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第五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由四篇课文好“语文百花园”组成。四篇课文包括精读课文《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十二次微笑》和略读课文《救命骨髓》。《难忘的八个字》写的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小女孩儿,因得到教师爱心的抚慰,而获得自信的事;《心中那盏灯》写的是一个父亲忍着寒冷精心为儿子制作冰灯的事;《十二次微笑》写的是在一次飞行的旅途中,乘务员以自己的微笑服务,获得乘客的理解好信任的事;《救命骨髓》写的是海峡两岸的医疗界为了挽救一个白血病少年,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事。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44个生字,会认34个生字,掌握“厌恶、倾斜、测验”等词语,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句子理解、区分并学习正确使用近义词。
3、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默读、朗读课文的训练,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词句,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感情朗读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继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6、仿照课文,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相貌,提高观察、写作能力。
7、通过语文百花园五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从广泛阅读中获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学习写信,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8、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爱,主动付出爱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默读、朗读课文的训练,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词句,体会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培养感情朗读能力。
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从广泛阅读中获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学习写信,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爱蕴涵在语言文字中,学生必须经过精读细品才可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句,品味重点词语,在品读中感悟人物情感。
教学《难忘的八个字》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体会小女孩的痛苦、自卑,用心体会老师的语言中包含的爱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心中那盏灯》时,可让学生把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找出来,体会冰灯的来之不易,从中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朗读时,要细细体会父亲的语言和打磨冰灯时的动作,读出他为满足儿子的那种殷勤和热情,把那种简单朴实却情深义重的爱表达出来,特别是文章的
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难忘的八个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因自小容貌丑陋,因此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生活里充满了灰蒙蒙的苦闷,直到上二年级时遇到了美丽善良的伦纳德老师,她在耳语测验中,一句轻轻“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了阳光般的种子,驱散小女孩内心深处的积怨,把她的心灵解放在灿烂晴空下,从此鼓起勇气开始了健康向上的生活。透过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感悟,赞美了一个懂得残疾儿童内心,懂得怎样去爱护、抚慰受伤的童心的优秀教师。启迪人们应该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龄、嘲、厌、验、捂、抚、慰。会写生字龄、嘲、厌、恶、唇、倾、斜、测、验、述、烈、挺、鞋、稍。掌握词语:年龄、嘲笑、厌恶、嘴唇、倾斜、测验、复述、兴高采烈、挺好、新鞋、稍稍。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到思想感情,受到爱到启迪。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残疾儿童到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并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人的方法。课文重点:
第1、6、7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 6、7自然段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难忘的八个字
温暖我冰冷的心
老师对我真挚的爱 →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 安慰我受伤的心
改变我对生活的看法
(生字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心中那盏灯》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我”小时候看到小伙伴的玻璃灯笼久久不能释怀,执意让父亲给做个透明的灯笼,父亲冒着严寒酷冷,用冰灯给我打造了个美丽的灯笼,虽然它很快就融化了,这盏灯却永远闪耀在我心中,因为那是伟大父爱的凝结,寄托着我对父亲和美好童年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本课的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来写人的方法。课文重点:第5-13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3-1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父亲不顾寒冷为你做冰灯,你想说写什么?此时此刻,你是否想起了父亲对你的爱?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的灯笼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指名一个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
5、听了父亲的话,看着父亲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1)如果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2)是呀,父亲的爱如一股暖流注入了儿子的心田,儿子被感动了,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珠。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幸福去读读这一段话吧!
(3)指名读,齐读。
6、提着父亲亲手做的冰灯,我玩得极其痛快!虽然没过几天,冰灯就溶化了,可在我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一盏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出示冰灯的图片)
(1)为什么说父亲做的那一盏冰灯是最美的灯?
(2)小结:这当然是一盏最美的灯,因为它是父亲忍受着寒冷亲手为我做的,因为它饱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记忆字形,观察特点。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重点指导: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心中那盏灯
父爱无边
(生字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课、第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理鳃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为顺序来叙事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空姐微笑、真诚的服务所带来的理解和信任。
难点: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为顺序来叙事的方法。课文重点:第4、7、8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4、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乘客听完空姐的一席话,脸色一变,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拥有的以微笑化解矛盾的事例。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阅读课文,感受真诚
围绕“十二次微笑”,找出课文中具体写“微笑”的地方,并结合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1)找出空姐第一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2)找出空姐第二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和乘客的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抱歉”“原谅”等词语。
(3)找出空姐第三次“面带微笑”的地方,从课文的叙述中体会空姐和那位乘客当时的心情。理解“补偿”“特意”“余怒未息”等词语。
(4)找出空姐第四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的话,体会当时她的心情。理解“委屈”“真诚的歉意”“欣然接受”等词语。
(5)从空姐一次一次“面带微笑”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讨论交流。
(1)先把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下,然后指名读表扬信。(2)紧扣重点讨论:
那位乘客对空姐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二)、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老师范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生命之桥的思想意义。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生命之桥的思想意义。课文重点:课文3-8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第4、5、8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年轻人会怎么感谢帮助过他的人们?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白血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能从课文中读懂些什么,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1)双流机场中年夫妇等候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那一幕很动人。(结合理解“声泪俱下、为之动容”这两个词,并有感情地朗读。)
(2)骨髓移植很困难。(可在课文5.6.7自然段体会出来。)(3)台湾医疗界非常重视,尽力帮助这位少年。a寻找供髓者做了大量工作。
b抓紧时间立即派专家护送骨髓。(可让学生看中国地图,了解护送路线,从路途遥远感受其中情谊。)
2.读了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重点研读讨论“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段落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文中的年轻人,你会怎样感谢他们?
2、把你知道的海峡两岸人民友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质疑、释疑。
五、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生字条)
课题:语文百花园五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形近字比较、近义词填空、读背词语、阅读书信、开展活动等项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组词,培养辨识汉字的能力。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2.通过背诵成语,积累语言。
3.阅读书信,体会巴金爷爷的思想感情,懂得书信格式。
4.围绕本单元关于“爱心”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实践活动,并把自己得到的关爱、帮助写成一封感谢信。
教学重难点:
扩大积累,掌握书信格式,写一封感谢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
预习要求:自己先做一做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畅游题目,遇到不会题目记下来。
第 7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语文百花园五》去畅游一番,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二、辨字组词 1.读题目,明要求。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出示所有字,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特点。(每组都是形近字,读音相同或相近。)3.分组辨字(找出相同部分和不同地方)再分别组词,看谁组得又对又多。4.把学生组的词读一读。
三、选词填空
1.找出“增加、增强、增添”三个词的意思相同的地方。2.用三个词分别进行动宾配搭,从而体会它们的意思有不同。
2写一封感谢信感激一下曾经帮助你的人。
二、习作指导:
1、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请你给对方写一封感谢信。
2、学生自学感谢信的格式、内容要求。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特别在开展活动时,要使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4、全班集体交流 ①感谢信的内容。
感谢谁?为什么感谢他?怎么感谢他? ②感谢信的格式。
标题:居中写上感谢信三个字 称呼:被感谢的人
正文:要具体,写清楚感谢的原因,自己打算怎么做? 落款(姓名、时间)写在文章的右下角
三、打草稿。
四、初次评改:
五、修改草稿。
六、誊写。
第10课时
授课时间(月 日)
一、讲评:
1、讲评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
2、回顾上次作文的习作要求。格式方面 内容方面
3、选择本次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让这位学生大声读出。学生评价,说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
4、选择有共性问题的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学生评价
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修改?
5、小组内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再次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篇: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2单元
第2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中《翠鸟》《飞吧,海鸥》《蚂蚁的救助》是精读课文,《大象保姆》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都和动物有关,一方面说明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另一方面告诫人们要懂得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界的生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指导学生运用精度课文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6、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花的世界的美丽,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资料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7、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花的世界的美丽,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资料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难点:
品读文中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
4、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
六、课时划分:
预习《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1课时,学习《春天的小雨滴滴滴》1课时,学习《瀑布》1课时,预习《古诗两首》《柳笛和榆钱》1课时,学习《古诗两首》1课时,学习《柳笛和榆钱》1课时。语文百花园一5课时,测试讲评3课时,合计1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课、第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其他作业: 第课
第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预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翠鸟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且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2.帮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用法,理解本课按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苇、秆、绣、衫、玲、珑、锐、箭、饲、渔;要求会写的字有:苇、秆、颜、绣、衫、脆、疾、泛、待、脱、箭、饲、渔、溪;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苇秆、颜色、衬衫、清脆、疾飞、泛着、等待、逃脱、饲养、渔翁、小溪。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难点:
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
瞧,这就是翠鸟了。(出示挂图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是怎样的吗?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从课题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一)学习第一段,感受美丽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语。
2.课文第1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如:
①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的衬衫。
②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和翠绿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①句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特点,从中透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4.出示彩色翠鸟图,让学生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5.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二)体会翠鸟捕鱼的敏捷
过渡: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样捕鱼的。(播放录像或看图讲述。)
1.同学们,通过看录像,你们知道了翠鸟是怎样捉鱼的吗?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翠鸟捕鱼的句子。
3.出示句子,自由读;谈谈从翠鸟捕鱼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翠鸟捕鱼的敏捷。如: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经过朗读、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从带点的词语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6.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
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过渡: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这个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请默读第4、第5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我们爱翠鸟,打消了捉它的念头。2.指导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述: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美感和生趣,就让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息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鸟儿。)
说话练习:人们应该怎样保护鸟儿,怎样和动物做朋友呢?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帮助纠正读音。3.教师检查: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
4.重点指导“颜、绣、脆、箭、溪”等较难写的字的书写。
5.小组交流: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有了哪些了解?说一说自己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6.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外形、活动。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生字条)
第课时
教学内容:6 飞吧,海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友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友人住在海边,和海鸥交上了朋友。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到课文最后),讲友人和小海鸥结下了怎样的友情。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人应该学会关爱动物的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弥漫、气息、乖巧、欢愉、默契、寻觅、纠缠、攫住、霍然而起、恫吓”等词语的意思,理解有一定含义的句子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歇、仿、佛、愉、勺、测、概、斩、截、漆;要求会写的字有:临、抹、乖、仿、佛、愉、勺、淡、托、喂、默、斩、截、期、属;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一勺、淡水、喂食、斩钉截铁、期待、属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难点: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①学生汇报,打出句子。(课件)②读句子,评议。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下文等。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
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关爱他人等。)
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截、属”等。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生字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课、第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其他作业: 第课
第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预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5课时
教学内容:7 蚂蚁的救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
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 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1)指名读这句话。
(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 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救助的结果怎样?
(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
(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指名说说课后的这些生字哪些你需要注意。学生练习书写。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生字条)
第6课时
教学内容:8* 大象保姆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饼、忠、链、熬、逼、窜、勒、绽、杂、夺。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自学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全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故事。
2.反复自由朗读。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在卡林眼中为什么把加芝柏提看成世界上最好的大象?表现在它两方面的性情上:一是勇敢,二是忠心耿耿,特别温顺。
3.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非常勇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对主人忠心耿耿,非常温顺?
(1)从鬣狗两次来冒犯,大象与之搏斗的情境看出它非常勇敢。着重引导学生读悟15至17自然段。
(2)从大象奋不顾身地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情景可以知道大象对主人忠心耿耿,从“拢”字可以体会到大象非常温顺。
4.在读书过程中,画下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二)讨论交流,体验探究
1.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试着在文中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答案。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及时梳理,确定解疑重点,教师适时点拔。
3.把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
①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受感动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②小组赛读。4.教育我们要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2.此时你想对勇敢的大象说些什么? 3.想象加芝柏提还为主人做了哪些事情。
四、质疑、释疑。
五、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生字条)
课题:语文百花园二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有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项是字的正音练习,注意把字音读正确;一项是学习汉字,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一项是查字典练习,理解多义词的用法。“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古诗《清明》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篇短文的练习,要求读后能够回答问题。“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进行交流,练习说话。“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在评选动物明星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整理一份动物小档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近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难点: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时间: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3.鼓励学生说说一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总结本课收获
第8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总结本课收获
第单元作文
题目: 第9课时
一、习作要求:
二、习作指导: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打草稿。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整理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初次评改:
五、修改草稿。
六、誊写。
第10课时
一、讲评:
1、讲评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
2、回顾上次作文的习作要求。格式方面 内容方面
3、选择本次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让这位学生大声读出。学生评价,说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
4、选择有共性问题的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学生评价
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修改?
5、小组内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再次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三篇: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
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我不能忘记祖国》通过讲述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美观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让我们知道了它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古诗两首》中《从军行》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民族英雄戚继光》通过记叙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倭患,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33个生字,认识29个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阅读本单元的同
时,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讲故事的能力和认真听别人讲故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l、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难点:
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教学要放手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2、师生共同搜集诗人王昌龄、卢纶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宋庆龄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资料;搜集有关卢沟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我不能忘记祖国 教材分析:
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出自宋庆龄之口,这是她的肺腑之言。课文讲述了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她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课文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我不能忘记祖国”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会写汉字:庆、州、讨、估、洲、史、眉、亿、仁、悠、忧、虑14个生字,认识:庆、资、索、估、淘、汰、锁、亿、仁。掌握词语:讨论、估计、亚洲、历史、双眉、亿万、仁人志士、悠久、无忧无虑。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说的两句话的意思。课文重点:宋庆龄说的两句话。
感情朗读训练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部分的内容,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说结合训练点:结合课下收集的材料,谈一谈当时人们为什么把中国比作东方睡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3自然段,从宋庆龄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从这儿你发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心里始终想着祖国、她是个爱国的人)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她心中始终装着祖国?请大家再读课文。3.引导学生找到第7自然段: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
无限的希望
坚定的信念
(生字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卢沟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科学的设计、美观的造型及桥东的碑亭。课文第5自然段,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会认以下汉字:卢、郊、拱、堤、损、坦、阅、碑、侵、馆。会写汉字: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掌握词语:卢沟桥、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皇帝、攻击、反抗、纪念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难点:理解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课文重点:2-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卢沟桥图片
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4-5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每年7月7日,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展纪念活动? 学生读书后回答。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观察校园的亭子,仿照第二自然段,写出它的样子。学生自己练习。指名介绍。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记忆字形,观察特点。
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重点指导:郊、设、组、损、坦、栏、攻、抗、馆是左右结构,不要写得过宽,宽、皇是上下结构,不要写得过长。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卢沟桥 历史悠久 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具有历史意义
(生字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课、第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背诵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文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意境,领悟诗情,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说结合训练点:谈一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学生准备:收集古代边塞诗。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准字音,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交流识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从军行 环境艰苦
2、自读思考。
(1)指名读,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夜、平明)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交流识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塞下曲 草惊风
赞将军 夜引弓 石棱中
(生字条)
第7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民族英雄戚继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组建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1戚继光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质疑、释疑。
五、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民族英雄戚继光
侵略——反抗——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民族英雄
(生字条)
课题:语文百花园
教材分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讲自己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明确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提高习作练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
积少成多、我的采集本
预习要求:收集成语,积累写作素材。教学时间:5课时
3(1)默读课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2)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铜像?于连是怎样一个小男孩?
(3)再读课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几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的准备。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准备的故事,要求:
1、要用普通话讲述,注意把重点讲清楚。
2、听故事要认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别人交流;
3、小组内每一个组员讲完后,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助他出谋划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评议,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第七单元作文
题目:想象作文 第10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选择素材,写一篇想象作文。
2、发挥奇思异想,想象要奇特。
二、习作指导:
1、谈话导入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放开我们的思维,写出我们心中所想。
2、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将重点部分说的详细些。
4、经典点评
师生评出学生的最佳创意。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打草稿。师巡视指导。
四、初次评改:
516-
第四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20、故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的顺序排列。利用学生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
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设计导游词的过程,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学生描写景物时,往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文章较凌乱。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有条有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板书设计: 故宫
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后三殿(略写)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青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 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22、陆羽与《茶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练读拓展
1、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阅读短文,增长新知。茶字妙趣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字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还有借用“茶”字而言它的非茶之茶,如人参茶、花旗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绞股兰茶、罗布麻茶、杜仲茶、柿叶茶、虫屎茶、姜茶、凉茶等,其“茶”字,并非表示茶,而是寓意泡出来的汤水好像是茶。
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
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为“草”字头,“木”字脚,中间是个“人”字。再以“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草木之中有一人”,谜面妙极,形象生动。按照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可以戏称为草木结合的植物。茶树本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芽叶,人们采摘这部分幼嫩芽叶作为制茶的鲜叶原料,俗称“茶草”,古有“茶称瑞草魁”“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之句,这样说来,茶树又成了草本。
作为制茶鲜叶原料的茶草,或称茶菁,可谓之为每年从茶树上长出的“草”,而且茶树的芽叶,有越采越发,不采少发的特性,与草相似,生命力极强。在人工培育下,茶树在栽种以后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都可以多次萌发芽叶,供人们采摘,炒制出各种各样的茶叶佳品。这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的缘由。
还有个茶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
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
23*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24*编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语文百花园 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与价值
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学准备:
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让学生当小医生,学生的责任心必然促使他们更仔细地去“找毛病”】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除了发现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于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
五、补充练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
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六、拓展与交流
1、默读三人对话。思考今天交流的主题。
2、分角色读对话,交流本单元课文的不同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3、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属于怎样的叙述顺序?
4、我们习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到条理清楚?(注意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戏剧和藏戏的了解。
谈话: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去哪?
3、学生自由说自己见闻。
二、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1、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名胜谈古迹,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吧。
2、学生交流当旅游大使的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教学准备的图片资料。)
四、小组合作,练习说话。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五、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
【这项活动可以安排在每个旅游大使展示时随机进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呈现多角度互动,教师可以参与采访,以提示学生采访的方向和要特别注意倾听的内容。】
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第五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
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摘抄优美词句
3、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并想想它们的由来。板书设计
29、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割肉煮汤给重耳:做一位清明的主公
感人肺腑的传说
写血书给晋文公:但愿主公常清明
《雪顿节上看赛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义。
三、测查
读音:崭 惨 豁
笔顺:砸 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四、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字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展板。
板书设计:
30、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S版三年级下册《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刘津萍
31*东郭先生和狼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这篇课文是把寓言故事改编为了剧本。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交流成果。
(1)学生先汇报自己找出的字音重点;读书时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最后,学生把自己找出的字形、字义难点,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思辩能力。]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3)全班交流,并评议。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意图: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他们眼、脑、手多种器官的协调能力。]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全班评议。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寓意的感悟,把所学语言文字更加深入地记在头脑中,并学习如何恰当应用。]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回家为家长表演。
S版三年级下册《快乐国奇遇记》教学设计
刘津萍
快乐国奇遇记
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刘津萍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木偶――皮诺曹与一群不爱学习,十分贪玩的孩子,被诱骗到快乐国,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尽情玩耍、由人变驴、被卖、挨打、摔瘸、惨遭淹溺、险些丧命的磨难,最后跳水逃走的奇异遭遇,说明皮诺曹是一个没有主见,非常贪玩,但决心改正错误的孩子。
课文选自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语言朴实、故事性强,适宜儿童独立阅读。
文中有二幅插图。一幅画着皮诺曹骑在惊恐万分的毛驴上,高兴地赶往快乐国的情景;一幅画的是皮诺曹长出驴耳朵、驴尾巴时痛苦、绝望的情景。这二幅图,有利于学生理出文章线索,深入地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力求引导学生读、思、议结合,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曲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童话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认识主人公的道德品质。
3辅导学生认识课后的7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重点难点]
了解皮诺曹的奇异遭遇,认识他的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奇遇)请谈谈对“奇遇”的理解。
2 说说你们经历的或听说的、你认为最能表现“奇遇”的事。
3 你们说的奇遇,与我推荐你们读的“奇遇”相比,太平常了。你们要读的奇遇,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怎样幻想都不为过的“奇遇”,你们愿意读吗?
4 板书课题。
5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介绍作品想象丰富,故事奇特、曲折、有趣。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吸引了几代儿童的目光,使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二 理解课题,猜想内容。
1 “记”是什么意思?文章中指什么?(引导查字典,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 理解“快乐国”。
①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你知道有哪些虚拟的国?(如《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等)
②这些国名与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关系?
3 猜想皮诺曹在“快乐国”的生活。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独立阅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自学生字、新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与词语。(相机讨论、理解词语:愿望、盼望、嘱咐、爽快、乐不可支、斩钉截铁、九霄云外、兴高采烈、绝望、懊悔、一五一
十、诚恳)
②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找出故事中的人物,用图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 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边读边想。
①皮诺曹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快乐国的?从这点上看,皮诺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②从皮诺曹与”小灯芯”的对话中,你看出他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笔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 读读说说。
①皮诺曹在快乐国里生活怎样?把写他思想变化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这些说明什么?
②皮诺曹是怎样脱险的?从皮诺曹脱险与决心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说说皮诺曹的经历。
四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找《木偶奇遇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指导朗读课文。
二 小组讨论。
皮诺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只要有道理就行。如:皮诺曹是一个聪明善良、没有主见、没有恒心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真纯洁、贪玩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不识好坏人的孩子;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三 读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 拓展活动.
讲一讲,你还知道的木偶奇遇的故事。
五 布置作业。
1 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木偶奇遇记》全书,举办一次故事会。
2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小伙伴们听。
六 按皮诺曹的遭遇,重新排列句子,并用序号(123.....)表示。
()皮诺曹变成了驴。()被卖到马戏班。()他跳水逃走了。()在快乐国里,他没完没了的玩乐。()皮诺曹被推下海,险些淹死。()经常挨打,腿摔瘸了。()皮诺曹在“小灯芯”的劝说下去了快乐国。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刘津萍
语文百花园八
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刘津萍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安排了成语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关于学习、积累方面的古人名言)“阅读平台”(安排阅读古代神话《精卫填海》)“能说会道”(安排了以“我的藏书角”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和书的故事。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了解到,有的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的构词现象,积累了词语,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了、交际的能力、表达的能力。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达到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 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 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话的能力。
5 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具准备] 1 多种藏书角展示的课件。
2 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3 把自己存放藏书的地方照相或动手画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 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读成语,说特点
1 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查字典自行解决。
2 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
4 画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此起彼伏
左躲右闪
大惊小怪
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
争先恐后
将功补过
大公无私
5 读一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6 照样子,再说出几个有如此特点的词语。
七上八下
因小失大
小题大做
大材小用
阳奉阴违
左右为难
口是心非
一张一弛
三 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 自读古人名言。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第一句意思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句意思是说学习要时常进行温习。
第三句意思是: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 简单介绍《论语》《荀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它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荀子》先秦论说散文集,荀卿著。荀卿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孟的学说有继承和发展。《荀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其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辟,极富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妙趣横生,文中还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间杂韵语,参差错落,铿锵悦耳,摇曳多姿。许多语句后世流传,被现代人引用。
4 辅导学生读熟、背会。
5 把这些古人的名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四 阅读神话故事。
1 默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 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炎帝、波涛、礁石、盘旋、留意、炙热、掠过、挟着、铺天盖地、袭、竭尽全力、恢复、残酷、哀怨、昼夜、衔、碧波万顷、宏大、毅力、钦佩)
3 边读边想。
① 这个故事是怎样展开的,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事?
先写女娃到海边玩耍,观望大海美丽的景象;再写女娃被大海吞掉,妈妈呼叫无应;最后写女娃的精灵化作一只精卫鸟要填平大海。
② 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③ 从哪里看出精卫鸟宏伟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
4 读一读,议一议。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什么?
你读后有哪些收获?
5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6 交流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 交流展示。
交流收集的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二 谈话导入新课。
书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思索,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是我们要好的朋友。我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三 欣赏“藏书角”的课件,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 引导学生看书、读题。
把握这次说话的主题与基本要求。
五 自己准备、练说。
先对照提示一道题一道题地说,再把三道题连起来说一说。
六 小组交流介绍。
要求:1说的同学要使用普通话,说的内容要有条理。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想边记,想象他介绍的藏书角的样子,记下他介绍时,使用的好语句。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问。
3先自己准备以下四方面的谈话内容,再说给全组同学听。
①你有多少图书?你怎样保存这些图书?
②你的藏书角是怎样布置的,藏书角里都有哪些书,这些图书怎样分类?
③你的藏书是怎么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藏书的过程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在你的藏书中,你最喜欢哪些书?说说理由。
五 评一评,谁说的最好,谁的藏书角布置的最有新意。
六 组织活动,进行交际。
举办藏书角博览会。参赛须知:
1 要有三人推荐,方可报名参加。
(每一名参赛同学要快速找三名同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图书角。想一想,你怎样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得体生动的语言,赢得同学的认同。这样他们才可能推荐你。)
2 三名同学要介绍自己推荐的理由,每人至少说三句话,且不可重复。
(可以商量一下,三人怎样从不同角度介绍,不清楚的地方多问一问。)
3 评委会同意后(全班同学都是评委,可举手投票,过半数即可)参赛者用“藏书角的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的藏书角。
4 评委进行投票,评出本届“十佳藏书角”。
5 评委讨论获奖的理由,写出获奖评语。(引导学生从图书角设计新颖,实用、美观的角度,评判藏书角;从语言流畅、生动、介绍全面、具体上评判表达的能力)
6 为获奖者、推荐者颁发证书及奖品。
七 课外扩展。
参赛作品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昂,讨论激烈。有的同学没机会说;有的同学说的不够尽兴;有的同学在别人的启发下又有新的想法想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很遗憾。现在你们还有向别人介绍展示的愿望吗?
我们可以写出来,写一写可以梳理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深入的思考,及时归纳我们的体会与收获。我们的习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与同伴交流与欣赏,它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记录。今天我们一起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
二 引导读书,明确目标
1 自由读书,明确“写什么”的问题。
2 与同桌交流自己与书的故事。(如: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抄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和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的对话。还可以夸夸自己的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也可以写读书活动中的见闻)
三 自读“观察与思考”,四 明确习作的要求。
1 如果选择写一件自己和书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2 如果是选择写小书架,就要先观察自己的小书架,看看它的样子、结构、有多少书,都是些什么书,然后在动手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你对它的赞美与喜爱。
五 学生自由习作。
六 同桌互相交流、欣赏。(读一读,改一改。)
七 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