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教案示例(三)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基本情况。2.培养学生图表的读、析、填绘技能,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回答地理问题。
3.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难点
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教学媒体
投影片、录像、空白的世界气候地区差异图、彩笔。教学过程
【投影】四个地方(伊基托斯、罗马、北京、东方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提问】根据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概括四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学生】伊基托斯全年气温高,降水多;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方站全年严寒,降水很少。
【提问】为什么气候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教师】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各地气候的差异,是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所造成的。
【提问】从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到香港,我国各地人民穿什么衣服过春节? 【学生】皮衣—大衣—棉衣—毛衣—薄毛衣—毛背心。【投影】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一月份平均气温
【提问】自北向南,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的气温逐渐升高,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纬度位置不同,阳光照射情况不同。
【教师】纬度位置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由于受热的不同,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对降水的影响,表现在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中纬地区要看其它因素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1)影响气温——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2)影响降水——赤道地区多,两级地区少
【提问】炎热的夏季,人们一般都选择在什么地方避暑? 【学生】高纬地区、高山和海边。
【教师】高纬地区、高山和海边确实都可以避暑,但只有海边夏季不热,冬天不冷。
【提问】把一盆温度相同的水和沙土放在阳光下加热,一小时以后,谁的温度高?同理,让一盆温度相同的水和沙土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降温,一小时以后,谁的温度低?
【学生】沙土。【教师】陆地和海洋冷热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同纬度地区,海边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提问】海陆因素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学生】离海边越近,降水越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
【教师】一般说来是这样,这是由于陆地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但是,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板书】2.海陆因素(1)影响气温——沿海温差小(2)影响降水——近海降水多
【提问】从山脚到山顶,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逐渐降低。
【教师】大约在1万米高度以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投影】地形雨示意图。
【提问】为什么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学生】在迎风坡,气流受地形阻挡,爬坡上升,气温降低,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在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
【教师】很好。我们来看录像。【录像】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景观。
【教师】喜马拉雅山南侧的迎风坡,年降水最多处可达10000毫米以上,植被茂密;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植被较少。
【板书】3.地形因素
(1)影响气温——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2)影响降水——迎风坡降水多 【录像】洋流。【教师】人们把大股海水常年朝向一定的方向的流动,叫做洋流。通常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寒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暖流。
【提问】寒流和暖流对沿岸地区气温应该有什么影响? 【学生】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暖流使沿岸地区升温。
【读图】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亚欧大陆两端的气候和洋流。
【提问】比较卑尔根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气温和降水差异。
【学生】卑尔根降水多,全年湿润,冬暖夏凉;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比卑尔根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教师】显然,卑尔根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应该低,降水也应该比符拉迪沃斯托克少,可是,由于洋流的影响,改变了这种情况。可是,由于洋流的影响,改变了这种情况。
【提问】由此说明,洋流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板书】 4.洋流因素
(1)寒流影响——降低气温,减少降水(2)暖流影响——升高气温,增加降水
【提问】上述四种因素都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学生】(1)植树造林或破坏森林影响气候;(2)修建水库影响气候;
(3)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出现温室效应……
【教师】很好,人类活动对气候会造成影响,千万不能忽视。人类可以改变一些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状况,调节气候,改善气候,但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练习】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书第61页的“想一想”。【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实际上,一个地方的气候,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地影响气候因素不同,气候也就出现了地区差异
【读图】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用彩笔填绘发给学生的“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空白图”。
【教师】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最主要表现为五种地带:热带多雨地带、温带湿润地带、寒带和亚寒带、干旱地带及高山地带。下面我们作简要分析:
【板书】
二、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并填写下面表格。
*仅供较高要求参考
【教师】气候是影响世界自然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世界各地气候不同,自然特色千差万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同时,自然状况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
第二篇:地理教案: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主要差异。
2.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气候成因的方法。并且进一步体会各种地理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难点是使用影响气候的因素来解释问题。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①地形雨示意图,②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图表,③亚欧大陆两端的气候和洋流。教学挂图:《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差异》。教学提纲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与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4.洋流因素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差异?(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也少。)世界各地气候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板书)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l.纬度因素 [提问] 赤道与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纬度因素)〔教师总结〕赤道与两极纬度不同,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赤道地区多,两极少。所以,从气温上看,赤道地区高,两极低。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冷,气流下沉,很难形成降水。所以,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从降水来看,赤道多雨。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提问] 上节课讲述降水分布时,我们说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降水有什么区别?(内陆少,沿海多。)
这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也有影响。2.海陆因素
[提问] 为什么距海远近气候不同呢?(海陆受热性质不同,陆地吸热放热比海洋快,所以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沿海地区气温具有海洋性特点。另外,海洋水蒸发的水汽容易到达的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地区多。)
[展示投影片] 地形雨示意图。
[提问] 为什么地形能影响气候?(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3.地形因素
从降水来看,迎风坡迫使空气上升,因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所以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同时,地形对气温也有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除了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外,洋流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4.洋流因素
[教师讲述] 地球上各大洋的海水,时刻在运动着,大洋表层的海水顺风漂流。人们把大股的常年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叫做洋流。通常,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流的洋流叫寒流,由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的洋流叫暖流。[展示投影片]亚欧大陆两岸的气候和洋流。
[提问] 找到挪威的卑尔根和俄罗斯的鄂霍次克,请说出流经两地洋流的性质?(流经卑尔根的是暖流,流经鄂霍次克的是寒流。)[展示投影片]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图表。
[提问] 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有什么显著差异?(卑尔根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鄂霍次克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提问] 从上例说明洋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所以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所以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练习] 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
①我国江西庐山和山东青岛,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庐山因地形因素,青岛因海陆位置。)
③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终年如夏降水较多。(纬度因素)③英国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温暖湿润,海港不结冰,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海港,位于40°n附近,冬季却封冻。(洋流因素)
过渡 由于影响世界各地气候的因素不同,不同地区的水热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出现了差异。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展示挂图] 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差异。
[提问] 读图说出世界气候主要分为哪几个带?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并总结)
①热带多雨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③温带湿润地带,分布在中纬度受到潮湿气流影响的地区; ③寒带和亚寒带,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
④干旱地带,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少雨地区; ⑤高山地带,气候从山麓到山顶作垂直变化,如喜马拉雅山脉。巩固复习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种气候分布的原因。
第三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我的课堂少什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介绍地球及其环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中的一部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为以后的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基础。
整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活动探究。
(1)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归纳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一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出谋献策:给地球降温,我能做什么? 第三板块:总结作业。
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三点是可取的。
一、采取“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用“活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功能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先让同学们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他们找出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亚欧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主要气候类型,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来发现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接着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总结影响气候的第三个因素:地形。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了老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生活出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上课伊始,就用同学们的衣着变化导入:趁大家唱歌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衣着有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又从他们身边的实例说起,有的说冬天穿棉袄,夏天穿裙子;也有的说冬天结冰不能开车,等等。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利用和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思维有材料,发言有依据。
三、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加强了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边词》、《大林寺桃花》、《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印证了影响气候的三要素,而且也让学生明白地理和文学是有关联的。最后设计的“给地球降温,我能做什么?”又把学生带入环保领域。任何学科都不是单一的,地理也不例外,它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自然、社会、人
文领域和地理课程内容的综合。这种拓展延伸,真正实践了课堂内外的衔接、地理与生活的关联、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我问我自己:我的课堂究竟少什么?
一、少“活”。大面积的同学在课堂上“默默无闻”,说的同学也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兵。比如有同学在说影响气候因素时,就两个字“位置”就没了下文;也有同学说“不知道”。我觉得应该先给学生知识和思维上的铺垫,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积累。因为没有积累就没有语言,没有生动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氛围,也就更谈不上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了。引导学生说,关键是要激起他们说的欲望。在说到《大林寺桃花》时,若先给学生讲清“人间”和“山寺”的区别,他们就没有理解的难度了。
二、缺少“放”。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害怕学生解决不了,总是忍不住要给他提示,在学生还没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展示,欲速则不达。比如“我来试一试”这个环节,到底有多少学生弄懂了?我不禁扪心自问!放开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即使得不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训练。
三、缺少“宏观调控”。最后两个环节: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也影响气候,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如果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上做周密的规划,简洁明了地向学生提出要求,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不至于浪费这大好时光。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感谢这些“遗憾”,因为它为我指明了
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让我借用屈原的这句话自勉吧。
第四篇: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教案示例(二)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引入新课 前面学过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寒冷少雨,看课文中“想一想”,影响这两个地区气候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答,纬度不同;教师指出,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海陆、地形和洋流等。
2.教师列表留空、学生填空、师生共同分析原因:(举例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温多雨,西北内陆地区较冷干燥。)
(1)
(2)(3)
举例,喜马拉雅山南侧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处可达10000mm,北侧背风坡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分5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读图,在大西洋中找到北大西洋暖流[注意流向],在太平洋中找到千岛寒流[注意流向]。
第二步:比较,从纬度变化方向上来说,暖流与寒流有什么不同?怎样对二者的概念加以区别:
暖流——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洋流。寒流——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的洋流。
第三步:对洋流下定义,不论暖流还是寒流,人们把大股海水常年朝一定方向的流动,叫做洋流(让学生用笔勾出来。)
第四步:两图(亚欧大陆两端的气候和洋流图,找出卑尔根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地;卑尔根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气候图,注意两地的纬度、1月气温和全年降水量的差异)对照,说明洋流对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质疑,纬度高的卑尔根反而比纬度低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气温高22℃,为什么?)
第五步:小结如下:(4)
第五步:小结如下:3.做“做一想”的三个题,巩固新课。(1)我国江西庐山和山东青岛,为什么是夏季避暑胜地?
(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多洋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3)英国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温暖湿润,海港不结冰;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海港,位于40°N附近,冬季却全封冻了,这是什么原因?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本段课文紧扣水热的不同组合,把世界的气候分为5个地带,教学以读图、画板图示意为主,适当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来讲,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1.热带多雨地带——读图,分析在赤道两侧,因多上升气流。
2.温带湿润地带——读图,中纬度(强调30°~60°)沿海地带,受海洋及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影响,带来丰沛的水汽,见右图。
3.寒带和亚寒带——读图,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一是纬度高寒冷,二是下沉气流少雨。
4.干旱地带——读图,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少雨地区,一是下沉气流影响,二是风从陆→海,画板图(或纸图):
5.高山地带——画板图,说明: 板图,平放:从赤道向两极气候变化
竖立:从山麓到山顶同从赤道向两极气候变化相似
第五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课本的重要章节,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气候》的重要内容,难度比较大,七年级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怎样让学生接受这堂课呢?本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设计思路:“实例——设疑——结论”,深入浅出。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因这三个因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经过具有一定深度的剖析,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我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如从一盆沙和一盆水温度变化对比引申出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一般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充分运用“相关联想”,加强对“海陆分布因素”的理解。突破了难点,把握住了关键,把握了重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对比、启发提问贯穿教学始终,同时强调空间分布的概念,这节课采用了多张自制的幻灯片和景观图片,借此引导学生从地图与景观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增强学生阅图能力。
启发思路,讲练结合。精心设计启发提问,让学生始终在看地图和教师启发提问下,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获得新知识。如“地形雨”的形成,看幻灯片时提出为什么云彩越来越高,降水却越来越少?通过幻灯设疑提问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设计题目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思考练习,加深印象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
重视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程标准分析:
本本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多,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其他因素因缺少知识基础或难以理解未在课标里面列出。
2、“课程标准”中的“分析”,不必从成因分析来理解,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3、地理知识要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初步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气温、降水分布图,景观图等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
五、教学难点
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六、教法采用: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课前准备:利用Flash、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