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加反思)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八年级上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3、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5、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
1、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
2、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4、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2、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
3、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4、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活动、老师点拨指导
第一框 《我知我家》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同时,在投影屏幕上打出歌词,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歌词默唱。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几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二)讲授新课
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学生划书)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小结: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小黑板或投影出示: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残缺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学生回答略。活动: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具体要求见P7。
3、体验活动: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三)小结新课: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四)巩固新课
【作业一】: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作业二】: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教学反思
通过“说自己家庭“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家,在讨论中感受家的可爱。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因家境优裕而自傲。
第二框 《我爱我家》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背景音乐《一封家书》。
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说起家就有一种亲切感,家是心灵的海,亲情是海中的浪花,从古至今,家是人们感觉最温馨的港湾。无论身在何处,首先想到的是家,挂念的是亲人。即使是离异的家庭,或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也有一股别样的亲情。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由2至3个同学自愿诵读自己搜集到的表达亲情的古诗句。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活动二:我说我家
第一步:展示老师的《全家福》照片,老师说一件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投影)。
我在家的树荫下乘了二十年的凉,在父母的呵护下,丰满了自己的羽翼。等到自己可以回报父母时,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家„„
第二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各说一件自家中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包括和父母之间,和爷爷奶奶之间,和外公外婆之间,以及和其他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体贴,相互谦让等。如,一杯茶,一盆洗脚水,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等等。要求说话时要有条理,简洁明白,每人最多不超过2分钟。然后围绕“家”字各取一个文题,看谁取得又快又好(投影或出示小黑板)。
第三步:用6—7分钟的时间,小组推荐好的文题在班上交流,并请出题人说说自己文题中隐藏的小故事。要求口齿清楚,语言尽量简洁、流畅。学生自由点评后,教师稍加点拨。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板书)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活动:(教材第8页)
1、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同伴之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再回答。(提示:通过讲自己的故事,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2、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提示:讲自己家庭中印象最深的事,体会父母的爱心、辛劳和苦衷。)
同学们,我们听了他们几个讲的故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童趣和印象深刻的事,那么现在你们能用一句话把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吗?(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并把学生的想法记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家还会有更多的认识。作为家庭中的成员,父母和我们对于家庭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无悔的奉献(板书)
活动:同学们,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教材第8—9页)
(提示: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并体会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了解父母对家庭的贡献。)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
(提示:从物质方面的贡献,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等角度来说。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自己的家作贡献。)
夸夸自己的父母(找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我们现在虽然还小,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集体朗读P9课文中关于母爱和父爱的两段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一讲课文第10页秀怡的故事。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大家听了秀怡的故事后,你们认为:
1、秀怡有家吗?
2、秀怡的爸妈爱她吗?(多媒体展示这两个问题,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多媒体展示《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三、感受家庭温暖(板书)
活动:“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教材第10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家不仅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我们在家中获得的亲情和温暖,是任何其他场所都无法替代的,当我们需要心灵的抚慰时,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家,因为那里有最温暖的关怀和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重点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教师小结:家我们是情感的栖息地;我们的天然学校;是我们的经济物质来源;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和发展大本营。我们这家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相关连接”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并且这种温馨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课后作业:给父母的寄言——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并读给自己的父母听。
(提示:这种寄言可以是对父母的感谢、祝福或期望、心里话,也可以写父母的优点和长处;在写的时候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
教学反思
开展“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在你的家庭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准备:给长辈洗一次脚; 教学过程: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一)【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二)讲授新课
1、爱洒人间(板书)活动:“小峰和妈妈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P12的故事,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派代表发言。
(1)妈妈为儿子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板书)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我国的《婚姻法》和《刑法》都有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要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也要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教师介绍“相关连接”中的案例)
活动:孝敬父母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六个情景(P14-15),辨析孝与不孝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的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妇孺、能养三个层次。(教师根据教材讲解,略。)
提问: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孝敬父母是要付出的,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情感,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的收获是甜蜜的。让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去感受这种甜蜜。可能有些同学还有疑问,怎样孝敬父母?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学生阅读P16的“相关连接”,体会其中的含义。
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地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方面做了不道德或违反法律的事,我们也要敢于批评和制止,这是对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和长辈,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过贡献,对我们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比父母更疼爱我们,在他们年老多病和行动不便时,我们做孙子女的也要尽一份孝心。
(三)小结新课: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四)巩固提高
【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作业]制定孝顺父母长辈的小计划。(1)自己应当怎样孝敬父母长辈?(2)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3)怎样落实孝敬长辈的计划?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要打动学生,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之中,站在子女的角度体会父母的爱。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课时安排:每框1课时,共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活动法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家长的冲突)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动画赏析〗:成长的故事 〖思想驿站〗
1、你同动画中的主人公有同感吗?
2、为什么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3、我们该如何面对? 〖教师引导〗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也会有泪水;有幸福时光,也会出现一些烦恼。
(二)讲授新课
1、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
小时候,父母是你生命的重心,你爱缠着爸爸做游戏,爱赖在妈妈怀里撒娇,爱与父母一起上街,爱把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去问爸妈。而现在,你却有些不想在父母跟前呆着,怕他们说你这不好那不好,你也开始反感父母在你面前动不动就吩咐这个,吩咐那个,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尤其讨厌他们偷看你的日记,讨厌他们逼你学这学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你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空间,因此常常引发两代人的冲突,这就是代沟。
[角色扮演]“我的烦恼”(教材P19)
困惑A、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 B、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小组活动一] “你说我说大讨论”
困惑A、学生角度:小时侯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家长角度: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困惑B、(填写教材P20表格)[小组活动二]成长的烦恼大调查
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的危害(板书)[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
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
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我决定离家出走„„。”
[讨论]A、能结合材料,说说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吗?
(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B、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呢? [拓展]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对吗?
小文(化名)是名正在读初二的男孩。在父母和旁人的眼里,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中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爱与人交流,基本上没有朋友。为了帮小文提高学习成绩,其父母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却毫无成效。在家时,小文从不和父母沟通,很少说话。母亲经人指点,才怀疑孩子心理有问题,便带他四处找心理医生。
〖心理学家谈逆反〗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不愿意盲目追随成人,对同龄人往往也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不受别人制约。
②客观原因。说教者的可信任度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地点的不适宜,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③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喘不过气来,所以越不信任父母,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向父母讲,用逆反行为来反抗家长,最后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归纳、提升〗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在惩罚和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冷静,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小结新课
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
(四)拓展阅读:记住一个公式:温暖的家庭=沟通+表达+聆听+理解+尊重+信任
(五)作业: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创作一首赞美父母的诗送给他们;或和父母做一次触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或者挑选一句幽默的话段勉励自己。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开展“说说心理话”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准备课堂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
毛泽东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那么,面对两代人的代沟、矛盾和冲突,我们该怎么做呢?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讲授新课
1、架起理解的桥梁(板书)(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板书)活动一:如何认识家庭矛盾和冲突 活动过程:
学生:请学生阅读教材两种观点,并反省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思考应如何对待,选一到两名学生谈谈看法和对策。
教师小结(幻灯片显示)
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板书)
活动二:帮助小冰正确处理与爸爸的分歧,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法。活动过程:(幻灯片显示)
情景选择: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请同学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①、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回家; 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②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如何处理,寻找最佳方法。教师小结:(幻灯片显示)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善于和父母沟通。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四旋的余地。沟通得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板书)
(幻灯片显示)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自己实际情况,谈谈和交流沟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教师小结:(幻灯片显示)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幻灯片显示: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招式一: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招式二: 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招式三: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招式四: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招式五: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招式六: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招式七: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心动不如行动!想想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你跟父母沟通时,可以尝试用哪些“招式”呢?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需要时间的。从自己做起,慢慢学习,不轻言放弃。如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招式,千万别忘了与我们大家分享。
过渡:在家庭生活中,在矛盾、代沟和冲突面前,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我们需要与父母交往,我们要善于与父母交往,特别是交往要讲艺术。
2、交往讲艺术(板书)
活动四: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谈平时与父母交往的经验和窍门儿。活动过程
学生:进入书中所给的情景,研究与父母交往的窍门儿和真谛。并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有过毛毛的体验么?并理解“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的与父母交往的黄金法则。最后,谈谈自己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跟大家一起分享。
(1)赞赏父母(板书)
学生:谈谈赞赏父母的看法,并说说如何赞美父母?
教师: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板书)
学生:说说如何认真聆听父母的讲话?
教师: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有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尤其是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地说。
(3)帮助父母(板书)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学生:说说在与父母交往中如何帮助父母?
教师:我们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这样交往起来就无障碍,即使小有冒犯,父母也会原谅我们。
(4)宽容别计较(板书)
教师: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必非与父母争个高下输赢不可。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孩子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让我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三)小结新课
人生之路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如花的季节里,也会碰上雨季的来临。那就让我们与父母携起手来,共同为对方撑开一片晴空,搭起一座虹桥。
(四)作业:和父母相约开展一次家庭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不应是一个计划性的教案,而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预案。因为真正的课堂应该出现种种“想不到”,如果课堂的凡事凡物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握之内,那么课堂中生命的灵动也就没有了。
2.教学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即教学环节设计在注重严谨性的同时,更应强调生成性,不要把“对话”变成“问答”,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最后变成一场师生间虚伪的对话。这对教师的驾御能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树*图,并能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 在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
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4课时,每个框2课时,其中每个目各1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结论部分由学生通过体悟自己得出。
第一框《同学•朋友》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事先搜集一些学生交往的典型案例,对朋友、友谊以及男女生交往的不同看法。这样,教学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友 谊(故事)
歌德和席勒同是德国伟大的有才华的诗人,两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尽管性格、生活遭遇迥(jiong)然不同,但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等长诗的写作,两人又和写了许多讽刺短诗。当歌德听到席勒的死讯时,他悲痛极了,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半。”歌德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好朋友是自己生命的一半。
有人说:“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可见 朋友、友谊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些良师益友。
(二)讲授新课
1、我的人际圈(板书):你的朋友多吗?你的人际关系怎样呢? 活动一:我的人际圈——绘制人际关系树轮图(教材P30页)(1)我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①按要求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②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图,并认真思 考(见教材P30页——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认真思考)
(2)怎样让自己的朋友更多一些
板书:关键词:封 闭 委 琐、孤 立 闭锁心理的危害
积极开放 接触多、被接纳 积极交往、开放自我
2、受人欢迎的品质——谁是好人缘(板书)活动二:谁是好人缘(教材P31页)(1)活动过程:
①小组讨论,选出小组最受欢迎的同学,概括受欢迎的原因; ②概括各组受欢迎的同学的主要品质,把这些品质写出来交流。思考讨论: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①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有哪些共同特点?
②一个人是否受欢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相关链接:什么样的人格最具魅力?(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德
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真诚、热情、友好、善良、开朗、有责任心等品德,这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板书: 真诚 友好 善良 负责任 开朗 幽默(1)怎样让自己的朋友更多一些:
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 陷入孤立;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德:
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真诚、热情、友好、善良、开朗、有责任心等品德,这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过渡:朋友和友谊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我们渴望友情,寻找朋友,探求友谊的真谛,是因为人生的旅途需要友情、需要朋友。
3、与友同行(板书)
那么什么是朋友?交友有什么好处?朋友从哪里来呢?(1)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板书)教师讲述:
同学门还记得歌手臧天朔演唱的那首<朋友>吗?
我很欣赏歌手臧天朔演唱的那首《朋友》,特别是《朋友》的歌词: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离开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有了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忘记我!”这就是是朋友,真心朋友!
活动三 :小鹏该怎么办?
相关链接:——(教材P32页材料,指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①你认为小鹏可能会怎么做?这样的朋友会带给我们什么? ②舍命是真正的朋友?(学生讨论)
(2)友谊原则(板书)——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活动四:小冬和小宁的故事(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讨论回答问题)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教师总结归纳:
(3)交往原则(板书)——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活动五:小可和小新的故事(学生阅读故事后,进行讨论,然后续写故事结尾。)
人与人相处,朋友与朋友相交,存在分歧再所难免。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相交,和睦但不苟同;小人往来随声附和,但彼此面和心不和。我们要以此为戒!有分歧、矛盾,要学会宽容,要善于沟通,要尊重彼此差异。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宽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4)友谊原则的应用(板书)乐交诤友 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要慎交友
活动六:怎样帮助朋友、怎样对待朋友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材料,按教材要求讨论并回答)想一想:①小林该如何帮助朋友小晖呢? ②他们该怎么办呢?
(三)小结新课
(1)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2)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学会宽容,要善于沟通,要尊重彼此差异。宽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4)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5)我们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交诤友,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慎交朋友。
(四)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每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情境,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分配角色,准备角色扮演;每组用小品的形式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比较哪组的解决方式更合理、更可行。
引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要注意说明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友谊,即交友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适应人际交往圈的变化,学会接纳而不是排斥友谊。
活动中要注意正面引导,以免出现损害同学关系的言辞;着力引导学生做受人欢迎的人;明确受欢迎除了品德因素外,还有交往能力、个性特征等因素。
第二框 《男生•女生》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了解性别差别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a、你了解男生么?你了解女生吗?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之间的竞赛吧!(指导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我们(男生)的优势有: 我们(女生)的优势有:
b、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要完成下列任务:
搬运新书、分发课本、檫玻璃、檫电风扇、坂课桌、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如果你来分配,你会让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男生:搬运新书 站在上面檫玻璃、电风扇 搬课桌
女生: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协助男生檫玻璃、电风扇 可以由男女生合作的:分发课本 檫玻璃、檫电风扇
由此可见,男女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在学校生活中彼此合作、积极交往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1、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
(1)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板书)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不能正视异性同学间的关系,认为异性同学间不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这会导致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这种想法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一般的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彼此之间的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想一想:异性同学之间积极交往有什么意义?(教材P37页第一段)(2)什么是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板书)活动二:辨一辨,说一说(见教材P37页)辨一辨: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说一说: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 想一想: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应尊学的原则)教师总结: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2、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板书)
活动三: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详见教材P39页)
我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想一想:你能帮她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但是,面对朦胧的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地处理,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四:理智地处理情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教师呈现情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女孩儿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眼前立即出现男孩儿的笑容、眼神,„„ „„(见教材P39页)想一想:他们的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每一个问题,最终独立作出判断,最后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当你、你,收到这样的信时,该怎么处理呢!那就让我们听听这些富有哲理的箴言吧!相关链接:(见教材P39页)
同学们,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活动五:澄清对男女生间“早恋“现象的认识(见教材P40页活动五)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或他人是在“恋爱”,实际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活动六: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
(阅读教材P41页案例及相关链接)(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
(三)小结新课
(1)男女生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各有优势。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2)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意义: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锻炼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3)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见教材P38页)
(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5)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四)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2、怎样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积极交往?
3、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4、面对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结合情境辨析,指出所给情景中交往不恰当之处,讨论出正确的交往方式;可以让学生介绍在男女生交往中的成功的经验;要注意概括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让男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讨论并确定男生、女生各应承担什么任务,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引导学生比较性别优势与任务分配间的关系。活动中要注意辨明是非,引导男女生的合作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阅读事例及相关链接,然后着重讨论自我保护的措施。此问题主要是针对女生,但引导中也需提醒男生,在交往中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课前准备:本课的主题是师生交往,教师应在课前了解本班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风格,了解本班的师生关系现状,尤其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对师生交往、师生关系的体会,使教学能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框〈〈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歌颂教师的诗歌;信息时代对教师职业冲击的材料;了解本班同学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准备:分组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加深对老师的了解;了解网络对现代教育的冲击,做好课堂辩论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志愿者徐本禹教师的感人故事。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的采访手记
老师在乎的是什么呢?接着诗歌内容,请学生小组交流采访任课教师的记录,并谈谈感受。
小结:老师在我们身上倾注了许多的爱,她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对老师的采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老师,老师并不神秘。
活动二:现场辩论“老师被取代了”
老师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你能想象没有老师的日子吗?现在的墨西哥越来越多的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老师真的能被取代吗?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收集到的资料,展开辩论:老师能被取代/老师不能被取代。
小结:老师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用人格魅力为我们做出榜样。板书:教书(传授知识)育人(教会做人)活动三:情景再现“老师,谢谢你的帮助”
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与老师发生交流,遇到老师的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过老师的帮助吗?当时老师是怎样帮助你的?(展示三种情境)
情境一: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成果不是马上就看得见的,相信只要你能坚持,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情境二:体育运动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你看NBA的各大球星不但球打得好,人人还都是大学生。运动重要,文化基础也很重要啊。(上课看体育杂志/将大量精力花在打篮球上)
情境三:老师,我的爸妈只关心我的成绩,不是要我上这个补习班,就是那个兴趣班,我很烦。活动四:借笔抒情——我心目中的老师形象
我们了解了老师,进一步认识了老师,让我们小组合作,用手中的笔,来画一画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你觉得老师像什么?并说明原因。(蜡烛、灯塔、海、船„„)
活动五:诗朗诵
岁月对您最不宽容/岁月对您最不留情/岁月夺走您的青春/而您却不在乎。您默默地耕耘/您默默地奉献/„„(幻灯展示诗歌全文)
(许多诗歌都歌颂过老师,她们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希望通过今天的课堂,拉近我们与老师的距离,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快乐。)
活动六:老师,我想对你说„„
给老师制作一张卡片: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图画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最想送的老师,并写上一句说明含义的话,让你的老师好好收藏。
(三)小结新课
活动七:歌曲欣赏:FLASH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反思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通常局限于学校和课堂里的形象,比较刻板、表面。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全面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可以增强教师形象的亲和性,消除对教师的神秘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因此,课前精心组织学生的访谈活动对本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信息时代教师职业的职能,是个热门话题。师生可以共同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教学中注意适当“留白”,以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很一致的答案。关于教师对个体成长的作用,强调教育是唤起儿童生命的特殊活动。这段内容不是要把教师的形象提到某个高度,而是力图加深对教师的理解。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力度,用好相关链接,彰显新课程的人文性。
第二目内容有许多经典的歌颂教师的资料可以应用,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故事。二者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些。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奉献精神。对于“夸夸我们的老师”的活动教学,应要求学生课后切实去实施,不能仅仅是提出一些创意。
第二框〈〈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理论书籍,了解师生交往新的理念;知道并收集师生交往新的方式;课前进行师生关系调查,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学生准备:关注自己和同学是如何同老师交往的;了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材料导入,激发兴趣《网络时代的师生交流》
信息时代的出现,虽然不会取代教师这一职业,但是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什么?他们在干嘛?你能猜想一下双方的身份吗?为什么?
(QQ交流)时代的进步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看来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师生关系的新观念。(屏幕)
(二)讲授新课
1、师生交往新观念(板书)活动二:认识明星教师
大家听说过明星教师吗?你们知道哪些明星教师吗?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明星教师。这些明星教师在学校是怎样的老师?他们受学生欢迎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明星教师之所以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们都把学生当成朋友,真诚地与他们交流,不仅教给了他们知识,更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活动三:合作探究——传统师生关系
大家喜欢这样的新型关系吗?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你喜欢这样的关系吗?为什么?请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说明。
小结:传统师生关系:权威←→服从 管理←→被管理 输出←→接收„„
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师生不对等的关系造成的,它们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四:案例分析——寻求新型师生关系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老师,老师带给我们的财富是无穷的。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老师(展示图片)。他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 选取材料中相关内容回答:
1.为什么刘翔师徒走出首都机场的时候,孙海平故意放缓了脚步,与他那载誉而归的弟子保持一定距离,让刘翔独自面对蜂拥而上的鲜花、掌声和闪光灯?
2.他的教练与他是种怎样的关系?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3.从中你觉得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给出调查问卷第二题结果。加以总结。现实生活中,你能举出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例子吗? 活动五:知识拓展——新型师生交往方式
我们倡导新形势下新型师生关系,可以用哪些方式开展师生交往活动呢?(网络、热线、周记、书信、交谈„„)
活动六:师生角色我来设计
由学生设计新时代的师生角色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2、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板书)活动七: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主人公小林最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课件展示案例)看了这则故事,请你思考:
1.听到了老师的批评小林有怎样的反应?2.你怎样看待老师对小林的批评? 3.假如你是小林,你会怎么做?4.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5.当时给你的心情、学习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小结:这些事件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作为学生如果我们能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相信我们能很好的处理与老师发生的不愉快事件。
展示小林的处理和事情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点拨。板书: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三)小结新课:我给老师一封信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共筑师生情感桥梁的内容。通过小林的故事知道了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通过三个案例的分析和探讨知道了站在老师的角度分析问题,试着换位思考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是沟通的艺术;我们还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到与老师交往的细节,相信我们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往。
当然交往是双方面的,课后请同学们给你们的老师写一封信,就某一个误会与老师用书信的形式沟通一下。
(四)知识总结
(1)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体谅老师,避免自己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3)尊重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能够主动原谅老师的错误;(4)跟老师交换意见时,要坦诚相待,把握时机,分清场合,言语要有分寸;(5)礼貌待师,勿失分寸。
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相爱的、宽宏的、无私的。让我们主动走进老师,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让老师成为我们学习的合作者、成长的引航人,成为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教学反思
观念的转换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关于两种师生关系,要避免误导学生以为新型师生关系就一定是现代的,评价某种师生观关键是看它的内涵是什么,而不是时间先后。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课时安排:本课需3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教学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材料交流、课堂讨论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树立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习俗,探讨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学生的课前准备越充分,对文化的了解就越深入,从而认识到文化并不深奥,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就蕴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如“酷”、“巧克力”等。学生对于外来语的接受比较快,这里可以请学生事先查阅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成龙,中国香港地区乃至亚洲、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影坛巨星,无论他出席国内还是国际上的一些较为隆重的公共场合,他总是身着唐装。当有人问及他为何总以唐装形象出现时,成龙说:“唐装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我想要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世界也因不同的文化而色彩斑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旅。
(二)讲授新课
1、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1)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活动一:节日文化
同学们,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有一些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今天的节日,大家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意义?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大屏幕显示——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活动或节日食品等)节日名称 意 义 时间 传统食品
春节 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正月初一 饺子(北方)汤圆(南方)
中秋节 全家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共享天伦 八月十五 月饼 元宵节 用舞龙和舞狮来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正月十五 汤圆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五月初五 粽子 清明节 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 4月5日 糯米粑(2)外国传统节日文化(板书)
活动二:议一议、说一说外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略)
小结:同学们,从这两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因为很多的文化传统是独具一格的,所以它便具有了代表性,当人们一见到或听到时就会想到哪个国家和民族。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板书)
活动三:说一说,评一评,请同学们将下面的国家或民族的事物与所代表的国家相联: 中国 篮球 美国 富士山 日本 足球 巴西 金字塔 埃及 长城 法国 艾菲尔铁塔
不仅如此,当你提起某个人名的时候,你就会联想到这个国家,如安徒生,就会想到丹麦;如甘地,就会想到印度等。如果要评选一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你认为哪些人应该上榜?(评选标准:只要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这个国家;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他都代表着这个国家;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当选,文艺作品中的人不能当选。)
按照这一标准,你评选的结果是: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国 家 代表人物1 代表人物2 入选理由 中 国 毛泽东 周恩来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美 国 华盛顿 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 „„
同学们:通过系列活动的探讨、评选,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同,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把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大花园。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国文化也光辉灿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国文化必然要发生交流与碰撞,他们能和谐相处吗?结果会怎样呢?
2、和谐的文化乐章(板书)(1)文化有差异性(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8页的插图故事: 看谁译得好:
①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英语。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please go upstairs”(“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请上楼”)
②把“无风不起浪”。译成英语——
“where there is fire , there is smoke ”(“有火的地方就有烟”)想一想:
①古诗和成语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差别。)②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酷(cool)、巧克力(Chocl Late)、沙发(sofa)、咖啡(caffee)、英特网(Internet)、坦克(tank)等。
教师小结: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异,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经济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如果全球化就是变成大家都讲一种语言,只允许一种文化存在,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它就会像一个百花园变成了只有一种花卉存在,很单调乏味的、缺乏色彩感的花园。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的局面。
(2)文化的差异就会造成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板书)幽默故事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步骤一:出示一则故事:不是东西。(概述:一个自称为中国通的外国教授给学生讲什么是东西,说只有无生命的才叫东西,所以我不是东西,你也不是东西)学生笑。
步骤二:提问:你认为这位外国教授是哪国人?为什么?学生纷纷猜测,并说出理由。教师参与。步骤三:提问: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位外国教授,你可能会采取什么态度。学生一种是尊重,一种是排斥。步骤四:教师归纳:面对文化差异,我们正确的是尊重,平等交流,互相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页的插图故事,并想一想:
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那种回答?为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中国人含蓄、谦虚,意大利人直爽。)②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处世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误解。)③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有,对待这样的文化差异,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教师总结: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不能一味的排斥或全盘照收。
补充资料:欣赏世界各国风景图(大屏幕展示)。
(三)小结新课
同学们!面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民族、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坚持为我所用、博采众长的原则,全盘排斥和全盘收取都是错误的,而是要在批评中继承,加强沟通了解,尊重双方的文化价值,应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反思我们的文化背景使得我们在面对别人的赞扬时,习惯于做出怎样的反应;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我们该持怎样的态度。
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习俗,探讨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成了地球村。我们青少年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多媒体呈现一个生机勃勃,一派祥和的地球)
通过上节课的世界文化之旅,我们已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知道了要奏好和谐的文化乐章,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差异。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提问: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多的了解世界,但怎样与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了中国,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活在一起,该如何平等相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小涛和Jack身上的故事吧。
小品表演:小涛和Jack的故事
小品简单过程:场景
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级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从穿着、语言、动作表情,无不表现出美国人的自由、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
场景
二、Jack请小涛吃饭。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涛很难理解,表现的很不开心,期间点菜时小涛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场景三:Jack过生日,小涛送了他一盒美国的“好时”巧克力,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并当场拆开礼物,分吃巧克力,小涛对Jack的拥抱很不习惯,也觉得Jack当场拆开礼物就吃,很没有礼貌。多媒体呈现课本的问题(人物换成Jack):
1、如果你是Jack,会怎么办?(联系自己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Jack的处理方式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民族性格不同而产生了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
3、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多媒体呈现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多媒体呈现结论):所以,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板书)
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书本欧洲的汽车文明的事例。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多媒体展示的比利时的街道和城市风情。
活动:各抒己见
1、通过边听边看,你对比利时的城市有什么印象?
2、比利时红绿灯很少,为什么秩序井然?
3、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怎么理解?(讨论)
4、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讨论)
学生回答后,联系我们5月1日新颁布的《交通安全法规》,教师介绍“以人为本”的三礼让原则,“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小结: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板书)教师提问:学习哪些文化呢?
多媒体呈现毛泽东同志说的一段话,学生一起齐声朗读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教育: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拿来,而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身临其境”活动讨论
小品中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让小涛不知所措。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友人,你伸出手要跟他握手问好,他却想拥抱你,甚至是吻你的脸颊,这时你怎么办?
多数学生回答:我会觉得很难为情,不过还是会让他拥抱。
教师教育:同学们,感到难为情,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比较的含蓄,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大家都能够以开放的胸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美国人的礼仪交往方式,让对方拥抱,也难能可贵。
过渡:开放的胸怀就是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开放的胸怀还意味着什么呢?过渡: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板书)
多媒体呈现中法文化年的flash,出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
提问: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可以更好的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首先要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媒体出示中国文化遗产地图)甚至还要保护好地方文化。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相关链接”的材料 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人物照片,出示思考题:
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要保护日本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值得,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板书)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美军接受了梁思成保护历史名城奈良的建议,但美军如今却在古巴比伦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对其的文化进行肆意的破坏。
多媒体展示十九世纪的空中花园、永远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战火中的伊拉克、美军攀登一座4000年前古巴比伦时期的神塔、悲惨的伊拉克难民的图片。
提问:看了美国军队对伊拉克古巴比伦文化的破坏,你们有什么感受,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个民族的文化?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三)小结新课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怎样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教学反思
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提出要保护日本的城市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与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框中的两目,第二课时,放大第一框第二目的内容,侧重分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突破学生中只是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放松的狭隘功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或交流利用网络做有价值的事情的快乐与喜悦。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第二框的两目,侧重分析网络交往中的种种危险与危害,学会自我保护与强化规则意识。特别提醒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得不到解决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网络的俘虏。本课要更多地结合网络交往中的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商量对策,提出自我保护的办法以及在网络上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诚信教育。
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分析法、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总结法。
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网络交往正反两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本课课文中小梅的例子导人新课(P66)让学生设想如果生活在古代,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如果没有互联网,小梅的病症很难做出准确诊断,很可能延误治疗时间,从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医生的帮助,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二)讲授新课
1、网络沟通无极限(板书)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看新闻、听音乐、查资料、教朋友,真是无所不能。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触网”呢?并现场作一个《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1)你有没有上过网?如果上过网,你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少?一周上网的总时间是多少?(2)如果上过网,你在网上主要关注:A、新闻 B、学习资料 C、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D、音乐、影视 E、游戏 F、聊天 G、其他
(3)你心目中的网友是什么样的?
(4)与你保持固定联系的网友在几个?你知道他们的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真实情况吗?(5)谈谈你的上网趣事。
开展网络交往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大组交流。进一步认识网络“神奇性”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网络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连接”中目前全世界以及我国每天上网冲浪的人数调查。(见教材P67)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网络的奇特功能,全世界上网人数陡增。在网络时代,我们享受着“天涯若比邻”的奇妙,享受着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不知不觉网络已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板书)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也使我们了解世界多了一个途径。通过现代科技,使我们无需担心地域、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等等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上网,有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毒网”的伤害,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哪?
活动:网络的积极作用
目的:通过自学、讨论使学生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
要求: 学生阅读P68-69的网络故事,探讨和分析书中的问题,归纳提炼出网络的积极作用。如: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如师生关系、师徒关系、权威、财富;网络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使人的生活日益丰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自学成材的可能性。网络可以让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还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结交新友。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板书学生总结的积极作用。
小结:网络有很多优势,它能快捷地传递信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上网冲浪要学会“信息节食”,注重浏览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不要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我们要积极的利用网络的优势,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网络也有消极作用,对我们有负面影响,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活动:网络的负面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摆正上网与学习的关系,能理智地面对网络不良诱惑。要求:教师讲述P70小波的故事,师生重点探讨和分析三方面:一是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不良作用到底有哪些。二是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观(心理不健康、道德不高尚)和客观原因(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环境难以管理与规范,存在“脏乱差”)。三是帮助学生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与发展任务;发展多种业余爱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网络游戏上;学习是大事,消遣是小事,而网络游戏更是小事中的一个选择而已。真正做网络主人,不做网络俘虏。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这一环节既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为此,教师一定要“以案示法”,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还可以挖掘本校和本班的典型网络故事进行剖析,教育效果会更理想。
课堂小结:社会进入到21世纪,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尤其是电脑网络方面,给各行业人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凡事都要都有正反两面性,网络也有利有弊,网络的弊端对我们学生的危害尤其大。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待网上冲浪,对网络的利与弊有清醒的认识。要能充分利用网资源查找有益的资料和浏览新闻时事,而不要沉迷于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和聊天。
(三)小结新课
1、网络沟通无极限
(1)网络生活丰富多彩(2)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不同 A、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B、超越了辈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肤色,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 C、可以突破专业限制,只要想学,随时都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
D、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活动、调查活动,将故事等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深刻体会感知到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抵制网络垃圾(黄毒)的诱惑用什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网络陌生人》导入新课,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呢?
归纳:这首歌告诉我们网络对我们来说既有利又有弊,那么它利在何处,弊又在何处,怎样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1、小测试:你时尚吗?
师:通过刚才的测试,可以看出大家对网络并不陌生,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个问题。
2、请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上网的利与弊。(学生讨论时间)师出示有关利弊的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3、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班齐读。
4、展示小知识:什么是黑客?
5、请同学们说说看,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三)小结新课
1、设计一份“关于正确使用网络的倡议书”——做“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2、请你写出2~3个“远离网吧”的宣传语或广告词。如:远离网吧毒瘤,争做健康少年。
四、教学反思
教学中,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在进行考察交流汇报前,可能会出现学生资料不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到早布置,早检查,早落实,同时,自己也要准备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2)能力目标
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利。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种行为。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或者表现人的礼貌与礼仪的录像;收集有关礼貌与礼仪方面的小故事,穿插到讲课过程中,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张国外专门为中国人所设的“文明告示牌”海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话题。
(二)讲授新课
以公交车上的种种不礼貌的表现展开。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请同学表演公交车上常常发生的一些“无礼”的表现,如往窗外扔垃圾、大声喧闹、抢座位等。提问:看完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礼的害处。]--------礼仪是尊重的具体表现。(道德准则)
1、礼貌是尊重(板书)
教师归纳小结: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就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着我们的风采。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对他人要尊重、宽容、谦让,要与人为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对人不礼貌,不但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妨碍我们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变成孤家寡人。
2、“谢谢”的魅力(板书)
活动:“变质”的牛奶。(具体的故事情节见书本80页)
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礼貌的魅力所在,明白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要求:(1)请学生阅读材料(可以编成小品表演,给小品增加一个情节:顾客遭遇到有礼和无礼两个服务员),回答书中的问题。(2)归纳、分析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我们应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点评:对人有礼貌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我们都想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那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这也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人(板书)语言文明(板书)
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美丑高下之分,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语言文明要求我们说话要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不说大话假话。
组织朗读学生P81页“相关连接”的内容,并填写表格。态度亲和(板书)
态度亲和,能是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这样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很愉快。
举止端庄(板书)
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它反映着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诗经》也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我们做的内心真心诚意,外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我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相关连接”(教师可根据书本讲解)。
(三)小结新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什么是礼貌,也知道了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人,那就是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这也是我们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让我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受大家欢迎的好学生。
让我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树新风,知荣明耻,知书达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礼貌,以礼相待。特别是再过两年就要迎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彬彬有礼,诚信守礼,去迎接世界各国人民的到来,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四)课外拓展 校园不礼貌行为面面观:
不礼貌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时有发生,大家把这些不礼貌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行动的警戒。不礼貌的语言 :。不礼貌的态度 :。不礼貌的行为 :。
通过对不礼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时时检验自己。
四、教学反思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考查学生对待文明礼貌的态度,如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在活动中对同学的态度等;通过自主设计活动,考查学生对待文明礼貌的态度,除书本上已经提供的有关活动情境之外,还可适当补充一些情境,考查与强化学生对文明礼貌的态度。通过课后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
第二框 《礼仪展风采》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本地礼仪故事
思考:礼仪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修养,帮助你与他人和睦相处。人际往,离不开礼仪;礼仪是客套,我们只要好心好意待人就行了,不用讲 什么礼仪。
(二)讲授新课
1、因礼仪而优雅(板书)活动:礼仪风采
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
小结:学生个人的礼仪:如坐、立、行的姿势和笑的表情;与人交往的礼仪:如见到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同学间的文明用语、男女生的交往等。
小组表演坐、立、行的姿势。通过学生评论,体会到礼仪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象征。学生讨论、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什么是不正确的礼仪、姿态,请同学们今后自觉改掉不良习惯。
活动:小品表演(教材上的学生小茅)思考讨论: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在待人接物中如果遵循礼仪,会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
2、社交礼仪ABC(板书)活动:明礼践行
(1)学生组内交流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如自己尊敬父母、关心扶助父母的事例。懂得礼仪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掌握基本的礼仪。
(2)交流做客与待客的礼仪,如: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假如你家来了客人,而父母又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教师总结: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活动:展示天地
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学生竞答:
(1)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2)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
(3)比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记得“入乡随俗”。教师总结: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与外来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到与时俱进。
反思与提升:
(1)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2)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
(三)小结新课
社交礼仪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察、学习和培养。只要我们注意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够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教学反思
在分析“反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清“反例”中不合礼仪的地方,预防个别学生误将“反例”中的行为作为模仿的对象。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礼仪的优雅。或许学生的表演姿态并不那么完美,但要使学生明白,礼仪更注重内在的优雅──对人的真诚、善意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
第八课合作竞争求双赢
教学目标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知识目标
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内涵。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敢于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善于合作的能力。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使学生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课时安排:本课为2课时,两框各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第一框 〈〈竞争?合作?〉〉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竞争与合作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资料,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二人三腿跑”活动。(抽2组男生参加游戏,决出胜负)
【活动旨在让合作者合作的过程中体现竞赛的紧张感和胜利后的喜悦感。】 在分出优胜后,教师提问得第2名的一个选手:要做好这个游戏的要领是什么? 学生根据体验回答:必须两人配合密切,步调一致,才能完成。教师提问获胜的一个选手: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除了配合密切之外,还有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因为有人在竞争,所以想赢。
教师概括,我们就生活在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竞争和合作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举课文引言《野鹿和狮子的故事》说明自然界的激烈竞争、适者生存。同时指出,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大,竞争的程度日益激烈。
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由学生分析得出:社会生活中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体育竞争、商业竞争、国力竞争等等;学校中同样存在着竞争,比如学业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常规管理竞争、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等等。
学生通过讨论,再由教师概括得出: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板书)(1)能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2)能客观评价自己,发现不足,提高水平。
(3)能使我们 的集体更有生气和活力,使学习和生活更有乐趣。2、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板书)
(1)它可能使胜利者骄傲自大,使失败者产生自卑(2)竞争的压力会使我们的心情更加紧张和焦虑。(3)会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教师再问游戏中失败的另一个人:失败后有没有忌妒另一小组? 学生答:没有忌妒,因为他们的实力确实比我们强,且配合比我们好。
学生评价该学生的回答非常好,教师概括这是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而忌妒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消极的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是竞争的副产品,对我们的危害很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不是个合格的竞争者,为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因为他心胸狭窄,容不得诸葛亮比他强,最后因为忌妒而被气死了,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教师概括要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引出书上“相关链接”——良好的竞争意识的表现,请全班同学朗读,加深印象。
【情景展示】:
班级要选出1名学生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参加这次竞赛的最佳人选。你特别想参加,可名额只有一个,你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学生分析得出,大家公平竞争,谁更有优势,谁就去比赛,而不是轻言放弃,更不是耍什么诡计,拖别人下水。
教师概括,竞争并不是随意竞争,它需要并且基于一定的规则(板书)。
再回到第一个活动上,教师问问为什么老师开始设计的活动在挑选选手时,挑了2组男生,而不挑1组男生,1组女生呢?
学生回答:如果那样就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制订对每个竞争者一视同仁 的规则,任何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
【案例分析】:
美国前拳王泰森1997年在与对手霍利菲尔德的对垒中,因为打不过对手,竟然冲上去,咬掉了对手耳朵上的一块肉,并吐在拳台上,全场一片哗然。
请学生评价泰森的行为,学生会回答:他的行为是野蛮的行为,违背了体育精神,违背了体育的公平原则,受道德良心的谴责,更触犯了法律。
教师概括,泰森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规则,受到道德的谴责,更因为他触犯了法律,他被罚款300万美元。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板书)
教师再问,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那么,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参与竞争呢?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齐声朗读竞争的目的,就是
“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在高声朗读中,让学生感悟竞争的精神,树立敢于竞争的意识。
同时指出,竞争并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他人 的帮助,需要合作。教师继续出示一则寓言“地狱和天堂” 天堂和地狱
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不知天堂、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于是,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地方,小孩看到,在很大很深的池子旁坐着一群老者,他们在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十分费力的从池子中舀汤喝。尽管空气中飘散着汤的鲜美味道,这些老者却长得瘦骨嶙峋。哲学家告诉孩子,这就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着哲学家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同样阔大的池子,同样的汤,同样长长的勺子,不同的是,这些老者在用长勺给对面的老者舀汤喝的同时,也喝到了对方送过来的汤。小孩子发现这些老者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小孩若有所悟得说:“我知道了,这就是天堂。”引出思考:地狱和天堂 的区别在哪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间也需要合作,合作使大家受益。一定程度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板书),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生活中,个人 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合作中还需要分工,需要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板书)。【案例分析】:
载人飞船在2005年10月12日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行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 的空间飞行实验。我们记住了两位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整个飞船的发射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七大系统:既发射场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载人飞船系统、测控通讯系统、飞船应用系统和着陆场系统。正是每个系统的分工配合,才使飞船发射成功。驻扎在江阴的九五部队这次派出了远望四条船布阵三大洋,联袂决战“神舟飞船”,舰队将在三大洋上对飞船完成五天五夜 的连续跟踪测控,共计76个圈次,最后远望三号船对飞船发出返回指控命令,牵引着飞船回到地球,回到祖**亲的怀抱。
让学生回味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同时,更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事业成功的土壤就是合作精神(板书)。“神舟六号”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一种全国大合作的精神和讲奉献的精神。有了合作,才集聚了全国上下的力量,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造性,并在合作过程中激发了合作者的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增加胜利的可能。合作会使我们更加具有竞争力,会使我们享受到成功的和愉悦和胜利的快乐!
最后点出结论:我们要学会合作!
(三)小结新课
歌曲欣赏: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与体验。教学反思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考查学生对待竞争与合作的态度,体验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敢于竞争、乐于合作的良好意识。通过理性分析,考查学生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理解,理解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板书:
竞争?合作?
一、平等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1、竞争的表现和影响
2、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
3、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的——公平、道德、法律
二、合作共享——学会合作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
2、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第二框 《合作!竞争!》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调查学生在合作、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收集有关竞争与合作方面的资料,以备教学过程选用,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画面??——体现竞争中求生存、合作中求生存 大自然物种的竞争与合作: 清晨的草原上,一群野鹿个个瞪着警惕的眼睛,狮子等待袭击鹿群,在袭击与奔跑中 ——竞争中求生存(幻灯片1)
斑马在狮子的猎扑中围成圈,弱小的斑马在里面,屁股朝外用蹄子驱赶野兽 ——合作中求生存(幻灯片2)
(二)讲授新课
1、在合作中竞争(板书)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在竞争中合作(板书)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板书)
团的精神使团的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它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的利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保障。
(三)小结新课
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竞争。竞争需要合作,我们不仅要锤炼自己竞争的本领,更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才能正确对待合作竞争。在合作竞争中,我们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理解和原谅别人,在竞争中合作,还要培养自己具有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要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教学反思
要注重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结合。一方面,需要教师把基本内容分析透彻;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交流与体验,避免纸上谈兵。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目标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知识目标
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本课3课时,每框各1课时。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与反思
第一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平等、尊重方面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以成为一种毋须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乃到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结父母、对同学、对朋友、对周围的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难和艺术。宽容不是软弱,而是良好涵养的无言表达。
(二)讲授新课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板书)(1)宽容的内涵(板书)
【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KP101活动1 ○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因为张英用一首诗教育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学会了宽容,而邻居在张英家人的宽容态度面前,也惭愧醒悟,最终大家都做出了宽容对方的举动。)
○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宽容是一种美德,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板书)【性格不同的好友】——KP101活动2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也是必然的,性格的差异只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部分,能够宽容的对待朋友与自己之间的差异,对待朋友的不足,这是能够与人正常交往的前提。)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冲突”】——P102活动1 ○ 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板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修练。指导学生朗读P102“相关链接”文字。
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板书)(1)宽容是一种境界(板书)【赔礼道歉】——P102活动2 ○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因为他冤枉了小亮,而小亮很宽容地对待了他的“冷嘲热讽”。小亮的宽容大度使小培很惭愧,所以他向小亮道歉。)
○ 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解人之难,补人之过,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赢得朋友,赢得友谊。)
(2)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板书)【公共汽车上】——P103活动2 ○ 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评价?(两个人大打出手,两败俱伤。两个人都没有宽容之心,为一点小事出言不逊,这是很不可取的。)
○ 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评价?(化干戈为玉帛,相安无事。一个人真诚的宽容他人的过失,他就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是一个快乐的人。)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是有原则的(板书)
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三)小结新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金无足赤,人各有别”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宽以待人,面对实际,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利人利己。
教学反思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辨析的目的在于澄清某些观点,要尽可能让学生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不要急于下结论。在活动中,让学生说说小娱与小乐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讨论小娱与小乐能够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教师点拨时要注意突出分析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列举事例导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讲授新课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板书)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板书)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学生朗读教材)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板书)
2、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板书)
情景活动二: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 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板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情景活动三:小蓉与母亲的比较(教材P107页)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说明换位思考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2)换位思考的要求(板书)(3)以欣赏他人的态度待人(板书)
情景活动四:我最欣赏的同学(见教材P108页材料)
(三)小结新课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教学反思
“外号”有褒贬之分,不能把叫外号一概说成是捉弄人。管鲍之交”有合理之处,也有封建的糟粕,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
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①了解有关辨论赛规则②收集资料,做好课件
学生:①准备辨论赛有关的资料②相关学生排练好《王丽的故事》,《一支铅笔的故事》并准备好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开场导入。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作:《美国独立宣言》说:“所有人生而平等,造物者给了他们不可夺的天赋权利。”
这句名言揭示了什么道理?——人生而平等。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你争我辩”
环节 1:提出辩题(幻灯片展示:正方“人生而平等”反方“人生而不平等”)
环节 2:老师致开场白,宣布辩论开始(同学们,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平等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在今天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是否真正实现了人生而平等呢?)
环节3:正反双方第一辩手陈述本方观点(时间每方3分钟)环节4:正反双方自由辨论
环节5:评委评选出“最佳辩手”和“最佳辩队”(评委成员可以请有关的老师或者是学生)环节6:老师最后宣布辩论赛结果
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 结:感谢,正反方各位辩手给我们带来的这场激烈而非常精彩的辩论赛,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幻灯片展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陈克杰案”)
使学生弄清楚“人生而不平等”和人作为不同个体间的贫富、生理、名誉、地位等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
活动二:“七嘴八舌”
环节1:请你列举人与人之间有哪些个体差异?
环节2:请你谈谈因个体的差异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影响。环节3:请你谈谈怎样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反应? 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 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贫富、生理、名誉、地位、职业等等个体差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卑或产生优越感。(幻灯片展示:马嘉爵收审图片)马嘉爵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小 结: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了解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的弱势人群,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各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活动三:情景表演
环节1:情境表演《一支铅笔的故事》
环节2:请学生结合自己谈谈尊重他人或被他人尊重的经历以及感受。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的重要性。
小 结: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在日常的交往中也必须尊重他人。
活动四:探究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环节1:幻灯片展示(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仍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 环节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 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②出现这些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③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通过探究,认识到尊重道德,尊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都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
(三)小结新课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的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播放《爱的奉献》
通过播放《爱的奉献》来贯穿本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主题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要让学生明确:未成年人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诚信的含义。了解“一诺千金”的内涵。懂得什么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
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教学方法讨论法、辩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
第一框“诚信是金”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学生:收集诚信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一位彩票售票点的姑娘接受一位顾客电话订购彩票,而顾客没有及时去取彩票,无巧不成书,而恰恰这张彩票中了500万大奖。
提问:你觉得事情会怎样发展?(学生续编)
这是一则新闻,结果这位姑娘在巨额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主动将彩票送还了这位顾客。如果说刚刚你是思想斗争激烈,那么此刻,你有何感想?
小结:我觉得这位姑娘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种诚实守信的品质令人感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第一节,诚信是金。
把一则新闻分解成两部分,让学生续编剧情,既创设了情境,又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感悟诚信可贵 观FLASH《狼来了》请两位同学配音。提问:看后你想到了什么?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不诚实,言而无信,拿诚信开玩笑,最后葬身狼腹,害了自己。提问:古往今来,有关诚信和不诚信的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
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讲信用。从古至今,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人不可无信,一旦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在多媒体出示的二则材料(《中国留学生就业遭遇》和《温州皮鞋的遭遇》)及书本P116页上图片材料、相关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想一想:这些经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诚信是个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和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诚信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调查所得的资料,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故事大荟萃,在故事交流中认识什么是诚信。
感悟诚信的可贵。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诚信是个人、企业的立身之本,从而感悟诚信是金。活动二:践约守信,点滴做起。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讲述“伯牙鼓琴遇知音”故事片段。问: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 君子不轻诺。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提问:
1、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大家身边有没有存在对人不守信,对事不负责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2、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事后有何感受?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不城信行为,这些不城信行为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我们要学会自评互判,认识诚信就在我们身边,明白践约守信就在点滴小事中。
给你的诚信打分:发诚信调查问卷,当场给自己打分。
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欣赏乐曲——教师讲故事和身边的不诚信行为(自己的、他人的)反思,使学生充分认识,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重要,感悟到践约守信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组织学生做调查问卷,充分感受诚信做人体现在平时点滴小事中,反对小节无害论,做大事也要拘小节。活动三:制作诚信卡
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诚信的格言。给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诚信卡”,正面可写上
自己喜欢的一句有关诚信的格言,背面可写上自己在诚信方面的努力方向,行为标准,或者自己过去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的计划等等,以经常提醒、督促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交流格言和“制作诚信卡”,使诚信落实到行动上。
(三)小结新课
出示诗《天上人间说诚信》,学生齐读。
结束语: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
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
以齐诵《天上人间说诚信》作结尾,引导学生在认识诚信是金的基础上,每一天都能拥抱诚信。以诚信督促自己,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品质。
教学反思
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轻易承诺而不兑现的害处,说明承诺的严肃性。用多方面的事实驳斥“小节无害论”,分析做大事与拘小节的关系。
第二框“做诚信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诚信之星的评比办法。课件准备。学生:观察身边的诚信或不诚信行为。自编有关诚信小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情境巧妙导入:如果你携带七样东西上船,由于超重必须舍弃一种,在健康、财富、机敏、美貌、才学、荣誉、诚信中,你会选择抛弃哪一个?为什么?
诚信比美貌可靠,比机敏憨厚,比金钱更具内涵,比荣誉更具时效性。让我们做诚信的人(学生通过选择和分析,做到温故知新。充分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引入课题《做诚信的人》)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七嘴八舌——感悟诚实带来的快乐
提问:
1、日常生活中,你曾遇到过“诚实的人”或“不诚实的人”吗?请说说你与他们相处的感受?
2、你做过哪些诚实的事?做完后心里感觉如何?
多媒体出示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故事对比。
归纳:做诚实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做诚实的人自己感到轻松快乐。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所以要做诚实的人,也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即实事求是。
此环节让学生谈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的感受,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诚实的快乐、可贵,坚持做诚实的人。活动二:角色扮演——体验诚信守则要求。学生表演小品《开店》。
提问:
1、小明家的酒店能有今天的红火,真的是小明爸的功劳吗?为什么?
2、小明爸的做法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3、小品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利益冲突?怎样看待小明和妈妈的做法? 学生在观看小品后,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小组讨论。
归纳: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决不能因小失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小品中,小明和妈妈用他们的智慧阻止了他爸爸的违法行为,如果小明爸一意孤行,制造并出售假酒,小明应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做诚信的人。
通过小品表演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做人必须实事求是。活动三:唇枪舌战——理解诚信的复杂性
做诚信的人就应该说实话,对于实话实说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正方:实话就要实说;反方:实话不一定要实说。出示辩论话题,宣布辩论规则:
1、自主选择,组成正反方,选出组长一人,主辩手6人。
2、辩论分陈述观点和自由辩论两部分。先由组长阐述己方观点,双方陈述完毕,开始自由辩论。
3、辩论前,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结合课前准备,合作交流,寻找论据。
小结:实话就要实说。因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我们“以诚待人,以信交友”,要恪守诚实的品德。而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
以《实话实说》栏目为例,加以说明。
实话不一定实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诚实与隐私这一对冲突,尊重隐私是待人坦诚的前提,而且,由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也需要说些“善意的谎言”。
以书本P122案例和多媒体播放自制flash新编《狼来了》为例加以说明。
归纳:在生活中,诚信具有复杂性。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正确理解诚信原则,拥有诚信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三)小结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诚信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你准备怎样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请你制作你的诚信档案。
教学反思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善意谎言”,导出其根本和实质是“善”。
2016年秋期 八年级上册政治 陈彦冰
江东街道天台初级中学校
八年级政治上册
教学设计
陈 彦 冰
2016年秋期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第一单元 塑造自我第一节 自
尊自信
第一课时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尊的涵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二)过程与方法
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进人的道德健全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的基本价值。懂得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康高尚的人格,形成对健康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懂得什么是有损人格的卑下的行为,有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意识,对庸俗卑贱的行为能够加以抵制。【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自尊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难点】:自卑的危害。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一:导入新课:寓言透视——人的尊严 过程指导: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教材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书本中的问题;
第三步:全班自由发言,逐一讨论各道问题,并引导学生举出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的事例;
第四步:结合问题三,学习心灵导航第一、第二节,让学生归纳人的尊严的含义; 第五步:教师总结。活动二:讲授新课: 1.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1)“自尊”的内涵
人从幼年就会表现出自尊心。由此引入自尊的涵义——自尊是对自己的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仪表,维护自己的行为、心灵的表现来理解以上涵义的表述。(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讨论:为什么说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从个人体验可以感受到自尊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3)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
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为什么必须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 【后记】: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联系生活,模拟情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第二课时 自尊始于知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分些】
教学重难点:理解自尊始于知耻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自尊始于知耻
(1)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
“人无耻,无以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知耻开始。结合“探究园”的第一个活动“人的尊严”引出羞耻心包括什么?(在身体和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体,保持衣冠整洁等。在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有了羞耻心,不做耻辱的事,庸俗卑贱的事,才能有尊严。自尊的人必定有所不为,必定不以庸俗卑贱的方式做事,这说明自尊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是紧密联系的。)(2)羞耻心对于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让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难为情,会感到惭愧,会感到内疚?(如果无论做出什么错事、丑事都不懂得难为情、惭愧、内疚,就是所谓“恬不知耻”,也就谈不上有道德,更谈不上有尊严了。也就是说,知耻才能有道德,有道德才能有尊严。)(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
人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言行来维护。节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荣誉、形象的事,就维护了自尊。相反,没有羞耻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尊严。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是“耻”,是应该拒绝的,不可为的;怎样做才能洁身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比如,例举和分析中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一些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 4
所大声喧哗,不守交通规则、举止粗鲁、形象邋遢、言辞污秽、打架斗殴、恃强凌弱、说谎成性、偷窃、损坏公物、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等。)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伟人自尊的故事,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自尊的含义。什么是自尊,自尊为什么能够促使健康人格形成。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羞耻心对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第三课时 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教学目标:认识自卑及危害,学会走出自卑建立自信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
1、自卑及危害,学会走出自卑建立自信的方法
2、自负、虚荣的含义以及危害,努力克服自负、虚荣,掌握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呈现《个案研讨》与成功失之交臂的弗兰克林,引出自卑及危害,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
②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无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对生活、学习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展开讨论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同学,战胜自卑,总结方法,老师总结P6“小处方”。
③呈现《班级风景》第三幅漫画引出自负,让学生结合教材P6理解自负含义,列举历史上自负的人以及危害,认清克服自负心理的重要性,并讨论克服方法。
④呈现《班级风景》第二幅漫画引出虚荣,让学生说一说虚荣的种种表现以及用实例说明危害。
以漫画形式说明自负、自尊、虚荣、自卑的不同
第四课时 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教学目标:再认自尊与自傲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
1、再认自尊与自傲的关系
2、深刻领悟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做人之本,要求学生学会注重内在素质修养的培养与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呈现:《提笔思考》引出自尊的人不应该有傲气,但自尊的人应具有傲骨,从郑板桥的诗到他的画,从古代仁人志士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指点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深刻理解傲骨与自尊的意义。
②请学生阅读《黄纱巾》思考讨论: 《相貌和心灵》
a、小女孩为何拒绝中年人送给他的纱巾? B、在小女孩身上,你看到怎样的品质?
C、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相貌?如何评价自己的内在素质?对于自己的相貌和心理更关心哪一个?
D、《相貌和心灵》一文中有何启示。
第二节 明辨是非 第一课时 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目标分析】 教学重难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课题】: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第一步:阅读教材中的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情是否是“好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分组讨论并作是非判断。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这四件事情,或类似的事情,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交朋友?
第四步,结合问题三,学习心灵导航第一段,让学生归纳如何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并把它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与同学朋友交往要有原则,讲是非。活动二:讲授新课: 1.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8
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讨论:良知的含义是指什么?(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在本课中,良知就是指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所谓“是”指对的、正确的。所谓“非”是指错误的、不对的。“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的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地”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社会的,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讨论: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在每一次接触、判断、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一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就会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是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事物的。选择哪一种价值标准,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人的自主行为。
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价值标准的例子:以发财致富为标准、以出人头地为标准、以清闲享受为标准、以奉献社会为标准、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9
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生追求面前,自己如何判断,如何选择?(这就要看有没有正确的标尺。在青少年阶段,人生标尺的选择,决定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布置作业: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交朋友?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做是非判断,明确做人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这就是铸造良知的标尺,懂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是非判断。【后记】: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多种形式,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第二课时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二)过程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10
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善良正义的人做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目标分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课题】: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新闻透视”。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进行对教材中所列观点的辩论。
第三步:引导学生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三段、进行思考,懂得一个人在判断是非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选择。第四步:教师总结。
活动二:讲授新课: 2.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1)对社会影响要做判断和选择
社会上既存在着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影响必须加以判断,经过筛选,才能决定取舍。舍什么,取什么,就要以良知的标尺去衡量,分辨出哪些是无用的糟粕,哪些是有害的毒素,哪些是有益的营养。(2)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
对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父母、亲属这些身边经常接触的人。有些家庭给学生的影响并不是正面的,亲属的不良行为,如一些做父母的人的赌博、偷窃、贪婪、欺骗等行为,会成为孩子的坏榜样。许多八年纪学生已经能够对亲属的不良行为有判断力。应该帮助学生对亲属的行为做是非判断,拒绝不良影响。孝敬父母的教育和抵制家庭不良影响的教育应该并行不悖,同样不可缺少。(3)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
学生在课外与公共传播媒体接触极多,受影响很大。在电视、网络、报刊发出的大量信息中,有许多并不适合中学生。但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什么信息是很难控制的。只能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流行文化有极大的渗透力,对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中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赶时髦、追星潮流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对社会流行不能简单地统统否定。
学生阅读参考材料,学生结合所见所闻,列举在社会上以少年为目标的类似诱惑,分析这些诱惑背后可能导致的恶果,讨论抵制这些诱惑的办法。
布置作业: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正确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问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园”中的“新闻透视”活动,实践与评价的“透视流行”活动,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二节,体会社会的复杂性,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正确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后记】:
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每一个环节能考虑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教师该引导什么。所以,整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发言,只是精练的几句点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同学生同乐同忧。教师感受到课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师也向学生学习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第三课时 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生真正的对手往往是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碍也是自己。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把正确的是非观落实到行动上,抵制诱惑,不追随犯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美好理想的作用,从而激励自己树立理想,坚持真理。【目标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自己,抵制诱惑 【教学难点】: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活动一: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有所爱,有所憎,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让生活夺去理想》 让学生思考问题:
① 叶圣陶怎样说明“有所爱,有所憎”与“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间的关系? ② 叶圣陶提出的辨别善恶正邪的标准是什么? ③ 施韦策为什么要防止自己成为“成熟的人”? ④ 施韦策怎样看待青年时代的理想对于人生的作用? ⑤ 怎样做才能象施韦策那样坚持理想? 活动二:讲授新课: 1.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1)正确的是非观需要付诸行动 学生思考问题:
叶圣陶怎样说明“有所爱,有所憎”与“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间的关系? 叶圣陶提出的辨别善恶正邪的标准是什么?
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只是有了正确的认识,认识必须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非不知道对错,而是没有做到正确行事。由认识到行动,学生经常遇到的障碍是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诱惑,不能打破情面。
(2)战胜自己,抵制诱惑
学生结合所见所闻,列举在社会上诱惑,分析这些诱惑背后可能导致的恶果,讨论抵制这些诱惑的办法。
人生真正的对手往往是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碍也是自己。战胜面前的各种困难重要,战胜自己同样重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就要战胜自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如果是坏事,无论怎样新奇有趣,有利可图,都不能去做,这时候必须把握良知的标尺,坚定自己的意志。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诱惑就不会起作用了。
(3)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
呈现《哥们义气是好是坏》的材料,结合学生的体验,讨论“哥们义气”错在哪里?有什么危害?
缺乏主见,容易追随别人,是青少年阶段的特点,也是许多人犯错误的原因。在别人的带领下做错事的情况,有时候是长辈亲属的不良影响,有时候是交上了品德不好的朋友,或者是参加了行为不良的小圈子。在这里应该强调慎重交友和避免不良小圈子问题,强调如果朋友做了错事,要敢于指出,而不能追随犯错。
(4)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阅读材料《不要让生活夺去理想》学生思考问题: 施韦策为什么要防止自己成为“成熟的人”? 施韦策怎样看待青年时代的理想对于人生的作用? 怎样做才能象施韦策那样坚持理想?
理想是知与行的结合,是良知在内心的确立,是坚持正确是非观的一种力量。16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理想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是理想的品质;现实生活可能性发展趋势,是理想的科学性所在;人们对社会发展前景的形象化构想,是理想的表现形态。美好的理想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具有良好思想素质的标志。
布置作业: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交朋友?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把正确的是非观落实到行动上,体会坚持美好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自我负责 第一课时 成长带来责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由于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的 17
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目标分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难点】:成长带来责任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探究园活动指南
第一步: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故事进行讨论。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情是什么性质?是否与他们无关?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他们这种态度存在什么问题?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负责任的事例,指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的错误。
第四步:结合问题四,学习心灵导航第二节,让学生归纳少年的责任。谈谈为什么应该承担这些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承担?如果有能力没有做到,是为什么?
活动二:讲授新课: 1.成长带来责任(1)做人就要负责任
人生活在社会中,与社会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人依赖社会才能够生存与发展,因此人必须对社会负责。讨论:什么是“责任”?
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所以,人生责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个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自身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并对个人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过错负责。(2)成长带来责任
人在幼小的年龄,因为不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是没有责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能力提高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人在少年时期要开始承担责任,就有了对责任的体验,这时责任还不是完整的成年人的责任,责任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责任心是分层次的,培养责任心的过程,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满足生物需求到满足社会精神需要的方式升华的过程。责任感的培养与学生能力的增长密切相关,具备相应的能力才有责任心可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责任感的内涵与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
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基础。中学生责任心可以分为国家责 19
任心、社会责任心、学校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和自我责任心五个部分。其中自我责任心是基础和根本。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学生,就无从谈起对家庭、学校、社会、国家负责。
所谓“自我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在遵守道德、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反应。他不包括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及端自我负责的自私心里。(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探究园”中的“个案研讨”: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可以让学生以“小杉对自己的辩护有道理”作为辩题,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做辩论。
引导学生认识人的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引出人人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道理。之所以要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是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这后果或者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或者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会去关爱别人,关心社会,做事前就会自省自律,使自己的行为产生好的后果,对他人和社会有益,避免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布置作业:为什么要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探究园”中的“班级风景”事例及心灵导航第一、第二节,使学生体会责任意识,明确人在少年阶段应该负有的责任。【后记】:
1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再辅以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2.学生兴趣增加,积极性大大提高,发言激烈,因而印象深刻。
第二课时 少年的责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目标分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己负责 【教学难点】:对社会负责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少年的责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个案研讨”的故事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可以让学生以“小杉对自己的辩护有道理”作为辩题,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做辩论。
第三步:结合问题二,学习心灵导航,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人的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引出人人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道理。之所以要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是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这后果或者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或者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会去关爱别人,关心社会,做事前就会自省自律,使自己的行为产生好的后果,对他人和社会有益,避免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
活动二:讲授新课: 少年的责任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本课内容要使八年级学生对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社会角色责任有初步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责任包括四个方面:(1)对自己负责。
要使学生懂得,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的责任是首要的。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学习阶段,自我负责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完成各方面的学习任务。要掌握学科知识,学会运用,培养分析、概括、理解等多项能力,同时在心理、道德、身体等 22
方面培养锻炼自己,形成良好素质。在成长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2)对他人负责。
要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中都凝聚着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的关心与爱护。爱是双向性的,得到别人的爱,也应该把爱给别人,要关心、爱护和帮助父母、师长、同学、朋友,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越是长大,对亲人、朋友、师长就越应该多负责任。(3)对集体负责。
要使学生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给我们友情、支持与荣誉,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对集体是有责任的。此处应该针对学生过于强调自我,集体观念淡薄的情况分析讲解。(4)对社会负责。
要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美好的社会是由许许多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创造的。如果人们都只顾自己,不关心社会,社会不能发展进步,个人也不会有美好前途。个人行为影响社会,良好行为促进社会发展,不良行为损害社会。对社会怀有强烈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为社会努力奉献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教育学生要拥有以创造美好的社会为己任的胸怀。“社会”的含义在这里应该包括从个人生活的社区到中国社会到世界、人类的广泛含义。这部分内容应结合阅读与感悟的材料的学习进行。
要说明中学生责任的四个方面中,自我负责是基础和根本。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的学生,就无从谈起对家庭、社会、国家、人类负责。
布置作业:中学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个案研讨”的故事及心灵导航第二节,使学生体会责任意识,明确人在少年阶段应该负有的责任。
【后记】:1.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2.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表现良好。
第三课时 做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负责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目标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任务分析
1、学习结果型
2、起始能力:
3、学习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
活动一:导入新课: 实践与评价: 第一步:学生阅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围绕问题一讨论,父亲做错事,孩子是不是只能跟着做?孩子能不能批评父亲,或者拒绝追随父亲?小燕听话是对的吗?听家长的话有没有原则?
第三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二讨论:父亲带着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犯罪,未成年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联系七年级学习内容)小燕对自己有没有责任?
活动二:讲授新课: 讨论:怎样培养做人的责任感呢?(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形成清晰的责任意识,就能产生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任的自我要求,就能 25
时时处处事事怀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而不会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不顾他人,不管后果。
(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提高自己理性思维的能力,学会全面考虑问题,减少盲目性,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的后果有正确预测,争取好的结果,避免不良后果。(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三思而后行”是负责任的表现,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头脑发热,卤莽行事;不糊里糊涂,盲目行事。如果意气用事,盲目行事,最后造成了恶果,即使事后自己愿意负责任,可能也难以挽回后果。(4)对自己的错误或过失造成的后果,要承担责任。
当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某种不良后果,无论是自己的错误还是无意中的过失,都应该勇敢地、老老实实地承担责任。逃避或推委自己的责任,如果是小事,至少有损人格;如果是大事,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布置作业:中学生怎样培养做人的责任感?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实践与评价”的事例,明确自我责任的重要性,掌握培养责任感的方法.【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难点】:要懂得人生中责任的意义,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专题内容] 1什么是自尊,自尊为什么能够促使健康人格形成。
2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羞耻心对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如何建立自尊,分析妨碍形成自尊的心理和道德障碍,说明建立自尊人格,需要克服自卑、自负和虚荣。
4在青少年阶段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的重要性,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5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公共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方面的各种社会影响,明辨是非。
6如何克服判断是非的障碍,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7伴随着成长,做人的责任也产生了,要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8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四个方面明确少年阶段的责任。9掌握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课后作业与练习]
1、分发练习卷
2、复习巩固专题知识
3、交代练习的有关注意事项 【教师小结】:
通过这堂课专题系列内容的全面分析,运用教材内容,培养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真正掌握此内容。
【后记】:本堂课在体现学生活动主体性方面尚显不够,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个两难命题,我正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第一节 诚实守信
第一课
知识与能力
一、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1、诚实的内涵
2、诚实的重要性
二、拒谎言,重承诺
1、谎言的根源及危害
2、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 过程与方法
①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故事导入;
②小品表演小康家的故事,对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 ③畅所欲言:我的诚实观
④展示诚实树图片,我思我悟认识诚实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⑤在辨析中学会诚信,设计三个情景 ⑥狼来了的故事引入谎言的根源以及危害 ⑦Flash一诺千金 ⑧诚信宣誓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三、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1、诚实与隐私
2、诚实与“善意的谎言”
四、坚守诚信的绿洲
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2、坚守诚信美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诚信 过程与方法
①小品表演,起绰号导入
②故事感悟,诚实与“善意的谎言” ③图片展览现实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④小组交流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的认识 ⑤自我检测,生活中的诚实守信
⑥小组交流,自己怎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诚信 ⑦诚实守信诗一首
第二节平等待人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一、尊重平等的人格
1、人格平等的内涵
2、尊重他人平等的人格
3、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二、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3、平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 过程与方法
①体味名言,引导学生分析蒙田的名言导入 ②校园风景,心声热线 ③小品表演,情景再现校园风景
④小组交流a、反映什么问题?b、小文、小凯、小兰、阿峰受到了什么对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们应受到这样的对待吗?
C、如何评价这样的待人态度?这样待人会产生什么后果?
⑤事例:周恩来的故事,学生讲搜集的故事,明确要尊重他人平等的人格
⑥材料透视,假如社会失去了平等,小组交流a、这些不平等制度造成什么危害;b、如何评价人们争取平等的努力和斗争?c、应如何深刻地认识平等的意义。⑦展示我国促进平等的一些图片,认清我国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三、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
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
3、对待现实中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
四、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2、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要掘除对金钱权力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过程与方法
1、小品表演,招收合唱团成员(设计一个场景,一个扮演招收者,几个扮演报名者;设计对话;报名者被各种不合理的条件拒之门外)
2、小组讨论
①你赞成以上公平的条件吗?为什么? ②你制定的条件是什么?
3、大家谈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4、展示四则材料,让学生认识如何消除岐视、平等待人
5、阅读和感悟
①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陶行知尊重、平等对待人力车夫 ②文章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③你从陶行知的言行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2、3 与人为善
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能力目标: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助人为快乐之本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具 传统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生:善待他人。
师:没错,就是善待他人。我们在前面的课已经学习了诚实守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原则,还学习了如何平等待人,它们都是善待他人的表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善待他人的另外一个表现——与人为善。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49页。
2、讲授新课
师:与人为善是崇高的道德修养,中国的道德文化把它视为君子美德的核心。孟子曾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孟子看来,君子的品行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为善了。与人为善,也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就是因为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才会组成美好的社会。歌里头都有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只有善良的人才会献出那一点爱心,所以说善良就是那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阿根廷有个著名的高尔夫球手叫罗伯特·温森,一次锦标赛夺冠后,他曾把奖金给了一个自称孩子病危的妇女。不料几天后有人跑来告诉他:“那妇女是骗子,你上当了。”他反问:“这么说,并没有一个孩子病得要死?”对方说:“是的。”温森也就立刻笑了笑,说:“好极了,这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大家觉得温森是不是一位善良的人?
生:是。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温森身上散发出很多美好的品德:如宽容、克己、为人、真诚、奉献等等。为什么他会具有这么多的美德呢?因为他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人具有善良之心,才能培养出多方面的良好品质:有了善良之心才能真诚
地尊重他人,才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才能够为了帮助他人而作出奉献,才能够面对邪恶敢于斗争„„换句话说,一个具有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无私奉献、正直勇敢等种种美德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故事中的温森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因为他对他人对社会怀有深刻的爱心。他的这种爱心是真诚博大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希望、美好的源泉。归纳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让同学们朗读“善良包含克己、为人„„真诚广博的爱心。)这就是善良的含义,同学们把这段话划起来。
假如现在一个爱心网站要招聘善良大使,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适合做善良大使,能谈谈你们心目中的善良大使是怎样的吗?
生:„„
师:嗯,很好。通过学习我们都清楚了善良大使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与人为善的善良大使吧。大家想想下面的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可以成为善良大使?
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看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也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刚才的三位同学大家觉得谁才是真正助人为乐? 生:小云。
师:嗯,很好,那为什么大家觉得小云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呢?
生:„„
师:小云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她可以成为善良大使。因为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博大的爱心,必然是不图回报的。如果一个人为别人做好事,是希望别人回报得更多,那么他所做的是“伪善”。一旦他的付出得不到他想要的回报时,他就会露出自私的本质。因此,真正的善良应该是无私的,这是善良的要求之一。
生活中常常有人需要帮忙,如果力所能及,我们不要犹豫,尤其是不应该算账。如果总觉得自己有恩于别人,总是“惦记”别人的报答,这是没有达到与人为善的境界。善良是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它是不讲条件,因此必然是不图回报的。当然,人应该严己宽人,如果是别人帮助了我们,那我们则应该知恩图报。
活动二:《一只手套》的故事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47页,社会风景中的《一只手套》的故事,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么评价女老板这个人,你认为她可以推为“善良大使”吗? 生:„„
师:(1)女老板一开始不肯卖一只手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手套通常是以一 双为单位出售的,如果只卖掉一只,那剩下的另一只就无法再卖了。
(3)这位女老板一开始只顾做生意赚钱,后来发现顾客是个残疾少年从而 转变态度,以体恤关爱温暖了素不相识的人。由此看来,这位女老板是一位善良的人,她可以推为“善良大使”。
归纳:从《一只手套》的故事看,我们说与人为善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善待其他人。善是不分远近亲疏的。也就是说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也主张“博爱”之心。因为博爱能够使亲的更亲,远的变近,人与人消除隔膜,世界变得温暖。
师:我们说善良之心是博大的,那这种博大的善良之心我们是不是可以滥用,可以是非不分,善待一切的人和事呢?
生:不是。
师:嗯,很好。下面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考试的时候,假如你的同桌要你帮助他考个好成绩——把你的答案给他看,而你的同桌因为你的“帮助”取得了好成绩,你觉得是做了件好事还是做了件坏事呢?
生:坏事!(少数人可能认为是好事。)
师:可是老师觉得这是好事啊,因为你的同桌取得了好成绩,老师觉得他进步了,他的家长也可能会因此觉得很高兴,你看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生:(学生会进行思考)
(情形一:反驳)可是他的成绩不是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情形二:觉得老师说的对。)
师:(情形一:对,很好。你们是懂得分清是非的人,虽然我们要求与人为善,但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善待一切的人和事。)
(情形二:其实那位同学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是他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师:总结,因此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不是对坏事宽宏大量。特别是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必须与之斗争,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师:但是有些人口头说说可以,要他付出实际行动去做善事时,却借口多多。大家觉得这种人是不是真正的善良?
生:不是。
师:很好。一个人是否具有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以行动来检验。光靠口头上说说,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善良之人。帮助他人是与人为善在行动上的体现,因此大家要把助人的行动落实到亲朋好友及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也就是善良要见诸行动。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助人时应该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因为帮助不是施舍。所以,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决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施舍架势,而应该伴随着物质性的给予,将精神性的关爱留在他人的心间。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艺术,更是帮助他人的本质含义所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善良要见诸行动,而最明显的行动就是帮助他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甚至有切身的体会。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帮助他人之后的生命的快乐。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比如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你向其他的同学请教,而他们很热情地帮助你解决了你的疑问,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很开心啊?
生:是。
师: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开心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满足了我们的需要啊?
生:是。
师: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帮助他人首先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现在同学们又反过来想想,当其他同学向你请教,最后你帮助他解决了难题,那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是高兴还是沮丧的呢?
生:是高兴的。
师: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高兴,无非是因为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了难题,他高兴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由此我们可以说帮助他人,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那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是作为给予者快乐,还是作为接受者更快乐?
生:„„
师: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你给乞丐一块钱和你作为一个乞丐接受别人的一块钱,你觉得哪一个更快乐?
生:„„
师:我觉得你给乞丐一块钱会更快乐。这也就是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一般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是那个接受别人一块钱的乞丐。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和能力。像国家某个地区出现灾情,当电视上很多企业给灾区人民捐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捐得比较多的企业好像实力都强一点似的。而我们在
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世界对自己的需要,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评价,能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平时长得不咋样,学习也不好,可是,当你能够给一个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至少你还有这样一点能力,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如此,一个人如果乐于助人,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搞得比较好,相信在这方面大家都有所体会,平时比较乐于助人的同学会比较受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不要把帮助他人单纯地理解为付出、奉献和牺牲,其实,为别人和社会做些好事,在精神上也是一种享受。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将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分享别人快乐的机会。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其实助人并不是仅仅只有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是有收获的。助人是快乐的。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大家再细看一下48页最后一幅图,那女老板虽然做了一宗赔本生意,但最后她还是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因为她帮助了人,然后感到快乐啊?
生:„„
师:所以我们平常要乐于助人,多奉献自己的爱心,而爱心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会像泉水源源不断,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我们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也会因此而收获更多,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美好。
六、板书设计 2、3 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的要求:
(1)、善良是无私的(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4)、善良要见诸行动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2、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3、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
4、付出的越多,内心越充盈,幸福感越强
七、练习作业
1、美好生活的底色、美好品德的基石是指(A)A、善良 B、诚信 C、平等待人 D、尊老爱幼
2、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因为给予让我们体验到(D)
A、助人为乐 B、真诚友谊 C、虚荣心的满足 D、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发挥
3、有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指(D)A、玫瑰有着浓郁的芬芳,经久不衰
B、我们应该把美好的花朵赠与他人一起分享,不能独自享受 C、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高雅情趣,将快乐、幸福与他人一起分享
D、在生活中对人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4、《农夫与蛇》的故事写到:“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于是把它放进怀里,没想到蛇苏醒以后,竟咬了农夫一口。” 这告诉我们(C)A、善良是无私的 B、蛇不能救 C、做事要是非分明 D、助人为乐
5、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A)A、不图回报 B、不图报应 C、不图报酬 D、不图金钱
6、帮助他人(ABD)
A、是为了别人的需要 B、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C、是为了得到回报 D、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7、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群说:“对我来说,帮助他人表面上是帮助他人,实际上也是帮助自己,帮助我完成一种理想,完善一种人格,提升一种境界。”这说明(C)
A、接受比给予更快乐 B、助人只是为了别人的需要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D、帮助他人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8、2008年2月25日式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许多学校都开展“我为冰雪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下列对这项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BC)A、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B、可以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广博、真诚的爱心 C、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德 D、学生的钱太少,对国家来说无济于事
八、教学后记 2、3 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能力目标: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具 传统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是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陌生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样做呢? 生:„„
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让座给老人,而面对摔倒的陌生人,我们应该把他扶起来,而不是嘲笑他。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大家想想当我们处在他们所处的情况时,此时我们希望其他人是怎样的?如果我们是那位老人,我们是不是也希望能有人给我们让座呢?而当我们摔倒时,我们是不是也不希望听到别人的嘲笑呢?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使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先翻开书本50页,用几分钟时间看看里面的内容,并找出什么是将心比心。
2、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将心比心?
生: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师:嗯,很好。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划一下,记住。那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与人为善”的含义?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与人为善”是什么吗?
生: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师:嗯,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要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我们还要学会凡事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能做到将心比心之人必能与人为善。因为从词义上看,将心比心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理推知他人的心理,设想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受。通过将心比心,他就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从别人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我们说,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师:那将心比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大家看一下书本看能不能找出它的第一个表现是什么?
生: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师:那急人所难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大家看到课本50页“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这一句后面的那段话,然后齐声朗读一遍。生:„„
师:嗯,很好。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怎样才是急人所难,那现在我讲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听,大家看看里面的小男孩是不是做到了急人所难?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超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老人说你就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
大家猜猜男孩会怎么说?(男孩却说:小鱼在乎!)
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生:„„
师:当你是一条被太阳烤着的小鱼,你是不是会想着怎样回到海里去啊?而当有人把你放回海里时,你是不是会很感谢这个救命恩人?那小男孩有没有做到了急人所难啊? 生:做到了。
师:嗯,小男孩做到了,因为他能够替小鱼着想,老人说谁也不会在乎的,小男孩却说小鱼在乎,在这里小男孩是不是理解了小鱼被太阳烤晒的痛苦啊,并且小男孩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小鱼脱离痛苦,这也就是小男孩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了小鱼的不幸。希望同学们能向小男孩学习,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和痛苦,急人所难,同时我们不仅要对人如此,对待动物也是一样。现在大家再看看课本找出将心比心的第二个具体表现,第二个具体表现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生: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师:很好,成人之美意思就是成全别人的好事。那它有哪些表现呢? 生: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师:那大家能不能列举几个相关的例子? 生:„„
师:(如果同学能列举例子出来,就根据同学的例子讲解,反之,老师自己举例说明。)
既然大家不说,那老师来说说。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有多少位,大家知道吗? 生:„„
师: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阿姆斯特朗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就是:“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因为他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
“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大家思考一下,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
师:奥德伦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能够欣赏别人的成功,为别人的成功喝彩。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奥德伦学习啊,在今后我们也要做一个以“成人之美”为乐,能够欣赏别人成功和幸福的人,都拥有博大的胸襟,而不是一个妒忌别人的成功和幸福,对别人的失败、不幸感到幸灾乐祸的人。我们要成人之美,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不行。这也是将心比心的另一个表现,也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否则,就有可能让自己心里产生内疚,甚至成为自己人生里永远的内疚。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53页,阅读故事《永远的内疚》,思考一下:为什么对田老师的内疚会一直纠缠着作者呢? 生:„„
师:他会永远的内疚是因为他贪图一时之快,伤害了一位善良的老师,而最后又没能向老师道歉,请求老师的原谅,结果也使自己受到伤害。因为得不到田老师的原谅,他就会一直受到对老师的内疚感的折磨,只要想起这件事他就不会过得快乐。那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觉得我们能不能像故事里的这位学生那样为了图一时之快而随便去伤害一个人啊?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生:„„
师:我们要以善良之心待人,与人为善,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不伤害他人,无论是对他人的精神还是肉体。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下面请同学们翻回46页,看到探究园的“经典透视”,看看孔子是怎样教育他的弟子的。同学们先认真阅读,46
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 „„
师:哪位同学能自愿站起来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不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情愿的、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去承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受到伤害,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不应该伤害别人,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恕。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伤害他人的恶习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
师:同学们看到课本50页最后一段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这些恶习不仅会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们必须摈弃这些恶习,与人为善,懂得将心比心,善待我们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2、3 与人为善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3、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七、练习作业
1、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D)
A、摈弃宽容他人的习惯 B、摈弃粗言滥语的恶习 C、摈弃真诚待人的习惯 D、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2、下列对“成人之美”的理解,正确的是(A)A、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B、帮助同学掩盖错误,让同学的形象更完美
C、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同时希望别人以同样的心对待自己 D、在考场上给同学递答案,帮他考出好成绩
3、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指(C)A、奉献给予 B、真诚广博 C、将心比心 D、平等待人
4、下列行为中属于与善良格格不入,还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的是(ABCD)A、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 B、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 C、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D、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5、下列做法体现急人所难的是(ABD)
A、小玉听说同桌发高烧请假了,放学后,她主动去给同桌补习功课 B、陈明在演讲比赛中没有拿到名次,感到很难过,华俊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 C、伟峰在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不会做,同桌马上告诉他正确的答案D、方萍因患白血病急需一大笔钱做手术,社会上的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大多数父母给孩子最初的道德训诫是()
A、尊敬老师 B、坚强勇敢 C、不能撒谎 D、孝敬父母
2、交友时不说大话,不轻率许诺,而一旦答应别人,则“一诺千金”。有这样行为的人才会博得别人的信任,说明在交往中要()
A、言而有信 B、坦诚相见 C、宽容理解 D、平等待人
3、“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名言说明了()A、皇帝和鞋匠都是一样的 B、人的地位都是一样的 C、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等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腐观念是指()A、真心待人 B、对金钱、权力的庸俗崇拜 C、歧视他人 D、平等待人
5、对人格平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尊重他人的自尊心 B、不践踏他人的人身权利 C、尊重他人的感情 D、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他人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①关心他人 ②歧视他人 ③尊重他人 ④了解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雨果说过:“善良是历史中最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人。”这句话是说()
A、历史中很少有善良的人 B、善良的人不一定是无私奉献的人 C、善良的人是伟大的人 D、善良的人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与人之间,原本是平等的 B、陈腐观念是不平等待人的根源
C、由于人的地位、环境不同,生活必然存在不平等 D、平等待人,就是平等待己
9、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这体现了()A、自我负责 B、诚实信用 C、自尊自信 D、与人为善
10、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是()A、付出的同时讲求回报 B、将心比心
C、损人利己 D、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11、《农夫与蛇》的故事写到:农夫救了蛇,但蛇苏醒后却咬了农夫,这说明()A、善良是无私的 B、善良是博大的 C、善良要是非分明 D、助人并不快乐 12、2005年的8月7日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了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23名矿工死亡,主要是矿主无视矿工生命安生,违规操作,这说明()A.、现在经济不景气 B、民工学历低 C、民工受到歧视.不尊重.不平等的对待 D、现在的单位福利待遇不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体现诚信的是()
A、言必行,行必果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挂羊头卖狗肉 D、指鹿为马
2、甲和乙曾经是好朋友,两人成绩都名列前茅,可这次乙没有考好,甲有点瞧不起乙,渐渐和他疏远,乙很苦恼,甲的行为()A、没有把友谊放在平等的基础上 B、没有学会宽容理解 C、很诚实,对朋友不虚伪 D、甲的友情太狭隘
3、“王婆卖瓜”的故事,告诉人们诚信做人的道理,这就是()A、诚信做人要虚虚实实 B、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C、人无信不立 D、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
4、尽管我们每一个人的境遇和条件等方面不同,但人生而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A、人格的平等 B、法律上的平等 C、财产数量的平等 D、社会地位的平等
5、下列说法中体现换位思考方法的有()A、当理解别人时,我将心比心地想一想
B、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时,我不理他们,继续看 C、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我是他的话,我同样会生气
第三篇:八年级英语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目标板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Teaching goals: 1.Words &phrases: how often , hardly , twice , once , difference , look after , although ,etc.2.Learn to talk about how often do you do things.3.一些表示频率的副词: always , usually , often , never , hardly ever , sometimes.4.句子结构: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How often • ?及回答.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What does she /he do on weekends ? She often goes to the movies.How often do you shop ? Once a week / Twice a week •••.Teaching aids : cards , pictures and a tape recorder.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in 1.Greetings:Talk about something the students did on summer vacation.Step 2 Pre-task SB Page 1 , 1a.1.Look at the picture(学生识图).2.Name each activity.T: What are they doing ? They are shopping /reading /exercising /watching TV /skateboarding.(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3.Write the activities on the line.4.Check the answers on the Bb.Correct their own activities.5.Practise reading.SB Page 1 , 1c.1.Focus on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2.Practise reading.3.Pairwork :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 I •••.4.Groupwork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Make conversations.First S1 to S2: S1: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 S2:I •••.S1:What does she /he do on weekends ? S2:She /He •••.5.Act out their own dialogue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 , 1b.1.Look at each picture in 1c.Tell what the person does on weekends.Check the Ss
用心
爱心
专心
orally.2.Make sure what they will hear and do.3.Read these adverbs and explain.4.Play the tape twice.Write the letters on the line.SB Page 2 , 2a & 2b.1.read the activities and the answers of “how often” first.2.Practise reading.3.In 2a we should know the activities you hear.In 2b we should know the answers of how often he does the activities.4.Play the tape for a first time.Ss only listen.5.Play the tape a second time.Ss do 2a.6.Play the tape a third time.Check the answers.7.Play the tape.Ss do 2b.8.Check the answers.In this par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w often引起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 , 2c.1.Focus on the conversation.2.Practice reading.3.Read the activities in the left box.4.Fill in the chart.5.Pairwork: Make conversations.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2.Review Section A 1a-2c 3.prepare 3.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in 1.Greetings 2.Drills: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S1: I usually play soccer.T: How often do you play soccer ? S1: I play soccer twice a week.T: How often does he play soccer ? The other Ss: He plays soccer twice a week.Repeat for three tim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2 ,Grammar Focus.1.Review the grammar box.Ss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2.Practise reading.Step 3 While-task
用心
爱心
专心
SB Page 3 , Part 3.1.Call attention to the survey.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the chart.T: What activity do ninety-five percent of Green High students do every day ? Ss answer.If necessary , give them help.2.Review the information in the green box with Ss.3.Read the article first by the Ss.4.Read it to the class.5.Look at the surve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article.6.Finish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7.Check the answers.8.Practise reading.Step 4 Post-task SB Page 3,Part 4.1.T: What can you do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e.g.read English books, practice reading and speaking)How often do you ••• ?
2.Think of more things you can do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and write them here.3.Ask several Ss each question.4.See: Who is the best English students in the class Homework: 1.Revise and copy the new words.2.Prepare for Section B.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 & free talk.2.Practise reading the article in Page 3.3.Check the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4 , 1a.1.Point out the five phrases.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3.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do they mean.4.Call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5.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6.Check the answers.7.Practice reading.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 , 1b.1.pay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on the right.2.Read it to the class.用心
爱心
专心
3.Explain : “be good for” means :有益于„,对„有好处.4.Pairwork.Choose a new partner.Use the words in Activity 1a to make conversations.5.Share the students’ conversations.SB Page 4 ,2a&2b.1.T : Now you will hear a reporter interview two people ,Katrina & Bill.Read the two names for the Ss.In 2a ,we’ll know who is healthy , Bill or Katrina ? 2.Read the questions in 2a.3.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wice.Circle “yes” , “no” or “I don’t know” in the chart.4.Before we check the answers in 2a,we’ll read through the questions in 2b.Pay attention to Katrina’s and Bill’s answers.5.Play the tape again.This time ,if we have heard one questions and we have a pause.Make sure Katrina’s and Bill’s answer.6.From the answers in 2b ,we can tell who is healthy Bill or Katrina ? Step 4 Post-task Role-play.Group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three.S1 is interview,S2 is Katrina ,S3 is Bill.S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S2: I exercise every day.S3: „.With the help of 2b.Homework 1.Revise and copy the new words.2.Make a suvery with the qudstions from 2b,write down the answers and compare.教学后记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 Teaching goals: 1.词汇.让学生熟记这些单词,能够很熟练地指出表示身体部位的某些单词.2.能够用所学的单词谈论身体并且能给出中肯的建议.3.通过听力练习,争取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4.文化欣赏,中国文化.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ords.用心
爱心
专心
2.How to talk about the health and give the advice.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1.T :How many parts of the body can you name ? What’s this ?(head , mouth etc.)
Today we’ll learn some parts of the body.2.This is my head.Oh ,I have a headache.Step 2 Pre-task 1.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Ss first.2.Then check the Ss if they can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correctly.if there is a mistakes ,correct.3.Practice reading the new words.Give them 6 minutes.4.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Write the words you remembered just now on the blackboard.5.Page7,1a.Do this part by the Ss first.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fter the name of each body part on the list.6.Check the answers.7.Play a game.All the Ss close your books ,we’ll have a instructor to say :Touch your nose /head /right ear „.Let’s see which student do it correctly and quickly.First all the Ss do this game.Then have competitions between boys and girls.5 boys and 5girls to the front to do what the instructor said.if you are wrong ,please go back to your seats ,the last one who stands at the front is the winner.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 1b.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7,1c.Work in pairs and act out.SB Page 8, 2a.1.Point out the eight items in this activity.Read the item to the class.Ss repeat.2.There are different conversations.Listen carefully.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health problems they have and getting advice.3.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4.Play the tape twice.5.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同桌之间设计一个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Step 5 Homework 1.Remember the name of your body part.2.Write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nt.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Revise playing the game.3.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8, 2b.1.Pay attention to the four pictures.Each of these pictures illustrates one of the conversations.2.Play the tape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on the blank lines.3.Play the tape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4.Pairwork.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 in the pictures.Take turns having the problem and giving the advice.5.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in 2c ,and make their onw conversations.6.Act out the dialogu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9, 3a.1.Point out the picture and ask Ss to describe it.(There is a boy sitting on a bench.He’s sick.A teacher is talking to him)
2.Pay attention to the dialogue and the blanks in the dialogue.3.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conversation.4.Go over the answers.5.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with a student, then work in pai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9 , 3b.1.Look at the picture with activity.A: What’s the matter ?
B: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toothache /fever/sore throat /sore back.2.Pairwork.Make your own dialogues setting 3a as an example.3.Act out the dialogue.Ask some pair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act out their onw dialogues.SB Page 9, Part 4.1.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demonstrate what a “mime” is.2.Read the dialogue by the Ss.3.Ask a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mime an illness ,the other Ss guess what the illness is.4.Ask one student to give advice.5.Give several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mime an illness.Step 5 Homework 1.When you had some problems.please remember what the doctor said.2.Remember the new words.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Play the game :One student mimes an illness , the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illness and give advice.What’s the matter? Do you have a sore throat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0 ,1a.1.Look at the picture.Point out the fou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Say each word and ask Ss to repeat.2.The first picture.Explain something about it using one of the four words and expressions.3.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by the Ss.4.Check the answers.5.Practice reading and 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0,1b.1.Read the four sentences ,Ss practice reading.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match each picture with advice.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0 ,2a & 2b.1.First ,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 will hear.2.Then read the four names 3.Listen and write the problems on the bland lines.If possible ,write what each person “should” and “shouldn’t” do for their problem.4.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0,2c.1.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2.Pairwork.Make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3.Act out the conversations for the class.4.Write two dialogues in the exercise book.SB Page 11, 3a &3b.1.3a.Read the article and underline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Check the answers.2.3b.Let the Ss read the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1 ,Part 4.Play the game Step 5 Selfcheck
用心
爱心
专心
SB Page 12 ,Part 1.1.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ir own.2.Make your own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SB Page 12,Part 2.Read the letter.Make sure Ss can understand it.Step 6 Homework 1.Remember the words in this unit.2.Do the exercises on Pages 6-8of the workbook.教学后记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Teaching goals : 1.Words & phrases: babysit ,get back , fishing , rent , think about , decide(on), tourist etc.2.How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3.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4.特殊疑问句(where , when , how long引导)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Drill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I’m watching TV.When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We’re staying for five days.Teaching aids : cards and a tape ,a large wall calendar.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Put up the wall calendar.T: I’m staying home on Saturday(pointing to next Saturday).Ss repeat.Ss: I’m staying home on Saturday.T: OK.Today we’ll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Step 2 Pre-task SB Page 13 , 1a.1.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2.Write the activities from the pictures in the box and add some more.用心
爱心
专心
3.Practice reading.Step 3 While-task 1.Using the activities we write in 1a to make conversations.For example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I’m visiting my uncle.2.Pairwork.Practice in pairs.3.用第三人称练习对话.4.Group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Make conversations.5.Listening Page 13,1b.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4 ,2a & 2b.1.First ,read the names of the people.2.Play the recording and let Ss fill in the chart.3.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4,2c.Read the conversations first.Groupwork and fill in the chart.Step 5 Homework 1.如果没填完上面的表格回去接着做完.2.记单词.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Revise :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 setence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When are you going ?Who are you going with?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4,Grammar focus.1.Call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s together.Read them by the Ss.Ask a student to say the question using the word he and then again using a boy’s name.2.Do in the same way with “she” and a girl’s nam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5, 3a.1.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the Ss and practice reading.2.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5, 3b.1.Look a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2.Practice reading.3.Pairwork.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3b.4.Act out your conversations.Step 4 Post-task Vacation Dreams.用心
爱心
专心
Imagine your dream vacation.Write something on a piece of paper using what we learnt.Share the dreams.Step 5 Homework Write 2 conversations about 3b in the exercise books.If you don’t finish your dream writing, do it at home.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Check the homework :Ask one or two S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dream vacation.并给出全适的评价.Step 2 Pre-task SB Page 16, 1a.1.Say each phrase and ask Ss to repeat.2.Call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Match each phrase with a picture.3.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 task 1.Make conversation.Work with your partner.Talk about w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on vacation.2.Share their conversations.SB Page 16 , 2a&2b.1.Read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together.2.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1.Find a new partner.Student A is the reporter.Student B is He Yu.A interview B.2.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2c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listening.Step 5 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2.Writ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your interview.教学后记
Period 4 Teaching procedures :
用心
爱心
专心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2.Make an interview with a student.Step 2 Pre-task SB Page 17 ,Part 4.T: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weekend ? 1.Ask each other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2.One student to present his /her exercis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7 , 3a.1.Read the article about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by the Ss.Tick out the new words.2.Read the article to the class.3.Explain the new words.4.Play the tape.Ss listen and repeat.5.Point out the five numbered pictures.Ss identify the items.6.Check the answers.7.Play the tape again.Practice reading.SB Page 17, 3b.T: This is an article about Julia’s vacation plans.Call attention to the blanks in the paragraph.Read the paragraph to the class ,saying blank each time when we come to a bland line.Read the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7 , 3c.T: We read about Julia’s vacation and Ben’s vacation.If you are a famous singer or football player ,What are your vacation plans ?Write about your vacation plans.Give them help if they need.Step 5 Homework Complete the Selfcheck.教学后记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Teaching goals : 1.Words & phrases: get to , how far , bicycle , subway , minute , mile , bus stop.2.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谈论出行方式)take the bus /subway /train /taxi , ride a bike /walk.3.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表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的方式.how far ,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4.复习基数词及时间的表示方法.5.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用心
爱心
专心
1.how /how far /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2.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3.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Teaching aids: cards and a tape-recorder.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s and free talk..T: How do we get to school ? Some students walk ,some students take the bus ,some students ride a bike.Does anyone take the subway ? No , we have no subway.OK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 4.Explain : get to Step 2 While-task SB Page19 ,1a&1c.1.Write down how you get to school.2.Look at the picture.Write down how the students get to school.3.Make dialogues with the phrases.4.Groupwork: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three or four.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5.Act out their dialogues.SB Page 19 , 1b.Listening 1.Make sure the Ss know what ot do.Give them an example orally if possible.2.Read the names.3.Play the tape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0 , 2a&2b.1.Revise the numbers.2.Teach the new word :minute.3.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ish 2a&2b.Then play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3 Post-task If there is time ,make conversations.Step 4 Homework 用对话的形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到达学校并需要多长时间,then please tell me how you get to school and how long it takes.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2.Check the homework.用心
爱心
专心
3.Go over the dialogue in Page20 ,2c.Step 2 Pre-task SB Page 20 ,Grammar focus.1.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tudents to say the statements and responses.2.Practice reading.3.Explain the usage of “take” in “take the train” and “take sb some time to do sth”.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1,3a.1.Pay attention to the speech bubbles.Read the questions.2.Read the passage by the Ss.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and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lines.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1, 3b.1.Show Ss the example in the box.Two students read it to the class.2.Pairwork: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left box.3.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1 ,Part 4.Group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three.In each group ,one is A, who look at Page 21.One is B, ho look at Page 85,the other is C, who look at Page 86.Fill in the blanks.The group who fill in the blanks first wins.Step 5 Homework Write two conversations in 3b in the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2.Check the homework.3.Go over the passage in 3a Page 21.Step 2 Pre-task SB Page 22 ,1a.1.Say the four new phrases and Ss repeat.2.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3.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2,2a&2b.1.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m.用心
爱心
专心
2.Point out the two sets of pictures with a blank line in front of each.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2, 2c.Talk about how Nina gets to school.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3, 3a.1.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nd read through the statements abut the article.2.Read the article again by the Ss.Write if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in your exercise books.3.Do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3 ,3b.Read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Selfcheck Part 2.1.Look at the picture.Make sure wha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doing.2.Finish the conversation.3.Practice reading.Step 5 Homework 1.Write a newspaper article.2.Go over this unit.教学后记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1a , 1b ,1c ,2a ,2b.Teaching goals : 1.vocabubary: lesson , hey , baseball game ,test , piano , guitar , aunt , concert , party.2.Patterns: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z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I have to „.3.能力目标:学会邀请别人以及回答的方式.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礼貌用语的习惯.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Play the song : Happy birthday.Say ,today it’s Meimei’s birthday.She wants to invite you to her birthday party.Can you tell me what she should say ? Ask students to say.Step 2 Pre-task Page 25 ,1a ,1b.用心
爱心
专心
Ask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Ask the students who say I can’t go to say why.Call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Activity 1a.Read together.Say ,look at the picture.Ask Ss to tell what they see in each scene.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 and check the answers.Say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Write the name of each person next to his or her picture.Play the recording.Ask Ss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25 , 1c.Point to the example in the box.Ask Ss to do a practice with partners.Ask some groups to act.Game:
One studen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his/her party.The other students answer.SB Page 26, 2a.Point to the five sentences.Say ,listen to each conversation and then circle the word that makes the sentences correct.Play the recording.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6 ,2b.Call attention to the five sentences in activity 2a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se sentences to the class saying the correct word “can” or “can’t”.Say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Write the number of the conversation(1 through 3)in front of the reasons.Play the recording.Write down these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6 ,2c.Call attention to the points listed in activity 2b.Ask students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like the example.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and monitor.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tep 5 Homework Practice : Invite your friends to come to your party.Write down their answers.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 3a , 3b , 4.用心
爱心
专心
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 whom , start , join , practice , math test , mall , calendar.2.Patterns : Can you go to the mall this week ? Can she/he/they go to movies ? 3.能力目标:学会写请贴,会制做日程表.4.情感目标: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How many people did you invite yesterday ?What did they say ? Ask one student to show his answer.Step 2 Pre-task SB Page 26 , Grammar focus.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Talk about the two ways people give reasons for saying no to an invitation.Call attention to “has to” and “have to” , under the words write “I’m ing , and she’s ing.” 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7 , 3a.Call attention to the invitation.Ask questions about it.eg.What kind of invitation is it ? Call attention to the dialogue.Ask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 ,saying blank each time they come to a blank line.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invitation.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7 , 3b.Ask two students to act the conversation you just completed.Call attention to the blank invitation card.Complete this card.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7 ,Part 4.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is activity to the class.Read the dialogue with a student.Point out Eliza’s calendar on page 27 and Lu Qing’s calendar on Page 87.Ask students to make conversations.Discuss the answer with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1.Make your own calendar.2.Make an invitation.教学后记
Period 3
用心
爱心
专心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1a,1b,1c,2a,2b,2c.Teaching goals: 1.vocabulary: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tomorrow.2.Pattern: Can you play tennis with me ? What’s today ?
3.能力目标:能训练地用英语和别人进行交际.Teaching aid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the student who is on duty to say something to the class.Step 2 Pre-task SB Page 28 ,1a , 1b.Show the days of the week in a large monthly calendar.Point out the days of the week at the top of the calendar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se words aloud.Ask a student to point out today’s date ,tomorrow’s date ,the day after tomorrow’s date and yesterday’s date.Complete activity 1a ,check the answer.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words today ,tomorrow , yesterday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n the correct spaces on the calendars in their book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8, 1c.Call attention to the example in the box.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Ask Ss to work in pairs.Ask :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Monday , Tuesday „ ? Write down your answers.Make some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Ask some S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SB Page 28, 2a, 2b.Point to the picture.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Can Vince play tennis with Andy ?Circle “yes” or “no”.Play the recording.Ask what can Vince do today.Pay attention to the list of five activities ,and the three lettered words.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say, Number 1 is b ,that means that Vince is playing soccer tomorrow.Play the recording.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8, 2c.Help student find partners.Say ,one student is Andy ,the other is Vince.Ask the pairs to practice for a few minutes like the example.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4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 3b ,3c ,4, Selfcheck.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e-mail message , invitation , science , match ,whole ,come over to ,till 2.Patterns: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I’m sorry I can’t.I have to „.3.能力目标:学会以“邀请”为主题的书面表达形式,弄懂E-mail 的写作法.4.情感目标:理解“义务”涵义.Teaching aids : tape , tape-recorder , cards.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Show an article to the class.Say ,this is a e-mail message.Call attention to the form.Read the article individually.Step 2 Pre-task SB Page 29 ,3a.Say ,there is another e-mail message.Ask a student to read it to the class.Call attention to the blank calendar.Say ,Now read it again.Then complete Sonia’s calendar.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9 ,3b.Point out the e-mail message.Ask a student to read it aloud.Say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e-mail message ,use “I’m+verb+ing” or “I have to +verb”.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Ask some Ss to present the answers to the class.SB Page 29 ,3c.Say ,now write your own e-mail message to a friend.say why you can’t visit next week , give some reasons you wish.As S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monitoring their work.Ask some Ss to read their message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9 ,Part 4.Read the instruction to the class.Complete the calendar on Page 88.Say ,now go around the class.Ask Ss if they can come to your party at the time you are free.用心
爱心
专心
Step 5 Exercise Selfcheck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教学后记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 Section A 1a , 1b, 1c ,2a ,2b ,2c.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 outgoing , more , than , calm , wild , athletic , twin ,tall , short , thin.2.Pattern: 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Is Tom smarter than Tim ? 3.能力目标:能对人物的外表进行描绘,个性进行比较.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Ask a student to introduce herself/himself.Step 2 Pre-task SB Page 31 , 1a.Show some pictures to Ss.Say ,They are stars.Ask Ss to tell what they see.Ask Ss to use the words :tall ,wild , thin , long hair , short hair , heavy , calm , short and so on.Then ask Ss to repeat these sentences :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Ronaldo.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31 , 1c , 1b.Call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1c.Say ,Now work with a partner.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 about the twins.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Then listen to the recording.Ask Ss to number the twins.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32 ,2a.Point out the two columns and read the headings :-er ,-ier and more.Then point out the words in the box.Read.用心
爱心
专心
Say ,now listen and write the –er and –ier words in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words that use more in the second column.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32 , 2b.Point out the picture and the two boxes with the headings Tina is and Tara is.Say ,listen to the recording.Write word in the boxes.The words are from the list in activity 2a.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32 , 2c.Point out the chart in activity 2c and on Page 89.Say ,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Ask pairs to continue on their own.Correct the answers.Step 5 Homework How are you and your sister /brother different ?Write down.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Grammar focus , 3a , 3b ,4.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Ask ,How are you and your mother/father different ? Ask some Ss to answer.Step 2 Pre-task Grammar focus.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to the class.Call attention to the word “funny”, circle “y” and say when a word ends in y ,change “y” to an “i” and add –er.Write the phrases “more athletic than”.Say, when you complete things using words with three or more syllables ,you use the word more.Practice : happy , outgoing , short , thin , good.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33 , 3a.Call attention to the letter.Ask a student to read it to the class.Say, now read the articl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Write if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or “don’t know” if you don’t know the answer.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33 , 3b.Say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things that ar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a member of your family or a friend.You can make a conversation like the example.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Have Ss work and 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dialogues.用心
爱心
专心
Step 4 Post-task Read the instruction to the class.Ask pairs of Ss how many same and different examples they found.Work in pairs and ask some pairs to read their lists.Step 5 Homework Write down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a friend.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 Section B 1a , 1b , 2a , 2b , 2c.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Show a maxim to Ss : 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Ask ,What kind of things are important in a friend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34 , 1a.Read each description to the class and ask the Ss to repeat.What kind of things are important in a friend.Rank the things below 1-6(1 is most important)Ask different Ss to copy the six phrases on the Bb.Then read the phrases together.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34 , 1b.Say , Now make your own statements about friends using the phrases in activity 1a.Ask some Ss to tell the class what they look for in a friend.And say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 SB Page 34 , 2a.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34 , 2b.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34 , 2c.Say , Now work with your partner.Make a conversation using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连词成句: 1.Tom , Sam , intellectual , more , than , is.2.her sister , as „ as.not, sports , at , good, is ,Liu Ying.3.me , same , as , the , friend , my , is.4.makes , laugh , a , me , good , I , think , friend.5.outgoing , are , both , we.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后记
Period 4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Step 2 Pre-task SB Page 35 , 3b.Read the instruction to the class.Ask Ss to look at the chart on Page 34.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example to the class.Say ,now write your own sentences.Ask students who finish first to write sentences on the Bb.Ask som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each student read one sentence one by on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35 , 3a.Read the instruction.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Say , Now read the article.Explain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your own words.Listen to the recording.Say ,Now read the article again.Underline all the words that describe what people are like.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35 ,3c.Ask Ss to choose a friend to write about.Ask Ss to try to tell the truth.Say ,Now finish the activity on your own.Ask some Ss to read their sentence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35 ,Part 4.Write the names of two outgoing students on the Bb.Say ,Who do think should get the job , A or B ? Ask Ss to work in pairs.Ask some pairs who they thought should get the job and why.Step 5 Exercise Selfcheck.Ask Ss to work on their own.Check the answers.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 ?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1a ,1b ,1c ,2a ,2b , 2c.Teaching goal : 1.vocabulary :blender , yogurt , turn on , cut up , peel , pour , put into , ingredient , cinnamon , teaspoon , amount ,watermelon.2.Patterns: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 ? 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 How much cinnamon do we need ? 3.能力目标:学会使用how many 和how much 分别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量提问.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Teaching aids : tape , tape-recorder , cards.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Step 2 Pre-task SB Page 41 , 1a.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 Point out the blank likes in the picture.Ask Ss to write the names of the actions.Choose the correct words.Ask Ss to 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ir own.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1, 1b.Point out the actions in the picture and the list of actions in activity 1b.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1 , 1c.Point out the instructions in activity 1b.Ask Ss to talk with a partner.SB Page 42 , 2a.Point out the two columns in the chart and read the headings.Say , Maria and Katie are talking about making fruit salad.Listen carefully.What do they need ?Write the names of the ingredients.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2 , 2b.Say ,Now listen again.This time listen to the amount of each ingredient the girls talk about.Write the name of each ingredient next to the correct amount.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amounts in the first column.Play the recording.Ss work.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42 ,2c.Read the instruction for the activity.Point to the sample conversation.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the class.用心
爱心
专心
Have Ss work in pairs.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Step 5 Homework Make a banana smoothie or fruit salad with your friends.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Ask two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 about how to make a banana smoothie or fruit salad.Step 2 Pre-task Grammar focus.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Write the words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on the Bb.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explain what these words mean Call attention to the verb.Say , there are imperative sentences.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sentences like thes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3 , 3a.Point out the picture and ask Ss what the boy and girl are doing.Point to the four wor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ctivity.Ask Ss to number the words to show the order.Read the conversation.Ask Ss to complete it.Check the answers.Ask S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SB Page 43 , 3b.Point out the picture.Ask Ss to tell what is happening in each picture.Review the words :popcorn , popcorn popper ,salt , bowl.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directions in the box.Ask Ss to work with partner ,then 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tell the class how to make popcorn.Step 4 Post-task SB Page 43 , Part 4.Ask Ss to work in teams of three.Read the instructions.Ask Ss to work in pairs.Then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Write your own recipe about a sandwich.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1a , 1b , 2a , 2b , 2c.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Revie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Ask Ss to answer.Step 2 Pre-task Say ,Let’s make a sandwich.Ask Ss that what ingredients they need.Ask two students to say and write the ingredients on the Bb.Then ask ,How do you make your favorite sandwich ? Ask one student to answer.Say , let’s make it together.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4 , 1a ,1b.Point to the sandwich ingredients in the picture.Say each word and ask Ss to repeat it.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lines where Ss write the things they like in a sandwich.Students work.After that.Say, Now ask and answer.Poin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Ask Ss to work with a partner.As S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monitoring.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B Page 44 , 2a.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Point to the foods in activity 1a.Play the tape the first time.Ss only listen.Play the tape again.Ss circle the words in activity 1a.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4 ,2b.Listen carefully and write the ingredients on the correct lines in the chart.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44 , 2c.Ss work in pairs.Ask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Step 5 Homework Make a sandwich.教学后记
Period 4
用心
爱心
专心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3b ,3c , 4 , selfcheck.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some students to show the sandwiches they made.Step 2 Pre-task SB Page 45 , 3a.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Have a student to read the recipe to the class.Point to the words vegetables ,meat and others in the chart.Point to the example answer.Say ,Now read the recipe and write the ingredients under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chart.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5 , 3b.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Read the recipe to the class.Say “blank” each time when coming to a blank line.Say ,Now write a word in each blank.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5 , 3c.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Then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recipes.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assistance as needed.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cipes to a partner.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cipe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elfcheck.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work.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answers to the class.Check the answers.Step 5 Homework SB Page 45 , Part 4.Ask students to work with a partner.Tell your partner how to make a sandwich with the ingredients in your list.教学后记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Teaching goals : 1.words & phrases : shark , seal , ate , win , won , got , visitor , drive , at the end of.用心
爱心
专心
2.Use th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things.3.掌握由there be 结构和行为动词构成的一般过去时.4.掌握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How to use the past tense correctly.The form of the past tense.Teaching aids : card , picture and a tape recording.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 : talk about something the Ss did last week.Step 2 Pre-task SB Page 47 , 1a , 1c.T: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last school trip ?Look at the picture.Guess :What did Tina „ do ?
Pairwork : Did Tina buy a souvenir ? No , „.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7 , 1b.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8 , 2a , 2b.Play the recording and 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48 , 2c.Pairwork : Make conversations.Ask several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Step 5 Conclusion Grammar focus.Review the grammar box.Ss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Practice reading.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 : talk about what last day off was like.Was it a good day off or a terrible day off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50 , 1a , 1b.Look at the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Point out the five phrases.Ss read after teacher.Make sur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 should do.Rank them from 1-5.Pay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on the right.Read.用心
爱心
专心
Pairwork : make conversations.Share the students’ conversation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50 , 2a , 2b.Say , Now you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what Tina and Tony did on their last day off.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in 2a.Listen carefully twice.Fill in the chart.Read the sentences in 2b.Pay attention to who said these things.Play the tape again.Listen carefully.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49 , 3a.Ask one student to read the article.Ss read and work : correct the statements below.Listen to the recording.Read after it.Ask Ss to read together.Step 4 Post-task Pairwork: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 using these phrases : Were there „ ? Did you see „ ? Did you go „ ? Step 5 Homework Make up a story.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Free talk.Check the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 51, Part 4.Say ,Here are some photos of your last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 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artner.Question like this : Did „ ? What „ ? Were there „ ? Where „ ? How was „ ? Pairwork.Step 3 While-task SB Page51 ,3a.Read the letter about the things Nick did by Ss.Explain the new words.Play the tape.Ss listen and repeat.用心
爱心
专心
Point to the number 1-5.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Ss work.Then check the answers.Play the tape again.Practice reading.SB Page 51 , 3b.Say , Imagine you are Tony and you’ll give Nick a letter.Point out the letter.Read the letter to the class.saying blank each time when come to a blank line.Read the letter and fill in the blank.Ask one student to presen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51, 3c.Say :We read about the things Tony and Nick did.What did you do on your last day off.Let’s write a letter about them.Give them help if they need.Ss work.Step 5 Homework Complete the selfcheck.教学后记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 Teaching goals: 1.Learn to use “be born” to ask sb sth
2.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以how long , when , where 等疑问词开头的特殊疑问句.3.能用有关的形容词来描述人,并能用一般过去时来谈论熟知的、敬佩的人物.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Ask Ss when they were born and which sports stars they like.Step 2 Pre-task SB Page53,1a &1b.Ask Ss to make a lis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they know.Show some sports stars photos to Ss Ask :T: Who’s that ? S: That’s „.T: When was he born ? S: She was born in „.Pairwork :make conversations.教 案 正 文 随堂记录 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53 , 1b.Look at the pictures.Read the names and the occupation.Make sure what Ss should do.Listen carefully.Complete the exercise.Check the answers.用心
爱心
专心
SB Page 53 , 2a & 2b.Point out the columns and read the headings to class.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at the top of each column if necessary.Say ,this time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under How long.Play the recording, Ss complete activity 2b.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Point to the chart in activity 2a.Point out the fill-in lines in th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2c.Show Ss how to do the activity.Ask Ss to work in pairs.Then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Correct the answers.Step 5 Homework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sports stars.Then make cards.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Grammar focus , Section A 3a, 3b , 4a , 4b.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Revise the past tense.Step 2 Pre-task SBPage54,Grammarfocus.AskS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responses.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Ss might have.Step 3 While-task SB Pag3 55 , 3a.Ask Ss to point to the names in the chart below the article.Read the name to the class.Explain the word achievement.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groups —A and B.Have them continue filling in their own charts , on their own.SB Page 55 , 3b.After Ss have finished reading and filling their answers , ask Ss to work in pairs.Draw the chart on the Bb.Ask the Ss who finish first to write the answers in the chart.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55 , 4a.Write this sample question on the Bb.Then ask two Ss to ask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Ask Ss to talk to several other Ss.Move around the room checking their progress.SB Page 55 , 4b.Ask Ss to tell the class what they learned about a student.Allow other Ss to ask questions if they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another student says.Ask each student to read at least one statement from his chart.Step 5 Homework(改错)1.I went to the classroom , but no one were there.用心
爱心
专心
2.Last summer I go to HongKong.3.Lucy and Lily didn’t late for school last week.4.Did your friend bought a new watch yesterday ? 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 Section B 1a , 1b ,2a , 2b , 2c.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Revision Check the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 56 , 1a.Write on the Bb the eight words at the top of the page.Ask a student to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Ask Ss to write one or two words from the list under each person’s picture.SB Page 56 , 1b.Ask several Ss to read the class the words they wrote under each picture.Say , Now work with a group.Make your own statement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using the words you wrote in your book.Ask Ss to tell the class what they said about some of the peopl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56, 2a.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words in the list in activity 1a.Play the recording.Ss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they hear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56 , 2b.Point out the eight sentences.Ask two Ss to read them.Play the recording and have Ss write down the answers.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56 , 2c.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Have Ss work with a partner.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using the sentences in activity 2b.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a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Remember the words learned in this class.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4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 ,3b ,3c ,4 , selfcheck.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some Ss some questions :When were you born ? When did you get to school yesterday ? etc.Step 2 Pre-task SB Page 57, 3a.Ask Ss to read the phrases in the chart.Then have Ss to read the article on their own ,ask Ss to circle any words or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Ask Ss to read to the class any words or phrases they circled.Write them on the Bb.Ask other Ss to explain what they mean.Ask Ss to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57 , 3b.Ask Ss to use these sentences to start their articles.Ask Ss to use the article about Midori as an example.SB Page 57 , 3c.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ask Ss who they write about.Ask Ss to work on their own.When they finish, ask the Ss to read the article to a partner and to talk about the person in the article.Step 4 Post-task SB Page 57 , Part 4.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of four.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Ask three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Then ask Ss to work with their groups.Step 5 Homework Get Ss to finish the selfcheck on their own.教学后记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1a ,1b ,1c ,2a , 2b ,2c.Teaching goals: 1.vocabulary :programmer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2.Pattern: I am going to do sth.3.能力目标: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用心
爱心
专心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be going to 的用法.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复习一般现在时表示计划、打算做某事的用法.Step 2 Pre –task SB Page 59 , 1a.Read each of the words to the class.Teach the new words Have Ss complete activity 1a.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59 , 1b.Play the recording.S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answers.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59,1c.In pairs ,Ss look at the jobs in activity 1a and have conversations about these jobs.SB Page 60 , 2a.Point to the picture.Ask Ss to say what they see.Play the recording.S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60 , 2b.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ample question and sample answer to the class.Play the recording.Ask Ss to write their answers in the chart.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0 , 2c.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Point to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activity 2b.Ask Ss to make conversation about Cheng Han.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Preview the grammar box.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 Grammar focus, Section B 3a,3b,4.Teaching goals: 1.vocabulary :sound like , fashion show , part-time , save , at the same time , hold , rich ,retire.2.能力目标: 谈论未来自己与他人的理想职业及原因.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Have Ss make sentences with “be going to”.Step 2 Pre-task SB Page 61, 3a.Call attention to the diary.Read the paragraph to the class.Then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Have them know what to do.Ask Ss to finish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用心
爱心
专心
SB Page 61 , 3b.Point to the questions.Say , Answer these questions.Tell the truth about your life.What do you plan to do ?
As Ss write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help if needed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Ask two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Ss work in pairs.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1 ,Part 4.Write the year 2008 on the Bb.Ask the class why that is an important date for Beijing and China.(China is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Ask them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for the Olympics and make a list.Step 5 Homework Write the sentences in Part 4 on the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1a , 1b , 2a , 2b , 2c.Teaching goals: 1.vocabulary :resolution , instrument , fax.2.能力目标:谈论为实现理想所做出的的打算和安排.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some Ss to say the statement on their exercise books.Step 2 Pre-task SB Page 62, 1a.Point to the resolutions and ask different Ss to explain in their own words what each one means.Point out the box next to each picture and ask some Ss to read the phrases.Ask Ss to match the phrases and pictures on their own.SB Page 62, 1b.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Then ask Ss to find partners to have a conversation.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62, 2a.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phrases in the list in activity 1a.Play the recording.Ss listen and circle the phrases on the list in activity 1a they hear.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62 , 2b.Play the recording.Ask Ss to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nk lines after each person’s name.用心
爱心
专心
Ask three Ss to write one answer each on the Bb.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2, 2c.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Then ask Ss to work with a partner.Step 5 Homework Have Ss write their resolutions on the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
Period 4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3b,3c,4 ,selfcheck.Teaching goals: 1.vocabulary: reader , keep , fit , keep fit , build.2.能力目标:学习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计划.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Check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 63 , 3a.Call attention to the magazine article.Ask a student to read it.Ask Ss to 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in this article.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63, 3b.Have Ss turn back to Page 62 and call on some individuals to say each person’s name and what that person’s resolution was.Then ask some other Ss to tell how each person was going to make his or her resolution work.Point to the magazine article in activity 3a.Ask Ss to write an article like this one.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3 , 3c.Ask some Ss to tell the class about their New Year’s resolutions.Then ask Ss to write about their resolutions on their own.SB Page 63 , Part 4.Divide Ss into small groups to do the activity.Ask some groups to write their plans on the Bb.Step 5 Selfcheck Ask Ss to finish the Selfcheck on their own.Step 6 Homework Write the article in activity 3c on the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1a ,1b ,1c ,2a ,2b ,2c.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 trash , chore , do chores , dish , sweep , fold , hate , meeting.2.patterns : Could you please + do sth.? Could you + do sth.? 3.能力目标:学习有礼貌地提出请求.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请求允许做某事.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s.Step 2 Pre-task Teach the new word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65,1a & 1b.Point to the items and ask someone to read the each one to the class.Play the recording and let Ss fill in the chart.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65 , 1c.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1c.Ask two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Have Ss work in pai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6 , 2a & 2b.First point to the chart in activity 2a and get Ss to know what to do ,then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Ss to check “yes” or “no”.Correct the answers.Do with activity 2b in the same way.Step 5 Pairwork SB Page 66 , 2c.Ss work in pairs ,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Step 6 Homework In pairs make a conversation using “Could you please „? Could you „ ?”.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a ,3b,4.用心
爱心
专心
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work on , laundry , do the laundry , wash.2.Master and use : I like doing sth.because „.I don’t doing sth.because „.3.情感态度目标: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礼貌.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Revise the pattern : Could you please „ ? Could you „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66 , Grammar focus.Ask S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Explain :the questions use the word could and the answers use the words can and can’t.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67 , 3a.Read the conversation to class with a student.Say blank every time you come to a blank.Ask Ss to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work make or do.Correct the answers.SB Page 67 , 3b.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phrases.Say ,Now write a list of chores you have to do ,you can use the list of chores in 1a.Ask a student to say the name of a chore.Then ask another student to say I like or I don’t like.Then ask a third student to give a reason.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7 , Part 4.In groups of five , give each group a set of blank cards.Ask Ss in each group to write one core onto a card.In turns , one student turns over a card and asks the person next to him to do the chore , that person must say no and give a reason.Step 5 Homework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I like doing sth because „.” or “I don’t like doing sth.because „.”
教学后记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1a ,1b,2a,2b,2c.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snack ,borrow ,invite ,disagree ,teenager 2.能力目标:熟悉并能灵活运用Could you(please)„ ?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some Ss with questions :Could you please „ ? Could you „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68 ,1a.Say , Look at the items on the list ,ask Ss to complete the writing on their own.用心
爱心
专心
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68, 1b.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Ask Ss to work with a partner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items in activity 1a.Call several pairs to say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B Page 68, 2a & 2b.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have Ss know what to do.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Ss to write their answer on their own.Ask two Ss to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Bb.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8, 2c.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nd ask two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Then point to the phrases in the box.Ask Ss to ask and answer with a partner.Ask several pairs to say their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the class.Correct any incorrect questions or answers.Step 5 Homework 英汉互译: 1.洗餐具 2.处理琐事,干家务3.购物 4.take out the trash 5.make the bed 6.fold your clothes 教学后记
Period 4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 3b , 3c, 4 , Selfcheck.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take care of ,feed ,mine ,weren’t=were not 2.能力目标:学习写留言条以请求他帮助.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留言条的书写.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Ask Ss to translate some Chinese phras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69 , 3a.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have Ss know what to do.Ask Ss to read the letter on their own and complete the chart.Ask two Ss to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Bb.Co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69 , 3b.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beginning of the e-mail message.Have Ss finish the message.Tell them they can look at the Chart in activity 2b for ideas.用心
爱心
专心
Ask some Ss to read their message to the class.SB Page 69 , 3c.Ask Ss to finish the e-mail message on their own and call some Ss to read their message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69 , Part 4.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nd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have Ss know what to do.Divide Ss into groups of three and ask them to make conversations.Ask several group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Finish the Selfcheck.教学后记
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 1a ,1b ,1c ,2a ,2b , 2c.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comfortable , seat , screen , close , close to , quality , theater , cinema , radio , radio station.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Difficult points : 特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Revise the comparative forms and superlative forms of some adjectiv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71 , 1a.Ask Ss to explain what the word or phrases means in their own words.Then ask Ss to decide which of the things are important or unimportant.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1 ,1b.Ask som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then play the recording.Correct the answers.SB Page 71, 1c.Ask Ss to make a list of real movie theaters they know.In pairs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then get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real movie theat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72, 2a & 2b.Ask some Ss to read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s.Play the recording ,S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用心
爱心
专心
Step 5 Role play SB Page 72 , 2c.Have Ss work in pairs.Check the progress and offering help as needed.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 6 Homework Preview the grammar box.教学后记
Period 2 Teaching contents :Grammar focus, Section A 3a,3b,4.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teen ,bargain , delight , by bus.2.能力目标:学习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表达自己的好恶.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Ask a stude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forms of adjectiv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72, Grammar focus.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entences to the class.Say ,these sentences show different grammar points.Explain the two grammar points.Answer questions the Ss might hav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3 , 3a.Point to the chart.Ask Ss what they will write in the chart.Ask Ss to read the article on their own.Ask Ss to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on their own.Correct the answers.SB Page 73,3b.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nd ask two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Ask Ss to say the names of stores in your town and write the names on the Bb.Step 4 Post-task SB Page 73, Part 4.Ask the class for the names of three places to have lunch near the school and write them on the Bb.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Ask them to choose three restaurants and fill in the chart.Step 5 Homework 写出下列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happy , late , good , bad , beautiful , heavy , big , wet , small , much.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Period 3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1a , 1b, 2a , 2b , 2c.Teaching goals : vocabulary: positive , negative , dull , performer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Check the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 74, 1a.Point to the sample answer in the chart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pair of words to the class.Ask Ss to complete activity 1a on their own.Correct the answers.SB Page 74 , 1b.Explain that positive words are words that you can use to say good things about people ,ask Ss to say only good things about people as they talk with partner.Ss work in pairs to talk about the people they know.Ask several Ss to say their sentences to the clas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4 , 2a.Ask Ss what a “talent show” is and ask Ss to tell what people do at talent show.Point to the five pictures.Ask different Ss to say what the people are doing in each picture.Play the recording.Ss listen and write the correct name.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74 , 2b.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Ss to write what different people say about the performers.Correct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74 ,2c.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Then Ss work in pairs.Step 5 Homework Ask Ss to write their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activity 2c on the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
Period 4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B 3a ,3b ,3c ,4 , selfcheck.用心
爱心
专心
Teaching goals : 1.vocabulary: province , still , enough , distance , farthest 2.能力目标:学习进行简单的调查.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Greetings.Step 2 Pre-task SB Page 75, 3a.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words in the box.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for number 1.Ask Ss to write one work from the box on each blank line.Correct the answers.SB Page 75 , 3b.Say ,Now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other people in activity 2b.Write about Vera , Dennis ,and the math teachers ,you can us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to help you.Ask Ss to complete the article on their own.Ask some Ss to read what they wrote to the clas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5, 3c.Ask Ss to say the names of famous performers they might write about.Ask Ss to write their article on their own.Ask some Ss to read their articles to the clas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75 , Part 4.Point out the chart where the Ss can write the answers.Ask two S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Ask Ss to interview three classmates.Ask several Ss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from one column to the class.Step 5 Homework Review the grammar focus on Page 72.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42
第四篇: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捣练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二、新授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三、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四、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1.要有自己的观点。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一颗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
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教学目标:
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
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第三课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 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
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础。
三、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 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 ①写实色彩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 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 橙与蓝黄与紫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 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
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涂色:
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
六、课后拓展: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
第四课
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五课
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由故事引入。
二、新课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依画之意境作诗:平地风起愁近秋①沙飞卷带百花休②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
【解释】①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③落幸:失落[失去],宠幸。④《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骚:即发牢骚。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
2.《江山如此多娇》 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
三、《万山红遍》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万山红遍 李可染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
三、练习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四、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六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 复习导入
二、新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1.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
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4.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款与印的大小、位置、文字也有很多讲究。介绍中国画的形式美。(播放课件欣赏贾又福的《太行丰碑》)
欣赏理解中国画的形象美
理解笔墨之美(课件播放潘天寿的《露气》)
理解色彩之美(课件播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理解章法之美(欣赏扇面、册页、框裱类作品。)
三、练习
1.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第七课
三位中国美术家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 ——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 “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
1、《清明上河图》 作者是谁?
2、《群马》作者是谁?
3、《朱荷》作者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 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
1、《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1)作者介绍: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2)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3)历史文化与艺术值价: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群马》徐悲鸿
(1)作者介绍: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作品特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3)主要作品: 《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慨。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3、《朱荷》潘天寿
(1)作者介绍: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2)作品介绍: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回答)
1、课堂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艺术界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大师?
第八课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三、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四、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五、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六、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第九课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难点: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二、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1)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2)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 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
三条
两条
一条(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三、课堂练习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四、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第十课
布置理想的家居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A.房间平面尺度与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B.房间使用功能与美化的正确关系。C.房间色彩与情调的营造。D.家居绿化与美化装饰。E.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完成。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C.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D.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 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自己的家或自己的房间用的什么颜色进行装饰的?出示几张居室照片使同学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
二、新授:
居室的空间设计,就是创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调的空间气氛,是对美的追求。而色彩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出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联想到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等。这些方面可以从色彩的三个角度出发(明度、纯度、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
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依据居住者的特点对居室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三、小结:
在教学中,要强调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也应是“以人为本”。这里的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即: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的消费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作业: 设计自己房间的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让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 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2.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3.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
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
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
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
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4.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二、小结:
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设计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时间活动及节日,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第十一课
柜架陈设的艺术
教学目标
内化目标
①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②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进行审美的习惯;③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④培养耐心,增强信心,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
①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②基本掌握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
技能目标
①掌握柜架设计的方式方法;②能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柜架陈设;③学会柜架陈设设计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柜架设计三要素。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在柜架设计中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制作工具、材料等。学生预习第11课,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作业纸以及绘制平面图或制作立体构成所需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想一想家中的物品放在哪儿?怎样摆放的?你觉得美吗? 生答:放在柜架中;整齐、对称、随意等;美或不美……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导向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将审美触角伸向日常生活。
二、展开
1.展示课题,播放欣赏课件,提出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些柜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多宝格庄重典雅、几何形柜简洁明快、对称式富秩序美、均衡式富节奏感和韵律美、高低对比但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会审美;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分析形式美的法则的运用。
2.问: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呢?答:功能、造型、色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探讨柜架设计三要素。
3.播放课件,问:柜架有哪些功能?答:储物<重实用>、展示<重美观>等 [设计意图]: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4.问:如何按照功能确定柜架的分割方式和格层的尺寸?欣赏课件答:规格长短、存放方式;体积与形状;居室结构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工艺设计。
5.问:这些造型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简洁、质朴;新颖别致;简练活泼。
[设计意图]:借鉴各种造型,学会设计。
6.问:这些色彩组合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庄重而有变化、神秘而高贵、鲜明而活泼。
[设计意图]:理解色彩组合的规律,学会色彩设计。
7.问:物品应当如何摆放呢?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后答: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学会将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物品陈设中。
8.问 :如何进行设计表现呢? 讨论后观看幻灯片,了解手绘、拼贴以及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表现方法。
9.提议:你也能设计,试试吧。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设计意图]:培养耐心,增强信心,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才能。
10.巡回辅导,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增进情谊,提高兴趣。
三、收拾与整理 1.习作点评,小结。2.展示、介绍习作。
[设计意图]:肯定成绩,提高兴趣;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梳理知识,完善结构,加深印象。
四、拓展
提议:为自己的居室提出柜架陈设改进方案。
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设计,并适当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使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热爱生活。
第十二课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B.研究装饰布的特点。C.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并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B.培养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清晰,富于联想,大胆创新实践的精神。C.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E.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难点 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 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 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
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
深沉高明度色调
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第十三课
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对居室的色彩,布局以及装饰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出了我们的方案。那我们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设想变成现实呢?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我们怎么把这些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造型呢?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呢?(大胆鼓励学生,可以是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如:纸、木、泡沫板、塑料等),(展示上届学生优秀作品)
二、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
师生互动:
(1)师生共同讨论居室中的具体陈设及家具的制作(如:床单、窗帘可用软纸结构,以及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效果。或布来做)。
(2)分组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材料来制作家居模型,自学课本中的〈〈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及〈〈坐椅设计〉〉,并为自己的模型设计出一套方案:包括材料造型比例装饰品等。并作出可行性报告。
三、教学评价:
(1)由每组学生进行自己的方案陈述,并做可行性报告,其他组员为他打分。
(2)要求每组展示居室用品的简单结构及造型图,由其他组员提出质疑。(3)自评:A.是否结构合理
B.材料是否合适
C.工具、材料的可行性
D.是否有创意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与技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XX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x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