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7课教学设计和构思
第17课教学设计和构思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初中的王震霄。首先非常感谢常州市教研室和单书记给我这次公开课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冒着严寒在临近期末的百忙中莅临我校听课,使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教学心得;而在准备开课的过程中,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办公室同行的帮助,也让我倍感温暖。谢谢大家!
下面我就这节课大致的教学设计、构思,体会与大家交流下,请大家不吝赐教。
本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分成三个子目,分别是九一八事变、《义勇军进行曲》和西安事变。对于每个子目我都设计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课程标准的达成;二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导入环节我首先渲染了一个紧张的气氛,以一段急促的防空警报开启本课,从南京到沈阳,拉响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较为顺利地引导出九一八事变。
一、第一部分九一八事件一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我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和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九一八的大致经过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通过表格让学生简述出来,达成课标要求。在能力提升方面,我扣住教材中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的阴谋一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精心策划的,而对于一些企图掩盖事实的观点进行反驳,通过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和给必要材料,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提升学生对帝国主义野心的认识和警惕。
关于东北迅速沦亡,学生都会疑惑,为什么中国军队挡不住日军。而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东北沦亡的重要原因,但这要有充分的证据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除了呈现教材已有的史料,我又补充了一段,引导学生将史料比照分析,得出蒋介石的态度是一致,那就是妥协退让不抵抗。
我通过播放《松花江上》并展现东北沦亡的真实图片,在情感上使学生直观感受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的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但同时给郑重地告诉学生,东北人民没有放弃斗争,他们组织一切力量抵抗日寇,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一目,课表在教学活动中提出学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由于此歌已是国歌,学生肯定都会唱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认识“不朽战歌”的内涵和意义。我先创设了背景,指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通过播放史诗歌剧《东方红》的片段,以另一种艺术方式呈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提出设问,为什么今天要坚持唱这首歌,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能联系之前创设的背景,谈到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等方面,我做一个总结和提升。
三、第三部分是西安事变。
关于这一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而这同样也是难点。
对于西安事变的概况,我侧重从背景入手,因为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举动的确是举世震惊的。学生为有疑惑,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知道,张学良发动兵谏是爱国壮举,怎么让学生理解接受?我尝试从当时的中国危难的时局和张学良本人的身世突破,引导学生认识到“国恨家仇”促使张学良坚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苦苦相劝无济于事,张学良才发动兵谏。这一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看清蒋介石顽固内战的本质,也能提升对张学良爱国情怀的认同。西安事变的经过则用较少的语句带过,略微补充一些捉拿蒋介石时的细节。
在这一目中,我重点把时间放在如何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直接灌输是很勉强的,是起不到效果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事变后形势极其复杂和严峻,才能自己体出会和平解决的意义所在。因此我设计让学生推测事变后会有哪些方面不同的主张,再加以归纳概括出四个方面6点主张。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些主张展开讨论,听取学生的想法。再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这个主张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解决西安事变必须有一个原则,如何做才是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才最有利于抗日大局。经过这样逐层的点拨、提示,学生的在讨论、陈述、分析再思考后,自然就趋于统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的主张最最合适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能阐述西安事变对于时局转变的重要意义,即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抗日救亡产生的积极影响。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也使学生从之前压抑的内战不息的感受中解放出来,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以上就是这节课我大致的设计,这一过程我也是反复思考,力求在短暂的时间内把问题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在关键问题上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和万众一心的精神。
我就讲这些,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帮助。谢谢!
第二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构思
《简单结构设计》教学设计构思
许凤玲
本节内容以学科化的思路为明线,生活化的思路为暗线来总领整个课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以点带面来突破具体与理论的界限,体现设计项目、要求来自于发现问题过程,设计分析来自于讨论分析的过程,设计准备来自于整理的过程,设计的方案来自于各自的不同的构思,多个不同的想法的取长补短的交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具体的环节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一、承上启下,承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的后四章为主线的学生作品集,以发现问题(从作品集引申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思考)引入课题,从而需要明确问题(相应问题的相应的设计的项目及各具体问题解决需要满足的具体条件、要求)。在教学实施中贯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也就是说,你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
二、设计分析,从众多的设计项目中选择一个典型的同学能做也可以有设计空间的项目,要求学生制作各部分就形状、材料、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并课堂自由讨论交流。也就是说,怎么达这些要求。
三、设计准备,设计一张指导设计准备清单,要制作,需要准备的材料、工具、设备的清单。也就是说你要准备些什么。
四、设计方案,分组探索,要求叙述设计的结构的整体构造、各构件的实施设想,叙述的越详细越好。然后组织各组代表交流。也就是说,整体怎么做。
五、实际的动手制作同类作品,展示制作作品,体验结构与功能(多功能)的关系,结构与强度和稳定性的关系。
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篇:高中语文《记叙文的构思》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记叙文的构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作文教学几乎占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感觉最头痛的。特别是在高一的记叙文训练中,由于学生阅历与阅读水平的限制,学生的构思和教师对学生构思方面的指导已经成为记叙文教学取得进展的瓶颈。因此,我也在不断思考记叙文教学,特别是记叙文构思的问题,在周老师的点拨下,我选择了几篇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的考场作文,这几篇作文都不是高分作文,而是一般成绩的作文,针对这几篇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然后用优点来改正不足之处,总结出记叙文构思的一些常用的技巧并应用于写作训练之中。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记叙文中构思的优缺点,并对缺点进行改进。2.指导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常见的记叙文构思技巧。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重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记叙文中构思的优缺点,并对缺点进行改进。2.运用常见的记叙文构思技巧。教法学法:
1.师生及生生互动讨论。2.问题引导、点拨法。3.合作、探究、归纳法。具体教学环节:
一.导入 胸有成竹、腹稿。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略点构思的含义(广义、狭义)
(二)分析范文
(一)的优缺点
重点:反复描写人物的手法的运用,如画眼睛。
(三)分析范文
(二)的优缺点 重点:如何能紧扣题意来构思。
【设计构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一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的习作中,同学们作文中的优点是普遍多于缺点的,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二是让同学们从自己的习作中,概括出记叙文构思的一些常用的技巧。
(四)让学生对两篇文章中的缺点进行改进
【设计构想】学生对两篇文章中的缺点进行改进中,一是不断引导学生与两篇文章的优点相结合,一些优点很好的构思方法;二是改正后的缺点,就会变成优点,就成为了构思的技巧。
四.课堂小结
【设计构想】让学生针对两篇文章的优点及改正缺点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构思技巧运用的自发性转变为构思技巧运用的自觉性。
五.课堂练习
对《那个陌生的背影》进行记叙文构思。
【设计构想】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总结出的构思技巧。
六.作业 三.课后反思
1.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表达,表达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2.学生从日常作文习作中提炼出了常见的记叙文构思技巧,并在逐渐学习自觉地运用到记叙文的构思中。
3.学生通过对普通考场作文的修改,既看到了自己日常写作的优点,也认识到了不足之处,通过对不足之处的修改,写作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4.本节课时间的安排不太合理,课堂练习的时间不足,主要原因是在
对两篇考场作文进行讨论时,每一篇文章都是先讨论优点,再讨论缺点,然后针对两篇文章的缺点再回头进行修改,这样耗费了较多时间,可以在每一篇的缺点讨论结束之后,直接进行修改,这样就会节省出时间,使课堂练习部分得到充实。
5.学生在课堂进行作文修改,多是口头之作,没有落实到笔上,发言也只是部分同学,不能让所有同学体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这节课之后,最好应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篇文章,进行升格训练,使课堂效果得到延伸和巩固。
第四篇:选材与构思教学设计
◆选材与构思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
【设计理念】
作文选材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学生应该在生活和作文中体味感动,欣赏真实。因此,选择真实感人的素材进行作文创作是本次体验活动的核心目标。
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会从自己最亲近的母亲身上观察真实,撷取感动,懂得感恩。体谅母亲的付出,了解母亲的不易,用微薄之力去爱母亲。进而选择其中最纯美最深情的素材书写母亲,感恩母爱。
生活和真实是作文最本色的选材,紧扣主旨选材是创作根本的宗旨。【教学目标】
学会选材,能够选择新颖真实紧扣主旨的材料进行作文创作。
1.正面取材:选取生活中最真实最感人的素材表现中心。
2.侧面选材:通过侧面转述故事,或者选择同主旨语言材料深化中心。【前期体验】
安排学生进行以下体验活动。
1.整理关于描写母亲赞美母爱的文章、歌曲、图片等素材。
2.和同学讲讲你心中的母亲,或者母亲的故事。
3.进行专题采访:亲人(朋友、邻居)眼中的母亲。【作文课堂】
一、导入新课
师:无论是阎维文的《母亲》还是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这些歌情真意切,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我们走多远,也走不出母亲爱的牵念。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一永恒的主题——母爱,共同唱响“献给母亲的歌”。
二、体验交流 1.道不尽的母爱
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可展示图片,可朗读课文,可咏唱母亲的歌谣,可呈现赞美母爱的诗词名句,采用多种形式展示交流。
要求: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捕获的最精美的语句、诗文等做好记录。〖实现目标:侧面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抒情语言素材为文章增色添彩。〗
师归结:这就是母亲,有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崭不断的丝丝牵挂。
2.我与母亲的故事
A.资料中的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母亲,你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听朗诵,稍后请你诉说你与母亲之间最让你难以忘怀的一件事。(配乐朗诵《报答》)
B.学生根据内心的记忆,精选其中最真切的感动,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最真实最感动的一两个小故事,教师引导如何选材。
〖选材指导:1.真实:生活中真实而平凡的感动。2..避免俗套,力求新颖。〗
C.细节描写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的描绘。
方法:锤炼词语,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
细致白描,母亲的眼睛、手、腿脚、背影等
巧用修辞,她的眼睛花了,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选用典型细节:妈妈秋风中的背影等
〖实现目标:善于从纷繁的事例中选择真实新颖的素材充分展现创作主旨。〗
3.他人眼中的母亲
形式:采用访谈式,展示访谈记录。(采访自己亲人,朋友,邻居以及母亲自己)
思考:筛选他人眼中关于母亲的材料,保留什么,摈弃什么。
〖选材指导:选材应紧紧围绕中心展开,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律不用。〗 方法:必要的侧面描写,烘托主人公的品质。
注意简洁、精当,不能淹没重点描写对象。
归结:你从未见过母亲藏起的泪水和痛苦,有空就多摸摸她的手,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实现目标:善于围绕中心选材,一切材料服务于中心。〗 4.母爱颂歌:
情感升华,送给母亲的最真诚的话语
示例:妈妈,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会不会安心的把手交给我呢?这是女儿我美丽的期待!三.思路点拨: 选材:1.真实 2.新颖 3.紧扣中心
构思:精美语句入文章
传神细节传神韵
侧面烘托添色彩
情感升华凝真爱
四.归纳总结:
音乐《听妈妈的话》高潮部分: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教后反思】
这节课所要展示的作文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作文告知学生作文题目,简明扼要的说几句话就让学生生涩的动笔写作。
这节课重在学生的一种情境的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母爱这个大的环境之中,对自己的母亲从不同的侧面来做更加详尽的了解。所以,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会对自己的母亲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或者是从情境中获得触动,进而引发自己的感慨,从而下笔成文。
体验中,学生产生纷繁的素材,在这样的情境下,顺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材,合理筛选,并给与选材之后的构思引导。较好实现了体验---选材---方法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选择真实,抒发真情;侧面选材,烘云托月;紧扣中心,言必中的。这样选材指导之后的作文创作一定是紧凑而充满鲜活的生命气息。
第五篇:怎样教学生构思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把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了解“谈虎色变、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抓住课文中描写路龙卷的生动语句,让学生反复品读,展开想像
2.借助多媒体,播放陆龙卷肆虐大地时的残暴片段,再现龙卷风的肆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爱好。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析题引入,交流资料
(1)课伊始,生齐读课题,抓住 “龙卷”二字,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风? 从题目上“龙”的形态特点及具有神奇的力量,使学生体会“龙卷风”是一种具有很强劲、威猛的风。
【设计意图:我们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每一个词语都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根据“龙”在人们心中具有的神奇力量,揣摩这会是一种强劲威猛、具有破坏力力的一种风,从而进一步体会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2)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龙卷风的资料。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自主识字
恐怖 肆虐 嗡嗡声
狂暴威猛
谈虎色变 摧毁建筑 蜜蜂振翅
大象鼻子
终生难忘 抛来掷去
爆炸似的 特异形态 ① 学生交流谈虎色变这个成语的故事。
② 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再次读词,发现每竖一行的词语是属于同一类词分别是人们对龙卷风的感受、它对大地的破坏、恐怖的声音以及他特异的形态。
【设计意图: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觉得字词教学没有亮点,所以
往往省略这一环节。但我觉得本课是第一课时,排除词语读音的障碍,是读通课文的第一要素。例如:肆虐这个读音,学生很容易读错,所以我在课上反复纠正这个读音。“谈虎色变”这个词语也是本课中的一个
重点词语,在初读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理解它的本意,为下一步学生深入理解做好铺垫。通过精心把这些词语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2)初读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对于龙卷风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交流陆龙卷和海龙卷让他们感受到来势汹 汹、气势庞大、很具震撼力。板书:陆龙卷、海龙卷 3)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体会人们的恐惧。
① 联系课文,理解谈虎色变,再读体会情感。板书:谈虎色变 ② 思考:是龙卷风的什么给人了这种感受?联系生活理解 “特异、狂暴威猛”
指导朗读:抓住“久久不能平静”读出人们的激动的心情。板书: 久久不能平静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课文内容再次理解“谈虎色变”从而体会这 个成语的引申义,并在朗读训练中,融合关键字词的辨析,引导学生研读、品味。抓住“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理解下文奠定基调】 3.情景再现,品词析句 学习第3段,体会陆龙卷的特点
(1)默读课文,用笔勾画描绘陆龙卷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 的句子,用心品味,并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设计意图:默读,是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默读 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孩子创设锤炼的机会。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正因为无声,会显得理性。】
随学生交流,在课件中逐句显示以下句子出语句以上内容转自小精灵 网(2)出示: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远处传来千万只般蜜 蜂振翅的嗡嗡声。学生谈自己阅读感悟:还没有看到龙卷风就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感觉恐怖。
①师提问:你们见过雷雨云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 ②出示雷雨云图片
指导朗读:根据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千万只般蜜蜂振翅的嗡嗡声,读出恐怖的感觉。
小结:作者形象的描写使我们在没有亲身经历过龙卷风的情况下能 体会到当时那恐怖的声音,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打比方”。【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自觉主动感悟文本,遵循感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感悟“雷雨云”时会有些困难,很多学生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理解龙卷风来临前那种来势汹汹,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看图片,学生会被眼前黑压压的乌云所震撼,立刻会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感觉。教师采用看、读、品的方法感悟语言,使学生体会龙卷风的特点印象会更加深刻。】
(3)出示:接着,你会从沉沉的乌云下,伸出一个大象鼻子似的怪物。它越来越长,声音
越来越大,像连续爆炸似的响个不停。
学生交流:陆龙卷不仅声音很可怕,而且形态也很可怕。①指导朗读: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②出示陆龙卷图片让学生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4)出示:这个怪物摇摇晃晃向前移动,不摧毁断的建筑物,把汽 车随意抛来掷去,甚至把小木棍儿、草秆儿像钉子一样刺入人畜的皮肉„„学生抓住“摧毁”“随意抛来掷去”“ 像钉子一样”交流自己的感受。
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你能够把什么东西随意抛来掷 去?
②出示陆龙卷肆虐大地的文字资料
读了这样的文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指导朗读这段文字。③播放龙卷风肆虐的声音展开学生的想象力,仿佛看到了龙卷风怎样肆虐大地?
④陆龙卷这种任意破坏大地上一切东西的行为可以用书中的那个词来概括?(肆虐)。
⑤播放龙卷风任意肆虐的视频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面目全非”这个词语 4.总结写法,品味语言(1)出示第3段,把运用打比方的语句上变色。学生再次品读,总结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好处。(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总结写法,引出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
龙卷风
海龙卷
陆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