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障生一体化教案
智障生一体化教案
刘兴起
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接纳、鼓励、关爱、留住智障儿童是师德高尚与否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一点,我特意为班上的智障儿童制定了一份特殊的教育方案。
一、班主任接纳和重视智障儿童。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发现班里有智障儿童,首先不能够有歧视的行为。而应该更多地去接纳和重视智障儿童。这样就能使智障儿童体会到公平,因为老师和同学接纳了他,也就是给了他和其他同学同等看待的公平性。这样智障儿童会从心里感受到轻松和快乐。
二、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
由于大多数同学或老师的认为XX同学是智障儿童,作为班主任,就得从多方面来和智障儿童接触,了解他的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困难,给予鼓励和关爱。让他一步一步地进步,一天一天地快乐起来。
三、不允许别的同学给智障儿童起绰号。,只要是在我班有智障儿童,就不允许任何同学给其起绰号,也会奉劝其他教师不因为其学习成绩差而给其起绰号。所以在我班里每个同学都会有个平等的语言环境。
四、配合家长改变对智障儿童的看法。
由于有的家长不懂得智障儿童内心痛苦,在孩子犯错误时就狠狠地用“傻瓜”之类的话语来责骂孩子,让孩子在犯错误时失去信心而产生自悲心理。班主任应该从观察发现的情况中把孩子的闪光点告诉给家长,让家长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多鼓励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在家中也有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五、给智障儿童展示自己的机会。
作为教育者,应该多给其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其尝试到成功和鼓励的喜悦。这个 方案在班上实施之后,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爱吃鸡蛋
(指教:周瑞珍,欢迎网友们提出意见,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中度弱智儿童)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煮鸡蛋。
2、指导学生学会剥鸡蛋、吃鸡蛋。
2、补偿学生语言能力的缺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
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煮鸡蛋。
四、教学难点:记住煮鸡蛋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鸡蛋20个、煤气灶、锅、漏勺、小盆子9个、果盘两个、奖励用的五角星、两个脸盆、清水、餐巾纸、录音机、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平时喜爱吃什么?出示卡片:“我爱吃——。”(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谜底也是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看哪个同学最聪明。圆溜溜,光滑滑,要想吃它快剥开。中间黄,外边白,外面还有一层壳。谜底:鸡蛋(猜对的奖励五角星)
3、齐读课题:我爱吃鸡蛋。
二、了解吃鸡蛋的好处。
1、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吃鸡蛋,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鸡蛋很有营养,它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这些营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而且据最新研究表明,多吃鸡蛋还会使我们的脑子变得更聪明。
2、听老师这样一说,你们是不是更想吃鸡蛋了。别着急,老师今天就给你们把鸡蛋买回来了,现在我把它们送给你们好吗?
3、每位学生拿一个鸡蛋放进盆子里。要求:注意轻拿轻放,否则会碎掉的。
4、你们每人拿到了一个鸡蛋,那准备怎么吃它呢?(煮、炒、蛋汤、荷包蛋。)
5、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吃鸡蛋的方法,老师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一种吃法吗?(水煮鸡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水煮鸡蛋里面的营养成分最多,鸡蛋身上的营养没有逃走。)你们喜欢吃水煮鸡蛋吗?
6、手拿鸡蛋说:煮好的鸡蛋就像老师手里拿的鸡蛋一样,还是一个完整的鸡蛋。煮的时候不用打破它,只要把它放进锅里,再在锅里加上适量的水就可以了。
7、看一看你们盆子里的鸡蛋,都是一个个完整的鸡蛋,那可不可以吃了呢?老师告诉你们,老师买的是生鸡蛋,生鸡蛋能不能吃?(不能。)那我们一起来把生鸡蛋怎么样?(煮熟)所以,我们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动手,把鸡蛋们煮熟了,再一起吃,好不好?
三、学习煮鸡蛋。
1、有没有看过妈妈煮鸡蛋,想一想煮鸡蛋需要用什么?(水、鸡蛋、锅、煤气灶。)
2、认识煤气灶、煤气罐、锅。
3、两位学生上来练习开、关煤气。
4、下面,我们开始一起来煮鸡蛋。
观察一下鸡蛋,发现很脏,请学生把鸡蛋洗干净。(注意不要用力捏鸡蛋。)开始煮鸡蛋。
(1)把鸡蛋放入锅。(每个同学上来放一个,放鸡蛋要轻。)板书:先 放鸡蛋
(2)再放水。说明:水不要太多,只要没过住鸡蛋就行。每个同学上来放水。边放边观察。板书:再放水(3)然后放到火上加热,直到煮熟。板书:煮熟 请一位同学上来开一下煤气。板书:然后 煮熟
(4)知道煮熟以后应该怎么做吗? 板书:最后 捞上来
5、说一说煮鸡蛋的过程。(1)一起看板书说过程。
(2)分小组说,发给打乱顺序的纸条,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好。(3)再小组派两个代表,一个排顺序,一个说。
四、捞鸡蛋。
1、发现水开了,让学生围上来观察一下。
师:现在开始用小火闷3到5分钟,否则蛋黄是稀的,如果是在流行禽流感时吃这种鸡蛋是不行的。
2、每组再做一做煮鸡蛋的准备过程。教师在旁作指导。
3、等鸡蛋熟了之后,将鸡蛋用漏勺捞出。认识一下漏勺。
(1)由老师示范捞出一个。(注意:慢一点,当心烫手。锅盖的反面应该朝上放。)
(2)请一个学生用手摸一下,发现很烫,怎么办呢?
4、鸡蛋这么热,谁能想个办法让它变凉点?(把鸡蛋放在冷水里。)(教师把鸡蛋捞在凉水里。)
5、请学生摸一摸,鸡蛋冷不冷了。
6、学生每人捞一个鸡蛋。(下去拿一个盆子。)
五、剥鸡蛋。
1、说一说:应该怎样吃煮好的鸡蛋。(可以剥开来吃。)
2、怎样剥鸡蛋?(可以先敲一下,再剥。)
3、教师示范剥一个。剥鸡蛋时要注意什么?(小心弄破手。)
4、学生开始练习剥鸡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放音乐。)
5、比一比:谁剥得鸡蛋又快又好。(表扬)
六、吃鸡蛋。
1、学生开始吃鸡蛋。(吃蛋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心噎喉咙,如果觉得噎喉咙了,可以喝一口水,就没有问题了。)
2、吃煮鸡蛋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喜欢吃咸一点的就可以蘸着酱油吃,喜欢吃甜一点的就可以蘸着色拉吃。
3、学生开始吃鸡蛋。
4、吃完后,注意讲卫生,用餐巾纸擦一下嘴和手。
5、周老师剥好的鸡蛋想分给客人老师吃,怎么分呢?(用刀切一下。)
6、学生用刀把鸡蛋切开。(每组一个代表。)
7、切好以后,摆一个漂亮的形状。
8、学生把切好的鸡蛋送给老师吃。(注意要有礼貌。)
五、课堂小结:
前一段时间,许多地方流行禽流感,但我们不必害怕。我们不是不能吃鸡蛋,而是只要把鸡蛋煮得熟一些就可以了,但尽量不吃流黄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煮鸡蛋,能说出煮鸡蛋的过程,并且一起开心地剥鸡蛋、吃鸡蛋。同学们以后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煮鸡蛋吃了,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不能烫着你们的手。你们今天就可以回家为爸爸妈妈煮鸡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做这件事情时,必须有爸爸或妈妈在身边指导。板书设计: 煮 鸡 蛋 先 放水 再 放鸡蛋 然后 煮熟 最后 捞出来
第一组:沈勤、钱维烨、钱宇峰、金俊 第二组:王恒凯、金骏、杨观兴、邓青、王慕荛
我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吗?若有冒犯,敬请原谅!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煮鸡蛋。但教案里没很好体现,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煮鸡蛋的过程。整个煮的过程没让学生去实践。这内容分几教时完成?这是第一教时的内容吗?如果是,那教师停留在讲解、示范,学生只参与浅表的操作,也未可厚非。但我觉得那提法欠妥。2。教案里煮鸡蛋的顺序和后面的板书不一致。是否疏忽了? 3。什么叫煮熟?在教学时可否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或者现场操作时出现的标志性现象给予学生以提示?否则这样的学生很难决断什么时候该去关掉煤气。4。你们那里教学时不要求层次教学吗?这教案似乎很笼统,没明显的组别要求。5。在第四个环节“捞鸡蛋”中“
2、每组再做一做煮鸡蛋的准备过程。教师在旁作指导。”是否画蛇添足?真的不知道这一步在这环节中有什么用。
第二篇:智障生一体化教案
智障学生一体化方案
特教老师关心智障儿童成长是特教老师的天职。为此,我为班上的智障儿童制定了一份教育方案。
一、班主任首先要关爱和接受智障儿童。
班主任发现班里有智障儿童,不能够有歧视,应该接纳和重视他们。,因为老师和同学接纳了他,给他和其他同学同等看待。让样智障儿童真正感受到快乐。
二、全方位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爱。
班主任从多方面来和智障儿童接触,了解他的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困难,给予鼓励和关爱,让他们快乐每一天。
三、严禁别的同学给智障儿童起绰号。
不允许任何同学给其他人起绰号,营造平等的语言环境。
四、联合家长改变对智障儿童的看法。
由于有的家长不懂特教,在孩子犯错误时责骂孩子,让孩子失去信心而产生自悲情绪。班主任应该从观察发现的情况中把孩子的闪光点与家长一起鼓励孩子。为孩子在家中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五、鼓励智障儿童展示自己。
教师应该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其尝试到成功和鼓励的喜悦。这个 方案在班上实施之后,做到人人都进步
《我爱吃面条 》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中度弱智儿童)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煮面条。
2、指导学生学会煮面条、吃面条
2、补偿学生语言能力的缺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事。
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煮面条。
四、教学难点:记住煮面条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面条、煤气灶、锅、漏勺、小盆子几个、碗3口、奖励用的五角星、两个脸盆、清水、餐巾纸、录音机、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你平时喜爱吃什么?出示卡片:“我爱吃——--。”(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谜底也是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看哪个同学最聪明。长溜溜,白细条,要想吃它下锅煮。谜底:面(猜对的奖励五角星)
3、齐读课题:我爱吃面条。
二、了解吃面条的好处。
1、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吃面条,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面条有营养,它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这些营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
2、听老师这样一说,你们是不是更想吃面条了。别着急,老师今天就给你们把鸡蛋买回来了,现在我们来煮面条送给你们好吗?
3、每位学生拿几根面条放进锅里。要求:注意别烫着手。
4、你们每人拿一只碗,那准备怎么吃面呢?(炒面,凉面,捞面)
5、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吃面的方法,老师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请问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吃一种面吗?(凉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凉面味道好。)你们喜欢吃凉面吗?
6、手里端着碗说:煮好的面条就像老师手里拿的碗里,还是一些没煮的面条。煮的时候只要把它放进开谁水锅里就可以了。
7、看一看你们手里拿到干面条面条,那可不可以吃了呢?老师告诉你们,生面条不能吃?(不能。)那我们一起来把生面条怎么样?(煮熟)所以,我们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动手,把面煮熟了,再一起吃,好不好?
三、学习煮面条。
1、有没有看过妈妈煮面条,想一想煮面条需要用什么?(水、锅、煤气灶。)
2、认识煤气灶、煤气罐、锅。
3、两位学生上来练习开、关煤气。
4、下面,我们开始一起来煮面条。
观察一下面条。(注意不要用力弄断面条。)开始煮面条。
(1)把水放入锅。(每个同学上来舀水倒进锅里。说明:水不要太多)
板书:先舀水倒进锅里
(2)再烧水。
每个同学上来舀水。边放边观察。
板书:再舀水
(3)然后放到火上加热。直到水开,再把面放下去煮熟。
板书:煮熟
请一位同学上来开一下煤气。
板书:然后 煮熟
(4)知道面条煮熟以后应该怎么做吗?
板书:最后 捞上来装在碗里
5、说一说煮面条的过程。(1)一起看板书说过程。
(2)分小组说,发给打乱顺序的纸条,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好。(3)再小组派两个代表,一个排顺序,一个说。
四、捞面条。
1、发现水开了,让学生围上来观察一下。
师:现在开始用小火煮3到5分钟,否则面条是生的。
2、每组再做一做煮面条的准备过程。教师在旁作指导。
3、等面条熟了之后,将面条用漏勺捞出。认识一下漏勺。
(1)由老师示范捞出一个。(注意:慢一点,当心烫手。锅盖的反面应该朝上放。)
(2)请一个学生用手摸一下,发现很烫,怎么办呢?
4、请学生摸一摸碗,面冷不冷了。
5、学生每人捞一些面条。
五、捞面条。
1、说一说:应该怎样捞煮好的面条。(用筷子来捞。)
2、教师示范剥一下(小心烫着手。)
六、吃面条。
1、学生开始吃面条。
2、吃煮面条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喜欢吃咸一点的就可以放酱油吃,喜欢吃辣一点的就可以放海椒吃。
3、学生开始吃面条。
4、吃完后,注意讲卫生,用餐巾纸擦一下嘴和手。
5、周老师煮好的面条想分给别的老师吃,怎么分呢?(用碗分一下。)
6、学生用碗把锅里的面捞在别的碗里。(每组一个代表。)
7、捞好以后,放酌料。
8、学生把拌好的面条端给老师吃。(注意要有礼貌。)
五、课堂小结:
今后放学回家后我们要帮父母煮饭。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煮面条,能说出煮面条的过程,并且一起开心地捞面条、吃面条。同学们以后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煮面条吃了,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不能烫着你们的手。你们今天就可以回家为爸爸妈妈煮面条了。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做这件事情时,必须有爸爸或妈妈在身边指导。
板书设计: 煮面条
先舀水倒进锅里 再舀水 先 放水 开火 煮熟 然后 煮熟最后 捞上来装在碗里 最后 捞出来装碗放酌料
第一组:王理平、王杰、李卫、第二组:任洪、王一红、兰叶洪、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煮面条。但教案里没很好体现,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煮面条的一般过程。整个煮的过程没让全部学生去实践。这内容分几教时完成?这是第一教时的内容吗?如果是,那教师停留在讲解、示范,学生只参与浅表的操作,也未可厚非。但我觉得那提法欠妥。2。教案里煮鸡蛋的顺序和后面的板书不一致。是否疏忽了? 3。什么叫煮熟?在教学时可否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或者现场操作时出现的标志性现象给予学生以提示?否则这样的学生很难决断什么时候该去关掉煤气。4。你们那里教学时不要求层次教学吗?这教案似乎很笼统,没明显的组别要求。5。在第四个环节“捞鸡蛋”中“
2、每组再做一做煮鸡蛋的准备过程。教师在旁作指导。”是“画蛇添足”?真的不知道这一步在这环节中有什么用。
第三篇:智障生心理教育
智障生心理教育
本文作者:田桂芬 作者单位:抚顺特殊教育学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伴之而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被提到议事日程,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身体健康,而是身心两个方面,具体说,“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显然,“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就是指“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智障孩子的老师,我则更加关注智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此,浅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认识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智力残疾是智障学生的先天不幸,依照“健康”的科学内涵,他们生来就与“健康”无缘了,他们生理方面的不健康———智力残疾,是我们教育者无法改变的,可是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着眼,我们教育者只能也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入手,对智障孩子实施心理疏导,对其行为加以矫正,以减少和避免智障学生从“生理残疾”走向“心理残疾”,使他们不断地趋于“健康”。这是从事培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它放在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去认识和探索。
二、抓住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智力缺陷导致智障孩子的认知活动一般表现得迟钝。他们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追求和期待,因而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小,注意力分散,思维水平低,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甚至没有。能进行沟通的孩子大多发音不准,发音困难,口齿不清。他们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在情绪上表现为易变化,多冲动,行为难以控制,遇事敏感多疑,“牛劲到底”。
三、积极探索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师引领学生向每一个新的起点迈进的同时,每时每刻都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每个教育环节中渗透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做他们的生活、情绪、行为的表率。
1.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智障学生由于普遍存在的生理缺陷,听觉感知和心理发展的渠道不畅通,他们往往胆小、害怕、羞于见人。我们需要创造一个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和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在这里有丰富的活动场所,可以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同学之间友爱相处,教师爱生如子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会使孩子们感觉到在学校有如到家的感觉。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学校,喜欢上班集体,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充满信心地乐于来到学校,以自己能拥有这样的学习生活为荣。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目标的完成通过课堂来实施。因此,它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认知、感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是非常有限的。故而,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孩子的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尽量提供简单易懂的教育训练内容,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活动设计应由近到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这些孩子的抽象思维极度贫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内容,要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理解,避免难懂、晦涩。要热爱、相信、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多与学生沟通,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教师给出相应的不同答案,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智障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看,他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差,只能直观地看到事物,却不能做综合分析;他们注意力分散,不稳定。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正常孩子,对智障孩子来说更为贴切。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在智障孩子身上,发展游戏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依赖生活环境,所利用的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环境,是孩子能够亲眼看到的、和自己的生活贴近的事物。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有兴趣了,能够主动参与,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调试过程。例如,我在讲授数学“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一课时,在学生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出示了一个“神奇”的小袋子,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推向高潮,他们不自觉地来到我身边,就要去摸袋子,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们做了两种游戏:一种是指名摸一种图形;一种是指名摸不同图形。游戏内容由简到难。学生从口袋中摸出指定形状的物品,并说出名称,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信,这种快乐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3.尽力满足学生表达情感的愿望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人总有表达的欲望,智障学生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他们保持好的心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把想要说的和想要做的都表达出来或做出来。比如,有的学生情感表现为:“老师我想你了”,说完就往教师身上一贴,得到心理的满足;有的学生则表现为走到教师跟前,把脸凑给老师,让老师掐一掐或者摸一摸,之后就高高兴兴地跑了;而有的学生则走过来直接抱着老师„„学生们的种种表现,老师都不能有反感情绪,要笑脸相迎,一一做出回应,别去挫伤学生,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亲近他人的愿望,始终保持活泼、稳定、快乐的心情。此外多让学生参与一些合适的、能满足他们心理要求的体验活动,这也可以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心境,培养丰富的理智感,让他们用心去体会新的环境和条件,克服种种困难,从心理障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4.引领学生学会心中有爱,心存感激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所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就是关心、宽容与理解。然而智障孩子成长历程非常艰辛,父母会因为有了这样的孩子导致不和,家长往往看到孩子就烦,有的甚至使用暴力。试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怎么会体验到爱,怎么能学会去感激呢?其结果只能是致使孩子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无私地爱每一个智障孩子,爱他们的同时,也要引导让他们学会去爱别人,这样他们才不会以自我的情感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关心他人,学会互相帮助,用自己的真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有的孩子会心存感激,而有的孩子却不能意识到,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教育孩子知道别人在帮助、关心、爱他们,要心存感激地去面对,而不是漠视。
5.家长与教师要密切合作
要做好智障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多沟通,必要时,也可以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由于家中有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常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无疑是一道障碍。要告诫家长,在家中,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杜绝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关注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家长的指导,教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便引导学生向着正确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如此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我想引用美国人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探索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航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全心的爱,积极维护智障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学会自信,学会自赏,学会自爱,也学会钟爱别人,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欢歌,一路阳光,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日趋健康,日趋完善。
聋生虽然存在听力障碍,但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听力障碍往往会使聋生出现自卑、自私、多疑、分辨是非能力差等性格特征,这无疑会加重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遭遇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影响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阶段是聋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提高聋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为其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
吴井玲,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曾先后获得校骨干教师、校先进工作者,辽源市教学新秀、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班主任,全国特殊教育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是她的做人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吴井玲事业追求的目标。
15年的特教生涯中,吴老师始终站在教育工作前沿,其中有8年时间担任聋部班主任、语文组长,2008年休完产假的她,看到智力残疾的孩子那热切和期待的眼神,她决定去培智部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面对异样的目光及“傻子老师”的称号,她毅然成为了11名智力残疾儿童的班主任老师。由于自身的病理原因,这些孩子的智力、语言、行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她说的话学生听不懂,而学生的语言障碍,又使她听不清他们在讲些什么。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进餐总是弄得满身、满桌都是饭粒,她就耐心地指导他们用勺子。学生大小便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弄脏衣裤,她从不嫌脏嫌臭,帮他们一遍遍换上;穿衣服、系鞋带,正常儿童五六岁就会做的事情他们全不会。这一切都让吴井玲深深感到做一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有做母亲的博大胸怀,从生活上照顾这些残疾儿童,同时还要尽一个医生的职责,从心理上、生理上治疗这些小患者,担负起从品德上、智能上塑造这些儿童的神圣使命。
吴老师不停地在教师、妈妈、医生中实现着角色转换,她付出了真挚的爱,也收获了学生的爱,学生深情地说:“老师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第四篇:关爱智障生 培养自信心(推荐)
关爱智障生 培养自信心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对这学期我对亮迪的学科教育作如下总结: 在智障生的教学中,对于亮迪的教育我时刻没有忘记,“爱“字当先,只有把他置身于特别关爱的方面,巧妙利用情境树立起自信,这样教育才会有所成效。我觉得老师的爱实际上要高于母爱,不仅要去爱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爱他们,使学生健康成长、得到更好的发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促使智障生进步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由于先天条件、环境及学习上的程度不同,亮迪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也较弱与班上同学,不能跟着全班同学做事情,对学习不感兴趣等。我主要从的兴趣入手,找到他的闪光点,树立他的自信心。
一、细心观察善于评价,使智障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这样就使得评价具有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强化了学生在课程中所获得的成就,同时使他们自信心得以增强,可见,评价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功能,对于智障生来说,更有助于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于亮迪来说,课上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就给他评价5分,这样他能找到自己成功的基点,同时也有助于将来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提高。
针对班中有这样的孩子,我能紧紧抓住问题,找原因,探讨孩子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不能就这样荒废时间,我时常就用简短的评价语言帮助其改变,让他能够注意力集中些。教育中“鼓励法”在他身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一直在寻找让他注意力集中的契机。有一天,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也不对主题,随后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试试看好不好“ 结果他还真讲出来一两句话来,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记得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注意力集中些,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幼小的心,这样,慢慢地,有时也能见到他举手想回答问题了。合力转化,齐抓共管是转化智障生的有力保证,智障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平时善评价,使这名智障生的能力出现了显著的提高。
二、课前指导课上读书,使智障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
班中的亮迪虽然识字不是太多,但很积极,我原以为他根本就不会读书。课间我早去班级的时候,时常把他叫来进行个别指导,哪怕是就教他认一个词,或读一句话,如:新疆的坎儿井是一项重大的古代工程等等。
在我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亮迪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在每一次的全班开火车式的读书中,当然对他我也不例外,等到他读时,他也站了起来,问道:读到哪里了,然后就开始读起来,正好我们讲到《新疆的沙漠和绿洲》这一课。他读了两句就停了,奥,原来碰到不认识的字了,我马上告诉了他,念“广阔”,接着又能听到他的声音了,他读的这一段很短,一会儿读完了,他刚一坐下,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同时还说着:亮迪,真棒!我这时也不听地用肯定地话语告诉全班,“今天亮迪的读书很出色,能够把这一段自己读下来,很了不起,老师为你高兴,我们都期待着你的下一次的展现好吗?只见他微微一笑,和我对视目光许久许久,然后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又对我轻轻一笑,可自豪了,自信心倍增。看到他那可爱的笑脸,使我读懂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离不开老师的爱抚,这对他是多么的重要,是他前进的基石,展现自我的平台,此时我的心也是无比的喜悦,因为我看到他的进步;看到他的愉悦;看到他的成功,看到他的自信,这样更有助于提高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智障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助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活动,这对于各个组员都是个有效的促进作用,培养其生活的能力。对于亮迪刚刚有了进步,我并不满足于现状,深挖根源,要让孩子彻底找到自己进步之处,成为乐观向上的健康儿童,课上我抓住评价的契机,巧用评价语言,激励其改变自己,把自己和同学们融为一体,不再落后。课上亮迪有时也能随着同学们画一两个知识点,对于他的一滴滴进步,同学们也举双手欢迎,欢迎他天天都能和同学们在一起。“这个亮迪同学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我暗想。我一定要让他也有个愉快心情来上学,来听讲,来和同学交流。于是我一直寻找让他交流的契机。有一天,上课时,讲到生活中的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说:“妈妈都为你做过哪些事情?那你们为妈妈做过什么事?讲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很多同学都说的是给妈妈倒水沏茶,拿拖鞋,洗衣服等,甚至有的同学还不会答,这时我竟意外地发现亮迪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小手刚举出来,又缩了回去,瞬时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来,又不敢说,后来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我们拍三下掌,鼓励他一下。”结果他真说了起来,很自信。原来他是在妈妈生病发烧的时候,还给妈妈倒水吃药,把被子盖好„„对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全班同学都向他投以羡慕和佩服的目光,这时我马上对他说:“孩子,你真棒!真了不起,都知道对家庭有承担的责任感了,老师太佩服你了,你让我们大吃一惊,你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都得向你学习„„再一次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他自信心十足,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幼小的心,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心灵的沟通和语言的交流,使亮迪的各种能力在不断增强。
四、互动平台家长沟通 共同促进智障生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促进智障生健康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社会赋予教育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家校沟通在促进智障生健康成长中作用非常关键,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促进家长的积极性,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得知家长也经常带孩子去超市、去游乐场所、去公园等,间接的培养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我除了用家校互动短信通知,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我还经常利用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卡,此卡也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其中一张卡上我是这样写道:紧张而忙碌的本学期即将过去,亮迪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听老师的话,有时能回答个别问题,也能按要求写一些作业,能经常与同学交流讨论,时常还能看到他也像其他同学一样用笔画一画知识点,总是以微笑面对,跟同学很要好,希望您在家也能经常锻炼孩子的说话做事能力,让他尝试做事,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的,各种能力会不断提高的。我用简短的话语对亮迪的本学期做了总结。结果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家长的反馈意见,这样写道:廖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对亮迪的教导,您对亮迪的每一句评价,作为家长感到非常高兴。我会按照您说的去做的。说心里话亮迪取得的每一份进步,都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帮助,谢谢您。是啊!没想到家长对联系卡是这样的重视,在学校我还特意问了问亮迪在家都做什么了?是不是愿意这样做等等,他的回答很干脆:老师我很喜欢上您的课。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本学科的阶段性检测的时候了,虽然亮迪的成绩不算到全班的平均分里,在班上比是较低的,可是这次他的成绩已超过了以往的分数,发下卷子时,我看到他看着卷子,嘿嘿一笑,看来自己也知道比以前进步了,说明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卡,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这也是孩子迈向进步的基点,。看到亮迪慧心自信的笑容,社会生活能力的增强,我也暗自欣慰。这其中也渗透着老师一次次无私的爱,洒向所有的渴求知识的孩子,只不过对亮迪更关注得多一些罢了。总之,对智障生的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育工作,教育实践故事它将永远鞭策着我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时时提醒我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去尊重和热爱学生,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作为一个老师,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同时,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位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变得眼明心亮,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没有爱心不配做老师,正如苏霍姆利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亮迪的每一点进步,正是师爱的“催化剂”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培养自信心,是促使他进步的基础,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社会生活能力会提高得更快,会逐步走向成功。
第五篇: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智障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数学这门学科对智障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的必需,也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据此,业界人士提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贴切生活。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意义何在?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关注智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课堂和社会有效结合。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笛В?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难以抽象概括,不少教师因此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只要让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尽可能地接近生活,贴近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化繁为简,化简为易,我们就会发现培智数学课堂照样可以五彩斑斓,照样可以充满生活的乐趣。
一、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一直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的学科。对此,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解释为“数学脱离了实际。”智障学生不同于常人,正因为如此,正确的数学认知才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多彩的教学环境,实现知识的生活化,使智障学生轻松掌握运用知识。在智障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概念。数学不是模拟,而是生活中的随处可见。比如生活中的数学模型。这些鲜活的模型给了智障学生很大的兴趣,也很好展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认识形状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硬币,三脚架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辅助教学,让他们在实践中挖掘数学的真实魅力。在这些模型的帮助下,智障学生不仅有了空间感,也能使他们运用知识,学会生活。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利用生活实例
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对智障学生,我们更要怀着爱心,时常用积极的话语激励他们。智障生的特殊性,让我们在教育方面不得不用特殊方法。数学是一种应用的本领。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更容易激发智障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认识数字时,我们可以让儿童自主寻找相关的数字,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儿童在讨论的同时瞬间就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算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商家和买家,让他们进行自主买卖,在收钱和找钱的过程中,带入了生活,也落实了数学知识。用生活实例,能更快速地让智障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
(二)利用游戏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智障学生虽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与他们而言,游戏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如何把游戏和数学知识结合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老鹰抓小鸡这个传统的游戏,能使智障学生快速理解“数数”这一概念。游戏里,有多少只老鹰,多少只小鸡,在多少的对比下,能在儿童的记忆里迅速形成数的概念。在游戏过程中,人数的逐渐减少,也会影响智障学生脑中对数的概念的落实。游戏的开展,不仅缓解了数学的枯燥,也给智障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边游戏,一边培养数学兴趣。数学在他们脑中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跳跃的符合。
(三)利用课外活动
课堂上的枯燥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足,如跑步,篮球,足球。但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复杂的数学概念是很难理解的。而对于活动来说,也就是单纯的活动,并不会把数学和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在智障学生的世界,还没有数学在生活中有具体的体现。由此可见,如何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可以称作是一项挑战。在教学中,慢慢让智障学生明白,课外活动中的时间,长度等基本概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智障学生进行“比试”,谁比较能坚持?谁跑步比较快?同时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加以正确指引,让智障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用途。他们也会渐渐明白,所谓数学,不仅仅是死板的黑板上的数字,数学也真实存在于生活中。这种指导教学,不仅理解了数学理念,也为智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添了一抹色彩。
三、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数学回归生活是数学最大的应用实际。智障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还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也会有许多生活上的难题等待解决。但是问题在于:在面临困难时,他们不会考虑到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和总结。但我们应该知道,生活中的难题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给他们更多接触数学的机会,能够想到站在数学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魅力,慢慢培养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比如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以此为题开展课程,让大家提出活动上可能碰到的数学问题,然后提出这些数学问题:几点举行?场地面积?能容纳多少人?多少活动项目?男女生人数?奖品如何设置?在问题提出以后,我们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中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也一步步养成。总而言之,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古至今,数学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科学前沿。石头,绳结都是数学最开始的形式。数学不单单是存在于书上枯燥的文字符号,也是活跃在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密钥。数学的起源是生活,它的出现也说明了它对我们的使用价值。对智障学生来说,数学教学越是贴近生活,就越是给他们的理解提供方便。数学教学越是简单,就越是能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学习乐趣。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一体化,不仅是教学的突破,也是育人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包兴国.培养小学智障生数学能力的方法[J].开心,2017(16):86-86.[2]周建军.现代信息技术焕发智障生数学课堂新活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3(z1):111-111.[3]姚琳琳.智障生数学学习困难矫正案例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5(5):25-26.[4]朱进元.智障生数学教学的“生本教育”[J].师道(教研),2009(8):150.作者简介:
蔡文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