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时间:2019-05-13 00:2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我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知识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技能点: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氛围激趣

1、彩屏显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插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二、导读感知

1、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念”一词的解释是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桥梁。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不感到困难了。)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是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去领悟,学会主动学习。之所以不在一开始就提问“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是为了避免抽象而不至于造成一定的难度。)

3、梳理信息。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收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1)默读、搜集、筛选。

试着让学生用词语概括居里夫人思想、行为特点。如: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板书)

(2)归纳、整理、分类。

①思想观念 ②工作态度 ③环境要求(板书)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

三、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最有感触的或该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抑或从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受到启发;或被“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品味句子的哲理后再归纳语言富有哲理的特点。)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参考: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并非易事。

②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③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一位从事……而且是一个小孩。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教师订正)

四、当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掌握词语:坚忍不拔 闲暇 奢望 蹂躏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2、思考题:

(1)“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观念“指什么?

(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梦想家”中“讲究现实的人”指什么?文中“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4)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五、课堂小结

读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过去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观念 不图财富 环境要求 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 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教学后记】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大获感悟,用心灵静静体会到伟大的人格。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已然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

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互动环节最使人受益,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与自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难点: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和动物之间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一篇作文——人与自然。

2、屏幕出示本次习作要求,齐读,思考:(1)这次作文写什么?(2)有几项要求?分别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小组协作,激发写作兴趣。

1、多媒体播放专题片《人与自然》

2、思考:这个专题片主要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三、铺垫练习,启发思维,组织材料。

1、屏幕出示几组情境:

(1)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在这危急的时刻„„(2)茂密的大森林里,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突然传来一阵枪声„„

(3)走过那片绿绿的芦苇丛,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陷进了沼泽地„„

2、根据上面所提供的材料,选择一项分小组充分展开想象,编成一个童话剧演一演。

3、指名上台表演,教师指导(注意突了动物与人不同的外貌、活动、神情以及语言特点)

教育资源

四、教师明确观点:我们应该是自然界中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它们的敌人,只有懂得保护它们,自然界才不会失去平衡,人类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学生讨论发言。

五、教师总结,完成作文提纲,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人与自然》,可以发挥想象写成童话,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字数在600字以上。

附资料: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1世纪,环保是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个个纪念日表现了世界人民对于各类环保课题的关注,一次次行动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重建自然与维护生态安定的信心。全世界都在努力地行动,保护全人类的家园,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人与自然》,可以发挥想象写成童话,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字数在600字以上。【板书设计】

21世纪,环保是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个个纪念日表现了世界人民对于各类环保课题的关注,一次次行动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重建自然与维护生态安定的信心。全世界都在努力地行动,保护全人类的家园,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教学反思】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三篇: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

祖父和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2学情分析

预初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必须要给他们以适应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想对作者写作意图、结构特点等问题并不适于落实,于是我试图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们自己感悟。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活动2【活动】熟悉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2.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待解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读音问题,教师协助(预初新生或许没有带字词典的习惯,需要教师协助解决)。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活动3【讲授】理解课文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28年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等影响,1932曾参加宣传反满抗日活动,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达到了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感悟。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一(1-2)交待地点、人物、环境。二(3-7)生动描写我家的大花园。

三(8-28)详写祖父和“我”之间温情、淳美的生活场景。四(29-30)描写园里动植物自在的生存状态。

3、梳理了课文之后请在划线处填入适当的短语来形容“祖父”、“我”、“花园”的特点,并说说理由。——的祖父 ——的我 ——的花园

作者是如何将人物描写得如此鲜明? 通过人物描写:动作、肖像、语言、心理

4、作者是如何把花园描写得那么精彩,请圈划出具有表现力得语句,并说说原因。(4)胖圆圆得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蜂子的可爱形象。)

(7)这榆树的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啸”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风吹榆树的声音响,体现树大叶密。“像蚌壳”比喻,生动形象描写榆树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的画面,使人产生联想。从声音、形态、颜色、亮度等多角度描写花园,略现神秘色彩,说明孩子观察仔细,体现他对自然的好奇与喜爱。(29)“„„土墙都会回答似的”生动形象体现一切在孩子眼里都是活泼泼,充满情趣。

(30)“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都是自由的。(拟人、夸张,生动形象描写花凡繁叶盛、鸟飞虫鸣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32)“ 好像洒了花的白银„„”(比喻,生动形象体现了白云的白、亮、近)

5、课文花了那么多笔墨写我的大花园,那么能否将题目改为《我的大花园》?

答:文中的花园是提供了祖孙活动的环境,通过对花园的环境描写是表现祖孙间浓浓亲情,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美好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 沪教版

《沉船之前》教案

授课班级:初三(9)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

2、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

3、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

4、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归纳、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场景。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情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围绕立意进行高效选材”的阅读及写作要求。

教学方法:

品读、影视作品鉴赏比较、交流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灾难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也因此能折射出人性最真实的面目。引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二、说说你所知道的泰坦尼克号。

(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和视觉上的冲击)

三、精读赏析:

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

明确:⑴ 音乐家演奏乐曲

⑵ 老爵士拒绝更衣

⑶ 老船长与船同沉

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感悟文本)

用心

爱心

专心

明确: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⑵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⑶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立意的目的——展现人性美)

a)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断,比较鉴赏异同:

1、与课文有什么异同?

明确:情节相同,选材不同。

课文——在灾难、死亡面前镇定从容、坦然面对。

影片——也有惊慌失措、卑鄙无耻寻求生路的人。

2、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立意和选材的关系)

课文要表现的是高尚的人性美;影片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多样化。

b)拓展延伸:

“围绕立意而进行高效选材“是中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要求,应深入理解和运用。以中考题为例解说。1、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老海棠树》。

第19题: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

指导:本题的解答应紧紧抓住文章写的四个与老海棠和奶奶有关的场景作答。分别见文章第3、4、5、6段内容。感点明确,围绕中心作答。

2、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年轻的国旗》。

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8分)

指导:本文写到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有——为没有中国国旗找校长;在草坪上耐心等答复;四处打听寻找国旗;长途跋涉9小时取回国旗等。围绕感点谈出启示即可。

c)总结并布置作业:

1、完成《伴你成长》。

2、以第一人称写出文中三人的内心独白。

3、阅读2005、2006年中考阅读文《我的老师》、《孩子和书》,整理出文章中心立意和所选材料并阐述两者关系。

板书设计:

沉船之前

用心

爱心

专心

2、源于课文,高于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对初三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的问题,所以必须利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拓展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我运用了5分钟的电影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鉴赏,让学生了解立意与选材的关系。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了“面对灾难时该怎么做?”的问题,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3、让学生成为主人。记得潘鸿新老师曾说:“老师不要在课堂上顽强地表现自己。”我很赞同这话,并时时以此为戒。这节课前一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写一段感想的文字,他们的思维让我很欣喜。我临时改变了上课的安排,把学生精彩的话语放入课件,并设计用两位有不同见解的同学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讨论。效果很不错,几种不同的观点并不相悖,同学们热烈、有序的争辩呈现出一个充满智慧、活力的课堂。

我的遗憾和反思:

1、“沉浸——体验——感悟”文本的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时间不能少。我感觉这点还做得不够。可能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丰富,因此没有在品读课文上花很多时间。其实,逐句品味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仍可加强,这样才有利于解读蕴涵的思想感情和主旨精神,才能上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来。

2、教师充满创意的理想的教学构想能在课堂中的学生身上落到实处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把课堂遗留的教学思想延续到后面的教学中,如何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联系中考实际的教学很值得深思和探究。

4、因为时间的限制,许多学生的精彩见解都来不及表达。我多次阻止、打断了学生的发言,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甚至无意间伤害学生。所以,在预设课堂时,不妨留下大一些的空间和弹性,淡化公开课的意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表现调整课堂节奏和容量,而不是按既定步骤进行,从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5、应该关注更多学生的课堂状态。陈老师告诉我,有个学生回答了4次问题,有两个3次,有的两次、一次,而有个女生一直举手,但是我没有点她回答。我很惭愧,第二天向这个女生真诚地道歉,她很欣喜。这提醒我必须关注最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忽视、剥夺不举手的学生的表达权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天净沙 秋》教案 沪教版

《天净沙·秋》

【自学指导】

1.了解白朴的文学地位,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课文天然古朴的语言特色。

2.学习用对比表现景物的方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品的挚美意境。

3.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表现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天然古朴的特点,体会曲中的意境。

2.难点:理解本曲中借助具体的物象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理想。【相关提示】

1.白朴,元朝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品是《墙头马上》《梧桐雨》。【词语积累】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朗读课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课文翻译】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课文分析】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倾诉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白朴的这首写秋之作,被称为“秋意之圣”。曲中,作者将秋日的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这首曲的意境,是由天然古朴的语言、丰富挚美的情感、生动泛美的彩画等构成,情景交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感

用心

爱心

专心美。

“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写秋景,如果全篇笼罩萧瑟气氛,会令读者感到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白朴的这首曲子可谓独具匠心。前二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有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里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上半段的结语。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也展现了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结束。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之中,交杂相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五颜六色,多彩多姿。【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这首曲子,有哪些景物?其作用是 什么?

这首曲子的景物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图景,都代表秋景的萧瑟气氛。“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颜色,交杂相错,使秋景变得多彩多姿。这样,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寂寞的秋景展现了鲜活的生气。

2.这首曲勾勒了一幅什么图景? 这首曲勾勒了一幅秋之图景。3.借助曲中的意象,你有什么感受?

秋不只是寂寥的,也有活跃的生命。因为作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展现了秋景鲜活的生气。

4.开头两句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巧妙地并列六个景象,描摹出天地间和谐的画面。如椽之笔,渲染了秋之寂寥。

5.对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作多角度的赏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我的信念》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