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题 技术的价值 时 1 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确认为技术发展的源泉的过程
2体验技术在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技术的价值,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 学生反应 引入
直接引入 新教学
一、技术与人
技术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通过列举本上关于技术对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的满足,引出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
通过书本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做出灯的发展的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讲动植物油灯时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故事,电弧光灯和白炽灯时讲讲它们的发明者。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又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联系前面的灯的发展历史说明,灯的技术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练习:P4马上行动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的保护作用引用图片(铁门、锁、衣服等),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护了人。
提问:还有什么技术是从保护人的角度出发的?
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例如:洗衣机、电饭锅等电器
讨论书本上的例子。(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分小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人的作用。讲解爱迪生的故事。展示爱迪生在做试验时候的一些图片。
二、技术与社会
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作用
通过讲解书本上的两个案例,重点放在讲解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的种植、耕作方法,再加上讲述袁隆平的故事。
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通过人类衣食住行上的变化与提高,以及通过对比相同距离,不通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说明技术提高了效益。
技术对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
通过展示现代战争中的一些先进武器和军事通讯的图片,让同学感受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讲解技术与“地球村”的形成。
三、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通过图片解释“都江堰水理工程”和“荷兰风车”的案例,主要分析前者,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技术的定义和技术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对故事和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兴趣,感受人文之美。
分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体验技术的巨大作用,对技术充满信心知道技术就在我们周围。
积极讨论
认真听、思考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感受中国人的智慧 小结与 练习
一、技术与人
技术与人的需要;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二、技术与社会
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容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回忆上的内容 教后分析
教学案例丰富,但是难度选择不适度,有些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后注意选择教学案例。
第二篇:高一通用技术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技术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一节。本教材的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这一章主要使学生对技术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主要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技术的产生及技术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对于这门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阶段的重点。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技术,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讨论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去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感知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2、难点: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发展对他本人及身边事物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技术与人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我们首先来复习什么叫技术。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手段。从根本上说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为什么我们生活离不开技术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2、新课讲授:
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看看技术有什么作用。
爱心
用心
专心 1
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A)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B)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C)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于是有了建筑技术
(D)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的伤害,于是有了弓箭、大刀、长矛等武器制造技术
(E)人类要出行于是有车船制造技术
(F)需要交往、保持联系,于是有了通信技术。
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技术的,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没有任何技术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子的。
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技术首先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阅读]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规则] 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并记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电弧光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2)白炽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3)请在”光明之树”上标出人类已经制造出的灯的顺序。[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2、我们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 火与烹饪、制陶、冶炼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如纺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面料,而缝制技术的产生,则使服装的制作更加简易、快捷。色彩、面料、款式各异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马上行动] 请同学们分析并回答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印刷技术 学习文化知识
农耕技术 吃饱穿暖
摄像技术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B超技术 了解身体内部奥妙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它首先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人往往需要依靠技术保护自己。[思考]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在树上栖居等居住形式?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爱心
用心
专心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如此恐慌?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人的体力解放为例,随着蒸汽动力、内燃动力、电力、核动力、太阳能动力等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讨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以致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而且改变着主观世界。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案例分析] 爱迪生的故事
[讨论] 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使爱迪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你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技术与人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善于发现,涌现出跟多像爱迪生一样的人,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4、课后作业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访问你的亲友,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并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两道练习题,不知道大家完成地如何,我们先来讲评这两道联系题。
①鞋子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
鞋子对人类需求的满足有基本需求,也有特殊需求。基本需求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损伤,行走更加方便;特殊需求包括鞋子的舒适、美观、设计等等。
②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是什么?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份网上查阅的资料,这份资料说的是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技术价值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的认识。他们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了10项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技术。现在我们共同来看一下这10项技术:
第一项:眼睛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第十项:电脑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虽然这篇资料的观点是一家之言,但它确实说明技术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人”。那么技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满足人类的需要,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首先来看一下技
爱心
用心
专心 4
术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 2.技术与社会
[案例分析] 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思考] 生产流水线采用什么技术?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 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 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板书] ①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案例分析]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看图分析]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总结]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板书] ②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案例分析] 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 [讨论] 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板书] ③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技术不仅在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现在,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面谈到的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技术对大自然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 3.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和荷兰风车 [讨论]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如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爱心
用心
专心 5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问题 解决方案
温室效应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臭氧层空洞 减少氟里昂(CCl2F2)的使用
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酸雨 减少硫酸含量的排放
[总结]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
五、课后作业
课本23页第2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恩格斯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爱心
用心
专心 6
第三篇:通用技术《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2、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台灯,引导学生导入课文,由分析找到方法,由分析找到结论,让学生体验到技术产品的设计分析要从分析产品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开始。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节是对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与上一章及后面几章组成设计过程的整体。本章所讲的内容都是在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创造力的机会。本节内容: 设计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把握设计分析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难点:理性地设计方案,能够设计出较佳方案。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
1、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少有对产品的设计分析的经验,但是课本所举的台灯的例子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从而可以迅速的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
2、课本上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关系紧密,学生的思维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创造才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策略: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本人主要采用了学生阅读、教师讲授、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展示实物,运用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课本的案例,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及分组讨论,然后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拨,并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来达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合理的设计分析是成功地进行技术设计的关键一步,分析得当可以指导以后的技术设计少走或不走弯路。那我们就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家用电器”台灯为例,说明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展示大量的台灯图片)
二、进行新课
师:首先,大家开动脑筋来思考台灯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提问一名学生)
指出学生回答的可取以及不足之处,并引导大家充分考虑完全。如:功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适当等。
然后请学生或老师补充几点,如:易于制作,环保,美观等。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台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但是我们归结起来,这些因素分别归属于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即“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引出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物”、“人”、“环境”,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产品设计三要素示意图。三要素既暗含了所有的技术产品设计都是建立于这三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又为一般技术产品的设计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这三方面去分析。)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也经常用到台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款适合自己学习、生活使用的台灯。这里大家需要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及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分析人与产品的关系。
(比如: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处于生长发育期,安全意识弱等等。)师:请大家根据课本上的设计台灯需要考虑的因素示意图来分析补充完成空白部分。
(这里的空白部分的补充没有统一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局限于空白的个数,不拘泥于唯一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竹筒来作为制造台灯的材料;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废旧的可乐瓶子和矿泉水瓶子作为制作台灯的材料,即美观又环保,可谓一举两得;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制造一种骷髅头外形的台灯,很有个性。)师:刚才我们大家从台灯的整体因素来设计分析了高中学生用台灯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设计对象本身,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开始对台灯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灯泡:
灯泡的主要功能是(请学生回答:照明)。请一位同学说出常见的台灯灯泡。如:白炽灯泡、日光灯管、节能灯管等。(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灯泡的图片)
请学生回答台灯灯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节能、环保、保护视力等。
指出由于高中生学习的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为了保护视力,所要设计的台灯应连续平稳的发光,一般选择没有频闪或频闪度较低的灯泡。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看一下支撑架:
(展示台灯的图片观察不同台灯的不同支撑架)支撑架的功能:主要起支撑作用,并决定台灯的高度 支撑架考虑的问题:
对不同学生身高的适应性以及制作的复杂程度,成本等 还应该考虑的问题:材料、支撑架的活动范围等 探究:适合学生使用的台灯,其高度为多少最合理? 一般来说是一尺左右最合理。
然后我们来看灯罩:
首先请一位同学说出灯罩的功能作用。
灯罩主要起安全保护的作用,而且影响台灯光线的强弱及照射形式,以及台灯的美观度等等。
(请同学们观看台灯的图片,仔细观察灯罩部分,比如老式纸质的灯罩,新式塑料、玻璃、金属的灯罩,以及许多造型独特的灯罩,如树形的灯罩、鸟形的灯罩等等。)灯罩需要考虑的问题:
灯罩的透光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注意灯罩材料的导热效果,还要考虑灯罩对台灯稳定性的影响等等。
请同学说说见过的哪些形状和材料的灯罩,并分析它们是否符合学生使用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看看开关:
开关的功能:开关起通断电源或调节光线亮度的作用。常见的台灯开关:拨动式开关、旋钮式开关、触摸式开关。展示开关的图片,并请同学回答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开关。
选择开关需要考虑的问题:安全问题、控制亮度的问题以及灵敏度的问题(太灵敏或太迟钝的开关都不适合作为学生使用的台灯开关,比如声控式和光控式就不适合作为台灯开关)。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台灯底座:
(通过多媒体图片仔细观察常见的台灯底座)底座的功能: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主要通过对材料和形状的设计来保证台灯的稳定性。底座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底座的材料应选择坚固的、不易碎的,其形状则应在追求台灯稳定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的风格。
考虑台灯的多功能:
如,在台灯底座上安装日历、笔筒等附件。
(此处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放异彩,有学生说可以加计算器,有的学生说可以加闹钟,有的学生甚至说可以加上小型的电脑。使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的丰富。)拓展:实现台灯的定时开关功能,到了学习的时间它就会自动打开;实现台灯的自动报警功能,当眼睛离书本太近时,台灯能自动提醒使用者纠正坐姿。分析台灯材料的选择时,要注意在现有条件下材料的使用,尽量就地取材;并且要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南方就可以用竹子作为台灯的使用材料,而我们莱芜就用钢铁做材料比较合适。另外制作台灯时,必须学会选择标准件,这样既可以简化制作过程,又能实现通用通换。
综合考虑功能、结构、安全、成本等因素是设计分析的基本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分析离不开对任何一个影响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三小结
师生一起小结本节课内容:
(一)产品设计三要素: “物”、“人”、“环境”
(二)台灯各个部件设计分析
1、灯泡
功能考虑的主要因素
2、支撑架 功能适应性成本材料活动范围
3、灯罩 功能 材料
4、开关
功能 安全控制亮度灵敏度
5、底座 功能材料个性
(三)综合整体性考虑问题 产品的协调性以及整体性的考虑
(四)典型台灯的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大量优美的台灯图片
教学反思:
本来以为这堂课的效果会非常的好,但是最后上完课才发现,效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很多学生思考问题不积极,不注意动脑,只是简单的对知识记忆,而没有达到我们预想中的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要求,没有很好的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还要再次研究学情,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
第四篇: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汉中市2327学校
【课 题】 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 材】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必修2 【教 师】 大 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含义,系统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回忆所学过系统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复习巩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集中了“系统、子系统、优化、系统分析、系统思维”等许多核心概念和“结构决定功能、系统优化” 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分三节来组织教材内容,它们分别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建立系统意识,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第一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系统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上架构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特性,涵盖本节的内容;二是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因此,本节是系统教学的入门知识,学习系统的概念、含义及其特性,了解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因此,如何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并加以说明。有条件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有人认为,“系统”对于中学生太深奥、枯燥,其实这是误解,本单元尽可能地回避生涩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俗地引出系统概念,通过对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 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谚语的理解,以及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地探讨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优化和设计,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本节从同学们最熟悉的自行车着手,通过认识自行车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和它们的功能,学习一些关于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系统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多个案例与小试验,帮助同学们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性。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自行车等实物或模型、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系统”一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课前可请同学们从各大搜索引擎对“系统”一词进行搜索统计,查阅概念、定义。
我们发现,系统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那么,什么是系统?它有什么特性?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回忆,要渗透“利用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在理解系统的含义前,先给学生们讲个故事: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记载的有关用网眼捕鸟的故事。课堂讨论:(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说明故事体现出来的什么思想。)
(2)展示汽车图片,让学生大致了解汽车四大组成部分,教师得出答案,汽车四大组成部分:
①发动机系统
②底盘系统
③车身系统
④电气系统
教师分析汽车组成部分相关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正常行驶。提问:
a.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车轮在路上滚动,才能行驶,所以人就可以坐在车轮走。
b.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发动机动力驱驶汽车行驶,所以人可以坐发动机走。
通过对汽车结构的简单分析,得出:汽车行驶不是单一组成部分能完成,各组成部分间要相互作用和依赖,才能使汽车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技术中所要学的: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二)新课
第一节 系统的结构
1.系统
教师:系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理解系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以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来更深理解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展示自行车实物。
教师:自行车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提问学生,自行车由哪些构件组成。
学生:(略)
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照实物再详细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各组成构件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后得出“课件”中系统的定义。由此提出相互概念:
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子系统:子系统是相对于大系统而言的,它是大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组成部分。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教师介绍了相关概念后,让学生回过头来进一步对自行车进行分析,并能区分出自行车整车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最好让学生按照实物进行子系统分析)。
学生分析:(略)
教师根据部分同学的分析进行总结,强调对系统正确分析的重要性,要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正确分析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形成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这些要素(部分)可以是组件、零件、个体,也可能是子系统。
(2)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结构。(3)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课堂练习:
自行车的子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承重系统;方向控制系统等等。
(对系统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分析转化。)
展示“电动自行车”,使学生加深对子系统的理解。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如: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是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如: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是实体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如:静态和动态是相对的。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如:氨气的合成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是开发的系统。
(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拓展)
(6)黑色系统和白色系统(拓展)
(教师举例,让学生举相似的案例来补充。)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分组辩论:在一个系统中,各要素好,则整体性能是否好?(2)相关性: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案例分析:厨具的安装
学生分组阐述“厨房装修”案例所体现的系统相关性。(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实现一定的功能
案例:分析企业管理系统 P71(4)动态性:系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例:生病、看病
P72(5)环境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视频案例:观看“挑战者航天飞机发射爆炸”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复习巩固:
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木桶理论” 八.教学反思
在内容设计上选用了大量案例,依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把系统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并进一步展 开。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资源不等于教学设备,它包含学生身边所有的事物,因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完美。
第五篇:新闻的价值教学设计
《探究新闻中的“价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基于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进行整合深化出的高三一轮复习课,掌握新闻文体知识并研究以新闻作为素材的概括型和评价型的高考试题做题方法。新闻文体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闻的素材并不陌生但对于以新闻素材为核心的概括类和评价型的试题却相对薄弱。高中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较高,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评价型的试题有着良好的基础,加强合作探究更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
三、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和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主动梳理、积累新闻文体相关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取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促进深刻、灵活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本节课的评价、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节课学习新闻文体、拓展文化视野,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梳理新闻文体的基本知识,加强对新闻素材的筛选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素材内容、掌握新闻评论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提高对社会的关注度,拓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视野。
五、内容结构
1、概括型习题——整合语段压缩方法
2、评价型习题——拓展新闻短评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据此我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了学生探讨交流合作的方法、师生互动的联系方法、教师点拨的讲授方法同时利用导学案在教学中辅助教学。
七、学法
引导学生以教材为纲进行一轮复习“新闻”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总结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数据分析图来导入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结合新近发生的社会时事整合压缩语段和新闻短评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点整合和归纳。学案导学的运用:复习回顾—探究整合—小结—学以致用。
八、教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学案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
运用播放视频新闻导入本课的主题《探究新闻中的“价值”》
(二)数据分析(2’)
柱状图和表格的方式直观分析近三年高考题中新闻作为题目素材出现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新闻文体的重要性。
(三)教材回顾(2’)
教师提出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中的三个问题:
1、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2、新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新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四)梳理新闻考查的题型
教师总结梳理新闻考查的题型并提出概括型和评价型两种试题类别。
(五)压缩语段训练(5’)
教师展示新闻内容,学生根据学案完成语段压缩。
教师提问:完成语段压缩运用了哪些方法?方法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总结语段压缩的四步法。
(六)新闻短评讲解(10’)
学生活动:朗读新闻素材。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新闻后有哪些看法?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总结新闻短评的方法。
(七)合作探究新闻短评练习(15’)
教师检验学生短评方法的掌握,合作探究完成时事新闻短评,小组间交流合作。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1、明确新闻文体基础知识。2、整合压缩语段的基本方法。3、总结新闻短评的方法。4、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写作中。
(九)作业布置(1’)
运用本节课中的新闻短评方法完成两道高考题,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十)教师寄语(2’)
教师寄语:“用心热爱生活”。升华本课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十、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直观地展示了本课主要的两方面题目类型并且将辩证思维突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本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