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0: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

第一篇:《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

《初步认识软》教案分析

玩“纸牌”游戏——初步认识软

教学内容:玩“纸牌”游戏,初步认识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2、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软。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软在计算机运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游戏软的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找到“纸牌”游戏、将鼠标指针移到屏幕左下角的按钮上,单击鼠标左键。

2、移动鼠标指针,按下图标号所示的顺序,依次只需鼠标指向操作。

二、启动纸牌游戏、单击菜单中的纸牌选项,出现下图所示的纸牌游戏窗口。

纸牌游戏窗口

2、游戏窗口介绍:

标题栏

菜单栏

窗口

三、戏目标及规则

、纸牌游戏的目标。

游戏的最终目的使将所有同花色的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移到右上角的4个空位中,从A开头。

2、游戏规则。

(1)你将建立起两叠牌:纸牌跌和花色叠。

(2)建立纸牌叠才能清空需要建立的花色叠的牌。

(3)要将一张或一叠牌从一个纸牌叠移到另一个纸牌叠,可用鼠标拖动它。

(4)要将某张牌移动到花色叠,可双击该纸牌。

四、玩纸牌游戏举例

五、关闭纸牌游戏

具体步骤:、打开纸牌窗口中的“游戏”下拉菜单。

2、单击该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第二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玩过纸牌游戏后,同学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我们看到的计算机硬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许多像纸牌游戏这样能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帮助的软,计算机才能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软

软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软根据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系统软和应用软。

、系统软:

负责为应用软和硬建立起联系的软就是系统软。

2、应用软:

应用软就是那些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软。

三、inds98视窗操作系统

我们在打开计算机显示器和主机电源之后,在通常情况下,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画面。

inds98视窗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irsft)公司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软产品。

四、堂练习、试着玩一次扫雷游戏。

2、试者分别单击游戏窗口右上角的3个按钮看这3个按钮有什么功能。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112-114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电脑、学具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纸片若干,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情境图——蛋糕】要想把这2个蛋糕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生:平均分)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得1个。

【设计意图:创设圣诞节老人为小朋友分礼物的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情境中的学习素材可以清楚地揭示分东西时要想分得公平,必须要平均分,方便学生从整体上架构数学知识,为后面认识分数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理解并掌握二分之一的意义

符号创造及介绍。

师:要想把这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呢?(生:一半或1/2)

【若生说一半】师:一个蛋糕,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那能不能也创造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半个蛋糕呢?(让学生进行符号创造)→虽然这几位同学表示一半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在想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在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一半。师: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个呢?生:1/2

【若生说1/2】师:你真棒!知道用1/2来表示一半,那你能来介绍一下你说的这个数字吗?(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正像同学们想的这样,数学上统一规定用“1/2”表示一半,先写中间的“—”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接下来,一起写一写1/2这个数吧!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认知冲突,从而自发产生符号创造的需要;学生经历了符号创造的过程,对分数的读法,写法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理解1/2的意义。

师:刚才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另一份呢?(生:1/2。用粉笔重点标注另一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蛋糕的1/2,你能找到学具纸片的1/2吗?【出示操作要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①动手折一折,找到手中图形的1/2,并把它涂上颜色;②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将合作要求再具体点:一折:动手折一折;二找:找到手中图形的1/2;三涂:把它涂上颜色;四说:说说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下面计时三分钟,动手做起来吧!

【学生拿出前准备好的纸片,具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纸片,动手操作。学生操作后,全张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1/2?

生:我把()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修改: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交流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将他们学具纸贴到黑板上】

师:孩子们,请你观察黑板上的学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不同,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却都能用1/2表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2来表示。

师:老师也涂了几个1/2,你们帮我看看我找到的对不对?

出示:几个被分成两部分的图形,(有平均分的,不平均分的)。

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对1/2这个新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是什么意思?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理解1/2的意义是学生认识分数意义的基础,在本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环节让学生在认识了蛋糕的1/2之后,动手利用学具纸片析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不同图形的1/2。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大量的直观体验中,学生逐渐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学生用语言充分描迷1/2,逐渐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

(1)创造四分之一: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生:1/4。)谁能借助学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1/4的?(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学生作品】

师:为什么图形不同,折法不同,却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生:因为它们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4来表示。)

小结提升。

师:【出示:依次出示很多圆被平均分成2、3、4、、6······等不同份数,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这1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1/2),那平均分3份,1份是?(1/3),平均分成4份,1份是?(1/4),这是?(1/),这是?(1/

6、1/

7、1/8)

师:继续分下去,还能得到哪个分数?(1/

9、1/

10、1/11·····)

还能继续分下去得到其他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能说得完吗?(生:分不完,这样的分数由无数个。)

师总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有了认识1/2的基础,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就相对简单了,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利用直观材料感知1/4的意义之外,还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帮助学生想象:可以无限分下去,有无数个分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思想,同时可以渗透分数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儿

认识几分之几。

师:我们再来看分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呢?2份是多少呢?3份呢?4份那你能用学具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找到图形的3/8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将学生的作品板贴到黑板上。)

揭示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咱们研究出的这么多的数,有成就感吗?比较这些数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它有自己的名字——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能说出3/8的中间这条横线叫什么?分子与分母分别是多少吗?(边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以及几分之几之后,黑板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分数素材,此时,介绍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揭示题,水到渠成。】

了解分数的由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设计意图:此处不仅是了解分数的由来,渗透教学文化教学。更是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分数创造发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堂中学生进行符号创造的过程很相近,从而学生体会到学习创造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三.拓展应用,内化新知:

师:看到大家学的这么认真,圣诞老人可高兴了,现在他想考考大家,请看题。(出示习题)

四:堂回顾,拓展延伸:

师:本节,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补充:“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分数。而是缺少发现分数的眼睛。”同学们,这节后,让我们带上数学的眼睛,走出教室,去发现更多的分数吧!)

第三篇:图形认识初步 教案范文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6中的图4.1-1,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图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请同学们看课本P118图4.1-4(4)提出问题:在这幅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P119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23~P124习题4.1第1~6题

4.1.2 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二、讲授新课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3、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4、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P121~P122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2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25~P126习题4.1第7~12、13、14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1)

教学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

1、探究直线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128探究课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

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

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

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

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9有关内容。

教师活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

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

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

(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

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3、完成课本P129练习。

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2~P134习题3.2第1、2、3、4、10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2)

教学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

3、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

ACDB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教师活动: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木棒。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注: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应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数学问题:

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

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P130所讲方法)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思考课本P130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较线段的长短。

(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5、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

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较结果。

教师活动:用教具(三根木棒)演示线段比较方法,评价学生得出的比较结果,再用多媒体演示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

板书:(1)ABCD(3)AB=CD(C)(D)(C)(D)(C)(D)

6、线段的等分点。

(1)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取线段AB上一点M,移动线段AM到线段MB上,当AM•与MB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此时点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板书: AM=MB=2 AB(2)线段的等分点:

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BABAB板书:AMNB AMNPB

11AM=MN=NB=3 AB AM=MN=NP=PB=4 AB

7、探索线段的性质

(1)完成课本P132思考题

(2)提出问题: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

学生活动:联想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直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活动:

板书:线段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完整归纳出线段性质。

(3)举例说明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点A、B、C,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注:这两个问题先请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再作评价.

8、两点的距离。

教师活动:讲解两点的距离定义。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

2、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距离的定义。

3、懂得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33~P114习题4.2第5、6、7、8、9、11题

4.3.1 角的度量(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讲授新课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7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8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39练习

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

(3)22°30′×8;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4习题4.3第1、2、3、4题

4.3.1 角的度量(2)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画出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P139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5~P146习题4.3第6、11、14题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 C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A B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

完成课本P142练习.

注: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2、认识角的和差.

学生活动:思考课本P140观察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思考的结论.

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右图)

∠AOC=∠AOB+∠BOC,∠AOB=∠AOC-∠BOC.

提出问题:∠AOC-∠AOB=________.

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完成课本P140探究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

提出问题: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说出这些角的度数,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结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补充. 4认识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右图)

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

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40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课本P141图4.3-5,讲解角的三等分线.

请学生动手完成课本P138探究,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认识.

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生活动: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画法并画图.

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并演示画图过程.

(1)借助量角器画图:以已知角顶点为顶点,已知角的一边为边,在已知线的内部画一个度数等于已知角度数一半的角,则这个角的另一边就是已知角的平分线.

(2)用折叠方法:把角沿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沿折痕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即为已知角的平分线.

三、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角的大小关系有哪些?认识了角的哪些运算.

2、本节课学习了用三角板拼出哪些角?

3、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45习题4.3第5、10、15题

4.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

(2)已知∠1=36°,∠2=54°,那么∠1+∠2=?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 2.提出问题.

(1)观察方格如下图中的两个角,你能猜想∠1+∠2等于多少度?

(2)如果∠1=144°,∠2=36°,那么∠1+∠2=?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180°.

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移动∠2,使∠

1、∠2顶点和一边重合,•引导学生观察∠1,∠2的另一条边,观察到两角的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验证学生的结论.

二、讲授新课

1、余角与补角.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42有关内容,并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

注:讲解余角和补角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即∠1+∠2=90°或∠1+∠2=180°,同时强调∠1是∠2的余角(或补角),那么∠2也是∠1的余角(或补角).

2、巩固反思.

(1)填空:

①47°18′的余角是______,补角是_______.

②∠α(0°<∠α<90°)的余角是______,∠β(0°<β<180°)的补角是_______.

(2)已知一个角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

注:这两个例题讲解时,应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思考后再讲解.

(3)课本P143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由三个学生进行板书,•其余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并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1)提出问题:

观察方格图,下图中∠1与∠3有什么关系?∠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的结果:∠1=∠3,∠1+∠2=180°,∠3+•∠4=180°.

教师活动:移动图中各角,对学生观察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问题:∠2•与∠4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得出∠2=∠4.

(2)说明理由:

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出的结论,还应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并讲解课本例1.

例1.如上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分析中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余角、补角的性质.

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

师生互动:类比补角的性质,得出余角的性质.

板书: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如右图,∠EDC=∠CDF=90°,∠1=∠2.

(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

(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小组交流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进行讲评.

2、认识方位角.

提出问题:课本P143例2.

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

注:讲解时应讲清楚方位角是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的射线为一个角的始边,而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射线是角的另一边.

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画出问题中的每一条射线.

3、知识拓展

提出问题:、小宁从A地向东北方向走62米到B地,再从B地向西走56米到C地,这时她离A•地多少米?在A地的北偏西多少度?画出图形(用1cm表示10m),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精确到1m、1°)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和测量,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45习题4.3第8、9、12、13题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

2、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3、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 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展开图),再转化为立体图形(折叠).

作业:

(1)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底面是6条边相等、6个角都相等的六边形,6个侧面都是长方形)的包装盒;

(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

第四篇:小数初步认识试卷分析

第七单元

小数初步认识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单元试题从整体上看,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公正,成绩公平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掌握水平。

1、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还未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但在计算第4题时,我们还是有不足,就是个别同学没有掌握小数计算方法,导致失分。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考试中,学生表现较好,失分较少。只是在第3小题中,个别学生不够细心计算,导致计算失分。

(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1、弄清数量关系,让学生熟练掌握,直到能够熟练运用止。

2、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3、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概念的能力。

4、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认真进行教改,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全体同学的数学能力。

6、注意辅导下层生,使后进生能迅速跟上整体,提高平均分、合格率。

7、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细节、以查缺补漏,巩固全面。

第五篇:《认识画图软件》教案

《认识画图软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Windows XP系统中自带的画图软件。

2、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与退出的方法,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熟练掌握工具箱中个别工具的使用及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并掌握画图软件的打开、退出方法;

2、认识并掌握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

3、尝试使用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椭圆、铅笔、直线、橡皮工具。

4、通过运用画图软件绘画,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操作及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画画 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画图软件工具的认识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我们都用一些什么工具画画?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画,你喜欢它们吗?看它们美吗?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这些画都是用电脑画出来的。你们想不想也用电脑试一试,跟他们比一比,看你们能不能超过他们?

如果想用电脑画画,首先我们就应该先认识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目前,有许多图像处理软件可以用来画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最简单,最容易学会的成员,利用它我们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图画,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并认识画图软件。(播放PPT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解 “画图“软件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名成员。我们想用它来画出漂亮的图画,我们就应该先去了解它,想了解它就需要启动或是关闭它。

第一部分 认识画图软件(理论部分)

(一)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边说边在教师机上演示,并把最后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在教师机上)

1、鼠标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2、双击桌面上的“画图”软件图标。

我们已经学习了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画图”窗口的组成。

(三)“画图”窗口的组成:(出示PPT把窗口中每一个组成部分展示给学生看)

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画布、颜料盒、状态栏七部分组成。

※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自己打开画图软件,认识并找到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部分好不好,然后我们比一比,看看今天的“知识之星”是谁?(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自己动手操作)

第二部分 简单操作画图软件的方法(以画太阳为例)

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有的画布很大,有的画布很小,我们怎么把小的画布变大或是把大的画布变小呢?

(一)改变画布大小的方法:(观看幻灯片后,在教师机上直接演示)首先我们要先找到画布边上的小黑点,然后把指针指向它,当指针变成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我们的画布就会有变化,按住右下角的小黑点向下拖整体会变大,向上整体拖会变小。

※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改变自己画布的大小。(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自己动手操作)

现在我们打开书中看书中第4页的“一点通”,看它都告诉我们了些什么?它告诉我们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图画软件的这么多知识了,现在我们就来用它画一幅非常简单的图画,如书中第5页的第2幅图“画太阳”(出示PPT)。

先观察这幅图它都画了些什么?你们可不可以在工具箱中找到它们?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同学们真棒!观察的非常准确,找的也非常的快!有的同学还发现了在工具箱中只有椭圆工具却没有圆形工具?那是因为用椭圆工具也能画出圆形来,所以在工具箱中就把它们放在一起,称为椭圆工具。可是用它怎么才能画出一个圆来呢?它需要一个朋友来帮助,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它的朋友是谁?它是怎么帮助它的好不好?

(二)画正圆(太阳)的方法(边讲边在教师机布上做示范)先思考太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

1、单击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

2、在单击类型框中的第三种类型;

3、在单击颜料盒中的一种颜色(红色);

4、鼠标指针移到画布上;

5、按键盘中的“Shift”键;

6、按鼠标左键拖动,拖动出一个大小合适的圆形。

有的同学会问,我们为什么只选择类型框中的第三种类型?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上机操作,自己找答案,然后找同学来汇报你找出怎样的答案,为什么类型框中的三种类型我们只能选择第三种类型。

同学们,他们总结、汇报的真好,我们给他们鼓励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鼓掌)

我们把红色的太阳已经画好了,想一想现在还差些什么?光芒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三)画太阳光芒的方法(边讲边在教师机布上做示范)

1、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

2、选择类型框中的某一种类型;

3、单击颜料盒中的黄色;

4、在太阳周围单击并拖动;

※ 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单击直线工具后,分别试试类型框中的这几种类型,画出来是什么效果的?

光芒的线应该是长短不一的是吧?如果你发现你画的光芒不是很理想,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想一想,我们在用铅笔画画时,有画错的地方怎么办?在画图软件的工具箱里也有橡皮,看看谁能最先把它找出来?

鼓励的话语,×××,你真是一个观察细心的孩子,你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动骄傲。

(四)用橡皮工具修改图画的方法:(边讲边在教师机布上做示范)

1、单击工具箱中的橡皮工具;

2、选择类型框中的某一种类型;

3、在画布修改处单击。打开书中第7页的“提示”,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提示”上的内容,看它都提示了我们些什么?

我们书中第5页的图还剩下什么没有画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太阳”这二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五)用“铅笔”写字的方法:(边讲边在教师机布上做示范)

1、单击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

2、单击颜料盒中的某一种颜色;

3、在画布的合适位置上单击并拖动鼠标左键(写字)。

现在我们这幅图画好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关闭软件或是关闭电脑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保存起来?我们保存后的图画可不可以再次打开它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存、打开图画的方法。

(六)保存、打开图画的方法:(边讲边在教师机布上做示范)

1、保存图画的方法:(二种方法)

① 鼠标单击文件——保存——出现“保存为”对话框——选择路径——录入名字——单击保存。

② 单击文件——单击退出——出现对话框单击“是”——出现“保存为”对话框——选择路径——录入名字——单击保存。

文件名的位置上,敲键盘中的Back Space或是Delete键,删掉“文件名”框中的文字,后录入你给它起的名字,然后单击保存,它就会以你起的名字保存在电脑里;如果你不给它起名字,它将会以“未命名”为文件名保存在电脑里。

为了防止突然断电后我们所画的图画丢失,我们一定要养成画一点保存一点的习惯。

2、打开图画的方法: ① 先把画图软件打开;

②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

③ 出现打开对话框,找到你保存图画的地方,单击文件名; ④ 再单击“打开”。窗口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图画。

※ 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刚才我们所学的画太阳的方法自己操作一遍,并以自己的名字保存到电脑里,然后再练习如何把你画的图画打开。然后咱们比一比看谁操作的又快又准确,看我们今天的“操作之星”会被挺拿走。

课堂内提高部分:(指给操作速度快的同学布置的任务)

1、打开书中第5页的“练一练”,试着把空填上。

2、打开书中第8页的“练一练”,试着画出它们。

3、打开书中第9页的“练习”,试着画出它们。

课堂小结:本节课已经结束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都学到了些什么?认识了些什么工具?操作这些工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下课后请把你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给你们的父母讲一讲,跟你们的父母比一比谁更聪明,谁更棒,好不好?

下载《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步认识软件》教案分析(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画图软件教案

    第七课 认识画图软件 教学目标: 1、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2、认识工具箱; 3、用铅笔工具绘画,会使用橡皮擦; 4、保存文件,退出画图软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画图软件 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教案(精选5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教案 徐 凡 教材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系统的了解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1~ 93页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

    【推荐】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大全)

    【推荐】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推荐】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汇编)

    【推荐】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通用)范文合集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