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

第一篇: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

身如飘蓬一线牵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 导入(音乐导入,课前一支歌放故乡的云)

一曲《故乡的云》让我们置身于浓浓的乡愁,尤其是那句:“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是故土家园的深情呼唤,更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毕生的心愿。老牛,童伴,村舍,炊烟,故乡有着我们深深依恋的风景。正所谓叶落归根,故土家园是无数人情感的寄托和归宿。所以就有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对于乡愁乡思的吟唱。(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先生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可以说乡愁就像是一艘老船,载满了游子思乡的行吟。那么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在古典诗词中又绽放着怎样的光辉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鉴赏羁旅思乡诗再一次感受那份厚重的乡愁乡情。(板书羁旅思乡诗)

二.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

1.何谓羁旅?

——羇,寄;旅,客也。所谓羁旅,也就是指长期寄居他乡。2.为何羁旅?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3.所谓羁旅思乡,——所谓羁旅思乡,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的游客浪子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因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我们不禁好奇,人在旅途,是怎样的见闻令游子思乡恋乡,他们又曾经有过怎样的感叹呢?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我们今天学习羁旅思乡诗同样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板书眼中景,心中情,表现手法)

三. 分析意象意境(通过初中所学羁旅诗,分析羁旅诗常用的意象)

【问】这三首诗歌分别运用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确】: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时而传来几声乌啼,打破夜的宁静。江枫让人感受到秋意正浓,时而能够看到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诗人运用了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意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确】这是一幅秋江暮色图。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舟边,斜阳西下,放眼望去,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一时间触动了诗人的万千愁绪。主要运用了孤舟、水烟、日暮、低天、旷野、明月、清江等意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明确】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主要意象:鸡声、茅店、明月、冷霜、板桥、槲叶、凫雁

【这三首诗营造的意境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萧瑟、冷清、凄凉;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孤独、寂寞】

【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这外物就是意象。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 【积累羁旅诗意象】 意象三字经: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除此以外,一些特殊的节日也常常寄托者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比如在除岁、除夕、除夜、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也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乱山残雪夜,孤春异乡人。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作》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寒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蜀中九日登高 》 四.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连带着明确表现手法)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诗歌来进行分析,分析情感的同时,明确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一)感念亲情之深,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西方人也说:“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我们的牵绊。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有一种情感早就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便是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这也可以说是羁旅思乡诗最核心的情感】

(二)叙写羁旅之苦,表现羁旅路途的艰辛,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三)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孤独愤懑之情,感叹人生际遇。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90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总结情感和表现手法】(板书一处乡思,几种羁愁)

五. 补充几种特殊表现手法

(一)虚实结合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二)乐景衬哀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三)侧面落笔

邯郸冬至夜思家

—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六. 课堂练习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 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

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上阕“灯火”、“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每个2分,说对两处就得4分)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

手法:对比、用典。(2分,每个1分)情感: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漂泊憔悴的忧愤与悲凉的情感。(3分)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2.“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

思家之情和亡国之痛。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六句通过写日暮之景,渲染了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念家而不得归的落寞与怅惘之情。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诗歌后两句直言“离怀”,再听到“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更令人难堪,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寓亡国之痛。

“邀”在这里是邀请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月在天上,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诗人邀来同眠一样。充分写出了诗人夜泊江渚,望月怀人,倍感思家的孤寂之情。

第二篇:羁旅思乡诗教案

2010年高考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②这些景物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第三篇:羁旅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羁旅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

【典例导引】(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

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此诗是王寂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问】: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解析】“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是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的景色引发诗人纷乱的思绪,以“羁绪”引领全篇。归纳:

一、什么是羁旅诗

羁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如: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张说《蜀遭后期》)

(借抱怨秋风,抒发不能归的烦恼,含蓄委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盂浩然《宿建德江》)

(即景抒情,表现了在旅途中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写远在异乡,深秋景色,旅愁归思,即景点染。)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鉴赏应注意】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

(2)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耐,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了解羁旅诗常见主题:①文人失意。②漂泊哀伤。③思念亲人。④生活潦倒。⑤互勉互慰。⑥孤傲不群。⑦珍爱友谊。

(4)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2004年全国卷Ⅲ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二问)的关键;再如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高适的《除夜作》,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5)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高考羁旅诗的设题特点】

(一)写的什么(内容)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辛,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二)、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什么特点?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解析:[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三)、诗中常用意象有哪些?

《[双调]清江引 • 秋 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从而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四)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解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小提示: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小结:★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附:羁旅诗常见节令: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

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四川)夜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设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2分)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 桑 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说明。

答:

(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

4.比较阅读下列两首曲,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第四篇: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关键字词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 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 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韦应物《闻雁》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 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 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

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本题恰成补充,说明本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象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不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 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哇!“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次北固山下⑴

客路青山外⑵,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⑶,风正一帆悬⑷。海日生残夜⑸,江春入旧年⑹。乡书何处达⑺? 归雁洛阳边⑻。

王湾是洛阳人,生于中唐,“尝往来吴楚间”。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 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第五篇: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草木摇落,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作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3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3分)

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5分)

答: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2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3分)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下载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羁旅思乡诗教案(小编整理)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

    回声公开课教案配套

    《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形声字的记字法,认识“哩、返、纹、圈”等生字,感知汉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2.能正确书写“纹”“影”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

    羁旅乡思教案

    羁 旅 乡 思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习目标】 1、了解羁旅行役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羁旅行役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学习羁旅行役诗的表达技巧。 4、积累羁旅行役诗......

    广玉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有配套课件

    18 广玉兰 一、复习检查 1、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再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根据上下......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

    斑羚飞渡公开课配套教案

    《斑羚飞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