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3 00:4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和相关的加减法。

1.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2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3 考点分析: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的应用。

3.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圆片、三角形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摘果子游戏

在黑板出示一棵苹果树图(如图):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智慧树上已经结了几个果子了,谁想上来摘下来,并按顺序把它们排好队呢?

请6个学生上台摘苹果并排队。

2、引入新课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棒,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1)出示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2)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3)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闭上眼睛在心里跟我 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6,你好,7,你好!”

现在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数字朋友了么?(板书:6和7)

(5)你能数出课本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吗?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 对了,6个点子,6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6张桌子、6个同学可以用数6来表示,而7个点子,7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7张椅子、7个人可以用数7来表示。

2、摆一摆,操作感知

你能用6根小棒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完后请一学生上示范,边摆边说我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图形,方法与6的相同。

3、说一说,灵活运用

我们刚才学会了数6和7,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用6和7表示的物体吗?

4、拨一拨,直观感知

(1)课件出示计数器: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5颗珠时,再拨一颗闪动变色停留,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再拨一颗闪动变色停留,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7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添上1是66添上1是7(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填6和7)那么6和7分别在什么位置呢?(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

即时练习(1)谁能从0顺数到7,从7倒数到0?(3)学生拍手数,开火车数。

(4)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教师出示5、6、7的点子图,让学生上台随意抽出两张,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注:每次抽的不能与别人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直到比较完5和6,6和7,5和7的大小为止。

6、辨一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1)课件出示金鱼图,教师读题让学生填写。

a.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2)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同桌议一议。(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请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在这里教师要请一些做错的学生上台说,让其他学生说出他的错误原因。

(4)活动加深认识:

a.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坐下。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b.请第三行左边的7个同学挥挥手。请第6行右边的第7个同学起立。(5)小结:数有两层含义: 用来表示数量:几;用来表示次序:第几。【板书】 数量: 几 次序: 第几

(6)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7、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8、分一分,学习6、7的组成(1)学习6的组成

师:老师这里有6个圆片,如果让你用两只手拿,可以怎样拿?(请一个学生出来拿,并贴到黑板上。)

师:还可以怎样拿?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继续拿圆片,直到无不同意见为止。(学生每拿一种,让学生齐说一次6的分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师:谁能一个不漏的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你是怎样想的,就在课本44页的圆片图上一组一组地把圆片涂成两种颜色,每涂一种就在旁边写出一种6的分成。

教师课件展示最优的有规律的五种分法。然后提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记住?(介绍方法)

生1:按照顺序来记。生2:一组一组地记。如能记住其中一组就能想到另外一组了。

学生自己得出了方法后让学生边想边记6的各种分法。

(2)学习7的组成。

师:小朋友真厉害,居然很快就把6的几种分成都记住了。

师:现在桌子上有小棒.、圆片、小三角形,挑选你喜欢的一种,拿出7个,你会把它们分成两堆,并把7的几种分法也全部摆出来并记录下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从小棒、圆片、三角形中挑选7个先摆一摆,再把摆法写下来。反馈、补充。7的组成:

(3)游戏活动,巩固强化。a、师生对口令。

教师举起数字卡片6或7,如: 老师:我说5,学生:我说1,师生齐:5和1组成6 b、四人小组拍手游戏。

规则:两学生拍手的下数合起来一定是6下或7下,其余两个学生齐说6或7的组成。如:生1:我拍4,生2:我拍3,生

3、生4齐:4和3组成7。

9、学习6、7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小兔子图)

师: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左边有多少只?右边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 生:有两组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师:左、右两边的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子。4+2=6(只)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41页涂一涂和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2、完成课本42页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3、完成课本46页的练习题做一做及其它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 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同学们要多做练习,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集体订正练习时,你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不高,在以后的课堂上,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的回答问题。板书

第二篇: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目的,认识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战争的侵略性。2.结合海湾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资源重要性,分析美国实施“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行动的本质意图。

3.联系时政热点,分析当前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难点 :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及海湾战争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海湾战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见原书P118)学案导学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也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3)而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被伊拉克领导人看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伊军很快就占领了科威特王宫,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海湾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请思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是掠夺财富,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二是夺取领土,改善海湾战略态势;三是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二、“沙漠盾牌”行动

1.原因:(1)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侵略邻国的野蛮行径。

(2)西方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3)美国为了保证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

2.爆发: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联合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

【问题探究】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你是怎样解读的?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答案: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多国部队的行动:1991年1月17日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境内和伊军在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开始了“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军队遭到沉重打击,战斗力被严重削弱。2.“沙漠军刀”行动:

(1)战况: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在近五百千米的宽大正面上,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2)结果:地面作战历时仅100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多国部队停止进攻,战争基本结束。

【问题探究】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人。这最能说明问题是什么?

答案: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2)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影响:

(1)它对中东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通过对伊拉克禁运和武器核查等方式,长时间对其施加压力,美国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加强。(3)围绕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美国反对伊拉克问题,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问题探究】观察以下两幅地图,判断它们指的是哪两场战争?它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哪些特点?

图一

图二

答案:图一反映的是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及美国干预的海湾战争(或称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图二反映的是2003年3月美国发动侵略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

特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施威,同时地区冲突不断,因此,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面。

小结:20世纪90年代初,伊拉克趁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力量失衡的情况下,发动了对邻国科威特的入侵。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先后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行动,对伊拉克进行了空中和地面打击,最后伊拉克无条件的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战争结束。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标志着高技术的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也是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见原书P119)备课资料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比较】

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荚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海湾战争爆发了。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和伊拉克都扮演了主角。这两场战争的内在联系在于海湾战争后美伊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不断加剧。美、英等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没有明显的导火线。他们的主要理由是指控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但是,这一指控并没有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事实上,全球很多国家对此提出了强烈质疑,特别是安理会的多数成员国明确反对动用武力,主张继续对伊进行武器核查,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从国际支持来看,在海湾战争中,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就有36个,它们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其中甚至还包括与伊拉克同为阿拉伯国家的埃及、叙利亚以及海湾6国。此外,还有更多的国家为战争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而在目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直接参战的国家除美国外,只有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北约国家则反对在北约框架内向美国提供对伊动武的军事支持,这场本已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战争将会激起更大的全球反战浪潮。可见,伊拉克战争从许多方面来看本不应该发生。然而现实是战火正在伊拉克的土地上燃烧,引起了全世界的严重关注。【当代局部战争的显著特点】

第一,作战目的的有限性。例如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时,不仅想消灭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而且想继续扩大战争,只是在遭到中朝武装力量沉重打击后,才将原来的政治目的修改为维持朝鲜南北方分治局面的有限政治目的。

第二,军事手段和范围的有限性。军事手段的有限性是指对投入战争的军队数量和使用武器进行适当限制,一般只投入部分军队,不使用核武器,不轻易使用生物化学武器。军事范围的有限性是指对作战区域进行限制,如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其地面部队未越过北纬l7。线。

第三,战争状态的有限性。“二战”以后,交战国之间很少处于严格意义上的战争状态,不仅没有宣战的实例,完全断绝外交关系的例子也不多见,大部分战争是在保持外交和领事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战争的目的有限以及军事手段和范围有限,交战国一般在不危及国家生存的情况下均愿保持外交关系,以给战后政治解决留下回旋余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战争中确定了禁止侵略战争的原则,推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都采取了不宣而战的方法来逃避发动侵略战争。

第四,高技术较量。战争的高科技性导致战争的高消耗,高消耗又使战争不得不加快节奏,尽早结束,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拥有坦克5 400多辆,作战飞机l 500多架。战争进行了l8天,双方损失坦克3 000多辆,飞机500多架,交战双方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一方很难再继续进行战争,只好接受停火建议,谈判解决。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技术立体战争,空袭开始后每天消耗5亿美元,地面部队进攻后,每天耗资10亿美元。如此高技术、高消耗的战争,要长时期进行下去,那是不堪设想的。

第五,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局部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往往不是由交战国之间来决定,而是由超级大国及其盟国来控制的。如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既争夺、又避免直接相接的政治目的的指导下,一方面有节制地分别给阿以交战双方运补了部分武器技术装备,另一方面又在幕后紧急磋商,频繁接触,穿梭斡旋,促使双方停火。从这个角度看,当代局部战争就不是纯局部性质的战争,而是有东西方对抗、美苏争霸 的国际背景,具有世界性。局部战争,是在局部地区进行的有限目的的战争,是与世界大战相对的称谓。除了世界大战以外,其他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它仅波及世界某一范围的地区,对国际战略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六,战争起因复杂、多样。一些不易引起世界大战的因素,却易于引发局部战争。如一定的政治、经济矛盾和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矛盾、意识形态斗争、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等,都是引发局部战争的直接因素和导火索。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产生现代局部战争的主要根源:

第七,战争形式多样化。发动战争的一方,一般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战争,给对方以不及防备的打击。战争行动,有的陆、海、空战并举,有的只进行陆战,有的只进行空战等。

第八,战争规模分大、中、小三等。大者到全国、多国行动。如朝鲜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l6个国家的军队参战,加上中、朝人民军,双方l8个国家300多万部队参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多国部队由38个国家的参战部队组成,共69万余人,伊拉克军队120万人,双方总兵力190万人。小者,只有几千、几万人参战。如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参战陆、海、空军仅1.8万人,格林纳达仅有陆军2 000人。美军空袭利比亚。两次行动只动用3艘航空母舰、38艘战舰、240余架飞机。

第九,持久战、速决战兼有。持久战,如美国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打了l4年;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打了9年多;越南侵略柬埔寨的战争打了ll年,均未达到其战争目的,都以失败而告终。速决战,如第三、四次中东战争,分别打了6天、l8天;美军空袭利比亚,两次作战行动,实用作战时间仅ll个小时,达到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目的。

第十,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使战争强度和消耗越来越大,高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如第四次中东战争l8天双方日均消耗战费6亿美元,比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参战国6年日均消耗费的总和还多20%。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损失和美国消耗各为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2 000亿美元,在42天的战争中,双方日均损失、消耗76亿美元,美国日均消耗l4亿美元。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和今后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主要战争形式。在今后的局部战争中,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加强对局部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在反侵略中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积极防御战略的重要任务。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争端

B.宗教纷争

C.石油资源争夺

D 两国领导的私仇 解析:C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矛盾错综发杂,致使伊拉克冒险发动战争的最主要因素是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以提升自己的国家地位。2.面对海湾危机,中国的态度是

A.暂停对伊武器供应

B.谴责伊侵略行径,呼吁和平解决

C.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D.使用否决权,竭力阻止对伊动武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公正、合理解决海湾问题的建议,探索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可能性。3.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一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援助科威特

B.执行联合国的为何行动 C.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C.与苏联争夺该地区的利益

解析:C 美国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它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故正确的选项为C项。

4.6.读下图,与此有关的是()①.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沙漠军刀”行动

②.美国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狂轰乱炸.③.美国对伊拉克发动“袭城战” ④.伊拉克军队伤亡惨重 “死亡公路”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的“死亡公路”,可以排除“袭城战”,故正确选项为C项。5.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表明

A.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已不能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C.霸权主义和全权政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总趋势 D.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解析:D由于苏联已面临解体,已无力在海湾地区与美国抗衡,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建立单级世界,A.B.C.三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10辽宁模拟)阅读材料,饲答问题。

材料一: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尼赫鲁

材料二: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频发的亚洲局部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解析:第(1)问逐一分析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第(2)问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等,并且都有西方国家的干预;第(3)问两场战争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因此,谈反思时围绕这一问题,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答案:(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领土争端;大国的干预。

(3)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惜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发展国家之道。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伤亡人数约为48万,战争直接消耗79l亿美元;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伤亡人数约为10万.战争消耗高达2000多亿美元。材料二: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千克,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有关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面对战争的消耗巨大.美国怎么解决的困难?(3)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解析:现代战争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战争损耗大、人员伤亡轻。在海湾战争中,美国运用大量的先进武器和技术把伤亡降到最低限度.通过让多国承担战争费用的方式减轻了负担。可以说是美国出风头,多国担风险。

答案:(1)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它带来的只能是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通过战争解决矛盾,得不偿失。

(2)战争虽然是以美军为主力,但是在联合国授权之下。以多国部队的名义出兵的。美国通过转嫁经济困难的方法,让参与行动的其他国家承担了大约90%的费用.自己则以最小的负担获得了最大的利益。(3)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了构建对其有利的世界秩序,发动了四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不需要浪漫的情绪,只需要睿智的思想。正像杜黑近百年前的预言所云:“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美国还会继续尽可能地利用战争,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战争演讲录》 请回答:

(1)说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所发动的两场局部战争的名称。

(2)“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发动局部战争的过程中,打出了什么新的旗号?这些局部战争在战略战术上有何同之处?

(3)请你预测一下,由美国发动的下一场局部战争会在哪里爆发?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也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个工具。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反恐”“人权”为名,发动了多次战争;随着科技进步,战争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本题设问新颖,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时事分析能力,第(1)题注意时间限制。第(2)题需要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3)题的关键是找准热点地区,要全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答出其中两场局部战争的名称即可)(2)旗号:反恐、人权。(答出其中之一即可)相同之处:多边性(或以美国为首的多国打击一个国家);高科技性。(3)爆发地点:朝鲜半岛、中东、台湾海峡等。(答出其十之一即可)理由:①朝鲜半岛:朝核会谈进展缓慢;朝鲜半岛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企图借朝鲜半岛战争之机实现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梦想。②中东:美国在伊拉克的困难局面急需改变;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中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③台湾海峡: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台独”势力的嚣张;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答出某一地区可能成为下一场局部战争爆发地点的两点理由。且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说:“伊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那一场精心准备的战争,为什么伊拉克失败了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给我们对高技术战争特点和影响的认识,将超过任何一次战争。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才不会为时代所抛弃。

课后习题 【课后研讨】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有人认为高科技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思路:同意后一种说法。“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命题的普遍真理性今天依然存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对“人的因素”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挑战,“人的因素”在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高超的战斗技能、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应变能力的军事人才,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板书 海湾战争 一:交战经过 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行动 二:战争特点---高科技战争

三: 战争影响---中东乃至世界格局因之改变

第三篇:7《春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1、借助拼音朗读诗歌,读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会背诵诗歌。

2、读懂诗歌内容,认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知道要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同伴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懂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给我们、给大地上的万物还带来了礼物呢,看看窗外,看看屏幕,是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欣赏春雨,激发情感。

1、同学们,看,春姑娘的礼物——春雨,是什么样的,象什么?(细细的,像牛毛。)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听,春雨还唱着歌呢,她唱着什么歌?(沙沙,沙沙。)春雨唱歌声音很响吗?你听得真仔细!

2、这细细、密密、柔柔的春雨轻轻地飘落在大地上,送给了大地上的万物。大地万物收到春雨这份礼物,会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到野外去仔细看看吧!

3、看课件,引导说图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我们先到果林看看桃树吧,引导说:春雨中桃树有什么变化?(开花了)

(2)让我们到小河边看看柳树的变化吧

引导说:春雨中柳树发芽了

(3)看看田里的庄稼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说:春雨中庄稼长的好

(4)池塘里有什么变化?

引导说:池塘里,青蛙跳出来了。

(5)春雨中少先队员在山坡上干什么?(种树)他们为什么选在春天的春雨中种树?(在春天的春雨中种树,更有利于小树的生长,小树长得更快、更好。)你看,他们冒着春雨种树,小男孩的帽沿湿了,小女孩的花衣裳也湿了,可是他们的脸上却是笑呵呵的,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高兴?(他们为能为祖国的绿化出力而感到高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你们真勤劳!)种树的少先队员听了你们的话一定特别高兴。

4、欣赏诗歌

春雨中,大地万物发生了变化,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无限生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就是大地上的桃树、柳树、庄稼、青蛙、少先队员,你们收到了春姑娘的礼物心情会怎么样?(非常高兴)喜不喜欢春雨?老师刚才看了野外的春雨中的景色,不禁地高兴起来,我也喜欢春雨,我还想赞美春雨,请听诗歌《春雨》。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感受,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来?

师配乐朗诵

过渡:听了老师朗诵了《春雨》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春雨中的景色很美,诗歌很美,我也想读)你也喜欢春雨,你也想赞美春雨?请打开书,自己去读《春雨》,自己去赞美春雨,跟老师比一比,你是不是比老师更喜欢春雨,你是不是比老师读得更有感情。

三、读《春雨》,赞春雨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

2、谁愿意来赞美春雨?其他同学听听他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读得有没有感情?(点名读,师生评议,老师相机纠正字音)还有谁比他读得更有感情?(点名读)

3、相信自己能像他一样读得很有感情或比他读得更好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齐读)

(二)读:品好词好句。

1、请同学们看这首诗歌共有几句话?标好序号。

2、四人小组学习:先一起读诗中的这四句话,再说说在这四句话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句,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写得美,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再一起讨论一下,在你们喜欢的句子中,你们又喜欢哪些词语,觉得这些词用得好,写得生动,用小黑点标出。最后商量怎样把这个句子读好。

(板书:读诗歌—画句子—标好词—读好句。)

3、小组汇报。师相机引导品词品句。

第一句:飘飘洒洒写出了春雨从天上飞舞下来的样子。读时“沙沙”读得轻点、慢点,还要读出春雨的可爱,飘飘洒洒的样子。

第二句:好词有“飘、洒、落、降”,“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师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时动词要读重一些。

第三句:好词有“蒙蒙细雨”,读出为祖国绿化出力而感到高兴。

(三)读:表演朗读,深化感受。

同学们想不想和学习伙伴一起表演朗诵这首诗。(想)要表演就必须把诗歌背下来。能不能背下来?

1、自由背诵。

2、学生找学习伙伴表演朗诵。

3、学生配乐表演读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刚才听你们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首诗写的美吗,佩不佩服写诗的诗人?你想做诗人吗?下课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春雨还会落到哪儿?那儿的景物有什么变化?请和你的四人小组学习伙伴一起改编诗歌《春雨》

2、同学们,也可以把春雨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第四篇: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 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

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 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4.标签

海湾战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

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

“这是美国新闻记者史蒂夫•麦克卡瑞拍摄的作品,发表在1991年8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大家可以试着观察这张图片,看看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

接着问:(稍事停顿)劫后余生的海湾地区,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炎炎烈焰狂舞飞腾。几头仓惶无助的骆驼,正试图逃离这人间地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幕人间惨剧?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 新课学习。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科威特在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

1、原因:

(1)边界纠纷:伊拉克方面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两国存在着边界纠纷;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拉克和科威特还都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科威特这块1.8万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当时隶属伊拉克巴士拉省。1913年,爆发战争的传闻在欧洲甚嚣尘上,英国和土耳其签了一个协议,将科威特变成一个自治县。法国和英国为了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于1916年签订了锡克—皮科(Sykes-Picot)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伊拉克由原土耳其的三个省组成:即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有一个说法绝妙地概括了这种状况:“伊拉克是丘吉尔发神经病时造出来的,丘吉尔要把基尔库克和摩苏尔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油井连成一体,又要把三个水火不相容的人民凑到一块儿,即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

(2)石油利益:两国之间的鲁迈拉油田之争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伊拉克寄望于吞并科威特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界,其中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带未划定边界,伊指控科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 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横穿两国边界的鲁迈拉油田呈锅底状地形,“锅底”在科威特境内,造成了伊拉克的石油开采量总是低于科威特。)科认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应属科领土,并要求阿盟组成一个仲裁委员会,根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关文件划定两国边界。

(3)债务问题: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为缓解危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了包括勾销债务和租借岛屿等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即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的债务约350亿美元。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战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认为,伊未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取消全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阿联酋指出,伊的做法引起争论,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履行义务。

另外,由于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的每桶21美元下跌到7月的14美元。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一直遵守欧佩克规定的生产配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科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满足它在西欧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阿联酋也拒绝伊的指控,指出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定是欧佩克内外产油国的共同责任,为稳定石油价格,阿联酋宁可将产量减少到配额以下。

2、经过:战争爆发、科威特埃米尔流亡、伊拉克宣布吞并科威特。(1)战争爆发:1990年8月2日

199 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2)埃米尔流亡:

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

作为波斯湾产油大国科威特的元首,贾比尔除了富可敌国的个人资产外,其人生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1977年12月31日贾比尔从他叔叔手中继任第13任埃米尔之后,他设立了一项为了下一代基金,以保证科威特人在石油开采完之后还可以生活,他每年要求将石油收入的10%捐入基金中,到现在这笔基金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萨达姆和贾比尔可以算得上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不但表现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还多次计划暗杀贾比尔。萨达姆还形容贾比尔是一个十足的“玩弄女人”的人,他一生结婚40多次,有70多个孩子。2006年1月15日,贾比尔因病去世,享年77岁。(3)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8月28日,萨达姆签署法令,将科威特并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9月24日,伊拉克决定取消科威特货币,限期兑换成伊拉克货币。9月27日,又颁布法令,限令所有科威特籍公民改领伊拉克身份证。

二、“沙漠盾牌行动”(1990年8月):

1、联合国的反应:

(1)联合国第660号决议(1990年8月2日):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即召开第2 932次会议,讨论伊科局势并作出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继660号决议之后,安理会于8月6日通过661号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对伊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8月8日,伊拉克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安理会于8月9日通过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 兼并科威特为非法。此后至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对伊拉克的最后通牒之前,先后通过了11个相关决议,一再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宪章》,无条件撤军,以恢复科威特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伊拉克置若罔闻。

(2)联合国第678号决议(1990年11月29日):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通牒(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要求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前完全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关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的问题)以及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如伊拉克拒不执行,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利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并执行第660号决议和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这个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决议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第660号决议及其它所有有关决议,同时规定了期限, 给予伊拉克最 后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决议请求所有成员国对执行该项决议所采取的行动提供适当支援。

2、美国的反应: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一向视海湾地区的石油为其生命线的美国,迅速对此作出强烈反应。(1)关注:石油利益

8月2日凌晨,也就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即向安全理事会递交了一封信,表达美国对此事的关注。美国总统布什甚感震惊,国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也处于一片忙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命令:命令停泊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立即起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克空军突然袭击,造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命令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待命;命令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命令美军驻希腊苏扎湾海军 基地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美国为什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此关注呢?美国总统布什说过:“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是波斯湾南北两翼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控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南北两翼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显而易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首先是严重触犯了美国在中东的根本利益――石油输出的安全畅通,破坏了美国寻求控制石油资源,从而维护自身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的战略意图。据1995年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石油进口的25%、45%和65%来自海湾地区。按照美国战略研究界人士的话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如果再兼并沙特阿拉伯,就掌握了世界近一半的 石油资源,这无疑等同于取得了对西方国家经济的生杀大权。”

(2)调兵: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向海湾地区派兵的“沙漠盾牌”计划

8月4日清晨,美国军政要人齐聚戴维营。会议经过一整天的讨论,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就在这次会上敲定下来。该计划的主旨是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7日凌晨2时,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7时30分,美军第82空降师的2300人作为“沙漠盾牌”行动的先头部队登机完毕,5分钟后,运载这批伞兵的飞机奉命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沙漠盾牌”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经过3个月紧张的海空运输,到11月初,到达海湾地区的美军总兵力达到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7万人,800辆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舰载机553架。依美国总统布什之见,经过3个月的禁运、封锁和经济制裁,再加上20多万大军压境,足可以让萨达姆从科威特滚蛋。然而萨达姆不仅没有从科威特撤军,反而在国内加紧备战,并向科沙边境又增调了20个师的兵力。与此同时,萨达姆还展开宣传攻势,宣布扣留西方人质,号召阿拉伯人开展“圣战”,打击美国和“推翻阿拉伯的统治者”。

萨达姆的言行激怒了布什。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在2个月内再向海湾增兵20万,以便使美军“拥有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选择”。在美国大举进兵海湾的同时,布什还派人四外游说,动员说服它的西方盟国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派兵参战和担负战争费用。到1991年1月15日,有30多个国家答应出兵参战,这样再加上海湾地区的6个国家,共有40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地区,总兵力达70万人,装备飞机3510架,坦克2900辆,装甲车2200辆,舰艇400艘。在多国部队中,美国军队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其中陆军29.5万,海军陆战队9.4万、海军8.2万,空军5.6万。部署坦克2200辆,装甲车2000余辆,飞机2800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进行的历次战争中,空中力量都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了征服萨达姆,美国将空中力量的精锐悉数派往海湾。其中就有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以及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第5航空队,海军的几个航母战斗群等,大多参加过二次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另外,还将其武器库中几乎所有新式武器都拿出来亮相,以获得技术上的优势,以质量取胜。在空战兵器中,其佼佼者是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3)和谈:未能达成协议

就在美国加强对伊制裁,积极寻求世界各国对美支持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和平化解危机。8月底,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与伊外长阿齐兹会谈,敦促伊拉克撤军。阿拉伯国家普遍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先后提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方案。约旦国王侯赛因呼吁各方尽力避免危机升级,并与萨达姆举行会谈。9月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与见克会见时强调了埃及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立场。但这些和平努力都未获成功。伊拉克仍顽固坚持其侵占科威特的立场。

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作好战争准备,就在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的第二天,美国伸出了和平橄榄枝。布什提出美国愿意与伊拉克直接对话,讨论海湾危机。伊拉克随即表示有条件地接受,并于12月7日释放了所有西方人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和平努力。但是,由于双方敌意很深,在美伊高级会谈的日期问题上争执不下。最后,布什提出,由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国务卿贝克在第三国会晤,但不能把会谈安排在靠近1月15日的时间。经过讨价还价,伊拉克1991年1月4日同意在日内瓦与美国举行两国外长会谈。但在1月9日的会谈中,伊拉克不但坚持不从科威特撤军,而且仍然要求把海湾危机的解决与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美伊会谈以失败告终。战争一触即发。

1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前往巴格达与萨达姆会谈,为和平解决危机作最后的努力。但是他没有说服伊拉克撤军,斡旋失败。随后,布什正式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对伊动武的第77号法案。英、法议会也分别通过授权政府对伊动武的议案。至此,战争的爆发已无可挽回。[来

3、中国的态度:反对伊拉克侵略行径,希望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中国明确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相关决议,恢复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中国同时反对任何大国的军事干预,所以在联合国安理会对第678号决议,即要求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通牒进行表决的时候投了弃权票。这张弃权票的含义表明,具“一票否决权”的中国一定不会阻拦科威特最终获得解放,但是我们对使用武力能否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持怀疑的态度。中国希望海湾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这一危机。中国外长钱其琛还曾经出访阿拉伯国家以寻求解决的方案,但未果。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空中打击(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1)经过: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

1991 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1000架次飞机,发射了1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大规模空袭巴格达,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空袭作战从1月17日起2月23日止,历时38天。最初参战的是美、英、法、意、加、沙特、科威特7国,后来又加上卡塔尔、巴林和阿联酋共10国,共出动飞机11.2万架次,投弹量达10多万吨,其中美军出动的架次占总数的80%,投弹量为近9万吨。美国飞机主要从沙特和土耳其的基地或是航母上起飞对伊轰炸,间或也从海上舰只上发射巡航导弹袭击伊军事目标。伊拉克的反击:①对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以及亲美的温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性攻击。

1月17日,多国部队发动空袭的第一天,伊拉克就向沙特发射了两枚导弹,并向以色列发射8枚“飞毛腿”地对地导弹进行报复。在整个38天空袭过程中,伊拉克16次向沙特发射导弹,发射导弹达40枚。它还先后对以色列进行了17次导弹袭击,共发射40枚导弹,造成4人死亡,230多人受伤。伊拉克进攻以色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以色列拖入海湾战争,挑起阿以冲突,破坏反伊联合行动。美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每次伊用导弹袭击以色列,美国领导人都用安全联线与以磋商,力劝以色列保持克制,并向其保证美军会对伊采取措施。鉴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美国政府持续不断的压力,以色列虽然强调保留自卫的权利,但始终没有进行报复,使伊拉克的图谋没有得逞。②点燃科威特油井并倾泻石油。

伊拉克引爆、焚烧科威特的部分油田,并不断向科威特沿海倾倒石油,造成石油资源的大量散失和海湾地区大面积的海水污染,破坏了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企图以此增加多国部队饮水和登陆作战的困难。为了阻止石油污染的蔓延,布什于1月底派遣政府工作小组前往沙特处理海湾海面上的原油问题,同时美国用精密制导的炸弹轰炸了科威特沿岸的输油管道枢纽,阻止了石油继续外流。(2)结果:重创伊军,为地面进攻创造条件。

尽管伊拉克的种种措施延长了战争的进程,但是并不能改变其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38天的集中空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 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80%的指挥系统被摧毁,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地面部队补给线基本被切断,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2、“沙漠军刀”行动——地面攻势(1991年2月24日~27日):(1)经过:三面进攻

1991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他提出23日12时起伊拉克从科威特大规模撤军,一周内撤完;48小时内全部撤出科威特城;释放所有战俘等七项条件,宣称如果伊拉克不想遭受地面进攻,就必须在2月23日中午12时前公开宣布接受这七项条件,并正式通知联合国。23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莫斯科宣布苏伊协议的内容,并没有理会美国的通牒。2月24日,美国为首的11国(美、英、法、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部队发动全线地面进攻。多国部队的空军和海军也每日出动3000架次以上的飞机协同作战。

东线:进攻科威特的伊军

西线:深入伊拉克西部,切断伊军后路

中线:地面进攻的重点,集中1300辆坦克从沙特向北攻入伊拉克后迅速转向东方,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2)结果:地面作战仅100小时,伊拉克军队全县溃退;2月27日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中,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合作探究】1991年3月27日,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城,战线推移到伊拉克境内。多国部队的进攻变成了对伊军的追剿。在美军可以直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布什总统宣布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美国完全有能力借机推翻萨达姆政权,但却适时结束了战争,原因何在?

①美国为战后海湾格局计,只打算通过海湾战争严重削弱伊拉克的军事进攻能力,阻止其东山再起,威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并不希望打垮甚至肢解伊拉克,为伊朗的崛起和填补势力真空创造条件。28 而且,美国领导人看到,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活动频繁,大有倾覆萨达姆政权之势。美国这时收兵,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如果能假伊拉克内部反对派势力之手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就可以既不冒政治上的风险,又坐收渔利之利。

②从军事上讲,美军在沙漠气候条件下深入伊拉克的腹 地与伊军决战,必将陷入消耗战的泥潭。这不但会使美军伤亡巨大,增加美国内对侵伊战争的疑虑和反感,而且可能动摇美国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颇为得不偿失。

③美国领导的多国反伊联盟是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海湾战争的。联合国规定的战争目标是把萨达姆驱逐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合法政府。到27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在这个时候停火,既不影响美军大获全胜的形象,又能在政治上和国际舆论上赢得主动。

美国并未就此罢休。一方面它仍在伊拉克南部120平方公里驻扎军队,威逼巴格达,对伊拉克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迫其就范。与此同时,4月3日,安理会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交的永久停火决议,即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承认它与科威特1963年划定的边界;在科伊边界设置非军事区,由联合国观察员负责监督和管理,非军事区在伊拉克境内延伸1 0公里,向科威特境内延伸5公里;伊拉克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国际监督,销毁、拆除其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材料,要将其现有的核材料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伊拉克必须赔偿因其侵占科威特给外国政府、公民和公司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不得参与或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不得允许恐怖组织利用其国土作为活动基地。这个决议实际上由美国一手操办,全面地反映了美国遏制伊拉克的政策立场,对战后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战后的美伊对抗埋下了伏笔。

三、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①电子信息战成为战争的核心,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②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

③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表现在:a.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b.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c.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d.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2)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2、影响:

(1)对中东:打破了中东地区原有的战略格局,使战后的中东面临新的力量分化组合。

①海湾战争是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

海湾战争之所以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巨大,首先是由于海湾战争发生之时正值冷战两极对峙格局逐渐解体之际,它加速了两霸争夺中东的旧格局的解体,成为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

80年代末以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渐衰落,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仍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海湾战争的发生彻底地改变了这种局面。美国的军事力量借海湾危机堂而皇之地进驻中东地区,美国联合原来亲苏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发动海湾战争解决伊、科争端,这些行动基本上确立了美国在中东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新格局。

②海湾战争首开美国遏制地区强权挑战的先例。

中东冷战格局解体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地区强权势力抬头。伊拉克悍然入侵并吞并科威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海湾战争在中东新旧格局交替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武力遏制了伊拉克的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湾战争是应对旧格局解体后地区强权势力挑战的试验。一方面,海湾战争为美国遏制地区强权势力的挑战开了先例,另一方面,它也促使许多阿拉伯国家更加重视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以反击地区大国的武力威胁。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悄然兴起的军备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

③海湾战争严重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地区大国地位。海湾战争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海湾战争既是一场高科技战争,又是一场高度立体化的战争。精密制导的高科技武器的使用,有效地打击了伊拉克的战争能力。多国部队实施的空地一体战,使伊拉克损失惨重。海湾战争的这两个特点,使多国部队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对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实施毁灭性的打击,而且速战速决。这对于多国部队来讲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对伊拉克而言则是最可怕的后果。它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政治影响力大大削弱,整个国家元气大伤。战后的伊拉克国力衰微,一时难以成为威胁以色列和“温和派”阿拉伯国家安全的现实力量。伊朗在海湾危机中宣称自己保持中立,并坚决反对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力图通过独树一帜的立场,谋求地区大国的地位。战后,随着伊拉克的失败,伊朗一跃成为海湾地区的大国。它加紧恢复国力,扩充军备,试图掌握核武器技术。④海湾战争导致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分裂。

海湾战争导致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面临新的分化组合。约旦、巴勒斯坦、也门、利比亚以及一些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在海湾危机中反对美国武力解决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问题。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国家则参加了美国为首的反伊联合行动。

战后,巴解组织、约旦等由于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而遭遇到巨大的政治困难,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则得到加强,在地区事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⑤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海湾战争使海湾石油富国科威特、沙特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迫在眉睫。恢复正常的石油生产、输出,摆脱经济困境,是战后初期这些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之,海湾战争后,冷战时期两霸争雄中东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美国取得了在中东事务中的支配地位。中东地区的国家重新洗牌,开始了新一轮竞争和较量。原有的诸多矛盾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日益凸显。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寻求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确立“美国治下的中东和平”,成为海湾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基本政策目标。(2)对世界格局: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3)对美国:增强了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助长了其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增强了其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决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4)对中国:推动军事改革,使军队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5)后遗症:战争还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如环境污染、各种疾病。如前所述,战争中,伊拉克引爆、焚烧科威特的部分油田,并不断向科威特沿海倾倒石油,造成石油资源的大量散失和海湾地区大面积的海水污染,破坏了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

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近年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联合国方面提供的资料也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专门研究海湾战争后遗症的伊拉克专家最近说,伊拉克南部地区现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区的10倍多。★问题解答: ⊙学习延伸: 调查报告:(略)

课堂小结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海湾战争的前因后果,内容涉及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线——伊拉克入侵科威 特、美国向海湾派兵的“沙漠盾牌”行动、海湾战争的经过(“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和影响。这些内容都是新教材新增的,尤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是高考文综热点必须关注的知识点。海湾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一场高科技战争,也是一场为争夺石油能源的一场局部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高科技武器和先进的战争理念打败了侵略科威特的伊拉克。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海湾战争前后,伊拉克的哪些行为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答案提示:(1)强迫科威特免除伊拉克所欠债务;(2)强迫租借科威特的岛屿;

(3)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侵略;

(4)杀害亚洲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5)单方面宣布吞并科威特;

(6)向非交战国以色列发射导弹,希望挑起阿以矛盾;(7)点燃科威特的600多口油井,并向波斯湾倾倒大量石油;

(8)学生能够从课本以外的渠道获知的其他内容(如试图销毁科威特人口档案、大规模地抢劫、凶杀等)。

板书 海湾战争 一:交战经过

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行动 二:战争特点---高科技战争

三: 战争影响---中东乃至世界格局因之改变

第五篇:《识字7》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李成真 李云开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对“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高──

明──

胖──

美──

新──

忙──(复习“语文园地五”的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2.教师范读课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2.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5.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6.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学生描红,临写。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出示一些对子,或讲有关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读对子的兴趣。附: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山高水长,海阔天空。江山如画,大地如春。春回大地,日暖神州。风暖日光丽,气清天宇高。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勤年丰喜事多。爆竹声声庆丰岁,梅花点点报新春。十年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今日育苗输心血,明朝成材作栋梁。

下载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或多媒体提供的史料,图片,视频等方法,归纳海湾战争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通过角色扮演,认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各方面的态度及原因。 2. 教学......

    7 启蒙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

    7、_风筝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的批......

    7 背影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狼藉”“簌簌”“颓唐”“蹒跚”等词语。 2.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7 祝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结构脉络,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的深沉的社会批判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1、把......

    7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最美好的礼物(王书玲)7 最美好的礼物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牵手亲情,唱响关爱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好的......

    7菩萨兵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解: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而朱总司令带领士兵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藏胞们赞颂红军是菩萨兵。 课文记叙了......

    7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熟记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熟记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