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成本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的。
成本会计课程开出在基础会计等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二是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
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是:
(一)成本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二)成本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
(三)成本会计要受统一的会计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
(四)成本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五)成本会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多为在职的成年人,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对于他们而言:
(1)理解力强,但记忆力较差;
(2)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
(3)以个体学习为主,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的及时性较差,存在着由于教与学分离所造成的及时的信息双向交流和双向反馈的困难。
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他们需要:
(1)能够满足的教学需求的、针对性强的文字教材。
(2)能提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起到助学作用的辅导教材、资料。
(3)能起到强化知识作用的音像教材,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疑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能提供及时交流与沟通的直播课、网上辅导等。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作业的批改和讲评、阶段性练习、测验等)。
三.网上教学整体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1.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作为网上教学资源作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补充,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成本会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网上教学具有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特点,力争在教学形式上取得突破。增强多媒体教材的趣味性、启发性和交互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使用多种媒体教材,使学生在远离教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准确、深刻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使其具备运用会计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课程多媒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按照课程网上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
5.通过网上教学的实施,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习跨度,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的教学媒体,体现课程媒体的完整性。
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直播课堂、期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宋常编著的《成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本教材将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划分为十六章,章与章之间既关联又独立,有机构成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
成本会计课程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模式,力求在书中综合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努力使其成为适应学生需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的远距离教材。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方便自学,通过文字教材就可以使学生较完整地掌握课程基本知识。
(二)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录像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录像教材针对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并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进行系统讲授,而是按照课程内容,划分模块,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指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内容的领会。根据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录制9+3课时。
(三)直播课堂
为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安排2次直播课堂以配合教学进度,其内容包括各章节重、难点解答、学习方法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题思路的提示、期末复习要求。
(四)CAI课件
成本会计导学CAI课件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教育学、教学设计和软件设计为一体,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教学功能,充分体现了电大成人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课件的教学设计对成本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归纳、整理,它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使教学设计可以从局部到全局充分地反映每一教学内容的相关过程。从而对所学内容的相互联系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认识。
成本会计导学CAI课件设计有六个模块,即: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产品成本报表与分析、练习题、模拟实习、知识点汇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查询。
(五)网上学习资源
成本会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学习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直播课堂、IP课件,同时推出网上教与学讨论、电子邮件答疑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1.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文字教材是灵魂,力争做到一册文字教材在手就可以完整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其他媒体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开拓视野,把对课程的学习引入更高一层次;
2.录像教材与文字教材相对应,既不重复,又不脱节。录像教材针对课程特点并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进行系统讲授,而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学习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得力向导和补充;CAI课件供各地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指导学生有效自学、练习以及应用和提高。
五.网上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设计
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教育和众多的网络求学者,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从封闭式的“校园化”教育向开放式的“个性化”教育转变,基于此宗旨,该课程的网上动态教学资源栏目主要有: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辅导、IP课件及直播课堂等。具体内容为:
1.课程简介。包括课程说明、教师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媒体进度提供给学生,以使其能够对本课程有一个明确的、全面的了解。
2.直播课堂。共安排2节课,共2讲。主要是针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第一讲:串讲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第二讲:串讲第九章到第十六章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直播课后会及时以文本的形式挂在网上。
3.网上辅导与答疑。在学期中不定期的安排实时的网上教学活动;以及每周(共18周)的经常性地、随时地非实时网上答疑。从学习初期介绍学习方法开始,做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遇到各类问题,并解答学习终期考试应掌握的相关问题。
4.练习与自测。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可以自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作业讲评。安排在学期末,主要讲评重点章所布置的难度较大的习题,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6.信箱与在线讨论。随时回复、回答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所有问题,以帮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
六、网上教学实施进度表
学期网上教学实施进度表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时间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 辅导发布时间
文本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 √
IP课件
作业与自测
√
√
网上实时讨论 文本讨论
√
视频讨论
网上联席教学
网上教师研讨
√
√ √ √ √ √ √ √ √ √ √ √ √ √ √ √
七、特别说明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以上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教学建议,按着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同学们可以在第几周学习什么,参考什么,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用教学媒体,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灵活把握学习的栏目与内容,所以,有关网上需要的内容我们将尽量全部挂在网上,以方便同学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组将加强与教师及学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及时的、交互性、灵活性、超越时空性的支持服务系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多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多提问题,多与老师和同学讨论。
第二篇:电算化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电算化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 王秀萍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电算化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算化会计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受到电算化会计实现手段的训练,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能够操作一个实用会计软件。
学生必须先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的学习,才能学好本课程。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巩固、提高以前所学知识,并促进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
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
电算化会计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电算化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从计算机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含义。
2、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会计实现电算化的意义,认识电算化会计的重要性。
3、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4、了解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必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了解我国财政主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管理内容,以及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应进行的组织管理工作。
5、掌握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熟练应用典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提高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区别的分析能力。
6、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熟悉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新的管理思想。
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多为在职的成年人,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对于他们而言:
(1)理解力强,但记忆力较差;
(2)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
(3)以个体学习为主,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的及时性较差,存在着由于教与学分离所造成的及时的信息双向交流和双向反馈的困难。
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他们需要:
(1)能够满足的教学需求的、针对性强的文字教材。
(2)能提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起到助学作用的辅导教材、资料。
(3)能起到强化知识作用的音像教材,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疑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能提供及时交流与沟通的直播课、网上辅导等。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作业的批改和讲评、阶段性练习、测验等)。
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本课程以文字教材和实验软件作为主要媒体,与录像教材、直播课堂、IP课件、网上教学资源等优化组合。
具体的教学媒体构成如下: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由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本教材将电算化会计方面的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有11章,章与章之间既关联又独立,有机构成电算化会计的内容体系。
(2)实验软件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实验软件采用用友通系列管理软件。是学生全面了解通用财务软件一般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媒体,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基本使用流程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基本技能,对电算化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具备举一反三使用其他通用财务软件进行日常操作的能力。
(3)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录像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录像教材针对电算化会计的课程特点并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进行系统讲授,而是按照课程内容,划分模块,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指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内容的领会。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录制18学时。每学时50分钟。
(4)网上学习资源
电算化会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学习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直播课堂、IP课件,同时推出网上教与学讨论、电子邮件答疑、信函等形式与主持教师联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
(5)其他教学资源
主要有中央电大杂志社出版的辅导材料等。
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字教材和实验软件为主,其他资源为辅。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据,实验软件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他资源的作用在于指导自学、加强应用、深化理解。
四、网上教学整体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1.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网上教学资源作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补充,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电算化会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增强多媒体教材的趣味性、启发性和交互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使用多种媒体教材,使学生在远离教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准确、深刻地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并使其具备运用会计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课程多媒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按照课程网上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
5.通过网上教学的实施,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的教学媒体,体现课程媒体的完整性。
五、网上教学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配合文字教材的使用,合理安排、设计。本课程的网上动态教学资源栏目主要有: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辅导、IP课件及直播课堂等。具体内容为:
1.课程简介。包括课程说明、教师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媒体进度提供给学生,以使其能够对本课程有一个明确的、全面的了解。
2.IP课件。电算化会计课程IP课件有2讲。
3.直播课堂。共安排2节课,共2讲。主要是针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第一讲:串讲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第二讲:串讲第五章到第十一章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直播课后会及时以文本的形式挂在网上。受课时限制,讲授内容有限,对于老师与学生不能解渴,授课内容不可能做到很细致,故需与IP课件相呼应。
4.网上辅导与答疑。
在学期中不定期的安排实时的网上教学活动;以及每周(共18周)的经常性地、随时地非实时网上答疑。从学习初期介绍学习方法开始,做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遇到各类问题,并解答学习终期考试应掌握的相关问题。
5.练习与自测。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可以自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6.信箱与在线讨论。随时回复、回答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所有问题,以帮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
第三篇:《公共关系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公共关系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地位、特点和内容
“公共关系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所开设的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全年开设。同时还是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等专业的必修课,72学时,4学分,也是全年开设。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学科新、发展快。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3)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同时它所应用的操作方法也广泛而多样。公共关系学作为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发挥着多种社会功能。
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与其它相关科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公关实践的总结。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的“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赞助活动、庆典活动、开放组织、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以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与主要工作;团体、事业单位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
由于本学科所学内容随着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必须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利用好文字和录像教材外,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等其它辅助媒体的综合优势,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课程已建媒体及特点
本课程已经建设完成的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及网络课程。
1.文字教材:《公共关系学》,张践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2005年春季第一次采用。本教材力求简明、适用,便于自学,对问题的研究能深入浅出。它包含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循“必需、够用、本科层次、兼顾专科”的要求,较系统地阐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还涵盖了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学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共9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主讲。主要内容是各章教学重点、案例和专题,结合社会实践中的例子,帮助学员理解公共关系有关理论及基本技巧。
3.网络课程:该媒体系统辅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南,整合录像教材和文字教材的学习资源,发挥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开放性的优势,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方式授课,配备各章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设立答疑解惑、参考资料、相关网站、模拟测试等栏目,以满足学生自主性、趣味性学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搜集信息与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电大在线网页:按照教学进度,进行相关教学辅导,布置综合练习题,根据需要进行网上讨论与答疑,期初或期中安排1—2次教学专题研讨会,期末安排1次实时网上复习答疑,并依据教学需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资料。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分析
各专业主要招收具有大、中专毕业文化的在职成人入学学习,他们没有经过入学考试的选拔,许多人没有学过相关的管理学科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以下问题:
1.由于本课程是在更多相关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会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而本课程的学时数又大幅度压缩,学员仅通过文字和音像教材,难免在自学时会存在一定困难或问题。所以,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辅导的开放性特点,帮助学员解决存在的困难,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并使用教学资源,以完成学习任务。
2.由于是成人在职学习,学员的工作和家庭负担较重,他们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学为主。我们在设计每一单元的网上教学活动时,应力求突出各章教学重点,每一知识单元的内容不宜过多;每一知识单元都安排与之相对应的重点问题提示,并给出三套综合练习题,以自测学员自学的效果如何,做到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优势。
四、网上教学整体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1.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用网上教学资源作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补充,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习跨度,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3.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网上教学具有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特点,力争在教学形式上取得突破。根据课程多媒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按照课程网上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
五、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设计
网上教学的整体方案的设计应该根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配合主要媒体(文字教材)的使用,合理安排栏目并精心设计画面。网上教学作为教学的助学手段,使学生在远离教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准确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使其能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教育和众多的网络求学者,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从封闭式的“校园化”教育向开放式的“个性化”教育转变,基于此宗旨,该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主导栏目有:本章概述、学习园地、案例教学、作业练习。答疑解惑、学习论坛。此外还有辅助栏目,即课程导学、参考资料、模拟测试、答疑解惑、学习论坛。
具体内容为:
1.本章概述:包括三部分:(1)学习提示,如本章学习目标、教学要求等。(2)案例引言,可是一段名言;或是一个小案例,引出本章所要学的内容,给学习者一个感性认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内容体系介绍,可用图示的形式把各章的学习内容串起来,使学员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2.学习园地:是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的系统讲授。设有各章的学习重点及难点提示、电视课讲授等模块。整个教学内容可用动画、录像、音频、图片和文本的形式来实现。
3.案例教学:网络课程注意尽可能多的引进案例分析、点评与讨论,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设计成交互式的,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并配有讨论题、选择题,形式可多样化。
4.作业练习: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是保证网络学习、自主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栏目采用本章测试的形式完成,可提交,并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5.课程导学:这个栏目主要介绍课程的教学资源,讲解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各种媒体的使用建议。设计针对教与学两个层面,可以用文本、图画和声音来表现。
6.参考资料:将原来网上的资源整合后,如案例库、教学辅导等资料放在这里。并下设一些相关链接子栏目,让学员能进入到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站搜集信息,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的开放性。
7.模拟测试:包括三套在线综合模拟测试内容。
8.答疑解惑:我们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设计成类似“问题库”,它包括教材中各章的重点问题、难点以及名词解释。目的是方便学员的学习,相对也会减轻教师答疑的工作量。
9.学习论坛:各地的电大师生可在此栏目下交流教与学的讨论;可对学科热点问题的讨论,通常安排1次教研活动,2次网上实时答疑。
教研活动:安排在9月中下旬。由主讲和主持教师主持,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问题组织大家展开讨论。网上实时答疑第1次通常安排在10月下旬,第2次安排在12月下旬,就教学内容、期末复习等问题展开讨论和答疑。
非实时的网上讨论:通过BBS课程论坛,利用在校期间随时与大家展开讨论,回答有关问题;并带领大家就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
六、网上教学进度实施表
以上教学媒体可供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用,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灵活把握学习的栏目与内容,同时,“公共关系学”课程组将加强与教师及学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及时的、交互性、灵活性、超越时空性的支持服务系统。
第四篇:浅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浅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摘要:《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系统性、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可采用项目模块进行教学,分为建立业务关系、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四大模块,全程模拟外贸业务真实工作场景及工作流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与素质培养并举。
关键词:课程整体设计 业务流程 项目模块教学 模拟商务环境
一、教学对象分析
《外贸英语函电》是商务英语专业高职二年级的主干课程,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英语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对外贸业务各流程以及贸易术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在具体外贸业务流程中撰写各业务书信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外贸业务各流程作进一步了解,能运用商务函电解决各商务场合实际问题,掌握基本技能,并为《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翻译》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整体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理念
(1)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的设计注重了与实际外贸业务联系,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课程开发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一门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系统性、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实务课程。涉及了从开拓市场、建立业务关系,到询价,发盘,还盘,磋商合同条款,接受成交,订立合同以及在此基础上买方安排支付货款,卖方装运货物,索赔、理赔等外贸业务的完整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可采用项目模块进行教学,分为建立业务关系、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四大模块,全程模拟外贸业务真实工作场景及工作流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与素质培养并举。
三、课程设计内涵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用案例中所设定的商务人员身份与对方达成业务关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
2、能用外贸函电的知识完成实际外贸交易过程中询盘、发盘、还盘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仿真案例,拟定及签订进出口合同。
4、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能有对信用证进行开立、审核及修改,以及处理后续事务的能力
1.2知识目标
1、学会如何撰写与对方建立业务关系的代表性信函。
2、学会如何撰写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代表性信函。
3、通过学习合同样本,了解合同的基本格式、主要内容。
4、学会如何撰写开证、审证、改证等代表性信函。
1.3素质目标
1、具备准确的语言和书面表达的素质;
2、具备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的的素质;
3、具有人际交往和协商沟通的素质;
4、具备继续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的素质。
2.教学内容设计
四、举例说明: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第一次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程介绍和能力训练。
1、课程介绍
1.1介绍课程基本情况
1.2介绍可能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3介绍课程重点和课程难点。
2、能力训练
2.1重点介绍课程项目任务。
此课程按照外贸业务实际流程,可设计为建立业务关系、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四大项目模块。
2.2介绍课程考试考核方式。
此课程的考试体系以考核理论应用能力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把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为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占20%,作业布置完成的情况占20%,最重要的为课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占平时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即为期末的卷面笔试成绩。
2.3引入鲜明的案例。
教师可设定这样一个模拟商务案例。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出口公司,一组扮演进口公司。根据班级人数及具体情况,可将学生分为多组,即扮演几个不同类型的出口公司与进口公司。假设设计的是棉纺织品出口公司(A公司),另一组即为棉纺织品进口公司(B公司)。在第一次课上身份设定后,学生即带着这个身份参与到外贸业务流程的各个具体事务中去,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商务问题。
在此案例的贯穿下,A公司(出口公司)联系新客户、介绍公司、推销公司产品,与B公司(进口公司)联系,建立起业务关系。
B公司对其感兴趣产品向A公司询盘,A公司发盘,B公司还盘,A公司反还盘等一系列交易磋商后,A公司与B公司达成交易,即接受。
达成交易后,A公司与B公司拟定合同,签订合同。
在合同签订之后,即为合同的履行阶段,A公司与B公司商定付款条件,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修改信用证,以及双方公司对货物的投保、运输、索赔理赔等具体事宜的协商。
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从第一次课开始就安排任务,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五、结语
通过引入模块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由过去“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按章节顺序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做导演、学生是演员”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浅谈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陕西科技,2003,(6).[2]黄霜林.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96-97.[3]周瑞琪;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J]。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01期
[4]刘洁;外贸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特点与应用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1期
[5]秦亚农、李奕;国际商贸英语函电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6
作者简介:罗雅婷,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五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课程设计方案调整后的解释
引子
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表现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中,还有相当部分教师难以摆脱传统课程教学观念的束缚和惯性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仍在沿袭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比如,教师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为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一般做法:
首先,确认授课专业、班级、人数、教学总时数、周时数。第二,领取和翻阅教材、参考资料或辅导资料、习题集。第三,查阅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
最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教学资料制定《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教师进行课堂(一次课)教学的一般程式是:
第一,根据《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确定一堂课的课题。
第二,根据教科书相应的章节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三,根据教科书章节内容的层次和顺序确定课堂讲授或练习的顺序、层次和步骤。
第四,直接选用教科书或辅导资料中的案例、习题做练习素材,或仿照补充一些自己设计、收集的资料。
第五,按照上述构思与设计编写教案,教案主要抄录教材章节目录和要点内容。
第六,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施的模式大都是:复习前课内容,引入新课,讲解概念、特点、类别、方法、步骤、要领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点评,归纳总结,作业布置。课堂上大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或作业往往放在课后进行。有的甚至某几节专门讲知识或理论,事后再安排专门的实验或实训。
归结起来,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忽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2、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
3、以教科书为平台,忽视职业活动的实际状况;
4、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5、以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要手段,忽视职业能力的日常养成。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1、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项脱节;
2、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割裂;
3、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客观验证。
第一部分
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
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总学时、授课对象、学分、前导课程、后续课程、课程代码和编制时间等信息要素。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之所以要有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便于学校和系院部对课程进行信息化统一管理,同时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主要说明:
1、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阐述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哪些方面起到的支撑作用或明显促进作用;
2、课程性质;
3、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能力和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包括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用“能„„,会„„”表述,知识目标用“掌握„„,了解„„”表述,素质目标用“培养„„,养成„„”表述;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的“龙头”,又是课程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的依据和重点,因此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本课程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1、能力目标
课程职业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课程职业能力目标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实际(专业、基础等)来确定,不能以教科书或教师的经验为依据。要正确处理好与前承后续课程之间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承续侧重关系,防止割裂封闭、盲目拔高或面面俱到。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究竟要学生学会做什么、达到何种要求,描述要明确、具体,其结果要能用可展示成果或具体的参数进行检验。
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一般可以理解、辨析、表达、策划、组织、协调、操作、实施、展示、检验、信息收集、工具(包括软件)使用以及法纪、诚信、敬业、团队、创新等方面来甄别考虑。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内在的层级层次,比如物流公司的仓储配送班组长岗位,首先要有基本的货物入库、出库、分类、堆码、上架、下架、叉车驾驶、传输机操作、单证填制、送货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再次要有基本的仓储设计、配送方案制定和评价能力;其次要有相应的班组人员和业务活动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上下、内外沟通和协作能力等。因此,职业能力目标也应据此分为相应的基本操作能力、方案制订和评估修正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层级,各层级再根据实际需求分为不同的层次。课程各层级层次的职业能力目标,都应用“能(做)——”、“会(做)——”的语式,简洁、明了、具体地用序号标示,逐一描述列出,切忌含糊、空洞、笼统或概括地描述。
2、知识目标 课程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支撑。因此同样应重视知识目标的设计。但应注意,知识目标的确定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不能以学科知识体系或教科书的理论框架为依据。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学生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职业能力项目训练必须要认知的知识、理论便是知识目标,否则便可不讲或少讲。知识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突破保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观念,完全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来取舍,并与职业能力目标相对应,分成相应的层级层次。知识目标也要用序号标识,逐一列出,描述同样要明确、具体。
3、素质目标
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养,如法纪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创新和挑战意识等。
(三)课程设计
(主要说明:
1、课程设计的理念。理念要先进,要注重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2、课程设计的思路。思路要清晰,要体现完整性和系统性;
3、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工学结合。)
三、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主要说明:
1、选取的原则。要依据课程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
2、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融知识内容、技能内容和素质内容于一体;
3、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的部分职业岗位,列举典型工作任务,筛选综合典型职业能力,然后确定学习情境。此部分是教学内容选取的关键环节,几次转化可以用图解的方式表示;
4、内容选取要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5、选取的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对接或衔接。)
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按照课程目标(主要是职业能力标准)的层级层次、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阶段性,进行教学内容组合,构建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要包含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支撑知识、拓展知识、课时分配等内容。各模块要有鲜明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针对性,又要相互联系和衔接。
(二)内容序化
(主要说明:
1、根据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及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
2、要注明每个学习单元——子情境所需要的学时;
3、内容序化要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的编排顺序,要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模块间内在联系来进行。进行教学内容模块组合时,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模块的需要,通过职业活动调研、网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构思和设计教学资料,包括支撑知识、拓展知识以及案例、事例、工具(软件)、习题等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还要对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组合,绝对不能依照教科书的内容或框架“依葫芦画瓢”,只是将教科书的某某章节改换成某某模块而已;也不能大体上照搬教科书的内容和框架,只是添删一些内容而已。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组合,必须突破课程学科体系的束缚或局限,模块架构上要与课程目标的层级层次相对应;编排上要符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知识认知的规律;特别是内容上应以职业活动及其实际需求为导向,必须与学生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的实际活动紧密相符;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案例或其他职业能力训练素材,都要力求采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当前职业活动的真实资料,若是教师自己设计编制的,也必须有很高的职业仿真性,教师应随时追踪专业相应技术领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软件、新经营理念、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情况,并在教学内容中及时予以体现。
(三)表现形式
(主要说明:
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齐备性,包括教材、课程标准、课件、案例、习题、工作任务单等资源;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具有先进性;
3、表现形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具有该课程独有的特色;
4、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配以图片。)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主要说明:
1、根据课程特点,教学模式设计具有针对性,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用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二)方法手段
(主要说明:
1、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丰富,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三)保障条件
(主要说明:
1、具有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2、具有满足本课程实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3、实训条件能满足本课程的实训要求。)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而设计或选用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做、去练、去完成的具体事项。课程目标要通过它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去串联、去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需要它去驱动,学生课程成绩主要依据它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依据它来评价。因此,这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要十分重视,也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及水平的环节。关于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后面将站们章节予以阐述,这里只简单地谈谈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来说,每门课程都应设计一个覆盖课程目标、贯穿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项目。改项目的完成情况,是检验学生是否实现了课程总体目标、是否具有了课程规定的职业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围绕完成综合训练项目和课程各层级层次具体目标及各教学内容模块的需要,还应设计若干个单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各单项训练项目完成情况,是检验学生是否实现了相应层级层次具体目标、是否具有了相应教学模块规定的某种职业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
其次,每一层次的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和其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都要有单项训练项目。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以训练项目为承载;各层级层次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应以项目训练为平台。
第三,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必须要有实用性,即要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当前的实际职业活动紧密相符,其次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同时还要具有趣味性,还要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安全规范意识等素养的培养。第四,要正确理解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含义。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施过程、检验标准、可展示成果的任务或课题,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案例、事例、习题等当作训练项目。
第五,职业能力训练同样要逐一列出,要明确描述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所需的职称知识、训练素材、训练方式及步骤、终结成果等内容。
(二)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是课程教学实施及进程的蓝图,上述各方面构思和设计的思想应完整地体现在教学进度中。教学进度表不能再按章节的顺序或学科知识体系的顺序来编排,也不能只罗列章节目录内容,必须要按课程内容模块的顺序、职业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编排。进度表一般要以两课时为一单元编制,要体现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即每一单元的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训练素材、训练方式及手段、上课的周次时间等,都应明确具体地描述。另外,进度表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教学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相衔接、相吻合。
六、考核方案设计
(主要说明:体现能力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平时的作业、实训报告、课堂提问等都属于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可以布置工作任务,或在岗位中考核,重点要强调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
课程成绩应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要强化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考核,弱化期末卷面笔试。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考核方案制订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考核原则。每门课程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考核的原则。课程考核原则总体上应遵循课程教学模式关于重视形成性考核的要求,重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主观性表现的考核,重视纳入能力证据,同时要体现具体课程的自身特点。
(2)考核项目。方案中要明确规定考核项目。考核项目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设定: ①学习过程常规考核: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到课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职业行为养成等方面情况。
②单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考核每一个单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
③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考核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
④期末卷面笔试:考核知识识记、理解、应用等情况(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予以选择,有些课程完全可以用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来替代)。
⑤职业能力证据:考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行业或企业相关职业活动、考取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情况。
(3)考核方式。如课堂管理记录、实际操作、口试、笔试、作业评价、成果展示、个别过关、分组评价等。
(4)考核标准。设定各个考核项目的要求、分值及评判细则(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及成果、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应根据真实、相关的原则予以合理的课程成绩比值)。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对应的国家、行业或企业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的,考核标准必须与其一致。
七、教材和参考资料
(主要说明:课程教学参考资料指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用作参考的教科书、行业规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及各种途径收集的相关资料,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要一一列出,标示版本、作者(或颁布部门)、出版(或发表)时间等内容,以利查考。)
八、相关说明
(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程序(1)组建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小组。以课程骨干任课教师为组长,组成课程教学设计小组。组长制定设计计划,统筹安排具体课程设计的整体工作。
(2)进行职业活动调研、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论证,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设计小组开展职业活动调研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论证,再次基础上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
(3)拟定课程教学设计的初步框架。设计小组遵循“六位一体”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根据课程职业能力目标,收集教学参考资料,拟定课程知识目标。教学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初步设计框架。
(4)编制《课程教学方案及其设计论证报告》。设计小组组长按照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根据议定的初步设计框架,编制《课程教学整体方案及其设计论证报告》,经设计小组讨论、修改后定稿。
(5)评审、批准《课程教学方案》。系部领导组织相关教研室主任、教师,根据“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对《课程教学方案及其设计论证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国通的,其《课程教学方案》由系部主任批准实施;评审未通过的,有设计小组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重新进行评审。
(二)《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课程教学方案》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结晶。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思路、原则、内容最终要全部体现在《课程教学方案》中。经系部评审通过并经系部主任批准实施的《课程教学方案》,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训大纲》和《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是集上述三者于一体的课程教学纲领性教学文件、它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监控教师课程教学过程、行为,评价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方案》确定后,一方面要保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可随意改动;另一方面要注意在实施中发现和收集其缺失疏漏之处,并随时追踪职业活动的变化情况,定期予以修订。《课程教学方案》的修订同样要履行评审论证程序。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目前学科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做法及弊端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其结晶为《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是针对一门课程而言的,解决的怎样才能上好一门课的问题。好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为怎样上好一门课画就了一张完美的蓝图。但是再好的蓝图,都要依赖任课教师将它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每一堂课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逐步建立起能力和知识的殿堂。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这取决于多个方面因素,但首要的要素,便是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也就是平常说的备课)。观念正确,设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否则,任你浑身是嘴,讲的天花乱坠,仲是事倍功半,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做好课程整体设计之后,还必须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各高职院校现在一般是以两个学时为一个单位来组织安排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
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彻底摆脱学科型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要以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学质量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进行。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重视课堂考核等原则。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职业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等。
目前,学科型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一般体现为编写《课堂教学活动教案》。具体一堂课教学的程序一般为:
(1)根据《学期授课计划》的安排,确定本堂课的课题。
(2)根据教科书相应的章节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3)根据教科书相应章节内容(有时根据教师的经验或认识做些添删),确定教学内容。
(4)根据教科书相应章节内容的层次和顺序,确定教学过程,即课堂讲授或练习的顺序、层次和步骤。课堂教学的模式大都是:复习前课,引入新课,讲解概念、特点、类别、方法、步骤、要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点评,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直接选用教科书或辅导资料的案例、习题作为练习素材,或仿照补充一些自己设计、收集的资料。
(6)按照上述构思与设计编写教案,教案主要是抄袭教科书章节目录和主要内容。
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照本宣科”。具体来说,一是以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为导向,紧紧围绕教科书来进行,很容易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实际脱节的问题;二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首先考虑的知识点,突出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笼统、含糊,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随意、零乱,或者干脆没有;三是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出发,具体来说,就是从满足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的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练习的需要被严重忽视,学生的练习往往被“挤”到课外去进行,课堂上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所谓的互动多数是教师的点名提问;四是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分离,没有“教、学、做”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缺乏有效的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过程控制与行为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等基本特征显然是相背离的。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教学设计来实施课堂教学,即使教师准备充分、讲述生动、层次清晰,但学生就是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职业能力难以提高,课堂效果和效率低下。
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以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课堂教学质量观为指导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指导思想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能很快胜任未来的职业技术岗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衡量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主要看能否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教师应彻底摒弃学科型课堂教学观念,立足于高职教育层次,以符合高职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观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二)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进行。每一堂课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职业能力目标。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哪一项(哪几项)职业技能,培养哪几方面素质,要达到何种程度,都要清楚明白地列举出来。然后以其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考虑运用何种适合的训练项目,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手段、素材,促使和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以实现既定目标,要千方百计地追求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不能首先考虑要讲授哪些知识理论、怎样讲清这些知识理论。知识理论重不重要?重要。没有它的支撑,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难以顺利进行,职业能力目标难以实现。但是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课堂教学绝对不能颠倒“应会”和“应知”的地位,知识目标必须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能力训练。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应该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来取舍,要敢于突破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不要面面俱到,而且,知识理论的传授和认知并最终形成相应的体系,应该融入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过程之中予以实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所决定的。职业操作技能和其他未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不是老师一讲就会的,必需经过反复、大量喝系统的实际操作或现场实施,才能形成和提高。知识也是如此,必须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牢固掌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授知识,而应是组织和促使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前者是以教师为主体,后者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高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而不应以满足教师讲授的需要为出发点。要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形成真正的互动。一堂课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必须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应拖延至课外。教师应学会“让时间于学生”,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职业能力的把握,训练项目的设计,训练活动的组织、引导、督促、考核及过程控制等方面。有些类似于“导演”或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节目的目标、方向、开头、结尾、各环节的过渡语衔接由其掌控,但主体是演员及其演出。
(四)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设计或选用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事项。如“制作一份报表”、“完成某种商品的价格策划”、“制作某种零件的工艺图”、“加工某种工件”等。职业活动指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内容。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并且引入职业活动作为训练素材,才能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做到学用结合。这是“以就业为导向”、“零距离上岗”的具体要求。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职业能力项目训练,才能圆满地实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将来就业的岗位(岗位群)究竟有哪些实际工作?怎样去完成这些工作?这是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这是学生的心理依据。同时,从学习动机和自我实现的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没完成一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之后,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成就感和积累和自信心的不断增强,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五)“教、学、做”一体化安排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安排,指一堂课中知识讲授和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不能分离。其结合点即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做”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提高职业能力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理论,两者有机地融合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之中。第一要务是要学生动手做。知识要融入到做的过程,根据项目训练的需要来讲授,让学生在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认知和积累知识、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一堂课应该从出示实例、学生试做或示范操作开始,不应从概念、特征等知识的讲述开始。一定要突破先将知识讲清讲透再让学生做、将知识认知和能力训练分离开来的惯性思维,更不能将一堂课人为地分割成理论讲授部分和实训(实验)部分。“教、学、做”一体化安排,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及指导的能力。
(六)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规律、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知识的认知由其内在的规律,如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业务操作到调研策划再到组织管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表象到实质、由模糊到精确,再如越关心越感兴趣的越主动越投入,等等。教师在课堂目标的把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训练素材的选择、训练方法的运用、训练过程的控制以及课堂考核等方面都应符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知识认知的内在规律。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从直观实例出发,先做后学,重视行动引导;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差错(只要不是态度问题),更要注意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参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七)重视课堂考核
每堂课都应对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情况及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进行考核。要让课堂考核成为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能力项目训练积极性的有力杠杆。课堂上要求完成的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应是考核点;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项目训练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如到课率、学习态度、组织带动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的考核,这是行为和素质养成的重要方面。课堂考核应作为课程综合考核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占有合理的分值,并应预先向学生公布。
三、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该项内容已在课堂教学活动整体设计中完成,《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教学进度表”是按2个学时为单位编制的,上面对每次课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必须按照《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安排进行,不能随意更改。但应根据该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对课堂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进行适当分解或细化,确定重点、难点,明确解决方法和途径,并可根据该堂课的实际内容合理增加德育、职业操守或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目标,特别是公共课更要注意专业背景,分析提炼出适应具体专业个性化需求的课程目标。但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盲目拔高或扩张,特别是知识目标要切实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要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都要明确、具体地逐一编号列出,并形成对应关系。
(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该项内容已在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中完成,《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教学进度表”上面对每此课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做出了明确规定。课堂活动教学设计必须按照《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安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在做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时,应对《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规定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进行全面把握和具体筹划。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支撑知识、实施方式和步骤、过程控制、与职业活动贴近的训练素材(实例、习题、专业软件及其资料)以及所需的工具、教学仪器设备q其他教具、场地、安全事项等,都要作出具体安排,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一堂课有多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时,要逐一编号列出,逐一进行筹划安排。
(三)职业能力训练素材
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指进行项目训练时使用的情境、工具和资料(材料)。如场地、环境、工具、工件、元件、图纸、软件、实例、案例、习题、初始资料或材料等。比如说,要训练学生完成一个“根据设定的参数编程并加工某个零件”的项目,就需提供编程机房、编程软件、图纸、数控厂房、数控机床、刀具、钢材等,这些就是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素材。职业能力项目训练必须要有相应的训练素材为基础和条件,否则就无法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训练质量的高低。因此,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的设计是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的设计应体现“实、足、新、趣”四个特点。“实”,即实用。首先是指项目训练中要力求采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真实实例(职业活动素材)作训练素材,不能直接采用的,也要具有高度的仿真性,总之要使项目训练在情境、工具和资料(材料)等方面与职业岗位实际活动相符或相近;其次是指与课堂职业能力训练目标相适应,并且符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实际需要,不能与职业能力目标和训练项目的要求相脱节。“足”,即充足。指必须精心准备充足的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满足项目训练的需要。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要具有层次性、对比性和丰富性,即简单的、复杂的,难度小的、难度大的,正面的、反面的,常规的、变异的等都应完备,而且在运用上要遵循初学者的认识规律。“新”,即新颖,指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要追踪和反馈相应技术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体现职业活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趣”,即趣味,指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四)教学过程
这是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细致、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设计得好,职业能力训练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课程目标水到渠成;设计不好,则会忙乱无绪、劳而无功。项目教学过程控制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要注意学习行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项目训练过程和步骤
即设计训练项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分几个环节几个步骤进行、各步骤间怎样衔接和过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怎样融合、怎样检验等。一般来说,项目训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过程和步骤:
(1)告知:交代课堂活动教学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及课堂项目考核办法,提出学习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表述“能运用(某某知识)做(某事)。”
(2)引入:出示与训练项目相关的实例(素材),教师示范或学生试做。实例是实物的,要在课堂上展示;是文本的可用课件也可用板书展示。这一步也可设计为教师不示范操作,先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步骤、方法和所要用到的知识,然后直接让学生去做。(3)初步归纳:教师示范或学生试做后,教师或学生初步归纳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步骤、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要注意知识点要从实际操作中引出,不应强调死记硬背,重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步骤、方法。
(4)强化:出示改变了参数、增加了难度的实例()具体多少由本课能力目标和项目训练的实际需要确定),接着让学生操练,通过操练使学生加强对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方法、步骤和支撑知识的认识和体会。应注意的是,本环节的实例要在前面的基础上改变相应的参数,体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并加深知识认知的程度。
(5)系统归纳:学生强化操作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系统归纳完成项目的能力要点和知识要点,用课件或板书予以展示,突出重点,化解重点。
(6)深化:进一步改变参数,从正例、反例、错例等各个角度出示实例,继续让学生操练,以巩固、拓展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本环节的实例要注意项目成品分析、改错分析和改进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异常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意识。
(7)课堂总结:综合归纳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强调技能操作和知识运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堂项目考核,布置课外练习等。
2、项目训练方法和手段
即设计项目训练的各个环节、步骤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训练组织形式。如教师方面:讲授、示范操作、课件演示、实物展示、挂图展示、板书、提问、巡查、个别指导、点评等;学生方面: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分组操作、捉对比赛、分组比赛、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个别回答、代表发言、互相评点、作品展示等。要求形式多样、方式灵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切合训练项目的实际、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认知,特别要提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增大课程教学的信息量,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考核方案
形成性考核的精髓,在于以平时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考核为主,通过平时经常性的考核,鞭策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和安排,自觉调整自身学习行为、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迁移,循序渐进地构建职业能力和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考核方案的设计,使其成为规范、鞭策、激励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调整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的重要“杠杆”。原则上来说,每一堂课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堂课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二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这方面又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职业操守、交流沟通等。
四、《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即根据上述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基本内容及要求制订《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以其取代传统的教案。《课堂活动教学方案》以两学时为单位编制,每一次课一个教学方案。《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必须全面体现上述设计的观念、思想、内容好过程;必须具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训练方式及手段组合、课堂考核、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要使编制者和督查者都能通过《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明了课堂活动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及训练方式,并能对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做出明晰的评判。《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的重点是项目教学控制,项目训练的环节、步骤、方法、手段、操作要领及知识要点,都必须逐项描述清楚。至于课堂教学中要用到的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案例、事例、习题等),可制作成课件或资料片,《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中只需标明其编号和展示方法即可,棘突内容不需写入方案。必须注意,《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绝对不能按照教科书章节顺序来编排,更不允许抄录、罗列教科书内容。
结束语:“十二五”是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时期,改革的方向已明,目标已定,我们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生源下滑和高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努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以深化改革促质量,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系部管理制度,完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特色培育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提高教学双师素质促质量,增加行业企业经历,密切关系第一线的技术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流程与生产工作流程对接,考核评价与行业企业规范对接;要以规范管理促质量,在教学各环节建立规范标准,以规范出转变;各教学业务单位要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创新,务实进取,兢兢业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为学院发展和建设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