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标科教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那么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按照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插图 运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的小学生整天忙着做作业,什么“课后练习”、“单元测试”、“升学练习”,手头上一大堆资料,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提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遗漏了教材中的插图在学习上帮助。对于现代的教科书而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来说,理应更多地引导小学生要从插图入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小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利用教学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力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特性、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利用教学插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教学难点解决了,重点也就理解掌握了。所以课堂上巧妙利用插图的直观形象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以至完全内化,从而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中“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后展示三幅小猴子吃桃子的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子拿着两个桃子,第二幅图是小猴子吃掉一个,还剩一个桃子,第三幅图是小猴子把桃子吃完了。通过盘子中桃子由两个桃子变成一个,最后一个也没有,小猴子吃桃子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0的意义。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插图,引起了学生对0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创设了良好的情绪铺垫。
3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稳固、清晰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4利用课本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情境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例如:“教师节”让初入学的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再如:教材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8时,也有晚上8时,还通过小朋友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此外还有开学图、小朋友做好事等插图,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我们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具有显著的、多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作为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这些插图搞好教学。当然,教材中的插图也并非适合所有地区、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插图教学也不能代替其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充分了解插图的功能,将插图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内容、社会、生活、插图、教学、作用
课本插图是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这几年课本不断更新,使课本插图也变得更加丰富,色彩鲜艳且内容广泛,这不仅丰富了课本的内容,还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的气息。下面以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谈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被课本中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顿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插图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校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第2页插图中黑板上醒目的“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并为成为小学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课本中还有
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题插图,例如“放风筝”、“开火车”、“小动物回家”等插图,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概念、定律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常常运用一些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以及教学挂图、动画课件等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本里的插图,正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媒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能提出问题和利用图中的信息将问题解决。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通过数天上小鸟的只数,路边小树的棵数以及国旗上五角星的个数等去理解和认知数。又如五年级(上)第一页“小数乘法”的主题图所展示街道的一角,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根据插图中人物对白,提出相关问题,并质疑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教师因势利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练习题插图中还提示出了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例如插图中包装箱上数量的提示,动物园门口票价牌上票价提示等等,这些图中的信息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社会生活的一角。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是符合小学生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编排的,因为这些插图都贴近生活。例如学校生活的场景、商场购物的场景、公园游玩的场景以及街道、汽车站、游乐场的场景,都是学生所经历过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学生具有亲切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觉到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此外,还可以用购物发票图、外汇兑换图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德育首当其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随时随地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编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课本中的插图这块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课本里用得最多的学校生活场景图中,用国旗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用操场上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及卫生的教育;用整洁干净的校园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环保的教育;用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打招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等等。此外,插图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图,司机叔叔节油图,农民伯伯种田图,排除买票图等插
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数学课和德育课有机地整合起来。
总的来说,西师版数学课本的插图,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打破了学科界限,有效的实现了课程整合,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插图中蕴涵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第三篇:充分发挥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充分发挥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材料。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解释文本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训练语言表达,从而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 插图 简笔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32
最近听了三位同事的课,他们共同之处是都运用了简笔画来辅助教学。简笔画是采用最简单的线条来概括地勾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具有概括、形象、幽默、简练,成形迅速等特点,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教师是如何运用的。
案例呈现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狼和小羊》一文。课前,教师对黑板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画上一条弯弯的小溪,小溪两侧还画一些花草进行点缀。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教者又相继在小溪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凶猛的狼和温顺的小羊。寥寥几笔,勾画出两者栩栩如生的形象。可在下午评课的时候,一位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教者把狼和小羊分别画在小溪的两侧,那狼岂不是要跃过小溪才能吃到小羊吗?”教者快速打开课本,插图中的狼和小羊是站在小溪的同一侧。简笔画再精彩也因为小小的失误而适得其反,文中现成而又准确的插图却被束之高阁了。
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依次在黑板上画上耸立的大山爷爷,自以为是的小松树,谦逊的大松树和循循善诱的风伯伯。当教者画完简笔画时,一个调皮的小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大声嚷道:“老师,你画的画太好了,跟书上的一样!”我们后面听课的教师都笑了,不知是为这位学生的可爱而高兴,还是为同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喜悦。但静下心来想想,既然书上都有了现成的插图,教者又何必把精力浪费在简笔画上呢?
第三位教师执教的是《詹天佑》一课。课中所涉及的“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人’字形线路”那段文字中包含着好几个方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如果教师只是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来展开教学,反复地读,学生听起来乏味,对重难点还是稀里糊涂地,那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是违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只见执教者挥动手中的粉笔,在这里以画代讲,边讲边画,与学生共同商议如何画图。最后,只凭借几幅简图,学生便可以清楚明白地理解这几个问题。
教学思考
我是一名80后的语文教师。回想起自己小学语文学习生涯,那时没有课件,甚至连挂图都少见,教师教学的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课文中的一些经典插图却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英勇无畏的形象,伏尔加河上纤夫凄惨的生活场景,列宁与养蜂人亲切交谈的场景……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我们的印象甚至超过文字所表现的内容。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忽略了这些插图的存在,并没有让它们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插图具备文字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与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呢?在执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我就多次结合课本插图来展开教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图激趣
刚开始教学时,我就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插图,说说图中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中的插图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有的学生注意到了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有的学生关注到一个小孩子高举着捕蝶网追逐着一只蝴蝶,可淘气的蝴蝶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中不见了踪影……结合这样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在这里,我充分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表达能力并非通过一两次简单的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才得以逐步提高。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表达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说一段完整的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自主是最好的方法,以图释意
在说说诗句意思时,学生们进入了插图所创造的意境中,一个个说得绘声绘色。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品词析句,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综合发展。当一个女生对“疏疏”一词不理解时,另一个聪明的小男孩立即举手告知她是“稀稀疏疏”的意思。我本来以为他采取的是组词理解词义法,谁知他竟指着插图说:“你看,这篱笆上的洞这么大,不就是稀稀疏疏吗?”对“未成阴”的理解也是本首诗教学的一个难点。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没有形成树荫”,可这样的理解太过于抽象。指导孩子观察插图后,他们明白了这是暮春时节,树叶长得还不够茂密。这就是插图辅助功能的作用。当孩子们对“疾走”中“走”的意思是“走”还是“跑”产生分歧时,我让他们观察插图中的孩子,答案便一目了然了。其实,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个开始,我们还可以拓展到利用生活、利用大自然这样的大“插图”来学习语文。
三、投入是最妙的体验,以图悟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要想理解作者的诗,就要走入作者的生活。作者早期的官运还是亨通的,但当被推荐为临安府教授时,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他劝谏孝宗姑且放下不急的政务,专心准备对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宋高宗驾崩,他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的事情,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杨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就辞官归隐,从此不再出仕,朝廷几次召他赴京,他都坚决推辞。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当我们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便可体会到此时的杨万里不再苦苦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是愿意隐居田园,对乡村田园风光充满了喜爱之情。
四、写作是最后的收获,以图练笔
教学至此,本课的插图作用还没有发挥到极致,因为这首古诗内容浅显,再加上插图的辅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因此,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孩子们将观察课文插图和自身捕捉蝴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文字描绘一幅“儿童捕蝶图”。学生描写的片段如下:
在百花盛开的美好春季,正是蝴蝶们出来采花的时节。这时候孩子们总是想着捕捉它们。我们看到并且常捉的是一些白色的菜粉蝶。瞧,这里有一只正歇在花上的菜粉蝶!哥哥轻踩步伐,以小碎步慢慢走向可怜的蝴蝶,然后趁它不备用两根手指捏住它的白色翅膀。有时,哥哥也在蝴蝶飞舞时捉它们。他或是直接扑上去抓住,或者脱下外套拿去罩住它们……
总之,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它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更有实效。
(责编 韦 雄)
第四篇:浅谈课本插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插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插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朱行园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中学)
摘 要:课本插图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的特色。然而,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本插图重要性重视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本插图使用方面易出现一些问题。依据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同行教学经验,提出高效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课堂教学的建议,以促进地理插图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本插图;教学建议;隐性知识
一、课本插图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着许多地理图表,可以分为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材大幅度精简了陈述性的知识,大量运用插图与学生心理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细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常用“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关键词来描述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可见课本插图的配置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课本插图中也附带着很多课本文字没有显现的隐性知识点,这是对课本深度的提升,也是高考出题创新考点所在。例
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图太阳系模式图,该图主要目的是展示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公转轨道特征,但细读该图,图中还反映了行星的有无光环特征及彗星的运行轨道特征等隐性知识点。
二、教学中课本插图讲解易出现的问题
打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本的三本书),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全书虽只有300页,竟有各种插图354幅,有地图、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等(下表),这些插图是高中地理教材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教材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对教材的文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插图类型及图幅数
然而,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教学侧重点和对课标理解的差异以及教材深度把握的不同,在对课本插图处理方面常存在一些不妥之
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本插图处理方面易出现以下问题:
1.缺乏用图意识,忽略不讲
在讲解教材时,不少老师只注重课本主干知识点的讲解,缺乏用图意识,对课本插图忽略不讲。作为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了老师陈述性的知识点,而对知识点的形成原因却没有实质性理解。例如,很多老师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多认为该知识点简单,通常只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却忽视了课本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的讲解,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接受了该知识点。老师若能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该图,注意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其代表的百分比的变化范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上反映的信息,进而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点。这样利用插图形象直观导入,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然后总结概括知识点,这一过程符合学生 的思维特点,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理解不准,图文脱节
课本中地理插图很多,不同的插图会反映说明不同的知识点。有些老师秉承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利用课本插图讲解知识点,然而有时候过度想利用插图讲解知识点,却出现了图不达意、文不对图的状况,出现插图滥用、图文脱节的毛病。
三、课堂教学高效利用插图的建议
1.树立用图意识,注重读图指导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用图意识,积极运用课本插图,辅助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读图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读图技能和读图规律。最后,师生间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提高了有效利用课本插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插图,丰富课堂教学
经过几次课程改革,地理教材的版
本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教材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简洁,而课本中的插图却不断增多,课本的插图已经成为地理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丰富多样的地理插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手素材,若能恰当使用可以获得多种教学效果。
3.注重课本插图隐性知识点的挖掘
地理教材中插图较多,有的是为了说明地理现象形成的特征,有的是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等特征。这些插图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的属性,起到文字说明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看懂、读懂插图,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插图的含义,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例如,人教版必修1图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虽然教材中没有强调说明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关系,没有指出太
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没有说明南北半球同一纬度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从这几幅插图中仔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总是在0~之间变化,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同一纬度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笔者认为挖掘地理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点,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从插图中的文字、字母和符号中挖掘隐性信息。二是从插图中地理数据中挖掘隐性信息。三是隐性信息的综合挖掘与信息整合。
参考文献:
陈多忠。浅谈课本插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06)。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本插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本插图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形象鲜明、图文并茂,既传递着丰富的课文信息,又是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只要深入挖掘课本插图的功能价值,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13-02
前言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编绘了大量的课本插图,这些插图不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而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传递着课文内容丰富的信息,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要善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可发挥重大作用,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可见课本插图作用重大。
有利于开展兴趣教学 课本插图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和用法。课本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课本插图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连环式的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大概,为阅读理解铺平道路。
发展学生的听力能力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听力是一个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边看边听,捕捉听力信息,猜测听力内容,拓展听力思维,发展听力能力。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插图进行新课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往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难以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个现实,上课伊始,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然后引出学习内容。如PEP5 Unit 3 A“Let’s try & Let’s talk”一课,话题是食物,语言教学目标是学习和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等句型。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说说“What food do you see in the canteen”,以此来复习学过的食物单词和饮料,同时引出本课的新词。这样便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集中在谈论食物上,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本插图一般与阅读内容紧密联系,有些甚至展示了文本的脉络,教学时可挖掘插图背后的隐性信息,通过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My Home”单元,内容是描述房间物品摆放位置,在教学课文的主体部分时,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把文本设计成4个部分:1)listen
and tick,让学生看插图,听短文,思考“What’s in the
room”;2)read and match,让学生对照插图,自主阅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3)look and answer,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回答“Where are my keys”;4)read
and judge,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判断正误。通过反复读图,不但完成词图匹配和句图匹配,解决了难点句型,而且对课文理解也逐渐清晰和深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力。
利用插图复述课文 复述是理解的深入,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实现新旧知识的重构,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想象力。课本插图为学生进行复述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支架,有效地降低了复述的难度。根据插图的这一优势,教学完毕后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鼓励他们在插图的提示下,边看边描述课文内容,并进行评?r和分析,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如PEP6
“Recycle Canada”一课,有些句子比较长,而且难以理解,学生复述时就可借助插图,围绕What season、What weather、What activity复述课文,把课文的意思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可利用插图的特点,首先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以消除学生的畏惧感,调动写作热情;再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说一说在画面里看到什么、人物在干什么等;最后适当点拨,让学生把所说的零散的话语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如PEP5 Unit2 Write是Zoom Zip关于季节内容的谈话,课文中的4幅图展示了他们在四季所做的活动。教学时可把全班分为4组,每组负责介绍一个季节,最后把各组介绍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写成一个小故事。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虽然课本插图是课文情节的展示,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但在利用时除了发挥这一作用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静态的插图进行大胆想象,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使新旧知识进行重构,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如可让学生认真观察静态的插图,通过启发和引导,用英语编创与插图有关的对话或讲述插图故事。
注重把插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插图化静为动 在教学中,如果把课本插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使静态的插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场景和人物角色的真实性,因而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利用效果大大增强。
注意对插图进行适当补充 教材中提供的图片,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完整地反映文本的内容,因此,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对插图进行相应补充,以更好地整合语言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Meet my family”
时,可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然后围绕主题设计“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ohn’s family”和“What are
their jobs”等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5 people.”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因对插图中的人物身份不明确,感到有些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尝试给插图中相应的人物添加文字称呼,如father、mother、uncle、aunt和John
等。这样经过补充,学生再用英语进行描述时就容易多了,最终在图片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描述。合理地为插图补充文字,使课本插图的意义更加完整,也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信息进行更为恰当的表达,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注重插图的灵活选用 课本插图虽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一方面,节节使用、堂堂必用,会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分散对课文本身的注意力,逐渐失去新鲜感,进而产生厌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长期使用会占用其他教具的使用时间,影响其他教具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恰当合理地选用现有课本插图,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时应用,在有利于课文语篇教学时应用,在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时应用,使课本插图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本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弥补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