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
课 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48页总复习《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 学 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
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逐渐成长为体育强国,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其中刘翔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惊喜。
2、出示教材48页“回顾与交流”内容。(多媒体课件)提问:这份资料中介绍两位运动员时都用到了什么?(常见的量)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常见的量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评析: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刘翔创佳绩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自主归纳,深化认识
1、提出整理要求。
师:在这份资料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 师:它们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生: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还有哪些?(学生回答的比较散)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
2、小组合作整理知识。(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评析:以资料为线索,学生从资料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各小组展示交流。
⑴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生1: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生2:还有旬。
师:一个月有几旬?分别有几天?
生3:每月的1——10号是上旬,有10天,11——20号是中旬,有10天,21——月底是下旬,要看什么月份。
师:下旬最多有几天?最少有几天?
生3:大月下旬有11天,小月下旬有10天,闰年的二月下旬有9天,平年的二月下旬有8天。
师:你说得真好。谁来说说你认为的一克有多重?一千克呢?一吨呢? 生:举例说。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的一时有多长?一分钟呢?一秒钟呢? 生:举例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很熟悉的,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现在我们又重新认识了这些常见的单位,那么回忆一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1千克等于多少克?1000。像老师这样回忆一下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把它填写在你的整理表上吧!
生汇报:时间、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师:1个月等于多少天呢?
生:不同的月份不同。1、3、5、7、8、10、12是31天,二月比较特殊,4、6、9、11月有30天。在平年的时候二月28天,闰年的时候二月29天,一般的年份如果除以4没有余数,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是平年,但是遇到是一百的年份,还必须能除以400没有余数。
师:你表达的很完整,清晰。谁来说说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 生: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生回答,师板书。
闰29平28 100 12 大30小 30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师:谁来汇报你整理的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及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吗? 生汇报,师板书。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 10 人民币:元——→角——→分
【评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⑵以上我们复习常见的数量,我们不仅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要掌握他们的改写方法。高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乘进率或向右移动小数点,低级单位名数—→高级单位名数,除以进率或向左移动小数点。⑶填一填:(教材48页1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结合实际,感受计量单位的应用价值
过渡语:现在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来做)认真观察,仔细算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教材48页2题)
1、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
2、看一看,算一算,填一填。相信你最棒!完成教材48页3题。同桌交换对改3-5题。教师公布答案,以表扬鼓励为主。师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要选择用不同的量。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端正!
四、练一练。(小黑板)
1、选一选。
(1)一个西红柿约重40(),马老师体重约80(),卡车载重量约10()。(吨、千克、米、克)
(2)绕操场走一圈约用5(),从大八浪乘汽车到桦南县城约1()。(时、分、秒)
(3)买一支圆珠笔大约5(),买一个日记本大约3()。(元、角、分)
3、改日记:今天是2007年2月29日,清晨6:30,我被闹钟的铃声惊醒,便从长2厘米,宽15厘米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用了大约5秒钟的时间刷牙、洗脸,接着吃了约150克的面包,喝了约250升的牛奶,然后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
【评析: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六、实践活动。
调查在日常生活中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例如:写字、读书、跳绳„„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篇:小班科常教案
小班:有趣的鞋宝宝
活动目标:喜欢尝试穿不同大小的鞋,满足模仿成人的愿望,愿意说说各种鞋子的名称,并跟着老师模仿穿不同鞋所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若干双、鞋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引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份好大的礼物,你们猜猜这只大大的红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打开装有爸爸大鞋子的盒子,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是什么?然后请幼儿把爸爸的鞋子放在鞋架上。
★打开装有宝宝鞋子的盒子,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有什么?请幼儿把宝宝的鞋子放在鞋架上。★打开装有妈妈鞋子的盒子,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是什么?请幼儿把妈妈的鞋子放到鞋架上。
2、请幼儿说说鞋架上有那些鞋子?(旅游鞋、皮鞋、凉鞋等)
3、最高一层是谁的鞋子?(贴上爸爸的头像)你怎么知道是爸爸穿的鞋呢?除了爸爸穿大鞋子还有谁也穿鞋子的呀?
小结:原来爸爸、叔叔、爷爷、外公~~的脚最大,所以要穿大鞋子。
4、最低一层是谁的鞋子?(贴上宝宝的头像)你怎么知道这是宝宝穿的鞋呢? 小结:宝宝的脚最小,所以要穿宝宝自己的鞋。
5、中间一层是谁的鞋子?(贴上妈妈的头像)你怎么知道妈妈喜欢穿高跟鞋呀?还有谁也喜欢穿高跟鞋呢?穿上高跟鞋漂亮吗?
小结:原来高跟鞋很漂亮,妈妈、阿姨、老师~~~都爱漂亮,她们要穿高跟鞋。
二、尝试穿鞋,体验穿不同些的感觉
1、你们平时在家里穿过大人的鞋子伐?今天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穿大人的鞋伐?想先穿谁的鞋呢?
2、我们先穿最高一层的鞋子,是谁的鞋呀?穿上爸爸的大鞋子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提出穿鞋的要求)学爸爸走路。穿上爸爸的鞋,走路就像坐上大轮船,突突突突。(上班、下班、走楼梯等)
3、刚才你们穿大鞋子走路,怎么样了?
小结:穿上大鞋子走路很慢,而且呀容易摔跤。
4、现在我们再来试试穿上妈妈漂亮的高跟鞋,走起路来又会怎么样呢?穿上高跟鞋试一试(提出穿鞋的要求)学学妈妈走路的样子。(上班、下班、走楼梯等)穿上妈妈的鞋就像踩高跷,哒哒哒哒。
5、刚才你们穿高跟鞋走路时,是怎么样的呀?
小结:穿上漂亮的高跟鞋,走路的时侯有点不稳,因为鞋跟太高了,不适合我们宝宝穿对吗?
6、现在请宝宝穿上自己的鞋,试一试走路有什么不一样?(提出穿自己鞋子时的要求)老师用儿歌提醒幼儿穿鞋的方法:小鞋子,像小船,小脚丫,是船长,小脚伸进船舱里,用力拉起鞋后跟。
7、请宝宝穿上自己的鞋,我们一起来走走,跳跳、跑跑。(放歌曲:小乌龟)
8、宝宝穿上自己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呀?
小结:宝宝穿上自己的鞋,不大不小真合适,运动起来最安全对吗。我们一起到外面去运动!
第三篇:中班科常优秀教案:沉浮
【活动名称】沉浮 【设计思路】
一、“沉浮”素材的分析
我认为3-6岁阶段,适合的“沉浮”内容有:知道有的物体会沉下去、有的 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刚开始浮在水面上,慢慢会沉下去;浮起来的物体受外力影响可以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也可以借助辅助材料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通过改变自身形状也会改变沉浮状态。
二、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
幼儿在中班阶段玩过沉浮游戏,感知了沉浮现象,已经积累了电池、乒乓球、夹子、奥特曼玩具等材料的沉浮经验,知道有的材料会沉下去、有的则浮在水面上。但对“沉浮”的探索不多。
三、本次活动关注重点
借助孩子对沉浮的粗浅经验,将“有的物体刚开始浮在水面上,慢慢会沉下 去;沉下去的物体也可以借助辅助材料浮在水面上”2个认知点围绕“变”串联起来。对幼儿已有沉浮经验提出挑战。
四、其他
以本教研组研讨的猜想验证模式为活动基本模式,继续探索多元记录策略在 学习中的作用。【内容与要求】
1、在玩玩沉浮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继续养成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科学态度。
2、进一步积累用符号、涂色等不同方式进行记录的经验。【活动重点】
体验物体沉浮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继续养成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科学态度。【活动难点】
用符号、涂色等不同方式进行记录。【材料与环境创设】
1、教师用
互动式电视、2张记录表
2、幼儿用
1张记录表和2色蜡笔
操作材料:泡沫板、kt板、螺帽、回形针、塑料袋、棉花、毛巾、磁铁、塑料盘、木块、水盆 【活动流程】沉或浮—沉变浮—延伸挑战 【活动过程】
一、沉或浮
1、认识材料
2、重点提问:猜猜它们在水中是沉在水下还是浮在水面上?(选择磁铁、泡沫板2种材料讨论)为什么?
引导幼儿在互动式电视上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
教师设疑:刚才你们说磁铁重所以沉在水中,泡沫轻所以它浮在水面上。我明白了,原来重的东西会沉在水中,轻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那么毛巾、棉花都很轻,所以它们会浮在水面上。同意吗?
3、幼儿游戏
要求:先猜想,在白色格子里记录下猜想的结果,然后再动手试一试(提示:把材料轻轻地放在水面上,找空地方放,不要碰到)所有材料都放进水里后,看看你猜对了吗,如果猜错了就把看到的正确结果记录在旁边粉色的格子里。
4、交流结果
讨论:棉花、毛巾刚放进水里是浮在水面上的,后来就沉下去了。为什么? 小结:原来有的材料会吸水,本来很轻的棉花和毛巾吸水就变重了,所以就从浮在水面上变成沉在水里。
二、沉变浮
1、重点提问:沉下去的这些材料有没有办法让它们也浮在水面上?比如磁铁。(辅助提问: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帮帮忙?)
幼儿猜测用什么材料帮忙,并在互动式电脑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2、幼儿游戏
要求:先试试自己想的办法,再试试别人想的办法。
3、交流:哪些材料能帮助磁铁浮起来?
小结:kt板、泡沫板、塑料盘、塑料袋、木块就像生活中看到的船,它们能帮助磁铁浮在水面上。沉下去的材料在其他材料的帮助下也能浮在水面上。
三、延伸挑战
教师:塑料袋可以变成一艘不一样的船帮助沉下去的材料浮起来,试试怎么变。
第四篇:《安全常系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安全常系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2.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3.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观念,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护措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吗?是安全。只有保证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义。当同学们听到有关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不知道你们想了些什么。我想,同学们至少会想到:这些教训无论发生在谁的身上都会给受害者人身造成伤害、甚至死亡;会给受害者家庭造成极大的损失;会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混乱;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影响。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只有安全才能为我们保驾护航。在这里,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二、安全要求
1.校内课间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全体同学要自觉遵守教学楼文明公约,不得在通道、走廊、楼梯上急促追赶或打闹,避免撞伤或影响他人。严禁在教室门口拥挤,要轻开教室门,防止门玻璃破碎扎伤同学,严禁在通道、走廊弹跳摸拍高处设施物品的现象。
2.放学按时离校,不在校园内逗留。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不到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喝水要讲究卫生,注意身体健康。
4.保证用电安全,不乱动电源插座。不允许玩火、玩电,防止人身伤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禁止将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带入校园,更不允许将刀、弹弓、防真气枪等危险玩具带进校园。
5.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器械伤人,保证安全。
6.课间活动是我们上完一节课,放松身心让大脑休息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应做一些安全有益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等活动,不要做剧烈、有危险的活动,即使做一些有益的活动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安全。
7.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安全常系心中,人生一路顺风!通过这次班会,大家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校内校外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安全之花。
第五篇:中班健康活动常换衣服教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常换衣服,保持衣装整洁。
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
3、提高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各样的衣服(大的、小的、各种颜色的、脏的、干净的)。
2、彩笔、纸
3、洗衣盆、肥皂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1、教师讲故事:明明和方方是邻居,方方特别讲卫生,每天衣服干干净净,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方方,可明明呢?衣服整天脏兮兮的,不爱换衣服,妈妈给他换衣服,他会哭着喊着的跑开,小朋友们看到明明不换衣服,整天脏兮兮的,都不愿跟他玩。
2、与幼儿讨论:
(1)小朋友们为什么都不愿跟明明玩?
(2)明明应该怎样做,小朋友们才喜欢跟他玩?
(3)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选择喜欢的衣服
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衣服,并说出选择这件衣服的原因。
三、穿衣比赛
教幼儿穿脱衣服(在游戏中,引导会穿脱衣的幼儿教不会穿脱衣的幼儿)。
四、洗衣服
带领幼儿帮明明洗脏衣服,告诉小朋友要常换衣服,保持衣装整洁。
五、设计衣服
让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衣服,互相欣赏,给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