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艺术思维在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艺术与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本质上具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概念,载体和表现也有许多共通点,但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与设计存在一定的特性。因此,艺术与设计不断地沿着各自的轨迹向各自独特的方向发展,艺术更多地含有精神性内涵,而设计更多的是具有实用性特质。当今社会,艺术与设计不可避免地相互作用和浸染,尤其是在设计教学中,艺术思维的强力介入,有力地将设计内涵变得更具魅力,真正成为可视且与艺术品审美价值相当的成功作品。
一、艺术与设计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艺术的: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够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若就主观方面,他谈道,艺术是艺术家的理想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的自我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不是在实用,而是在纯洁的精神中的快乐,它是自然中的最高级创造,是精神的创造。在此,艺术精神化的内涵,是艺术本质中的最为核心的要素。
精神性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借助于物化的艺术产品,精神愉悦达成共鸣,因此,艺术的精神性表达成为艺术品创作的核心。由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多种多样,物化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丰富多彩。作为人的艺术家,必然会在既作为创作主体也作为欣赏主体而进行的创作中体现出精神取向,艺术品的呈现形式也会大相径庭。这也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形成极大反差,一个是精神的物化表达,另一个却是物质本身的语言呈现。
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产生,设计也应运而生。设计和技艺、营造密切相关,它的制作性是核心的性质,而艺术性的展现需要依附功能和器物的外形而体现。使用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一切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用品都应是设计的范畴,或可以这样说,一切人手所造的物品都应具有设计,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但现代设计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设计师成为一种被细分得过于细化的工种,成了生产环节上的依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不需要艺术性思维的融入,艺术性思维成为现代设计中提升与创新的必然条件。
作为教育的环节,艺术是设计师走向真正设计道路的第一关,如何将艺术与设计更好地融合起来,将艺术思维更好地融入设计教学中,提升艺术思维与自觉运用艺术思维的能力,是现代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影响个体一生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课题。
二、当前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设计教学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旧有模式的延续,虽有所改进,但大体框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一框架以实用主义和分段教学来设计实施,在课程关键环节即课程主体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依然突出实用主义思想。并且,各个课程间的层次感与联系性缺乏,课程定位模糊,内容交叉或不相容,使学生对学习方向性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1.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的融合度下降
培养模式决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现在,在普及式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有限,设计师是设计人才中较为高端的人群,决定设计师的培养不是普及化培养,而是小众化和精英化的培养。但规模化培养似乎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现有大学教育机构中还没有一个学校或机构可以培养全系列的设计人才,总是要按门类和学科进行培养。并且,设计师是一个有着极高实践相关度的群体,脱离实践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设计教育中,实践环节的教育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设计教育培养中,实践环节严重不足,致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融合度下降,实践解决能力不强。
2.课程相关度严重不足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推演,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提升,它们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相互关照。在设计教学中,课程安排逻辑比较简单,大多遵循理论―实践、基础―专业的模式,看似合理,仔细研究,却会发现很多不足。学生的学习时间轴是纵向的,使得前修和后修间会出现断层。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我们的认识较为落后,认为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将基础课程的功能简单化与单一化。有些基础课门类是非常独立的学科,既可作为专业课的辅助,也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艺术或设计形式。因此,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该是并行关系,在教学上就应进行并行安排,但现在大多数院校是先上基础课后上专业课。
至于专业课程的相互关联度是否密切,是大学教育中非常不平衡的因素,集中于艺术或设计类专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完整性和匹配度相对高一些,而在一般性大学所设的艺术或设计专业中,由于课程学时限制,课程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课程之间的连贯关系和匹配度受到严重影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的是基础课程的消减。而通常情况下,艺术性思维的培养就大量存在于这些课程中,这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相当不利。
3.教材一味地追求新、奇、特,迫使基础性知识的断续感增加
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与优化,这无可厚非,但一些基础性的认知和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与反复实践验证的理论和结果应该在教学中强化和保留,一些固定下来的东西应作为经典予以传承且发展。将过时和错误的知识信息修改和抛弃,而不是为求新而求新,做无源可溯的创新和无本所依的新奇创造,这样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和发展,对学生来讲,更是将其带入歧途的工具。艺术性融入设计教学的缺失,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许多课程的安排和教授,更注重技术问题,对学而能用的更加重视,忽略设计更高层面的追求即艺术性的追求。
三、应将艺术创造性地融入设计教学
当今的设计教育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有许多是深层次问题,但就课堂教育教学来讲,最大的问题是艺术创造性如何全面地融入设计。设计教学有着共性规律,艺术融入设计应是从事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提高设计教育领导者的认识,让设计教育在注重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加大艺术性感知和理念的投入,带动设计的创新发展和思维平台的提升。
创造是设计与艺术共有的特质。艺术创造作品不是以社会生活的公用为目的,而设计作品是以特定条件为设计目的,因此设计创造性的发挥是在一定的限定性中寻找突破,艺术性的附加就是其最重要的突破条件,包含有感情附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在设计中加入这一元素是必要的。任何与人相关的物品、住宅和机械等,都需要人的参与使用。有使用就有情感交互,而艺术是使这一情感传达的载体,设计成为提升功能性和交互性的最佳手段。
1.平行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尝试设想
将艺术融入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课程配置和安排上进行创新改革。现有的课程形式是点状化排序,这好比一条穿好的珠链,珠与珠之间看上去相连,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平行式教学是将所有课程平行展开,好比拧麻绳,从大一到大四直至研究生,将一门课程纵向展开,贯穿始终,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间形成相互联系,课程学习相对拉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学习由浅至深,学科相互渗透,学习效果成倍提升。
2.创新教学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融入艺术思维,在处理专业课程时充分认识艺术性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大艺术性思维的融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在艺术性融入设计的思维框架下学习。而且,在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针对情感融入创新教学研究,将艺术思维中有利于设计运用的内容植入设计教学,创新教学,使设计教学平台出现本质提升。
艺术思维融入设计教学的设想,是设计教学的一种思考。当前,旧有设计教学体系已经根深蒂固地运用多年,虽历经多年调整,但整体框架没有什么变化,大大地限制设计教育的发展,形成一种积习。要打破这种愈发显现的不利局面,唯有进行深层次改革,改革设计教育体系中不适应学生培养的结构,寻找新的方法,探索新的形式,融入新的内容,这是我们亟待思考的新课题。
第二篇:论营销策划中创新思维的运用
论营销策划中创新思维的运用
课程内容:创意思维训练
教师:孙琳
姓名:陈草
学号:200908050217
专业:财务管理
营销策划的作用就是能使产品以更合适的价格最好的买出去,让商品卖得更好。创新思维在营销策划中的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假如你手中现在有一枚面值1.20元的邮票,如果把它当做一枚普通的邮票卖出你就只能得到1.20元。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它高价卖出呢?
如果你把它宣传为一枚紧俏的邮票你也许能买到5、6元;如果你把它推荐成为一枚绝版的稀有邮票你可能会得到10元、20元;
如果你把这枚邮票与某位名人相联系,宣传说它曾经被某名人收藏过,一不小心,也许卖几百元都可能有人买; 如果你将这枚邮票与某段历史相联系,据说它有过什么特殊经历,那么,至少可以买到上千元,上万元都可能。这么一枚小小的邮票,经过这么多不同的充满创意的营销手段的宣传和包装就能有这么多不同的价值。由此,可以看见营销手段的重要性,而造成这种营销手段重要性的就是这其中所包含的创意思维了。
创新是什么?创新可以是创造或引入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或是新的设备。
思维是什么?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这不在于智商的差别。同样,对于营销来说,也是如此。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
有一家企业,是做衣架的。衣架这东西属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低端产品,并且竞争力大,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在衣架市场中脱颖而出,于是先后找了两家营销策划公司进行策划。
第一家公司喊出了要打造中国衣架第一品牌的口号,企业按照营销公司的策略卖力的宣传却得力不讨好,并没有明显的成效。
企业又找到了第二家营销策划公司。第二家公司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普通衣架与高级时尚品进行了置换。他们找到了国内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对该公司的衣架进行了独特时尚的外观设计,将普普通通的衣架做成了可以走入时尚领域的新产品。当这家企业第一次看见产品设计图时,他们震惊了:自己做了20多年的衣架原来还可以做成这么漂亮的样子。同时,策划公司也重新给这一系列的衣架命名了名字,叫做高级时装伴侣。一下子,普通的衣架就成了高级时装伴侣了,成为了时尚产品。虽然本质上它还是衣架,但这一下,它就从千千万万的普通衣架中脱颖而出了,立马就变得与众不同了。第二家公司的营销策划非常成功。经过营销包装后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款衣架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在企业做产品投放测试时,这一系列的产品尤其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很多女性消费者当场都想立即拥有,并问市场哪儿有卖。
由此可以看出两家营销策划公司的差别。第一家策划公司走入了传统思维的误区——做中国衣架第一品牌。你会只认准一个品牌去买衣架吗?当然不会。因为它衣架是一种低关注度的产品,所以我们谁都不会因为品牌而专门去买它。除非你的衣架与其他产品有了本质的区别或者有了技术上的新亮点。所以,对于衣架来说,打出品牌的销售牌并不管用,所以企业无论怎么卖力的宣传销售都不见起色。
而第二家营销策划公司就明显不同。它打破了传统的品牌效应的思维方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首先,这家公司敏感的抓到了衣架消费者主要是女性,因为女性的衣服多,而且在家庭中一般都扮演这么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者角色。然后抓住女性爱美的感性消费心理,创造性把普通衣架进行概念置换,同时进行产品形象的创新设计,将消费者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普通的没什么价值的衣架转换为与众不同的高级时装伴侣。让顾客看到的完全不是她以前看到的衣架,而是精美的高级时装伴侣,对着这么精巧的东西,很难有人不想拥有,很难有人把它当做普通的不起眼的衣架了。这样一来,企业的目的就达到了,企业的产品在衣架市场中就脱颖而出了,销售自然也就节节高升了。
现如今,营销策划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谁都知道如果一个企业一个产品都卖不出去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可能会有点困难。营销策划的目的就在于将你的产品推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它,注意到它。但是这么大一个市场,并非只有你一家生产这个产品,当今世界的消费市场竞争那么激烈,那么,要怎么才能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呢?要达到这个目的,营销策划中的创意程度就很重要了。
创意,就是要创新。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只有你的营销手段与众不同,你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拿出了别人没有的,你才能轻轻松松的突出自己的产品。
创新思维在营销策划中的运用可以多种多样的。你可以对产品进行创新的包装,也可以在产品的宣传上进行创新,可以对产品进行外观创新。如果你有够狠,你可以从产品的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宣传,从宣传的高度给消费者一个引导,你的产品本质上就和那些产品不同。
有家策划公司,在策划彭祖保健酒时发现所有这类保健酒的宣传都停留在抗疲劳和壮阳上。同时,这个保健酒行业竞争太大,甚至有劲酒这样的龙头企业抢夺市场。如果就这么硬挤进去实在是无利可图。于是,这家策划公司从药酒的生产工艺的宣传上着手创新宣传。
因为中医中对药酒的酿造提到了冷浸和热浸法,由此策划公司得到启示,直接把冷热双浸作为概念进行应用,从而创造了双浸这个概念。为了使这个概念更具有可信度,又根据制酒工艺进行大胆创新,设计了“双浸时间控制法”、“双浸
循环控制法”等保健酒浸泡工艺,这几大浸泡法在传统制酒理论中石没有的,完全是策划公司“无中生有”出来但确实非常符合消费者逻辑的。因为消费者需要一种“更好”的保健酒,而这个工艺复杂的保健酒就符合了消费者的需要。在这个营销策划中,营销策划公司虽然“无中生有”,但也确实“事出有因”,刚在彭祖这个全球第一的养生专家身上也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智上的认同了。否则,那就是欺骗消费者了。
所以,创新是营销策划的灵魂,真正让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并非是营销策划,而是营销策划中的创意。但是,即便是创新也要适度的使用,不能随便杜撰,吹得天花乱坠,这样,就违背了营销策划最本质的意义和底线了。
第三篇:论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批判性思维,自上世纪提出后,便被划为民主教育的目标。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内容空洞,究其原因,则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欠缺。笔者将从初中生英语口语的现状、批判性思维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层面进行探讨,以培养我国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教学;口语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的剧增在扩大国人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困惑。因此,我们需要批判的思维与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用更流畅的语言在国际中沟通交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够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等。然而,国内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少之又少,在传统教育重书面成绩轻口语表达的学习体制下,学生更多地忙于死记硬背和钻研解题技巧,很难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这使得学生缺乏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为此,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从希腊文语源上的意义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力的判断”,因为“批判的critical”这个此来自于希腊语kriticos,该词的意义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反省思维”这一概念,即“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格拉泽(Glaser)将其定义为态度、知识、技能的有机体,并且将其用以表示其所提出的教育改革主题。60年代,恩尼斯(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80年代之后,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局限于给出定义,而是开始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上。麦克派克(McPeck)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的怀疑精神倾向和相关技能.[5]
[4]
[3][2]
[1]
里普曼(Lipman)提出批判性思维是遵循一定规则,有技
[6] 巧有组织地引导信念和行为的思维方式。恩尼斯也再次给出定义,批判性思维是在确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所进行的理智型、反思性思考。90年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被再次扩展。来自全美和加拿大的40多位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达成一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规范的判断,以解读、分析、评述、预计和解释一切证据上、[7]概念上、方法学上、标准厘定上和背景资料上的因素,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21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层级结构的划分更加科学全面。Paul和Elder建立了批判性思维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思维标准和智力特征三个维度。其中,思维元素由“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组成,思维标准由“清晰性,、准确性、精准性、重要性、相关性、完整性、逻辑性、理据性、广度、深度”组成,而智力特征包含“谦虚、坚持不懈、独立、自信、正直、富有同情心、勇敢和公正无私”,该层级结构模型为批判性思维的测评和教学提供了理论的导向。
[8]
Dwyer尝试根据现有的思维技能、教育目标
[9]理论框架和认知模型,构建适应21世纪的综合性批判性思维框架。
二、初中生英语口语现状
通过观察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远远不及同时期的书面能力和语法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思考机会较少,更多地都是在“一步一脚印”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因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较低。
首先,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以译林牛津版为例,每一个单元有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作为导入,安排reading作为每个单元的重要阅读文本,接下来是grammar,然后是integrated skills,这部分内容中设置了听力活动,紧接着的study skills介绍一些英语学习技巧,最后便是task部分,但重点训练的是写作能力。每个单元都由听、读、写的练习,却唯独没有“说”的练习,口语内容设置的缺乏,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关注于埋头死记硬背知识点,也使得整堂课只有老师一人在“讲”课,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忙于记录“重点知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沉闷,了无生机。
再者,英语口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句型介绍,然后是例句练习。这种口语练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某个句型、词汇等的用法的掌握,但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仅靠这一种单一的训练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口语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三、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广受推崇,它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挖掘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发挥“授之以渔”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教授地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再者,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2--16)。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中,是他们的思维成型初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还不稳定,还没有形成一套对事物评价的体系,容易受人诱惑,最终走上歧路。因此,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
其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若是学生仅仅只满足于“哑巴”英语式的学习状态,那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帮助甚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它是学生内部思想的反映,严谨的思维才能保证流畅的表达。其次,在中考体制中,也存在着口语测试,其中便有情境对话,以及介绍景点、书籍等方面的试题,学生如果仅仅参考部分范文“背诵”原文,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因此,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理解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合适的话语,得体的表述,清晰而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1)、转变口语教学形式
目前的中学口语教学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学生口头例句练习。这样的练习,形式枯燥,内容脱节,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都没有太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口语教学的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例如,在学完7A Unit1--This is me.之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介绍,以书本为模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补充。在学完,8A Unit7-Seasons of the year.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再如,在学完了9A Unit 3--Teenage problems,之后可以展开英文辩论赛,以父母与青少年的代沟为话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是语言能力的提升过程,更是思维火花的迸发过程。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难度,循序渐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秉承知识、能力与思维并重的教学观念,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
2)、选择合适的口语话题
口语,既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人交流的过程。好的口语话题是成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初学者可以选择英文小诗,简短而优美,学生可以在阅读与朗诵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可以选择景物散文,篇幅略长,但文字优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语音语调,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在朗诵的过程中,品味文章的语言音韵之美,体会文章的内涵与寓意,这是一种体会与解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过程。当然,时政要闻,争议人物,论说性观点是最好的运用思维能力的话题。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褒贬时弊,判断是非,这是学生评估、分析的过程,更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发挥和提高的时刻。
3)、完善评价模式 目前盛行于中学教学评价的方式便是参照学生书面试卷成绩,而这样的书面测试仅仅只能测试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与写作,却无法测试学生的口语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评价上需要添加对其口语能力的测试,并且采用开放性的话题,使其能够在平时就加强口头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开放性的话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独立思考能力的加强。再者,重视形成性评价,同时也不可忽视终结性评价。学生日常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应作为考核其能力的一部分,不能仅凭最后的口语测试而定下成绩,以免学生“临时抱佛脚”。
四、结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人交流,因而口语教学在中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而批判性思维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才素质,为此,在中学生的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的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流畅清晰地口语表达,并且通过批判性的口语表达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人交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9:9.[3].Glaser, E.M.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4].Ennis, R.H.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J].Harvard Education Form,1962(1).[5].McPeck, J.E.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 [M].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81.[6].Lipman, M.Critical Thinking-what can it be [J].Education Leadership, 1988(46).[7].Ennis, R.H.Critical Thinking and Subject Specificity: Clarification and Needed Research [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3).[8].Elder,L.& R.Paul.The Role of Socratic Questing in Thinking,Teaching, and Learnig [J].The Clearing House,19989(5).[9].Dwyer,D.C., J.M.Hogan &I.Stewart.An Integrated Critical Thinking Frame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4(12).
第四篇:浅谈在艺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在艺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沈洁
摘要:小学艺术教学的内容逐渐趋于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合理化,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构建一种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多层次的融合教材,扩大信息,既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优化艺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相关实例从四个方面粗浅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一、创境激趣,使教学情境生动化;
二、增加容量,使教学内涵形象化;
三、图文并茂,使教学世界立体化;
四、合理运用,使教学过程理性化。
关键词:小学艺术多媒体教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创新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小学艺术教学的内容渐渐趋于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合理化,所以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构建这种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多层次的融合教材,扩大信息,既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优化艺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效果。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任专业——小学艺术学科的教学,通过相关实例来粗浅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一、创境激趣,使教学情境生动化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的同时,获得教学材料的诱因化刺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时,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从表象、联想和想象方面把握对象,训练想象思维能力。同样,在艺术课上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之间的沟通与交融,可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有趣,更活泼多样,从而也能更自然、更容易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其联想,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足够的动力。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而多媒体教学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创造情境,利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使艺术知识感知的透明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提高,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效率 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达到培养自主审美的目的。学生往往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艺术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艺术课特有的韵味,使学生在进入教室时感觉好象进入了艺术的世界。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声、色、光俱佳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如我在《神奇的海底世 1
界》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以多媒体出示,借助于优美的音乐与画面,“听!大海正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秘密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悟,形成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块“跳板”。同学们一下子就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这多彩的情境中,以多媒体生动的形声结合创设:以“小企鹅”为向导,以“海洋知识快车”为探索线路,展开本课题的教学内容。依次经过三个站点:
一、海洋智慧屋,二、海洋宠物店,三、海洋影剧院。通过富有趣味的学习情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声色交加,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使课堂教学别开生动。
二、增加容量,使教学内涵形象化
小学艺术课是多样性的融合,如果一节艺术课能同时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其效果可想而知。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语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把多种形式的感情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具有形象生动而又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感受艺术美、体现艺术美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从而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
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但这种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乐形象稍有些抽象他们便不知所动,加之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积累浅而少,体态语言就更显得匮乏了。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工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音乐本身和其思想内涵上丰富学生,使他们的内心与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在《快乐的钟表》一课的教学中,在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时,通过多媒体的创设,先让学生观赏小台钟及听它们发出美妙的声响,然后再结合欣赏音乐,让每个学生都投入进来,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各种钟表跟着乐曲节奏的摆动;如模拟木偶,手臂一上一下煞是可爱;模拟小鸡吃米钟;模拟猫头鹰钟,两只眼睛骨碌碌地左右转动„„五花八门的“人体模拟钟”在活泼欢乐地走动。整堂课以活动为中心展开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趣味多彩的媒体形象中理解了音乐。在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时,我用哑剧表演营造了音乐情境:媒体展示制作的钟表匠,戴上老花镜,贴上胡子,合着乐曲弯腰在钟表店里走来走去,这儿擦擦,那儿摸摸,将发条拧紧,把“钟表”贴在耳边听听,然后哈哈大笑!这一优美、生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钟表匠这特定的角色让他们带着发自内心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去聆听,去体验,去表现。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图文并茂,使教学世界立体化
在欣赏教学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本来很有情趣的一段乐曲,学生们学得毫无兴趣,即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进行各种体态律动表演,但班内仍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参与,究其原因不是性格内向就是过于好动,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体会乐曲的内容。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听乐曲,由老师分段讲解,则教室内就会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电教媒体,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欣赏课的教学结构,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传统的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使音乐课中的知识点和作品的内涵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的主动参与更积极,师生相互交流更容易,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得到了享受,对音乐的理解力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演能力。并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图文并茂,创造一个立体化的音乐世界。
运用录音、投影,使声像结合,创设欣赏意境。欣赏一段乐曲,如果只是单纯的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听,这时学生的理解会很肤浅,如果适时引入一幅幅音乐画面、一张张音乐图片,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教学活动中,欣赏曲目《狮王进行曲》,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先由老师绘声绘声地描述此曲的丰富情境再让学生聆听、欣赏。但学生的整体表现实在不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欣赏时面无表情。这确实不是老师想要的成果。于是,在第二班的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设施,来营造与老师讲述的同样的情境(FLASH出示):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互相告诉呢,“狮子大王来了!狮子大王来了----”小猴子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爬上了高高的大树-------小动物们跳起舞唱起歌,狮子大王发出了满意的吼声!吼-----吼-----欣赏完毕,再来看看小朋友们的表现:课堂里气氛热闹极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乐曲的表演中,甚至有学生主动要求来表演“狮子大王”、“小猴子”等角色,结果他们的表现令我欣喜若狂,只见他们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诠释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接下来的教学,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表现更精彩了,比起平行班的教学活动,效果明显好多了。
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因此,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可以将抽象变具体,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理解;适度利用计算机信息多,灵活快捷的特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合理运用,使教学过程理性化
多媒体音乐课与传统音乐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何在艺术教学课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还需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探索、学习,因为多媒体技术使用得当可以“画龙点睛、妙笔生辉”,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反成累赘”。总结以往经验,我想以下四点值得大家一起商榷,如:
(一)、是否把课件做得太死,非得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对了或偏离了教师想方设法把他拉回来,这样是不是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在做一个课件上花费过多时间或投入过多精力是否划算,有没有其它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教学空白,让他们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自由发挥、自由驰骋;
(四)、如何合理运用好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性、互动性的优势,等等。相信在我们艺术教师与信息教师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教学,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审美视野,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等,具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且实践证明,艺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艺术创新能力,从而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有效性。总之,在艺术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艺术领悟力、艺术鉴赏力的坚强基石,是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徐延峰:《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发表时间(2009年08期)。
陈瑜平:《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上)》,发表时间(2011年08期)。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2年4月第1版,2003年6月第4次印刷。
第五篇:思维训练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思维训练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新普陀小学 英语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整体语言教学(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能够使一个主题概念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重现,使学生有机会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格式塔结构主义(皮亚杰,1984)的中心观点是整体性观念,强调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应将学习情景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把学习情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英语教学,就是从单元话题的整体角度来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和设计教学活动。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在外语教学界,早在30年前就有许多专家提出要通过外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等。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3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
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呢?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外语教学常常是模拟英语国家的环境和人物身份,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设计所谓的真实性任务。所以交际语言教学开始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英语就是为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往,我们所设计的真实任务都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但是这里存在很多问题。
很多时候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缺乏认知思维挑战,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一些缺乏思想内容的东西,比如:你想吃点什么?你会爬树吗?你们家有几口人?诸如此类。这种英语表达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得上。
我们让学生学习外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外语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而这些必须和他们熟悉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建立起联系,而不是与他们生疏的外国社区环境相联系。
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调整呢?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例如,中小学教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
再比如,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其实每一种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不过现在学校没有这样一种系统设计,没有整体考虑,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非常困难。
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注重思维训练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针对如何让学生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提高思维能力,在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有所突破。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思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优化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环境。
(二)基本内容:
交际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用词汇组成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维在起作用。既然语言和思维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训练更能提高孩子的质疑,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提高思维训练的方法:牛津教材每课由4-5个period构成,有的突出语篇,有的侧重于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有的则以小故事、歌谣、调查、游戏等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思维训练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思维训练的内容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年级设定不同的思维训练的度,达到什么要求,具体能力表现得程度,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对于思维训练这一块,应该说涉及的很少很少,很多都要摸索。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使每节课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有递进性和连贯性,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突破点。
(3)思维训练的设计研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怎样的任务,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目前有以下设想:
a.培养质疑能力,学习一些质疑的句子的基本表达。
b.老师教授一种学习方法,让孩子利用这个方法自学相似的内容。c.老师提出问题,让孩子在所给材料中寻找答案,并能运用答案。d.在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抓住要点,理清思路。
运用以上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4)思维训练的方法指导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考,怎样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相似学习内容。这也是我们后续需要总结的地方。
三、研究的阶段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2015.2)
1、确立研究主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聘请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2、建立学校课题组,确立课题组人员及分工,制定相应的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研究 的管理制度。
3、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素质教育文献及课程改革资料等相关理 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这样的学习与培训将贯穿在整个研 究过程的始末)
4、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指导情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3-2015.6)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按排研究课进度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每周一为课题研究活动日,开展听实践课、继续组织专题讲座及信息素养培训等活动。
2.梳理五个年级上下两册的单元教材,构建每个每个单元的整体内容,并选择其中的两 个单元进行课堂实践,检验思维训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合理性,及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的策略。
3、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在面上予以推广,对一些比较成熟的案例摄制课堂实录,以供参考交流.4、组织有关教师对在研究过程中有成效、得到肯定的经验,撰写成论文和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课题方案。
第三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5.9-2016.2)
1、根据调整后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按照每学期制定的课题实施计划和进度,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好的方法,不断完善思维训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合理性。
2、以点促面,扩大实验范围,增加研究课课程并充实各学科研究教师人选。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3-2016.6)
1、全面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全体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和有关文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3、案例分析法:结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等信息,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五、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例、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季大方.论角色塑造中的变化幅度[J].西安外国语学报
2、包天仁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2004年;
3.龚亚夫 《构建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体系》2014
5、胡春洞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02)。
6、秦益锋 蒋健妹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05)。
7、《学英语》教学与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编.小学英语教学论坛[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