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7: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第一篇: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新建小学

黄洁

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上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插图”是这一教材的特色之一,义务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形象具体,且富有童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如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举头”这个词语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插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由于受语言、思维的限制,对古诗很难理解。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就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时,我以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听说要当小诗人表演,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仔细看看李白的动作,学生们很快就有了发现:“李白手背着,抬头看着天空的月亮。”然后我就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模仿表演,最后回到古诗中理解“举头”,没用我费任何口舌,孩子们就理解了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仔细观察,他们的脚印像什么呢?请用什么像什么来说一说?”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这样,运用插图学生就把比较深奥的句子直观形象地理解了。

三、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看”是吸收,“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懂插图,才能说会道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如表达简单、错乱无序、用词不准等,那么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低段的课文插图丰富,且精美漂亮,这是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最好资源。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教给学生基本句式,引导他们选用恰当的句式表达,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什么?”“什么像什么?”等。(2)教给学生一些观察图的方法:如有顺序地观察、抓住主要部分重点观察、适当描述周围环境。(3)训练要有层次:一年级我们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说清楚、说明白;那二年级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把句子说美,说长,表达时能比较有条理、比较有顺序。当然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时教师应该有敏捷的反映,及时矫正学生表达上的错误。而在低段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完全表达不清楚,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他支离破碎的语言猜测其要表达的意思,并快速组织语言帮助学生表述,这样用教师的规范表达做示范。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续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的“想象”,是要求学生看图时联系课文内容,对照与插图相关联的图外事物,然后用语言来表达。如三册中的《黄山奇石》一课中的第五、六自然段设有图片对应的,可以一边读,一边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如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把“太阳升起”和“金光闪闪”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称几块巨石为“金鸡”?把“伸着脖子”和“啼叫”“天都峰”联系起来,理解“叫天都”是什么意思。金鸡叫“天都”的名称的由来就不难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那些在第六自然段详细叙述的黄山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都会伴随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时行语言训练。

五、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学文中,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前者训练观察能力,后者训练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例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中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是介绍我们村房屋的特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学生说:“村子里有花草树木,还有房子。”接着我又问:“这些房子瓦和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门和窗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学生说了后,我就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并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想象房子的样子,这样就在图文对照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认真的观察和正确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我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行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时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陷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借助插图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身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图作为学文的凭借,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等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小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借助插图,对语言文字训练十分有效的原因。

摘 要: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上都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思想感情的体会,提升学生的记忆速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插图 语文 教学 应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突破观点。

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前,据我了解得知,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海鸥,又怎么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份深情呢?所以,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边看边读有关句子,结果老人与海鸥那种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便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必要时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插图,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二、引导对照插图,增进理解。

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自然就不会含混了。

三、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第二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中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看哪些词用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这里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续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借助插图,启发推想,丰富想象。

如《燕子专列》中的插图,反映了当时天气的严寒。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穿着及周围的环境,天寒地冻、山路坎坷加以对照,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推想一下当时人们为营救燕子需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体会到人们对燕子的珍视,突现人和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五、借助插图,导入情境,激发情感。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插图,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有人为你背井离乡、舍生忘地死保卫家园,当他们要离开,你会难过吗?有人为了营救照顾自己变成了严重残疾,甚至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你又如何忍心,又怎能不感激?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一想到从此再不相见,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这样学生就会进入到插图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比山更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六、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图上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景象。这幅画中涉及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物,还有各种招牌和店铺,无论大小都看得清清楚楚,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八百年前的故都风貌,也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展示了张择端的绘画技艺精湛。“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七、运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而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了课文内容,又能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燕子》这篇课文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第一自然段尤为重要。在背诵前,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一想燕子的颜色、羽毛以及尾巴,从图看到燕子的外形,再结合我们平时看到的燕子,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背过了。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每一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所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文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摘要:插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文插图 语文教学 低年级 有效使用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会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

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发现:宇航员穿着特殊材料做成的衣服,宇航员穿着鞋底带钩的鞋子,脚踩的地板不是普通的地板,而是一格一格的网格地板┅┅孩子们质疑:为什么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地板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自己已经产生了探索的力量,沉浸在文本之中!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娘》,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前三幅为棉花姑娘生病向别人求助时的画面,最后一幅画的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前三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作比较,请他们说说棉花姑娘生病时和健康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时的区别,更为学生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的盼望”作好了铺垫。

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景物图,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图,我们应该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但这种方法的自觉养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对他们是有所触动的。

就拿《秋天的图画》来说,课文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课文的插图准确地对应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完了整篇课文之后,我请学生去插图中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很快,学生们便自己总结了,作者按照从右到左,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描写这幅图的。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我们以后描写风景,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叫做有序。

四、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五、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

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如《小熊住山洞》一课。课文相对较长,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有条理而且完整地复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掌握每幅插图的意思(熊爸爸提议造房子——春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谢小熊一家),然后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讲述故事,降低了难度,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讲述了,激发了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讲述的兴趣,培养了一年级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们就应该培养这种能力。训练学生从说好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慢慢地说好一段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课文插图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增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上述五条关于插图有效使用的建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正如插图的三大功能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样。因此,在插图的使用上,我们要选好其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参考文献:

[1]郭梅 徐文华.一年级语文插图的教学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7(1)第4卷第1期

[2]何芙蓉.插图——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J].现代语文2008(11)78-79 [3]万兰凤.让静止的画面插上灵动的翅膀——谈语文教学中插图运用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结合[J].教学创新2009(6)20-21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承载信息的载体不只是文本,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图表等都是重要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课本插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不是陪衬,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路灯指引学生前行,是桥梁带领学生行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本插图,灵活运用,让插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收获教学的累累硕果。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图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而且学生从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中更容易获取信息,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试想,如果只是枯燥而单纯的文字学习,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是一件外加的强制性行为,这样会严重地扼杀学生的激情与思维,尽管教师付出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但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运用优美而生动的图片,更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眼前的美景。鲜艳的色彩、优美的景色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非常认真地观察,并积极调用头脑中所学过的词汇来表达眼前的美景,如好看、优美、壮丽、峻峭、清澈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积极而踊跃地发表见解。此时教师再相机导入:“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词确实都可以形容美景,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没有用到这些词,那么作者究竟是如何来描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存在很大的跨度,这对于生活阅历有限、基础知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些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透过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文字相对来说是抽象而静止的,而插图则是形象而直观的,插图更能传达语言所难以描述的情感与意境,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更为形象,这样更加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文章的创作年代与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与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所安排的两幅插图,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通过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与精美,最终化为灰烬。此时再加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从而形成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带着情感这条主线来展开有效学习。

三、运用插图填补文章空白

留白是一种艺术,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会特意设计一些有意不写或写得很简略的地方,这样更能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正是读者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文本留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联想,让学生自行填补这些空白,这正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理解上的提升。

如《将相和》一文中并没有描写廉颇上门请罪中与蔺相如之间的对话,为此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二人之间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呢?这样学生依据插图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如同亲处其中或成为其中一人,想象着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与神态,静止的插图与文字“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同演电影一般浮现于学生脑海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插图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这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语言匮乏依旧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未达到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只是停留于肤浅的记忆层次,并没有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造成学生会读、会写,但不会用的根本原因。而插图直观而形象,运用插图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内化,让学生将这些文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学生在说话、写作时语言才如涓涓流水。

总之,插图是语文教学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科学巧妙、合理灵活地运用课本插图,让插图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填补文本空白、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手段,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语文教学因插图的运用而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而富有成效。

(责编 张亚欣)

第三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摘 要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和当下流行的价格昂贵的绘本教材相比,插图便捷可用,且本土设计,更符合学生品味,这为利用它进行“识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而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插图,也应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发挥应有的功效,应从以下一个方面出发:

一、“猜图”:培养自觉的读图意识。

二、“读图”:提升核心“解读能力”。

三、“补图”:拓展“创作能力”。

四、“展示”:促进“表达能力”。

关键词 识读 插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87-02

现行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插图普及,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图为文描述形象背景,文为图作具体描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满童趣和美感,使学生爱不释手。就这样我们要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教学,使得“读图”和“读文”有机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效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猜图:培养自觉的“读图意识”

1.猜想,激活敏感观察

读文之前,让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感觉猜想画面内容或故事后,再阅读文字。随后,他们有的就会为自己猜对而欣喜若狂,有的会为自己猜错而恍然大悟。几次之后,便会发现猜图可以极大地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会逐渐意识到图与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读文前的观察非常有意思。

2.观察,引发自由想象

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而插图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因为课文插图的形象刺激着学生感官,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找到与课文插图所描绘的景象相匹配的材料,想象的翅膀就飞起来了。尤其是一些细枝末节更会让孩子产生丰富联想,进行自我扩充、延伸。

3.想象,促进思维发展

伴随着想象,透过画面,孩子进入不同的思维状态。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此刻,应给学生创设用自己语言表达图意情境的机会。经过前面对插图的猜测、想象,学生就会开始注意寻找解图思路和方法。

二、“读图”:提升核心“解读能力”

1.选择不同的互动途径

(1)利用符号性插图识记。符号性插图大多出现在拼音学习、集中识字、规律识字等课文中。符号性插图大多是一张图片对应一个拼音或一个文字。这类插图给汉字、拼音赋予丰富的内涵,使符号形象化,学生看见插图后就有深刻的印象。教师教学中,可以用图记形、形义结合,效果明显。

(2)利用实物性插图赏句。实物性插图大多记录了特定时空内的特殊人物、特殊物品。借助实物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感受特定的人物、实物等。实物性插图突破了课本本身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认识人和物,为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不同的互动时间

(1)先看图后学文,用于导入新课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时,学生往往对形式单一的文字文本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的图像材料有较大兴趣。在教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运用图片的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插图作为铺路石,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创设一定的情境,再由教师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引向课文本身,揭示新课。

(2)边学文边看图,实现重点把握和难点突破

小学生认知比较有限,知识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会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图像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解读课文重难点,加深对课文理解,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内容是根据观察对象的某些外在特点,通过想像加工写成的,有时读者与作者的想像不能完全同步,特别是由于低段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所限,造成对其所写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处理不好这些地方,学生思维就会在此停滞不前。此刻,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图文互动,观察插图。

三、“展示”:促进“表达能力”

1.“评”:发现插图问题的所在 插图虽然是由各路专家精心设计,但在运用和研究中,有时难免也会出现有争议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评价插图。首先,检查插图本身是否有缺陷,如插图的色彩等是否合适等。

2.“说”:赋予插图鲜活的生命

当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有意识地拿出没有学过的课文,提前在课堂上安排现场猜图、想象和创作的训练。相信此时的读图能力与最开始的“猜图”阶段比,一定有很大提升。当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此时往往是欣喜的。这时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插图对课文进行复述,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写”:展示插图优美的意境

小语教材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但细观文中插图,几乎没有给插图取名字的。如果我们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实际和小学生好奇心盛、探索欲强的特点,让孩子尝试以书面形式。给插图写话,记录在课文插图旁边或写话本上,给学生制造些牛刀小试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也是一个好渠道。

第四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根据《资料汇编三》教学方法问题

徐沟西楚王小学白秀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谈谈多媒体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记识生字中的运用

记识生字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生字。例如: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火、目、鸟、竹”等字的变化过程,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的音、形、义。除象形字外,要求学习的形声字也不少。于是,我制作了一些如“捡树叶”(带有生字、词的树叶从树上飘落过程中识字,再捡入垃圾桶)、“比一比”(形近字、同音字进行组词或连线)、“猜一猜”(听读音猜字,拼读音看偏旁猜字,猜谜语想字)、“一晃而过”(迅速移动字、词快速记读)等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记识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利用多媒体识字,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识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多媒体在指导朗读时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课标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要求学生感悟春光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情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春天美景的视频,在优美的图画和动听旋律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起来。紧接着把事先准备的范读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个个沉醉其中。看着视频上的字幕,有些学生开始小声跟读。此时,我干脆让学生练读,慢慢地在此情景中多数学生已能读出“味”了,几遍后,我关掉范读,问“谁想读一读?”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三、多媒体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去感染和吸引力着学生。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中,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仅仅通过读这篇课文是很难引起他们与作者对黄山“美”的共鸣。因此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播放黄山的美景视频,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因为有了直观感受,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想象力被唤醒了,他们在小组交流中各抒已见,纷纷给奇形怪状的岩石起名字,并畅谈了对黄山美的向往。在此情景中让他们介绍黄山奇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又如,在执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中,我一边讲一边插播剪截的影片资料,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浓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形象,外化了行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凸现重点,突破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确立的重点,也有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因此运用多媒体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呈现,把静态的变成丰富的动态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便于解决重难点。如《我们成功了》这一课中除记识生字为重点外,另一个重难点是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中国人民欢呼、庆祝的情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我播放了当年申奥成功的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当年激动人心的情景。与此同时还利用网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了奥运会的来历及世界影响,中国申办和参加奥运会的历程。然后让学生再一次看当年申奥成功,人们欣喜若狂,激动流泪的场面,学生们被震撼了。当问,“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说吗?”一些学生说:“太高兴了”、“太值得自豪了”、“能举办奥运会,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当提到二00八年奥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时?学生们发言更为勇跃。这节课,在多媒体的协助下,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它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怎样让学生学习语文更有兴趣,才是根本,只有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文:谈课文插图的有效运用

让插图为小学语文插上翅膀

谷雨小学 吴金菊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用这些形象、具体、直观且透着趣味的图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插图;运用;方法

打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插图,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考虑:

(一)图文结合有利于初步感知课文。

在课堂上,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在教学《亲人》时,可先指

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二)图文结合有利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学。

课程改革后编写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良好。

(三)图文结合有利于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可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将教学的理解能力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

二、认真分析插图,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地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很好的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全面观察插图,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会发现,对于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

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深入理解插图,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晨读》一课,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小学生在清晨刻苦读书”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下载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鲁县工农小学宋超杰 课文插图作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语文插图在教学中

    也谈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睢宁县菁华学校高中部张宏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语文插图的妙处。教学之余,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目录前的插图仔......

    谈小学低段音乐中的愉快教学

    谈小学低段音乐中的愉快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标科教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那么作为新一代......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 开阳县永温镇中心小学 杨静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直观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

    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王 丽 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音乐能使学习达到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琴、棋、书、画”为文人四雅的说法,其......

    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

    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试谈语文教学中对联的运用

    试谈语文教学中对联的运用 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在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