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为例
重固小学
陆叶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立足于整堂课的,是贯穿整堂课的主线,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还应重视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注重情景创设、强调交流互动、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开放共享,因此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以本人执教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感受。
一、有目的性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基于年段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大纲》要求:三年级的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基于单元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想别人没想过的》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继续学习理解词语,在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三)基于教材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想别人没想过的》是个民间故事,通过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从而表达一个意思,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其中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句子,含义深刻,也说明了小徒弟画的精妙之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句子已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如何把句子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表达清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指导。
(四)基于学生学情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三年级段的学生,能自主识字,理解词语,能读懂课文,并能简单的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只是对于词语的理解过程缺乏一定的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前,我在班级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深山藏古寺”,另一个是“踏花归来马蹄处”,并同时出示了好几副画,让学生说出这几副画的优缺点,并选出其中最精妙的一副,一半以上的学生能用上“虽然„„但是„„”或者“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判断画的优势。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确定了《想别人没想过的》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继续学习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召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章采用悬念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学习知道“只有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取胜于他人”的道理,凡事要有创新精神。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一)目标展示,任务导向,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为达成教学目标,针对性地设计课前的预学单。如下:
1.读准本课的的生字新词,重点关注多音字“禁不住”和易错字“他俩”。2.用学过查字典找近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召集、恍然大悟、奇怪”。3.思考:为什么小徒弟的画会胜出?
(二)检测反馈,矫正补偿,巩固强化,学会应用
孙双金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的主角永远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来提,答案由学生来找,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和感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我教学设计的初衷。通过反馈,了解“召集”的意思,并了解了画师召集他们的原因是要他们画骆驼,要求是“同样大小的纸上画最多的骆驼”,因此引出画师对三个徒弟画的评价,“画师看了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时,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
(三)问题引导,交流探究,重点讲解,难点突破
1.在学习三个徒弟各自画了什么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他们三个画的句子了解,紧接着通过抓重点词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徒弟、二徒弟他们各自都为了在纸上画最多的骆驼在动脑筋,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则画满了骆驼头。这里的“细笔”“骆驼头”都可以看出他们都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通过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来感受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当时他们的得意和高兴展示出来,为下文学习“奇怪”做了铺垫。再看小徒弟的画,除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只画了两只骆驼,其中一只还是不完整的,这不禁让他俩觉得“奇怪”。
2.在感悟矛盾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理解的重中之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奇怪”是本单元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一个词。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奇怪”有两个意思:①是跟平常不一样 ②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那
么本文中应选哪一个呢?通过联系课文,学生知道了应选第二个意思。不理解、不明白,但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不明白什么呢?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疑惑。如:二徒弟说:师父,我画得比大师兄和小师弟都多,为什么你只称赞小师弟,不称赞我呢?大徒弟说:明明小徒弟画得最少,你不表扬我就算了,为什么表扬小徒弟„„
请同学通过角色表演的方法,来体会“奇怪”的意思,并知道人物的角色不同,对于称呼也要作适当的调整。
3.实施分层,鼓励学生挑战性学习。
激发兴趣,鼓励挑战性学习,应当体现现在每一次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但是,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如:
课后作业中设置了分层需求,让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试一试。
(1)在一种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最多的花。
(2)用“虽然„„但是„„”或者“因为„„所以„„” 评一评小徒弟的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和内化了课文内容,更是对教学的难点有了充分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的能力。
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我的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思路清晰,所以上课时我没有在内容上绕圈子,而是通过课文中的训练点,让这堂课变得富有语文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围绕课文目标,实施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继续学习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也是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绵起伏、召集、恍然大悟、若隐若现”等词语。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召集”的意思,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文中谁“召集”谁做什么?在学习第七小节时,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是怎样理解“连绵起伏”和“若隐若现”的,学生把词语的意思说出来以后,接着追问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如:连绵起伏使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的,而若隐若现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扎实
有效地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
(二)有效朗读、达成教学目标。朗读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是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本课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都能够通过读体会出来,所以课上我始终引导学生读。比如说在教学的一开始让他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个徒弟比赛的结果是什么?在学生交流自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画师只称赞小徒弟的画?接着引出三个徒弟的各自画了些什么。三个徒弟的做法,我在教授时各有侧重点:有找词语、有想象说话并理解词语、有带着问题读句思考。这样一来也能体现出这堂课的语文味,而不单单是在内容上打转。特别在理解画师说的话的含义时,我用多种形式让他们读,先指名读,理解完词语后再指名读,然后师生配合读,最后同桌配合读,读着读着他们就明白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小结拓展,提升教学目标。虽然小徒弟的画表面上看没有符合画师的要求,但是正好说明小徒弟很会动脑筋,他抓住“最多、一张纸”这些关键词开动脑筋,真正做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告诉学生“凡是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篇: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2011年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题论文
题目: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姓名:安海林
学号:51
工作单位:曲周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摘要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以下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使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提出来的。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知识和能力是实施学习、开展活动、获得方法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情感态度是学生探究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源动力,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价值观则是正确落实其他目标的导向标。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终级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进程,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在上述案例中,谈论日期是它的语言目标,学习序数词与会用英语表达月份、日期是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会用英语谈论日期并进行日常交际是其基本技能。“双基”贯穿于这一教学过程的始终。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上述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教学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
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述案例,采用了情景展示法和实物直观法,如用挂历读认月份和呈现切蛋糕的场面,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法。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倒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上述案例的设计过程正体现了学生认知、探知过程与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相结合,学生们能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案例,学生学习了月份的英文单词,到用生日话题引出日期的英文表达,最后能通过日期表达来谈论生日,从而强化了谈论日期的语言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如学习日期表达必须先学会月份和序数词的表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围绕“Birthday”话题的一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过程和方法都是紧紧围绕认知月份、序数词和谈论日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进行的,做到了在过程进行中和方法的展示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此,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机械而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上述案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日期,谈论自己的生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实际也调查过,的确如此),关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 ?),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由此教师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这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
生心中要有他人,从而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上述案例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生日→日期→生日(调查),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索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强化了对日期表达的知识掌握,正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是始终存在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因此,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认真领悟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的三个侧面。因此,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王蔷、程晓堂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英语教学》舒白梅1996年
[3]《外语教学法》应云天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4]《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程设计
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 “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汤新奇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汤新奇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汤新奇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这时我鼓励汤新奇同学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在我的指导下,汤新奇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汤新奇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 “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 “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第四篇: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 鲁子问
正如教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学也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从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就是规定时间之内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教学目标,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进行了非常详细地分析,不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体系,而且规范了教学目标的语言,而且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有影响的相关著作数以百计。限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不就此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教学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使教学活动有一些缺陷,但目标方向不会出现错误。这样,尽管教学效率可能受到损失,但教学效果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而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使教学活动再完美,也因为目标错误导致教学效果出现南辕北辙式的错误。
所以,目标是否科学,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整个教学目标,甚至教育目的。
要达到科学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把握学习者、学习内容两个基本要素:
1、学习者
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年龄、个性、真实兴趣、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等各项要素。
课堂教学目标要包括不同学习领域的目标,如认知、情感、能力等领域的目标,要符合语言素质与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阶段性,不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整个学年的、整个学期的、整个单元的目标设计为一个课时的目标。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只需要完成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选择性、可调整性,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又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保证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又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要求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教材等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基于全国情况而制定的。
2、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必须涉及教材设计的学习内容的全面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更要包括语言运用目标,这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现在很多老师设计的目标中没有语言运用目标,或者运用目标不真实。
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也要依据符合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在目前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没有建立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我们的评价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另外,我们尤其不要提高教学目标。比如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时学习700个左右词汇,显然这不是要求学生会运用700个左右词汇,也不是要求学生会拼写700个左右词汇。我们设置教学目标就不要过高地提升词汇学习要求。
设计目标的最简单方法是ABCD法,也就是:谁(Audience)在什么条件下(Condition)通过什么学习行为(Behaviour)达到什么掌握程度(Degree),如:
全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完成生日庆祝活动准确地说出数字;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仿课文录音流利地开展对话; 一部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参加编写小故事比赛基本准确地写过去的故事;等等。
第五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导言----对教学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三、关于学习原理
四、学习的条件
五、学习的结果
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七、一节课教学设计举例
八、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教学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一、导言----对教学的认识
1.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 2.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套事件 3.要使教学有效,则它必须有计划
4.仔细设计的教学旨在激励或支持个别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1.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所描述的是旨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面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目的。
2.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以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3.从学习者的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先前习得材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习的行为。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都可以看到先前的学习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等这些习得的性能及其学习的条件便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础。即采用有关人类学习的条件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反过来,这些条件有依赖于学的是什么。
三、关于学习原理
学习和学习的条件 在某种可以鉴别的情境中,伴随一定的经验之后,人的行为和产生特殊行为的性能发生变化。这些情境以导致行为变化的方式刺激个体。导致这样的变化发生的过程被称为学习,使这一过程产生效果的情境被称为学习的条件。
学习情境有两个方面——源于个体之外和源于个体之内两个方面。内部方面来源于学习者的记忆存储。
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原理
接近:刺激情境必须与合乎要求的反应同时出现。
重复:要想使学习得到进步并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反应需要重复或练习。这里是一个新的观点即:重复不是一个学习的条件,而是一种练习方法,练习对于确保学习的其它条件的出现是必要的。
强化:一种新的陈述——假定有A、B两项行为,A是要新学习的,B是原先习得的,且学习者喜爱并易于完成,那么使A的学习之后紧紧伴随着完成B活动,而且要使B 活动的进行依赖于A的完成。
四、学习的条件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学习的条件。1.内部条件(一般的)
内部条件是需要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去寻找的,是学生携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心理状态,包括兴趣、爱好、原有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与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内在的性能是保证有效学习的一组重要因素。
学习的内在过程——基于信息加工理论(一种现代认知理论)的学习与记忆模型而来。
学习的内部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1)通过接受器接受刺激(2)通过感觉器存器登记信息
(3)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短时记忆中储存
(4)通过复述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信息(5)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而对信息
进行意义编码
(6)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到短时
记忆中
(7)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
(8)学习结果表现于学习者的环境中(9)通过执行策略对学习过程实行
控制
2.外部条件——教学与学习的过程
• 要使教学导致有效的学习,就必须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外部事件能以多种形式影响这些内部过程,有些外部事件能对学习起支持作用。
• 可以把教学看成精心安排的一组被设计来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这些事件以个别或整体的方式形成学习的外部条件。其目的是引起将导致迅速和无障碍的学习的种种内部过程。
• 起支持性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这些事件包括下列各种活动:(1)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2)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3)提示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先
前学习的内容。
(4)以清晰的和富有特色的方式呈
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5)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6)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7)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
(8)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
反馈机会。
(9)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
取和迁移。
3.教学事件及其学习过程的关系
教学事件 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引起注意 接受各种神经冲动 •
告知目标 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
刺激回忆前提性 把先前的学习提取到的学习工作记忆中 •
呈现刺激材料 突出有助于选择性
知觉的特征 •
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提供线索 •
引出作业 激活反应组织 •
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建立强化
评价作业 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
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4.一节课的教学事件
教学事件不是一组标准的、固定的交流和活动。课的目标、学习类型、学生先前的学习、一些具体的情景等都是变化的。
五、学习的结果
教育总是有目的的,教学总 是有结果的。教学的结果应 是对学习者学习的预期,这 种预期也被称作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型
性能 行为样例 智慧技能 识别出一个矩型的对角线
演示在介词后使用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 认知策略 运用表象作为中介环节联系英文单词学习
与对应的外文单词
运用逆推法重组口头陈述的问题 语言信息 陈述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叙述抗洪救灾中的事件
动作技能 刨平一块木板的边 书写字母E 态 度 选择阅读科幻小说
1.智慧技能
•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技能。
•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
2.认知策略
•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是支配个体自身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
•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的,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3.言语信息
• 这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我们所有人都习得了大量的语言与信息或言语知识。
• 评估学生是否习得了某些特定事实或某些特定的有组织的信息项目,是通过观察他们是否能陈述这些事实而获得。
5.态 度
• 这是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性能。所有人对各种事物、人和情景具有许多种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选择的一种持续状态。• 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
1.辨别学习的学习情境
辨别是对在一个或更多的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辨别通常是对低年级儿童教学中的一部分固定内容。它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智慧技能。
(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2.具体概念学习的学习情境
概念是一种性能,它是个体能使别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类刺激中的一员,尽管这些刺激可能在其它方面显著不同。具体概念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是识别出具体个体,如各“客体特征”或“客体属性”(颜色、形状等)。(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3.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学习情境
当个体能演示一些特定类别的客体、事件或关系的意义时,就可以说个体学会了定义性概念。
(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4.规则学习的学习情境
当能肯定学习者在各种情况中的行为有“规律性”时,他就习得了规则。换就话说,学生显示出他能在许多类的客体和事件中以某一类关系作反应,他就习得了规则。
(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5.高级规则学习的学习情境
高级规则通常是简单规则的复杂组合,创造高级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或一类实际问题。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 在现代学习理论中,认知策略是一种“控制过程”,是学生赖以选择和调整它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部过程。
• 个体认知策略的效果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 对认知策略学习来说,只能根据“有利条件”来做教学设计,一般而言,有利条件就是为认知策略发展和使用提供机会的条件。
学习者使用的策略的种类: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理解控制策略
情感策略
认知策略学习的学习情境:
• 一种认为适合高级策略学习的方法是综合分配练习和变式练习的思想,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练习并持续使用某些策略一段时间,同时,用清晰的线索提醒学生在每一个例子中如何恰当运用策略。(1)行为表现(2)内部条件(3)外部条件
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任务 3.学习者特征分析 4.设计教学系列 5.安排教学事件
6.选择与使用教学媒体 7.评估学生成绩
加涅五成分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五成分:情境、习得的性能、对象、动作、工具和限制
情境--学生面临的刺激情境是什么?学生实际所做的是高度依赖于情境的,一个目标必须规定情境的特征。
习得的性能--为减少目标陈述的模糊性,在目标中必须纳入一个指明被演示的习得性能的类型的词。
用于区分九类学习结果的性能动词分别是:
辨别 区分(通过比较来区 分„„);
具体概念 识别(通过说出代表性植物各 部分的名称来识别„„);
定义性概念 分类(运用一个定义将概 念族系分类); 规则 演示(通过解答口头陈述的 例子来演示正负数加法); 高级规则 生成(通过综合可应用的规则,(问题解决)生成一段描述„„文章)认知策略 采用(采用想象„„策略,列出 言语信息 陈述(口头陈述„„事件)
动作技能 执行(通过将„倒入„任务)态度 选择(选择打高尔夫球作为„)
对象--对象成分指出了学习者行为表现的内容(例如, 演示两个三位数和的计算。
动作--通过行动动词描述行为是如何完成的。工具和限制--在某些情境中,行为表现需要使用特殊工具,需要某种限制和其它条件。
(目标确定举例)
智慧技能的支持性前提条件:先前的各种学习到的性能对终点的学习可能不是必要的,但确实是有帮助的。例如,言语信息厂有助于学生获得智慧技能,因为他促进了教学中的语言交流。对智慧技能的学习来说,主要可能的支持性前提条件可有:
(1)信息作为支持性前提条件;
(2)认知策略作为前提条件;
(3)态度作为支持性前提条件。
言语信息: 其呈现次序并不重要,新的事实应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引入。
态度 : 选择情境应以掌握有关智
慧技能为前提。
动作技能: 对至关重要的分技能以及
总计能提供充分练习。
选择与使用教学媒体
• 媒体的选择是由一些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学习情境的性质、预期学习结果类型、学习环境、教学发展的条件、教学所处的文化背景,媒体的可利用性、可行性和费用。
• 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要优先考虑学习情境(包括学习者的特点),然后考虑预期的学习结果类型。
赖泽和加涅提出的媒体选择与排除模型:
言语信息:
• 排除不伴有言语的设备或模拟设备,对无阅读能力的学生排除复杂的文章。• 选择能呈现言语音信和细致描述的媒体,对无阅读能力的学生选择有视听特征的媒体。态度 :
• 排除 同上;
• 选择能呈现榜样的逼真形象及其音信的媒体
动作技能:
• 排除不能为学生提供反应和反馈的媒体。
• 选择能使技能的直接练习成为可能并能提供信息性反馈的媒体。
应当记住的是,一些媒体被排除的最初决定是根据学习情境的类型做出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分析学习者特征的目的:是为更好的确定学生开始接受学习任务时所需要的是能技能,以便为学生的能力与特质提供某些适当的准备措施。
• 学习者学习特征:先天品质、习得的特征(构成与每种学习类型相联系的“内部条件”)、图式(认知结构)、能力和特质(态度、动机、需求、爱好等。七、一堂课教学设计举例
建议教师使用一份包含着下述因素的备课表: 1.列出课的目标,划分课的学习结果领域 2.列出打算使用的教学事件
3.列出每一个教学事件赖以完成的媒体材料及活动 4.注明教师的作用和各种活动(教学建议)
1.一节以具体概念学习为目标的课的实例
2.一节问题解决类型的课的实例
3.一节以态度学习为目标的课的实例
综合性目的:为实现多个目标备课
教学中出现多个目标是正常的。例如,教学完成后,可以期望学生通过“表示”的活动或详尽的讨论演示新知识。达到一种特定的“表示“目的,可能需要整合多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态度、相关概念及规则。
八、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方法与步骤应如下所述:
• 教学目标分析
• 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 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由“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河“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做出不同的设计。
•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话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强化练习设计