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 关爱社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生活的社会需要我们关爱;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要积极回报社会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 【师】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 【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新课教学】
1、培养回报社会的意识
2、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2)、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 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同情和关心 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手 在共同的事业中——与别人合作 面对利益——与别人分享 出示照片
【师】图中的老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
【师】“红日当下 亭暖人心”,温州慈善地标红日亭。红日亭负责人,一位80岁老人说:希望能给困难的人一点温暖,给帮助过老人的人一些欣慰。
香港义工黄福荣
由文章和马伊琍夫妇俩发起,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的“wecan”艺术慈善计划在京启动。文章坦言这个“WeCan”计划是属于李连杰“壹基金”旗下的“大福基金”。
【师】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生】
播放视频《成龙和他的慈善公益活动》
【师】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他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生】
【师】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甚至要承受误解、委屈;但也有收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介绍志愿者。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43万个志愿者组织,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注册的青年志愿者3392万。雅安地震最美志愿者廖智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也成为一名乐于奉献社会的小志愿者,从身边小事做起;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你准备为你所在社区和周围的人们做哪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生】
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打扫社区卫生,宣传环境保护; 看望敬老院的老人; 帮助维护交通秩序; „„„
课堂小结 【新课小结】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中,这样的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更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相信爱》
课后习题 《关爱社会》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热心公益事业、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是()①小东积极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失学儿童
②小李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③小华向市政府提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④小宁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带同学去网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小军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人偷窃,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
B、城市广场的菊花刚刚摆好,便有市民将花偷偷搬回家中观赏
C、某司机酒后驾车,将一行人撞伤,并驾车逃逸
D、某食品厂将过期肉制品重新加工包装后再销售
3、某校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知道学校有个瘫痪学生王春明,家庭也很困难,更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她,帮助这位确实有困难的同学。据了解,共收到捐款上千元。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助人为乐的乐趣。活动后,他们纷纷表示说:“帮助他人,自己也很快乐。”下列做法中,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有()
A、小强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是否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落水者 B、考试时,邻桌的同学请求帮助,小娟便将自己的答案偷偷传给他看 C、得知小玲家庭困难,班长不征得她本人同意,就发动全班同学为她捐款 D、每逢礼拜天,小芳总是为孤寡老人王大娘买米买面
4、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将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这一乘除法告诉我们()
①目前,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人口问题
②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人口过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
④人口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之一,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人格特征。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忧患意识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A、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B、回家后及时做完作业,然后和同学一起做游戏。C、积极参加学习兴趣小组,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D、多看看电视连续剧,从中学习一些生活常识。
7、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俄罗斯发现一位7岁“鸟孩”,他在家中被母亲当鸟儿一样饲养,母亲从不与他说话,使得这位男孩和小鸟一样只会唧唧喳喳地说话。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③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④ “鸟孩”虽然只会说鸟语,但他仍然是一个社会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说明
()A、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B、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D、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9、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A、志愿者的责任
B、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你
C、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提升自身价值 D、老师对学生的希望
10、广州市某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因病重住进了医院,但家庭贫寒没钱医治,同学们知道后,都纷纷为他捐款看病。这一行动说明()A、社会需要关爱,人们需要互帮互助
B、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个人离不开集体
D、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二、非选择题
11、社会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是社会造就了我们,离开社会,我们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请问,作为学生你能为自己的学校、家庭、村镇(或社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12、某校八年级五班在学习了思想品德《关爱社会》一课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地组织了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到当地的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活动。活动受到了社会上的人们的广泛好评,同时参加慰问的同学也感受很深。假如你是本班的一名同学,请你完成下列内容:(1)请你谈原因:我们青少年有必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吗?
(2)请你来列举:除此之外,你还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3)请你谈体会: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你有何体会?
升。
第二篇:《关爱社会》教案
《关爱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亲守会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 难点: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及早地树立忧患意识,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能为这个社会作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爱社会》第二课时,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二、新课教学: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一下,你觉得这个社会为你提供了哪些服务呢?(教育的机会,法律的保护,安定的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的,没有只有社会为你服务的道理,那么你现在为这个社会作了些什么呢?(为灾区人民捐款,扫大街待活动)其实我们回报社会,并不是要很久很久以后,从现在就可以开始,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是首先应该培养回报社会的一种意识,并且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那么什么是亲社会的行为呢?(书上)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首先,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上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比如你的同学今天心情不好,你去安慰他,或者你家邻居今天有事,让你帮忙看看小孩等等,如果你乐于帮助别人的话,那么你就学会了这种亲社会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为人处事之道,另外一方面,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行为,比如说向灾区捐款,或者呢,在共同的事业中,比如像美国的登月计划中,需要前前后后大约几十万人为之出力,在这样的事业中,如果能够一心为公,从为整个大局出发的思想,那么这就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或者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如果所有的利益全让你一个人占了,那么这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这个社会出力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你们觉得我们中国的这项公益活动进行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展得很一般,在国外的话有一项职业,叫做“义工”专门从事这项活动,而且我们从香台电视剧里面我们也会看到,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电视里的男女主人公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抽空去孤儿院等地方献爱心,可是,我们中国却很少有人会这么做,同学们要去的话好像也大都是因为学校要求的。而且关于“志愿者”,这一活动在中国开展得也不是很好,首先是形式上,原本来说志愿者应该是大家有共同志向的人组织起来去做某件公益事业,而在中国则很大部份是先报名,谁愿意当志愿者,然后上面要是有什么任务了,就派下来,由志愿者去做,是一种由上级压下级的一个过程,形式上过于被动;其次,中国人对志愿者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深入人心,比如我们大学的时候去安澜码头给路人提行李,基本上后来的人看到我们之后躲之不及,他们不相信有志愿者这一说法,唯恐是来打劫的;第三,志愿者很多并不是真正的志愿,出于一种功利的需要,比如入党,我有个朋友,上次听说他义务去献血,本来还想表扬他一下的,结果后来他说,听说一生义务献血三次可以以后免费获一次输血的机会,原来也是出于一种功利心。当然,现在来说拥有社会公德心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良好素质之一,看图片(成龙)成龙的成功并不单单在于他的演义事业,还有他的艺德表现。现在很多明星,出去做什么公益活动一定要带上摄像头带上记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社会的更多认可,因为社会现在对此评价相当高,像现在刘德华等老牌的影视明星,他们能够艺术之树常青,是因为他们一生的公益事业做得相当多,艺德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其次再来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总结: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但更重要一点,这种回报和奉献是无私的,持久的!
那我们中学生要参加公益活动对我们自身有什么有益之处呢?(学生回答)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像老师大学里就搞过一次关于老年人的社会调查,那次把我们温州市区所有的老人院都跑遍了,作了详细地调查,获得的数据被登在了日报上,使我们的知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像大学里有很多物理系的同学都会免费为同学们修电脑,这其实对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培养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都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你做了嘛?(出示图片,最后播放保护母亲河视频)
第三篇:关爱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
《关爱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设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2、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和帮助。
3、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爱心。
4、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用恰当的方式为弱势群体献出自己的爱心。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用恰当方式向老弱病残者献出自己的爱心。
教具学具的准备:搜集有关助残资料及其他公益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导出主题
1、师引学生做体验活动
2、生交流感受
3、师质疑: 生活中,你们见过残疾人吗?他们的行动、学习、生活方便吗?他们需要社会、人们的(板书:关爱)。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得到关爱?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体会关爱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我们把需要关爱的(板书:残疾人,老人,儿童,妇女称为“弱势群体”)。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社会建造了很多公益设施,举行了很多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学习条件。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 看谁知道的多
师: 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设施:盲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盲人电梯、盲道 法律规章: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社会团体、机构:残疾人联合会、敬老院、孤儿院 公益活动:义演、募捐、希望工程
其他:手语新闻、国家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等
师引:真的是(完成板书:无处不在)
活动二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1、生活中,你们身边有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你曾为他们做过 哪些事情?
2、师:生活中有不关爱他们的行为存在吗?但是如果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PPT呈现下列情景(伴表演与劝说):
(1)公共汽车上的老幼病残孕专用座位上坐着一位身体健壮的年轻人;
(2)盲道上停放着自行车;
(3)有人有意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的扶手损坏。
3、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1)动手为老人、残疾人设计一些用具吧。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2)看哪些地方缺少老人、残疾人使用的公益设施,给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3)为老弱病残祈祷。写一段祝愿的话(4)师小结:运用身边最常见的事例来补充说明
三、总结点题 升华关爱
同学们,我们积累过有关关爱的名言,其中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你们从今往后,要学会尊重、帮助老、弱、病、残者,乐善好施,让世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竖起关爱的旗帜!
四、课后践行 落实关爱
1.办一次手抄报,以照片、绘画等形式进行编辑。2.写一封《关爱弱势群体的倡议书》。
五、板书设计:
关爱无处不在
残疾人
老人
小孩
妇女 弱势群体
第四篇:1 文化与社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4)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2.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一首歌》作为央视的一个品牌栏目,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几十场的重大演出,在繁荣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因此,在社会上流行着“文化搭台,政策引导,经济唱戏”的说法。究竟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有什么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板书)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 ◇探究提示: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板书)
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学生活动:请结合中国经济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举例分析一下。
举例:小农经济产生的政治是封建政治的盲从愚忠和小农的封闭文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是寡头政治,自由自私的文化;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政治是民主开放,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
◇注意: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文化发展并非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板书)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足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占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可以感受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融的特点,并且日益显著。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板书)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板书)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是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生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文化消费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下结,并补充事例。举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深圳的“国际文化创业博览会”,人们的文化消费从书本、收音机到影碟机、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艺术演出消费等。
◇小辞典: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板书)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板书)
一方面,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举例:代表的提案权、审议权需要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明建设本身也有文化的内容,如听证会的民主参与、执政为民的人本主义文化思想等。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板书)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过渡: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而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板书)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板书)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板书)
思考: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呢?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明确了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国际范围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每一位中学生都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c.③④⑤⑥⑦)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 D.③⑤⑦⑨⑩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第三,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据此,应选C项。
2.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 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这是因为(C.①②④)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只有健康、向上的 文化才能促进人的成长,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舍去。
3.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a)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解析:C项说法错误,B、D 都具有片面性。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文化?(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由两个设问构成。
第(1)问既要抓住文化概念的本质内涵,指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又要结合背景材料解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是什么。
第(2)问则应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两方面作出回答。
板书
第五篇:《社会行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过程与方法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的特征。难点: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课时]1课时 [教学辅助材料] 1.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有关课程课件。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开心一笑,见PPT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以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4页以白蚁为例)
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保卫蚁穴雌蚁:产卵
小组依照自己书写的顺序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但均给予鼓励。(教师活动)
3.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师生互动)学生分析,老师板书
①.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②.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③.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④.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⑤.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教师活动)
总结以上内容,(内容如下):
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教师活动)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4.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群居的图片 ①.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②.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③.一群蜜蜂 ④.一群大象 ⑤.一群企鹅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及时评价,最后给予点拨 学生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学生: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各的分工。①.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②.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③.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⑴.首领是群体的领导者。⑵.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教师:非常好。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
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学生: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学生: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探究:蚂蚁的通讯(第二课时)实验 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的结论是:
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学生: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教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学生: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教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如: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杀农业害虫。或在田间施放一定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干扰雌雄虫的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表小组作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
四、当堂检测
五、作业 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