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⑵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⑶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⑷解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能力目标:
⑴掌握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⑵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关注人口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2)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 境的关系。(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4)环境污染的种类。难点:
(1)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案,苏教版,生物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
2.点明该节内容简介,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激起学生探究的意识: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量。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而且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你又是如何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呢?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复习种群的数量变化相关内容,以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为例,讨论: 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表现出“J”型增长?
3.中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开垦土地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等等。
教师: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量。,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而且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人们把人口激增称为“无声的爆炸”。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
人口增长及其特点
阅读课本P94-95相关内容,结合图“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形式举例”,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那么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
【讲述】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问2〗将你置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讲述】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问3〗造成人群拥挤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讲述】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问4〗你是否同意“人满为患,地球超载”的观点?
【讲述】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问5〗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949年开始的,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讲述】1949年建立新中国之后,人民脱离了战乱,生活比较安定。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问6〗我们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人口问题,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呢? 【讲述】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较少。
〖问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能否用图解其中的相互关系? 【讲述】
〖问8〗我国是如何控制人口增长,与此同时还做了什么?
【讲述】实行计划生育和颁布了法律法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探究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P97-99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问9〗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什么不同?
【讲述】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
〖问10〗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讲述】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问11〗种群大小——随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能否增多? 【讲述】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问12〗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亩产量变化与人口种群大小变化之间表现出什么关系时,才能维持人口的生存?[来源:Zxxk.Com] 【讲述】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剧增,耕地相对减少。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大大低于1975年的0.31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加,人均土地资源减少,只有在人口增长和粮食亩产量基本相符合的情况下,人才能够生存得长久。
〖问13〗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现阶段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讲述】人口剧增对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现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人类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问14〗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如何?[来源:Zxxk.Com] 【讲述】人口剧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问15〗有人说“人口增长只是部分直接污染了环境,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何解决? 【讲述】不正确。
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污染环境,滥开发资源会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加剧了环境污染。
由于人口增加而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负载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
〖问16〗总结以上内容,请你绘制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图。【讲述】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问17〗简易绘制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流程图。【讲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18〗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讲述】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等。〖问19〗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讲述】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问20〗人口增长的极限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有必然的联系吗?
提示:人类属于生物圈中一员,其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及无机环境稳定。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意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的合作者。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关系。在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上课程设计逻辑性较强,且环环相扣,采用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主要表现在:课下自学探究调查;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开展讨论互助交流;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感;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策;了解到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还将生物课堂延伸至课外,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课后习题
1.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不包括()A.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
B.森林吸收CO2放出O2 C.生活垃圾、汽车排放尾气
D.工业排放的“三废” 6.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1.D 【解析】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就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等。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D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3.C 【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4.B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B 【解析】森林吸收CO2放出O2对于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是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6.A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的增加所致。浮游植物死亡,会加剧温室效应,因为这些大量死亡的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无法被它们吸收利用。同时,海洋表层的需氧微生物因分解死亡的浮游植物而急剧增加,有机质被分解,又释放出大量的CO2,同时还消耗大量的O2,从而使大气中CO2量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
板书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及人口增长的定义 2.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 3.人口增长的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人口多,增长快
前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4.计划生育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问题及其含义
2.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第二篇: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宜都市松木坪中学 刘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能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在提高中,引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学法指导
结合学习目标和课本插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采用引导教学法、分析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是其中的乘客。你觉得这一比喻贴切吗? 坐轮船时,当你觉得客舱内空气污浊时,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船上的乘客不会越来越多以至人满为患…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也是如此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非常合理贴切。但地球这艘“太空船” 乘客越来越多、不能靠岸卸掉垃圾、受到空气污染不能更新等方面不同。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样是生物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同样是人类,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古人类。目前生物圈正承载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活动究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活动2【活动】分析讨论
任务一:探究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什么时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侯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 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任务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问题1:
滥伐森林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滥伐森林将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不能为森林中的消费者提供营养和食物,影响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轻者导致依靠森林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重者导致生物灭绝、森林消失。问题2:
有些工厂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直接是空气污染。通过大气循环,影响降水,导致江河湖海污染。如果浓烟中含有大量硫酸物质,还已形成酸雨,从而影响建筑物、农作物。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3:
这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等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质,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这些湖泊恢复清澈秀美的原貌?
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应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放鲢鱼来控制这种藻类的生长。然后,建立一个污水过滤厂,使水源变好,再度使用。问题4: 不法分子还用哪些手法捕杀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采用网捕、放毒素引捕、用夹套捕杀鸟类。鸟类日益减少,农作物害虫增多,粮食大大减产,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问题5:
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不赞同这种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重要成果是 “三北”防护林。问题6:
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可以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问题7:
你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呢?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前,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例如: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分析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活动3【讲授】资料介绍 生物的入侵
大多数入侵的生物对于入侵的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有些入侵的物种则会对入侵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正面的,如当年欧洲移民将一些农作物和家畜引入北美;另外有些影响是负面的,如来自欧洲的野兔和美洲的仙人掌,正在毁灭澳大利亚的灌木丛。
紫茎泽兰:又名解放草、破坏草。原产中美洲,全株有毒、排挤其他植物,危害农田、畜牧业有植物杀手之称。自漂洋过海来到我国之后一路疯长,所到之处破坏大量良田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豚草: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抑制其他物种,开花散粉时危害人类健康,引发“枯草热”和“花粉病”。水葫芦:原产巴西,堵塞河道、污染水质,危害环境。由于不合理的引进物种对我国水产业造成了极大危害。活动4【活动】归纳总结 学生叙述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生物的入侵
第三篇: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思考“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学生预习】
1.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合作探究】
1.生物入侵: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中,并对新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2.在我国、和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和。具体做法是,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达标拓展】
1.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不含磷的洗衣粉B.不含碘的食盐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3、连线
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A.氟利昂等排放物a.酸雨
B.砍伐森林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e.土地沙漠化
【回忆:我学到了什么】
第四篇:第一节 疆域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3.教学用具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二、新课教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看图知位置
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过渡到课本P3“活动”.2.讨论知优越
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1.歌诀记四至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3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P5页“活动”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
读课本中图1.4《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师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答)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读课本中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师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教师总结: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上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洒满金色的晨光时,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2.彩笔描疆界
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中用笔描画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并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疆域之“大”的印象。
3.口诀记邻国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4.广阔的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课后习题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第五篇:第一节 美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通过了解美国的地形和河湖,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大量的图片、事例、数据、视频来分析和理解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明白学习美国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美国的积极性;
2.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认识到种族平等的必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种族构成、地形与河湖 教学难点: 通过美国的地形与河湖,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可口可乐、米老鼠、麦当劳来自于哪个国家?(由学生们熟悉的品牌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
1.展示一张图,图中有很多代表美国的事物,让学生上台指出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已经对美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部分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让学生先对美国有个大致的印象。)2.教师: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唯一的超级大国。1个美国财富等于4个中国财富,等于四分之一世界财富。
教师以“超级学霸”类比“超级大国”,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
教师:中国和美国经常有贸易来往和政治商谈,因此我们要去了解美国;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因此我们要学习它。
(通过认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学习这一节的意义所在,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及其他概况
1.展示世界上国土面积前六的国家,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一个国土广大的国家。2.展示西半球和东半球的图片,通过回顾北美洲的位置,认识美国的半球位置。并顺带回顾北美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
3.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美国的领土构成(三个部分)、纬度位置、频临的大洋和邻国。
4.展示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图片,加深学生对两个海外州的印象。
5.展示美国国旗,问美国国旗的含义,,考察学生平常对美国的认识。
由国旗的含义进一步了解美国国土组成(除了刚刚学习到的两个海外州外,本土还有48个州和1个特区),并引出美国USA或US的简称。6.由美国简称US引出美国的漫画形象山姆大叔。(过渡自然,提高学生兴趣。)
7.展示美国的国鸟和国徽、自由女神像、美国总统山图片,让学生脑海中对美国的印象更加丰富。
8.由美国著名景点美国总统山图片,顺利引出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由黑人总统奥巴马当选备受世界关注这一事,自然过渡到“美国的种族构成与种族歧视问题”这一教学内容。
(三)美国的种族构成 1.播放一则短视频。教师:由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由哪些人种构成? 小组讨论出结果,小组代表回答。
2.通过读图表具体分析美国的人种构成。3.教师提问:为什么美国的人种构成如此复杂? 4.由几位学生表演小品,重现美国殖民历史。
(生动有趣的小品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5.看完小品后,通过提问“美国的白种人祖先来自哪里?”、“黑种人最开始是作为什么身份来到美国”等等,考察学生对美国殖民历史是否理解了,并拓展归纳,进一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6.了解美国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教师: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较快。但是,就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都如何? 学生:都很低。
教师: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但为什么美国人口增长这么快?
(由美国殖民历史,过渡到美国当今社会的人种构成和人口增长情况,了解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理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7.教师:这么多移民,来到美国后,会对美国文化产生影响呢? 8.播放刚才看过的短视频,让学生思考刚才的问题,小组讨论并发言。
(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美国人的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主动思考。由视频中白种人打麻将、黄种人跳华尔兹舞、黑种人吹萨克斯风等现象,得出各国移民的文化互相影响的结论。)
9.教师提问:各国移民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习俗,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美国吃到中国的饺子吗?
学生们可以通过日常积累的常识回答:可以。
教师:但是,在美国吃到的饺子,跟在中国的饺子一样吗? 学生们回答:不一样。教师:在美国华人餐馆吃到的饺子,都为了迎合美国人口味,而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各国移民的文化交融,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化,成为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由结合生活的例子出发,让学生更有兴趣地了解美国移民文化。)10.教师:移民对美国的影响,除了文化交融外,还有什么呢? 顺利过渡到种族歧视问题。
11.阅读两则材料,通过事例感受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12.教师: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种族歧视。
13.教师简单点拨种族歧视产生的历史原因,由此再简单回顾美国的殖民历史。并说出奥巴马曾经受过种族歧视以及目前为种族歧视问题做出努力,承上启下,结合时事。
(四)美国的地形与河湖
1.展示美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通过观察颜色判断地形,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学生在课本地图中找出美国三大地形区。
3.通过展示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图,指导学生区分科迪勒拉山系和落基山脉
4.引导学生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让学生齐念五大湖分别的名字,熟悉五大湖。
5.引导学生找出美国和加拿大的国界线,了解五大湖的位置是位于美国与加拿大的交界处,只有密歇根湖是全部位于美国境内。
6.对比之前学习过的里海,区分世界上最大的湖和最大的淡水湖。7.小组讨论,美国的地形和河湖对农业发展是否有利。小组代表发言。
(启发学生,地形与水分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点。)
8.展示美国河山图片,加深学生感性印象,提高学生兴趣。
(五)总结与练习
1.归纳本节课内容。
2.课堂练习,学生现场回答。
3.学生看导学案,对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纠正,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