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也给未成年人代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交友时要慎重,不要随意出去见陌生的网友,注意自我保护。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语音和视频进行交流以及了解其需进行的准备工作。
第五篇:第六课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候,检查出勤情况
(二)复习
(三)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四)授新课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让学生开展讨论,充分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味、思考。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们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学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观看多媒体:与青少年相关的部分法律
1.法律的特征(板书)阅读教材案例,并思考。
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几名孩子的什么权利?违反了什么法律? 法律有什么特征?它和纪律有什么不同?(思考,不作答)
观看多媒体,第一张图展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是由全国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此外,《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像这种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之一。国家创制法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国家认可法律,即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这就是法律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会。
根据图片,说说要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 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国家强制力。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说: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事实证明,依靠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总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医院制定的规则针对医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规则针对街道所管辖的范围人群。
使学生了解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观看多媒体,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归纳出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板书)
观看法律与纪律关系比较图,明确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 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3.法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一。观察体味、思考
(1)片中小偷实施了什么违法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2)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小偷偷取公共财物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案例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二。观察体味、思考 婚姻中出现了财产纠纷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中的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强,依靠法律强有力的武器,就可以处理好这些纠纷。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 纠纷或矛盾的作用。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三。观察体味、思考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案中网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进入,属于违法行为受到制裁。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保护着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板书)
青少年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把“一荣一耻”成为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原则,这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板书)(1)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纪,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细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五)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时结构线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
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结合实际,每个同学列出一至两个要求自己改正的缺点错误,警示自己。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提高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1.纪律的定义 2.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3.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4)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2.情感目标
遵纪守法,崇尚法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3.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候,检查出勤情况
(二)复习
(三)导入新课
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
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果断处置“7·5”事件,当地政府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1 000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案例2: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
(四)授新课
思考问题①: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公正是司法行为的灵魂,是司法的生命。
思考问题②:两个案例判罚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提示:依据相关法律。不管是处理暴力犯罪事件,还是佘祥林的冤狱、国家赔偿都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
思考问题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分析提示:没有失去效力,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存在,才能严惩暴力犯罪分子,佘祥林才能获得70余万元的国家赔偿。而冤案的发生恰恰是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法的结果。
教师在引导分析时要明确指出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政府治理国家的方式是依法治国,引出本节内容。(使用案例时,授课教师可以丰富案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①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治;
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与制度,个人意志;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定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思考问题:怎样做到依法治国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过渡到下一内容)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法律与制度。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与制度治理国家。请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引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回答问题①: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分析提示:教师可在学生列举后进行补充,此问题是让学生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约束,做到有法可依。回答问题②:如果违反了法律将会怎样?
分析提示: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责任。如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违法《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做到有法必依
回答问题③:谈谈你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分析提示: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学生看书本73页的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的六条内容,并要求学生把74页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用下划线划下来。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本知识点可略讲)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2)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3)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案例:
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纪检司法机关共计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67万多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省部级高官35人,尤其是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高官严重腐败案件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这组数字清楚地表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任何腐败分子,无论职位多高,一旦违法,就严惩不怠,这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①:结合材料,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②: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案例分析:
2005年10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上的白领大厦门前,一位农民工举着一块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急卖判决书”,下面一行稍小的字“653万元急卖55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笔款子是开发商拖欠承建公司的工程款,法院判决后一直未能得到执行,承建公司因此无法向建筑农民工们兑现工资,无奈之
下农民工们打算自己亏出100万元换个现金救急。可是,与多数走此下策的债权人一样,他们至今尚未寻到买主。其实,公开叫卖(贱卖)判决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近几年来,由于“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百姓手持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当街叫卖的现象屡见于报端。
思考问题①:案例中的法院判决久久不执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提示:损害法律公信力,损害法律尊严,法院判决成“白条”。思考问题②:你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和尊严?
分析提示: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任何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威严。思考问题③: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分析提示:此问题的回答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国家角度和个人角度,而个人角度又可以具体为中职生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措施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思考问题:怎样落实?
分析提示: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执政水平等; 措施②: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
包括:避免执法、司法腐败;避免冤假错案及不公正案件(佘祥林案)等(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的方式学习本知识点)2)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朗读《普法歌》进行课堂小结:
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斜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
(五)作业布置
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