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之瑰宝—京剧》教案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
顾璋
年级:高中一年级(人音高中新教材)课时:45分钟 教学目的:
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国之瑰宝”京剧的发展历史,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重点了解京剧唱腔的两大类—西皮.二黄,以及它们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重点:学习西皮.二黄两段唱腔
难点:掌握两类唱腔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具:多媒体音像设备.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运用直观法(在上课前十分钟里放一段京剧),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是什么剧种?(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国之瑰宝—京剧
你为什麽得出老师放录象的剧种是京剧的结论?你了解京剧吗?你知道京剧一些名家的名字吗?你知道京剧一些特别有影响的剧目吗?你会演唱几句京剧唱段吗?你知道京剧在世界戏剧表演领域的地位吗?如果你知道其中的一点,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请同学们将书翻到59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京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学习京剧,了解京剧,其意义不仅是了解一个戏曲剧种,更在于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三百多种。京剧乃其中佼佼者。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所热爱。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体系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
二、新授:京剧的形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那么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呢?(用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京剧的起源)
公元1790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正值清王朝的“太平盛世”,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又恰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皇帝很高兴,决定在京城举行隆重的八十大寿庆典,与民同乐。
各地官员得知了消息,都忙不迭地开始打点礼物解送进京,参与盛典。此时有一位叫伍纳拉的闽浙总督,是一个很能体察上司意图的人,他知道乾隆皇帝很喜欢看戏,就决定选派在南方久享盛名的安徽徽戏班“三庆班”赴京祝寿。“三庆班”不负众望在北京一炮打响,新鲜的唱腔,出色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并由此受到朝野的重视。
展示图片
(一)(这就是北京故宫中专供皇帝看戏的大戏台)寿期过后“三庆班”不再南返,和接踵而来的“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一起留在北京发展事业,这就是当时“四大徽班”进京的历史。在京都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背景下,逐渐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一定规范,特别是吸收了各剧种的艺术精华,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剧种—京剧。
从1790年徽班进京至今,京剧的形成不过200多年的历史。1990年首都北京举行了“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盛大庆典,江泽民主席作了重要指示,说明中央领导对京剧的重视。
三、京剧的人物行当划分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非常严格的表演规范,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程序。请同学们看图片
生行(男性人物)
小生—扮演年轻的男性角色,不戴胡子,扮相比较英俊.清秀 老生—指戴胡须的中年男性角色 武生—扮演擅长武打技艺的男性角色
旦行(女性人物)
正旦—指融花旦.青衣两种行当于一炉的一门唱.念.做.舞并重的行当。花旦—表现活泼.开朗,诙谐.风趣的泼辣女性
青衣—多表现端庄娴静的女子,常扮贤良母一类角色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
净行(威武.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脸上勾画脸谱,故又叫花脸 铜锤花脸(黑头)—正净,又叫大花脸以唱功为主,如包公
架子花脸—副净,以工架(身段.花脸的招式)念白.表演为主。如鲁智深.张飞等
丑行—(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人物,一般在鼻梁上用白粉涂抹一个或方或圆,形状不同的粉块)
文丑—扮演某些文人 武丑—扮演有武艺的丑角 丑婆—丑恶的妇女形象
旦行里,最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称为四大名旦,排在四大名旦之首的是梅兰芳。(请看他们四人的照片)
在下一堂课里,我们要对京剧大师梅兰芳作专题欣赏,有关梅大师的生平这堂课不作更多的讲解。
四、京剧的唱腔:
京剧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京剧音乐在所有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占重要的地位。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唱腔具有旋律性强,优美抒情.富于变化和对比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唱腔就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
请同学们注意:京剧唱腔分西皮.二黄两大类。(板书:西皮.二黄)
西皮腔——西部甘肃.陕西等地的秦腔流人湖北演化而成。二黄腔——起源于南方。(有人说湖北.有人说安徽.未有定论)。两类不同的声腔有着不同的特征,反映在节奏上和所表现的情绪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这两段唱腔,那就是通过两段唱腔的对比,你认为西皮腔的节奏和二黄腔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曲调所表现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播放光盘:先放西皮腔《铡美案》中包公的唱段,再放二黄腔《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提问:
《铡美案》中,包公怒斥陈世美“杀妻灭嗣”,陈世美强 词狡辩,包公怒火满腔历数陈的罪状,此时唱段,一字一板,铿锵有力.环环相扣.步 步紧逼。节奏上应该是怎样的(紧凑明快的),曲调的情绪上应该是怎样的(高亢激昂的),哪位同学能回答?
《沙家浜》中阿庆嫂把新四军伤病员藏进了芦苇荡,引起汉奸刁德一的怀疑,并将全村的渔船扣下,阿庆嫂担心芦苇荡中伤病员的安危,而满怀焦虑的心情,这是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舒缓平稳的)曲调的情绪上应该是怎样的(深沉.委婉.肃穆的)。哪位同学能回答?
通过对两段唱腔的欣赏和对比,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将书翻到64页,我们将今天课程的重点作打记。
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五、拓展与探究
为了巩固我们已学习的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西皮腔的特点的印象,在今天的拓展与探究的实践中,我们选择了西皮唱腔作练习,它的曲调高亢.刚劲节奏活泼明快。曲调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唱段。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66页
1.我们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先听两遍录音,老师再一句一句教唱,演唱的时候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要把西皮腔欢快的情绪和紧凑的节奏演绎出来。京剧的唱腔强调“以字行腔”,象“写春秋”的“秋”字我们把“秋”字的声母和韵母既分又合,达到和谐的统一(示范“秋”字)。一种平常的吐字方法,一种既分又合的方法。
2.学习京剧身段:云手与山膀
这是“手”法中的一个程式动作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示范,同学们学做。(强调精.气.神和亮相)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国之瑰宝—京剧》,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通过这次京剧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粹”京剧。下一堂课我们将要接触的是同学们非常想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我们可以欣赏“梅派”的表演风格,更能够了解他的生平。我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看一下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我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京剧节目,这对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高艺术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篇: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教案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稳睡》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精湛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简要了解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知识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霸王别姬》之《九里山会战》场面进行导入。由此引发兴趣,提出问题。
(二)简介京剧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通过看录像讲解、介绍,生、旦、净、丑等京剧的行当,介绍四大名旦,重点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
2.简介剧情及唱段所表现的内容。
3.多次聆听、梅兰芳演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选段。学生可在录像辅助下边听、边看、边进行哼唱模仿。
(五)拓展与探究
1.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分若干小组进行:
1)京剧脸谱完型制作(根据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脸谱拼图进行完型制作)2)学习演奏一段锣鼓经音乐。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生、旦、净、丑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第三篇:音乐教案国之瑰宝(本站推荐)
思南县第九中学
国之瑰宝——京剧
授课人:田凯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3、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同时培养学生尊重我国传统艺术的意识。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了解梅兰芳大师。
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念、奏锣鼓经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法(听、想、唱、说)、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1分钟)
1.老师: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齐答:京剧)
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了解京剧。
环节二:了解京剧(10分钟)京剧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悲剧、喜剧(希腊),梵剧(印度),戏曲(中国)。
2、京剧的起源
“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是指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和春台班,多以安徽籍有人为主。
3、京剧的形成
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4、对京剧形成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
5、了解梅兰芳先生及“梅派”风格
提问: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答:梅兰芳,尙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其中,哪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①梅派表演风格 ②梅兰芳创造的艺术形象
思南县第九中学
③对京剧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高度评价。环节三:欣赏京剧(共25分钟)
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霸王别姬》选段)(约12分钟)
1、南梆子
概念:属于西皮类的唱腔。
特点: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2、梅兰芳先生
通过毕生的钻研和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等。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美丽的妇女形象。让我们来一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表演风采!
3、“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项羽与汉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汉元帅韩信命李左车向项羽诈降,以诓项羽进兵。
韩信在九里山使用十面埋伏计,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冲突不出。营中听得四面楚歌,项羽怀疑汉兵已尽得楚地。楚军军心动摇,八千子弟兵行将散尽。妃子虞姬为了给项羽消愁解闷,强作欢颜,劝酒舞剑,最后自刎而亡。
4、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 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情绪:忧愁,凄凉)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课标“活动建议”: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 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 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
思南县第九中学
丽大方。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5)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南 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 角和小生唱。
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
1、四平调 ◆了解四平调
◆特点:唱腔伴奏都与二黄很接近,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2、介绍剧情(课件出示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剧照)
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怀,并册封其为贵妃。一天,玄宗与杨玉怀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玉环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后太监向玉环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杨玉怀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3、欣赏视频《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1】“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梅兰芳先生不仅独创了很多优美的唱腔,并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来自于江苏句容四平山区的“四平高腔”被梅兰芳先生采用融于京剧后,形成了京剧的“四平调”。四平调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在传统京剧中,旦角、小生、老旦都能唱四平调,惟有净角不能唱。
4、回放《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分小组就梅兰芳的表演展开讨论:梅兰芳的表 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还是“醉”?他是如何塑造的?
师生交流总结: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着重刻划杨玉怀内心的抑郁。他心中装“尊严”,表演显“傲气”,虽有失宠、凄凉之感,又不能在太监、宫女 前失态。梅兰芳先生大胆创造,将花脸手段化为旦角所用:在摆酒自饮时,徐徐长身“扶桌子”,采用花脸一个以示高傲的动作,使杨玉怀的骄奢怨恨而又自持 尊贵的心态显得更为突出,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美感。
结语: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欣赏了两个京剧唱段,相信同学们收获很大,一定对京剧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希望同学们在课余多听一些经典的京剧作品,进一步对我国传统艺术——京剧的热爱。
第四篇: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的第一课。作为绘画分册的开篇之作,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的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在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
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欣赏、对比分析、体验等方法对中国画的工具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最求等中国画知识有所认识并可以使学生试着自主分析和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中国画作品和工具实物 教学方法:
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幅古代中国画作品,一幅现代绘画作品和一幅当代中国画作品。
提问: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二 讲授新课: 1民族文化的瑰宝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课件展示:两幅油画作品与两幅中国画作品对比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到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 书 画 印融汇在一起,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提问:文房四宝是什么?哪里产的最好?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文房四宝: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 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 徽墨.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
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
3、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展示: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张大千《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
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笔墨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
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他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画丰富的 笔法:
勾、勒、皴、擦、点等
中国画多变的墨法:
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4、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 ? 课件展示几幅中国画 教师总结:
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 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 很讲究,姓名章界在 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5、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 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是 什么呢?
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
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和篆刻。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4 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和画稿。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他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总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是这样,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画出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正是这不似之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中国化追求造型传神,气韵生动,使得中国画能 够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熠熠生辉。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板书,师生以此共同总结学习要点。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2、谈谈你对中国画的认识。
第五篇:第一课 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第一课 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 中国画
喜德中学
杨燕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中国画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继上个学期的美术鉴赏,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课
解决问题(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一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提问: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
注前两部分都很简单,采用简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3):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课件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 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三)作品分析 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寓春山居图卷(局部)
黄公望(元)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四)探究、交流、提问
过程:
1、各组抽签决定解决的任务。
2、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小组成果。
3、其他小组提问,提出问题加1分,解决问题2分。(课堂课代表记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