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展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拓展链接课
——《可贵的亲情友情》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卢龙县教研室
张玉环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三篇:17课《可贵的沉默》、18课《她是我的朋友》、19课《七颗钻石》,略读课文一篇20课《妈妈的账单》。课内文章内容生动、真实感人,分别表现的是: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为了挽救朋友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爱心使小木罐一次次发生变化带来种种奇迹;向母亲索要劳动报酬的小彼得,在无私的母爱面前,认识自己的错误。本单元其他学习内容也与专题密切相关,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整租教材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与真情”,可以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深入体验这种情感,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爱别人。【教学内容】
围绕本单元“亲情、友情” 这一主题,进行拓展链接,通过交流,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丰富体验,加深对“亲情、友情”的理解,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目标】
1、回顾单元课文,着眼单元整体,再次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拓展链接“亲情、友情” 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扩大阅读量,扩张思维,增加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3、学习围绕主题拓展链接的方法,养成读书欣赏的好习惯,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重温主题
1、回顾单元课文及主题,回忆“感动点”
师:孩子们,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一个个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
盘点课文题目: 17.《可贵的沉默》 18.《她是我的朋友》 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
这四篇课文讲述的内容不同、表达情感的角度也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是什么?——可贵的亲情、友情。
2、揭示本课任务
这节课,我们围绕“亲情、友情”这一主题进行拓展链接,上一节“单元拓展链接课”(板书课题)。
3、回顾课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回顾课文,四篇文章中分别感动你的点是什么?(哪个描写的细节或情节让你难以忘怀、刻骨铭心,深深地打动了你?)
【以上用时约4——5分钟】
二、拓展链接,交流感悟
1、集体欣赏
过渡语:不仅仅这四篇课内文章,课外同主题的文章还有很多。接下来,一起欣赏一篇课外文章《打错的电话》。接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或者是那句话、那个自然段打动了你?)
出示课外文章《打错的电话》,说一说文中打动你的地方。
打错的电话
一天,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小女孩的声音:“爸爸,我好想你啊!”凭直觉,这个电话打错了,因为我只有个6岁的独生子。我没好气的说:“打错了!”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的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知道你很忙,如果来
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亲妞妞一次好吗?”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换成一个低沉的女声:“对不起!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向您道歉的。这孩子命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化疗,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当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总是呼喊着鼓励她坚强的爸爸,我实在没办法,那天就随便编了个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样了?”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妞妞已经走了,她是微笑着走的,临走时小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能听到„爸爸‟声音的手机……”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前已模糊一片……
亲情重要,她能让人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因为“爸爸”吻了她,所以她放心地走了,是爱送她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交流:爱子心切、陌生人的容忍化作关爱。【以上用时约3——4分钟】
2、自主交流
引导语: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体裁的文章来表达,比如还可能用诗歌;除了用诗文,同一主题还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围绕“亲情、友情”这个主题,交流一下你读过的诗文、名人名言,听过的故事、歌曲,看过的影视作品,甚至是欣赏过的绘画、雕塑、戏曲、对联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只要是反映“亲情、友情”的都可以,当然也可以是你的真实经历。
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大家展示交流了这么多诗歌,还有没有别的?比如,名人名言有没有?还有没有其他与众不同的内容?)
【以上用时约15分钟】
3、个性点击
提供“亲情、友情”资源库(可以是教师课前制作的主题网站),由学生自由欣赏
关于亲情、友情的不同内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如:音乐、影视、名人名言、图片、雕塑、戏曲、对联等)。
你最想听哪方面的,看哪方面的?接下来想看什么?给男同学一次机会。给后面同学一次机会。
学生随机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你们之前都看过,谁说说。大家连看再说,十分兴奋。雕塑:
1.他们三个人分别是谁?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给大家讲讲。(志同道合)
根据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故事制作的铜像,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象征着苏匈友谊的雕像
3、矗立在张謇故乡江苏常熟濠南别业前,张謇与梅兰芳忘年友谊的雕像;
4、瞧,多生动有趣的雕像啊,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童年的朋友)
5、看到这尊泥像你联想到什么?
6、《姣》
7、8、父母的爱拖起了孩子的明天
9、幸福的祖孙三人
10、“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
(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对内容的侧重点要有所突出:诗歌、名人名言,不要让语文课缺少语文味。)
【以上用时约14分钟】
三、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亲情就像是一根线,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父母爱的系牵; 友情就像是一盏路灯,就算再黑暗的路,也不会让我感到彷徨。
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感受了真挚温馨的亲情、友情,享受了拓展链接的快乐,广泛阅读,汲取营养。
(语文无处不在,诗歌中有,图片中有,音乐中有,影视中有……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味,你会体会到拓展链接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以上用时约1——2分钟】
第二篇:张玉环 拓展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拓展链接课
——《可贵的亲情友情》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卢龙县教研室
张玉环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三篇:17课《可贵的沉默》、18课《她是我的朋友》、19课《七颗钻石》,略读课文一篇20课《妈妈的账单》。课内文章内容生动、真实感人,分别表现的是: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为了挽救朋友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爱心使小木罐一次次发生变化带来种种奇迹;向母亲索要劳动报酬的小彼得,在无私的母爱面前,认识自己的错误。本单元其他学习内容也与专题密切相关,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整租教材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与真情”,可以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深入体验这种情感,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爱别人。【教学内容】
围绕本单元“亲情、友情” 这一主题,进行拓展链接,通过交流,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丰富体验,加深对“亲情、友情”的理解,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目标】
1、回顾单元课文,着眼单元整体,再次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拓展链接“亲情、友情” 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扩大阅读量,扩张思维,增加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3、学习围绕主题拓展链接的方法,养成读书欣赏的好习惯,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重温主题
1、回顾单元课文及主题,回忆“感动点”
师:孩子们,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一个个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
盘点课文题目: 17.《可贵的沉默》 18.《她是我的朋友》 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
这四篇课文内容不同、表达情感的角度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是什么? ——可贵的亲情、友情。
2、揭示本课任务
这节课,我们围绕“亲情、友情”这一主题进行拓展链接,上一节“单元拓展链接课”(板书课题)。
【以上用时约4——5分钟】
二、拓展链接,交流感悟
1、集体欣赏
出示课外文章《打错的电话》,说一说文中打动你的地方。【以上用时约3——4分钟】
2、自主交流
引导语: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体裁的文章来表达,比如还可能用诗歌;除了用诗文,同一主题还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围绕“亲情、友情”这个主题,交流一下你读过的诗文、名人名言,听过的故事、歌曲,看过的影视作品,甚至是欣赏过的绘画、雕塑、戏曲、对联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只要是反映“亲情、友情”的都可以,当然也可以是你的真实经历。
小组内交流。班上交流。
【以上用时约15分钟】
3、个性点击
提供“亲情、友情”资源库(可以是教师课前制作的主题网站),由学生自由欣赏关于亲情、友情的不同内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如:音乐、影视、名人名言、图片、雕塑、戏曲、对联等)。
学生随机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以上用时约14分钟】
三、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亲情就像是一根线,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父母爱的系牵; 友情就像是一盏路灯,就算再黑暗的路,也不会让我感到彷徨。
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感受了真挚温馨的亲情、友情,享受了阅读链接的快乐。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以上用时约1——2分钟】
第三篇:(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相关链接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相关链接。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磁铁 学具准备:圆形学具、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二、你说我讲
1.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小组合作。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磁铁,分别是5、5、5、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小组交流。说清楚:
①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②算式怎么列?
③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①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②怎么不一样?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 5+5+5+2=17 ② 5x3+2=17 ③5x4-3=17(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师:看同学们做的方法,你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生生、师生相互质疑。2.解释意义,分析模型(1)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3×5+2就是求比3个5多2的数,5×4-3就是求比4个5少3的数。(2)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3)交流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观察比较,师: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师: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3.巩固应用,模型内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圆?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乘加或乘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学生交流: ①4×4+2=18 ②4×5-2=18 这两种方法分别让学生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2.综合练习:
3.拓展练习:
3、拓展练习:(1)一共有多少人?
2)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和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方法和算理。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从情境图的寻找信息,设计主要考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渗透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环节主要是自主是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
存在的问题是方法的提升有待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梳理还算到位,但是方法的优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运算顺序的时侯可以进一歩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先乘后加或减的运算顺序。相关链接-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第四篇:《相关链接:编码》教学设计
第1单元 相关链接
编码 主备人:孔祥宁
课题:拓展平台——编码 教学内容:课本19-2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身份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的编码特点,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比较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编码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身份证、带有条形码的商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古诗,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大家太熟悉了是吗?诗人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勾起人们不尽的情思和神往。这是一首数字诗,妙在按顺序嵌进十个数字。像这类数字诗还有很多,数字走进诗中,为诗平添了几分佳趣。那么数字走进生活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王国,体验神奇的数字编码吧!
出示课题:数字编码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谁能来说说你所了解到的?
生:邮政编码、车辆牌号、电话号码(板书)、身份证号码(板书)、学号、房牌号码、商品编码、报刊杂志的刊号等等。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邮编、房牌号、公交站牌、车牌号、银联卡、积分卡等)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编码是最常见到的?
生: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电话号码。
课前让同学们分小组收集了这些编码的含义及其编排规律。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后派代表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
(1)小组长从邮政编码的组成、含义、各地的邮政编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编码这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2)各小组的同学对邮政编码的知识做补充汇报。(3)同学们提出自己对邮政编码的理解和疑惑。教师小结: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
邮证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送范围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代号; 第四位表示市(县)的编号; 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
如:市南区东部的邮政编码是266071,西片的是266002 第二小组
(1)小组长根据本组同学从电话号码的组成、含义、常用电话号码、身边的电话号码这四个方面将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报。
(2)其他同学补充汇报。
(3)提出问题,讨论或上网查询解决。问题:这些号码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119 120 12315 112 114 10086 第三小组
(1)小组长根据本组同学从车牌号码的组成、含义、市内常见车牌号码和特殊的车牌号码这四个方面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报。
(2)补充汇报。
问题:①车牌号码的编码与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有什么不同?
②鲁B……字母B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③不同颜色的车牌分别代表哪一类车? 第四小组
(1)小组长根据本组同学从身份证的组成、含义、作用、新旧身份证的区别四个方面将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报。
(2)各组同学补充汇报。
问题:①说一说老师的身份证上的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板书本人身份证号码)
②说出自己身份证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③身份证中的X表示什么?
总结:身份证由17位数组成。分别是六位数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顺序码的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
第五小组
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同学收集到的其他编码知识。如:图书编码、商品编码、学生的准考证编码等。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号码。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只是一些相对比较常见或常用的号码。除了我们所介绍的这些外,你一定还知道有许多其它的号码,如:商品编码、报刊杂志的刊号、密码的设置,各种卡(银行卡、饭卡、IC卡等等),人民币上,书上……,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编号。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符号、数字来描述一定的规律,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出客观规律,避免日常语言的烦琐或含糊不清,看来数字的作用还真是巨大的。如果你对这些数字、符号很感兴趣,不妨做个有心人,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你会有惊人的收获!下面老师就给你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三、类化练习1.编参赛号
出示19页信息:你们能运用刚才掌握的编码知识帮助他们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吗?
编码之前请大家先思考几个问题:①参赛号码中应包括什么?(学校、年级、序号)②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下面小组合作,尝试编码。2.完成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思考之后,组内交流自己的认识,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
全班交流教师掌握学生完成情况。3.完成自主练习2 独立审题,完成练习。提问:你喜欢这种统计方法吗?为什么?请用这种方法课后对本班同学是否喜欢数学……进行一次调查统计。
4.完成自主练习3 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学号吗? 生:2002×××× 课件出示一组学生的学号。
问:你们知道这些学号表示的含义吗? 今天就请你给自己设计一个更加实用的档案号。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四、总结升华,拓展提高
数字与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编码有许多学问,用到许多的知识。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要想更好地运用数字编码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第五篇:6下1-相关链接《利息》教学设计
《利 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相关链接。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弄清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攒了5000元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不太安全,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
预设:放在银行、买基金、买理财 谈话:把钱放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可以长利息 揭示课题:利息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以前的银行存单,(课件出示情景图),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什么问题?
预设:生1:到期后能得到多少利息?
生2:到期后一共能从银行拿到多少钱?
【设计意图】以这种谈话的方式导入,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了解意义。
谈话:在银行存款,要弄清楚三个概念:本金、利率和时间,谁能说一说在上面的信息中,哪是本金?哪是利率?哪是时间?哪是利息?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存到银行的钱叫本金,取钱时多给的钱叫利息,银行规定的百分数叫利率,谈话: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内,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二)解决红点问题:到期时小丽的爸爸可以取回多少钱?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谈话: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教师出示:利息 = 本金 ×时间 ×利率 学生独立解答。
利息:8000×4.25%×3=1020(元)追问:这一步求的是什么?
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8000+1020=9020(元)追问:这一步求的是什么? 谈话:谁能对照你列的算式说一说,怎样求利息?计算利息需要哪些数据?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练习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按照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
2.自主练习第2题。练习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国债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从中体会国债利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解决有关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的几个关键的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求“利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梳理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