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逐步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发挥其主体性。运用插图这一教学手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插图信息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插图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插图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看看、数数、想想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且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插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起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心理动机,缺少学习兴趣就会淡化学生的求学欲望。小学生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容易对某些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有些小学生存在数学学习较为吃力的现象,教学插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从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使数学教学由枯燥、乏味变为轻松、愉快。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营造了一个欢快、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现在的小学教学无论在书本中,还是在试卷练习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插图。低年级的学生欠缺对书本上文字的深刻理解,但是却对书本中的图画所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能够较容易理解和吸收。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插图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插图,可以缩放,更利于观察。例如,一年级的试卷中有数鸭子这套题目,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画面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心智,带着目的去观察,去做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他们对数学内容的见识,在玩与乐的基础上扩展了思维。
三、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隶属于抽象学科的范畴,其概念是高度概括、抽象事物的数、形特征及变化规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所以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是建立在对事物的直观图形观察的基础上,即对事物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0”是一个较为抽
象的数学概念,凭借教师单纯的语言教授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0”的含义。教材中是运用一组插图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从而理解“0”的实际意义。教材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2个杯子,就用数“2”来进行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只有1个杯子,就用“1”来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没有杯子,就用“0”来表示。通过对教材插图的观察,虽然不能使学生认知“0”是空集基数,但是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实际意义。
四、加强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将有关的学习知识相结合,向学生传授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概念,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所以,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形象直观的对应图、集合图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深入观察图形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起对这些数学思想的印象。例如,在教授“2+1=3”时,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插图来对学生渗透并集的数学思想。插图中描绘了如下情节:一个圈里有2个小朋友,而后又过来1个小朋友并且用小圈圈住,最后用一个大圈圈把这两个圈圈起来。意思就是说,先前的2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总共就是3个小朋友。通过这一插图,使学生知道应该用加法计算两个部分的和。
五、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除了具备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包含了各种德育教育因素。特别是在低年级小学数学书本中采用了相当丰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例如,在“开学图”中有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数红旗上面有几个五角星。这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五星红旗的具体寓意: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其组成部分四颗小星围绕一颗大星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五星红旗是国家的象征,任何中国人民都应该尊重和爱戴。通过这一插图就能很好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插图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教学手段,它不像文字编辑那样死板、枯燥乏味。利用其图文并茂、富有趣味、形式多样、可读性强的优势,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媒体手段呈现插图,可谓珠联璧合,能够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参考文献:
[1]赵巧云.充分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10.(07).[2]李维.数学之美与中小学课堂教学[J].现代教学.2007.(08).
第二篇: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
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如准备课中的“萝卜、白菜图”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如渗透函数思想等。
四、通过几何图形的提前渗透,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矗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这些几何形体教学与认数、计算和应用题教学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插图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从卡片上剪下有关图形,按下图拼一拼。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通过孕伏,从实物图过渡到线段图随着学
第三篇: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内容、社会、生活、插图、教学、作用
课本插图是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这几年课本不断更新,使课本插图也变得更加丰富,色彩鲜艳且内容广泛,这不仅丰富了课本的内容,还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的气息。下面以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谈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被课本中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顿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插图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校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第2页插图中黑板上醒目的“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并为成为小学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课本中还有
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题插图,例如“放风筝”、“开火车”、“小动物回家”等插图,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概念、定律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常常运用一些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以及教学挂图、动画课件等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本里的插图,正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媒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能提出问题和利用图中的信息将问题解决。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通过数天上小鸟的只数,路边小树的棵数以及国旗上五角星的个数等去理解和认知数。又如五年级(上)第一页“小数乘法”的主题图所展示街道的一角,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根据插图中人物对白,提出相关问题,并质疑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教师因势利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练习题插图中还提示出了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例如插图中包装箱上数量的提示,动物园门口票价牌上票价提示等等,这些图中的信息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社会生活的一角。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是符合小学生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编排的,因为这些插图都贴近生活。例如学校生活的场景、商场购物的场景、公园游玩的场景以及街道、汽车站、游乐场的场景,都是学生所经历过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学生具有亲切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觉到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此外,还可以用购物发票图、外汇兑换图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德育首当其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随时随地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编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课本中的插图这块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课本里用得最多的学校生活场景图中,用国旗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用操场上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及卫生的教育;用整洁干净的校园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环保的教育;用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打招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等等。此外,插图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图,司机叔叔节油图,农民伯伯种田图,排除买票图等插
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数学课和德育课有机地整合起来。
总的来说,西师版数学课本的插图,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打破了学科界限,有效的实现了课程整合,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插图中蕴涵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第四篇: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图片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而且承载着更多文字所不能描述的信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课本插图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能突出语文学科特征,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利于学生审美情趣与情感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插图的运用,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与形象性,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在外部刺激下所产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正是学生认知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字在学生眼中是枯燥、静止而抽象的,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插图则不同于文字,图片更有艺术性、直观性与可视性,取得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在编排上正是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而配备了大量直观而形象的插图。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参与热情。
如在学习《观潮》时,我们首先就可以让学生来观察课本插图,以插图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这样学生更能从插图中获取大量的感性信息,更能以图片强烈的可视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来。
二、运用插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认知,这正是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思维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课本插图,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全面观察到重点观察,由整体到部分地展开观察,对人物的观察要从人物的衣着、动作与表情等来观察。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从插图中获取大量直观而形象的认知,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为他们深刻地理解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对于课本插图学生通过观察所获取的信息,相对来说是零散而静止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让场景真实再现,让人物活跃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更有画面感与动态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三、运用插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教育,而是集美育、德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境,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种审美情趣并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我去感受、去体会的陶冶与熏陶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享受美,追逐美。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单纯的文字阅读所难以达到的。插图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从全新的角度来展现美,形成一种愉悦而宽松的审美氛围,从而使学生通过图文互动来激发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一)利用现有插图感受美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让学生急于阅读文本,而是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尤其是一些写景类文章,如《桂林山水》,更能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画面来感受美。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是肤浅的文字表面的认知,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更能从文字中读出美感来。
(二)绘制插图创造美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为文章配备插图。这样的活动更有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从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绘制相关的插图。不管哪种形式,都不再是单纯的感受美,更是一种对审美的表现与创造。
四、运用插图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展开。课本插图正为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课本插图,驰骋于想象的宽广空间中,这样才能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生动的表演,将学生对文本的体会与感悟用肢体语言、动作表情等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特定的场景,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不会再浮于文字表面,而是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厚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三维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之,插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可视性。我们要科学运用,以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深度与广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责编 张亚欣)
第五篇: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插图,一方面可以为阅读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插图;习惯;读懂;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57-01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文字,使课本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文字,而对插图的作用重视不够。其实,利用好插图完全可以为阅读教学服务,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利用插图,培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有了好习惯,会终生受益。因此,苏教版教材在每一册的开篇,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呈现的方式主要是插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看图,从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习惯。十二册教材一以贯之,体现了年级段的特点,也体现教材编者的匠心。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插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确应该怎样做,并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习惯真正养成。
比如,三年级下册用了五个页面十多幅图画,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两种习惯是和学生的年级段相联系的。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到了三年级,各种科目增加,学生的作业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必然会有一定的不适应,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很困难,有必要在开学初就让学生了解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养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孩子是怎么做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然后,联系自己和身边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正。特别是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明白养成这样学习习惯的好处。
二、利用插图,读懂课文
很多课文除了文字,还配了插图,这些插图除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因为,插图是文字的外显,很多课文中要表达的意思,从插图中可以看出来。因此,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联系插图,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鸟岛》(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文,第三段是描写比较具体、精彩的段落,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课文接着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语言的描述,远没有图画来得直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读文的时候,相机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视觉上去感受鸟岛上鸟的多、热闹,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可感的画面,让“鸟的世界”生动地再现在孩子的面前。
三、利用插图,提高能力
1、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及社会阅历的浅薄,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而课本中的插图内容丰富,涉及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比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课文以词串的形式,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其中,对有些词学生不一定理解,如“对歌”、“竹筏”等,而课文中配了多幅的插图,对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有很好的帮助。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出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知道什么是“碧水”、“秀峰”,什么是“竹筏”、“鸬鹚”,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2、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文字具有适度的模糊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时不够清晰,有些难度。如果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词句进行很好地理解感悟。
比如,《庐山的云雾》中有这样一句话“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不一定见过大海,因此,理解中也只能凭借想象来感悟句意。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读读句子,展开想象,然后再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我想,学生就会把这句话的理解印在脑中。
再比如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诗,对于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大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学生无论怎么想象,都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及时出示课文的插图,把图文结合起来,长城和大运河的壮观景象就会让学生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想象表达的能力。插图是静止的,可是学生的想象力是活跃的、有生命力的。教学中利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蜗牛的奖杯》一文的插图是:一只大蜗牛和一只小蜗牛在面对面。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样做,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可见,插图在阅读教学中作用的确很大,老师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大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赏析与教学.江苏教育,1999年,8-9期:60-61.[2] 刘春玲.插图对儿童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1期: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